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矿产资源有哪些 矿产开采有几种方式
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除了地质条件,还与可供储矿的疆域空间条件密切相关。在同等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下,疆域越辽阔,矿产资源就越丰富。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矿产地共有1.8万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超过7000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有色金属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如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江西铜和钨,湖南铅锌和锑,四川钛,云南铝土和锡,贵州汞等;铁矿主要集中在北方;金矿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东和新疆;此外,北方还有稀土、镍等非金属矿产。
矿业工作环境复杂,随时可能面对爆炸、塌方、着火等危险。矿井事故夺去了成千上万矿工的生命,造成大量人员受伤。爆炸、塌方、着火等事故中,燃烧的甲烷能造成严重烧伤。
采矿工程师是指具备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矿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造成重大伤亡。常见的矿难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包括思想不集中、地质构造不清、地压规律不明、支护质量不好、检查不及时等。发生冒顶事故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方式与被困人员联络,确定其位置和人数。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将被困人员顶出。
瓦斯爆炸是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瓦斯被氧化,造成热量积聚,在爆源处形成高温、高压,然后急剧向外扩散,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声响。发生瓦斯爆炸时,应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干粉灭火器材,发现火源及时扑灭。确认灾区没有火源不会引起再次爆炸时,即可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
煤尘爆炸是由煤炭粉末悬浮于空气中遇高温迅速被氧化而产生的。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传给附近悬浮的煤尘使燃烧循环下去,形成爆炸。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首先由发现人利用附近电话汇报上级,说明灾害地点、性质、范围及波及面。同时设法通知灾区回风侧人员由基层干部带领,按规定的避灾路线退到新鲜风流地点待命或撤出矿井。
矿内火灾根据热源不同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由外来热源引起;内因火灾由矿物等可燃物本身受到某些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这两类火灾中,发生最多的是内因火灾。扑灭井下火灾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用水灭火、惰气灭火、泡沫灭火等)、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综合灭火法(注泥和注砂、均压、分段启封直接灭火等)。
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或发生井下突然涌水时,会造成水灾。轻者局部巷道被淹,重者全井充水,矿毁人亡。必须了解突涌水流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将空区积聚的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他。
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平坦矿场或其他较为平整的场地,经地形测量后进行场地的挖填设计,控制土地高程,确定土地边界,对土地进行平整,配土覆土,根据恢复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回填土层厚度。
利用井下采空区作为充填料,进行尾矿的排放,能够使其在整体的矿山开发区中达到最优的利用水平。
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填补修复。
清洁能源是指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使用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应用,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燃气是气体燃料的总称,能燃烧而放出热量,供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使用。燃气种类繁多,主要有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危险物品由于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