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各地都開始對義大利「嚴防死守」,義大利新觀疫情態勢有多嚴重
義大利的新型冠狀病毒到目前為止確診的已經差不多快要破千了,累計死亡17例,就目前義大利新型冠狀病毒的態勢還是相當嚴重的。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防範,大部分的國家都不允許人們去義大利,從義大利回來的也必須要進行自我隔離14天。
已經發現了那麼多名確診者都和義大利有關系,讓全世界的大部分的國家都對來往義大利的人員採取了措施。凡是去過義大利的人員都進行隔離14天,和義大利的航班許多的國家也取消了。對於義大利來說,新型冠狀病毒態勢嚴重影響到整體的收入。
㈡ 巴蒂斯圖塔和羅納爾多哪個厲害
前幾天分析回答了關於羅納爾多和亨利之間優劣的問題,今天再聊聊你的這個問題吧。
首先,必須肯定這兩位都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世界足壇最優秀的前鋒,巴蒂的年齡比羅納爾多大一些,所以其統治期結束得要比羅納爾多早,而羅納爾多應該說到目前為止,也屬頂級前鋒的行列。
先談談兩個人的能力。
巴蒂基本可以算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中鋒,身體強壯、門前嗅覺敏銳、搶點意識出眾,無論作為單箭頭還是橋頭堡都是極佳人選。他的技術很簡練,從停球到射門的過渡在當時來說無人能出其右,而且由於射門精度高、力量大,所以巴蒂大部分的進球都是黃鍾大呂式的,氣勢磅礴,威猛異常。同時,巴蒂射門手段十分多樣,除了用腳之外,頭槌、遠射、任意球,幾乎是樣樣在行。稱之為「射門機器」是毫不誇張的。
羅納爾多則不同,他可以說是顛覆中鋒概念的人物。如果說巴蒂是進球的「終結者」的話,那羅納爾多可以包攬從發起者到終結者的全部任務,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一次進攻。巔峰時期羅納爾多有著驚人的身體素質,他的瞬時爆發力以及啟動速度無人可及,加上出色的帶球技術和途中速度,所以至今他最經典的幾個進球都是單槍匹馬、長途奔襲、連多數人的標志性進球。從巔峰時期後半段開始,由於體型的發胖和傷病的增多,羅納爾多已經不再熱衷於帶球突破了,而是往往依靠瞬時啟動和精確的射術取得進球,活動范圍也基本局限在禁區左近。羅納爾多的得分方式也很豐富,不過相對巴蒂而言,頭槌技術略微差了點。
再說說個人魅力。
巴蒂有著傳統高喬人的性格,熱情、奔放、至情至性,他在佛羅倫薩降級時不顧高薪和個人榮譽的誘惑而依舊忠心耿耿,與球隊榮辱與共,使球迷感恩於他,為其立像;在球場上,飄逸的長發、凌厲的射門、兇猛的眼神、大馬金刀的風格無不散發著濃烈的男子氣概,贏得了「戰神」的美譽;球場下,平易近人、熱愛家庭、從來沒有緋聞和負面的新聞,可以算是球員中的榜樣級人物。同時,阿根廷隊在連續幾屆世界盃上的失敗,讓這位阿根廷的標志性人物帶上了悲劇色彩,更添了一份魅力。
羅納爾多則繼承了巴西人一貫的散漫作風,紀律性問題、身材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女人的問題時常見諸報端,同時關鍵比賽的習慣性掉鏈子也被很多人詬病。但是由於其絕倫的球技、快樂的天性、隨和的態度,加上可愛的兔牙還是吸引了很多球迷,總體來說是一位很受媒體歡迎的球星。
雖然,巴蒂因為長期委身在佛羅倫薩隊,以及國家隊的整體表現不佳,在個人榮譽方面肯定不能與羅納爾多相提並論,但在國際足壇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戰神」和「外星人」都將是足壇的傳奇人物。
㈢ 朝鮮 VS 伊朗——哪個國家更厲害
我個人認為伊朗厲害
伊朗在中東國家軍事實力僅此於以色列,有「波斯雄獅」的美譽,政治上政教合一,動員能力強,以伊斯蘭教義的革命衛隊在列次戰役中讓敵國聞風喪膽。軍事上,19世紀純美軍血統,後雖然美伊關系惡劣,但是空軍也是除美國之外,第二個裝備F14雄貓戰斗機的國家,陸軍也是純美歐血統,海軍也有義大利等國的輕型護衛艦,在導彈防禦體繫上,也比朝鮮好,戰時伊朗的導彈可以封鎖波斯灣,全球都要為伊朗的戰爭買單
朝鮮國家有點專制了,都是金正家族的朝鮮,國際上都看不過朝鮮核試驗,包括中國。而且朝鮮資源匱乏,要不是中國看在朝鮮韓國可以做中美較量的緩沖線,對朝鮮能源供,不然朝鮮這國家早就瓦解了
㈣ 義大利藝術流派有哪些
義大利美術
--------------------------------------------------------------------------------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公元前後曾先後建立埃特魯
斯坎、羅馬等國,擁有豐富的古典美術遺產(見埃特魯
斯坎美術、羅馬美術)。中世紀時雖一度衰落,但仍然
是西歐各國接觸拜占庭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藝
復興時代,義大利成為西方美術最發達地區,其領先地
位從14至17世紀歷數百年而不衰。18世紀後,法國才逐
漸取代義大利的地位。因此,不僅在美術史研究上,而
且在一般美術教育和博物館陳列中,義大利美術皆具有
重大意義,是人類美術遺產中十分珍貴的部分。但是,在
政治上,自羅馬帝國滅亡後,從中世紀直至19世紀中期,
義大利一直處於分裂割據局面,美術的發展也很不平衡,
地區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義大利美術在其長期發展中
呈現復雜交錯的景象。
中世紀 羅馬帝國滅亡之時,基督教已經傳播於意
大利全境,早期基督教美術已在4~5世紀間以羅馬為中
心發展起來。但在哥特人及其他蠻族紛紛入侵、帝國政
權瓦解、形勢極為動盪的情況下,早期基督教美術也趨
衰微。6~8世紀的義大利美術實際上是拜占庭美術的附
庸,因為只有在拜占庭帝國佔領的義大利北部,較正規
的美術活動才能進行。當時以拉韋納為中心,拜占庭風
格的建築和鑲嵌畫曾達到很高水平,留下了聖維塔萊教
堂和聖阿波利納雷教堂等拜占庭美術的傑出作品。但在
義大利其他地區,文化和美術遭到破壞的情況則相當嚴
重,因而有「黑暗時代」之稱。從8世紀後期起,義大利
北部、中部歸加洛林王朝統治,與其聯合的羅馬教皇勢
力也日漸壯大,中世紀美術開始形成。由於政治上的附
屬地位和經濟恢復的緩慢,義大利從此時直到11世紀,美
術發展上仍無重大貢獻,除了一些地方特點外,不過是
加洛林美術(8~9世紀)和奧托美術(10~11世紀)的
延伸。同時,南部的西西里島長期受阿拉伯帝國統治,伊
斯蘭教美術傳於其間。東北部從威尼斯到拉韋納,拜占
庭美術影響還很強烈。因此義大利中世紀美術在風格傳
統上又較西歐其他地區更為復雜。
從11世紀起,義大利城市漸趨活躍,中世紀美術也顯
露生機。在北部的倫巴第地區形成的擅長磚石砌築技術
的匠師行會,為解決教堂的石造屋頂技術作出了貢獻,其
匠師不僅在義大利,也在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地活動。
倫巴第建築的傑出代表則是米蘭聖安布羅焦教堂(11世
紀末~1150),它的石造屋頂採取了十字架拱頂的結構,
在歐洲尚屬首創。隨著拱頂和拱門的廣泛運用,中世紀建
築中的羅馬式風格漸趨成熟,義大利從11世紀中葉到12
世紀之間,陸續產生了許多羅馬式建築的傑作,如中部著
名的商業城市比薩大教堂及其鍾樓——比薩斜塔(1053
~1272)、佛羅倫薩聖米尼亞托教堂(1018~12世紀)及
洗禮堂(1059)、威尼斯聖馬可教堂(1063~1094)以及西
西里蒙雷亞萊大教堂(1172~1189)。比薩大教堂及其馳
名世界的斜塔都建築在一個開闊的廣場上,外部飾以白
色大理石,間以黑色大理石的橫帶,拱門按層排列,統
一規劃中又富於變化,被譽為最美麗的中世紀建築之一。
佛羅倫薩聖米尼亞托教堂和洗禮堂風格基本上與比薩大
教堂相仿,但圖案更趨穩定,而且用古典式石柱,在精神
的莊重典雅方面頗接近古典藝術,因此受到文藝復興時
代的大師如米開朗琪羅等的重視。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則
具有較濃厚的拜占庭色彩,據說它是由來自希臘的拜占
庭匠師設計,並仿照君士坦丁堡的聖使徒教堂的形制,以
中央圓頂和周圍四個圓頂構成十字型廳堂,裝飾華麗,在
西歐的羅馬式建築中獨樹一幟。西西里島在10世紀後期
轉歸來自北歐的諾曼人統治,建立諾曼王朝。此地在12
世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西里-諾曼建築,蒙雷亞萊大教
堂即以其完美而著稱。它熔諾曼人的雄偉氣魄和阿拉伯
藝術的瑰麗裝飾於一爐,在羅馬式建築中放出異彩。與
此同時,中世紀雕刻也有所發展,12世紀後期北部地區
產生了著名雕刻家B.安泰拉密,現存主要作品為裝飾於
帕爾馬大教堂(1178)和洗禮堂(1196)的浮雕,人物造形
雖有幼稚之處,但體態端莊,布局亦講究平穩對稱,說
明古典藝術的影響在義大利尚未絕跡。
12世紀後期,作為歐洲中世紀美術最典型代表的哥
特式美術首先在法國形成,13世紀傳入義大利。但這時
義大利社會發展已有新變化,哥特式美術雖在各地傳播,
卻始終未獲充分發展。從13世紀後期開始,佛羅倫薩這
樣的先進城市已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政治上也獨立為
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美術逐漸向文藝復興美術過渡,在
這方面,南部的美術發展起了特殊作用。當時西西里和
南部政權由諾曼王朝轉歸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
他在西西里發展經濟,提倡文化,全力建立中央集權制
度,和羅馬教皇發生很大矛盾。腓特烈二世由於反教皇
而扶持一些為教會排斥的文化,如古典文化、伊斯蘭教
文化等等,因此南部一帶在13世紀中期曾出現一批仿效
古典風格的美術作品,如腓特烈二世在阿普利亞建造的
蒙特堡,以及他本人和一些大臣的半身雕像等。這些仿
古之風,雖然由於這個王朝的迅速衰敗而只是曇花一現,
它卻促使阿普利亞產生了一個很有影響的雕刻家N.皮薩
諾,他後來移居比薩,以古典風格創作了第一批文藝復
興雕刻品,揭開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序幕。
N.皮薩諾:《天使和處女》
在皮薩諾活動之際,比薩、佛羅倫薩和羅馬也出現
了一些具有過渡傾向的藝術家。比薩畫家G.皮薩諾首先
在中世紀繪畫中表現激烈的感情。比薩領域盧卡的畫家
B.貝林吉耶里則在表現同時代的聖徒生平故事中嘗試描
寫現實生活情景。羅馬畫家P.卡瓦利尼更吸收了古典壁
畫的傳統,開始向寫實方面邁一大步。他的作品光暗顯
明,姿態自然,具有生活氣息。與他同時的佛羅倫薩畫
家奇馬布埃則是佛羅倫薩畫派的先驅,人物形象開始具
有立體感,空間則有深遠感,並注意線條的輕快優美。因
此,義大利的13世紀美術雖然是哥特式的中世紀傳統仍
占優勢,卻開始萌發了文藝復興的革新運動,終於引起
義大利美術以至整個西方美術的巨變。
14~15世紀 14世紀的義大利美術是文藝復興美術
發展的第一階段,亦稱初期文藝復興。但新美術主要在
佛羅倫薩及其周圍地區發展,全意各地仍保持中世紀傳
統,故有人把它稱之為「後期哥特式美術」,但這個提
法忽略了新美術已成主流的時代特點,也割斷了14世紀
與15世紀的直接聯系。
佛羅倫薩和它所在的托斯卡納地區的初期文藝復興
美術,可以上溯到13世紀後期的皮薩諾的雕刻與奇馬布
埃的繪畫,但其真正代表和取得最大成就的藝術家則是
佛羅倫薩的喬托。喬托以奇馬布埃為師,同時吸收了皮
薩諾父子和羅馬畫家卡瓦利尼的藝術成果,配合著佛羅
倫薩在14世紀初年經濟文化皆趨高漲的形勢,在藝術領
域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革新運動。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
現實主義傾向,在宗教題材中表現世俗生活,使繪畫從
中世紀程式中解放出來,開始注意空間深遠關系和人物
立體造形。喬托還赴阿西西、羅馬、那不勒斯、帕多瓦
等地作畫,大受人們歡迎,門生眾多,形成喬托畫派。現
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納禮拜堂壁畫(1305~1309),
以38幅組畫形式表現聖母和基督生平故事,被認為是14
世紀文藝復興美術最輝煌的成就。喬托晚年還負責佛羅
倫薩大教堂建築工程(1334~1337),設計了大教堂的鍾
樓,說明他在建築、雕刻方面也有很深造詣,顯示了文
藝復興美術大師普遍具有的多才多藝的特點。喬托之後,
其門生皆成為佛羅倫薩畫派主角,如B.達迪、T.加迪及
其子A.加迪等。但這些被稱為喬托畫派的藝術家多仿效
先師而怯於創新,成就遠不如喬托。
14世紀佛羅倫薩的建築與雕刻也有較大發展。雕刻
家和建築家阿諾爾福·迪坎比奧主持了該城兩大建築的
設計與建造。一為市政廳大廈(今稱舊宮),1298~1310
年建成。這是一座方形多層石砌大廈,並在頂層建有高
聳的鍾樓,氣魄雄偉,雖然門窗及雉堞形式仍具有中世
紀色彩,它作為城市共和政治的象徵卻開創了市政建築
的新體制。另一建築是佛羅倫薩大教堂,自1296年開工
後,整個14世紀期間工程持續不斷,直到15世紀中葉才
告完工。這座大教堂的建造已不歸教會主持,而屬於政
府管理的公共工程,政府有關決議要求它成為「全托斯
卡納地區最美麗高貴的教堂」,以作為城市繁榮昌盛的
象徵。阿諾爾福·迪坎比奧的設計在十字形地基、一主
廳兩側廳的結構等方面承襲了中世紀傳統,但其規模的
宏大與空間的開闊、裝修的明朗等則反映了有異於哥特
式宗教建築的傾向。喬托為這座大教堂設計的鍾樓(獨
立於教堂南側),在他死後於50年代由F.塔倫蒂完成,被
譽為佛羅倫薩最優美的建築之一。它繼承了托斯卡納地
區傳統的深淺石料交錯砌築的格式,層次分明,風格優
雅。裝飾於這座鍾樓底層的一系列浮雕,底稿可能出自
喬托,但完成刻制者則是14世紀的雕刻家A.皮薩諾。這
些浮雕以精於寫實著稱,其中表現世俗職業活動(包括
繪畫、雕刻、建築等)更富於情趣。A.皮薩諾的另一代
表作是佛羅倫薩洗禮堂青銅門浮雕(1336),它是該堂3個
大門中的第1座青銅門,以連環性的多幅浮雕表現聖經故
事,刻制相當精美,遂使日後其他兩座青銅門的雕刻也
成為佛羅倫薩公眾矚目的藝壇盛事。
A.皮薩諾:《基督受洗》
14世紀期間,在托斯卡納地區與佛羅倫薩畫派並立
的還有錫耶納畫派。錫耶納城為佛羅倫薩南鄰,銀行業
較發達,藝術上也自成一派。錫耶納畫派創始人是杜喬·
迪博寧塞納,他的作品秀麗多姿,用色精細,只在寫實
方面略遜於喬托。然而錫耶納畫派在杜喬之後卻名家輩
出,影響及於法國及西歐各地,代表大師有S.馬丁尼、洛
倫澤蒂兄弟等。馬丁尼富於抒情色彩,線條優美,色彩
絢麗;洛倫澤蒂兄弟則精於寫實,尤以A.洛倫澤蒂進展
巨大,他的傑作——錫耶納市政廳壁畫《好政府與壞政
府》(1338~1339),被譽為14世紀風俗畫的最大傑作。
與佛羅倫薩相仿,錫耶納城市政府也傾全力於建築,在
工程規模和質量精美方面互相競爭,因此錫耶納市政廳
(1297~1310)和錫耶納大教堂(1284~1366,G.皮薩諾
設計)也都是14世紀義大利建築的傑作。在托斯卡納地
區的另一大城比薩,雖未形成自己的畫派,卻產生了14
世紀最著名的一幅壁畫——比薩公墓廊廡中的《死的勝
利》(約14世紀中葉),它也像A.洛倫澤蒂的壁畫那樣
以鳥瞰全景的形式展開廣闊的畫面。左邊描繪 3位游獵
行樂的騎士突然遇到3具卧於棺木中的屍體,右邊表現仕
女於花園中奏樂歡聚,中間則有惡魔驅趕靈魂墜入地獄。
這類《死的勝利》的題材反映了市民群眾中認為死對一
切人皆無區別的宗教思想,其在當時的流行則可能和14
世紀中葉席捲西歐的大瘟疫有關。這幅壁畫在狀物傳情
和布局設色上皆有很高水平,經近人考證,一般認為它
的作者是當地畫家F.特拉伊尼。
佛羅倫薩和托斯卡納地區之外,義大利全境則基本
上保持著中世紀哥特式美術的傳統,尤以建築為甚。這
方面的一個典型代表是1386年動工的米蘭大教堂,曾聘
請法國和德國的哥特式專家參與設計,工程浩大,至16
世紀中期才基本完成。雖然細部雕刻在後期吸取了一些
文藝復興的因素,但米蘭大教堂卻是義大利哥特式建築
的最著名代表。在繪畫方面,由於喬托曾長期在北意的
帕多瓦工作,並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阿雷納壁畫,因
此北意畫界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革新。米蘭和倫巴
第地區在14世紀後期產生了一批精於寫實的書籍插圖藝
術家,著名代表如喬瓦尼諾·德格拉西,所繪花草鳥獸,
栩栩如生。他們這一派的藝術對法國和尼德蘭繪畫很有
影響。北部的維羅納城畫家阿蒂基耶羅,在帕多瓦工作
時深受喬托影響,寫實方面大有提高,他作於帕多瓦的
一些壁畫被認為是北部畫壇最傑出的成就。
15世紀開啟了義大利文藝復興蓬勃發展的階段。佛
羅倫薩仍然是新美術的最大中心,但其他各地也出現了
許多重要流派。15世紀的義大利美術一般稱為早期文藝
復興美術(相對於16世紀的盛期而言),在建築、雕刻和
繪畫方面,其共同特點是較前一時期更為自覺和徹底地
學習古典藝術遺產,並開始運用空間透視、人體解剖等
科學技法,使其寫真傳神的成就不僅可以直追古典,而且
在風格和技法上具有了不同於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以
前藝術的特點。另一方面,15世紀藝術的現實主義表現
是和它的人文主義思想緊密結合的,人文主義歌頌人性
崇高和重視世俗生活的基本觀點,在當時的美術作品上
體現得最為鮮明,對市民群眾影響巨大。15世紀初年,佛
羅倫薩首先在建築和雕刻方面形成新美術的高潮。建築
家F.布魯內萊斯基首倡實地考察古典遺跡,在建築設計
中充分運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築的開朗和諧,拋棄哥
特式宗教建築的奇幻神秘。他繼續主持佛羅倫薩大教堂
的修建工程,完成了該工程最棘手的項目——大圓頂的
設計與建造(1420~1436),並建造了佛羅倫薩育嬰堂
(1419~1426)和聖克羅切教堂的帕齊禮拜堂 (1430~
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物,成為新
建築界的楷模,影響極其深遠。他還是歷史上第1個研究
和發明透視畫法的藝術家,雖然他用透視法畫的街景圖
等已失傳,但卻把有關知識教給了雕刻家多納太羅和畫
家馬薩喬等人,引起了造型藝術的巨大革命。多納太羅
不僅運用透視於浮雕,還努力學習古典藝術的寫實手法,
他曾和布魯內萊斯基一道赴羅馬實地考察,又認真研究
人體結構,遂創作出一系列堪與古典傑作媲美的青銅和
大理石雕像。馬薩喬首次傑出地把透視和人體結構的科
學技法用於繪畫創作,他的作品氣魄宏偉,形象渾厚堅
實,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精神。代表作《納稅錢》,成
為日後所有文藝復興大師學習的楷模。
多納太羅:《加塔梅拉塔騎馬像》
在15世紀中期和後期,佛羅倫薩藝壇群星燦爛,產生
了許多世界美術史上的第一流大師。建築方面有L.B.阿
爾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為濃厚;他同時還是重要
的藝術理論家和人文主義學者,名著《繪畫論》(1435)、
《建築論》(1452)在奠定新美術理論方面功績尤著。建
築家米凱洛佐建築的美第奇宮(1444~1459),樹立了文
藝復興宮室建築的範例。雕刻方面有L.吉貝爾蒂,窮畢
生之力繼A.皮薩諾之後刻制了佛羅倫薩洗禮堂的兩座青
銅大門,尤以後一座東門技藝最精,有「天堂之門」的
美譽。羅比亞家族則石雕陶塑兼精,作品清雅秀美。多
納太羅的學生迪西德里奧也發展了新雕刻中的秀美風格,
所作婦女肖像雕刻尤為動人。但15世紀佛羅倫薩藝壇最
繁榮的仍是繪畫。繼馬薩喬之後,陸續出現了F.安傑利
科、P.烏切洛、F.利皮、A. del卡斯塔尼奧、A.波拉尤
奧洛、A.del韋羅基奧、S.博蒂切利、 D.吉蘭達約等名
家。他們都繼承並發揚了馬薩喬開倡的現實主義與人文
主義相結合的傳統,著重空間的透視表現和人物的堅實
造型,並善於運用線條。但在風格上則各有個人特色,如
安傑利科的秀婉虔誠、卡斯塔尼奧的粗朴雄強、博蒂切
利的精深博雅等,皆為後人稱道。
安傑利科:《受胎先知》
在佛羅倫薩影響下,中部也出現了藝術繁榮。雕刻
家有 J.della奎爾恰、畫家有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
L.西尼奧雷利、梅洛佐·達福爾利等。錫耶納畫派在15
世紀已趨衰落,繼之而起的是翁布里亞畫派,代表大師
有佩魯吉諾、平托里喬,風格以靜雅優美取勝。這個畫
派不僅很受時人歡迎,並且由於培養了盛期文藝復興大
師拉斐爾而影響深遠。另一著名畫家真蒂萊·德法布里
亞諾則是15世紀初期保守風格的代表,他雖未能吸收馬
薩喬的新技法,卻在細部寫實方面極其認真,色彩尤為
絢麗。繼承其傳統的有北部畫家皮薩內洛,亦以精於寫
生著稱。但是佛羅倫薩的影響終於使北部義大利也產生
了新美術大師,著名代表如A.曼泰尼亞和威尼斯畫派的
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與佛羅倫薩大師相當。威尼斯
畫派的形成是15世紀北部藝壇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
合當時威尼斯這個國際商業中心與東方聯系密切的特點,
作畫首重色彩,與佛羅倫薩畫派首重線條有別,到16世
紀即發展為義大利最重要的一個畫派。此外,在北部還
形成了費拉拉畫派,主要服務於費拉拉公爵宮廷,代表有
C.圖拉、F.del科薩等,亦以華美見稱,但發展不如威尼
斯畫派,到16世紀即告衰微。在建築方面,來自佛羅倫
薩的建築家A.菲拉雷特約在米蘭奠定了新建築傳統,他
不僅傳播了布魯內萊斯基的建築風格,而且寫有重要的
理論著作。威尼斯則有新建築家P.隆巴爾多,他的作品
以華美的裝飾取勝,開創了具有特色的文藝復興建築風
格。
15世紀時,羅馬和義大利南部的美術活動也從長期
沉寂轉趨活躍。羅馬作為教皇駐地,開始了較大規模的
建築活動,並請佛羅倫薩和各地大師前往作畫。先後到
羅馬工作的有阿爾貝蒂、安傑利科、博蒂切利、佩魯吉
諾、梅洛佐·達福爾利、平托里喬等,逐漸使羅馬成為
一個新美術中心,到下一世紀發展尤快。南部首府那不
勒斯的城堡,於1452~1466年興建仿古典凱旋門式的大
門,上下數層雕飾精美,是當地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由
於那不勒斯王室與西班牙、尼德蘭關系密切,尼德蘭油
畫技法首先傳於其地,並由南部著名畫家安東內洛·達
梅西納介紹給威尼斯畫派,使其運用色彩的技巧有極大
提高。
博蒂切利:《帕拉斯和半人半馬怪》
16世紀 16世紀義大利美術達到繁榮的頂點,亦稱
盛期文藝復興。在15世紀美術已基本掌握現實主義表現
方法的基礎上,16世紀則更進一步,集中全力於藝術典型
的創造。3 位主要代表為L.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
斐爾。達·芬奇雖成長於佛羅倫薩,卻長期工作於米蘭,
晚年遠走法國。米開朗琪羅也是生於佛羅倫薩而主要工
作於羅馬。拉斐爾師出翁布里亞畫派,在佛羅倫薩學習
時深受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影響,主要工作地點也
在羅馬。他們的藝術創作反映了更為廣闊的生活內容,
對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較前人更為深刻和豐富。當時意大
利的經濟和政治皆出現危機,外敵入侵,時局動盪,從
而對藝術家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時代要求,這些都促使他
們在比15世紀更為復雜的情況下提高和改進自己的藝術,
創造出不朽的傑作。達·芬奇的特點是熔藝術與科學於
一爐,他的繪畫既有巧妙的藝術加工又有深厚的科學探
討,既逼真精絕而又富於氣韻,在現實主義成就上較15世
紀又有極大提高。他生平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件件皆屬
不朽之作,尤以《最後晚餐》、《莫娜麗薩》最為著名,
被推為西方繪畫傑作之首。米開朗琪羅則在雕刻、繪畫
和建築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
范作品,雕刻有 《哀悼基督》、《大衛》、 《夜》、
《摩西》等,繪畫有西斯廷禮拜堂的壁畫,建築則有聖
彼得大教堂的圓頂。他以雄偉壯健極富英雄氣概的人物
形象反映了新時代進步勢力的信心與力量,顯示了藝術
家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並著重人體的強
力表現,為西方藝術奠定了最有特色的傳統。拉斐爾則
以秀美典雅的風格著稱,他的構圖和諧,人物情態自然,
最能體現人文主義的完美理想,代表作有梵蒂岡教皇宮
的一系列壁畫以及許多備受歡迎的聖母像,例如《帶金
鶯的聖母》、《西斯廷聖母》、《椅中聖母》等。拉斐
爾的聖母形象謙和靜雅,寓崇高於平凡,徹底擺脫了宗
教神秘氣息,被譽為善和美的化身,是義大利美術最成
功的典型。
G.貝利尼:《十字架的奇跡》
米開朗琪羅:《夜》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16世紀的義大利還產生了
許多著名大師,在建築、雕刻、繪畫方面為日後的西方
藝術樹立了典範,從而使義大利美術在西方美術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16世紀的建築大師D.布拉曼特和A.帕
拉迪奧是西方當時建築中古典風格的主要代表。他們在
細部形式和整體風格上都更能吸取希臘羅馬古典建築的
精華,並能學古創新,所作皆以和諧勻稱、高雅清秀取
勝。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築的理想結構,認為它
是最適於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的形式,這也是達·芬奇和
米開朗琪羅等同代大師共同的追求。在主持梵蒂岡聖彼
得大教堂(梵蒂岡)新建工程時(1506~1514),布拉曼
特就把這座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教堂設計為宏偉的中心型
建築,上以圓頂為蓋。但工程只進行到砌牆基時他便去
世了,以後持續達100餘年, 到巴洛克時代才告竣工,只
有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圓頂是這個工程在16世紀取得的最
大成就。但是布拉曼特的建築理想已體現於羅馬蒙多里
奧聖彼得教堂的小廟(1502~1514)上,這座帶有古典柱
廊的圓形建築規模雖小,卻氣象端莊,比例完美,予人
以極大啟迪。帕拉迪奧則在豐富的建築實踐之外,還寫
有《建築四書》(1570)這部極重要的理論著作,日後數
百年間一直是古典主義建築學派的基本教科書。他的代
表作有維琴察巴西利卡大廳(1549)、威尼斯聖喬治·馬
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圓廳別墅(1551~1554)等,
在西方建築界影響深遠。繪畫方面的古典風格大師則有
佛羅倫薩的巴爾托洛梅奧、A.da薩爾托、中部的科雷喬
等,但是能和達·芬奇等並駕齊驅的只是威尼斯畫派的
提香和喬爾喬涅。提香的創作生涯在所有文藝復興大師
中最為漫長,成果也最豐富。喬爾喬涅則是奠定威尼斯
繪畫盛期風格的先驅。喬爾喬涅精於描畫風景,境界高
雅。提香的風格則以健美豐盛取勝,以使用油畫色彩最
為成功,樹立了近代西方油畫藝術的楷模。在他們兩人
之後,威尼斯畫派還有丁托列托和P.韋羅內塞兩大名家,
前者的宏偉構思和後者的富麗豪華,也從新的角度豐富
了文藝復興美術的成果。
然而,在社會矛盾日趨嚴重的形勢下,16世紀的意
大利美術也出現了樣式主義(亦譯風格主義)。這一流
派首先萌發於佛羅倫薩,16世紀中後期遍及全國,只有
威尼斯畫派受其影響較少。樣式主義的藝術家都以崇拜
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盛期大師自許,有不少人還是他
倆的學生,但他們只追求大師的風格形式而不學其精神,
甚至由於標新立異而走向畸形怪誕,不惜違反新美術的
現實主義方向。樣式主義的代表者有J.da蓬托爾莫、F.
羅索、朱利奧羅馬諾、帕爾米賈尼諾、Il布龍齊諾、G.
瓦薩里和詹博洛尼亞等。就其消極傾向而言,樣式主義
的流行在一定意義上已標志著盛期文藝復興的結束。但
是,樣式主義藝術也保留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基本形式,它
在西歐各國仍被當作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新近支派而
受到重視,因而在傳播文藝復興影響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17~18世紀 17世紀是巴洛克美術佔主導地位之時,
故有巴洛克時代之稱。巴洛克原是古典主義批評家使用
的貶義詞,含有荒悖違理之義,以此形容17世紀那些不
合乎古典法度的藝術作品。但實際上巴洛克美術是繼文
藝復興美術之後的一個推陳出新的發展,它以熱情奔放、
運動強烈、華美絢麗補充了文藝復興的莊重典雅,也在
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現實主義傳統,克服了樣式主義的消
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比較能適應當時群眾的
宗教情感,並被羅馬天主教會利用為爭取信眾的宣傳工
具,因而不僅在義大利廣為流傳,也迅速擴展到歐洲各
地,為各國宮廷貴族所喜愛。17世紀巴洛克美術的最大
中心是羅馬,佛羅倫薩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認為,意
大利的巴洛克美術分為 3個階段:1600~1625年為初期,
1625~1685年為盛期,1685~1750年為後期。但18世紀
初年以後的巴洛克美術又另有羅可可美術之稱。與此同
時,在整個巴洛克美術發展期間也並行存在著古典主義
和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響,因此17世
紀義大利美術仍是相當豐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術中,建築佔有很突出的地位,巴洛克
風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築體現出來,繪畫、雕刻的發
展往往與之配合,形成綜合藝術。實際上,在16世紀美
術中,已孕育著巴洛克建築風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米開
朗琪羅宏偉大膽的建築設計、G.da維尼奧拉與G.da波爾
塔建造的羅馬耶穌教堂(1568~1584)等。但在16世紀後
期流行的樣式主義建築中,這些健康因素沒有得到充分
發展,至17世紀才形成為真正的巴洛克建築。早期巴洛
克建築的重要代表在羅馬有C.馬代爾諾,在北部有F.M.
里基諾。他們的作品強調中央主體效果,門面突出中央
大門,層次富於變化。馬代爾諾還繼米開朗琪羅和波爾
塔等人之後主持了羅馬聖彼得教堂的續建工程,加長了
主廳,完成了教堂門面(1603~1612),使這個天主教會
最大的教堂基本完工。後來,另一位巴洛克大師G.L.貝
尼尼又長期為教堂內部進行裝修,建造了巨型青銅華蓋
(1624~1633)和聖彼得法座的建築一雕刻綜合體(1556
~1666),並在教堂前面建造了一個完美的廣場和柱廊
(1556~1565),從而結束了這個教堂延續100餘年的創建
過程。
早期巴洛克繪畫的發展卻比較復雜,在克服樣式主
義的消�閬蛑校�跋熳鈐繾畲蟮牧轎換�銥ɡ�咔嗆?BR> A.卡拉奇,分別以現實主義和古典主義為其主要藝術傾
向。雖然卡拉瓦喬的強烈光暗對比和卡拉奇的堅實造形
也含有一些巴洛克特色,但巴洛克繪畫主要是在他倆的
弟子和追隨者手上形成。卡拉奇兄弟在博洛尼亞開設的
藝術學院培養了一代義大利畫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
圭爾奇諾、多梅尼
㈤ 義大利為何會成為歐洲新冠疫情最嚴重國家
根據義大利愛莎通訊社最新的報道,截止24日為止,義大利已經確診229人患有新冠狀肺炎,死亡的人數達到了6個。不僅僅是義大利,日本、韓國、伊朗等國也出現了疫情大規模爆發的現象。
防疫人員
為了切斷傳染,最好的手段就是按下“暫停”鍵——封村、封城、封路,從根本上切斷疫情的擴散,然而。義大利人的這種散漫與不守規矩恰恰很難做到令行禁止,自然,也可能導致疫情在義大利進一步擴散。最恐怖的是,這種擴散往往還是在政府的意料之外。
因此,在全球疫情普遍爆發之時,義大利成為歐洲的重災區,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當然,相比於中國,義大利的疫情還遠算不上嚴重,義大利全國甚至還沒有武漢一個小區的患病人數多。相信如果義大利人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守規矩,義大利政府也能夠採取果斷措施,義大利人能夠順利度過這段疫情。
㈥ 新冠疫情死亡率高達5%,義大利老齡化嚴重與其是否存在關聯
義大利的新冠死亡率跟義大利的老齡化程度關系不大,跟防疫措施及醫療資源有關,看各方新聞就知道,義大利民眾在非冠的防疫當中,是有任性的地方的,而如今疫情爆發之後,死亡率高也成了必然,下面將詳細說明。
一、早期防護力度不強。看新聞就知道,在義大利前期對華人旅行者小心翼翼,但萬萬沒想到疫情從伊朗傳了過去。而在已然發現疫情的情況下,意方的相關專家並沒有重視,甚至做出了錯誤的指令,讓民眾不要過度防疫,這就導致了相當大一部分人對非冠沒有防護之心,在當時的影響表現不出來,但是在疫情的潛伏期過後,就會瞬間爆發,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新冠疫情在國際上的爆發,並沒有像在我國那樣萬眾一心,而是很“自由”的遍地開花,如果我國沒有像“一省包一市”那樣“一省包一國”,那在國外的醫護會更為困難。
㈦ 國產的米其林和義大利產的米其林輪胎有什麼區別嗎
您好!
米其林輪胎產品銷售是基於目標市場的用戶使用條件的。所以輪胎的產地並不能判斷輪胎是否屬於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正規產品。輪胎是否正規以防偽碼查詢確認為准。
如果是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正規產品,義大利產的和國產的在產品性能上是一樣的。
參考資料:米其林官網 www.michelin.com.cn
㈧ 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地爆發新冠病毒,究竟為什麼伊朗的死亡率遠超他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的波及范圍變得越來越廣,也因為此次新冠病毒發病特徵和流感太過相似,在初期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也導致了現在很多國家疫情愈發嚴峻的局面。雖說現在日本、韓國、義大利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變得更加的多了,但是伊朗因為之前和美國對抗,美國對伊朗實行的經濟獨裁,導致了伊朗內部的混亂,也因為這種混亂,導致伊朗人民的死亡率如此之高。
除了民眾的心理和身體條件之外,伊朗內部的醫療條件也是伊朗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原因,現如今在伊朗內部很多人根本無法通過醫院獲得消炎葯或者感冒葯,即使確診了新冠肺炎也沒有葯可以抑制或者得到救治,更何況很多人之前根本無法得知自己是否確診。所以,連普通的感冒和消炎葯葯都無法正常供應給民眾的伊朗,死亡率之高也是難免的。
㈨ 二戰義大利與哪國打過
1939年4月7日,歐洲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歐洲的另一個法西斯國家義大利就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侵略,隨後又在1940年10月28日進攻希臘,可是義大利不但未能佔領希臘,希臘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進入了阿爾巴尼亞。但這時德國開始介入戰事。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同時還攻擊了南斯拉夫。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納粹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之後德國又開始發動對克里特島的攻擊,6月1日克里特戰役結束,德國傘兵成功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了該島。但是這次行動對德國來說也不太順利,之後德國再也沒有使用傘兵攻擊。
英國和希臘的最後幾支武裝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在巴爾乾落入納粹手中之後,希特勒終於可以無顧慮地發動對蘇聯的襲擊了。
北非戰役開始於1940年,當時小股英國軍隊擊潰了來自利比亞的義大利軍隊的襲擊。隨著由埃爾溫·隆美爾(Erwin Rommel)率領的德國部隊的到來,戰事在1941年的阿拉曼(El Alamein)達到高潮。1942年7月1日至7月27日,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爆發。德國人成功佔領了阿拉曼,這是在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之前最後一個戰略地點。然而,就像在蘇聯一樣,德國人的後勤供應跟不上,讓英軍有機會阻擋他們進攻。
10月23日到11月3日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這次是英國人採取了主動。因為德意聯軍佔領了阿拉曼就可能直接侵佔整個埃及,繼而威脅蘇伊士運河和中東,切斷英國與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聯系。英軍必須設法阻止德意軍隊的進攻。10月23日夜,英軍1000多門大炮齊發,向德意軍隊發動強攻。一個多星期後,十萬多德意軍隊損失過半,防線崩潰,被迫西逃。隆美爾一路撤退到了突尼西亞。
1942年11月8日,英美軍隊在「火炬行動」中登陸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當地維希法國的部隊幾乎沒有任何抵抗。最終德意部隊遭到來自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部隊的夾擊。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進攻的盟軍部隊在1943年5月13日將德意部隊完全趕出非洲。在北非戰場上,25萬軸心國士兵被俘虜。
㈩ 為什麼義大利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義大利目前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超過10%,主要的原因是義大利醫療物資嚴重不足、檢測力度遠遠不夠、以及義大利老年化非常嚴重,另外也不排除病毒變異後毒性增強的可能。
2020年3月26日數據,義大利新冠肺炎累計確診74380+,死亡人數7500+,死亡率達到了10.08%,相比西班牙和伊朗的7.37%和7.69%,義大利的死亡率明顯偏高,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其中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義大利老齡化嚴重
根據各國的人口結構數據,世界上老年化最嚴重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日本、義大利和德國,老年人人口比重分別為26.7%、25%和20.6%,相比之下,我國老年化佔比為11.4%(2017年數據)。
病毒在義大利境內的傳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否則也不會感染這么多人,這個時間段內病毒大概率發生變異,變異後毒性可能減弱也可能增強,變異後的病毒還可能導致死亡率的增加,當然,具體的變異情況要等研究人員分析後才能得出結論,這點目前只能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