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印度人现在为什么不反感英国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就没有印度这个国家。丘吉尔的话虽然有些”刻薄”,但也说的是一个事实,印度从来就没有以一个国家出现过。在印度之前,印度这个地方是以部族各自存在各个城邦各自为政。一片散沙。不存在国家的这个概念,正式英国的“侵略”统一的印度,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法律,政治,文化。英国促进和帮助印度统一,建立了国家体系概念。当然,对英国不反感的主要是指印度的精英阶层,大部分普通印度人对于英国的殖民的殖民统治也是十分反感和痛恨的。每年的3月23日是印度的民族烈士纪念日,每年4月13日是印度的迦利安瓦拉拔格大屠杀纪念日,都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证明。
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好处,那就是印度客观上扩大的印度领土,古印度的领土面积其实不大。正式由于的英国人殖民,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领地,但最终都便宜印度。使得印度的领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七。综合来是说,就是由于英国给印度带来的了先进的现代化文明,工业,科技。客观上完成并扩大的领土和完整。所以基即便印度独立和英国的关系还十分亲厚,还加入了因此印度在独立以后还加入了英联邦。
㈡ 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
因为在英国人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印度从未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直到英国人的出现。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国”一样,是若干个小国的几个。什么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统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人就接受了大一统的基本观念,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统一,让中国拥有了统一的政府,无论这个政府有多么孱弱,多么腐败,他终究有一个底线——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败,如果列强要彻底推翻他,他也一定会和列强拼命的。
所以,当列强进入中国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盘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这就意味着步步蚕食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远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种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种姓,就等于控制了印度。而中国人从来就富有反抗精神。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未停歇。
㈢ 为什么印度会被英国统治,把自己 的语言都丢啦!是不是在文化上输给了基督
印度在英国殖民之前,其封建制王朝属于那种诸侯割据的局面,和世界多数国家一样在其封建统治过程中都不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点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中央集权在世界历史上是个异类。这点国家其自身就是支强干弱。
对于其语言方面,印度从来就没有一种普遍使用的统一语言,印度现在各种语言方言多达1000多种,除了英国人来了之后印度人才有了可以统一使用的官方语言英语,同时还有大约30多种语言同时作为官方语言。而印度的货币上也要印上十几种语言才好方便流通,这是世界之最了。
㈣ 英国以前从印度掠夺了多少财富
而英国人在印度吃干榨尽的同时,英国也在进行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能成功,技术上只是其中一个要素,而最关键的是资本,资本从何而来?从印度掠夺来的财富占到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印度人口众多,又为英国人的工业品提供了巨大的销售市场。
如此下来,英国人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从此确立了其世界老大的地位。而1840年之后,船坚炮利的英国人又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想把中国变为第二印度。虽然中国没有成为第二印度,但是也被英国这个吸血鬼一直吸了一百多年的精血。
当时人称中国为东亚病夫,印度为南亚奴隶,而靠着压榨这两个国家起来的列强们却衣着光鲜的品头论足,真是十足的无耻与讽刺。
㈤ 英国征服印度的时候,印度民众为何没有反抗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发展,开拓的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的所有时区,成为殖民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在英国的众多殖民地中,面积较大的有现在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但是与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英国在征服印度之前,印度有广阔的国土和大量的人口,并不像澳大利亚那样几乎没有人。
偌大一个印度,英国是如何征服的?为何印度没有进行激烈的反抗?
结语
莫卧儿帝国的没落,印度各个势力间的内斗,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英国人善于利用印度已有的统治秩序和当地人,善于借力打力、以印治印,减少了征服印度的阻碍。
偌大一个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就这样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步步征服。
从印度的命运我们知道,内部的争斗会为外来侵略创造时机,被外来侵略者利用,到最后只能听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