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的人物都是誰
墨索里尼是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者。
㈡ 義大利政權和軍隊,是如何度過維多利亞王朝的
義大利通過不斷地改革都鐸維多利亞王朝。對於義大利來說並沒有像英國一樣建立王朝進行不斷地軍事政變,但是義大利也是依靠著自己成為歐洲的強國,即使義大利沒有像英國一樣開展過工業革命,但是義大利也是依靠在自己國家進行的改革不斷地發展。
對於義大利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悶聲發大財的例子,在世界范圍內的國家義大利並不是非常強大的國家,義大利也沒有建立殖民帝國,但是義大利的領導人進行了改革,並在改革中不斷地發展,所以才成為了歐洲得強國。
㈢ 德國和義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異同
德國、義大利、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異同:
一、相似之處:
①都是經濟危機的沖擊下,法西斯勢力上台執政,建立起獨裁統治的。
②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法西斯統治。
③都成為法西斯軸心國成員。
④都給世界和平和本國人民帶來了空難。
⑤都在二戰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二、不同之處:
①義大利法西斯是在一戰後初期的國內經濟危機影響下,在鎮壓革命運動的過程中起家的,德、日法西斯是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的形勢下上台的。
②義大利、德國法西斯是通過建立法西斯組織奪取政權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日本法西斯政府是由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台組閣而成的。
③德、意法西斯歐洲的戰爭策源地,日本是亞洲的戰爭策源地。
④二戰結束後,德意法西斯戰犯受到嚴厲懲處,日本法西斯戰犯受到美國的包庇。
㈣ 西羅馬滅亡到現代義大利共和國建立期間,義大利處於什麼政權的統治之下 義大利人與古羅馬人的血統差異
自從哥特人和匈奴人來到西羅馬以後,帝國一蹶不振。在最後的20年間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大權卻一直掌握在蠻族軍事長官里基諾爾手中。雖然如此,但西羅馬與東羅馬仍舊是同等地位的關系。最後擊潰羅馬帝國的是墨丘利角海戰(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會詳述),雖然兩個帝國為了阻止汪達爾人的進攻幾乎耗盡了自己的國庫資財,但這場戰爭終究是失敗了。與此同時,公元469年的羅訥河戰役中得徹底失敗讓西羅馬人不再有任何堡壘可守,只能任憑蠻族的大入侵。
公元472年1月,里奇梅爾在米蘭起兵南下,以擁立奧林布里烏斯為名,向羅馬進軍。雖然有安特米烏斯與比利摩爾得頑強抵抗,但是由於羅馬城裡突然爆發了瘟疫,5個月的守衛前功盡棄,安特米烏斯和比利摩爾雙雙陣亡,羅馬失陷。雖然里奇梅爾攻陷了羅馬,但是他卻沒有好運,僅僅40天後的7月21日,他就吐血而亡。一切好像又要重新開始了。
但事情並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奧雷斯特斯在達爾馬提亞繼位為軍事長官,奧里斯特斯本來是阿提拉的秘書,因為後來西羅馬的四分五裂,羅馬貴族轉向向匈奴人諂媚,自然就把這個掌管著眾多蠻族軍隊的人就會被選上。奧里斯特斯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元475年10月31日直接擁立自己的兒子羅慕洛為帝,人稱「奧古斯圖盧斯」(小皇帝或兒皇帝)。其實就算民眾這么稱呼他,他也不可能使羅馬復興了。因為這時羅馬皇帝其實只有義大利本土和達爾馬提亞了。
在這個時候,西哥特國王歐里克正式與西羅馬帝國脫離了法律上的從屬關系,自行頒布了日耳曼國家的第一部獨立法律——《西哥特法典》,從而在法律上宣告了歐洲中世紀的降臨。它是歐洲第一部「庸俗的」日耳曼化法律(雖然是用拉丁文寫成的),它所體現的獨特價值觀念與文化特色,足以令歐里克被稱為歐洲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君主。
為了再次統一帝國,奧里斯特斯到處作戰,但一切都不可能再重現了。擁戴他的蠻族軍隊要求他出讓一塊義大利的土地作為這些人的封地。可是奧里斯特斯拒絕了。軍隊很不滿意,就此嘩變,擁戴他們的首領奧多亞克為王。
奧多亞克(Odoacer,亦作Odovacar)是義大利的第一個蠻族國王(476~493)。人們認為他是黑魯爾人,其實他是斯基里酋長埃德康之子,即阿提拉派往軍士坦丁堡的那個使臣埃德康。斯基里屬於一個小部落,一直依附於強大的黑魯爾人,所以黑魯爾也包括斯基里。奧多亞克後來作為日耳曼武士參加了羅馬軍隊。475年他率眾反叛篡奪者俄瑞斯特斯。至此被軍隊擁為王。而這一年傳統上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志。
叛軍的推進度非常快,奧里斯特斯只好死守帕維亞,但沒過多久城就被攻破,奧里斯特斯雖然逃跑,但是公元476年8月,奧里斯特斯被俘,之後便在皮亞琴察被斬首示眾。拉文納同時也歸順了奧多亞克。9月4日,奧多亞克進入拉文納皇宮,時年16歲的羅慕洛·奧古斯圖盧斯立即宣布無條件退位。奧多亞克給了小皇帝一座庄園,並且每年給他6000塊金幣的生活費。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到奧多亞剋死去17年後,小皇帝仍然活著。
在義大利雖然已經國破山河在,但義大利人卻仍舊保持著他們的傳統,並沒有像西班牙、高盧那樣和當地的駐軍融合成新的民族,而是又變成了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那個名詞:「羅馬=義大利」。而對於蠻族也一樣,盡管奧多亞克、西奧多里克成為了帝國的主宰,但是義大利仍舊是帝國的一部分,一切都不能改變。
奧多亞克雖然已經奧古斯圖盧斯退位,且已經成為蠻族軍隊的國王,但他仍舊心理感到不那麼理直氣壯,因為他終究只是蠻族之王,並不能取得在羅馬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在元老院請他披上皇冠和長袍的時候,他婉言謝絕。經過與屬下的一番商議,他決定讓羅馬元老院派遣一個使團到軍士坦丁堡,把皇帝的帝徽送給了東羅馬的皇帝芝諾(474~491)。並且元老院宣稱,西羅馬不再需要皇帝,世上只要有一個皇帝就行了。而奧多亞克智勇雙全,完全有能力作義大利人的執政官。芝諾雖然開始時雖然很不願意,但隨著時間慢慢長久,也不得不承認了這個事實。致函給奧多亞克讓他做執政官。
㈤ 義大利一戰政權名稱
一戰時期的義大利是義大利王國,國王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首相是安東尼奧·薩蘭德拉和保洛·博塞利
㈥ 義大利國王哪去了,是怎麼從王國到共和國的,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現時的義大利共和國。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成立新的義大利王國。
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1943年這段時間里,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中,義大利王國轉投同盟國陣營,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6年戰後民怨四起,公民投票中人民一致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即今天的義大利共和國。
(6)義大利政權是哪個國人擴展閱讀
義大利王國的歷任君主: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王國
㈦ 法西斯起源於哪個國家:
法西斯起源於哪個國家:義大利
㈧ 為什麼法西斯政權首先在義大利建立
義大利是一個相對貧弱的帝國主義國家。戰後初期的經濟危機,引起了革命運動的高漲。為了鞏固統治,義大利大資產階級希望實行極權統治。墨索里尼於1919年建立法西斯組織,1921年正式建立法西斯黨。
墨索里尼率領法西斯分子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工人運動,贏得了大資產階級的歡心和支持。1922年秋,法西斯分子已經控制了義大利的北部和中部許多地區,墨索里尼又糾集5萬工人黨徒准備向羅馬進軍。十月,義大利國王任命墨索里尼擔任總理,法西斯轉正在義大利開始建立。
這里,義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主要是由於一戰對義大利的打擊。
(8)義大利政權是哪個國人擴展閱讀
現代法西斯專政,是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的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例如,德國的政治警察「蓋世太保」,可不經法律程序,肆意將成千上萬的進步人士投入監獄。
德國的法西斯組織「沖鋒隊」和「黨衛軍」,製造了無數反猶太人和迫害政敵的公開暴力事件,搜捕所謂的「國家的敵人」,對人民進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勢力要求在天皇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他們製造了一系列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用獨裁代替民主。
法西斯政權都狂熱的進行侵略和擴張,醉心於建立龐大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以極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為特徵的法西斯主義借機在德、意、日三國抬頭。
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別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軍事法西斯專政。它們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擴張侵略,謀取世界霸權。
㈨ 統一義大利的人是誰
拿破崙戰爭標志著近代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義大利、德意志等族的民族意識被喚醒,義大利人要求民族統一的呼聲日高。但是,在維也納會議之後,義大利恢復了昔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北部的倫巴底、威尼斯等地區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 1848年,歐洲爆發自由主義革命,其首先發起地點為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而波及的國家幾乎涵蓋全歐洲,僅俄國、西班牙及北歐少數國家未受影響。1848年11月15日,教皇國司法大臣佩雷里諾·羅西(Pellegrino Rossi)被暗殺,次日羅馬市民走上街頭遊行,要求教皇國實行社會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對奧地利宣戰。11月24日晚,教皇庇護九世化裝為普通教士逃離羅馬,前往兩西西里王國避難。教廷主教卡洛·穆扎雷利(Carlo Emanuele Muzzarelli)組成了留守政府,隨後頒布了一些自由化的新法令,教皇因此拒絕承認該政府,並在流亡地組建了新政府。 為了將教皇迎回羅馬,羅馬市長組成了一個代表團,前往教皇避難地加埃塔城堡,但教皇拒絕返回羅馬。羅馬城中首次出現了沒有政府的情況,因此市民在1849年1月21日舉行了首屆自由選舉,以組成制憲會議,年滿21歲的男性都可以投票。2月8日,制憲會議宣布成立羅馬共和國,以三人執政委員會為元首,教皇僅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羅馬共和國的憲法宣布宗教自由,給予猶太人平等地位,廢除死刑,還取消重稅、新增工作職位。義大利愛國者及軍人朱塞佩·加里波底組織了一支名為「義大利軍團」的志願軍,成為羅馬共和國的武裝部隊。教皇向天主教國家求救,法國總統路易·波拿巴遂聯合奧地利出兵干涉。6月29日,法軍進入羅馬城。 法奧軍隊此後繼續追擊加里波第軍團,迫使加里波第率眾前往聖馬利諾避難,並將其軍隊解散。庇護九世在1850年4月重返羅馬。法國軍隊駐扎在羅馬城中,以保護教皇。 此役後,義大利的民族主義者——既包括撒丁王國和薩伏伊王室為核心的君主主義者,也包括眾多的共和主義者——將教皇國視為義大利統一的絆腳石。法皇拿破崙三世則將教皇國作為其插手干涉義大利事務的籌碼,一方面支持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一方面則繼續扶植和保護教皇國政權。 1859年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後,撒丁王國從奧地利手中收復了倫巴底地區,加里波第則在兩西西里王國發動革命,推翻了波旁家族的君主。加里波第試圖在南義大利建立共和國,但是撒丁王國請求法國出兵,將義大利南部納入自己的版圖。在得到法國的允許後,撒丁軍隊於1860年揮師南下,先在當地居民的配合下征服了教皇國東部三分之二的領土,隨後進入兩西西里王國。當年年底,這些被征服的領土都被撒丁王國正式吞並,統一的義大利王國正式誕生。此時教皇國僅剩下了以羅馬城和拉齊奧地區為中心的三分之一領土。1861年3月,義大利王國宣布羅馬為新首都。但是由於法國駐軍的存在,義大利無法收復羅馬城。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駐扎在羅馬的法國軍隊撤回國內。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不必再顧忌法國的威脅,將教皇國納入義大利版圖的時機已經到來。他先派特使向教皇庇護九世送去密信,並提出了一個保全教廷臉面的解決方案:義大利軍隊以「保護教皇」的名義和平進駐羅馬城。但是這個提議被教皇拒絕,因此義大利於1870年9月10日對教皇國宣戰。義大利軍隊在9月11日越過邊界,緩慢地向羅馬城推進。進軍速度非常緩慢,以等待外交協調解決的可能。 雖然教皇國僅擁有一支為數甚微的軍隊,但庇護九世還是下令進行抵抗,以造成這樣的法理事實,即教皇國是被義大利以武力入侵、而非和平接管所征服的。9月19日,意軍包圍了羅馬城。1870年9月20日,經過3個小時的炮轟,意軍在羅馬城的奧利留城牆上轟塌了一個缺口,隨後進入了羅馬城,在阿庇亞大道上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教皇國滅亡。 此後,經過公民投票,羅馬城和拉齊奧地區並入義大利,義大利王國的首都旋即從佛羅倫薩遷到了羅馬。49名義大利士兵和19名教皇國士兵在這場戰役中喪生。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㈩ 義大利人的祖先究竟是誰是羅馬人還是東哥特人,還是法蘭克人
現代的義大利人,其祖先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民族,而是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羅馬城建立前,亞平寧半島上就有諸多不同民族,如拉丁人、薩賓人、埃特魯斯坎人等。早期的羅馬城是以埃特魯斯坎人為統治階級的王國,後來被拉丁人推翻。「羅馬人」本身就不是一個民族,而是義大利的眾多民族融合而成的。隨著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帝國時期的擴張,羅馬吸收了眾多民族成分,如色雷斯人、希臘人、薩謨奈人、猶太人等,但義大利本土主要還是羅馬人。公元5世紀,羅馬開始衰落,蠻族人紛紛入侵,在羅馬帝國曾經的土地上建立了眾多日耳曼國家,如東哥特人在義大利建立了王國,法蘭克人佔領 了高盧,汪達爾人奪取了北非。此時的義大利人又融入了日耳曼人成分——以哥特人為主,之後,倫巴德人入侵、法蘭克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進攻義大利、來自北歐的諾曼人入侵等又增添了義大利的民族構成。還有,回教徒入侵義大利,曾佔領了西西里、克里特等地,建立了巴里埃米爾國等政權,因而義大利的民族構成(主要是西西里等地)中還有阿拉伯人、柏柏爾人等。所以現在所說的義大利的民族「義大利人」,實際上是拉丁遺民、希臘人、哥特人、法蘭克人、維京人、撒拉遜人等諸多民族融合的結果,「義大利人」比起作為是一個血統上的概念,更接近於一個地理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