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八大戏曲剧种有那些
一、京剧
京剧,中国“国粹”,亦称“京戏”、“国剧”、“皮黄”,为中国戏曲剧种之首。自清朝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融合,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历史上,京剧曾被称为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1876年《申报》中首次出现“京剧”之名。
二、评剧
评剧,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广泛流行的剧种,曾被誉为第二大剧种。鼎盛时期,几乎所有省份都有评剧院团,如京津冀、东三省、河南、广西、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贵州、重庆、武汉、江西、山西、山东、陕西、安徽等。评剧俗称蹦蹦戏、平腔梆子,1935年正式改称今名。
三、豫剧
豫剧,源自河南梆子,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而成。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
四、越剧
越剧,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亦称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亦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广受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起源于十八世纪后期的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的黄梅民间小戏。
六、秦腔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俗称“梆子腔”或“桄桄子”。秦腔是相当古老的剧种,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
七、昆曲
昆曲,我国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昆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影响深远。
八、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大戏”,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及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起在广东、广西出现,是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