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出了400位帝王,是从什么时候起没有了帝王呢
爱新觉罗·溥仪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后中国就没有皇帝了,因为社会普遍认可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② 英国有女王,日本有天皇,为何中国不能有皇帝
自打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想把君主制度推翻,各国通过变革或者革命来进行推翻帝制的活动。英国是第一个推翻帝制建立立宪制的国家。到一九四零年前后多数国家也纷纷效仿。
从亚洲开始遭受侵略以来,日本人最善于学习,并组织学习团队去外国学习。于是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直到现在日本依然有天皇的存在,在第二次大战时日本做为战败国裕仁天皇被普遍认为成战争的发起者。而当时裕仁天皇却是一脸被冤枉,因为君主立宪制下,天皇必须听政府的指令,政府想干啥,他必须同意政府干这件事情。但无论他怎样解释,当时在国际的舆论下,差点儿天皇的位置不保,索性日本政府会来事儿,这才保住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中的榜样,如果说现在英国政府现在想要废除君主立宪制,那么英国将会大乱,因为女皇在他们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因为英国女皇在二战时候,面临德国的轰炸,她同老百姓站在一起,从来没有过躲避,这让老百姓很信任她,包括在二战和一战时期,英国的皇室永远都是冲在战争最前面的人,包括现在英国女王的两个孙子都曾当过军人,其中还有一位上过阿富汗战场。所以说,如果现在有人想把英国的王位废除,英国百姓绝对不会同意的。
说起君主制下的封建中国。帝制已在中国根深蒂固,在清朝末期君主制在中国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因为外国的不断侵略导致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帝制的弊端,于是,有人提出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在当时中国封建君主的统治下,统治者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大权。所以当时在清朝灭亡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愿意出来为清王朝的王室说话。清王朝在1840年开始就一直被挨打,随便被其他国家践踏尊严,并且清政府随便割地赔款,并且朝廷不把人民当人看,当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时老百姓对清王朝便彻底没有信心了。在老百姓眼中一文不值的政权也只有清政府这样的政权啦。
所以说当中国提出立宪制的时候,百姓那可是不领情的,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个曾经剥削他们的政权,早已在他们心中没有任何地位。所以说中国老百姓也不愿意皇室这样存在。于是中国封建王朝也就此灰飞烟灭。
③ 中国有九个大统一王朝,为何只有八个开国君王
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都会经历分离统一的情况,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里很有名的一句话,这句话也道尽了中国整个古代史,一直在分分合合中发展壮大,几乎每一次分合,都会让国家更强大。然而在中国有九个大统一王朝,为何只有八个开国皇帝?
八大一统开国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秀、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明段璋。在这八位大一统开国皇帝中,有两个真龙天子,一个真命天子。古人认为,出生时有龙出现的天子是真龙天子,出生时有瑞象出现的是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