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梵蒂岡為何獨立多年來,沒有遭受過戰亂被義大利吞並
談起世界的宗教文化,不得不提中東地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佔領的耶路撒冷;但是,談起歐洲宗教文化,就不得不提歐洲小國梵蒂岡;或許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梵蒂岡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梵蒂岡原屬義大利,後來獨立成為一個袖珍小國
到了近現代,義大利實現統一後,最初想收回梵蒂岡,因為當時的義大利政府認為梵蒂岡是國家固有的領土,不能以宗教的名義分裂國家領土,為此在義大利政府的威逼之下,當時的教皇在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了聖彼得大教堂而退到梵蒂岡宮廷中。
正當義大利政府准備接收梵蒂岡時,世界上的天主教徒紛紛聯名表示梵蒂岡是宗教凈土,義大利政府如果一意孤行,必將遭到全世界天主教徒制裁。於是,義大利政府接收梵蒂岡領土的計劃就被迫擱淺了。
⑵ 梵蒂岡和義大利的關系
義大利不滅梵蒂岡是有條約規定的。
梵蒂岡(即教皇國)以前沒那麼小。19世紀以前,義大利還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大部分還處於奧地利統治下。從19世紀中葉開始,義大利的撒丁王國開始逐步統一義大利,先聯合法國打奧地利,又趁普法戰爭逐出法國。其他小國,倫巴第,那不勒斯,佛羅倫薩,教皇國等逐漸被滅掉或者削弱,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又從奧地利取得部分領土。最後只剩下一個教皇國了。上世紀20年代,當時的墨索里尼政府和教皇國簽定了最後一次永久性「和平」條約(其實也是不平等條約),規定了教皇國只能保留1個教堂和一個廣場,義大利則承諾「永不再犯」。
⑶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為什麼會成為義大利的國中之國
「國中之國」是指國家領土完全處於另一個國家領土包圍之中的內陸國家,國中之國不可處於兩個或以上國家包圍,也不能有海岸線,換句話說從一個國中之國出發,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都能到達且只能到達同一個鄰國。世界上符合「國中之國」條件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賴索托、聖馬利諾和梵蒂岡。
1929年,義大利和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蒂岡依舊保持中立。
⑷ 彈丸之地的梵蒂岡,為什麼沒有被義大利吞並呢
很多人都會好奇,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城中之國,梵蒂岡為什麼沒有被強大的義大利吞並?
故事要從羅馬帝國說起。
雖然現在基督教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在傳播的早期,它是被羅馬帝國定為邪教,並遭到舉國封殺的。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後來,羅馬帝國的君主意識到,基督教宣傳的和平、友善,“左臉被打了右臉還要拿給他打”等觀念非常利於帝國的統治,於是把基督教立為國教,還把羅馬城裡的拉特蘭宮送給教會辦公。
至此,曾經繁盛一時的教皇國成為歷史,梵蒂岡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雖然只剩區區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地位絲毫未減。
⑸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為何會成為義大利的國中之國
說起梵蒂岡,估計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一個國家了。其實從面積來看,都不算是國家,更像是一個城市。梵蒂岡是義大利的一個「國中之國」。什麼是「國中之國」呢?是指,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去都是另外一個國家,而且是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都只能到達同一個鄰國。而這樣的國家,就算目前為止,也只有三個而已。
戰役後,保留獨立主權
因為對義大利有恩,所以梵蒂岡才可保留至今。在1860年,義大利統一戰爭之時。加里波第曾在聖馬利諾躲避敵人,在聖馬利諾加里波第獲得了幫助。聖馬利諾給予了加里波第金錢和補給,以幫助他統一義大利的戰役。當然,作為回報,加里波底保證聖馬利諾可以始終保持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
⑹ 為什麼梵蒂岡在義大利羅馬內部
因為教皇與墨索里尼簽訂的拉托蘭條約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拉托蘭宮贈給了羅馬教會,這是羅馬主教擁有財產的開始。西羅馬滅亡以後,羅馬教皇實際上控制了羅馬城。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又將義大利中部的大片土地贈給教皇,教皇國從此建立。後來,教皇國的領地不斷擴大。1798年,拿破崙率領法國軍隊佔領羅馬,迫使教皇庇護六世放棄教皇國的領土,取消了教皇的世俗統治權,成立羅馬共和國。1800年,教皇庇護七世重建教皇國。但是九年後,拿破崙又將教皇國並入法國領土,取消了教皇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教皇國得以恢復。
大約是在公元4-6世紀時,梵蒂岡成為羅馬主教官邸。13世紀時,得以重建和擴建。大約在14世紀下半葉,教皇原來居住的拉托蘭宮被焚毀,教皇才駐進梵蒂岡,並開始在這里舉行選舉教皇的會議。19世紀60年代,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教皇國的領地陸續被義大利王國合並。1870年,教皇的管轄范圍只有梵蒂岡了。1929年,教皇與當時的義大利統治者墨索里尼簽訂了拉托蘭條約,從此,梵蒂岡成為以教皇為君主、政教合一的獨立主權國家,並由此確立了今天梵蒂岡作為羅馬城中之國的大體形致。梵蒂岡在羅馬城內設立了一些享有外交豁免權的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拉托蘭條約成為義大利共和國憲法的一部分。梵蒂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具有公民權的人口有千人左右。
⑺ 義大利和梵蒂岡是什麼關系
義大利和梵蒂岡是兩個國家,只是梵蒂岡很小,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裡面。梵蒂岡是教皇居住及統領教會的地方。世界上多數教堂都被梵蒂岡管理。
⑻ 為什麼義大利會允許梵蒂岡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梵蒂岡盡管很小,它仍然是一個國家,在聯合國派有觀察員,具有一個國家的地位,是歷史上教皇國的延續,是一個特殊形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早在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教皇國是個神權國家,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義大利國王進駐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1929年2月11日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認為梵蒂岡這塊地方屬於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教皇是國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梵蒂岡的國徽集中說明了教皇在城國的地位。國徽的圖案是:兩把交叉著的天國鑰匙,托著教皇登基時的帽子。這種稱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層,象徵著教皇擁有的神權、立法權和司法權。關於「神權」,當時在西方是封建專制的靈魂,和東方的「皇帝」起一樣的作用。 在梵蒂岡,一切權力集中於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職人員。教皇任職是終身的,但不能世襲。教皇死後,有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選票選出新教皇。屆時,各國紅衣主教都奔赴梵蒂岡,聚集在西斯廷小教堂,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如264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1978年10月16日當選的。他原是波蘭人,原名卡羅爾·沃依蒂瓦,他是四個半世紀以來第一個非義大利人教皇,登基後不久,他便為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平反昭雪,指出17世紀30年代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不公正」
⑼ 梵帝岡為什麼會在義大利國土內
教皇所在的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的宗教中心,是世界天主教教徒的精神支柱,梵蒂岡的精神號召力量可以抵得上軍隊,假如義大利冒然吞並的話,就會遭到全世界天主教教徒的攻擊,從而受到空前的孤立
要知道,梵蒂岡在地理上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其在政治、文化上的影響卻是個大國。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這就是教皇國;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為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如果義大利合並梵蒂岡,就相當於冒犯了在天主教徒心中神聖的教皇,同時也侵犯了作為一個國家的梵蒂岡的主權。
雖然義大利也是信仰天主教,但是它的地位始終是無法和教皇國梵蒂岡並論的,就比如沙特約旦和巴勒斯坦,兩者都是阿拉伯國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約旦就不能和巴勒斯坦合並啊。但是如果教皇自己願意把教皇國梵蒂岡同義大利合並,義大利也同意的話,這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最關鍵在於教皇不願意把梵蒂岡並入義大利。
⑽ 面積最小的梵蒂岡是如何成為一個國家的呢
梵蒂岡是教皇國遺留下來的,教皇和義大利是合二為一的。梵蒂岡的城市國家是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相當於大約兩個“鳥巢”的大小。常住人口也有400多人。
位於台伯河岸。離梵蒂岡不遠。在義大利眼皮下可以維持世界獨立。主要是因為天主教的影響很大。
天主教徒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梵蒂岡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力非常大。雖然沒有資源和工業,但是梵蒂岡非常豐富。梵蒂岡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郵票、捐款、房地產投資等。梵蒂岡教皇廳在海外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僅土地就超過了46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