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最大海是什么海
中国最大的海是:南海。
南海简介:
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远在古代,中国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国古代对各海区的名称使用混乱。 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是,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虽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环抱着陆地。那时的中国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国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随着航海活动增加,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南海”这一地理概念覆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阔,除了指中国南方海洋外,也指东南亚和印度洋东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 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我国最南边的普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这要比广洲到北京的路程还远。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2. 中国什么海最深
马里亚纳海沟(或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沟,也是地壳最薄之所在。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方海床,位于北纬11度21分,东经142度12分,即近关岛之马里亚纳群岛东方。此海沟为两大陆板块辐辏之潜没区,太平洋板块于此潜没于菲律宾板块之下。海沟底部于海平面下之深度,远胜珠穆朗玛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10,911米(35,798呎)。若参考其纬度与地球之赤道隆突,此深度位置距地心为6,366.4公里。相较之下,北冰洋深4至4.5公里,其海床距地心6,352.8公里,仅比马里亚纳海沟距地心近13.6公里。1951年英国皇家海军航具挑战者二号首度测量海沟,其最深处便以挑战者深渊为名。挑战者二号以回波定位方式于北纬11度19分,东经142度15分,量测出5,960 㖊(相当于10,900米)的深度。此方式乃以探针通过渐层深度,反复发送声波,再以耳机捕捉回波,并将回波器之速率,以手持码表计时完成。因此正式提报新的最深距离时,咸认谨慎的作法,为将所测深度减去一个尺度(20㖊)较妥,从而得出5,940㖊(10,863米)的数据。 1957年俄罗斯航具“维塔兹号”(Vityaz)回报测得11,034米(36,201呎)深度,将该处命名为“马里亚纳深凹”;但此数据从未再测得,故不以为准确。1962年机动载具“史宾塞·傅乐顿·拜尔德号”(Spencer F. Baird)测得最深10,915米(35,810呎)。1984年日本人将高能专业探测航具“拓洋号”(Takuyo)送入马里亚纳海沟,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仪蒐集资料,测得最大深度为11,040.4米1(也记录为10,920±10米2)。国外一般则采用深10,924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及世界概况。最为精确的纪录则由日本探测艇海沟号(Kaiko)于1995年3月24日测得深度10,911米(35,798呎)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中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东侧,是一条非常着名的海沟。塔南北延伸2850公里,而宽度只有70公里,以近乎壁立的陡崖,深深的切入大海的底部。 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它位于北纬11 °20,东经142°11.5;,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1899年,人类在关岛东南首先测到内罗渊的深度为9660米。这一记录一直保持了30年。1929年在其附近发现了9814米的深度。 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艘海洋考察船“斐查兹”好对马利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并用超声波探测仪于8月18日在它的西南部发现了一条特别深的海渊,1960年美国海军“的里亚斯特”号深潜器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6米的世界记录。总有一天,人们会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点,以探寻海沟的奥秘。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表现为火山和地震。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1960年1月,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对成功地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进行科学考察。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看到有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其中心位置为北纬15°、东经147°30′。其最大深度达11034米。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探测深海的奥秘是极其困难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人类至今无法乘坐潜艇下到海沟深处,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但在深海中仍然生活着一些特殊的海洋生物。有的理论认为深海海沟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壳的剧烈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