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笛子有哪些分類。急
陶笛是指塤
陶笛類樂器有很長的歷史,在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許多支孔數不等的禽骨。這些禽骨經碳十四檢測,已有七千年歷史,經專家們鑒定,認定他們是先民用以誘捕飛禽的狩獵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簡單的音調,與鳥鳴相象。此外,中國最古老的塤也是在這里出土的,不過只有一個吹孔,無音孔,只能發一音。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出土了一批粘土燒制的器具,製作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經分析發現,當時人們對粘土的製作水平達到了一種很高的水平,這些器具被證實並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簡單的樂曲。經過發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瑪雅人製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階。
陶笛從美洲來到歐洲是在西班牙佔領時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藝人給查爾斯五世宮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帶哨口的陶笛。演出獲得很大的成功,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成名後,經常到歐洲各地演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樂器。
陶笛的名稱ocarina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義大利北部的小村b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麵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因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所以就起名為「ocarina」,義大利方言就是「小鵝」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稱「ocarina」就是從這里來的,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隻普遍沿用至今。
隨著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義大利王國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義大利成立了第一個工廠開始製作陶笛,他們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現在看到的義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後出現的。這個工作室幾經轉讓,現在仍在生產義大利式陶笛。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陶笛尺寸小,易於吹奏,為了鼓舞士氣,美國軍中開始流行這種樂器,為了便於批量生產,一般都採用石膏或塑膠材料,形狀多採用小鵝形狀和甘薯的形狀。在《17號囚房》這部片子可以看到有關這種陶笛的情況。
隨著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國倫敦John Taylor製作了第一個四孔的陶笛,四個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進制的排列,可以組合出十六種不同的狀態,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實現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順序指法不同,採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在還可以擴展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隨之增加。現在流行的六孔的陶笛就是以它為基礎的。
在日本,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東京的德國博覽會上第一次見到了義大利式陶笛,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1928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刻系學習時,開始製作陶笛,並對義大利式陶笛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一種正規的樂器,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陶笛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土笛。隨著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的流行,先後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故鄉的原風景》曾出現在香港和台灣拍攝的多部武俠影視劇中。
在台灣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魯樣式的工藝陶笛,能發聲但吹不出音階,後來經過改進,現在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陶笛樣式,在中國大陸稱之為台灣式陶笛,常規的形狀像一個水滴或心形樣式,也有各種變形的陶笛品種。在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製作陶笛的地方,比如南投縣的鼎記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還有宗翰陶笛、是誠陶笛等等很多,其中的是誠陶笛陳金續自己研製的陶笛品種,指法和流行的標准六孔的不一樣。說到台灣陶笛的發展,有個人不能不提這就是游學志先生,在台灣推廣陶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為止出了很多陶笛音樂唱片。
在中國大陸的陶笛主要受台灣影響,包括陶笛這個名稱也是沿用台灣叫法。近些年來也出現了很多陶笛製作者,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原來主要製作陶塤的,兼做陶笛,其主流產品的因為是套用塤的指孔,雖然比塤容易吹但指法麻煩;還有一部分製作者為了怕交叉指法教學和製作上的麻煩,套用了中國笛子的指孔排列,對有笛子基礎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過窄;還有一部分是以台灣六孔陶笛為基礎,經過模仿和改進,繼承了這種陶笛的易吹易學的特點。這些陶笛製作者對陶笛在中國大陸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相信不久,陶笛在中國大陸會成為一種普遍的樂器。
笛子的種類可分為悶笛、豎笛、定音笛、平均孔笛、接銅調音笛、新笛、加孔加鍵笛、排笛等。
悶笛:一般不開「笛膜孔」的笛子均稱為「悶笛」。「悶笛」吹起來比較費氣,音色較暗,不夠明亮,但對練習笛子的「氣功」有很大的幫助,一般年齡較小或體弱者最好不使用。「悶笛」也可以用有膜孔的笛子來代替,在「笛膜孔」上,用較厚的紙或橡皮膏貼沒,即成「悶笛」。堅笛:又稱直吹笛、牧童笛。它與竹笛不同之處,它是豎著吹奏,而且在笛頭上裝置一個「叫簧」 ,這種笛子一吹就響,一學就會,很適宜低幼兒童學習。我國的堅笛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在演奏上保持了民族的特色。古時稱它為「順笛」。近年來出現了用塑料製成堅笛,並從國外引進活動笛頭裝置,這樣不僅擴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而且還能調節音高,它是學校開展器樂活動的良好工具。
定音笛、平均孔笛:老式的笛子,六個發音孔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稱為平均 i「音的音程是半音(度)的特點,按照傳統指法,先學全按作5指法,使第二孔和第三孔、第五孔和第六孔之間的音孔相距較近。能基本上解決笛子的音準,用叉口吹法可轉二至三個調,我們最好選用「定音笛」。
接銅調音笛:「笛膜孔」與「第六孔」之間接上用軟木及銅片製成的一個圈使管身的長短略可伸縮。以此來調節音的升高、降低,可調節1/4的全音,目前,專業文藝團體普遍使用這種「接銅調音」改良笛,常用於合奏及伴奏。
新笛:新笛又稱低音笛,它的構造與普通笛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1)不開笛膜孔。(2)笛身比曲笛還要粗長,音域比曲笛低一個純五度,音色類似箭聲,音量比簫大,常在大型管弦樂作品中,作為管樂器的低音聲部應用。
加扎、加健笛:隨著樂器改革的不斷發展,為增設半音及解決轉調後的音準,樂器廠生產了八孔笛,又稱「三八笛」,它在原有竹笛六孔的基礎上,加上二個孔,能較正確地轉出三個『調門」來,因此稱為「三八笛」。目前正在試制中的,還有九孔加鍵笛、十孔加鍵笛、十一孔加鍵笛。
排笛:由趙松庭發明,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除了最外面一根不動外,其他都將笛塞以上的裝飾部份截去,將它們的吹孔盡量靠近,吹外面一根時,額部感覺到裡面一根的位置,但不要妨礙吹外面一根。兩根笛子之間用『S」形墊片襯住,用活動的螺絲套把它們扎緊,免得滑動。排笛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化,表現力也增強了。演奏時,換笛迅速,轉調方便,能解決許多單根笛子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
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致,常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緻、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曲笛與北方風格的梆笛笛子獨奏曲那種粗獷、有力,形成鮮明的對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教授,他所演奏的《鷓鴣飛》、《小放牛》等民間樂曲,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並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盡量少用吐音斷奏。
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崑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現在新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點。
Ⅱ 小鵝蹬殼時用人工幫忙嗎
你好,這是不需要的。它們能夠自己慢慢出來的,它們是有這個能力的。
滿意的話歡迎採納,謝謝
Ⅲ 陶笛屬於民族樂器還是西洋樂器
陶笛屬於西洋樂器。
陶笛(英語:Ocarina,也譯作奧卡利那笛、洋塤、瓦塤、土笛、鼓浪笛等),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
現代陶笛的源頭可追溯至六世紀南美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用於裝飾和祭祀的仿鳥鳴的彩繪樂器。
ocarina的來歷,義大利北部的小村b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麵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因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所以就起名為「ocarina」,義大利方言就是「小鵝」的意思。
陶笛的英文名稱「ocarina」就是從這里來的,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直普遍沿用至今。
中國實用新型陶笛是陶笛演奏家、製作家周子雷,借鑒土樂鼻祖「塤」的基本特徵及由其演變而來的「哨塤」,湖北申遺項目270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嗚嘟」,寧夏申遺項目1000多年史的「泥哇嗚」,義大利Ocarina以及各地「泥哨」等中外歷代陶土樂器的特點,融各地土樂之所長「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改革研發製作的哨口類氣鳴土樂。
中國實用新型陶笛,化繁為簡、音域寬廣,提高演奏質量縮短研習時間,指法、指序科學便捷,是陶土燒制的一款實用新型吹管樂器。
中國實用新型讓寬音域陶笛變得科學,如鋼琴般絕大部分八度的某個音符都處在固定的位置,使用固定的指法指序,超吹音域除外、同一首曲目實用新型與舊款都可演繹,實用新型貴在便捷尤其適宜三管陶笛零基礎入門的新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笛 (吹管樂器)Ⅳ 笛子的種類有哪些
竹笛是中國傳統樂器發展至今種類繁多;按照形制分可分為: 倍低音彎管笛(民族樂隊伴奏)低音笛,曲笛(婺劇音樂)、梆笛 (梆子戲or二人台音樂)、高音笛 、定音笛、平均孔笛(崑曲專用)、口笛、接銅調音笛、加孔加鍵笛(十二平均律)、八孔笛(十二平均律)、加嘴七孔笛(筒音3 ,6)、滑音七孔笛(筒音5)、十孔笛(十二平均律) 每種笛子下面按調性分又有:倍低音g調笛 、倍低音f調笛、大c低音笛 、大升c低音笛 、大d低音笛 、大e低音笛 、大降e低音笛 大f低音笛 、大g低音笛、a調曲笛 降b調曲笛 、b調曲笛 、c調曲笛 升c調曲笛 、d調曲笛、e調中音笛 降e調中音笛、f調梆笛 、g調梆笛 a調梆笛 、b調梆笛 、降b調梆笛 、c調高音笛 、升c調高音笛 、d調高音笛 以上都是演奏意義的 還有一些具有收藏意義的例如筱笛 玉屏笛 大笒 小笒 潮爾笛等 就不多加贅述 其收藏價值大於演奏價值 一般用不到 普通人也只能在博物館看見了
Ⅳ 機智的鵝媽媽英語課本起因是什麼經過是什麼結果是什麼
摘要 清晨,溫哥華的大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一隻鵝媽媽帶領著一群憨態可掬的小鵝子們,漫步在溫哥華街頭。這可為溫哥華的街頭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Ⅵ 什麼是兒童文學情節
兒童文學情節指的就是兒童文學的故事性。可參照以下文段:
故事性與兒童閱讀
故事性是指文學作品中完整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形成的敘事特質。喜愛故事是人的欣賞特性,因此,講故事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是古已有之的。日本、歐洲各民族就有「講談」的傳統;阿拉伯民族更是以「夜談」而聞名於世。在中國,早在周朝就出現了以講故事謀生的人,至唐朝時講故事已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由此可見,很久以來,故事與人們的精神生活就有著密切的聯系。??
對於兒童來說,喜愛故事、熱衷於了解故事情節是其閱讀的天性。正是出於對故事的喜愛和追求,現代兒童文學誕生之前,兒童就是憑借著對故事的直覺與喜愛,從民間文學和古典文學中選擇具有濃郁故事性的作品作為自己的讀物。如中國民問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民間傳說《大禹治水》、《諸葛亮的傳說》、《十二生肖》;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青蛙王子》;中國古典文學《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故事、英國小說《格列佛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故事等。在今天,故事性仍是兒童特別看重的文學特質之一。兒童的閱讀之所以尤其注重故事性,是因為他們的文學閱讀有其不同於成人的特殊性。兒童讀者的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形象思維強於抽象思維,所以他們更喜歡環環相扣、娓娓道來的故事閱讀。故事性強的作品對於他們來說比對成年讀者更具吸引力。
二、故事性的構成
(一)「故事元」和敘事技巧中的「矛盾體現物」
任何敘事性的作品首先都存在著一個基本故事,我們將其稱之為「故事元」。故事元是故事發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體,而其他內容和形式都是為故事元這個中心服務的。如安偉邦的兒童故事《圈兒,圈兒,圈兒》的故事元是「大成寫錯別字出洋相」。至於他出什麼洋相,怎麼出洋相,都是從故事元「大成寫錯別字出洋相」派生出來的。同樣,徐光耀的兒童電影劇本《小兵張嘎》,故事元是「張嘎子參加八路打日本鬼子」;台灣兒童詩人戴惠華的兒童詩《偷糖吃》的故事元是「玲玲上課不專心受老師批評」;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的故事元是「丑小鴨成為小天鵝」;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兒童小說《最後一片藤葉》的故事元是「貝爾曼先生用生命鼓勵生病的珍妮」;畢淑敏散文《關愛》的故事元是「兒子蘆淼語文測驗考壞了」;伊索寓言《老鼠的好主意》的故事元是「老鼠協商對付貓的辦法」。
講述不同故事的作品,其故事元可以不同,也可以是相同的。民間故事中的「灰姑娘型童話」、「羽衣型童話」、「田螺姑娘型童話」、「三兄弟型童話」、「狼外婆型童話」、「動物報恩型童話」、「蛇郎型童話」等,之所以成為一種類型,就是因為每種類型的故事元都是相同的。故事要靠生動的情節和細節來完善。情節和細節的安排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故事元,作品也會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如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跳水》和《鯊魚》,這兩個作品的故事元都是父親救兒子。然而因為《跳水》和《鯊魚》這兩篇故事中「父親救兒子」的具體情節、細節等其他內容和表達形式不同,就演繹出了完全不同的故事。這說明,故事元可以是沒有個性特徵的,它只不過是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在特定環境中活動而產生的中心事件;而情節卻是具有個性特徵的,它運用其構成的最小元素細節對中心事件進行演繹。兒童文學作品被分為不同體裁,就是因為它們在運用細節演繹中心事件過程中的完善程度和方式不同,因而決定了作品故事性強弱的不同,演繹得比較完善的,如兒童故事、兒童小說、童話、寓言、兒童戲劇、科幻文學、兒童敘事詩歌等,這些體裁的作品其故事性就顯得強一些;演繹得比較粗略的,如兒童抒情詩、兒童抒情散文等,則其故事性也就弱些。因此,要想強化作品的故事性,就得力求在情節、細節上下功夫。
故事情節的展開還常常需要一種「矛盾體現物」來支撐,這種「矛盾體現物」在民間故事中也稱「道具」,如動畫片《過猴山》中的草帽,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列夫·托爾斯泰《跳水》中的帽子、槍,《鯊魚》中的炮等。如果沒有草帽、火柴、帽子、槍、炮等「矛盾體現物」,這些作品的情節則難以展開。因此可以認為,作品中的「矛盾體現物」實際也是構成故事性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
(二)敘事技巧中的傳奇性與意外性
評價一篇作品的傳奇性和傳奇色彩,一般是指它的情節曲折離奇,具有某種怪異性和神秘色彩。具有傳奇性的故事往往採用變形的藝術手段,通過誇張,將生活特異化、漫畫化或理想化,因而能夠引人入勝。
俗話說「非奇不傳」。奇的事件、奇的人物,往往能夠引起讀者興趣,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傳奇性在情節的展開上,往往表現出離奇曲折、不同尋常的特色。具體而言,就是在故事發展過程中往往通過偶然、巧合、誇張乃至超常的形式來促成情節變化,從而使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傳奇性也是藝術想像的產物。它是作者運用想像對社會生活進行集中、誇張、渲染、虛擬後而達到的藝術高度,是構成作品故事恆久魅力的重要因素。如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童話《奇異的巧克力工廠》,寫五個思想、性格不同的孩子在參觀一座巧克力工廠時的種種奇遇。貪吃的奧古斯塔掉進漾滿巧克力溶液的大河;被寵壞的薇魯卡掉進運送垃圾的管道;整日口香糖不離嘴、胖得發紫的維奧萊特被送進榨乾機;電視迷邁克闖進傳送巧克力的電視機而變成微型人;只有在貧寒中長大、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查理安然無恙。作品以大膽的想像、高度的誇張、極力的渲染,把現實、幻想和當代科技完美融合,使故事離奇曲折,事件、人物奇特,創造出一種虛實相間、怪誕離奇的童話氛圍和富有傳奇色彩的藝術世界,童話人物活躍在這個獨特的環境中,對兒童讀者產生極強的吸引力。
傳奇性是藝術虛構的獨特表現。它通過營構離奇曲折的情節,表現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奇情異象,有利於充分顯示社會生活中復雜、尖銳的矛盾。但是傳奇性雖然包含著較多的虛構,卻不能脫離現實,不能隨心所欲地瞎編濫造。因為構成傳奇性的偶然和巧合的情節是建立在必然和可能的基礎之上的。傳奇性之所以能做到奇而可信,關鍵就在於它准確地表達了這種人心所向的必然和可能,這是傳奇的精魂所在,也是它能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正是基於這一點,人們即使知道故事不是真的,也願意相信它。如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主人公匹諾曹一出生就頗具傳奇性,一段又會哭又會笑的木頭,被櫻桃師傅找到後送給他的老朋友傑佩托,傑佩托將木頭刻成一個木偶,眼睛剛刻好,就會骨碌碌地轉動;鼻子剛做好,就開始長起來;嘴巴還沒做好,就張開來笑了;手剛做好,就把雕刻他的傑佩托的假發套拉掉了;等到腿一會動,他就滿屋子亂跑……以後的情節就更奇了,他一說謊鼻子就長一截;他正想吃煎雞蛋,煎雞蛋從窗口飛走了;由於貪玩,他長出一雙驢耳朵,並真的變成一頭驢;他在大鯊魚的肚子里找到了「爸爸」傑佩托……作品以它變化無窮的傳奇性情節,使得兒童讀者和成人讀者對它所講述的匹諾曹的故事,寧信其有,不疑其無。
同時,敘事技巧中還常常利用偶然、巧合、誇張、幻想等手段來強化傳奇性,使故事情節跌宕有致、扣人心弦,收到出人意料和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三)敘事技巧中的完整性、連貫性、生動性與曲折性
兒童文學作品的敘事,必須是完整、連貫、生動、曲折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靠完整、連貫、生動、曲折的故事來抓住兒童讀者的。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就認為,他的作品從來就是以故事吸引讀者。被稱為20世紀最具想像力的故事大王達爾也很注重情節性、故事性,他曾專門就童話的故事性發表過意見:
兒童書籍作者首要的職責,是寫這樣的書,它應該是引人入勝的,激動人心的,有趣的,通暢的和優美的。只要孩子一讀到它,就愛不釋手。我發現為兒童寫書並不容易。對我來說,同寫給成人看的小說一樣難,或許還要更難些,因為構思一個色彩分明、十分奇麗而又十分新鮮的情節,是一件苦差事。我可能不得不花費許多時間,甚至一年才想出一個情節。我繞著房子、花園、村子和村裡的街道溜達,一次又一次地尋覓那鮮明、獨特的新構想。
怎樣寫好一個滿意的開頭,這對我太難了……小小的萌芽逐漸長大了,故事的色彩鮮明起來,一種創造激情慢慢到來。握筆的手也顫抖起來,這時,寫書的工作才真正開始了。
兩位作家的看法都說明,寫出故事是為兒童讀者創作作品的重要一環,倘若故事平淡、缺少曲折和波瀾,就難以吸引兒童讀者。因此,完整、生動、連貫、曲折之於故事性就必不可少。
完整性是故事情節的重要特徵。它是指故事要反映事件產生的原因、中間的曲折、最後的結局等,即故事要反映』出一個特定矛盾沖突的發生、發展、轉化的全部過程。故事的連貫性即指情節節奏緊湊明快,無鬆散、拖沓;情節的推進一環扣一環,波波相連,無較大跨度的跳躍性。生動性主要是指情節因其新奇、豐富、曲折、有趣、驚險、動情等特點而達到的令人難忘、引人人勝的效果。巧合、誤會等藝術手法可以促成情節的生動性效果。
一篇作品所講述的故事是否具有曲折性,直接影響到其故事性的強弱。而故事性不強的作品,將直接影響兒童讀者對作品的記憶和傳播。因此,曲折性也成為故事性不可或缺的因素。這里,曲折性指在以人物和情節為中心來安排整個作品內容時,盡量避免平鋪直敘的結構方式,而注重情節的起伏和懸念的設置。如被稱為「當代的格林」的伊泰羅·卡爾維諾採集的義大利童話《小鵝》,一開始就交代了小鵝獨自留下,離開鵝群的原因,為小鵝以後被迫獨自同狐狸周旋埋下伏筆。為了得到鐵屋而滿足鐵匠的條件,作品安排了「錘子每敲一下,它就下一隻蛋,」一氣下了200隻蛋的情節,新奇而有趣。在寫小鵝同狡猾的狐狸三次智斗時可謂一環扣一環,波瀾迭出,一個回合比一個回合難對付。在這一情節中,小鵝都因地、因條件制宜,隨機應變,沉著對敵,特別是三次智斗中小鵝鑽進大瓜躲避狐狸的細節,曲折而又驚險。整篇作品就以故事的曲折性而深深地吸引著兒童讀者,他們因小鵝小勝而小快,也隨小鵝的大勝而大快。而當情節發展到一心想吃小鵝的狐狸被小鵝使計用繩套住脖子時,兒童讀者會為之而歡呼雀躍。
(四)敘事技巧中的懸念與氣氛控制
懸念是敘事性文學作品的一種特有的創作技巧,是作家在情節發展中所鋪設的懸而待解的疑端。對於內容復雜的敘事性文學作品來說,懸念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期待心理,控製作品情節的氣氛,並增強情節的生動性,從而滿足兒童讀者的好奇心,把他們的注意力和思想感情引向對作品人物命運的關註上來。若無懸念,一看故事開頭就知道結尾,這樣的作品通常很難受到兒童讀者的歡迎。因此,為了加強故事性,兒童文學作家常常在故事敘述中設置懸念,以抓住讀者的注意。
在通常情況下,懸念常見於情節發展的緊要關頭。換言之,就是在緊張時刻把一些問題懸在那裡暫時不要管,「賣關子」埋下伏筆,以引起讀者和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促使他們尋根問底。一般來說,人物的命運、扣人心弦的事件起因、奇特的事件結局、包含機密的「道具」、引人關注的問題等,都可以作為構成懸念的因素。而故弄玄虛、設「迷魂陣」則是設置懸念、控制氣氛常用的方法。在一篇作品中,有貫穿全篇的懸念,也有在作品的進展中各成單元的懸念。蘇格蘭作家史蒂文森的冒險小說《寶島》就是懸念設置的典範之作。小說第一章,寫船長畢爾成天喝酒,唱古怪歌曲,在海邊嘹望,懷著極度恐慌的心情等待著一個「獨腳航海人」的出現。一個強烈的懸念就這樣產生了:畢爾是什麼人?為什麼住到「彭保大將」旅館?為什麼提心吊膽地等待「獨腳航海人」的出現?這就給了兒童讀者一種暗示:這里將要發生驚心動魄的事件。於是小讀者的心就這樣被「懸掛」起來。接下來,小說中「種種別出心裁的陰謀詭計在作家筆下都變成靈活的特種游戲。讀者讀來,似乎感覺到已經揭開秘密內幕的一角了,可到下一章又出現一個新的圈套。直到最後一章,讀者還難 於猜測下面將如何結局。」可以說,《寶島》的情節就是在不斷的懸念設置中展開的,而作品那讓讀者提心吊膽地焦慮的效果,無疑是這部冒險小說的一大成功。史蒂文森堪稱懸念大師,他的作品說明,兒童文學作品能否吸引兒童讀者,並且把這種吸引力維持到讀完作品,主要看情節中是否有明確、強烈的懸念。因此,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懸念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兒童讀者對作品的態度。好的懸念設置可以調節兒童讀者的情緒,可以讓兒童讀者在一張一弛的心理節奏下,滿懷興趣地讀下去。
(五)敘事語言的口語化與生活化
兒童文學作品特別是幻想色彩濃厚的敘事性作品,具有較多的「原始性」成分。即使是在文明社會中,兒童文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在「沒有多少文化」、「半開化」的兒童中流傳,而且其傳播方式在相當一部分兒童中主要是第一傳播媒介——口頭語言。也因此,兒童文學的敘述方式自然要建立在以口頭語言為媒介的「說」、「唱」、「講」、「聽」的傳播方式基礎上。口頭語言在負載信息的性能上和書面語言不完全相同,它分為日常口語和文學口語。日常口語又稱口頭語,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口頭交際時所使用的語言,它與書面語相對立而存在,具有生活化的特點。這種生活化的日常口語雖然沒有書面語言准確周密,但卻比書面語通俗、簡短、靈活,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口頭語、書面語兩種語言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形成文學口語。
兒童文學的敘事性語言是一種充分兒童化的文學口語形式,它以簡明為前提,以生動為根本。其用詞通俗明白,語句結構簡單,還含有富於情態表現力的對話性語氣,所以往往能使作品產生一種將作者和兒童讀者置於一個場景中進行直接對話和交流的特殊效果,從而拉近了作者和兒童讀者的距離。
兒童文學作品的接受主體是兒童讀者,一般來說,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較成人低,文學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弱,尤其年齡較小的兒童的閱讀,還需要藉助成人講述的幫助。這就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在相當程度上保留著口頭文學的許多敘述特點。因此當作家為兒童創作之時,他們會更理性地使用通俗易懂、生動傳神的「兒童文學口語」去進行藝術的表現,這種兒童口語,我們也稱之為「故事語言」。對此,我們不妨以英國怪味童話作家唐納德·比塞特的《一個唬老虎的小男孩》為例以窺其一斑。
……老虎只等沙奇一走近,就「崩」一下蹦了出來,嘴裡吼叫著:「呼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沙奇也對著老虎吼叫:「呼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老虎生氣了。「他把我當成什麼啦?」他尋思道:「當成貓?當成兔子?當成玩熊?唔,不對,應該叫『浣熊』?」/過了幾天,沙奇又到外面去,他正在路上走著,被老虎看見了,他一下從大樹後頭蹦了出來,這回叫得比前回更響了:「呼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您好,老虎!」沙奇說著,用手拍了拍老虎的肩膀。沙奇拍老虎的肩膀,老虎覺得太受不了啦,就撒腿跑了。它灰溜溜的,尾巴拖在地上。它磨了一陣瓜子,學著吼得更響:「我是老虎呀!」它說。「老虎!老虎虎虎虎!」……
這篇作品的用詞通俗易懂,語氣親切,而且完全是兒童的口語,表現出較強的對話性和情態性。這樣敘述語言,能使人感受到濃郁的生活化氣息,是生動傳神的「兒童文學口語」。而諸如此類文學口語的運用,在兒童文學中是俯拾皆是的。
(六)幾種常見的故事構成方式
一般來講,敘事性兒童文學作品故事的構成方式主要有「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兩種。「縱式結構」即按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進程和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安排情節。「橫式結構」是按空間順序將若干前後並無直接聯系的生活場景或情節並列安排,從不同的側面或角度共同表現主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構成方式。
1.三迭式結構
「三迭式」又稱「三段法」,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重在表現人物活動和事件發展前後三次的重疊變化,是中外民間兒童文學作品常用的傳統方式。深受兒童讀者歡迎的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三打白骨精」便是用三迭式結構來組織故事情節的典型例子。但三迭式結構的作品,其情節的反復,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反復中體現出變化和發展,而且這種變化中又能體現出整體的美。這種結構方式很能適應兒童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要求。三迭式結構的運用,能造成回環曲折的藝術效果。
2.連環式結構
「連環式」結構也叫做多段式的情節反復,其特點是情節在三段式反復的基礎上再一環扣一環地向前延伸、發展,因此,這種結構的作品其情節反復的次數至少有四次,直到故事情節結束為止。連環式結構主要有直串式(順序反復程式)、頭尾串式(循環反復程式)、雙串式、一串一解式四種情況。幼兒文學作品為適應幼兒理解能力較低的特點,常採用這種結構以反復加深孩子的印象。如蘇聯動物故事作家比安基的科學童話《尾巴》,連續寫蒼蠅把蜻蜒、金魚、蝦、梅花鹿、狐狸等動物的尾巴當成沒用的尾巴,反復尋找都失敗了,最後死在牛尾巴之下。作品通過多次尋找的情節反復和由此帶來的層層遞進的演化,既增強了故事性,把作品的情節推向高潮,又形象地再現了蒼蠅的霸蠻可惡,揭示了科學的主題。
3.對立式結構
「對立式結構」即從正反、左右、前後、上下等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來組織情節。它有利於情節展開和人物性格的鮮明對照,能體現較強的故事性,符合兒童讀者在比較中清晰認識事物並把握其發展規律的心理特點。因此對立式結構在兒童文學創作中運用極其普遍。張鐵蘇的兒歌《沒耳朵變尖耳朵》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正是採用了這種結構方式。作品前面寫多多「沒耳朵」,後面寫多多「尖耳朵」,由「沒耳朵」到「尖耳朵」採用的就是對立式結構方式,並通過這種方式把作品暗含的思想內容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Ⅶ 小鵝啄毛怎麼辦
鵝啄羽,啄癖的看這里。
1:營養因素、飼料配合不當、缺少蛋白、維生素或飲水不足。
2:管理因素:鵝舍濕度過高通風不良、鵝舍光線過強、光色不適、飼養密度過大。
3:生理因素:初生鵝對外界事物好奇感、體內激素增加、換羽時皮膚有癢感。
4:疾病因素:副傷寒、大腸桿菌等疾病早期可出現、另體外有寄生蟲、表皮創傷、出血或炎症均可誘發啄癖。
防治:由於此疾病病因復雜、誘因較多,預防主要是加強管理,提高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飼養密度合理、保持良好通風。合理安排光照和時間等綜合性防治措施。
發現後、盡快找出病因、隔離被啄傷個體。同時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繼續感染。
啄羽現象:可在飼料中添加石膏粉、每隻1-4克,或食鹽1%-2%。連續使用2-3天。
Ⅷ 英語高手,幫我翻譯一下,不要用軟體翻譯哦,加分~~
如果有加分的話,希望是200分,真的很費時間。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my vocational life.I studied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re's only one Business English class in the whole grade.Just beginning there were 5 boys and 50 girls, then our class only had 3 boys.Although we have few boys,but it didn't influence our passion.In the last parade of military training,our class got the first position among the grade.It's a pride for the instructor and teacher.
There were 12 people in my dormitory,everyone's character was different,what have in common was that we all liked playing and eating.Humorous and funny,our actions make people laugh.Each of us had a nickname,such as "Bubble","Little Goose","Actress" and so on.In the
daytime we had classes and eat lunch together.In the evening every girl wanted to be the first one to take a bath.After the ligths were turned off,we chatted and told jokes lying on the bed.When the teacher knocked at the door,everybody would pretend to sleep.I was always the second one to get up every morning.
There were lots of school activities,and which the girls liked most was watching basketball match.After class we were early waiting for the start of the game on the playground.We were all very crazy in order to cheer on for the school team.The Number 10 player was the captain of the basketball team,who was always the focus of the match.
Two and a half years of life passed in a hurry,everyone went to their own places.Some of us found jobs,some continued their studies.Seven students of our class attended the high vocational class,they restructed a new class with students of other professional. This group of people struggled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lthough they only studied together for 100 days,this emotion was very valuable.Once again faced with separation, nobody wanted to be respective.
In the college I miss that period of life.Two old classmates are in the same university with me now.I think it's the fate.
Ⅸ 關於陶笛
陶笛是一種音色優美、入門容易的樂器 ——
初學者可以選擇 標准12孔中音陶笛,或再加一隻12孔高音陶笛;
12孔陶笛是比較成熟的樂器,音域較寬,適合吹奏歌曲、樂曲;
常見的陶笛是用陶土成型燒制的,也有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的,效果都不錯;
12孔陶笛熟悉之後進階,可以選擇雙管陶笛,會增加幾個高音,還可以吹奏和聲效果;
購買陶笛時都會附帶有指法表;
需要重視的是,賣家常常會推銷所謂的「圖譜」——
實際上,它是一劑學習音樂的「毒葯」,最好不沾!
學習音樂,就是要學習識譜,或簡譜、或五線譜都行,不要為了偷懶耍滑誤入陷阱!
Ⅹ 小鵝的本領是什麼(用英文回答)
小鵝的本領是什麼?
What is Gosling ability?
小鵝的本領是什麼?
What is Gosl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