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為什麼放棄奧地利

義大利為什麼放棄奧地利

發布時間:2022-06-02 07:56:45

① 1938年3月14日德國吞並奧地利

1938年3月14日,對阿道夫-希特勒來說,今天是空前榮耀的一天。這位德國領袖早年離開奧地利時是個身無分文的藝術家,而今天,當他返回維也納來宣布「德奧合並」時,他受到幾千人的熱烈歡迎。

希特勒從他的臨時司令部所在地林茨來到奧地利的首都,40輛坦克在前面開路,坐滿軍官的警車作後衛,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來自奧地利各地的納粹分子的歡迎,而過去就是他曾經保證過奧地利的邊界是不可侵犯的。

在路上大部分時間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車上,身著棕色的突擊隊員軍服向狂熱的支持者們幾乎是歇斯底里地揮手致意。他的支持者們許多人揮舞著飾以納粹標志的旗幟。一些納粹分子把這個標志縫在奧地利國旗上。

「我們此時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維也納宣稱:「也是所有其他德園人的共同感受。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今天宣稱的統一的德帝國,再也不會被任何人所分裂,永遠不會處於分裂狀態。」

希特勒已經簽署了由他擔任德國和奧地利軍隊總司令的法令,所有奧地利士兵必須發誓效忠於這個納粹頭子,這個領導著7000多萬人的元首。

希特勒的勝利就是庫特、舒施尼格的失敗。自1934年以來這位奧地利總理就試圖阻止國家社會黨人 (即納粹主義者)掌權,但是1936年他的保護傘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聯合,舒施尼格的統治便開始動搖。

舒施尼格上個星期二力圖進行公民投票讓奧地利人在納粹和他之間做出選擇,以此來挽救其政府,但投票沒能舉行。希特勒與奧地利的納粹內政部長阿圖爾-賽斯-英誇特取得了聯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舒施尼格企圖採取對策,但是當他聽說德國軍隊已經入境,只好作罷。

今天晚上,舒施尼格和他的幾千名支持者們將獲悉,阿道夫-希特勒的對手所面臨的處境。他們都已被逮捕。

奧地利的新主人阿道夫-希特勒在維也納受到熱烈歡迎

希特勒率軍通過維也納布魯克劇場

希特勒和奧地利新總理賽斯-英誇特(右一)舉行閱兵

② 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都跟隨德國,為何到了後期都背叛德國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兩次都是核心國家,同時在這兩次大戰中,義大利都與德國結為同盟。然而雖然義大利和德國成為盟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突然背叛了德國人,加入了敵方陣營,這也是德國戰敗的一大重要原因之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再一次背叛了德國。第一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關系極其不穩定。而第二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一直兩邊倒,在這一次中義大利依然沒有堅定的向著某一方,而是看哪一方強就向著哪邊。

當時義大利與德國結為同盟,一同對他過宣戰,但是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軸心國逐漸衰敗,連著幾次戰敗,此時義大利看情況不妙,於是選擇兩邊陣營都聯系,一邊與德國繼續聯系,而另一邊開始尋求與同盟國的聯系。後來,德國宣布戰敗,義大利宣布退出軸心國,並開始進軍德國,完全背叛了德國。

③ 本是一族同語的德國和奧地利,為什麼最終分開了

這是因為戰爭的因素,導致兩國分離。歷史太過於復雜最終分開了。

④ 奧地利,義大利有什麼關系

自從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富庶而分裂的義大利半島成了德意志各諸侯的刀俎上的魚肉。從962年到1500年義大利北部(從都靈和米蘭一直到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的廣大最富庶的地區)從法理上都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後來帝國解體,法國奪取了義大利北部的西部,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世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1437年直到1806年戰敗後被拿破崙逼著取消該稱號)乾脆將義大利北部東部並入奧地利和後來的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解體,最後被奧地利統治的義大利東北部才被割給義大利王國,義大利到1919年才算最後徹底完成統一。

⑤ 二戰,法西斯國家為何會失敗

因為法西斯國家發動戰爭的性質是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戰爭,註定必然以失敗告終,其次各國軍隊人民一同抗戰,抵禦侵略者的入侵。

⑥ 找人幫做一份研究性學習!最好不要轉載的!高分!追加100%

樓主,怎麼給你發信息啊?你匿名啊?!!

根據高二歷史教材總結。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彷彿轉眼間,距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過了60餘年。回顧歷史,分析這場人類社會經歷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對今天的世界有著非常重大的借鑒意義。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人類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戰爭的深淵,才能更好的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一)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帝國主義國家需依據新的實力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安排世界格局。隨著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之建立。該體系內部的各種矛盾激化勢必留下戰爭隱患。戰敗的德國不甘心受該體系的懲罰和約束,戰勝的義大利因未能獲得英法許諾的土地而不滿,戰勝國日本擴張要求日益強烈。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德意日實力恢復的同時對世界重新瓜分的要求日益高漲,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日趨尖銳。

(二)直接原因:歷史·經濟·現實

1. 歷史:德國是一個具有軍國主義傳統而缺乏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的國家,德國的資產階級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保留了嚴重的封建殘余。一戰戰敗使德國蒙受英法嚴厲制裁和掠奪,希特勒納粹黨利用民眾復仇情感,建立法西斯政權。

2. 經濟: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矛盾,對德打擊嚴重,階級矛盾激化,納粹黨適應壟斷資產階級獨裁統治的需要,獲得執政良機。

3. 現實:英法綏靖政策的推行和美國中立政策影響。20世紀英法美等西方大國竭力維護既得利益,以犧牲他國利益,將禍水引向蘇聯為目的,姑息德國撕毀《凡爾賽合約》,並吞奧地利,並參與慕尼黑陰謀,縱容法西斯集團在世界范圍的侵略。

⑴英法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①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的削弱迫使英法不願直接與法西斯進行戰爭。

②戰後兩國國內政治狀況復雜,國內人民充溢負罪感。

③一戰的殘酷性使和平主義思潮影響深入人心。

④經濟危機使政局動盪

⑤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本能仇恨,被德國以「反共產國際」的旗號蒙蔽。

⑵美國中立原因:

①經濟危機無暇顧及他國事務。

②孤立主義思想影響。

③抗衡英法,防範蘇聯,抵抗法西斯的需要。

(三)影響:

綏靖政策和蘇聯因無法促成防禦體系而採取中立自保,秘密條約現實的大國強權政治是德國消除兩線作戰顧慮,使英法禍水東引破產,主張法西斯侵略氣焰,在客觀上加速了戰爭的爆發。

從1939~1945長達6年的二戰,是多種因素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實現。只有經歷了戰爭, 你才能真正知道和平的意義。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要求下,我們更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正如紐倫堡審判中美方所言:重要的不是解釋過去,而是驚醒我們如何面對未來…

⑦ 義大利在巴爾干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如今充滿斯拉夫風情的巴爾干西部沿海,卻曾經是義大利人的家園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為什麼放棄奧地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離婚率最多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274
如何用越南語來唱你的眼睛 瀏覽:679
如何加入美麗中國 瀏覽:776
英國的坦克是什麼時候投入戰斗的 瀏覽:292
伊朗哪個國家油田最大 瀏覽:75
印尼駕照換國內駕照怎麼辦理流程 瀏覽:710
越南拍照用什麼app 瀏覽:974
到印尼雅加達落地簽多少錢 瀏覽:866
伊朗這些國家為什麼長年有戰爭 瀏覽:925
印尼的燕子叫什麼意思 瀏覽:796
印度有多少軍人被槍殺 瀏覽:395
越南一個億等於多少兆 瀏覽:907
手機印尼巴士怎麼添加皮膚 瀏覽:656
為什麼英國室內沒有空調 瀏覽:908
2021年宜家中國有多少家 瀏覽:227
從新疆怎麼到伊朗 瀏覽:730
英國農村人吃什麼 瀏覽:349
印尼哪裡旅遊比較好 瀏覽:570
越南戰士每月補貼多少 瀏覽:424
全中國人有多少種姓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