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簡介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游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
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藉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
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里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里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
令人感嘆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
② 羅馬有哪些名勝古跡
羅馬競技場、許願池、帝國廣場、羅馬廣場、納沃納廣場、
威尼斯廣場、國會大廈、聖彼得大教堂、西班牙廣場、萬神殿。
1、羅馬競技場
萬神殿大約建於公元80年,是一個保存良好的巨大的歷史遺跡。大廈有一個巨大的圓頂,讓這座大廈顯得威風凜凜,是眾多攝影師拍攝的對象。
③ 羅馬在哪
羅馬
開放分類: 足球、城市、義大利、文明古國、羅馬
目錄
• 義大利首都
• 義大利著名足球俱樂部
• 美國紐約州中部城市
• 美國喬治亞州羅馬市
• 美國電視劇《羅馬》
• 古國名
• 羅馬主要購物街區
•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1932 — )
Rome
義大利首都
義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梁24座。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萬(1989)。古代羅馬的發源地。約公元前二千年初,羅馬人從東北移居於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紀築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羅馬城。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工業有食品、紡織、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料等。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科洛西姆大斗獸場、大雜技場、潘提翁神廟、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建於1303年)、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南北方向有座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旁邊,有一條台伯河,羅馬位於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里處。
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是一座藝術寶庫、文化名城。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也是羅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羅馬是義大利政治、歷史和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跡;這里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景點:許願池,西班牙廣場,威尼斯廣場,萬神殿,拉特蘭聖約翰大教堂,科洛塞競技場,卡比托利歐廣場,真理之口,新宮,波各賽美術館.
④ 世界前十博物館
鏈接: https://pan..com/s/18gbR-wBT8iCoReH6OB1l-Q
10天帶孩子玩轉世界TOP10博物館
⑤ 義大利羅馬有什麼好玩的 羅馬旅遊景點大全
1、古羅馬斗獸場又稱圓形競技場,位於古羅馬廣場較低的一頭,佔地六英畝,像一座由石灰石壘成的頂部凹陷的小山。斗獸場外牆布滿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門;內部是裂痕累累的座位席,底部是一個曾經人獸決斗表演的平台,平台下方是關閉野獸和奴隸的隔間。站在底部,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壓迫感襲來!這座龐大的斗獸場在血腥味最濃的鼎盛時期始終是座無虛席的,最狂熱的場面比比皆是,但卻從未能像今日作為一座廢墟那樣打動人心。
2、梵蒂岡博物館(Vatican Museums)在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內部展示空間極大,包括很多博物館和展廳,保存著無數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珍寶。西斯廷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博物館的主要展廳主要包括:八角庭院、動物雕塑館、繆斯廳、圓形大廳、馬車廳、燭台陳列廊、壁毯陳列廊廳、地圖陳列廊、聖母懷胎廊廳、拉斐爾畫室、博爾戈大火廳、西斯廷教堂、梵蒂岡圖書館和畫廊。博物館內所展示的巨作使梵蒂岡博物館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上最大最輝煌的博物館之一。
3、許願池是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Trevi即有「三岔口」之意。許願池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後聞名於全世界。
⑥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聖馬可廣場、羅馬斗獸場、萬神殿、花之聖母大教堂、比薩斜塔等。
1、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准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2、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3、萬神殿
萬神殿,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4、花之聖母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薩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
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薩」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薩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鍾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5、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⑦ 羅馬浴池博物館的介紹
羅馬浴池博物館位於英國巴斯,在羅馬帝國統治英國的時代,羅馬人在巴斯修建了許多帶有桑拿及泳池的大型浴室,還把這里定為水和智能女神米諾拉的領地,並建起了華麗的宮殿,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建築大部分都被埋在了地下,直到19世紀末,英國又重新喚醒了這些沉睡在地下的古跡。位於博物館中心的大浴池是露天浴池,1870年代才被發現,大浴池池邊的階梯、石頭基座都是羅馬時代的遺跡,池水溫度保持在46.5℃左右,平台上的雕像是19世紀所建凱撒等人的紀念物。
⑧ 希臘羅馬博物館的介紹
希臘羅馬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埃勒-馬特哈夫大街,是一座希臘神殿式的建築。博物館專門收藏從亞歷山大和其它地區發掘出的希臘羅馬時期的文物和錢幣。
⑨ 羅馬國家博物館的建築風格
簡介:
羅馬國家博物館建於1899年,正式對外開放於1890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古典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自1870年起在羅馬發現的大多數古代遺物,以及更古老一些的重要收藏品。在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經歷了巨大的重組,現在主要被分為五個部分:阿特姆彼斯宮(The Palazzo Altemps)、迪歐克勒提安浴室(The Baths of Diocletian)、八角形博物館(The Aula Ottagona, the Crypta)、巴爾比宮(Balbi)和馬西莫宮(Palazzo Massimo)。
羅馬國家博物館是利用蒂奧庫勒茲阿諾公共浴場廢墟改建的,與羅馬中央火車站隔一廣場遙遙相對。建於4世紀的蒂奧庫勒茲阿諾浴場是古羅馬最大的浴場,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古羅馬人生活的真實場景,更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傑作展出,其中包括米開朗基羅的長廊,奧古斯都大帝像、朗切羅蒂的擲鐵餅者等,都是古代藝術的世界級珍品。博物館的展品大多是個人收藏的藝術品,由義大利政府購買後置於此地,供人參觀、研
⑩ 羅馬的名勝古跡
羅馬的名勝古跡有:
古羅馬競技場、凱旋門、圖拉真廣場、威尼斯廣場、萬神殿、聖母瑪利亞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博物館。
1.古羅馬競技場
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公元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在這里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靠這種高水平的結構 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鍾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先進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難怪陳運和的詩稱之為"斗獸場大概只能算奴隸社會的一塊傷疤"。
2.凱旋門
在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魯皇帝遠征帕提亞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提圖斯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提圖斯凱旋門,在提圖斯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馬克森提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
3.圖拉真廣場
位於帝國大道東邊的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圖拉真皇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
根據研究調查,圖拉真集市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公元二世紀了,而這個時期,也是羅馬曾經創建古辦事處的歷史階段。如今,圖拉真集市范圍內,包含了例如帝國廣場博物館這樣的偉大建築,歷史價值著實令人震驚。
4.威尼斯廣場
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 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
5.萬神殿
公元前27年興建、公元120年重建的萬神殿(Pantheon),被米開朗基羅贊嘆為「天使的設計」。 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由於608年它被獻給教會作為聖母的祭堂,所以是羅馬時代獨創的建築物中保存得最好的。正面的16根圓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建築。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
6.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不論是其金黃色的天花板,還是那15世紀就有的馬賽克裝飾,這座恢弘庄嚴的教堂在世界建築界,都是舉世矚目的。它由聖母瑪利亞大教堂建造於12世紀,同時也是義大利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7.聖彼得大教堂
這座建於公元五世紀的教堂式建築,是由米開朗基羅親自為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設計的,其正面那座高大聳立的雕像,也是這座建築最具標志性的特色。然而,由於當時的財務困境和教皇的心意變化,直接迫使米開朗基羅放棄了他餘下的計劃,而這一轉折也同時困擾了他的餘生。
8.梵蒂岡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曾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博物館,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博物館。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博物館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裡面的藏品盡然可以媲美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博物館本來是羅馬教皇的宮廷,後來被改造成為了梵蒂岡國家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主要以收藏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時,對於愛好考古的朋友來說,館內對於一些古希臘、古羅馬文物的收藏同樣值得研究。當然,除了裡面的藏品,博物館本身的建築風格也很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