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史多少字

英国史多少字

发布时间:2022-06-28 02:48:45

❶ 英国历史简介及你的看法英语500字

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国家。由于是岛国最重视海军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节省很大方面陆军建设发展的费用。英吉利海峡使得欧洲大陆的陆军难以占领英国领土,但是像拿破仑和希特勒却不得不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1914年英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而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
二战后从综合国力衰弱的趋势发展,不得不把世界老大的地位让给美国!

❷ 一篇英国历史、民俗文化的简介,要有中文翻译500字左右

英国百年婚礼习俗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百年婚礼习俗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许多新娘在她们举行婚礼的当天都曾被问到是否已经备好了那些“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服饰,以穿戴它们缓缓走过教堂内的通道。穿戴这每一件服饰的传统据说各有其独特的涵义,但都能够给新婚夫妇带来吉祥和财富。你曾想过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是如何起源的?每件服饰各有何涵义?
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在一只鞋里放一枚六便士的银币。”
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实际上,旧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是借来的东西。
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六便士银币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放一枚六便士银币据说是财富的象征。它不仅代表财产上的富有,还代表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由于今天许多新娘恐怕连一枚六便士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传统习俗的这一部分在现代婚礼中已经不常被遵守。但是,如果新娘想要在她的婚礼中包括这一项目,她可以从许多出售如吊袜带和请柬等婚礼用品的公司里买到六便士银币。
有些较为传统的新娘或许会花很多心思选择每一件服饰。传统的做法是:同一家族的女性佩戴同一件首饰。
而有些新娘不太为传统所束缚,但在别人的请求下也会遵循这一传统。如果她们不想面面俱到,她们可以就携带一个小小的珠子手袋,里面装有两块手帕——她们可以买一块新的白色手帕,然后从家人那里借一块蓝色手帕,这样她们就“有新”——白色手帕,还“有旧、有借、有蓝”——蓝色手帕。手帕在婚礼中正好可以派上用唱—擦拭喜悦的泪水!
The wedding tradition of“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has been around for hundreds of years. Many brides have been asked on their respective wedding days if they have gathered something old, new, borrowed and blue to carry with them as they walk down the aisle. The tradition of carrying or wearing one of each item is said to bring luck and fortune to the newly married couple. Have you ever stopped to think what the saying really means? What is its origin and what does each item represent?The original saying dates back to the Victoria times and states,“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your shoe.” Something old...A bride may wear or carry something old to represent her continued ties to her family and her old life. Many brides wear a piece of family jewelry as their old item. Some brides wear the wedding dress worn by their mother or grandmother. In many cases, something old may also be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new...Wearing something new is supposed to represent success and hope in the bride’s new life and in her marriage. If the bride purchased her wedding dress new, it may represent her new item, but any item that is new may be used. Something“new” is usually the easiest category1 to fill. Something borrowed...The borrowed item should be something borrowed from a friend that is happily marri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ir happiness will rub off on2 you and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to your marriage. Some brides borrow an item of clothing, a piece of jewelry, a handkerchief or perhaps a beaded purse. Something blue...Wearing something blue dates back to biblical3 times when a blue wedding dress was worn to represent purity, fidelity4 and love. Over time this has changed from wearing a blue dress to wearing just a blue band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bride’s wedding dress to modern times?? where it is commonplace for the bride to wear a blue garter5. Silver sixpence...Placing a silver sixpence in the bride’s left shoe is said to be a symbol of wealth. This not only refers to financial wealth, but also a wealth of happiness and joy throughout her married life. Since most brides probably don’t even know what a sixpence is, this part of the tradition is not used very often in modern times. However, if a bride would like to include it in her wedding, she can purchase a silver sixpence from many companies that sell bridal supplies such as garters and invitations.Some brides are more traditional than other and may take a great deal of care in selecting one item for each category. It may be traditional for the women in their families to wear the same piece of jewelry.Other brides aren’t bound by tradition but still may choose to carry out the custom at someone else’s request. If they don’t want to carry numerous items, they may simply carry two handkerchiefs in a small beaded bag--hey may choose to buy a new, white handkerchief and borrow a blue one from a family member. That would provide them with something new--the white handkerchief, as well as something that is old, borrowed and blue--the blue handkerchief. The handkerchief just may come in handy6 ring the wedding for drying their joyful tears.?

英国酒吧的礼仪介绍
mazingly for the British, who love queues, there is no formal line-up——the bar staff are skilled at knowing whose turn it is. You are permitted to try to attract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rules about how to do this. Do not call out tap coins on the counter, snap your finger or wave like a drowning swimmer. Do not scowl or sigh or roll your eyes. And whatever you do, do not ring the bell hanging behind the counter——this is used by the landlord to signal closing time. The key thing is to catch the bar worker's eyes. You could also hold an empty glass or some money, but do not wave them about. Do adopt an expectant, hopeful, even slightly anxious facial expression. If you 1ook too contented and complacent, the bar staff may assume you are already being served.

就爱排队的英国人而言,酒吧里看不到正式的排队,这令人感到惊讶。酒保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你可以做些动作引起酒保的注意,但有规可循。不要大声嚷嚷,不要在吧台面上敲击钱币,不要叭叭地弹手指,不要像快淹死的人那样挥动手臂,不要绷着脸,不要唉声叹气,不要翻动眼珠。在不该干的事当中还绝对不要摇晃挂在吧台后面的铃,那是酒吧老板用的,表示关门时间到了。关键是你要让酒保看见你。你可以举起空杯子或钱,可不要摇晃。你脸上可以流露等待、期望,甚至略带焦急的表情。你如果显得太心满意足的样子,酒保会认为他们已经为你提供服务了。

Always say "please" and try to remember some of the British bar staffs pet hates. They do not like people to keep others waiting while they make up their minds. They don't like people standing idly against the bar when there are a lot of customers wanting for service. And they do not like people who wait until the end of the order before asking for such drinks as Guinness stout which take considerably longer to pour than other drinks.

要把"请"字挂在嘴边,要尽量记住一些英国酒保最厌恶的事。他们不喜欢酒客拿不定主意而让他们等着;不喜欢好多客人等着买酒而有人却靠着吧台站着;也不喜欢有人等到最后才说要喝像爱尔兰烈性黑啤酒那样的酒,因为比起别的酒来,准备这种酒的时间要长得多。

One Dutch tourist who spent six months visiting 800 of Britain's 61,000 pubs and interviewing 50 publicans and bar workers and more than 1,000 customers said :" I cannot understand how the British ever manage to buy themselves a drink." But they do, and if you follow these tips you should be able to do so, too.

一个曾花了半年时间,去了英国61000家酒吧中的800个,访谈50位酒吧老板和酒保以及1000多个酒客的荷兰旅游者说:"我不明白英国人是怎么给自已买到酒的。"可事实上他们就能。如果你按着本文所说的忠告去做,你也能如愿以偿地买到酒。

Speaking of tips, you should never offer the bar staff a cash gratuity. The correct behaviour is to offer them a drink. Pubs pride themselves on their egalitarian atmosphere. A tip in cash would be a reminder of their service role, whereas the offer of a drink is a friendly gesture.

说到"小费",你可千万别给酒保现金以表示谢意。正确的做法是请酒保喝一盅。酒吧为自己的平等气氛感到自豪。现金小费会使人想到酒保是伺候人的,而请喝一杯则是友好的表示

英国饮食习惯中英文对照
Eating habits
As a nation we are becoming more aware of the food we and our children are eating. The recent campaign to improve school dinners by celebrity chef Jamie Oliver has helped raise awareness of our fast food lifestyles.

Healthy eaters or just trendy?

Are there certain things that you do and don’t eat and why? With so many food programmes and books telling you what you should and shouldn’t eat to be healthy it’s hard to keep track. Some people are vegetarians for moral reasons, some don’t like the taste of meat and there are one or two people who do it because it’s trendy. Likewise, it can be trendy to follow the latest celebrity diet because it’s what the famous are doing.

Eating out

People are eating out more frequently now, not just on special occasions as in the past. The choice of restaurants has also diversifi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Italian, Chinese and Indian restaurants have been around for years but have now been joined by Mongolian, Japanese, Mexican and Turkish amongst others. Bars and pubs are still popular for food and often promote English cuisine made with local proce. For the Queen’s recent 80th birthday celebrations, top UK chefs battled it out to create the Great British Menu to serve at a birthday banquet.

‘We enjoy eating out a couple times and month whether with friends or just as a couple. We like trying new things so go to different restaurants.’ Craig, 25, County Durham.

Eating on the go

From chocolate bars to sandwiches and wraps more people are eating on the go - on the street, in cars or on buses and trains. While ou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may frown at this behaviour, considering it to be bad manners, people eat on the go because they are rush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nd in the home the number of people sitting down at a dining table for their evening meal is on the decrease as meal times become more informal.

‘If I’m running late for work I don’t think twice about eating toast in the car or on the bus but I know my mum wouldn’t approve.’ Stacey, 24, Leeds.

Whilst we may be trying to eat more healthily it seems we still have some bad habits.

Lucy
September 2006

❸ 大国崛起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20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布列塔尼半岛。
前9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英格兰;爱尔兰文明出现。
829年:英格兰第一个王朝——盎格鲁萨克逊王朝建立。
1066年:诺曼王朝建立。
1086年:末日审判书出版。
1190年: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狮心王理查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204年:诺曼地公国被兼并。
1215年:自由大宪章建立。
西元1337年~~1453年百年战争爆发。
西元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
西元1461年:约克王朝建立。
西元1487年:玫瑰战争结束。
1534年:英格兰从罗马教廷分离,英格兰国教会初步成立。
1588年:英格兰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元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西元1689年:光荣革命。
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联合王国 (英国)成立。
西元1775年:乔治三世颁布印花税制度。
西元1783年:和法国共同承认美国独立。
西元1837年:英国进入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加。
西元1918年:打败德国。
西元1930年~~1931年:经济大恐慌。
1939年:英国向德国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德国及日本相继投降,二战结束。
西元2005年:发生伦敦地铁轰炸事件。

❹ 谈谈你对英国历史发展模式的认识 至少2000字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首脑,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在位君王的个性特征对国家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九世纪末,西萨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了由丹麦国王古德龙率领的入侵者,并使丹麦国王转化为基督徒,从而使英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为统一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奠定了基础。

多年之后,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了实现其建立王朝的目的,亨利八世对教会进行了改革,这为以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埋下了火种,并增强了议会的权力。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贵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加强,这为他们在其后的都铎王朝进行内部斗争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十六世纪后半期,面对国内外多重危机,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名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政治领袖。到了十九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再次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时期,并由此奠定并发展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埃尔伯特王子在维多利亚女王漫长的统治期间(从1837年到1901年)积极鼓励艺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英国庆祝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五十年的金色庆典。在此期间,尽管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掌舵人,成为公众服务、公共职责等传统价值观的神圣代表。

四、政治
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英国陪审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已经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了。从价值选择来看,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人为地将法理与情理结合在一起的制度设计。法律固然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但“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固有矛盾从未消失过;法官固然是精通法律的,但存在着机械执法、无视情理的可能性。来自社会的陪审员们虽然不懂法律,却懂社会情理。一个人难以代表复杂的社会心理,但来自方方面面的12个人应当说差不多了。知晓情理的陪审团和精通法理的法官结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组合。这不等于诟病没有陪审团的诉讼模式,更不等于说不设陪审制度就必然会出现情与法的冲突。那么多大陆法系国家都没有陪审团,不照样好好的吗?没有陪审团,定然有别的结合方式,比如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理念应是相近的,即刚性之法和柔性之理的统筹兼顾。有一点还需注意,情理是柔性的和不具体的,但吸纳情理的途径和范围应是刚性的和具体的,严防情对法的随意侵蚀。

政党
(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

(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

(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 等。

议会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宪法
英国宪法与绝大多数国家宪法不同,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有的学者如斯托布斯就认为,整个英国宪政史,实际上是大宪章的注释史。

司法
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❺ 求英文介绍英国历史100字左右

1、英文

British history began in Germanic and Celtic, and later in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Roman rule.

Britain is called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consists of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whole history of Britain is made up of the interweaving of the four regions.

Wales became part of the Kingdom of England in 1535. The defeat of the Spanish Invincible Fleet in 1588 by the Naval Battle of Gravoline frustrated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Catholic forces.

basically eliminating the threat of Catholicism and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religious reform.

In 1640, Britain broke out the first bourgeois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Republic was proclaimed on 19 May 1649.

The restoration of the dynasty in 1660 and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 established th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1707, England merged with Scotland. Through the Seven Years'War, Britain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nset Empire and gained the hegemony of the sea.

It was merged with Ireland in 1801. After the Napoleonic War, Britain completed the imperial hegemony of the Sunset Empire.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it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complete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e heyda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colonies occupied in 1914 were 111 times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mainland.

They were the first colonial power and claimed to be the "Sunset Empire".

In 1922,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became independent, and Northern Ireland remain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at is, Northern Ireland today.

2、中文

英国历史始于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亦是后来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源头可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

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5)英国史多少字扩展阅读:

英国历史大事:

1、英西战争

英西战争(英语:Anglo-Spanish War;西班牙语:Guerra 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

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拥护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

1587年英国于加的斯率先夺胜,翌年于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但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败北后情势逆转,西班牙在弗洛雷斯海战重振海军实力。

而英国分别在以后的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和1597年的埃塞克斯-罗利远征决定性失败。西班牙先后在1596年和1597年派遣两支无敌舰队趁胜追击,但在恶劣的气候下遭挫。

无敌舰队战败后的十年间,西班牙加强了海军实力,对后来南美洲贵重金属的运输影响深远。而战争在1590年代走入僵局。

1602年英国与荷兰通过多佛海峡海战一度获取英吉利海峡乃至欧洲西部海域的主导权并持续两年。

1601-1604年西班牙进行了人类史上较为残酷、血腥的奥斯坦德之围,经过三年的围攻,英荷联军最终投降,西班牙军队拿下了这座城堡,使英荷西三方都想结束战争,回到和平。

1604年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西英协议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尼德兰的军事介入,且英方放弃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

缔约两方皆有达成部分目标,战后西班牙重获欧洲西部海域优势。条约整体有利于西班牙。但整起战争过程对两国财政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担,而英国则进入40年的萎靡期。

2、蔷薇战争

蔷薇战争(又称玫瑰战争;英语: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

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

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

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Rosa gallica和约克的白蔷薇Rosa ×alba。

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也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英格兰以玫瑰(这里玫瑰实为欧洲古老蔷薇)为国花,并把皇室徽章改为红白蔷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玫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西战争

❻ 关于英国的资料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6)英国史多少字扩展阅读:

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经2°08′~东经0°43′,北纬51°00′~52°3′。

气候特征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

❼ 介绍英国历史1000字作文

这是我为您在网上找到的一篇交流会的文章 请您节选一下 希望能帮助您原文如下:弘扬世博精神 践行文明理念 随着2010年世博会日益临近,我工商绍州分局的青年干部,在分局领导关心帮助下,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积极参与世博、了解世博、奉献世博,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要求,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入手,积极服务区域经济,为世博会营造安定有序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消费环境,有效提升了青年干部在世博筹办中的贡献率。一、立足本职、依法监管,为世博会召开创造安定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一)全力以赴化解无照难题。无照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症,也是我们工商工作中的难点。无照经营的大量存在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坏市容,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的滋生,带来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患。随着世博会日益临近,分局青年干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奋战一线,以无照经营“可控有序”为目标,努力实现无照负增长。一是对各自分管的路段,不间断开展日常巡查,及时掌控路面动态,将信息录入电脑模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省局要求将无照经营划分为高危、重热点、一般行业三类,实施分类监管,综合运用立案查处、执法取缔、责令整改等行政措施,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完成无照整治阶段性目标。并积极依托联合执法机制,对无照娱乐场所、网吧等重热点、高危行业做到露头即打、坚决取缔,净化城市文明环境;二是积极拓展宣传阵地。依托设置在社区、学校、超市内的红盾维权联络点,及时发现和防范无照经营的萌生,青年干部作为宣传的主力,常常不定期前往联络点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讲授无照经营,特别是食品、药品等涉及公共安全和百姓健康的无照经营的危害性,通过宣传,提升市民消费安全防范能力与合法经营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服务和解释工作。对需要扶持的弱势群体,热心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咨询。对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支持他们从事个体经营。对因缺少前置审批条件而无法办照的,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帮助无照经营户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整改。通过热忱的服务,传递文明执法理念,展现工商部门良好形象。(二)全心投入各类专项工作。“两品”整治中,工商部门承担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规范监管工作,既要和食品经营户签订责任书,又要帮助指导经营者建立重要商品的进、销货台帐。索证所票、建立台帐等工作一开始经常遭遇经营者的不理解、不配合,青年干部们在工作中充分做到耐心、热心、细心地宣讲国家政策,引导经营者自律,使经营户由不理不睬转为热情配合,切实做到食品安全可“追根溯源”。在“限塑令”推进工作中,分局青年干部一次次走进农贸市场个体户中,宣传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危害,动手设计、制作出宣传横幅、宣传卡片在农贸市场内悬挂、发放,通过构建出“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氛围,起到限塑人人知晓、自觉遵守的效果,为倡导环保世博作出了贡献。在“红盾维权进校园”工作中,青年干部们承担起维权校外辅导员的工作,通过在各自辖区中、小学开展维权知识讲座、帮困结对助学习等活动,深化了工商干部与学校师生共建互动的平台,拓展了消费维权领域,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参与“走千家企业、送一片温暖”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对政府的信心指数。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着重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类咨询,充分听取企业对政府尤其是工商部门的合理诉求,对工商部门能够予以解决的,通过现场办公、积极协调等多种方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和解决;对不属于工商部门职能范围或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积极收集信息、掌握情况,与街道招商办、分局业务科室积极联系,会同相关部门妥善解决。通过企业走访,加强了工商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了解,彰显了工商部门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鼓励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惑,增强再发展的信心。二、提高素质、倡导文明,以“迎世博”为契机展现工商良好形象结合“迎世博”工作,分局青年干部始终将文明礼仪融入日常工作和公共行为中,做到微笑接待、优质服务、文明执法。(一)拓展宣传形式,营造“精彩世博我参与”的活动氛围。通过组织青年干部集体参观世博展示中心,让广大青年集中了解 “世博会”的起源、历史、中国申办的过程、世博会的设计规划等知识内容,并统一发放《迎世博市民读本》,使分局青年对于2010年世博会形成直观的认识并具有广泛的掌握。(二)加强文明礼仪培训,倡导“我微笑,你温馨”的爱岗敬业精神。大力推广“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倡导“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年从自身做起,营造同事之间、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谦让、高雅、舒心、快乐的氛围,充分展示工商干部文明礼貌、热情友好、谦和大方、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三)从环境清洁做起,形成“我清洁,你舒心”的服务环境。倡导青年干部开展“人人动手,清洁环境”的专项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门前做起。做到办公场所和周边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创造出更干净、更舒适、更文明的服务环境。(四)健全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组建迎世博志愿者平台,加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形成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活动、有成效。2009年5月1日,在绍州区迎世博志愿服务队伍启动仪式上,我分局青年干部纷纷报名,将在世博会期间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从你我做起”——这是我们工商绍州分局青年干部的共同承诺,让我们用诚挚的心和实际行动,做世博文明的宣传者,做优质服务的实践者,做文明岗位的示范者,用青春的热情和激情展示光明的美好形象,谱写一曲“文明迎世博”的和谐乐章!随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在以世博精神进一步养育城市精神,以城市文化积极展示世博精神。世博精神曾经以世界盛典、科技走台、精神定格、文化亮相的名义,震撼了一座又一座承办世博会的城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会逻辑地凸显世博精神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以世博精神的成功延续和城市文化的激励性传承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当然,在世博精神的成功延续中,城市文化的传承必定会强化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 世博精神可以提炼成“欢聚、沟通、展示、合作”八个字,世博精神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新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绵延和弘扬都催生了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科学精神的凝聚。自1851年英国首开世博会至今的150多年中,历次世博会始终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摇篮”,是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的载体和传播交流平台之一。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在企业间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参展者通过展示各自的高新技术实现商业目的。世博会调遣了各个时期的科技力量、文明硕果,通过主题思想加以完善化、系统化、集成化,通过喜闻乐见的产品进行社会化、生活化、普及化,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商业化、全球化、绿色化。世博会倡导的科学精神以事实性指向为主,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在世博精神的延续之链上,凝聚起穿越时空的科学精神。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本质上,世博会是人文精神的科技化、物化和科学技术的人文化。科技是人文的产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催生。人文精神总是顽强地从科学精神中表现出来,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管理模式强有力地改变着科技图景、社会百态、生活走势。科技发展也越来越体现人文化取向。如果说在世博会的演进过程中,交织着技术发展和人文发展这两条基线,融汇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精神,那么,20世纪以来的世博会则更多地关注人文发展和人文精神,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更多地重视人的权利、以人为本、民族间的和平、国家间的平等、人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在科技竞争中提倡人文关怀,在世界博览中倾情于人文因素,在合作交流中不忘人文情怀,在技术的肩膀上向世界投以人文热情、布以文化经纬、给以文明礼赞。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坦示。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世博会的全球性、世界性正是在世博会举办国、举办城市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性的坦示中集聚而成的。世博会的多样的主题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热门话题,同时给各自的民族文化的风采的展示留有偌大的空间。世博会上的琳琅满目的各种展览既集约地反映了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商品、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的主流屐痕,又呈现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多样性。埃菲尔铁塔专为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而建。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推出的哥伦布喷泉描绘了前进中的“国家之舟”。指挥者为由命运童子托举起的发现守护神,领航者为名望之神,掌舵者是强壮的时光之神。四位划桨者依次代表农业、工业、科学和艺术之神。在每次世博会的各个展馆,设计者都会悉心凸现各具特色的民族风采和民族神韵。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坦示,才使世博会有了“万国博览”的美誉。从集成的视角观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坦示,则是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多元;运用交流的方法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坦示,则是交流作用下的文化融合。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时代精神的展示。世博会总是技从当代、思随时代、目向未来,人类的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主式往往在世博会上初露端倪,现代社会的不少概念和活动方式往往始于世博会或从世博会得到启发而后形成,如百货商店、现代旅游、主题公园、游乐场、度假村等,世博会还较早提出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控制人口、发展交通、开发海洋和太空等与人类生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命题。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由其展馆“水晶宫”而遐迩闻名。水晶宫由工程师、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预制材料包括管道、铸铁和标准的四英尺见方的玻璃,水晶宫作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新工业时代的产物。1985年筑波世界博览会推出了一个时代感颇强的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博览会的建设似乎在为家居科技、生存环境的新的理念而建造新城市——这是从稻田崛起的筑波城当时发展的方向。星际旅行、宇宙生活成为筑波世博会的时尚,但是当你搭乘飞船疾速驶向大地时,你被提醒道:“蔚蓝色的地球是人类宝贵的遗产……虽然我们正在探索宇宙,但是地球始终是我们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永恒的命题被尖锐地提出。在接近世纪之交的1998年于里斯本举办的世博会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环境问题:看到水中游动的真鱼,提醒人们要热爱它们;出现在幻景中虚拟的鱼,告诫人们要保护处于濒危状态的物种。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创新精神的吞吐。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和动力。世博会全力打造的创新精神具体化为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创新、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规则的创新以及增长方式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世博会中反映出来的创新主体、创新主题、创新载体、创新体制、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和创新方式与方法等问题引人入胜。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洋溢了创新精神。汉堡包文化和迪斯尼乐园作为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创新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世博会还首次推出了以后风靡全球的明信片和苏打汽水。青年钢琴家斯科特乔普林在这次世博会期间则创造了一种新的音乐流派——拉格泰姆音乐。 在延续世博精神中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是具有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综合意义的命题。“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上海城市精神与“欢聚、沟通、展览、合作”的世博精神将相互融汇,支撑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陈良宇同志指出:“我们申办世博会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把回忆中浪漫的上海,真正变为现实中浪漫的东方大都市。”上海在代表中国申办世博时,塑造了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申博精神”:“胸怀祖国、不负使命”的信念,“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作风,“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自信从容、博采众长”的风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关注从技术发展向人文发展的世博走向,兼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凸显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变一般的“炫奇、赛奇”为深情的人文关怀,梳理城市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融于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思考之中,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雕塑城市,以人为本,美化家园,让社会发展更和谐,让生活图景更美好。 上海城市精神在穿越历史中不断激励和集聚,在迎接世博、举办世博、续写历史新篇章中继续塑造和完善。上海文化—科技—经济—社会互动,东西方文明集散与互补,更新了城市经济开发观念,松动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和城市理念,磨砺出新的城市精神。城市从闭锁到开放,引发出上海人的开放精神;城市在困惑中觉醒,引发出上海人的拓展精神;城市从吞吐西方文明中形成自己的经济—社会—文化个性,引发出上海人的创新精神;城市从敢为天下先的开拓中,引发出上海人的竞争精神;城市从汲取国内外各种经济管理、金融管理、城市管理的思想、方法中吐故纳新,引发出上海人的进取精神;城市从各路人才的汇聚闯荡中吸纳百川,引发出上海人的宽容精神……当然,百年上海史的前半个世纪,时代的局限性、沪上旧岁的复杂性、东西方文明的两重性与上海社会现代转型的悖论性,使申城人文精神带上了不可忽略的弱点。上海的新生,曾迎来人文精神的升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高扬起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弘扬自立意识、竞争意义、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追求健康人格,升华市民素质,创造城市文明,铸造城市之魂,正在形成新世纪的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新的城市精神。 在延续世博精神中弘扬上海城市精神,能更好地凸显城市的“精、气、神”。城市的“精、气、神”与城市的形态、生态、神态和心态紧密相连。世博会的形态乃至城市的形态在延续世博精神、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中整体思考。世博会的形态布局空间在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滨水区,连接浦西和浦东,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计划中的世博会的形态布局、空间营造将投资250亿元,建造展馆9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50万平方米,道路、广场50万平方米,绿化带为120万平方米。世博会的形态布局牵动浦江两岸的空间整合和整个上海在迎接世博过程中的城市形态的发展与完善。2010年的世博会的形态乃至城市形态将汇聚城市的“精、气、神”。世博会的生态乃至城市的生态在延续世博精神、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中综合趋优。黄浦江在世博空间中穿越,新开的椭圆形运河将在世博空间中描绘展区轮廓,植物走廊将由高大的乔木成片抹绿,坡地大树,见蓝见绿,联动浦江两岸和整个城市,“绿色逻辑”将逻辑地优化城市生态,“城市蓝色”将更好地凸现拥有水文化的城市生态优势。2010年的世博会的生态乃至城市生态将提升城市的“精、气、神”。世博会的神态乃至城市的神态在延续世博精神、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中熠熠生辉。世博会为城市聚神,城市为世博会传神,上海城在迎世博和办世博的过程中将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实践上海城市精神,抓住举办世博会机遇,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的主线,提升上海市民的的文明素质、文明行为、文明形象,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为城市育人,为城市提神。世博会的神态乃至城市的神态将强化城市的“精、气、神”。世博会的心态乃至城市的心态在延续世博精神、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中自觉调整。举办世博、发展城市应有从容应对、务求实效、执着深化、与时俱进的决策心态、操作心态和管理心态,在整体规划、积极协调、有效运作、科学检评的过程中都应保持客观、冷静、灵动、进取的心态,这里讲的心态在本质上反映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精神状态的追求,是城市文明的持续传承,城市历史的文化积淀,城市风格的岁月磨砺、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等在城市心态上的反映与奔泻。世博会的心态乃至城市的心态将辉映城市的“精、气、神”。当然,城市的形态、生态、神态、心态在凸显城市的“精、气、神”的过程中,会不断强化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

❽ 求一篇关于英国历史的简介,要有英文和翻译!字数不用多了,急需!!

Britain, the whole i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ancient Britain is known as the "day not fall" empire is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 United Kingdom.It is a capitalist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THE British national anthem is "GOD SAVE THE Queen", which i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GOD SAVE THE Queen.And that diamonds are the country by, white heart red rose is a symbol of the country.
In London, the capital of the UK takes a seat.The city of London a and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one place.Here, you can appreciate the wide of the Thames, Big Ben's majesty.
Britain also has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to Roman times, and then through the medieval period,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the colonial expansion, and the world war ii, has been in the present day.
The UK is a parliamentary constitutional monarchy.In this country, the king is the head of state, however, the real power in the cabinet, actually.Parliament is the highest judicial and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by the king, under the house of lords and the house of Commons
On the economic front, the UK is the world'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and trade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He is still the world's sixth-largest economy system, is the world fastest growing economy and one of the highest living standards.Among them, the household is its export of Rolls-Royce
British culture is also very rich.
First,the ecation popularity is very high, i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cation.Britain's e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level is currently in the world's leading position.The world-famous ecation have a holy l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Oxford University.
Except, of course, ecation, the British sports is also very rich.One of the most famous ball sport is football, rugby and cricket.Among them, the cricket is also known as "the movement of a gentleman, it is by 11 people alternating attacks by b

❾ 英国历史故事200字以内

阅读全文

与英国史多少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为什么能获得标枪金牌 浏览:706
印尼语专业前景怎么样 浏览:827
哪个条约规定不许中国人居住 浏览:421
伊朗沙漠种植什么 浏览:341
意大利有什么好用的利尿剂 浏览:577
中国驻印尼使馆电话是多少 浏览:646
宝洁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浏览:802
意大利留学生活费包括什么 浏览:767
jyp在中国有多少星探 浏览:754
越南牛肉为什么那么便宜 浏览:606
华人怎么样去意大利看病 浏览:588
意大利什么时候有海 浏览:334
越南人怎么发红包 浏览:361
印度黑牛价值多少 浏览:859
印尼豪华游多少钱 浏览:58
意大利里米尼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27
印度人均房价多少 浏览:773
印尼青山工业园区怎么样 浏览:49
伊朗男头巾怎么戴 浏览:907
印度有多少武装力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