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有人說義大利是二戰時期投降率最高的國家
因為義大利並不太願意打這一場戰爭,義大利當時戰鬥力和軍隊實力也非常的不弱小,但是就是沒有很大的主動性去挑起這場戰爭。也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軍隊里心聲不統一,這一個也是關鍵。
因此,完全可以說義大利的確是有很多次投降,但是這也留下了強大的軍事軍備力量,二戰時的投降雖然總是被人拿來說事,不過在當時來說,而且還是對於當時的義大利來說是極為明智的選擇。
B. 義大利既然1943年就投降了。那麼它還算是戰敗國嗎
「戰勝國」和「戰敗國」其實本沒有什麼明確的定義,並不是說打完仗所有參戰國家都坐下來分分看哪些是戰勝國哪些是戰敗國,只是一些根據歷史和相關合約、國際法等,普遍接受的觀點。比如德國、日本肯定是戰敗國,蘇聯、美國、英國、中國和法國肯定是戰勝國。那麼法國在德國佔領時期還有傀儡政府呢,要怎麼算呢?
二戰之後,1947年義大利同同盟國在巴黎簽訂了「義大利和平條約」,規定了戰後義大利歸還侵佔領土或者承認侵佔領土獨立,並規定了戰爭賠款,同時「正式」的終止了同義大利的敵對關系,這說明「義大利」這個國家(並非某個特定政權)確實是算作戰敗國的。但是從來沒有什麼合約或者會議正式認定哪些國家屬於「戰勝國」,哪些屬於「戰敗國」,但每個參戰的國家在戰後都通過各種條約獲得了懲罰或者補償。
C. 義大利為什麼是二戰中最先投降的國家
二戰爆發,義大利是軸心國集團(由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中的一個國家。義大利最先投降原因包括:工業實力最弱、墨索里尼領導的軍隊戰鬥力低下、人民迫切結束戰爭。具體分析如下:
D. 二戰義大利不是 無條件投降的,那她當時有什麼盟國可以接受的投降條件嗎,具體
首先這里要搞清楚幾個事情。第一,二戰後期跟盟軍協商投降事宜的並不是墨索里尼,也不是義大利王室。而是所謂的巴多里奧的「新政府」。那麼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巴多里奧這個人。
巴多里奧元帥是義大利軍隊的元老。他曾緊隨墨索里尼,1935年率兵征服了東非的衣索比亞,洗刷了意軍在埃杜瓦慘敗的奇恥大辱,當上了衣索比亞的總督,不久又登上義大利軍隊總參謀長的寶座。
1940年底,巴多里奧告訴想在希特勒面前顯示實力的墨索里尼:希臘軍隊不堪一擊,義大利軍隊可以從阿爾巴尼亞平步開進雅典。墨索里尼信以為真,下令入侵希臘。不料一貫被義大利人看不起的希臘軍隊竟弄得意軍洋相百出,連連慘敗。巴多里奧由此身敗名裂,成了墨索里尼的替罪羊。從此巴多里奧心懷不滿,成了反墨索里尼的核心人物之一。
1943年7月25日,就在下午墨索里尼參見義大利國王之前,巴多里奧就組建起了自己的義大利「新政府」。同日,墨索里尼被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解職並逮捕、軟禁。而依然是這一天的下午,希特勒向他那些被驚得目瞪口呆的軍事顧問們宣布:「義大利領袖已經辭職,我們的死敵巴多里奧接管了政權!」希特勒擔心義大利出現的局勢會鼓勵德國國內的反叛分子,因此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派駐意德軍把義大利國王和巴多里奧等抓起來,恢復墨索里尼政權。也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巴多里奧才加速了跟盟軍協商義大利投降的事宜。
但是不是這樣就說明義大利向盟軍投降是有條件的呢?顯然是不能的!
雖然在此之後,巴多里奧曾希望並要求盟軍盡快、迅速的佔領整個義大利,後又建議盟軍派出傘兵部隊空降並佔領羅馬等等(如果說這算是樓主認為的義大利向盟軍提出的條件的話),但這些建議和計劃後來都一、一被狡猾的德軍識破,並每次都搶先一步將其破壞。以至於二戰盟軍與德軍在義大利境內的戰斗一直持續到1945年4月29日才告一段落。這無疑讓巴多里奧「打開大門迎盟軍」的如意算盤大打折扣。不僅如此,甚至一時之間,他本人連同義大利王室還被駐意德軍趕得狼狽逃竄!
因此,當後來英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軍事理論家富勒將軍在評這場令人倍感糾結的義大利戰役時不得不說:「……(這)是一場作戰手段不夠、沒有戰略目的,也沒有政治基礎的戰役……(它讓)義大利戰爭變得沒有意義!」
E. 「義大利:我投降。敵方:不同意!然後義大利打敗敵方請求投降。敵方被迫接受義大利投降。」歷史上真有這
半真半假。
【古比井戰役】。
北非第三階段的戰役,是1941年3月31日,隆美爾指揮的一次進攻性戰役,當時隆美爾軍團高歌猛進,對英軍發起全面進攻,在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南翼,是由義大利的【公羊座】裝甲師為主的義大利軍隊防守,防守地點【古比井】防線戰略要地。主要任務是防止英軍突破形成對隆美爾軍團的反包圍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防線。
義大利的【公羊座】裝甲師,全稱,義大利第132「阿里埃特」裝甲師,是義大利在北非的三個陸軍裝甲師之一該師師長為馬里奧·巴羅塔少將。該師擁有2個坦克團,一個為輕型坦克L3為主的輕型坦克團,另一個則由義大利M13中型坦克為主的坦克團。反坦克炮團擁有,2個炮兵營,該炮兵營武備的是75毫米27L野炮,這種火炮的改裝版本就是,M42da75/34義大利突擊炮的主炮。M42自行突擊炮類似於德軍的三號F型突擊炮,其主炮威力,跟德軍的3號F型突擊炮幾乎火力相當。
當時義大利公羊座裝甲師,擁有M42,12輛和14輛自行M40(M41) 75/18突擊炮組成反坦克炮團,當時還有3輛M43,105毫米突擊炮,和M43,2輛,102毫米突擊炮,組成重炮火力。以上的型號都是義大利M型坦克的變型車組成。
毫無疑問當時這個裝甲師的配置代表著義大利裝甲師的最高水平,是當時義大利僅有的三支裝甲師精銳之一。當時英軍第22裝甲旅,正向【古比井】義大利防線壓了過過來,當時擁有裝備的精良的義大利【公羊座】裝甲師的師長馬里奧·巴羅塔少將,頓時心裡也沒底,打怕打不過,不打德國人那邊也不好交代,等於把偉大的隆美爾將軍給賣了。
於是的師長馬里奧·巴羅塔少將,命令手下的衛兵,前去找英軍指揮官商量,看看能不能讓他們繞道,或者停止推進。想不到他的衛兵剛走出去陣地,英軍就開始全面火炮壓制,一陣炮擊後衛兵被炮火轟成了沙土,連渣渣都看不到。義大利【公羊座】裝甲師的師長馬里奧·巴羅塔少將,也被英軍炮火熏成滿臉土灰,心裡一氣心一橫一跺腳,下令全面還擊,同時不知道誰下命令,義大利的坦克群沖出了陣線,在義大利重炮的掩護下,跟英軍第22裝甲旅來了個坦克大決戰。結果義大利裝甲師居然在短短2個小時擊毀英軍坦克【79輛坦克,擊傷英軍53輛】英軍第22裝甲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而義大利只損失了43輛M43,M13各型坦克。
在義大利南翼防線的對英軍的打擊下,德軍在第三階段的北非戰役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義大利在二戰時期的三次咸魚翻身,在北非戰場,就有2次,其餘一次發生在東線。其實熱愛和平的義大利人,本來在【古比井】戰役發生前就慫了,如果英國人不逼得那麼急,孤軍深入還開炮打人的話結果就不同了,活該被揍。義大利軍隊始終都抱著一顆萬事可以商量的心去對待戰斗的。
F. 二戰義大利🇮🇹為何投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牽扯到了六十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當中,有些非常難打,比如中國,抗日戰爭十四年,中國都沒有投降。但是當時有一個國家,是最「不敢」打的,這個國家就是義大利。
說到義大利這個國家真的是非常奇葩了,其實他的戰鬥力並不弱,二戰時的義大利空軍和海軍還是非常強悍的,但是陸軍就不是這樣了。義大利的陸軍根本就沒有戰斗意志了。
義大利陸軍在一戰的時候,打仗也非常厲害,但是他們並不願意發動這場戰爭,當時墨索里尼跟軍隊並不是一條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次戰爭還沒有開始,義大利就已經投降了的原因。
二戰時,碰上義大利軍隊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打輸了很慘,打贏了也很慘,因為義大利戰俘就會賴著你,收拾包袱主動住進戰俘營,每天想著的就是吃什麼喝什麼,真的是二戰中的一股清流。
1943年,義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與同盟國停戰。義大利投降盟國後,迅速調轉槍口對德宣戰,同盟國陣營也同意接納義大利,所以在戰爭結束時,義大利是作為戰勝國出現的。
G. 二戰時,此國主動投降卻遭拒絕,後來怎樣
1929年,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不單單使美國的經濟陷入絕境,甚至還禍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當然,義大利也不能倖免於難,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的法西斯黨黨魁貝尼托·阿米爾卡雷·安德烈亞·墨索里尼,不但沒有控制住局面,反而還主張「領土擴張才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的唯一出路」。從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開始,法西斯便開始了擴張道路。
不巧的是,撤退的意軍正好碰見了殘存的英軍,為了不耽誤回家的時間,意軍在未開戰之前主動選擇投降。然而,英軍卻把意軍視為待宰的羔羊,不但拒絕投降,還想把他們全部殲滅。
意軍看到英軍的「不識抬舉」十分生氣,於是便擺開陣勢,憑借強大的火力優勢將其殲滅,僅僅花了2個小時的時間。如此看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H. 義大利在戰爭中總是投降,為什麼德國不拋棄義大利呢
德國需要盟友。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德國的盟友。雖然義大利最終背叛了德國,但它也有合作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不平等條約的過度壓迫,這必然會引發德國的反叛心理。德國沒有自大到足以用自己的力量挑戰世界,德國也需要盟友,盡管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屬於邊緣化的角色。但它也可以分擔一些壓力。而且除了義大利的脆皮坦克,小口徑無用火炮之外,義大利士兵雖然比不上德國士兵,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還可以。
I. 二戰希臘為什麼不像義大利投降
看不起義大利,優勢兵力進攻希臘,結果被虐的和什麼一樣,有個笑話
二戰時義大利進攻希臘,義大利士兵卻一致地說我們沒法進攻, 因為希臘境內有芬蘭部隊(芬蘭軍人在蘇芬的冬季戰爭中把蘇聯人打的非常慘)。墨索里尼於是要求芬蘭從希臘撤軍,芬蘭調查後發現只有三名芬蘭士兵和三名軍官在希臘當志願兵, 於是回復墨索里尼說, 所謂的部隊只有六個志願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氣, 發電報給芬蘭: 我指的正是這些人!
最後是德國人幫他們打下來的希臘,具體過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為侵佔希臘和爭奪地中海霸權於1940年10月~1941年3月採取的作戰行動。1940年6月德軍在西歐得手後,B.墨索里尼決定搶在德國之前佔領希臘,以增強義大利的地位。意軍作戰計劃規定:從阿希邊境發起進攻,突破希軍防線,粉碎其基本兵力集團;爾後向薩洛尼卡(塞薩洛尼基)發展進攻,殲滅希軍殘部,佔領希臘全境。意軍「阿爾巴尼亞」集團軍群(轄第9、第11集團軍,由V.普拉斯卡上將指揮)共15.7萬人,其中准備入侵希臘的主要兵力共8個師約8.7萬人,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希軍(總司令為A.帕帕戈斯上將)部署在北部地區的第1、第2、第5軍共12萬人,但阿希邊境一線僅部署有2個師另2個旅和13個獨立步兵營,共2.7萬人,20輛坦克、220門火炮和36架飛機。希軍決心依託邊境築壘地域組織防禦,阻止意軍突入國土縱深。 1940年10月28日,意軍分三路向弗洛里納、沃武薩和約阿尼納發起進攻,向南推進50~60公里。希軍利用山區有利地形頑強抵抗。英國為保持其在巴爾乾的影響、開辟對德作戰新戰場,於10月29日開始援助希臘,派遣航空兵支援希軍作戰。11月3日,希軍在沃武薩粉碎意軍進攻,奪回戰場主動權;隨後集結12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3個步兵旅的兵力,於14日發起反攻,擊潰意第11集團軍,21日佔領科爾察。至年底,希軍推進至波格拉德茨和希馬拉一線。意軍從本土派兵馳援,1941年1月向科爾察和克爾曲拉發起進攻,受挫。希軍佔領克爾曲拉,2月初進抵發羅拉以南山區後,因天氣惡劣轉入防禦。3月,意軍在德國進軍巴爾干之前再次發起進攻,又告失敗。4月,德軍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迅速將兩國置於德、意佔領之下。
J. 同盟國對於義大利的投降作出了怎樣的回應
鑒於義大利新政府有投降意向,8月18日,正在魁北克舉行會議的羅斯福和丘吉爾,命令艾森豪威爾派遣其參謀長美國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和盟軍地中海司令部情報處處長英國肯尼思·斯特朗將軍,前往葡萄牙里斯本與義大利特使卡斯泰拉諾將軍開始談判。
他們帶去了在魁北克會議上經過充分討論後決定的軍事投降條件,其中包括義大利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海軍和空軍撤往盟軍指定的地點並接受同盟國的指揮;立即撤回在國外各戰場作戰的軍隊;盟軍有權使用義大利的機場和軍事基地。
8月19日,雙方在葡萄牙首都的英國大使館會晤,同盟國代表遞交通牒並通知卡斯泰拉諾:艾森豪威爾將軍將按照現在交給他的這些條件,接受義大利政府的無條件投降。意方代表得到10天的期限,以便將此決定通知義大利政府。8月31日,史密斯將軍在西西里島再次會見卡斯泰拉諾。後者表示,由於義大利處於德國控制之下,停戰不可能在同盟國要求的時間,即盟軍完成登陸義大利以前宣布。在遭到同盟國拒絕之後,卡斯泰拉諾當晚即返回羅馬請示其政府。
9月3日下午,在西西里,盟軍代表史密斯將軍和義大利代表卡斯泰拉諾將軍經正式授權,簽署了短期停戰協定,生效日期為薩萊諾登陸日。屆時,義大利將宣布投降,退出戰爭。這樣,盟軍進攻義大利本土的一個主要目的——將義大利逐出戰爭,在攻擊開始之前就已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