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圖片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25 21:58:04

1. 居里及居里夫人的所有資料

1、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 — 1906年4月19日),巴黎人,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居里定律」的發現者。1903年和居里夫人還有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里在一場馬車車禍中不幸遇難。

2、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家人對其的愛稱為「瑪妮雅」。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擴展子資料

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

居里夫人在實驗研究中,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

2. 這個人是誰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普契尼

吉亞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全名是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於1858年12月22日生於義大利盧卡,他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著名的有《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普契尼終究成了最後一位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他的逝世結束了真正的大歌劇時代。

自他以後,確實沒有人能在歌劇作曲方面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3. 誰知道這個圖片中的人物叫什麼

我以前買過 叫做吉神娃娃 有很多種 很好看
義大利的「愛之神」(TRIANGEL)手工系列玩偶,高16CM,站姿。玩偶的頭、手、足用優質陶瓷製成,五官都採用手工繪制。其衣帽的布料,飾件全部採用進口原料;其用料、色彩、款式均按
國外最新流行而設計的。每個產品皆精心設計,手工製作而成。「愛之神」的手腳可以任意彎曲成你喜歡的各種造型和姿勢。

傳說中愛神有兩支箭,一支金箭,一支銀箭,金箭是用來幫助有緣分的人們,而銀箭則是專門用來破壞緣份的,於是愛神派出了一個天使來阻止銀箭,守護人與人之間的緣份。這個天使就是「愛之神」(TRIANGEL)。相傳在公元前二世紀的古羅馬,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和她的男朋友相愛,後來男孩被青蛙魔女勾引,魔法使他漸漸地冷落了女孩。女孩整天坐在窗前哭泣,真情最終感動了上蒼,天上的眾神令仙鶴叼著這個玩偶---愛之神,放在她的床前,青蛙魔女終於露出原形逃走了,男孩又重新回到女孩的身邊。這只來自義大利著名的手工玩偶「愛之神」在其本土深受喜愛。義大利的女孩喜歡將它放在自己的房間里,讓它守護著自己和愛人。 據說擁有這個Triangle的人,就能找到和她/他最有緣分的愛人,只要把Triangle放在自己房間,那麼愛人將永遠不離開你!你想讓你心愛的人永遠陪伴著你嗎?那就把愛之神請到你身邊,讓它日日夜夜守護著你和你的愛情!

4. 義大利的足球明星

問題中的圖片是安德烈亞·皮爾洛(Andrea Pirlo),1979年5月19日出生於義大利布雷西亞,前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

他最早在布雷西亞俱樂部效力,是足壇為數不多的技術型組織後腰,腳下功夫細膩。曾擔任義大利國家青年隊隊長,贏得2000年歐洲21歲以下青年錦標賽冠軍。

安德烈亞·皮爾洛是2006年世界盃冠軍隊成員,也獲得了兩屆歐洲冠軍聯賽(2003、2007)的冠軍。2012年歐洲杯,皮爾洛憑借勺子點球助義大利在點球大戰中戰勝英格蘭,晉級四強。2015年9月,在FIFA16任意球TOP10中排行第二。

獲得過的國家榮譽:

2004年雅典奧運會足球賽銅牌、2006年世界盃冠軍、2012年歐洲杯亞軍。

5. 尋各國音樂家圖片與簡介

貝多芬 http://www.wyex.com/intel/zhaobingru/new_page_6.htm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里創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
輝煌的創作並不能掩飾貝多芬多難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貝多芬由於逐漸喪失聽力,悲憤之餘,寫下了一封可能是給他兄弟的遺囑。激情滿腔的稟性迫使他頻繁地搬家。他在維也納市區北部有溫泉的地方留下了幾十處居所。但是溫泉最終還是無法挽救他的失聰,一八一九年,貝多芬的聽力徹底喪失了。一八二七年,人們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一八八八年,貝多芬的遺骨被安放到維也納中央陵園。
造訪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晚年頻繁遷居,雖然留下了眾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為展覽館向遊客開放。貝多芬當年喜歡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離市區很遠,在市區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貝多芬居住這個城區,在這里創作了他第二部交響曲。同年十月,貝多芬在這里寫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遺囑》,這是一封他寫給兩個兄弟的信,這封信並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這里。貝多芬的這處遺址如今被稱作為「海里根施塔特遺囑屋」,周二至周日向遊客開放。
帕斯克瓦爾蒂樓房(Paqualitihaus)是貝多芬居住時間較長的一處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間,貝多芬雖然數次離開這個居所,但是最後卻又返回到此地。樓房的主人帕斯克瓦爾蒂是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傭人不要出租貝多芬的房間,因為「他總是會回來的」。在這里,貝多芬經歷了創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響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歌劇《費德里奧》都是在這里創作的。
一八二七年,貝多芬去世時,眾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來弔唁。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學巨匠格里爾帕策曾經在悼詞中說 「貝多芬把他的一切獻給了眾人,從他們那裡卻一無所獲,於是他就遠離了眾人。」能夠讓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與他相伴。人們為了紀念舒伯特這位年輕的天才音樂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邊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園(Schubertpark)。如今,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園是眾多遊客流連的地方。
一八八八年,兩位音樂大師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園。如今,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29號墓穴中。
一八八零年,崇拜貝多芬的人們還為其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從此,這個地方更名為貝多芬廣場。貝多芬塑像的周圍圍繞著九個小天使,象徵音樂大師不朽的九部交響曲 海頓http://encyclopedia.cycnet.com/art/music/world/000904009.htm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父親是修車匠、教堂雜役並兼管風琴師和歌手。也身貧苦的海頓,有兄弟十二人,從個就在艱難的境況中學習音樂。五歲,他隨堂兄學習小提琴、聲樂和拉丁文。後來在維也納聖斯蒂芬教堂唱詩班,也勤奮學習音樂。
1761年,海頓在貴族埃斯特哈齊公爵宮廷中擔任樂長,工作繁重、地位卑微,處於僕役地位。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寄人籬下溝艱苦生涯中,海頓創作出大量作品,並成為當時維也納的知名音樂家。
1791年,埃斯特哈齊公爵死去,海頓以「自由人」身份進行創作,並兩度訪問倫敦,寫出十二部《倫敦交響曲》。
1798年與1801年,他分別寫成大型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此後,海頓健康每況愈下,停止創作。1809年5月,正值拿破崙炮擊維也納,海頓由於疾病與驚恐交迫長辭於世。
海頓的音樂創作包括各類音樂體裁。其中以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共創作交響曲一百零八部,弦樂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
海頓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原則,為後來交響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民常尊海頓為「交響曲之父」。
海頓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動人,富有民間氣息而獲人們喜愛。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 http://www.wyzyl.com.cn/wyz2006/03_03gujlba.asp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 義大利傑出的歌劇作曲家,是前期巴洛克樂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歲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五聲部牧歌》,由此一舉成名。他的音樂猶如人的軀體,富有鮮明的個性和熾烈的熱情,從而將巴洛克音樂推向高潮。他注意吸取前人的經驗,巧妙地運用傳統的復調音樂手法,把樂曲的形式固定在歌劇中,並明確規定音樂的表現手法必須服從於戲劇情節的需要。他的歌劇感情色彩濃厚,重視對人物心理方面的刻畫,並首創以管弦樂隊來伴奏歌劇,為音樂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餘地。他一生共創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聲部諧謔曲、十首二聲部諧謔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幾部絕對堪稱精品的歌劇《奧菲歐》、《波佩阿的加冕》等。這些還不包括他已經失傳的眾多作品。

6. 圖片中的是義大利小丑什麼的嗎求解!

這是威尼斯面具吧

威尼斯(Venice) 是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水城」之稱。

Colombina

「Colombina」在義大利文中意為小鴿子,也常是戲劇舞台上的一個角色,有時候,女性角色必需著濃妝, 以配合舞台主題。

7. 求這張圖片的人物圖片叫啥,怎麼搜索

這作品是《維特魯威人》。維特魯威人(義大利語:Uomo vitruviano)是列奧納多·達·芬奇在1487年前後創作的世界著名素描。它是鋼筆和墨水繪制的手稿,規格為34.4 cm × 25.5 cm。根據約1500年前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達芬奇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制的手稿,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態,並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當中。這幅畫有時也被稱作卡儂比例或男子比例。維特魯威人現被收藏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中,和大部分紙質作品一樣,它只會偶爾被展出。
直接搜索《維特魯威人》即可。

8.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顆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文藝復興前三傑)。另外,1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於成熟,其代表畫家有被譽為「美術三傑」(文藝復興後三傑),他們分別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文學三傑

人物代表
人物圖片

但丁(Dante)(1265-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義大利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被認為是中世紀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但丁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是義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他不僅是人文主義的奠基者,而且也是近代詩歌的創始人。他優秀的十四行體抒情詩集《歌集》問世,獲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歌集》表達出早期人文主義者嚮往和追求新生活,憎恨教會的情緒。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歌集》

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

列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項領域博學者,其同時是建築師、解剖學者、藝術家、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他無窮的好奇與創意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而且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地理學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正因為他是一個全才,所以他也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1] 。其他代表畫作有《基督受洗》、《受胎告知》、《吉內薇拉·班琪》、《柏諾瓦的聖母》、《持康乃馨的聖母》、《三博士來朝》、《岩間聖母》、《抱銀貂的女子》、《音樂家肖像》、《哺乳聖母》、《拉·貝爾·菲羅奈瑞》、《最後的晚餐》、《紡車邊的聖母》、《蒙娜·麗莎》、《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巴卡斯》。

達·芬奇

拉斐爾·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義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帶金鶯的聖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 藏盧浮宮博物館)。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1509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去繪制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別注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制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制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制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採用微側半身姿態,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突出於畫面 。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2]

拉斐爾自畫像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開朗基羅雕塑《大衛》

9. 拉波·埃爾坎的人物簡介

拉波·埃爾坎,義大利菲亞特集團副總裁,集團2006年營業收入237億歐元。拉波·埃爾坎一出生就繼承了父親的英俊和母親的錢,是賈尼·阿涅利的外孫、菲亞特集團的副總裁、義大利汽車帝國的「臉面」。
拉波·埃爾坎17歲那年,受外祖父之命進入摩托車廠工作,整整兩個月,每天在裝配線上工作8個小時。他留著長發,隱瞞了姓名,謊稱父親是工人,直到站在阿涅利身旁被拍攝了,才暴露身份。 父母離婚後,他完全傾向了母親家族:無限崇拜外祖父,也得到長輩的關愛,阿涅利把自己所穿的手工縫制的西服大部分都留給了拉波,因為他們尺碼一樣,甚至連穿衣風格都幾乎一樣。
2005年10月,拉波因為吸毒過量被送進醫院,院方消息稱,埃爾坎享用了「毒品雞尾酒」,媒體稱其中包括可卡因。阿涅利家族向來不會允許吸毒過量這樣的家庭丑聞曝光,但當拉波的父母、哥哥、菲亞特的總裁盧卡·迪·蒙特澤莫羅趕到醫院時,他們頗費了些力氣才通過由記者和照相機組成的密集方陣。家族承認拉波有一些「葯源性的呼吸障礙問題」,但也粉飾說沒那麼嚴重。
到處找尋愛的慰藉:三個與事件相關的人受到警方調查:53歲的變性妓女Patrizia和另外兩名相關人員。Patrizia稱與埃爾坎相識已有幾個月了,事發那天凌晨時分,兩人才睡下,九點鍾Patrizia醒來後想叫醒埃爾坎,才發現他很不正常,於是立刻叫了救護車。 一個女毒梟聲稱見過拉波三次,另一變性人這樣形容拉波:「他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在巴西留過學。他把我當公主,看起來,神情很低落;他總是在乞求得到感情。」 吸毒事件前,拉波就有個被廣為傳誦的特點,他喜歡把「你愛我嗎?」掛在嘴邊,好像獲得的愛永遠不夠。拉波擺了招搖的姿態,卻有顆憂傷的心。吸毒曝光後,拉波看上去就這么把自己給毀了,但如果真是個玩搖滾的,毀了就毀了,不過又是一個席德·巴瑞特。阿涅利家族卻不允許。 赴美國戒毒十八個月 埃爾坎因吸毒入院的消息在義大利鋪天蓋地,一時間,再次有人拿他的家庭與美國肯尼迪家族相提並論,說他的家庭也受了某種「詛咒」,才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意外。 吸毒事件後兩個月,據說拉波出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圖森療養院,那裡是著名的戒毒中心,曾收留過納奧米·坎貝爾、凱特·摩斯。拉波指著手臂上的一個紋身說:「看到了嗎? 意思是我絕不放棄。」十八個月後,埃爾坎又回到了義大利,在采訪中,他甚至稱當時他吸毒過量的事是某些人策劃的一起陰謀,「為什麼我上救護車的時候有那麼多的記者守在現場?」
2012年5月13日,都靈,11/12意甲第38輪,尤文Vs亞特蘭大。尤文圖斯老闆拉波-埃爾坎攜手一名華人女子亮相引起人們關注,能夠吸引阿涅利家族著名花花公子拉波-埃爾坎的女子是身兼MTV節目主持、演員、歌手與一體的中國女星朱珠。這次露面讓他們兩個都在中國火了一把,圖片登上國內各大網路媒體顯要位置。

10. 有誰知道義大利歷史上或當今的著名足球明星以及他們的資料和圖片

1、梅阿查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後期,義大利迎來了該國足球史上的最高峰。他們分別在1934年和1938年連續奪得兩屆世界盃冠軍,成為歷史上第一支蟬聯世界盃的球隊。毫無疑問,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夢之隊」。在這支「夢之隊」當中有一顆耀眼的「夢幻」球星,他就是喬賽佩. 梅阿查。

梅阿查於1910年8月23日生於義大利米蘭。他從小酷愛足球,在和小夥伴們踢球的過程中練就了嫻熟的過人技巧和射門技術。他十七歲時就代表國際米蘭隊參加意甲聯賽並有出色的表現。此後他發明了「挑射」技術,這項射門技術盡管在當代有不少人可以完成,但是在那個時代只有梅阿查能夠熟練掌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比賽經驗的增加,梅阿查逐漸成長為一代足球巨星。

1934年,義大利在本土舉辦了第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梅阿查作為核心球員參加了本屆杯賽。本屆杯賽採用淘汰賽制,因此各支球隊從一開始便面臨著你死我活的拼殺。

在第一場比賽中,義大利隊以7:1狂勝美國隊,梅阿查攻入一球。在四分之一決賽中,義大利隊對陣西班牙隊,雙方在120分鍾內戰成1:1平。由於當時還沒有出台點球決勝負的規則,他們不得不則日重賽。在重賽中,梅阿查力挽狂瀾打入決定勝負的一球使義大利隊進入半決賽。半決賽中他們遇到了由辛德勒領銜的奧地利隊。雙方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最終義大利隊以1:0險勝對手。梅阿查在本場比賽中雖未進球,但是卻表現十分出色,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1934年5月27日,世界盃決賽在羅馬上演了。義大利隊的對手是捷克斯洛伐克隊。雙方在本場比賽中爭奪的難解難分。第70分鍾,捷克隊比克攻入一球使他們1:0領先。現場的氣氛驟然緊張了起來。但是實力強大的義大利隊頂住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在第82分鍾由奧爾西攻入扳平的一球,雙方進入加時賽。第95分鍾,梅阿查助攻夏維奧打進制勝一球。義大利隊首次奪得了世界盃!梅阿查也在世界足壇聲名鵲起。

當時的米蘭《體育報》評價梅阿查是"義大利隊的靈魂,他頭腦冷靜,基本功扎實,動作簡練實用,爆發力強,腳法細膩,射門准確。他在場上像一隻狡猾的狐狸,有時他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等待時機,一旦得球後他能突然起動,像一匹賓士的駿馬,帶球沖入對方禁區射門"。他的起動速度之快令人難於置信,人們送了他"飛車"的雅號。

到了1938年,28歲的梅阿查作為核心球員再度出現在世界盃的賽場上。在梅阿查的帶領下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在半決賽對陣擁有萊昂尼達斯的巴西隊中,梅阿查在第60分鍾打入制勝一球將義大利隊再度送入決賽。

1938年6月19日,義大利隊在決賽中對陣匈牙利隊。由於墨索里尼勒令波佐率領的義大利隊必須奪冠,否則將慘遭屠殺,這使得比賽的氣氛十分壓抑。但是本場比賽義大利隊在梅阿查的帶領下牢牢控制了場上的局面。他們最終以4:2擊敗對手再度獲得世界冠軍。梅阿查也成為當時國際足壇上最炙手可熱的球星。

正當他准備奪取個人第三次世界盃冠軍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打破了他的夢想,也打破了足球史上一人連奪三次世界盃的可能。

酒後的帽子戲法

我們在這里插一段關於梅阿查在國際米蘭隊效力時的一段趣事來襯托他的足球天賦。

球員時代的梅阿查便已經開始酗酒了,訓練、比賽之於他總是喝得酩酊大醉。這讓他的教練和球隊老闆很反感,但是由於他是球隊的台柱子又不能對他管得太嚴,以免他轉投其他球會。這樣就造就了下面這段傳奇的故事。

有一次,在一場意甲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梅阿查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裡倒頭便睡。等他醒來時里比賽開始僅有5分鍾的時間了。他慌忙地從被窩里爬出來直接穿上球衣便向球場跑去。還好他家離聖西羅球場非常近,一轉眼他便走進了球員通道。而此時雙方球員已經准備入場了。氣急敗壞的老闆此時正在大罵梅阿查並揚言如果球隊失利要將其開除出球隊。當他看到梅阿查匆忙趕來時,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比賽開始後,剛剛從酒醉中醒來的梅阿查連中三元,上演了帽子戲法,國際米蘭隊也獲得了大勝。當他們回到更衣室時,球隊老闆的臉上笑開了花。一大堆稱頌贊揚的話語向梅阿查撲面而來。第二天,米蘭《體育報》也隊梅阿查的表現大家贊賞並且配了一副有趣的漫畫。漫畫中的梅阿查躺在枕頭上睡得很香甜,而他的一隻腳則將足球踢入了對方的大門。

米蘭市的英雄人物

在20年的足球生涯當中,梅阿查先後效力過國際米蘭隊、AC米蘭隊、尤文圖斯隊、瓦萊塞隊和亞特蘭大隊;踢過中鋒、前衛和後衛等位置,是一位十足的球場多面手。

梅阿查把自己最巔峰的狀態留給了國際米蘭隊。1930年,他率隊奪得意甲聯賽冠軍,並且以31粒進球獲得了最佳射手。此後他又率隊在1938和1940年兩次奪得聯賽冠軍他自己也分別在1936年和1938年兩度穿上金靴。

1940年,已經走下坡路梅阿查轉會到AC米蘭隊,雖然他在37場聯賽中僅攻入9個進球,但是依然受到米蘭球迷們的愛戴。

1947年,37歲的梅阿查正式宣布掛靴。為紀念他為義大利足球和米蘭市足球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米蘭市政府將聖西羅體育場更名為梅阿查體育場。

1979年8月21日,喬塞佩·梅阿查病逝,享年69歲。他一生中共參加過363場甲級聯賽,進球216個,代表國家隊出場53次,進球33個。他是義大利足球史上一座永遠的豐碑
http://image2.sina.com.cn/2006/h/p/_small_min.jpg

2、迪諾·佐夫
1942年2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費留利地區的馬里亞諾鎮。佐夫最崇拜的守門員是蘇聯的雅辛,他收集了許多雅辛的照片和資料放在家裡,一有時間就琢磨雅辛的動作。模仿雅辛是他當時的主要愛好。

1956年,14歲的佐夫進了馬里亞諾少年足球隊。發現佐夫足球天賦的是一個叫杜德的足球專家,他把佐夫推薦給了頗有名氣的烏迪內隊。

1958年佐夫加入烏迪內隊,但到了1961年9月才作為該隊正選門將出現在義大利甲級聯賽賽場上,參加了該年度的甲級聯賽。佐夫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救球才華,門前的把守牢不可破,為本隊進入前八名立下了功勞。

1963年,佐夫加盟曼托瓦隊,技術日漸成熟。在這里他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機會,經驗更加豐富。在第一年的全國甲級聯賽中基本上代替了老守門員桑塔切爾的位置,頗受教練和隊友們的信任。1967年,佐夫轉入那不勒斯隊。1968年,26歲的佐夫入選義大利國家隊,並作為正選門將參加了1970、1974、1978、1982年4屆世界盃賽,獲得了好成績。1970年,佐夫第一次參加墨西哥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盃賽。他以判斷准確、出擊及時而贏得了人們的肯定。義大利隊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淘汰了烏拉圭、瑞典、以色列、墨西哥、西德等隊殺入決賽,與巴西隊爭奪冠軍。因為巴西隊過於強大,義大利隊以1∶4敗北,獲得了亞軍。這對第一次參加世界盃賽的佐夫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榮譽。

1972年佐夫轉入尤文圖斯隊,這是一個世界球星雲集的俱樂部,在該隊踢球本身就是一種榮譽。佐夫為該隊效力12年,戰績斐然。

1978年第十一屆世界盃賽時,義大利隊在著名教練貝阿爾佐特的帶領下,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打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小組賽中,義大利隊連勝3場,昂首挺胸進入了半決賽。此後連遭全攻全守的橙色大軍荷蘭隊和桑巴足球的發源地巴西隊的阻擊,沒能殺入決賽,只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不過,這次杯賽,人們對義大利足球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們的"鎖鏈式"防守似混凝土一般牢不可破。他們攻守兼備,但以守為主的打法引起了世界足壇的高度重視。在貝阿爾佐特的這一設計當中,佐夫是義大利的最後一道防線,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在他這里得到了集中體現。佐夫與全隊協調一致,一次次地瓦解了對方的犀利進攻。有人評價說,佐夫像一塊大理石雕琢成的門神。他的守門技術使對方無機可乘,使射手們顧慮重重。

1982年,40歲"高齡"的佐夫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盃。經過多年的培養,此事義大利已經擁有了多名世界一流的球星,像金童子羅西、孔蒂等都技術超群。善於謀劃的教練貝阿爾佐特製定了詳細的比賽計劃。他讓佐夫擔任場上隊長,以他的威望與技術帶領全隊團結一致,以牢固的防守為基礎,打快速反擊戰術。在第一階段的比賽中,義大利隊似乎在磨合,只以一個凈勝球的優勢進入復賽。但在淘汰賽中,義大利隊原形畢露,以前中後三條線協調一致的"鎖鏈式防守"牢牢套住了上屆冠軍阿根廷隊的進攻,以2∶1取勝。義大利隊乘勝追擊,以2∶1戰勝了巴西隊。最後與西德隊的決賽中,佐夫和隊友們忠實地執行教練的意圖,攻守並舉,進退有序,以3∶1的比分戰勝了西德隊,成為世界冠軍,捧得大力神杯。佐夫也成為捧得金杯年齡最大的運動員,完成了他足球生涯中最光輝的一章。佐夫因其出色表現全票當選為世界第一號"守門員",球迷們稱贊他為"攻不破的銅牆鐵壁"。

佐夫的守門技術簡潔實用。他頭腦冷靜,反應敏捷,站位好,隨機應變和爆發能力無可匹敵。

佐夫在義大利甲級隊服役的21年間,撲住了402個點球,平均每個賽季19個。創造了代表國家隊參賽115場的記錄。在1973~1974年6月間的一系列比賽中,佐夫保持了1145分鍾不失球的記錄,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零"成為這位守門奇才的代號。

佐夫作為一名守門員,保持了較長的運動青春。1983年6月2日,42歲的佐夫正式宣布退出足壇,消息傳出,在義大利引起強烈反應。

1984年5月國際足聯在慶祝足聯成立80周年大會上,授於他"國際足聯榮譽勛章",以表彰他"為世界足球技術做出的突出貢獻"。國際足聯在一份文件中說"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可靠和值得信任"。
http://www.hoodong.com/uploads/31/11543611705812000000142476.jpg

3、保羅·羅西
1956年9月23日保羅·羅西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普拉托,身高1.74米,體重66公斤。在上小學時,他就和當地的普拉特塞隊簽約。年輕氣盛的羅西很快在球隊里站穩了腳根,出色的表現使他得到了尤文圖斯隊的垂青,未滿20歲的羅西加盟了這支豪門球隊。但是,當時的球隊里有像貝特加這樣的巨星,羅西自然很難打上主力,因此他在75/76賽季被租借到了乙級的科莫隊。在這支小球會,羅西打上了主力,且開始在整個義大利小有名氣。年輕的羅西在76/77賽季表現更加出色,他加盟了乙級聯賽的另一支球隊維琴察。在該隊他一共踢進了21球,是球隊晉級的功臣。在77/78賽季,第一次參加甲級聯賽的羅西居然踢進了24個球,幫助球隊沖到了聯賽亞軍的高度,正是這樣的出色表現使他入選了參加78年阿根廷世界盃的義大利國家隊。
在78年的阿根廷世界盃上,義大利隊並不被看好,而且分組不利,和法國以及東道主阿根廷同一小組。果然,首場與普拉蒂尼領軍的法國隊交鋒時,開賽不到1分鍾就被拉科姆貝先進一球。這時,出人意料代替著名射手普里奇首發出場的羅西挺身而出了!29分鍾,隊友的射門打在他的大腿上,羅西身體一轉,球令人驚奇地彈進球網,1:1。最後在全隊的努力下,義大利隊以2:1取勝。賽後,意媒體給表現出色的羅西取了個「金童」的綽號,並且直到現在還被津津樂道。在那屆世界盃里,義大利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羅西射入三球。
回到國內的羅西在78/79賽季又被租借到當時的勁旅佩魯賈隊。在該隊,他的表現依然非常出色。正當羅西的事業逐步走向輝煌時,卻發生了震驚整個亞平寧半島的甲級球員舞弊案。羅西和他的隊友涉嫌操縱比賽和非法賭球被義大利足協禁賽三年(後經調查減為兩年,同時被禁賽的還有70年世界盃主力門將阿爾貝托西等人)。這意味著羅西將無法參加任何正式比賽。對於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羅西來說無疑是晴空霹靂!
羅西盡管被禁賽,但是依然經常出現在訓練場,以保持狀態。不覺兩年過去了,正值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主教練貝阿爾佐特作出了現在看來
無比英明的決定,讓羅西頂替生病的貝特加入選國家隊。當時這次人員變動曾引起了軒然大波。意媒體嘲笑主教練不該將兩年未出賽任何重大賽事的羅西招入國家隊,還舍棄了聯賽的最佳射手普魯佐。對此,煙斗教練貝阿爾佐特回應說:「我清楚如果我不把羅西帶到西班牙的話,義大利隊將失去一名禁區內的機會主義者。在那個區域內,羅西的表現相當出色,他的反應非常敏捷,常常利用假動作輕松地戲弄那些防守他的後衛。」
義大利隊在世界盃初期表現非常糟糕。三戰三平,羅西如同夢游,顆粒無收。幸災樂禍的媒體立即鋪天蓋地地攻擊主教練和羅西本人。但是貝帥對此不所動,並且還封鎖了對媒體的新聞發布。主帥的一片良苦用心在與巴西隊的比賽里得到了回報,奇跡般的羅西在這長富有傳奇性的比賽里,一人連進三球,成為獲勝的最大功臣。最終,義大利隊一鼓作氣拿下了已經闊別多年的大力神杯!羅西也成為一代綠茵傳奇人物,並入選了義大利百年最佳陣容!

以下是羅西的簡要資料:
俱樂部:
1975 - 1976 科莫(Como)
1976 - 1977 維琴察(Vicenza)
1978 - 1981 佩魯賈(Perugia)
1981 - 1985 尤文圖斯(Juventus
1985 - 1986 AC米蘭(AC Milan)
1986 - 1987 維羅納(Verona)

俱樂部榮譽:
1982 意甲聯賽冠軍(尤文圖斯)
1983 義大利杯
1984 優勝者杯冠軍(尤文圖斯)
1985 歐洲超級杯冠軍
1985 歐洲冠軍杯冠軍(尤文圖斯)

國際榮譽:
1978 FIFA阿根廷世界盃:季軍(三粒進球)
1982 FIFA 西班牙世界盃:冠軍(六粒進球)
1986 FIFA 墨西哥FIFA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

個人榮譽:
215場意甲聯賽,82粒進球
48場國際比賽,20粒進球
1982年歐洲足球先生
http://www.quanye.cn/ylxx/UploadFiles_3866/200605/20060516095349496.jpg

4、弗蘭科·巴雷西
忠心耿耿效力於ac米蘭隊20年的巴雷西,出生於1960年5月8日,場上位置是清道夫。

巴雷西的職業生涯在1978年4月23日正式開始的,首次代表ac米蘭參加同維羅納隊的比賽,當時ac米蘭以2比1取得了勝利。從此後成為了ac米蘭與義大利國家隊後防線上的中流砥柱。22歲時,被任命為ac米蘭隊的隊長。

與貝肯鮑爾、塞里亞一樣,巴雷西被認為是現代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清道夫。巴雷西不僅是防守的中堅,還經常的參與進攻。總共代表ac米蘭隊參加了716場國際比賽,其中470場甲級比賽、61場乙級比賽、97場義大利杯賽、50場義大利錦標賽、19場歐洲聯盟杯賽、6場歐洲超級杯賽、4場豐田杯賽、3場米特羅帕杯賽、5場義大利超級杯賽,還有1場歐洲聯盟杯的附加賽。代表國家隊參加了81場比賽,其中31場比賽中出任隊長。於1997年的秋天光榮退役!巴雷西使用的6號球衣被永遠的保留了下來,從此ac米蘭中沒有6號。
從1978年第一次參加意甲聯賽到1997年正式退役,巴雷西在AC米蘭隊留下了一段廣為流傳的忠誠佳話。至今球迷們回憶起米蘭王朝的輝煌,第一個想到的依然是他們的老隊長巴雷西。巴雷西從小便顯示出了過人的足球天賦,他在米蘭的青訓營成長起來,很小時就培養出了對紅黑軍團的忠貞感情,日後即使是米蘭降級,他仍然不離不棄,與球隊同甘苦共患難。

巴雷西在場上活動范圍很大,視野開闊,憑借無與倫比的意識他總能恰到好處地跑位,冷靜的頭腦讓他可以妥善處理好危險球。同時,巴雷西還有一腳精確的長傳,往往能成為球隊進攻的發起者。巴雷西是AC米蘭隊和義大利隊混凝土防守的核心人物,也是球隊的隊長,在球場上他能給隊友們帶來安全感,在更衣室里也可以營造和諧團結的氣氛,出眾的領導才能和忠厚正直的品格,讓他在贏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贏得了所有人的心。
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主動並且有意識的接觸足球是從米蘭開始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米蘭的輝煌給我年少心中的震撼難以用言語描述,從那時起米蘭就成為我內心深處永遠的眷戀.以至於現在每次見到了老米蘭那熟悉的紅黑劍條衫和白色短褲,心裡就是一陣顫栗激動.
對於我來說,米蘭的旗手永遠都只有一個:弗蘭科.巴雷西,他就是米蘭的象徵.我一直在尋找巴雷西的錄像想重溫那優雅的封堵和鏟搶,無奈市面上琳琅滿目的足球vcd大多冠以"射門","進球"這樣的字詞,尋它千網路也難覓防守的集錦.雖然防守也是一種藝術,一種美,但是人們總在關注攻擊球員的表現的同時卻忽略防守隊員的精彩.
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沒有布蘭克,海皮亞那樣高大,也不如斯塔姆,諾沃特尼,薩姆埃爾那樣強壯,更缺少卡洛斯,馬爾蒂尼的速度,是什麼讓他能夠用1米76的身高,70公斤的體重支撐起義大利和米蘭的後防?能使他近20年躋身於世界頂尖後衛的行列,成為清道夫的樣本和足球防守藝術的代名詞?技術,意識和經驗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同樣不能忽略的是他對 米蘭的熱愛和鋼鐵一樣的神經.一個人能夠成功,必然有他成功的道理.
"Tough and rough"是網路上英語文章中經常修飾巴雷西的詞,tough是幾乎所有人對 他的形容,rough只是對他有非議人的看法,尤其他的對手的支持者.了解一個人,除了他的朋友還應該有對手,可以說,這兩個詞的混合使用能夠從 種程度上面體現了巴雷西的特點我一直認為:無論是任何領域,真正的大師必然是極具性格的人.只有把卓越的天才和強烈的個性完美的結合起來才會有自己的風格,位於世界之巔.溫吞水的性格即使技術再好也只是送水一兵,不能擔當起球隊領袖的重任,更不會成為巨星.真正的巨星是那種人藝合一的人,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領略了他的人格魅力.
米蘭王朝的隊員中個性最強烈的有兩個人:巴雷西和古利特.沉穩,堅定和頑強,是巴雷西給人的第一印象,他總是那麼嚴肅,冷峻,甚至有點冷酷.這同當時前場奔放洋溢甚至是肆虐宣洩激情的古利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在前場一個在後場,一個是火一個是冰.兩個都是真正的男人,只是表達流露的方式有所不同.古利特的代表鏡頭是舉起88年歐洲杯之後的那一下甩頭發,充滿了野性,雄性和自信,巴雷西的經典則是每次成功退防時臉上的堅毅和沉穩.古利特的成功在於釋放自己的天才,巴雷西則是扼殺對手的天才.凡事有果必有因,發生在巴雷西身上的種種故事都緣於他強烈的個性,應了那句話:有什麼樣的個性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仔細看看巴雷西震撼的一生,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可以擊敗他,但卻不能征服他,擊垮他的硬漢.這個在冷峻外表下有著強烈感情的的巨人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讓步,唯一使他低頭的是對米蘭和足球的熱愛.不幸的是,命運女神似乎不喜歡這個同自己一樣強悍的人,始終在捉弄著他,巴雷西就像普羅米修斯那樣不停的與命運做斗爭,無論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他都毫不畏懼,風雨過後依然昂首挺立!這才是真正的硬漢!基恩那種球風兇殘的所謂硬漢其實對不起這兩個字.
巴雷西的出生地是布雷西亞的Travagliato,記得一篇英文文章中寫到:"在義大利語中,Travagliato是麻煩的意思,這暗示著巴雷西命運里所蘊含著的那些滄桑!"當巴雷西只有13歲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他,父親於四年之後也去世了.他和哥哥是由姐姐撫養長大的.無疑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巴雷西必須早些面對生活獨立自主,也就從小養成踏實,嚴謹,頑強的作風.
關於巴雷西有很多傳奇,包括加入米蘭的過程.他在14歲的時候試訓亞特蘭大和國際米蘭,對於他的天才人們沒有懷疑,但卻因為過於瘦小而拒絕了他,相反他的哥哥朱賽佩.巴雷西被米蘭拒絕卻順利加入了國際米蘭.弗拉門戈俱樂部可以給zico這樣瘦小的中前場球員增加營養.但是對於中後衛就很少有俱樂部敢於冒險,所以就連米蘭也拒絕了他兩次.所幸第三次在AC米蘭的大本營,當所有AC的資深球星教練到場評判的時候,巴雷西獲得了極大的贊譽,就這樣避免了明珠的流失.這些試訓失敗的經歷使巴雷西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在20年的球員生涯中每一次訓練都十分刻苦,每一場比賽都全力以赴,始終保持著追求
勝利的激情,甚至是不惜代價的狂熱.巴雷西固然是天才,但天才不一定能和巨星劃上等號.足球史上才華橫溢的球員有很多,最後是否能夠成功則完全在於個人的氣質,性格和後期的磨練.這和功夫在詩外是一個道理:每一個文人都會堆砌華麗的文字顯露文采,真正成為千古傳誦名句則在於詩詞中含有的底蘊.比如原山東泰山的那個蘭普蒂,他連續兩屆世青賽上的表現讓人們歡呼發現了貝利和馬拉多納之後第三個天才,現在卻淪落到中國甲A里廝混.
如果說馬特烏斯那樣令人厭煩的瑣碎是偉大隊長的一個異類,緘默的巴雷西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少言寡語出奇的原因要部分歸結於年少時的艱辛經歷.采訪巴雷西對於任何一個記者都是痛苦和折磨:巴雷西很少發言,即使說了也是隊友踢得比較好,感謝球迷之類,記者甚至只能從他的面部表情來推斷他的內心,巴雷西是一個行動者,他認為自己在場上所作的一切就已經做出最好的說明,不需要再用言語來解釋.同樣也很難在雜志或者網路上找到巴雷西很多軼事,米蘭城不僅是藝術和時裝之都,媒體娛樂業的狗仔隊的職業素養也是世界頂尖,比起英國小報的記者並不遜色很多.米蘭很多球員都生活在新聞的漩渦裡面.但是天生
內斂的巴雷西絕對不會成為花邊的主角,這和充斥於所有媒介的貝克漢姆是兩個極端.固然那個年代網路咨詢不甚發達,但即使在當時,巴雷西的新聞與別人相比也十分少.小馬爾蒂尼回憶,有一年巴雷西在場外只和他說過三句話.我懷疑這報道的真實性,因為是刊登在體壇周報,現在體壇周報的名聲臭得很,錯誤也是百出.場上的巴雷西是叱吒風雲的英雄,場下的他則質朴敦厚,淡薄名利,只聽過別人替巴雷西抱怨歐洲足球先生為什麼不頒發給他,從沒聽他自己說過.我們的凱撒貝肯鮑爾倒是在職業生涯中親口抱怨過多次.二十年的生活訓練中,巴雷西一直嚴格自律,以身作則來告訴隊友什麼是職業運動員應該具有的行為,成為球員的典範.姜育恆《再回首》中的那兩句是巴雷西真實的寫照:"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或者面對什麼樣的成功與輝煌,巴雷西就是那樣平淡從容,依然故我.但正是這個沉默踏實的人始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用脊樑撐起了米蘭的天空.如今那些年輕偶像的所謂"現代"不過是過渡,短暫和偶然,從巴雷西的身上,你則可以感受並且提取出一種刻骨銘心的永恆和不變,如同大地般廣褒,深遠與無垠.
巴雷西18歲開始職業球員生涯,第一年就獲得了聯賽冠軍,可以說是年少有為.當時年輕的巴雷西就體現出領袖氣質和強烈性格.那些30歲左右的對手以為這個捲毛小孩子學徒可以輕易突破,巴雷西則回敬以一次次兇狠有效的鏟搶,結果沒有人敢輕視他.人們認為米蘭繼里維拉之後找到了自己的金童,義大利也找到了希雷阿的接班人.之後幾年的磨礪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難於承擔之重,然而頑強的巴雷西並沒有被壓垮,米蘭在他的帶領下也度過了那段坎坷時光.首先是80-81賽季米蘭因為涉及假球降入意乙,努力升上了甲級,卻在第二年又降入了乙級.那是怎的悲情年代啊!里維拉退役使得米蘭失去了依賴多年的支柱和靈魂,當打球星科洛瓦蒂去了國際米蘭,教練退休,老闆攜球隊財產出逃南非,新老闆也沒有能力.米蘭從1980到86年一直被排斥出奪冠集團,淪落為一個中游球隊.連AC球迷都絕望了,所以當科洛瓦蒂被國際米蘭挖走的時候球迷並沒有責怪他.這期間很多球隊向巴雷西伸出了橄欖枝,其中包括一直覬覦巴雷西的國際米蘭.大巴雷西也在勸說自己的弟弟加盟.可是米蘭是巴雷西的家,是巴雷西的母親,巴雷西執著地表示:"我是AC米蘭的隊員,我決心留下來".患難時方見真情!世界上有幾個球星能夠6年一直堅守陣地,在漫漫黑夜裡等待一個不知道何時會降臨的黎明?迪利維奧留在佛羅倫薩固然令人尊敬,但他做出這個決定的部分原因是其已經步入職業生涯後期,沒有再發展的空間.而剛剛起步的巴雷西卻有著及其光明的前途,去了當時運作良好的國際米蘭可以讓他一帆風順,平步青雲;長期留在風雨飄搖的米蘭不但經濟上受損,而且可能給他的職業生涯蒙上陰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追求,巴雷西的心中堅持執著的是那些很真的叫做情義的東西,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知恩圖報的巴雷西也不是用自己的前途做賭注,對米蘭的熱愛使他在和AC簽約的那天就決定為AC效力終身,他的前途完全獻給了米蘭.這期間,21歲的時候一場怪病還讓巴雷西坐上了輪椅,人們斷言他不會繼續運動生涯,甚至懷疑他得了癌症,三個月後,堅強的巴雷西依然挺立在球場上.
乙級聯賽沉浮的幾年並沒有掩蓋巴雷西的才華,煙斗教練貝阿爾佐特選他進入82年世界盃代表隊,作為防守中場和清道夫的雙重替補,因為那時候,清道夫是同樣偉大優雅的希雷阿.不過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巴雷西的多才多藝.在二選一之間,貝阿爾佐特當然更信任希雷阿,畢竟將帥一起參加了78年世界盃,相互之間十分熟悉;尤文的三人組合希雷阿,詹蒂萊,卡布里尼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希雷阿的經驗也不是年少的巴雷西能比肩.很不幸,當時巴雷西還有傷在身,所以當科洛瓦蒂負傷下場時,替補上場並把握住機會贏得舉世好評的不是原定的巴雷西,而是貝爾戈米.整個世界盃巴雷西沒有上場一分鍾.
這屆世界盃上義大利隊的後防線是足球史上最強大的後防線:1號佐夫,4個主力是4號卡布里尼,5號科洛瓦蒂,6號詹蒂萊,7號希雷阿,13號中場奧利亞尼經常出現在右後衛的位置上.三個替補是2號巴雷西,3號貝爾戈米,8號維爾喬沃德,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防守的大師.這是唯一一條能夠超出AC米蘭巔峰年代巴雷西,塔索蒂,馬爾蒂尼,科斯塔庫塔四人防線的組合.
世界盃後,貝阿爾佐特開始試驗把巴雷西和希雷阿一起放到後衛線上,然而兩個同樣出色,風格類似的清道夫不一定能夠成為出色的搭檔.於是這個實驗以失敗告終.又一次,貝阿爾佐特選擇了世界盃冠軍希雷阿,其間還試驗了羅馬的Righetti,事實上義大利隊錯過了一個換血的極佳機會,抱殘守缺導致了86年的慘敗.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大帝有多少 瀏覽:930
伊朗氣候溫度怎麼樣 瀏覽:163
印度高鐵為什麼那麼快 瀏覽:794
櫃門印尼白是什麼顏色 瀏覽:568
伊朗什麼東西比中國便宜 瀏覽:106
伊朗綠松石有什麼用 瀏覽:944
中國多少台呼吸機 瀏覽:539
印尼什麼蟲子叫得像小鳥 瀏覽:433
越南現在哪些城市封了 瀏覽:956
印度有什麼著名文明 瀏覽:764
如何介紹越南黃花梨 瀏覽:70
英國人羅素多少錢 瀏覽:424
泰國榴槤如何進入中國 瀏覽:598
義大利佛羅倫薩lv在哪裡 瀏覽:679
怎麼區分印度和非洲小葉紫檀 瀏覽:117
印尼咖啡糖是什麼 瀏覽:264
中國哪個省古城最大 瀏覽:679
中國哪個縣最有機場 瀏覽:676
如何成為英國大學代理 瀏覽:775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