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民族意識怎麼產生的

義大利民族意識怎麼產生的

發布時間:2023-02-04 20:23:29

1. 民族主義的發展歷程

歐洲民族主義的誕生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形態,民族主義以民族特色看待人類活動。因民族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
梁啟超是中國揭示和宣傳近代民族主義的第一人。(1902年)他發表《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明確提出:「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焉,亦先建設一民族主義國家而已。」
孫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在清帝國民族壓迫赤裸裸的暴露在被奴化的漢人眼前,越來越多的漢人醒悟了。但最後,「三民主義」變成了「新三民主義」,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共同體,這可以說是民族主義在中國消失。
1900年之前
1815年至1870年間,各個獨立公國逐漸統一為義大利國大多數的民族主義理論皆假定歐洲為民族國家之濫觴。雖有爭議,一般通常認為現代國家始自1648年之威斯特伐里亞條約。該條約開創威斯特伐里亞系統式的國家,即彼此互相承認主權與領土。簽約國中,如荷蘭合省邦聯(Dutch United Provinces,當時的稱呼)被視為民族國家,但德國並無對等情況,盡管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據有當時全體說德語的國家。1648年,多數歐洲強權尚非民族國家。其他的看法為拿破崙啟動民族主義,並使民族主義達到預料之外的程度。
許多人,但非全部,認為民族國家最主要的轉變源自18世紀晚期與19世紀。自浪漫式民族主義(romantic nationalism)開始,民族主義運動者於歐洲遍地興起,當中有些為反對大帝國的分離主義者,另有尋求一統分隔零散的領土,如德國與義大利。這些運動促進民族認同與民族文化,且獲得成功。19世紀末,人們多數接受歐洲劃分為多個民族,且自我認同於其中之一。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帝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崩潰,加速了民族國家之形成。
依據標准觀點,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國家觀念。典型的歐洲國家為皇室所統治的朝代國家,若高於區域性之效忠,則為由統治性家族所有之君主制。朝代國家可由皇室聯姻取得土地,又因分割繼承而失地─現今看來十分荒謬可笑。遠古時期,古希臘稱所有非希臘人為蠻族,但希臘的各城邦又經常為統治地位相互作戰。民族主義引入各民族領土范圍明確的觀念,並更進一步的應用於索求其他民族的土地。原則上,民族國家並不尋求克敵取地,然而,民族主義運動者們罕對邊界之劃定意見一致。隨著民族主義運動者之勃興,也為歐洲帶來了領土紛爭。
民族主義運動也決定了19世紀的歐洲政治。在民族為帝國一部之處,民族解放的奮斗同時也是為抵抗先前的專制獨裁而奮斗;在民族國家鞏固先前君主政體之地,如西班牙,民族主義自身成為保守及保皇勢力。民族主義運動大多始自對抗現有的安排,但到了20世紀,亦有政體(regime)自認為民族主義者。
19世紀民族國家起源之標准理論頗受爭議。其中之一在於南美洲人的獨立奮斗,以及美國獨立革命先於歐洲的民族主義運動。有些國家,如荷蘭與英國,似於19世紀之前即有清楚之民族認同。而義大利之統一,為基於人種/語言之民族主義運動範例。
20世紀的民族主義
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觀念擴及亞洲。在印度,民族主義鼓動著終結英國的統治。印度在20世紀的民族主義與甘地密切相關,另有許多當地領袖涉足其中。在中國,民族主義始創建立現代國家的信念,與過去天下一家的帝國觀點並不相容。在日本,民族主義與日本卓異論(Japanese exceptionalism)相結合,形成了帝國主義,正如極端民族主義通常引致帝國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引導出新成立的各民族國家。這些國家因美國之對抗古老帝國而受激勵,也因為法國希望將德國與奧地利孤立為一連串託管的國家。民族國家紛紛成立的結果導致多民族的帝國(鄂圖曼帝國與奧匈帝國)解體。帝俄亦因之喪土失地。凡爾賽條約,基於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企圖承認民族主義的原則,使得大部份的歐洲分解為多個民族國家,婉言稱之為「維持和平的嘗試」。然而多民族與多人種的國家依舊存在,更新出現了兩個多族合組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占人口43%的捷克控制一切)與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人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啟始了建立民族國家的新浪潮,肇因於戰前出現的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以及歐洲各殖民帝國於戰後主張獨立。最戲劇化的去殖民化出現於非洲,自歐洲的殖民禁臠轉變為民族國家。其中數國合乎歐洲「單一人種,單一語言」以及固定領土的理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符合此一準則的索馬里解體了。
蘇聯解體於1990年左右在歐洲引致無預期的民族運動復興,使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在現代史上第二次獨立。
20世紀下半,若干潮流的出現或顯示了民族與民族主義之弱點。歐盟看來大大地將權力自國家轉移至次國家(sub-national)與超國家(supra-national)的層次。非難全球化者通常訴諸民族認同情感、文化、與主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等自由貿易協定,與貿易市場持續國際化,看來損害了國家經濟,引致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之復甦,及反對全球化負面因素的激烈抗議行為(參見反全球化)。
並非所有反全球化者皆為民族主義者,但民族主義持續主張民族主義以順應潮流。民族主義政黨持續於選舉中獲勝,而人們大多對民族感有強烈的認同。且全球化主義與歐洲聯邦主義並不全然反對民族主義。例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的中國民族主義理論家清楚表明,中國因鼓勵國際與多邊組織貿易,國力潛在性增長,而非降低。曾有一次,加泰隆尼亞自治論者(Catalonian autonomist)與威爾士民族主義者(Welsh nationalism)等次國家的權力中心支持強大的歐盟,希望分為大區的歐洲可以約制現有的民族國家。然而,隨著歐洲懷疑主義(Euroscepticism)遍及歐盟,這項改革已不再存於政治日程內。
英國民族學家安東尼·史密斯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運動,目的在於為一個社會群體謀取和維持自治及個性,他們中的某些成員期望民族主義能夠形成一個事實上的或潛在的民族。」據美國學者路易斯·斯奈德研究統計,近代以來至少存在有200 種以上的不同含義的民族主義。所以,美國學者卡爾頓·海斯得出結論說:「關於愛國主義、民族性和民族主義的歷史和屬性的系統和總體研究,在任何語言中都不存在。」他進而指出:(1)民族主義是一種歷史進程——(人們)在此進程中建設民族國家;(2)「民族主義」一詞意味著包含在實際的歷史進程中的理論、原則或信念;(3)民族主義是某種將歷史進程和政治理論結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動;(4)民族主義意味著對民族和民族國家的忠誠超越於其他任何對象。由此可見:西方近代以來誕生的「民族主義」,如同「民族」術語、概念和理論一樣,具有錯綜復雜性。圍繞著「民族主義」起源的探討,西方學術界通常存在兩種見解,一種觀點認為:「民族主義」為近代出現的政治現象,因而探求它的「起源」不能從近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前近代)去尋找,因為從歐洲「前近代」歷史時期中的階級、職業、語言、地理等方面的歷史現象看,各國「nation」(國民)長期各據一方,四分五裂,難以形成「nation」的共同意識和歸屬感情,以致國家形態上的「民族主義」如同無源之水。這種主張被稱為民族主義起源論的「近代主義」。另一種觀點認為:「民族主義」起源於古代,一路傳承至近代。古代社會的凱爾特人團結一致英勇抵抗尤利烏斯・凱撒率領的羅馬軍團,即為古代典型的「民族主義」反抗運動。這種主張被稱為民族主義起源論的「原初主義」。一般認為:「民族主義」的極端形式即為「國家主義」(Statism,將國家的權威作為政治、社會、經濟單位置於最優先考慮的思想和理論)。「國家主義」的極端形式即為超國家主義(ultra-nationalism,義同「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
現代西方學者通常認為:法國教士奧古斯丁·巴洛於1789年首先使用「Nationalism」(民族主義)這個詞,用來指稱推翻封建君主政體的一種社會力量。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方近代民族主義發生於19世紀初,即在拿破崙對外戰爭第二階段的「侵略戰爭」期間,在法軍的鐵蹄下,歐洲各國反侵略、反統治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民族主義思想隨之應運而生。進因認為:「nationalism」一詞最早在1836年被界定為「民族感情」的一種形式。「民族主義是19世紀初在歐洲被發明的一種學說。」「簡而言之,這種學說堅持認為人類被自然地劃分為民族,而這些民族又通過特定的可確認的特徵為人們所熟知,同時認為政府唯一的合法形態是民族自我統治的政府。」這些主張事實上大多掩蓋了民族主義本質上排外主義、擴張主義的暴力內涵。
總之,西方近代民族主義的外在擴張主義表現形式,可說最初始於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法國,荷蘭和瑞典歐洲新三大霸主的崛起,既是經濟、軍事強盛的結果,又是民族國家身分獲得的象徵。與此同時,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相繼獲得了這種民族獨立國家的身分。當時西歐形成的這類獨立民族國家,大多指「主權國家」,表現為民族與國家同一或國民與民族合體的形態,因而又被稱為「民族國家」,體現為一種「市民的民族模式」(a civil model of nation)或「國民的民族模式」(a people model of nation)。這些「主權國家」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以基督徒和「民族國家」的雙重名義肆無忌憚地帶著對自己以外的民族或國家的厭惡與蔑視向世界宣戰,用大炮說話,強迫文明古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就是民族主義中的擴張主義最初的外在表現。同樣是當今學界一些學者(尤以日本學者為多)將「Nationalism」同時譯為或視為「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緣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民族主義內含的進步「民族獨立運動」和「民族自治運動」,正是對民族主義中反動的排外主義、擴張主義進行反抗斗爭的結果,「正義戰勝邪惡」為人類社會的法理,因而各國獨立運動取得「節節勝利」自然合天意,符法理,順民心。

2. 老事情啦!!!誰知道呀。。。

法西斯統治時期-法西斯的由來
在義大利近代的復興過程中,民族主義充當一面旗幟,發揮意識形態功能,促進了這一偉大進程的完成。然而,統一後的義大利開始了初步擴張,於是,民族主義蛻化成了民族利己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反動的民族沙文主義即國家主義驅使下,義大利最終離開了三國同盟集團而加入了協約國方面。一戰結束後至二戰前的義大利為了報復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及實現領土進一步擴張的野心,肆意發動侵略戰爭。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墨索里尼逐步掌握了政權,法西斯主義最後形成。
民族主義在近現代各國、各民族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至思想領域里都廣泛地存在著。民族主義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自信自愛,但同時也應當是對別的民族與國家的尊重。健康、科學的民族主義能使人們避免民族虛無主義,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使一個國家永葆生命青春並蓬勃發展。但是扭曲的、極端的民族主義卻能轉變成民族沙文主義、擴張主義,使本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民族主義成了民族理性的腐蝕劑。通觀義大利近代從四分五裂中實現統一,到20世紀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這段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民族主義由低沉到上升,直至偏離了正常軌道而一步步演變成極端民族利己主義、反動的民族沙文主義,最終到法西斯主義的線索。在當今民族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又一次興起的時候,重溫義大利的這段特殊的歷程,仍能給世人以啟迪和思考。
一、民族主義促進了義大利的統一與獨立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9世紀70年代最終完成統一的近1400年裡,義大利連續不斷地遭受外族入侵,時而為一國控制,時而又成了列強逐鹿的場地。10世紀以後,德意志、西班牙、法國、奧地利圍繞著義大利相繼展開了爭奪。恩格斯曾指出:「自帕維亞會戰以來,在波河流域的戰場上,間接決定著法國和德國的命運,直接決定著義大利的命運。」當15~16世紀歐洲大陸上許多國家已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時,義大利仍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俾斯麥語),義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據勢力,在外國勢力的扶持下也相互爭戰,造成嚴重的分裂狀態,割斷了經濟、文化、政治上的往來,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義大利資本主義的萌芽雖早於任何其它一個國家,但終因惡劣的形勢變化而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18世紀下半期,美國獨立戰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原是英國的殖民地的美國變成了獨立的國家。隨後,與意毗鄰的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封建特權被剝奪,封建專制的束縛被解除,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國際斗爭的成功激勵著義大利,義大利人民同外國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而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進程亦要求推翻各邦國封建專制實現統一。義大利特定的歷史狀況決定了民族復興必須採取反對凌辱與結束分裂割據共同進行的方式。然而,對於一千多年來一直處於外族統治、四分五裂的義大利來說,要實現獨立統一談何容易!不僅外國統治者要鎮壓,教皇從中作梗以漁利,各地小封建主因害怕損及自身利益而反對,就是普通民眾又怎能相信會成為現實呢?長期的隔離與忍氣吞聲不知使多少人失去了知覺。義大利首先得覺醒。為喚起人民的民族意識——其實是正在形成中的民族意識,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啟蒙的學者,最後是統一過程中的民族派與自由派,都高揚著民族主義的大旗。
早在14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中,義大利的許多學者就對諸如國家和統一的問題做過探索,盡管影響還不是那麼深遠。接承文藝復興運動思想文化的淵源,18世紀下半期展開的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則較多地表現了民族主義的傾向。資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注意培養民眾的民族激情,使之樹立民族自信心,鼓舞他們參加民族獨立和統一的斗爭。經濟學家傑諾維季在舉辦的歐洲首次《經濟與商業》講座上用義大利語宣讀講稿;季拉鮑斯基出版了多卷本的《義大利文化史》。此外,許多哲學家,法學家,各社團、學會也組織起來。因而,經過啟蒙學者廣泛的宣傳與激勵,義大利人破碎的整體意識被一根絲線穿連起來,開始形成一個共同的心理和願望。從18世紀末葉,義大利人民復興國家的思想便「從文學作品中擺脫出來變成了政治實踐」。
首先,燒炭黨人開展了反法、反奧斗爭。18世紀末,拿破崙在法國崛起。法軍攻入了奧地利控制下的義大利。義大利雖由於各封建君主被拿破崙趕跑而出現了暫時的統一,但義大利的獨立問題仍是老樣子,只是法國接替了奧地利而已。19世紀初,拿破崙在歐洲的統治發生危機,義大利出現革命的動向。反抗拿破崙統治的共同斗爭,使義大利民族的反抗活動擺脫了過去的分散、孤立狀態,匯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燒炭黨人率先起來領導斗爭。他們由國土南端擴展到整個亞平寧半島。後來歐洲大陸上反法同盟取得勝利,1814至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義大利重新被分割為8個邦國,奧地利、西班牙、教皇等的勢力也得以恢復。燒炭黨人繼續打著民族獨立的旗幟開展反奧斗爭,得到人民的熱烈相助,各地的人們紛紛為受難的煤炭黨人慷慨解囊以支持正義的事業。到19世紀30年代,燒炭黨基本上退出斗爭舞台,復興運動暫處低潮。但是,義大利人的民族情緒在經過初次血與劍的洗禮後已經高漲起來,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到處激盪著反奧愛國的民族主義思潮,表現在文化領域就是蓬勃開展的「文化復興」運動。這為大規模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的爆發准備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30年代後的復興運動的領袖人物——無論是民主派還是自由派都有著更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以民族主義為實踐動力,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更重要的是,民族主義在運動中還把不同的派別團結一起,增強了獨立統一斗爭的力量。這一作用體現在運動的全過程。在民族主義思想的鼓舞和激勵下,義大利的革命形勢如潑油的乾柴熊熊燃燒起來。到1871年,義大利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姿態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並開始在歐洲的國際舞台上扮演角色。
二、統一後的初步擴張:民族主義的蛻化
義大利的統一趕跑了外國侵略者,實現了民族的獨立自主,鏟除了重重妨礙工商業發展的壁壘與束縛,形成了國內大市場,鐵路、紡織等工業得到了發展,貨幣等度量制度也得到統一。應該說這相對以往悲慘的狀況是極大的進步。然而,此時的國際形勢與國內情況已今非昔比了。國際上,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早已開始在各地的殖民擴張,其勢力范圍迅速蔓延開來,他們掠奪大量財富以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吞吃著一塊塊的肥肉。這種行為對新生的義大利產生無窮的誘惑力。國內真正的經濟發展區不過集中在北部極小的范圍內,南部廣大的農業區不僅人口較多,生產力水平較低,而且成了北方商品的銷售地,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南方不少人嚮往並移居海外。統一後執政的加富爾派不僅未採取有力措施刺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還把多年戰爭造成的財政困難轉嫁給勞動人民,社會動盪出現且日益加劇。1871年工商業自由資產階級集團上台,他們不僅想把產品從狹隘的國內市場推向國際市場,更想從廣闊的海外獲得原料以發展資本主義。義大利以民族利益、經濟利益為借口,開始了殖民擴張。民族主義蛻變了。
這種蛻變最突出表現在同法國在突尼西亞的爭奪上。突尼西亞是義大利最近的非洲鄰邦,與西西里島共扼地中海狹窄的咽喉,僅有150萬人口,而可耕地卻多達750萬英畝,地下還有著豐富的礦藏。早在19世紀60年代義大利的政治家們就意識到了突尼西亞對意的重要性,喋喋不休地告誡國民要關心國外的殖民事業,故大批義大利人湧向突尼西亞。然而在1881年的柏林會議上,法國得到把突尼西亞當作其「勢力范圍」的許諾,並且其後法國武裝控制了突尼西亞,宣布為法國的保護領地。意國內群情激憤,法意邊境發生許多沖突,似乎反對拿破崙統治的時代重又來臨。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義大利與奧地利是世仇,在現實中還有著特蘭提諾問題,但為同法國爭奪,它還是於1882年參加了德意奧三國同盟。可以說義大利與奧地利結盟是帶著某種民族情緒的,一旦形勢變化,它又可能退出三國同盟。
義大利在突尼西亞上敗給了法國,但它在其它地方卻頻頻得逞。1882年,意在非洲紅海沿岸的阿薩布港,擴大了在沿岸的統治權。戴普雷蒂斯去世後,恢復了國內秩序的克里斯皮深得各階級、階層的擁護,而克里斯皮富有野心,夢想建立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他把在紅海沿岸獲得的土地組成厄利垂亞殖民地,並獲得索馬里蘭。對於具有豐富資源和重要戰略地位而又比較落後的衣索比亞,義大利更是垂涎三尺。1890年,克里斯皮向歐洲宣布意為埃的保護國。1895年,義大利出兵衣索比亞,但在1896年的阿杜瓦戰役中慘敗。克里斯皮這個擴張主義者,雖然幹得已很出色,不過仍未能很好地完成"使命"。慘敗的消息在國內公布時「群情憤怒」。克里斯皮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其實,由於歷史的原因,義大利無論經濟、軍事實力都不如英法等,在剛剛完成獨立統一不久便試圖也踏上殖民擴張的道路,當然會顯得力不從心。
三、國家主義即反動的民族利己主義、民族沙文主義時期
20世紀初,義大利所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又大大改變了。國內經濟明顯好轉:廉價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對外貿易在1901至1910年間增加了70%之多,政府財政收支開始出現平衡,在19世紀70年代農業危機打擊下大批背井離鄉的意僑寄回的外匯彌補了國際收支的赤字,義大利里拉的國際信譽得到提高,但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激化了國內市場狹小和原料有限性的矛盾,經濟上的侵略性由隱性而明朗化。在國際上,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各國加緊了激烈的爭奪。在歐洲大陸上,崇拜武力的俾斯麥主義深深地「啟示」著義大利。相似的統一史,使不少義大利人迷信起俾斯麥「鐵與血」的信條,「超國家與超人」「種族理論」「亞利安主義」等在義大利也找到了一定的市場。於是新的國家主義即反動的「民族主義」抬頭。有人曲解馬志尼的「第三羅馬」和焦貝蒂的「義大利的首要地位」的說法,為他們的要擁有為全歐所敬畏殖民地的帝國的虛幻辨護。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民族主義完全失去了它的科學涵義,民族利己主義、擴張主義、沙文主義以各種面目在義大利泛濫。
首先是輿論界。如科拉迪尼主編的《國家思想報》以及《三色報》、《大義大利報》都充當了吹鼓手和急先鋒。科拉迪尼主張軍國主義和殖民擴張,力圖喚起冒險精神,歌頌戰爭的「道德價值」。這些論調非常迎合那些不安定、不滿足分子的心理,亦受到工業家們的歡迎。其次是文學。「現實主義者」新詩人的「最傑出代表」鄧南遮的那套人必須無情和殘忍的學說深深地影響了年青的一代。在史學和經濟學等方面也有這種反動的「民族主義」的表現,如奧里昂尼用其歷史著作表達了擴張主義的觀點及對一個非洲帝國的要求。以阿爾貝蒂為首的一群經濟學家則認為未來的義大利經濟應向近東、俄國和巴爾干半島上的各國滲透。義大利開始了「光榮偉大」的「前進政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在協約集團與同盟方之間搖擺並最終加入協約作戰,似乎是協約集團外交的成功,這其實也是所謂的民族利益起了作用。蛻化以後的義大利民族主義雖然充當了意與其它列強爭奪的工具,但由於王室貴族等社會上層與奧地利有著歷史的血緣親姻,它並不十分強烈地反對奧地利。在同奧的關繫上,意政府無法充分利用這一工具。在國際問題上意奧能夠妥協時,政府就適度地抑制民族主義的張揚;當意奧矛盾無法掩蓋起來時,意政府同樣用「民族主義」與之決裂。戰爭伊始,義大利採取了中立政策。它渴望得到奧佔領下的特蘭提諾,但遭斷然拒絕。在意徘徊之際,英法滿足了其對特蘭提諾等地的領地要求。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宣布退出三國同盟。對此,列寧說:「我們親眼看到革命的民主主義的即革命的資產階級的義大利,推翻奧地利壓迫的義大利,加里波第時代的義大利,已經演變成壓迫其民族,掠奪土耳其和奧地利的義大利了,變成暴虐的、反動透頂的、卑鄙的資產階級的義大利了」。
四、一戰後,「民族主義」為法西斯運動利用,徹底演變成法西斯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在巴黎和會上,英法等不願加強意在地中海和巴爾乾的勢力,拒絕履行許諾。在「威爾遜總統的仲裁」會議上(奧蘭多語),大部分的戰利品為英法等攫去,義大利總共獲得1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國的是250萬,法國的是100萬。意對阜姆的主權要求也受挫。和會的結果傳到國內,各階層都感到悲憤,全國出現一股「愛國熱」,懷念古羅馬情緒的幽靈也到處游盪。他們覺得「義大利贏得了戰爭,但卻失去了和平。義大利盡管有所獲,出現在和會上仍是一個不滿意的國家」。義大利國內紛紛指責政府無能,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實現其領土要求。墨索里尼等反動的「民族主義」分子迎合並利用國民的這一情緒,趁機打出修訂主義的旗號,鼓吹義大利有權擴張,頌揚古羅馬的遼闊版圖和尚武精神,許諾洗雪凡爾賽的恥辱以奪取政權。「極端民族主義是法西斯理論的核心」。法西斯首先在義大利崛起也就有了基礎。「……而在一戰結束後僅僅20年間,在德意日法西斯通往世界大戰的道路上,自始至終貫穿著一條以擴張性和侵略性為特點的極端民族主義政治化的主線」。
1914年,墨索里尼被趕出《前進報》和義大利社會黨時,他就利用《義大利人民報》鼓噪,支持「民族主義」者提出的「通過戰爭把國家的英雄氣概從渺小與貧困的生活現狀中拯救出來」的口號。巴黎和會後,黑索里尼把在和會上的失敗歸罪於簽約時主張中立的社會黨,指責「社會黨是民族的叛逆」,把自己裝扮成所謂的民族利益的保護神。1921年秋,墨索里尼在法西斯黨會議上宣布黨綱的要點是:「進行社會改革,提高國家在國外的威望」等,其核心思想是「民族主義」。法西斯黨的黨綱迎合了當時意國內的需要,其反動而迷人的宣傳初奏成效。同年,墨索里尼與自由黨和國家主義黨共同競選。墨宣稱,只有雅利安人的值得驕傲的代表義大利人才有權統治公海(指地中海),重申法西斯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帝國主義」和「民族擴張主義」來概括。結果法西斯黨贏得35個議席,佔7%。1922年議會普選,墨又大放厥詞,以此增加吸引力。法西斯主義利用了不健康的民族情緒、民族沙文主義、民族擴張主義,並逐步與之重疊。它適應了一戰後義大利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形勢,不僅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教會、國王對它表示滿意,連城市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商人、藝術家甚至無業流浪者也都對它充滿了「愛戴之情」。法西斯在一戰後的義大利首先崛起了。
1923年7月,掌握了國家政權的墨索里尼開始了冒險行動。他下令出兵希臘科孚島。雖然有人對他的「雄心大志」產生懷疑,但絕大多數人仍然堅決支持他。結果他看到:其冒險政策連許多非法西斯黨員和反法西斯主義者都熱烈歡迎。1924年春的選舉再次說明,法西斯主義受到普遍的支持。法西斯黨便不斷強化政權、擴大侵略。1935年1月,義大利不宣而戰武裝入侵衣索比亞,並於次年完全佔領了該國。義大利國內出現了對偉大「領袖」狂熱崇拜的新高潮,墨索里尼被吹得神乎其神。農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婦女舉起孩子請他祝福;內閣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一站就是好幾小時。「當時在義大利到處有這樣的標語:『領袖啊,你就是我們的一切。』」[7]墨索里尼建立了個人獨裁,得到「信賴」與「響應」,他把義大利拖入戰爭的深淵也就有了現實的可能性。
五、關於義大利民族主義演變的一點思索
第一個把法西斯主義看成是一種復雜歷史過程的產物的G·威爾普認為:「法斯主義植根於19世紀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受到那些從統一到大戰爆發期間擁護義大利民族主義的人們的支持。」[8]頗具諷刺的是,墨索里尼生於加里波第死後不久,對此常為人津津樂道,似乎他就是這位致力於國家統一的英雄的繼承人,將接過火炬創建一個義大利帝國。但墨氏畢竟缺乏獨立統一時期的英雄們的那種處理民族主義問題的理智,且獨立統一前後的國內國際條件已大不相同了。墨索里尼的罪惡或者說近現代義大利民族的悲哀與災難在於,當民族獨立與國家統一已經實現時,民族主義不僅未能緊跟著收住腳步,反而被錯誤思潮與認識所左右,逐漸蛻化,從而促使國家民族走向侵略擴張的道路。民族主義是民族國家的精神動力的源泉,而一切霸權主義、強權主義者同樣亦能夠從中找到憑借和力量——倘若民族主義被扭曲、變形、蛻化的話。蓬勃興起的義大利有意、無意之間忘記了民族主義還有尊重別的國家、民族的一面,最終導致法西斯主義泛濫,給義大利人民乃至整個人類釀成不幸。這段沉痛的歷史告誡人們:在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關系中,特別是近幾年極端民族主義與原教旨主義又有所抬頭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問題,既要敢於同改頭換面的新殖民主義、強權政治作斗爭,以維護民族國家的利益,也要防止不健康的民族利己主義損害整個國際大家庭的關系。各民族各國家應該互相學習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3. 是因為地理位置,義大利才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的嗎

14世紀,西歐興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讓人感到比較疑惑的是,這場思想文化運動沒有發生在當時最強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沒有發生在中世紀歐洲文化中心的法國,而是發生在了四分五裂的義大利。是什麼原因使得義大利爆發這場影響整個歐洲的文化運動呢?

一,義大利是歐洲資本主義發源地

翻開歐洲的地圖,我們發現:義大利地處歐洲東南角,背靠歐洲大陸,半島深入地中海。義大利這個有利的地理位置,正好可以擔任西歐和東方的貿易中轉站。東方的絲綢、茶葉、香料等都必須經過義大利才能進入歐洲的市場,這大大推動了義大利的商品經濟發展。

從13世紀到15世紀,義大利已經興起了許多著名的商業城市。如威尼斯成為了歐洲最大的港口,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沿岸各國的首都」,威尼斯的毛織品、絲織品、玻璃器皿和武器在地中海沿岸十分暢銷。佛羅倫薩成為歐洲著名的製造業中心,這里的紡織品十分有名。在14世紀,佛羅倫薩擁有200家工場,雇傭工人到達了3萬人。其他的商業中心還有米蘭、熱那亞等。


拜占庭

恩格斯曾說「拜占庭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抄本,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一一希臘的古代:在它的光輝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正是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義大利的資產階級和人文主義者才能從中尋找出「人文主義」,以人學來對抗教會的神學。

結語:

義大利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義大利的特殊之處。它不僅處於東西方經濟交流的中心,還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甚至是天主教文化和東正教文化的交鋒地帶。這些特殊的地方使得義大利商業活躍,政治環境寬松,思想文化活躍而相對自由。

4.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

14世紀西歐興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就是文藝復興,當時這場運動並沒有發生在最強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沒有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文化中心法國,而是發生在四分五裂的義大利,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來看一下義大利的地理位置,義大利位於歐洲東南角,背靠歐洲大陸。義大利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正好可以擔任西歐和東方的貿易中轉站,東方的絲綢,茶葉,陶瓷等必須經過義大利才能進入歐洲的市場,這也大大推動了義大利的商品經濟發展。

當時的義大利城邦很多,政治及其不穩定。因此義大利的資產階級和愛國主義者希望能夠實現國家的統一,正是這種主張統一的希望逐漸喚醒了義大利的民族意識,這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原因。

5. 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14世紀,義大利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2)對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的研究和發掘,導致了人們對中世紀神學的全面懷疑。義大利是古羅馬的後裔,是古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他們追本求源,嚮往古羅馬的光榮,並從考古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從大量發現的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發現了人和人的價值。

(3)藝術贊助人的出現。新興資產階級階層——大銀行家、大商人和工場主們成為義大利各城市的新統治者,他們大量投資贊助藝術的發展,充當了「藝術保護人」的角色。如美第奇家族就是藝術的主要贊助人。

(4)藝術家的地位有了提高。自中古以來藝術家的地位極其低下,15世紀藝術家的地位普遍提高,不再被視為工匠,16世紀初,藝術家們的優異地位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藝術家的天賦可以在優越的條件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5)戰爭使藝術家湧向義大利。15世紀,東方拜占庭帝國遭到土耳其人的侵略。藝術家和學者不能安居樂業,他們帶著珍貴的書籍、希臘藝術品等,亡命來到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和錫耶納城。

(6)逐漸形成的新思想的影響。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形成了與宗教神權文化相對立的思想文化——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學者和藝術家提倡人性以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6. 歐洲近代民族主義產生的條件

近代西歐民族國家形成主要來源於三個因素:
1、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西歐的崛起奠定了最重要的經濟基礎。
2、文藝復興又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作為一種新生的制度的誕生,它要遠遠優越於老的落後的封建制度,西歐的崛起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3、而西歐的崛起起到關鍵作用的應該在於是首先開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才使工業革命的出現而成為可能,整個工業革命的完成才改變了世界的整個格局。
民族國家的國家性質:
在18世紀的歐洲經典的非民族國家包括多民族的帝國如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歐洲東部的俄羅斯帝國和歐洲東南部的奧斯曼帝國以及眾多小的、今天被看作亞民族的國家。多民族帝國全部是君主制的國家,其元首為一國王、皇帝或者蘇丹。在多民族國家裡有許多民族並存,他們分別說許多不同的語言。一般一個民族在這樣的國家裡占支配地位,其語言一般也是公共管理所使用的語言。統治王朝一般也屬於這個民族,但也有些不屬於這個民族。這樣的國家並非歐洲獨特的,在所有的大陸上均有過這樣的帝國存在過。一些小的歐洲國家的民族不這樣多樣化,但它們一般也是君主制國家,有一個統治王朝。通過王朝之間的婚姻這些國家可能與其它國家合並或者擴張。有些歐洲國家(尤其在德國)的小國家非常小,它們被其鄰國承認為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有些這些國家由大公或其它形式的世襲統治者統治,有些則由主教或修道院院長統治。因為它們非常小,因此其居民沒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而是與鄰近地區的居民擁有相同的語言。
在19世紀一些這些國家被民族主義運動推翻。一些老的民族國家如英國和法國似乎是在19世紀前通過結合周邊的小國家形成的。在德國自由主義的貿易自由在其合並過程中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這個主意首先使得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形成。普奧戰爭和德意志聯盟發動的普法戰爭對合並過程起了決定性作用。位於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和昔日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分裂。俄羅斯帝國在漫長的蘇俄內戰後成為蘇聯。
一些小國家倖存了,比如列支敦斯登、安道爾、摩納哥和聖馬利諾。雖然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教宗國,但是梵蒂岡並非其後繼。今天的梵蒂岡是1929年通過義大利與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簽署的拉特蘭條約產生的。

7. 身為民主國家的義大利,為何會成為第一個興起法西斯主義的國家



三,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在一戰爆發後,考慮到自身的利害關系,曾一度宣布中立。英法為拉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於1915年4月26日同義大利簽訂了《綸敦密約》,允諾戰後滿足其領土要求。然而,巴黎和會分臟的結果卻令義大利人大失所望,義大利僅得到奧地利的南蒂羅爾、特蘭提諾和的里雅斯特等小片土地,它垂涎已久的阜姆等地並未得到。


義大利人對此極為憤慨,全國迅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愛國熱」和懷念古羅馬的情緒",各地民眾紛紛集會指責政府無能,希冀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鐵腕人物採取軍事行動來實現義大利的領土要求。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為法西斯在義大利興起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概言之,正是由於義大利這些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特定歷史因素和現實條件,才使得法西斯主義首先在義大利興起。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民族意識怎麼產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品牌有哪些車 瀏覽:999
英國的選區叫什麼 瀏覽:660
伊朗為什麼要用絲綢 瀏覽:367
越南機車導游一天多少錢 瀏覽:232
英國一般進口英國什麼 瀏覽:993
英國精英簽證多少人 瀏覽:577
印度注冊制什麼股漲的好 瀏覽:45
印度空軍死亡多少人 瀏覽:728
義大利能帶什麼食物 瀏覽:919
越南女生問你要不要生菜是什麼意思 瀏覽:169
印度是如何生產牛屎 瀏覽:795
英國馬兒多少錢 瀏覽:560
義大利核酸檢測機構有哪些 瀏覽:731
越南哪些中葯可以出口中國 瀏覽:374
從澳洲打中國電話怎麼打 瀏覽:547
英國為什麼獨立汶萊 瀏覽:605
蒙古和伊朗哪個大 瀏覽:562
越南現在空軍導彈是什麼導彈 瀏覽:989
英國貿易夥伴指什麼 瀏覽:437
中國兩大禁地叫什麼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