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中国的什么形势
1、“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反映的主要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形势。《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郊为试管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这是租借的开始。
2、反应的形势主要是:
(1)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反应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当时人身地位低下;
(3)也反应出《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哪个条约规定不许中国人居住扩展阅读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㈡ 1900年到1930年中国的社会局面是什么样的
1900年到1930年中国的社会局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清政府答应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通过清政府加强了对中国人民的军事监督和政治奴役。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但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接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关头,中国有逐步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严重可能。
(2)哪个条约规定不许中国人居住扩展阅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1、殖民地经济
长期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导致该国工业几乎没有发展,一味以输出原料为贸易主要形式,并形成强大依赖性。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畸形发展的殖民地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和有力的竞争,打压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原殖民地国家原料价格,抬高工业成品的价格,形成价位“剪刀差”。随着77国集团的成立,这种价位差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没有消失。
2、文化冲突
在一些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及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对外来文明及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往往相互敌视,互不认同。其中在中东地区和东亚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中国和日本,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皇权至上思想遭到民主思想及基督教等文化思想的冲击,其统治地位遭到挑战。
有时外来文化可能会与该国文化思想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包含有多元结构的新思想,借以推动社会前进。但这种冲突有时不仅会存在于文化思想界,而是以政权更替、武装起义等极端手段来表现。无论最后文化冲突的结局如何,都在进一步削弱该国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