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簡介
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1)義大利有哪些城邦國家擴展閱讀:
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和兩個主要島嶼—薩丁島和西西里島組成(分別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島嶼)。以此三部分義大利水域分為:東北方的亞得里亞海,東南方為伊奧尼亞海,西南方為第勒尼安海,西北方則是利古里亞海。
義大利的最高點是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超過4,000米的山峰還有羅莎峰(4,637米)和切爾維諾峰(4,476米)。義大利擁有14座火山,其中有3座仍有爆發的可能,分別是靠近那不勒斯,目前休眠中的維蘇威火山、位於卡塔尼亞附近,至今仍在活躍的埃特納火山(3,323米,它也是歐洲最高的火山)與第勒尼安海南部的斯特龍博利島。
②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哪三個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羅馬、米蘭、都靈
一、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羅馬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
二、米蘭
米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前西羅馬帝國首都,涵蓋9個省,272個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歐洲及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是義大利的經濟引擎,經濟首都。
三、都靈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
現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煉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2)義大利有哪些城邦國家擴展閱讀
義大利地理環境: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
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自然資源: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
③ 義大利中世紀有哪些城邦國家
威尼斯、米蘭、弗洛倫撒……
④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主要由幾個大邦國組成
在近代早期,義大利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領地組成:控制著南部的拿波里王國,位於中部的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教皇國,分別位於北部和西部的熱那亞與米蘭,以及位於東部的威尼斯。
⑤ 誰能告訴我中世紀的義大利城邦到底有哪幾個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其中的時間跨度有將近1200年,義大利的城邦變化很大。
在馬基雅弗利時期的義大利,米蘭公國與熱那亞城邦都是德意志皇帝轄地(兩西西里王國),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臣屬,然而這個臣屬不是以契約保障的,卻是以習慣維系的。
⑥ 義大利包括多少國家
當今世界,有四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國」。此4「國家中國」是賴索托,聖馬利諾,摩納哥和梵蒂岡。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這是在義大利。
周圍聖馬利諾共和國的邊界是由義大利本土,全國區域包圍??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兩萬人,但它是最古老的共和國之一,在歐洲(早在1263立法共和國的發展)。
最小的「國中國」是嗎??只有0.44平方公里梵蒂岡的面積,沒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北京紫禁城面積。所以,一個星期走在全國各地有不到一個小時。約一千人梵蒂岡全部人口。由於國土面積太小,因此,除了由聖彼得大教堂的國外入境大門,其餘三面東由牆壁國家為界。
梵蒂岡城國是義大利一個國家內的狀態,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義大利在1870年統一後,教皇國世俗權力在義大利落下帷幕,教皇退居梵蒂岡。 1929年2月,當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政府與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屬於教皇一個主權國家;教皇正式承認教皇國的滅亡,始建於梵蒂岡城國。有了這層關系,當你遇到與梵蒂岡,義大利政府從國家處理關系的角度援引「拉特蘭條約」,但許多普通的義大利人這是常有的問題在自己領土上的事情來看待相關問題。
希望對您有幫助,希望採納
⑦ 最早的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邦國家
伊特魯里亞是位於今義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國家,活躍於2000~3000年前,並於公元前6世紀達到巔峰——這相當於中國的春秋中期。它在諸多方面對古羅馬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希臘和拉丁文獻中的資料卻極其稀少,甚至同時代的人這樣描述:「他們來自子虛,歸於烏有。」展覽展出了該古國眾多出土文物,彷彿帶我們去到了那個神奇的國度……。。。。。。。。。。。。。
⑧ 歐卅八國是那幾個國家
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瑞士,梵蒂岡8個國家,從歐洲的中部跨越到西部,花費半個多月的時間去行進這個游覽過程,人文自然景點,美食文化交流,吸引你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值得珍藏和記憶!!
1、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實行總統共和制。本土位於西歐,海外領土包括南美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法國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當今的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國集團和《申根公約》成員國,更是歐洲大陸主要的經濟與政治實體之一。
2、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其在基礎與應用研究、科學技術等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出名的德國高校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經濟。近代以來,德國也誕生了大量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3、荷蘭
荷蘭(Holland),又稱尼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低窪之國)。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與德國、比利時接壤。歐盟成員國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
2014年荷蘭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2013年人口數量16803700(2013年),人口密度407.5人/平方千米。荷蘭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荷蘭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荷蘭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在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4、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簡稱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撥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
比利時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被譽為「西歐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於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眾多國際機構的駐地。比利時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旅遊時間以春秋兩季為佳。
比利時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高度對外依賴,外貿為比利時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
比利時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亦為歐元創始國成員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5、盧森堡
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一個縣。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歐盟成員國。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由於其地形富於變化,在歷史上又處於德法要道,地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
盧森堡曾是工業國家,它也是歐元區內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投資信託中心。金融、廣播電視、鋼鐵是其三大經濟支柱產業。
盧森堡,失業率低,人均壽命80歲 。
6、義大利
義大利(Italy),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G8、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作為歐洲文化的搖籃,義大利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現在,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7、瑞士
瑞士(Switzerland),全稱瑞士聯邦(德語: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為中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接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瑞士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委員制國家,與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及列支敦斯登接壤。
瑞士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伯爾尼是聯邦政府所在地,武裝中立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815年後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瑞士同時也參與國際事務,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
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均經濟一直居世界前列。2010年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四歐洲第三僅次於盧森堡和挪威。瑞士是世界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其政策的長期性、安全的金融體系和銀行的保密體制使瑞士成為避稅投資者的安全避風港。瑞士是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收入處在世界最高行列。由於擁有發達的金融產業,服務業在瑞士經濟中也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8、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義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簡稱梵蒂岡或梵蒂岡城,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基督教大公教會(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駐地所在。簡而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其前身為教宗國,自從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一樣重要的影響力。
⑨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為何會成為義大利的國中之國
說起梵蒂岡,估計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一個國家了。其實從面積來看,都不算是國家,更像是一個城市。梵蒂岡是義大利的一個「國中之國」。什麼是「國中之國」呢?是指,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去都是另外一個國家,而且是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都只能到達同一個鄰國。而這樣的國家,就算目前為止,也只有三個而已。
戰役後,保留獨立主權
因為對義大利有恩,所以梵蒂岡才可保留至今。在1860年,義大利統一戰爭之時。加里波第曾在聖馬利諾躲避敵人,在聖馬利諾加里波第獲得了幫助。聖馬利諾給予了加里波第金錢和補給,以幫助他統一義大利的戰役。當然,作為回報,加里波底保證聖馬利諾可以始終保持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
⑩ 歷史上的城邦國家有哪些
城邦是由一個城市控制的區域,通常擁有主權。歷史上的城邦通常是大文化圈的一部份,如古希臘城邦(如雅典、斯巴達)、迦南的腓尼基城邦(如泰爾、西頓)、中部美洲的瑪雅城邦、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如撒馬爾罕、布哈拉)和義大利城邦(如佛羅倫斯、威尼斯)。中國周代實行封建制度,分封的一些諸侯國有時也被稱為城邦。
歐洲歷史上有兩個重要的城邦時期—古希臘的城邦和文藝復興時的義大利城邦,現時歐洲的文明都發源自這些時期。然而,這些文明的城邦通常只存活很短時間,因為它們的土地和實力都不足以抵抗周圍的外敵。此外,這些小區域組織在鬆散的地理和文化個體中互存,成為大國建立穩固勢力的障礙。故此,他們最終必然融入於更大社會體系、以至民族國家[1]。
目前世界上只有新加坡、摩納哥和梵蒂岡符合城邦的傳統定義。然而,新加坡仍有一部份未都市化的領土,而摩納哥和梵蒂岡的都市區只是周邊城市——羅馬和畢索雷——的延續。一些主權國家內也有類似城邦的領土,如香港和澳門、德國柏林、美國華盛頓特區和英國直布羅陀。
古希臘城邦(如雅典、斯巴達)
迦南的腓尼基城邦(如泰爾、西頓)
中部美洲的瑪雅城邦
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如撒馬爾罕、布哈拉)
義大利城邦(如佛羅倫斯、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