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79年越南為什麼打中國
起因:
1976年越南打敗美國之後,在蘇聯的支持下載在中南半島推行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計劃,妄圖稱霸中南半島,並且不斷挑釁、侵佔中國領土,中國在多次警告無效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經過:
1979年2月17日,中國動用20萬大軍從綿延772英里長的中越邊界線上對越南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軍隊雖然遭遇較大傷亡,但是從中越邊界向越南境內推進超過40公里。
只要需要中國完全可以佔領越南首都河內,但是在佔領了越南首都河內的最後屏障諒山,在3月5日宣布撤軍,並與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
結果:
中國打破了蘇聯的圍堵,狠狠地教訓了越南。在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各大軍區輪流派兵參戰,中越邊境成了練兵場,不僅錘煉中國軍隊的實戰能力,而且也間接的拖垮了蘇聯。
(1)越南歷史上有哪些抗華的情結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美軍在當地留下大量越美混血兒。
隨後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
㈡ 對越反擊戰時怎麼回事越南為什麼打我們
因為歷史上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
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2)越南歷史上有哪些抗華的情結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㈢ 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有哪些
前言:
1.關於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歷來是爭議頗多。今越南人認為: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是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南越國在越南歷史上,被稱為「趙朝」。今越南人正是據此認為,曾經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的廣東廣西地區,應該是屬於他們越南的。
2.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一種荒唐的謬論!而恰恰相反,不是廣東廣西屬於越南,而是整個越南自古以來,就一直隸屬於中國、隸屬於中國嶺南地區。筆者以史為證,依據如下:
一.秦朝:今越南隸屬於中國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
1.秦始皇南征百越,於嶺南百越地區設三大郡
(1)公元前214年,已經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一統王朝——秦朝的秦始皇,在北拒匈奴之後,又派兵五十萬兵分五路南平嶺南百越地區。
(2)並於中國嶺南地區設置三大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主要位於今廣東,桂林郡,主要位於今廣西,象郡主要位於今廣西一部、以及今越南大部。
2.今越南隸屬於中國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
(1)因此我們知道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其管轄的主要區域就是今廣西西部、南部,今越南北部、中部。
(2)而象郡的郡治臨塵縣,就是今天的崇左市江州區。也就是說,今天的廣西崇左市江州區,在秦朝時期,可是今越南政治中心。由此可見,今越南在秦朝時期,是直接歸屬中國中央直接管轄。
二.漢朝:今越南先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後隸屬於中國漢朝交趾刺史部!
1.今越南先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
(1)秦朝末年至漢朝初期,「趙佗代秦」,也就是說秦朝南海郡尉趙佗趁秦朝末年大亂,統一了中國嶺南地區代替了秦朝在嶺南的統治,建立起南越國。
(2)秦朝末年大亂結束漢朝建立,南越國歸順漢朝成為漢朝最為重要的藩屬國之一。而今越南地區在當時,也是南越國重要的疆域之一。趙佗對整個南越國施行的,也都是「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
2.今越南後隸屬於中國漢朝交趾刺史部
(1)漢朝藩屬國南越國發生丞相呂嘉之亂後,南越國被漢朝納入中央直接管轄。中國嶺南地區被漢朝重新設置為九大郡: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儋耳郡、朱崖郡。
(2)中國嶺南九大郡統一歸屬漢朝交趾刺史部(也稱交州刺史部)統一管轄,交趾刺史部治所蒼梧郡廣信縣(今梧州)。而隸屬於中國嶺南九大郡(漢朝交趾刺史部)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全部位於今越南內。
(3)而其中的交趾郡下轄十個縣,分別是:羸婁縣、龍編縣、苟屚縣、曲昜縣、 安定縣、麊泠縣、稽徐縣、北帶縣、西於縣、 朱覯縣十縣,郡治羸婁縣。由此可見,今越南在漢朝時期,也是直接歸屬中國中央直接管轄。
結尾語:
因此,關於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筆者認為:不是廣東廣西屬於越南,而是越南自古以來就隸屬於中國嶺南地區。各位讀者,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㈣ 越南歷史上有哪些「抗華」情結
鎮壓郡縣起義是侵略戰爭嗎?
「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百越族聚居地,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桂林和南海分別在今天的廣西、廣東,象郡包括今天的廣西東南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按照越南方面的說法,這就是中國大舉侵略越南的開端。實際上當時那裡只有一些原始部落,沒有獨立政權。秦始皇佔領南越是他統一中國的步驟之一,南下的五十萬大軍被命令留在當地,與越人雜處,發展生產促進發展。
秦始皇死後,各地割據成風,南海郡龍川令趙佗乘機自立為王,建「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重啟統一事業,攻滅「南越國」,將其地劃為九郡。由此至五代後期大約一千年間,這一地區一直屬於中國古代專制王朝的一部分。
東漢初,光武帝改變越南地區不交賦稅只交貢物的制度,派官吏到當地征稅,雒王、雒侯、雒將等原始部落首領對此不滿。公元40年,某雒將之女征側起兵反抗,其妹征貳隨即響應。起義擊敗漢朝駐軍,取得六十五座城池,征側自立為王,其領導的起義歷史上稱為「二征起義」。征氏政權堅持了三年,被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平定。
據《後漢書》記載,征氏姐妹被俘斬首,「傳首洛陽」,而越南的歷史傳說認為征氏姐妹堅貞不屈,於公元43年陰歷二月六日投江自盡。每年陰歷二月六日,越南民間都會舉辦紀念活動。
馬援平叛後在交趾地區廢除雒將制,健全郡縣制,按照中國史學界觀點,平叛促進了當地生產關系的進步。而越南則評價二征起義為民族意識覺醒的開端,征氏姐妹也在不斷的傳說演繹中被尊為女神。
1955年6月底,胡志明同志率領越南黨政代表團對中國進行第一次正式訪問,毛澤東在雙方第一次會談中就提到,中國在古代曾侵略過越南。1956年11月,周恩來訪問越南,親自到河內「二征廟」獻花圈,對「一千九百多年前因抗擊中國漢朝馬援率領的侵略軍而犧牲的兩位女王」表示敬意。當晚,周恩來在中國大使羅貴波舉行的招待會上宣布:我願意提出保證,中國永遠遵守五項原則,堅持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周恩來選擇參拜二征廟是為促進新時期中越關系,但客觀而論,東漢時期越南並非獨立國家,而是隸屬於東漢版圖之內的郡縣,馬援鎮壓二征夫人起義屬於漢朝「內部矛盾」,與平定其他省份的農民起義並無本質區別,理論上不能定性為「侵略」。此後近千年的起義與鎮壓,性質皆類似,如三國時期的趙夫人起義,南北朝時期李賁起義,隋朝李佛子起事,唐朝的兩次平民起義和兩次將領叛亂等等。在越南的歷史教育中,這些起義是越南人民在英雄帶領下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即使在和平時期,越南人民也從未停止抵制北方漢族王朝的「擴張政策、同化陰謀和狡猾統治手段」
北宋時期越南侵略中國十餘次
公元939年,交趾人吳權擊敗南漢軍,拓土稱王。968年,交趾地區的丁部領稱帝,取國號為「大瞿越」,越南這才正式建立了獨立政權,成為國家。吳權儼然被越南尊為國父,形象被神化。據越南史籍記載,吳權出生時「異光滿室」,「及長魁悟(奇偉也),目光若電,緩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972 年,丁部領遣使宋朝,稱「志慕華風,常思內附」,請求冊封。趙匡胤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這標志著越南成為中國「列藩」,中越關系進入了藩屬時期。越南並不真的甘心「內附」。在2012年播出的電視劇《蘇東坡》里,有這樣一個情節,交趾國故意進貢中原沒有的一種奇獸,大宋滿朝文武叫不出名字,宋徽宗感到頗受羞辱,交趾使者十分得意。幸而蘇東坡認出這是「麋鹿」,解決了一場外交危機。這個情節雖然來自傳說,但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越南對中國的態度。
1009年,李公蘊開創越南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李朝,統治者雄心勃勃,迫使占城、柬埔寨、寮國納貢稱臣,並於 1014 年、1022 年、1028 年、1036 年、1058、1059 年和 1060 年多次「深入宋境,焚其倉而還」,「伐宋欽州,耀兵而還。」北宋疲於應付遼和西夏,無暇顧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強度一次次增加。
公元1069年,王安石推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變法,在國內引起強烈爭議,李朝十萬大軍在輔國太尉率領下乘機攻宋,侵佔欽、廉、邕三州,「盡屠五萬八千餘人,並欽、廉二州,死亡者幾十萬人」,邕州知州蘇緘寡不敵眾,殺全家36人後自焚。這樣一場殘忍的侵略之戰,發兵理由竟然是宋朝實行變法殘害國民,越南「興師問之,欲相救也」。相救的辦法就是屠殺。到近現代,越南又聲稱攻宋「出於自衛」,是李常傑認為宋軍有侵略企圖,所以「先發制人」。
1076 年 3 月,宋神宗派郭逵率 30 萬大軍收復邕州失地,隨後乘勝追擊,打入李朝境內,距其首都升龍僅30公里。李常傑提出議和,宋軍退出已佔領的李朝土地,恢復宗藩關系。在胡志明市的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可以看到沙盤和人物模型再現的李朝軍隊大戰宋軍的場面。李常傑攻佔宋朝城池的「功跡」,使他坐穩民族英雄寶座,被評價為「把天才的戰略與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結合的傑出的軍事家」,而其屠殺中國平民的行徑在越南國內則很少提及。
愛抗華英雄 也愛孔子
元朝建立初期,忽必烈四處擴張,曾三次發動大軍攻越南。僅第一次攻越取得勝利,後兩次都被越南陳朝皇族將領陳國峻率兵擊敗,陳國峻受封興道王,故又稱陳興道。蒙古鐵騎踏遍歐亞大陸,卻未能征服小小越南,此後還常被越軍襲擾西南邊境,這令越南非常引以為豪,陳興道也因而成為頭號民族英雄。蒙古當時已經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侵略越南的賬也就一並算在了中國的頭上。
明朝永樂年間和清朝乾隆年間,中國都曾出兵越南,出兵的原因基本都是越南發生內部叛亂,或受到鄰國侵略,岌岌可危的王朝請求宗主國保護。在當時宗藩關系的禮法體制下,中國確有出兵的義務,並不能以現代觀點指責中國干涉越南內政。
19世紀80年代,中國最後一次履行宗主國的義務,幫助越南抗擊法國軍隊,最終,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在清王朝的妥協下,1885年,法國佔領越南,中越宗藩關系結束。直至1949年之後,中越關系才翻開新一頁,進入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兩國領導人也結下兄弟般的私人友誼。
在中國史書上,越南相關事務往往只是一筆代過,與中國交戰的越南將領,由於級別太低,名字很少被記載。但對越南來說,中國是最重要、最強大的鄰居之一,中越關系在越南歷史上十分要緊,對抗華英雄的祭祀和崇拜自古有之。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寫道:「我的越南學生就告訴我說,在越南的歷史上,所有越南的『民族英雄』都是『抗華英雄』。我也告訴他們,歷史上在印度支那半島族群內戰中,不知出了多少『民族英雄』,可能百十倍於抗華英雄,但是只有『抗華英雄』,才能名垂青史。其他英雄們的大名,你們都不知道罷了。諸生大笑稱是。」
20世紀70年代後期,越南南北統一,民族主義情緒逐漸高漲,當時恰逢中越關系緊張,於是,古代中國侵越史成了民族主義教育的重頭戲,越南官方出版了大量渲染中國侵略的書籍,抗華英雄的事跡廣為流傳。每逢這些英雄的誕辰或忌日,或者重大節日,民眾會抬著英雄塑像遊行。現在,紀念活動的頻率已經降低,但仍在民間保持傳統。
越南民間紀念抗華英雄的同時,也祭祀孔子和財神爺,文廟的數量恐怕不比二征娘娘廟的數量少。中越古代發生戰爭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四十年,其餘近兩千年時間,兩地交往密切,漢字是越南官方文字,直到法國統治越南後才廢除。至今在越南北方,書寫漢字仍是一件文化格調很高的技能。春節到河內旅遊,你也許不能相信自己出國了,甚至會懷疑穿越回古代中國,中心城區遍布漢字春聯的小攤,許多白發老人席地而坐,用毛筆在紅紙上現寫現賣,男女老少排隊搶購。越南對古代中國的愛恨糾結,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開的。
㈤ 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背景、作戰目的、戰斗過程以及這場戰爭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戰爭背景:
中國和越南兩國山水相連,睦鄰友好源遠流長。中國人民對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救國戰爭曾提供了無私的巨大援助,為越南人民爭取獨立解放斗爭的勝利做出過犧牲。但是,越南政府在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維護和平、主持正義的中國看成它推解決爭端。但越南政府視克制忍讓為軟弱可欺,對中國的挑釁和入侵活動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不斷加劇。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作出了自衛還擊的決定。
從1979年2月17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兩個方向進行有限度的自衛還擊作戰。參戰的步兵、炮兵、坦克兵等部隊,在人民群眾支援下,奮勇作戰,擊退了入侵的越軍,並克服山高、林密、路窄、溝深、洞多等艱難險阻,突入越南邊境幾個地段淺近縱深20~40公里,迅速摧毀了越南針對中國構築的各種軍事設旋,給予越軍幾個正規師和一些地方部隊以沉重打擊。至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推進到諒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個邊境城鎮、要點。
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為越南應從柬撤軍,中國則應從越南撤軍(實際上中國在一個月後從越南撤軍,而越南仍通過傀儡政權維持對柬佔領,長期拒不撤軍)。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亞洲大部分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國也應自越南撤軍。
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
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沖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1988年還在南沙群島海域爆發了軍事沖突,中國海軍由此收復了南沙六個島礁。
因為中越交惡的影響,在越的華裔持續受到越南當局的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1979年的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沖突進一步擴大化。其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寮國則長期與越南關系親密。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㈥ 同志加兄弟 所謂越南歷史真是抗華史嗎
不是啊。原本越南名為交趾,這個地方很麻煩。古時候中國皇朝強大的時候經常自願成為附屬國,尋求保護,等到中國衰弱又回反叛。所以他所謂的抗華史也就是他說說的
㈦ 歷代中國與越南的關系
中國與越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自古以來關系密切。
越南古稱交趾、交州、安南,中國宋以前歷代王朝均設郡府管轄。元末戰亂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1407 年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廣置府縣。越南又歸入中國統治。19世紀法國天主教勢侵入越南。清政府承認了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19世紀初期,中越兩國共同革命共同建國,應該說,越南的獨立建國運動是和中國的大力協助分不開的,沒有中國,就沒有越南獨立。
(7)越南歷史上有哪些抗華的情結擴展閱讀
1、秦朝的征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華夏地區。當時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越南一帶,部落極多,各自為政,沒事互毆,從未統一,史稱「百越」。經過六、七年的大戰小戰,秦橫掃百越夷人,將秦帝國版圖擴大至此。隨後控制當地並建立了郡縣政權,並將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
2、漢代的武功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兵攻破南越國,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經過93年、五代南越王之後,終於被漢朝消滅了。漢武帝在平定南越國後,將南越國領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實施直接統治。
此後,越南北部地區在長達1000多年時間內,都成為中原王朝管轄的州、郡、縣行政區,漢代稱為交趾,在越南史上也被稱為「千年郡縣時期」。
3、元明清時期的中越關系
元朝的蒙古鐵騎是一支幾乎征服了全部亞歐大陸的草原鐵騎大軍,令歐洲人也聞風喪膽。但是,當他們來到亞洲大陸南端的一個小國家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這個國家就是越南。
明朝時期,黎季楚篡權,建立大虞國。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派兵滅掉了黎氏,駐軍安南。但好景不長,趁著永樂帝屍骨未寒明宣宗登基不久,1428年,黎氏將明軍趕出安南,建立大越國(黎朝)。從此,中國再沒有直接管轄過安南地區了。
清朝嘉慶七年(1802年),法國傳教士幫助阮福映建立了阮朝,定都順化(今河內)。1803年,清朝嘉慶皇帝詔改安南為「越南」,命廣西按察使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向清朝稱臣。越南這個名字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㈧ 越南為什麼恨中國 越南與中國存在哪些恩怨史
因為在越南獨立之前中國對越南大力援助但卻最終反目成仇,是復雜的國家利益、地緣政治,以及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特殊的黨際關系和國家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中越之間根深蒂固的是兩個民族國家的關系,糾纏著上千年的歷史恩怨;
在上千年裡,中國長時期統治越南,後來又使越南成為藩屬,雙方發生過多次戰爭。從民族性上來說,越南實際上對中國是又怕又恨。北方的威脅,一直是越南人的心頭大患。從地緣政治上說,中越兩國國力相差懸殊,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壓在越南背上,卧榻之畔,如何安心!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越南對於「北方鄰居」的警惕依然沒有放鬆過。
其次,中國共產黨和越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戰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糾纏著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交叉的特殊矛盾;
1960年代末,北越和美國都打得有些力不從心,便開通了政治解決的渠道。這時蘇聯介入,牽線搭橋,越美蘇三方一同搞起了緩和。中國則非常憤怒,強烈批判蘇聯的修正主義和綏靖主義,斥之為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又指責越南中了蘇聯的計,對美國搞妥協投降。
第三,最重要的是中越關系又深受中蘇關系的影響,並在中越最終翻臉中起到了強力催化劑的作用。
中蘇關系對於中越關系有著重要影響。蘇聯在1965年以後開始積極援越,糾集東歐仆從國向越南運去大量軍事物資。當時北越的防空任務主要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炮部隊擔任,蘇聯隨即也派出了地空導彈部隊入越。北越則兩頭都要,在中蘇之間搞平衡。但蘇聯畢竟財大氣粗,技術力量更強,武器也遠比中國精良,後來在援越力度上超過了中國。而且蘇聯與越南相隔萬里,沒有地緣政治上的歷史恩怨和沉重壓力,讓北越感到更加安全。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理解越南最後為何棄中投蘇的切入點。
另一方面文格期間中國一再施加壓力要求北越服從自己既反帝又反修的外交路線,反而令正極力爭取蘇聯加大援助力度的北越更加反感,加重了其對中國的離心傾向。蘇聯還著手分化離間中越關系,加緊影響越共高層,拉攏北越疏遠中國並對中國邊境進行騷擾和蘇聯一南一北鉗制中國,直到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達到谷底,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是通過部隊輪戰來恢復解放軍的戰鬥力,蘇聯解體後才恢復和平關系。
㈨ 中國和越南歷史上有那些恩怨
越南自西漢至北宋都是我國的一個郡,叫交趾郡,後南宋時期,因為金兵南下,宋朝國力衰微,交趾郡守宣布自立,建立越南國,此後一直到清代,越南都是我國的附庸國,年年納貢,雙方雖然有過摩擦,但大部分時間相安無事。
直到19世紀法國入侵越南,清政府卻決定承認法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割讓越南給法國。1954年,我國派出軍事顧問團,協助越南胡志明領導的越共抗擊法國侵略戰爭。
期間我國曾經援助越南大量武器裝備、糧食物資等等,越南團以上軍官全部在中國軍校深造,越軍全部武器幾乎都是由我國提供。
1975年越南統一後,由於胡志明逝世,接替其的越共總書記黎筍開始倒向蘇聯,企圖建立「印支聯邦」,越南在海上和陸地上也開始挑釁中國,並在1979年逼中國出兵教訓越南。
(9)越南歷史上有哪些抗華的情結擴展閱讀:
在晚清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前,一直漢語都是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其風俗習慣,跟廣西差不太多。這樣復雜而糾結的關系,使得中越兩國有著非常復雜而糾結的遺產。
中國是個大國,越南是個小國,而且中國革命先於越南民族獨立而成功,所以,在後來越南共產黨抗法和抗美斗爭中,中國的援助,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無論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蜜月期,還是在後來的分裂期,中越的國家關系,都不大像正常的國家關系,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糾纏扭結。
㈩ 為啥越南史會被寫成長達一千八百年的抗爭侵略史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而越南就是其中之一。在古代越南和我國是附屬國的關系,而近代以來我國也一直扮演著友誼之邦的角色。但是請注意,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看法,實際上在我們這個東南亞的鄰國的眼中,中國並不「友好」。好端端的越南史,硬生生被寫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侵略史。歷史並不是在教科書中被記載的,但是為什麼越南的教科書如此宣揚呢?
在歷史的車輪走過之處必有痕跡,作為中國的附屬國,竟將中國歷史篡寫成一部侵略史。真正意義的侵略是法國。中法戰爭結束後,我國割讓越南領土的宗主權。越南開始淪為法國殖民地,而在胡志明在位期間,胡志明單方面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在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該戰爭越南取得了勝利,但是勝利的結果卻成為美國成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法律地位。1976年,南北越南宣布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