Ⅰ 小龙虾是怎么来中国的
大约在1929年,日本引进了小龙虾,小龙虾经日本流入到了中国的南京。
中国在小龙虾之前是有自己正宗的小龙虾的,但是由于这种小龙虾繁殖能力比较强,所以在中国比较受欢迎。而且小龙虾在60年代以后在我国才被证实可以食用,之后中国才开始渐渐繁殖这种小龙虾。
后来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开始繁殖这种小龙虾,随后在中国的各个饭店都可能看到小龙虾的身影。并且小龙虾除了得到中国人的疯狂热爱之外,连外国人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并没有传言说的小龙虾脏到外国人也不吃。
小龙虾的栖息环境:
栖息于永久性溪流和沼泽,临时的栖息地,包括沟渠和池塘。在溪流中它们通常与植物或木质碎屑混交在一起,会破坏和削弱堤岸。在洪水退去的地区,可以在简单的洞穴被发现。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
在广泛的栖息地类型中发现了该物种,包括湿地草甸,地下喀斯特系统,季节性沼泽和沼泽,永久性湖泊和溪流,稻田,灌溉渠道和水库。 该物种能够忍受包括低氧水平和高温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条件。
Ⅱ 小龙虾是怎么来中国的
1、大约在1929年,小龙虾被日本引进,并从日本传入中国南京。
2、日本成为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到了20世纪60年代,除了日本的一些岛屿和北海道,小龙虾已经在日本各地出现,甚至对日本黑螯虾造成了威胁。
3、在1990年代初,小龙虾迅速出现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大排档餐桌上。与此同时,销售小龙虾的商贩在数钱时,也顺便考虑了国际市场的潜力。
4、为了适应中国严酷的生存环境,小龙虾发生了独特的进化,产生了包括麻辣小龙虾、茴香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新品种。
(2)中国龙虾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它的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至11.9厘米,颜色暗红,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色均匀呈灰色,有时带有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没有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主要价值:
1、观赏:小龙虾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能在高污染水质下存活。在水族箱中放养,能有效清除鱼的排泄物和青苔,对水文环境整治有显着贡献。
2、营养: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肉质松软,易于消化,适合身体虚弱和病后需要调养的人食用。虾肉富含镁、锌、碘、硒等元素,镁对心脏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小龙虾体内的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消除时差反应引起的“时差症”。此外,小龙虾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和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功效。
3、菜谱:由于小龙虾体型较大,肉多,肉质鲜美,因此被制成多种料理,广受欢迎。
参考资料:网络-小龙虾
Ⅲ 小龙虾是怎么来的中国
小龙虾来中国的过程:大约在1929年,日本引进了小龙虾,小龙虾经日本流入到了中国的南京。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其斩尽杀绝,在1990年代初,小龙虾迅速走上了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大排档的饭桌。为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小龙虾在中国发生了奇特的进化,变异出麻辣小龙虾、茴香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