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尼族性風俗習慣是什麼
哈尼族風俗習慣如下:
1、哈尼族的婚禮
每逢「扎勒特」(十月年),各地哈尼族的姑媽,娘娘及所有出嫁了的女子都要回娘家來,與父母兄弟同度佳節,藉以追認血緣祖根。娘家親人製作豐美的食品以盛情款待。
按照哈尼族男女分桌進食的傳統風俗,女主人特意為回娘家的姑媽、娘娘們單獨設宴。眾女面對著滿桌可口的食品卻羞於下筷。
女主人便將一片芭蘸葉鋪在各人面前,隨即將桌上的各種美味一一揀到芭焦葉中,請客人盡量享用。
在女主人的盛情面前,客人只好揀起一片食物好象正在吃,其實,她並沒有吃,而是把食物巧妙地捏在端飯碗的兩個手指問,表示懂禮。
在紅河一帶奕車人男女青年社交擇偶活動中,還有一種奇妙的戀愛宴會,當地哈尼語稱作「阿巴多」。
「阿巴多」多在「十月年」期間舉行,經同村的一群男青年商議,邀請遠村一群姑娘於某日夜晚前來「阿巴多」,屆時,一二十位妙齡女郎整裝一新,手持火把來到男方村赴宴。
男青年們見姑娘們應邀赴宴,欣喜若狂,便在一間燈燭通明的公房裡,擺開數張八仙桌,桌面上擺滿了大塊臘肉、乾巴、清蒸鯉魚、腌鴨蛋、大塊煎豆腐、大塊粑粑,煮大公雞,能上桌面的各種菜應有盡有。准備就緒,宴會開始,男女青年配對入席。
桌外有一位風趣的斟酒人,給每人面前的酒杯里盛滿酒。隨即,伙子頭和姑娘頭先舉杯互相對唱敬酒歌,互相敬酒,然後一一互唱互敬下去。
當一對男女相互敬酒之際,其餘各對則相互敬菜唱歌。酒過三巡,東方欲曉,姑娘們便要告辭回去了。
伙子們用芭蕉葉包紮好各種美味,分別送給站娘們在半路上吃,並定好到姑娘村還「阿巴多」的具體時間,姑娘們這才腳踏青霜消失在山路盡頭。
2、哈尼族的民族節日
哈尼族盛大的傳統節日有苦扎扎節(即農歷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十月年,還有喝新谷酒的習俗。
屆時,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成長龍,進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表現了哈尼族人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節叫「庫扎扎」,時間為夏歷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
節日里,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盪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幾個月,後來,太陽和月亮傳授給哈尼人分月的辦法,在人間栽了一棵年月樹,一枝樹干算一個,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從此,就在六月過「庫扎扎」。
又說,過去有七個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個磨伙,她們輪流玩耍,把站在權上的小鳥也逗笑了。鳥兒歡樂地唱起歌來,歌聲感動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給了人間……人們懷念七仙女,每年過「庫扎扎」時都要打鞦韆。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過節分三天進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殺一頭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給各戶。六月二十四日,人們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殺一隻雞,父母給子女們叫魂,先由寨外叫進屋裡,叫魂的范圍很廣,日常生產勞動所到之處都要叫到。
野獸嚇著,雷響驚著和跌倒過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讓魂在受驚處躲下。認為叫過,人的身體會強壯起來,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著簸糞,用干蘆葦或易燃的樹條紮成火把,點燃後從家裡往外攆,把災難和鬼怪邪魔攆出去。
然後把火把綁在樹上,求火把神護佐莊稼和牲畜成長得好,不遭蟲災,不得病。
3、吃新谷
紅河一帶哈尼族,農歷七月的第一個龍日,有「吃新谷」的習俗。吃新谷這一天,每戶人家按照老規矩,應在東方剛露魚肚白時,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連根帶穗的稻子。
拔稻時要選擇株數逢單的稻穴,背回時無論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則以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來的稻穗搓下穀粒,連殼放在鍋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應先給狗吃一點。
因為自古傳說,哈尼族在一場大洪水後重新得到的谷種是狗叼來的,所以要感謝它。吃過米花,也要把當年栽種的瓜豆菜蔬統統拿出來嘗新,同時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筍,象徵來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樣節節高;還要殺吃閹過的大肥雞,希冀來年的生活豐足美滿。
4、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節日是過「十月年」,前後歷時六天,具體日期各寨可先可後。在農歷十月間過,哈尼人稱它為「扎樂特」。
按照他們古老的歷法,每年農歷十月第一個辰龍日為新年之始(相當於漢族的大年初一)。節日里每個村寨都要舉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農歷十月,稻穀剛進倉,家家戶戶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悶鍋酒」,准備選屬龍日過年。過年的頭天,人們把家裡屋外、寨子的每個角落打掃得乾乾凈凈,然後洗澡換衣。
新年當天,每個寨子要共殺一口豬。豬無論大小,肉按戶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腸、肚等數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
到了下午,各家各戶用分得的豬肉和下水祭獻祖先,祭過龍樹、寨神以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後,街心酒宴開始。各家把最好、最拿手的菜端上桌進行比賽,看誰家的菜做得好吃、做得豐盛。
先請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然後大家坐在桌子兩邊向老人敬酒,接著互相敬,慶豐收,祝全寨平安、來年風調雨順,大家同心同德再奪豐收。
酒足飯飽後,年過半百的婦女拿起宴席上的碗跳起碗舞,姑娘們砍下棕葉跳起棕扇舞,直到太陽落山。宴火點燃時,男人們敲起芒鼓,跳起神秘的芒鼓舞,人們盡情地跳,盡情地唱,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平靜下來。
節日里闔家團聚,還邀請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參加。他們終日歡聲不絕,特別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講述節日的來歷和民族的歷史,歌唱豐收的喜悅。
這時正是大春上場,廄中豬肥的時節,有條件的人家都殺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黃糯米飯獻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著新裝,親友們互相走訪;
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這個節日里請媒人去說親,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帶著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獻祖過年;
村裡的老年人輪流著到接到訂婚禮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禮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節里經常整個家族聚會餐(自帶食品),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風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們,要集於村外山野里互相訴說自己的新婚生活,而嚴禁男子偷聽。
到了新年的後半期,每個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擺上長長的酒宴,全村共飲同樂,慶祝象徵他們團結和睦,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
這種酒宴恰似一條長龍,故稱「長龍宴」;因設在街心,人們又稱之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個下午就可結束,若是大寨,則按戶劃分為三組,分三個下午舉行,每組輪流做東道主。
按約定的日子,做東的各戶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掃干凈的街心,一張接一張地擺放好,百來張桌子連成100多米的長龍。
午後,經一聲招呼,做東的各戶人家爭先恐後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擺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體面,所以許多人家連自己平時都捨不得吃的美味佳餚都一一獻出來。
一眼望去,魚雀、江鰍、鯉魚、竹筍、木耳、蘑菇、大肥雞……每桌20來碗,桌桌飄香,顯示出哈尼人辛勤勞作的成果和傳統的烹調技巧,展現出哈尼族最長最盛大宴席的風采。
在鑼鼓喧天的熱鬧氣氛中,人們根據不同的年齡、興趣與愛好自願組合就座。這時鑼鼓止息,鑼鼓手端鑼抬鼓逐桌接受人們敬酒獻菜。
接著,由一對姑娘代表眾人向老奶奶們一一敬酒。婦女先開吃,爾後男人才舉杯動筷。一連幾個小時的街心酒宴,溫馨和諧、喜氣洋洋,笑語歡歌不絕於耳。
當夜幕降臨時,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們隨著鑼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們漸漸離去,那些情侶們則走向棕櫚林、金竹叢中……
5、姑娘節
雲南省元陽縣碧播山一帶的哈尼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四要歡度別開生面的姑娘節。這天,雞還未叫,男人們就要首先挑回一擔水,天麻麻亮時,再砍回一捆柴,接著,就生火燒水,把洗臉水恭恭敬敬地端給慢騰騰起床的婦女。
然後,男人們煮飯、洗菜、剁豬食、洗碗筷、帶小孩,婦女們則悠閑地坐在一旁,或做點針線活,或指揮男人做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們,則連針線活也不做。
午飯後,男人們急忙趕到寨中的公共娛樂場所去,按習俗,先到的為勤勞者,後到的為懶惰者。小夥子們向情人借來女式新衣新褲,打扮成姑娘的樣子,在歡快的弦樂聲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陽偏西才回家做飯,繼續服侍婦女到深夜。
姑娘節相傳起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四面環山、山拉泉潺潺、林木葳蕤的碧播寨,有個生得比金竹還標致的姑娘,名叫悠瑪。
悠瑪與英俊彪悍的青年獵人戛期相愛。但是,那時哈尼姑娘的婚姻要由土司頭人和父母作主。悠瑪的父母把她許配給了白土司的獨眼兒子。
悠瑪為此痛苦極了,她決心以死來表達對愛情的追求。二月初四這天,悠瑪獨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遇到了同村和鄰村的三個姑娘。
悠瑪向她們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得三個姑娘痛哭不止。原來,她們也是婚姻上的不幸者。四個姑娘忘了砍柴,也忘了回家,在山頂上互訴苦衷,愈訴愈愁,愈訴愈悲,就一起跳崖自盡了。
悲劇發生後,哈尼人覺得再也不能幹涉姑娘和小夥子們的婚姻了,特別是對姑娘,更應該給她們選擇意中人的權利。為了告誡後人,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為「姑娘節」,以表示尊重婦女和尊重婚姻自由。
這一帶的哈尼族男女青年自由相愛後,就自己選日子結婚,不要彩禮,也不辦酒席,用杯杯香茶招待前來祝賀的賓客。
6、敬老節
每年的農歷臘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節,清早,老人梳洗後穿上新衣服准備歡度自己的節日。
成年人在家殺雞宰鴨,備辦美餐,小夥子將一棵小松樹載在過節的坪場旁,姑娘們挑來清水給它澆下定根水,象徵青年們祝願老人像青松一樣健康長壽,永葆青春。
7、里瑪主節
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崇奉布穀鳥,把布穀鳥尊稱為「合波阿瑪」(布穀鳥媽媽)。
每到山茶盛開的陽春三月,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穀鳥的鳴啼,人人都會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回答,表示對春天的歡呼。
據說,這一聲回答,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終年和平康泰。
據傳說,布穀鳥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從遙遠天邊的石岩洞里飛出來,向人間傳達春天的消息的。當它飛過一個名叫「巷阿窩尼崩崩麻」的大海時,飛不動了,眼看快要掉進大海里去了。
突然,從海里翹起一條龍尾來,隨後龍尾變成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讓布穀鳥在上面歇腳。布穀鳥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把春天的信息傳達給了人間。
按照前輩人沿襲下來的規矩,等多數人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後,就相約在一個屬羊的日子,備辦美味佳餚,用一種大樹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噴香金黃的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布穀鳥虔誠地敬獻。
這天,村村寨寨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滿面春風,身著節日盛裝,會聚在一個適中草坪上,歡度一年一度的「里瑪主」節(春天的盛會),藉以選擇對象,談情說愛。
節後,各家選定一個好日子,在雀鳥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靜的五更時分,家長悄悄地把三叢秧苗插在自家田裡,意即、「開秧門」。
據說,「開秧門」時聽不到雀鳥的聲音,莊稼就能免災除害,獲得好收成。
8、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日)後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
哈尼族居住在山區,種植一季水稻。過了「六月年」,水稻就開始抽穗,為確保水稻豐收,哈尼族人民就採取過「捉螞蚱節」的方式來驅除和避免蟲災。
「捉螞蚱節」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裡捉瑪蚱,每家捉夠一竹簡(約二斤)後,就把螞蚱一隻一隻撒成四份:頭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
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以對尚未捉到地螞蚱及其他昆蟲進行恫嚇。半小時後,又要把這些螞蚱收進竹筒。
帶回家當菜或拌粑粑吃,據說螞蚱肉很甜。離開田野時,人們都要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穀!」
8、吃新米節
哈尼族居住地區,農歷七月左右,穀物逐漸成熟各戶要選擇自己的好日子進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動。
過節時家長背著籮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來掛在門上,並且要拿稻俗桿製成「窩保波」,在「宗格」(倉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糧了,祈求神靈保佑糧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興旺發展。
要殺一隻產蛋母雞獻飯,過年時殺的豬肥腸,豬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這時獻神。吃新米時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穀米上市,祈求年年有餘。
9、哈尼族的飲食,飲食愛喝酒
哈尼族中,老年男子普遍嗜好煙、酒,茶,有的以香芝麻棵枝葉當茶飲用。稻穀、玉米、高粱是他們釀造白酒的主要飲料(西雙版納哈尼族女子喜嚼檳榔)。
哈尼族喜飲酒,酒節特多。如祭母節、老人節、黃飯節、命名節,祭龍節、認舅節等。逢節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與歌的戀愛宴會。
(1)越南同事結婚吃什麼擴展閱讀: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
本民族內部各自稱單位之間的互稱和其他民族對哈民族的稱謂也不一致,如元陽的哈尼互稱糯美、糯比、各和等;
雅尼互稱覺圍、覺交,漢族又稱其為愛尼;稱豪尼為布都、稱哦怒為西摩洛等。
在漢文史籍中,哈尼族的歷史名稱有:和夷、和蠻、和泥、禾泥、窩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羅緬、糯比、路弼、卡惰、畢約、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這其中大部分與目前的自稱和互稱相近或相同。
參考資料:網路-哈尼族
② 各國情人節的風俗
中國: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西方的節日,目前年輕人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與中秋節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互相通過網路或手機發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述對異性的愛情和友誼的願望與承諾。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准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澳門:在情人節日,男會送鮮花給女,女則會送給男巧克力。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中國台灣:因受鄰近國家日本的影響,也慶祝這個節日,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在台灣卻是男生送女生禮物。另外,沒有交往對象的年輕男女也常選在這天向喜歡的人告白,情侶亦會特別在這天約會。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一個浪漫的國度,家鄉與海為鄰,天然海貝資源豐富,在情人節這一天,戀人們常把代表浪漫愛情的紫貝殼送給對方,以示對愛情的忠貞。在一些青春偶像劇中,我們也常可以看到男主角送天然紫貝殼給女主角,表示對對方的愛慕。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
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系,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巴西:「Dia dos Namorados」
巴西人不象美國人那樣在二月十四日過情人節,他們的情人節在六月十二日,這天叫「Dia dos Namorados",是向婚姻和媒人的保護神聖安東尼表示敬意的日子。單身的女性會做一些事情,比如在情人節前一天晚上,她們把喜歡的一些人的名字寫在紙上折好,情人節當天從中抽出,決定她們要嫁給誰;情侶或夫妻會交換小禮物,比如鮮花或巧克力。羅馬尼亞:Dragobete
羅馬尼亞人在每年的二月二十四日慶祝情人節,這一天這被稱為「Dragobete」(在他們的語言中,"drag"意思是「親愛的」)。他們在那天戴上好運符,與朋友或相愛的人互送鮮花。這天也被當作春天的第一天,也是小鳥開始配對築巢並且和配偶一起住下的日子。
瓜地馬拉:El Día del Cari?o
El Día del Cari?o,( 友愛日),跟美國的二月十四日情人節很像。當地人在當天互送鮮花、巧克力和賀卡,但他們的友愛日比美國的情人節含有更廣泛和更重要的意義,因為這天也是大家向朋友和同事表示友愛的日子。迦納:Valentine's Day(情人節/聖瓦倫丁節)
廣播和電視把二月十四日情人節商業化的版本直接王帶到了北非小國迦納。在這天,迦納人打開電台電視,熱切希望自己在抽獎活動中中獎,獎品小的有化妝品或廚具,大些的可能是南非浪漫之旅。
日本:Valentine's Day(情人節/聖瓦倫丁節)
日本女性在這天會送巧克力給她們的男友或男性朋友和同事。作為回報,男性會在之後有三月十四日回送她們巧克力、貼身衣物或者珠寶。博林格林州立大學從事民間文化研究的傑克山迪諾教授說,「聖瓦倫丁情人節在日本很流行」,高中學校會在這天舉行正式的舞會,那些擔心參加舞會沒有伴的人真的會急得滿頭大汗,「在這一天,一定要有個約會對象才行」。
挪威:Valentine's Day(聖瓦倫丁情人節)
在丹麥和挪威,慶祝聖瓦倫丁情人節的活動並不很普遍,只是一些情侶會一起共進浪漫晚餐、互送賀卡或玫瑰花。挪威人真正喜歡的,顯然是良好的環境:他們的國家正致力減少鮮花的進口,為的是能在2050年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carbon-neutral)經濟機制的國家。伊朗:Valentine's Day(聖瓦倫丁情人節)
「 穆斯林文化並不喜歡愛神丘比特,但聖瓦倫丁情人節對那些較為西化和年青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美籍伊朗電影製版人莎哈耶·阿茲米如是說,在她製作的影片里就有不少浪漫的故事。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店會用填充動物玩偶、心形巧克力和紅氣球來裝飾櫥窗,青少年也會表露他們的愛意、他們與喜歡的人手拉手在德黑蘭的大街上漫步。
墨西哥:Valentine's Day(聖瓦倫丁情人節)
愛神丘比特在墨西歌絕對很受歡迎。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教授珍尼弗·伊斯基說,「紅色浪潮」在聖誕節剛過就開始了。男女間互送鮮花、氣球很普遍,而且每種禮物都是紅色的或者是心形的。這些禮物往往寓意著愛和繁榮,尤其是移民勞工,他們通過款待他們的愛人來炫耀他們的成功。越南:Valentine's Day(聖瓦倫丁情人節)
華盛頓大學人類學教授哈尼特·菲尼說,聖瓦倫丁情人節在越南是個新興的節日,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越南還沒有賣賀卡的地方,也沒人提到過慶祝情人節這回事。她對世界各地的有關愛情和示愛文化習俗有所研究。但她最近一次到越南訪問時發現,在越南的一些主要街道上,出現有關情人節信息的廣告板,廣告上邀請人們去參加情人節慶祝的活動。當然,已婚人士通常不會參加,「因為在越南,浪漫被認為是發生在結婚之前的事情。」菲尼教授說。
新加坡:把情人節當作推動年輕人約會、結婚的好機會,自2002年起每年2月舉辦「浪漫新加坡」活動。今年內容包括電影馬拉松、通宵購物、尋寶以及在高165米的摩天觀景輪上約會等等。
印度:情侶們會在情人節這天前往位於北部城市阿格拉附近著名的泰姬陵拜謁,因為在當地人看來,泰姬陵就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最好見證。
③ 越南男子與情人開房被妻子帶人抓現行,男子是如何對妻子解釋的
越南男子與情人開房被妻子帶人抓現行,男子是如何對妻子解釋的?該男子被妻子帶人抓到情人在外開房時,妻子特別生氣,就抓住了小三的頭發,並毆打小三,這時候該男子還在維護他的情人。該男子並對自己的妻子做出解釋,反而維護自己的情人,不讓自己的情人被妻子打到。越南與我國不同,越南婦女的地位普遍較低,即使該男子與情人出軌。但是妻子也不能將他怎麼樣,妻子只能默默吞下這口委屈。這明明是該男子犯的錯誤,但是該男子理直氣壯。並維護自己的情人,對自己的妻子不理不顧。
④ 一百人民換越南盾多少錢
我國現在發行的這套人民幣,最大面額的紙幣就是一百元。我們平時也經常說百元大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老百姓兜里的錢也是越掙越多,但是我們去超市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基本上什麼都沒買就已經花了一百多塊錢了。所以老百姓經常念叨,哎,現在一百塊錢真的不經花呀,這也體現了現在物價確實比原來高了很多,所以百元大鈔的購買力也並不強了。
前段時間,小編聽同事說了這么一則新聞,就是說一個男子花了三萬五錢塊錢就買了一個越南老婆。這可是讓我國的已婚男士後悔自己早娶了老婆,高呼,這結婚的成本也太低了,這簡直就和商場里的大減價一樣,難道越南的所有東西都那麼便宜嗎?本期節目我們就來看一看在越南,一百元的人民幣可以使用多長時間?
我們根據最新的匯率來算一下一百元人民幣可以兌換多少越南盾?小編查了一下100元人民幣可以兌換329155.52越南盾,呃,這么算下來,小編還頭一次覺得自己有錢呢,開個玩笑啦。我們繼續來說,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大家可能已經體會到越南的物價是普遍偏低的,那麼到底低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人是離不開吃的,我們就先從吃喝方面來聊一聊。我們以越南物價最高的胡志明市來參考一下,在胡志明市,一杯飲料大概是6000越南盾,也就是,4.4元人民幣。一碗越米粉,大概是25000越南盾,摺合成人民幣大概就是7元人民幣。由此可以看出,越南在食物上的物價還是比較低的。
說完了吃的,我們就來說一下住宿。100萬越南盾可以住上熱門景區三星級酒店了,摺合成人民幣大概就是300多塊錢一晚上。但是對於一些喜歡窮游的年輕人來說,10萬越南盾的青年旅社是他們最喜歡的地方,非常的便宜,只要30多塊人民幣就可以住一晚上,還包括早餐呢。
在越南老百姓的平均工資是月薪320萬越南盾,也就是人民幣1280元。如果大家要是想在越南長期居住,那麼老百姓離不開的衣食住行粗算下來,月薪在一千塊錢,那也差不多可以生活了。要是想去越南旅遊的話,起碼吃住便宜很多,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非常劃算。綜上所述,你覺得100元錢在越南可以生活多長時間呢?還聽說你只要花人民幣8888元就能娶到一個年輕漂亮干凈的越南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