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人存款下滑多少

中國人存款下滑多少

發布時間:2025-05-04 05:47:44

『壹』 銀行存款怎麼會越來越少

一是理財觀念的轉變。過去的中國人都是有錢就往銀行存的,從參加工作的那一刻起,沒結婚的攢錢找老婆,結了婚有了孩子又要攢錢找兒媳婦或者置辦嫁妝,攢錢放家裡又不安全,只能是存銀行,甭管利息高低。現在的理財觀念變了,銀行存款已經不是理財方式的主流,國人朝著理財多元化的方向邁進。

二是消費模式的變化。過去的國人經濟條件有限,閑置資金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的人都想著提高生活品質,享受高質量的消費,有錢就是任性地花!

三是理財產品的層出不窮。改變了過去只有存款一種理財方式的局面,什麼銀行智能存款、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平台上理財產品……利率一個個都比銀行存款高,雖說是有風險,但是只要加以識別,沒有太大的問題。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銀行存款減少的最最基本的原因大概就是確實窮,就是沒錢可存,國人還是有錢的少,窮人更多,吃不上飯的大有人在,第一,一季度住戶存款大幅狂飆,理財贖回和賣房款佔大頭,這些錢未來大概率會原封不動回到來的地方。第二,過去一年多,居民存款之所以增加這么猛,是對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性,不敢花錢,有錢就存。第三,從房貸新增情況,不難得出結論,4月份提前還貸和置換房貸的情況,仍然存在。

這意味著居民購房貸款仍在繼續下降,還款額度仍大於貸款額度,這也和4月份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吻合。專家: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財「搬家」。

當務之急是切切實實在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首要是解決就業率問題,而不是只停留於耍嘴皮子。首先,存款的利率在降低:
存款增速降低,同時理財的規模在增加,首當其沖的原因無外乎存款的利率在降低。縱觀近20年,我國存款利率一直處在下行通道中,這也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未來不排除進入0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時代。目前,1年期的利率在2.25%左右、2年期在2.85%左右、3年期在3.5%左右,這個利率水平較前兩年有了明顯的降低,猶記得前兩年有些銀行給出的3年期的定存利率能達到4.5%以上,甚至有些民營銀行能給到近5%。而現在,即便是利率較高的「大額存單」,4.05%的利率就算是很高了。儲戶存款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對抗通脹,以期保值。但在利率不斷降低的大背景下,存款很難抵禦通脹,所以儲戶轉而購買回報率更高的理財產品就說得通了。
第二,理財產品種類的增加:
過去,理財市場並不發達,各銀行主打的產品還是以存款類的產品為主,存款仍然是儲戶的首選。
但近些年,理財市場的規模明顯增加,品種也是各式各樣,風險等級從R1-R5,幾乎你都能在理財市場上找到,但是資管新規之前,2021年底市場上存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大約就有6000款,這還不包括體量更大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理財市場越來越發達、理財品種越來越多,再疊加移動終端的普及,手機銀行、網銀甚至第三方APP上就能直接購買理財產品,這使得理財產品的購買率大大增加,儲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選擇R1-R5風險等級不同的理財產品。
第三,股市、基金市場的優秀表現:
股市、基金市場的優秀表現也對存款有較大的轉化作用,比如去年的2-3月份,有主流觀點認為我國已經開啟了牛市行情,不少人選擇「緊急入市」,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當年2月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應聲增加了4924億。
基金市場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2019年,全年2019年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44.2%,幾乎基金小白閉著眼在基金市場都能盈利,絕對牛市表現。44.2%收益率是什麼概念?1年期定期存款的20倍,誰還會選擇利率低的存款呢?
綜上三個方面,存款利率降低、理財品種的增加、購買渠道的便捷、股市和基金市場的優秀表現,這些都是引起「存款理財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所在。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嗎?人民幣存入銀行叫儲蓄。銀行投資理財有高回報。兩個概念題,儲蓄跟理財混身不搭界,因而銀行工作人員不要忽悠廣大中老年客戶,他們要把人民幣存入銀行,他們不是在購買理財產品,投資理財有風險,不要盲目購買理財產品,心態不好的廣大中年人不要理財產品,投資理財有風險。把錢存入銀行最保險有利息保本金。所以說;決定權在自己手裡各人喜歡不同。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沒有銀行存款的,我的余錢都在理財產品。因為現在通漲嚴重,銀行存款跑不贏通漲。但做理財產品也要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來做。高收益的一般對著的是高風險。所以對於上班族來說還是選些低風險的較好,比如債基,債基中也有一些含點股票投資的也行,風險也不高但比純債基收益率又高點。但如果選擇高風險的股票基金就要擦亮眼睛,因為有些基金經理的水平也很菜!

『貳』 中國已有4家銀行破產,儲戶獲賠50萬但有這3種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上升。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萬億元,國民總收入達到1133518億元,較2020年增長7.9%。雖然收入增加了,但是開支也隨著物價上漲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漲,所以儲蓄還是很困難的。然而,不管有多難,省錢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情。畢竟「月光族」是最不抗風險的。

資料顯示,我國居民家庭存款總額早已超過110萬億元,人均存款也已超過8萬元。可以說,從平均水平來看,中國人還是挺有錢的。再者,存款並不是普通人理財的唯一方式。有的人雖然沒有存款,但是有房有車,還有各種投資。所以存款不是判斷一個人貧富的主要標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存款並不多,大部分都在平均水平以下。

已經有4家銀行破產,分別是上海發展銀行,這是國內第一家,其次是汕頭商業銀行,河北省,包商銀行,2021年宣布破產。可以說這些銀行倒閉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壞賬率上升,資不抵債等等。8月26日,又有兩家銀行破產,分別是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和遼陽農村商業銀行。以及2021年宣布破產的包商銀行,可以說這些銀行破產的原因基本都是壞賬率上升,資不抵債等等。8月26日,據銀監會披露,兩家銀行進入破產程序,分別是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和遼陽農村商業銀行。

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和遼陽農商行其實是有關聯的。相關資料顯示,遼陽農商銀行成立於2016年,2019年總資產達到.37億元。同時,該行還是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的大股東。破產原因已知是其銀行內部問題不斷,其銀行四大股東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前行長已被逮捕。可以說,這兩家銀行破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能有些儲戶認為銀行倒閉了也沒關系,至少跟自己關系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沒錯,為了保護儲戶的存款安全,央行出台了《存款保險條例》,明確規定銀行破產後儲戶最高賠付金額為50萬,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三種情況儲戶一分錢都拿不到,也就是說一旦你的存款處於這三種情況,就什麼都沒了。

首先是存款的消失。這幾年,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類似的新聞。他們存了一筆錢,到期想取出來,卻發現錢沒了。有些人甚至發現剛存完錢就被轉出了銀行。這類問題歸類為存款消失。一旦銀行破產,但在銀行查不到其存款記錄,就會判定為沒有支付。

第二個是存款。要知道銀行的產品有很多,不僅僅是存款產品,還有理財產品、債券、基金等。可以說,一旦銀行破產,你得不到任何賠償。

第三家銀行沒有購買存款保險。眾所周知,儲戶在銀行存錢,銀行通常的做法是向央行交一筆保證金,也就是買存款保險。但有些銀行「不誠信」,不給儲戶買存款保險。如果沒有問題,那就沒問題。一旦出現銀行破產這種重大問題,儲戶得不到任何賠償,所以存錢的時候認准「存款保險標識」!

但是,作為普通人,作為儲戶,你不必大驚小怪。雖然銀行有倒閉的風險,但是大部分銀行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再者,合理分配自己的存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風險,或者選擇一些大銀行存款。

相關問答:中國不允許倒閉的五大銀行哪些銀行不會倒閉

 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農業銀行(ABC)、中國銀行(BOC)、中國建設銀行(CCB)和交通銀行(bocom)是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監管的五大銀行,代表著中國最強大的金融資本力量。這對我們的金融體系非常重要。不允許這些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是中國銀行業和國有銀行的支柱。銀行是金融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金融體系的基石。如果銀行體系存在流動性風險,將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大銀行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這五家銀行維持著中國銀行業的整體體系,關系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即使在操作中遇到困難,國家也會盡最大努力進行救援。我國國內商業銀行被允許破產,因此小型商業銀行的存款風險也會增加。我國五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大,在銀行金融體系中所佔比重高,對金融體系的安全至關重要。如果五大銀行的資產處於風險之中,將對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影響金融體系的安全。因此,五家銀行的資產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五大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基石。金融結構以五大銀行為基礎。五大銀行金融業務的發展將影響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五大銀行的發展可以引領金融業務的發展,共同邁向綜合性、國際化、現代化商業銀行的目標。從五大銀行的發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為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提供借鑒。在未來的發展中,其他銀行可以根據五大銀行的戰略方向進行調整,順應金融發展的趨勢。因此,在中國這五大銀行不僅不會倒閉,相反,他們還將會得到國家的全力支持。

『叄』 中國人的存款都去哪了

首先來簡單看看數字本身。

如果看人均值,可能並沒有大家想像那麼多。

根據央行公布的1月金融數據,國內住戶存款余額為126.2萬億元,若按照最新人口數據,國民人均存款約8.94萬元。如果按照一家三口算,每戶也就是30萬不到,而根據疫情前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公布的數據來看(每戶平均也是三人左右)的平均存款在疫情前為17.5萬美元左右,算下來中國家庭僅有其四分之一,考慮到美元和人民幣實際購買力,那麼這個差距會縮小一半,也就是中國家庭的戶均存款,是美國家庭的一半左右。

還要看到,存款還存在地區不平等,人均住戶存款北京、上海、浙江、江蘇位列前四,分別為26.78萬元、21.15萬元、12.58萬元、10.72萬元(註:以本外幣住戶存款余額除以各地常住人口計算得出,有一定偏差)。而其他省份都低於人均10萬元,還有少數省份低於5萬元。

值得關注的資產配置邏輯變化

存款快速增長引發了一些擔憂,比如有人擔憂老百姓不花錢也不投資了。但也有專家指出,存款是一個貨幣現象,不能簡單對應到經濟現象本身,抽象看存款數值的變化沒有意義,而更應該細究背後資產配置的邏輯。

從數據上來看,有幾個數據值得重視。

一是定期存款佔比不斷攀升,2022年10月達到69.2%,為近年來新高。這說明預防性存款增多,或與居民短期消費需求下降有關,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疫情期間低收入人群收入的下降,因為通常定期存款更多是由高收入人群貢獻的。

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增多的同時,貸款卻在收縮。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22年居民存款增長規模遠超貸款,兩者增速呈現剪刀差的態勢,貸款增加份額僅占存款的21%左右。並且,存貸款差額也創新高。相比於2019年,2022年存貸差提高了49.05%,投資風險偏好呈現保守趨勢。

除了居民外,作為市場另一重要主體,非金融企業部門也呈現相似的邏輯改變,表現為投資意願有所下降。

2022年全年利率維持下行趨勢,企業部門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更是降至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即便如此,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有5.1%,低於疫情前的增長水平。其中,房地產投資增幅下降最為嚴重,從4月起持續負增長,全年增速為-10%;而經濟支柱之一的製造業投資也增長乏力,同比增幅有所下降。


「資產負債表衰退」壓力

為什麼居民、企業在消費和投資行為上的結構性改變,更值得注意呢?

經濟學家辜朝明提出過「資產負債表衰退」這一概念,指企業和家庭部門的一種持續性的去杠桿行為,通過減少消費、投資來減少債務、增加儲蓄,從「利潤最大化」轉向「負債最小化」,這會導致信貸循環陷入停滯,從而引起經濟衰退。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存款下滑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脫歐後歐盟還能做什麼 瀏覽:399
英國研究生一年要學多少門課 瀏覽:743
韓國人怎麼看中國人的顏值 瀏覽:557
印度買的中國煙怎麼樣 瀏覽:465
英國有什麼奇葩現象 瀏覽:865
40歲娶越南媳婦要多少錢 瀏覽:516
伊朗為什麼不能進入霍爾木茲海峽 瀏覽:459
天花板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56
印度黃皮膚什麼等級 瀏覽:541
印尼青山鋼廠為什麼從國內招人 瀏覽:87
英國留學申請研究生多少錢 瀏覽:28
出口口罩到印尼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55
巴黎大學和中國哪個大學有交換生 瀏覽:781
印度水果酸甜醬怎麼做 瀏覽:292
伊朗首都為什麼是德黑蘭 瀏覽:539
中國哪個城市可以去越南 瀏覽:663
中國傳家寶哪裡買 瀏覽:509
北印度是什麼 瀏覽:533
捷達和義大利計程車哪個好 瀏覽:939
上海伊朗大使館在什麼區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