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559年4月,法西締結什麼合約正式結束了法國對義大利的爭奪
1559年4月,法西締結《卡托—康布雷西和約》,正式結束了法國對義大利的爭奪,西班牙在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和撒丁的統治得以鞏固,義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繼續。
⑵ 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3個國家的由來
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
查理曼帝國(Charlemagne Empire)是中世紀西歐早期的封建帝國。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故又稱加洛林帝國。
查理大帝統治時期(768-814),版圖西南至厄布羅河,北臨北海,東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麵包括義大利北半部。定都亞琛。查理死後,帝國陷於內戰。
843年,根據《凡爾登和約》,帝國分裂為三部分:萊茵河以東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斯海爾德河、默茲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
中法蘭克王國北起北海,循萊茵河而南,包括羅訥河,直到中部義大利,其國王洛泰爾一世承襲神聖羅馬皇帝稱號。大體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國、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三國的雛形。
(2)法國什麼時候和義大利分開擴展閱讀:
帝國的沒落:
查理統治了46年,他死於814年。他的兒子路易成為皇帝。
查理在806年就已經規定了他死後王國按日耳曼傳統由他的兒子瓜分,但路易決定不顧這個遺囑而欲保存帝國的統一。
817年他發布了一個法令來防止帝國的分割,他的理由是皇帝的名稱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兒子洛泰爾為副皇帝。他在他的法令中規定皇帝的長子繼承皇帝位。
他的這個決定獲得了教會的支持,教會認為帝國的統一與教會的統一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帝國的主教介入了政治:他們成為皇帝兒子的對手。這些兒子們當然希望分國。
從829年開始,皇帝與他的兒子們之間發生武裝沖突。路易死於840年,他的兒子洛泰爾一世成為唯一的統治者,但是843年他的三個兒子還是在《凡爾登條約》里決定三分法蘭克帝國。
帝國後來在855年的普呂姆分割、870年的《墨爾森條約》和880年的《利貝蒙條約》中又多次被細分。此後法蘭克帝國再沒有被統一過。各個不同的帝國部分發展出不同的習俗、民風、語言,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有一段時間里,人們還稱分開的國家為東法蘭克帝國和西法蘭克帝國,但約一百年後這些稱呼也都消失了。只有西部的「法蘭西」繼續使用法蘭克這個名字,而東法蘭克王國則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繼續維持著羅馬皇帝的傳統。
⑶ 法國和義大利在歷史上有過幾次戰爭時間和起因是什麼
樓上的最好先看看歷史書再回答。1494-1559年,法國和西班牙為爭奪義大利進行了一場戰爭。結果是法國大敗,最終退出了義大利。而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法國大革命期間,為打擊反法聯盟的核心奧地利,拿破崙率領法軍在此地戰勝了奧地利軍隊,其間雖然有俄名將蘇沃洛夫帶兵在此地大敗法軍,但最終勝者還是法國。拿破崙的兄長和妹夫都先後做過那不勒期國王,拿破崙兒子誕生後還被任命為羅馬王。拿破崙失敗後義大利才被奧地利重占,並分割成許多部分。而在19世紀中葉義大利統一戰爭期間,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也派軍入義大利,戰勝了盤踞義大利北部的奧地利軍隊。主要目的是為了樹立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並獲得了尼斯和薩伏依兩地。但後來法國又願義大利完全統一,長期占據羅馬,直至1870普法戰爭失敗。二戰中,義大利先是宣布中立,後來墨索里尼看法國在希特勒打擊下大敗,才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但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實在太弱,直至法國向希特勒投降也沒有多少進展,所以後來希特勒直將一小塊領土劃分給義大利。二戰結束後就歸還了。
隨便說一下,羅馬帝國崩潰後,義大利一千多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常常是外國列強競爭的舞台。長期佔領義大利的主要是統治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法國的波旁王朝也長期佔領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所以法國與義大利的幾次戰爭在中世紀基本上都是與列強交戰,義大利人還歡迎法國人,認為他們是解放者。特別在拿破崙時期尤為明顯。
⑷ 1814年義大利與法國發生了什麼事
1814年,聯軍向法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
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
波旁王朝復辟。
1796~1814年拿破崙一世對義大利的佔領和統治,給義大利人民造成
⑸ 法國德國義大利從什麼時候才分立
814年法蘭克帝國的查理大帝死後,其子孫發生分立。
843年,根據《凡爾登和約》,帝國分為三部分:
萊茵河以東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
斯海爾德河、默茲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
中法蘭克王國北起北海,循萊茵河而南,包括羅訥河,直到中部義大利。
這大體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國、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三國的雛形
⑹ 本是同根同源的法國和義大利,為何會變成了死對頭
其實法國和義大利的愛恨情仇的根源從一戰時期就已經略顯眉目。一戰時期,在對於勝利瓜分成果的時候,法國對於德國的壓迫,導致了德國後期對法國的殘忍報復,然而一戰時期義大利就已經和德國處於同一陣營對法國進行的攻擊。而這也積攢了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怨恨。回看歐洲的歷史進程,我們很容易發現,德國自始至終一直都是處於軍事極其領先的地位。而反觀法國自從拿破崙戰敗以來,法國的軍事力量遠遠有低於德國的軍事力量。在一戰勝利結束之後,法國想利用一戰的成果來打擊德國,但是德國和義大利有盟友關系,這也導致加重了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仇恨。
這也就是為什麼原本是處於奧匈帝國的法國和義大利最後會變成死對頭的原因。
⑺ 哪個帝國曾分裂成德國,義大利,法國
法蘭克帝國(法語:L'empire carolingien)是從5世紀到9世紀間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王國,其疆域與羅馬帝國在西歐的疆域基本相同。
法蘭克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人民主要由民族大遷徙過程中從日耳曼尼亞遷入的民族組成。
羅馬帝國滅亡後,法蘭克帝國在其存在的三個世紀中成為中歐最重要的國家,它當時是中歐的大國。在它瓦解後它的組成部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法國、德國和其它一些小國家。統治法蘭克帝國的帝王出自墨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它達到了其頂峰
806年查理的遺囑
查理在他的遺囑中規定將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於丕平和小查理於810年和811年去世,這個三分的計劃無效,路易於813年被提升為副皇帝,814年得以繼承其父的皇位。
路易決定不分王國後與他的兒子們交惡,雙方發生戰爭。830年代初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路易被他的兒子們扣押,喪失實權,而他的兒子們則在各自的領地中越來越獨立,路易實際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路易死後三年,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里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編輯] 843年凡爾登條約
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法國
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德國
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義大利
[編輯] 855年普呂姆分割
855年,洛泰爾覺在普呂姆分割中,將他的中法蘭克王國分給兒子們。
[編輯] 870年墨爾森條約
洛泰爾的兒子們死後,禿頭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70年的墨爾森條約中,瓜分中法蘭克王國。最後,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羅旺斯兩地,而義大利則繼續維持現狀。
[編輯] 880年利貝蒙條約
禿頭查理試圖佔領整個中法蘭克王國,但沒有成功。路易三世獲得了中法蘭克王國的西部,法蘭克帝國的瓜分大致成形。東部與西部之間的界限在整個中世紀幾乎沒有改變過。
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路易三世死於882年,卡洛曼死於884年,東法蘭克王國的查理三世到888年還被看作是整個帝國的皇帝。直到20世紀法國與德國還互相將對方看作是「遺產對手」。
⑻ 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是什麼啊
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是都是由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建立的。義大利、法國、德國都來自於法蘭克王國,但法國和義大利都有和當地原住民融合。所以他們仨關系很近。英國則是由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建立的,但血統比較純正,在金雀花王朝時期英國被法國的安茹家族統治,英國現在的王室自那時傳承下來。
義大利和法國說明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法蘭西共和國French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⑼ 法國義大利是一個國家嗎
法國和義大利不是一個國家。
「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而義大利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所以二者不是一個國家。
義大利半島史前就有人類活動跡象,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公元前9世紀伊特魯里亞人曾創造燦爛的文明。公元前754年羅馬開始建城。古羅馬先後經歷王政(前753-前509年)、共和(前509-前27年)、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長達一千年。
⑽ 法國和義大利是一個國家嗎
法國和義大利不是一個國家。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斗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義大利復興運動興起。 1861年撒丁王國改國號為義大利王國。並逐步統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2]。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