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农民怎么生活的

英国农民怎么生活的

发布时间:2023-02-04 19:56:28

❶ 英国乡村生活怎么样

如果您对英国感兴趣的话,您一定会知道,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英国乡村生活总是那么悠闲自在,人们也非常希望能够亲自体会那种神仙般的生活。最近在英国举行的约克郡畜牧展,就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的乡村风情。

最近,英国北部的约克郡迎来了第148届约克郡畜牧展,1万余名农场主带着自己心爱的家畜前来参展,向来自英国国内外的游客展示英国乡村生活的真正面貌。

畜牧展上最主要的一项角逐是传统障碍赛马,评委们不仅要根据马匹的体型、毛色给出分数,马匹完成跨栏动作的好坏同样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看过飘逸刺激的赛马再来欣赏马车游行,心情一定放松不少,盛装打扮的马儿们拉着精美的马车,是不是很有中世纪的味道呢。

畜牧展上并不止马儿唱主角,勤劳的耕牛、看家的小狗都是展览的主角。今年在众多“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就是这头15个月大的夏洛来牛,能够夺得金牌,它的主人自然喜笑颜开。

历史悠久的约克郡畜牧展是英国北部最着名的畜牧展之一,如果您想在现代社会体会英国乡村生活,约克郡畜牧展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❷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乡村生活是怎么样的

英国80年代以后农产品生产一度出现了过剩现象;标志之二就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中等规模农户的收入水平超过了城市中的一般产业工人;标志之三是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显着改善,乡村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从而改善了乡村落后的历史面貌,逐渐同城市接近起来,社会学家把这一过程称为“乡村城市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中使用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1978年英国农业劳动力仅有65万人;1991年进一步减少到27万人,只占全部劳动力的1.3%,此后便稳定下来.而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在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其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从而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城市中就业结构的改善使失业人数大为减少,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大为改观.随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城市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渐得到了治理.城市产业逐渐向乡村渗透,城乡联系更加密切,80年代以后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现象.
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英国80年代乡村生活与城市无异.

❸ 请教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状况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
李朝玮

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无疑仅就西欧来说还都算不上是先进的地区,然而到了近代英国不仅率先发展起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甚至还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就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与英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分别加以考察,看看这其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一、 英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状况

在探讨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之前,我们不妨先将这个时段划分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和15、16世纪这两个阶段进行一下比较研究,或许通过对这两个前后时段的比较我们更能看清楚农民收入的变化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英国13世纪百户区档的研究分析得到半块份地即半维尔盖特的土地是大13世纪末大多数中等农户的标准1。而大量材料也表明在13世纪一维尔盖特大致为30英亩2,即15英亩为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土地数。而通过其他的大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中期以后一直到16世纪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都增加到了20英亩以上。土地的增多无疑会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我们以1299年克利夫庄园中一名持有半维尔盖特土地的农民亨利?本尼特(Henry Benet)的状况为例,3 我们所得到的材料是在除去种子、食品消耗量与交给磨房的那部分谷物后,他仍剩下3夸特2蒲式耳的谷物,而当时混合谷物的价格大致为4先令/跨特,由此他的农产品收入就为13先令。尽管有地区产量、地区差价的差异,但中等农民的情况应是基本趋同的。14世纪危机过后4,给人总的印象是1400-1650年的欧洲农业生产明显好转,515、16世纪农民的农产品收入则要多出许多,以1475年克利夫庄园的中等农户威廉?纽曼为例,这时他一年的农产品收入要达到1英镑17先令4便士。6畜牧业也在这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绵羊存栏数目的增加以及其他牲畜数的增多,13世纪末羊毛、奶酪、猪肉及家禽等收入加在一起不过50多先令,而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英国羊毛出口激增等原因,中等农户仅羊毛收入就可达4英镑左右7。而农副产品及农民打工的收入也大为增加。占农户主体的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总的收入可以由13世纪末的3英镑一下子增加到15、16的10英镑,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中的大多数实际收入普遍增加是肯定的。

二、 农民家庭的支出、消费与农村市场

农民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个方面中世纪晚期非经济性支出的减少也越来越有利于农民家庭。马克思说过:“农民必要劳动之上的余额的有无和多少,取决于封建地租的多少。” 13世纪半维尔盖特农户的地租大致为6-7先令。8但对于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维兰农民来说最大的负担也是最多的支出则是各种额外的费用??诸如土地继承捐、死手捐、结婚捐、塔利税和法庭罚金等等9,而这些捐税既无定额也不定时,完全依照领主的意愿,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地继承金高达2-20英镑,换句话说,农民家庭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要搭进去。所以考虑到爱德华三世时期高额的军队税,农民家庭一年不要说投入市场进行消费,便是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而14世纪之后由于庄园制下农奴制的解体不仅地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述捐税也随着身份的上升而逐步削减甚至取消了。

租税支出的减少肯定使得大多数的农户家庭有了更多的赢余现金去市场上购买生活与生产用品,甚至可以为市场交换而去生产。17世纪早期的一个农场主乔瑟林他自己明白无误的指出他的农业生产不是为了自家的使用,而是要到市场上兑换现金去购买其他商品。10上述情况其实早在15、16世纪便已出现。商品市场甚至是土地市场异常的活跃,在考恩庄园1549年111个土地持有人到了1589年还仅右31人仍持有土地,其余的都将土地出售换取了现金。麦克法兰斯认为15世纪末的英国农民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较为平均的财富。11不管怎么说,农民手头有大量赢余货币是可以肯定的。

货币的赢余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上升。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自从1350年之后农民的服装变得越来越“时尚”。1213世纪时还是奢侈品的蔬菜这时已然通过市场成了农民餐桌上的美味。13而纺织品、奶酪、酒类等也都是市场上交易的商品。1500-1640年间英格兰固定的集市大致有752个,由此可见当时市场消费的繁荣情况。14 法学家兼作家约翰.福蒂斯丘爵士在15世纪70年代形容英格兰的平民百姓是“各基督教乃至异教国家中…衣食最丰盛之人。除了衣食的花费外,他们还有财力置办新的器具,以致于铜器与锡烛台往往供不应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是在改善,…。”

可见,中世纪晚期占人口多数的中等农民的货币赢余的增加,对于英国消费需求的加大和市场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减轻农民税收和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可能更充分的投入市场、参与消费,最终拉动商品经济的活跃于繁荣,这正是英国得以在转型期后最早发展起市场经济的关键,同样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❹ 真正的英国人怎样生活

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


(4)英国农民怎么生活的扩展阅读

基本的用餐礼仪

落座后,如果有餐巾,须将餐巾放置腿上,起身后,将餐巾留在餐位左侧。要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尽量不把手肘放在餐桌上。

待每个人的餐点都上完之后,再开始用餐。用餐时,不要跨越别人去够东西,也不要给别人夹菜;左叉右刀,不要挥舞刀叉;用餐间隙要把餐具放置于碗盘内,用餐完毕要放置在用餐区中心而不是桌面上。

喝汤时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餐具之间也尽量不要碰撞而发出声音。还有一点,在餐厅点餐之后,千万不要催促服务员: “哎服务员,我的菜好了没有?做了吗?”一定要耐心等候,这是对餐厅工作人员的尊重。

❺ 关于中世纪的英国

1、中世纪(1066至1485年)这段时间主要讲英国王朝的更替,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中世纪的农民是自由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归领主所有(英国贵族)。中世纪农民的负担之重,也是极为罕见: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使用公共设施费用,结婚时必须付的婚姻税(尤其是庄园之外的人,更要交罚金),继承税以及庄园主的生活费。哦,对了,有个风俗。新婚女孩的第一次需献给当地领主,才能结婚。
2、13世纪是分水岭,13世纪后男女的服装趋于一致。13世纪:下面有长筒袜、靴鞋。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
劳动者: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3、不一样,庄园的范围更大一些。庄园不仅仅是经济行为的单位,而是集政治、法律、刑事(也包括经济在内)于一体的行政管理单位,彼此之间相互干涉。而农场的定义为:用机械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从概念上看,庄园先于农场,是封建王权的政治产物。就庄园土地成分而言,大致上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 领主的私有地(农场无)。第二, 农民的份地。第三, 供放牧的草地。第四, 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农场无)。
4、一定是贵族,庄园是指皇室、贵族、大官、富豪、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属于自己,英国封建制度类似西周诸侯国。
5、一位贵族可以统治多个庄园,庄园只属于一人,是占用它的贵族的私有土地,但贵族听命于国王。

❻ 中世纪欧洲农奴的生活状况

领主拥有着各项权利,农奴只拥有一项权利,那就是不经审判不能被杀死或造成伤残,可领主是拥有领地内的绝对司法权……所以,农奴的这项权利也基本上等于没有。

欧洲中世纪农奴有多惨!

剩下的就只有无尽的义务了。当时,农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大麦、燕麦、小麦以及黑麦。以 12 世纪的生产力水平,在稍好的年景,种子的回报率大约是 4 倍,也就是种下一斤种子能收获四到五斤粮食。这个收成看起来还不错,但农奴的收成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是地租。

此外,教会还有个什一税。于是,这种收成只能保证农民饿不死而已。如果遭遇不好的年景呢?那就只能勒紧裤腰带或者多想点办法去收集“能吃的东西”了。否则,那就饿死吧。除了地租,农奴还要为领主无偿服劳役。其中有定期的周工,每周三天。然后还有不定期的帮工(extras)或爱心工(love-boons)。顾名思义,这种不定期的劳役,是因为领主认为农奴们太爱自己了,所以安排的。大家可以想象,农奴们替领主建筑道路、桥梁、堤坝,为领主做杂役犁地、运输、播种、收割、打谷直至入仓后,才拖着劳累的身躯回家,还有多少精力打理自己的生活?

因此,如果还有人声称贵族或地主是勤劳的,农奴或长工是懒惰的,并以整洁的贵族地主庄园和脏乱的农奴长工住处为依据时,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开动脑筋分辨一下比较好。此外,农奴们还需要为领主们服兵役。他们用营养不良的身躯、缺乏训练的手臂,操着各种简陋的兵器和农具,替那些营养良好、久经训练、装备精良的骑士老爷们刷战绩……农奴交完地租、服完劳役、替领主打仗后幸运地活着回到了家,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干。

河里的鱼、林中的野兽、田地里的兔子,他不能捕;林地里的树木他不能砍;就连平常糟蹋庄稼后悠闲地呆在庄园宅邸大鸽笼里的鸽子,他也不能碰一下,因为这些都是领主的。此外,农奴不可以随便离开庄园、嫁女儿,不能让自己的男孩子接受好心神父的教诲或到附近学校上学,不可以养家禽、卖牲畜,不可以酿酒……各种“不可以”。

除此以外,农奴只能到领主指定的磨坊磨面粉,指定的面包房烤面包。为此,农奴都要交费。比如“磨坊费或”,相当于所磨谷物的1/13到1/16。同时,农奴还会受到磨坊主和烤面包师傅的克扣。由此引发了很多冲突。所以,民间传说和童话里的磨坊主和烤面包师傅都是最坏的坏人。

可以说,在搞垄断性经营方面,欧洲的领主们在 1000 年之前,就为我们今天的电信、电力、煤气等部门做出了表率。如果农奴想离开庄园、想嫁女儿,想让自己的男孩子接受神父的教诲……就只有一个办法:交钱!去林地里伐木,要缴纳一笔“林地税”;想饲养家禽的权利,要在指定的季节将一只母鸡或一些鸡蛋送到领主的庄园宅邸;想结婚,领主要收“结婚税”。新农奴上岗,领主要收“进入金”。两位农奴发生婚外性行为,领主要收“通奸税”;新庄园管家上任,领主要受“见面”;农奴上领主法庭解决民事纠纷,领主要收“法庭金”;当一位农奴要买卖牲口或谷物,领主要收“准许费”;当一个农奴要离开庄园时,领主要收“分离费”;当农奴要使用森林、荒地、河流等公地时,领主要收“使用费”。根据希尔顿对英国斯塔福德郡的研究,13 世纪时,领主征收的这些税收占了农奴们全年收入的40%。

2007 年,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在英国威尔士卡马森郡马德法伊村花 100 万英镑购买了当地一处庄园,作为他和卡米拉的度假别墅。然而,按照威尔士地区一项有170 多年历史的古老法令,作为“庄园主”,查尔斯将从此拥有马德法伊村里所有新娘的“初夜权”,可以在新婚之夜夺走新娘的贞操,除非新娘交纳 50 便士。1833 年颁布的《威尔士图解法典》中称:“庄园主将有权向其领地上所有结婚的人收取 10 先令(50 便士),否则按照习俗,他可以在新婚第一夜与新娘过夜。”当时已经当了49 年王储(现在是 55 年)的查尔斯特意宣布放弃那项权力。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问题是没有钱!为了不让农奴们太有钱,领主们还有两个税收大杀器:塔利税和遗产税。塔利税是一种最普遍也是最苛重的庄园税,它相当于财产税,其征税范围包括隶农的一切财产:禾捆、干草、葡萄、牲口、小鸡、蜂蜡,等等。塔利税被视为人身不自由的标志之一,它带有任意性,即领主可以对农奴任意征收数额不定的税,而且征收时间也不定。基本上就是想收就收,而且合理合法。遗产税是指农奴自然死亡或为领主打仗战死后,他的继承者向领主缴纳的家畜或物件。遗产税的征收额度大约是所有遗产的三分之一。

❼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薯仔泥、薯条、煮薯仔、烤薯仔,除了薯仔还是薯仔。那里薯仔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着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❽ 英国价值数千万英镑的食物在农田里腐烂,当地农民们面临哪些困境

“英国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富有国家,却有数百万人正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英国《大志》杂志感叹道。英国价值数千万英镑的食物在农田里腐烂,当地农民们面临哪些困境?

❾ 十九世纪英国的农民生活

我看电影上表现的是,白天养猪,晚上跳交谊舞。

阅读全文

与英国农民怎么生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请问去英国打工工资怎么样 浏览:642
英国保险制度怎么样 浏览:3
什么颜色打印才是印尼色 浏览:963
越南鲁泰在哪个城市 浏览:664
胡志明在越南住哪里 浏览:983
印尼巴士模拟怎么破解 浏览:682
印度烤鸡蛋炒什么好吃 浏览:974
印度按照轮廓像什么 浏览:84
意大利在二战的时候为什么不敢打 浏览:422
海鲜面配什么意大利葡萄酒 浏览:303
哪些企业迁往越南和印度 浏览:902
戴高乐二战怎么去英国 浏览:74
中越反击战越南实际伤亡多少人 浏览:27
二战中国为什么那么弱 浏览:19
伊朗少将是怎么去世的 浏览:417
南京办意大利签字的地方在哪里 浏览:466
中国哪个省份的回族人最多 浏览:672
伊朗卷饼怎么做 浏览:982
印度有什么名贵的花 浏览:77
印度一共有多少只牛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