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北挖出中国最早的真龙,龙的起源究竟是在哪
在中国东北地区,考古学家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挖出了中国最早的真龙化石。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写我们对于龙起源的认识。一直以来,龙的起源被认为是在中原地区,这种认知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如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与蚩尤作战,以及龙图腾的起源的描述。然而,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不断挑战这一传统观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在东北地区发现了多起古代真龙的证据。例如,在1998年,考古学家在三峡地区发现了一个7800年前的遗址,其中包含了一条由河卵石制成的长达150米的“真龙”。1993年,在湖北焦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6000多年前的鹅卵石制成的“真龙”。而在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一条距今6500年的“真龙”,其图案与传说中的黄帝骑龙升天的故事相吻合。
最为惊人的发现之一是在1982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茶海村,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处8000年前的古遗址,并出土了一条用石块摆塑而成的“真龙”,石块身上刻有鳞片,全长约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这些发现表明,中国龙可能真的起源于东北。
除了这些用石头或蚌壳做成的龙,还有一种用玉石制成的龙,这也表明了生产力进步的时期。最早的玉龙来自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出土了玉猪龙和C形玉龙,显示当时已经有了“龙图腾”或“龙崇拜”。在红山文化中,也发现了6000多年前的多条玉龙,最典型的是C型玉龙和玉龙猪。
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龙源于约8000年前的辽河流域。当然,这一观点只是基于目前的考古实物,未来一旦有新的考古发现,这个观点可能会被推翻。而且,除非有真正的龙这种生物,否则先民崇拜的龙,就存在逐渐演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