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義大利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16:41:02

㈠ 義大利著名的歷史人物藝術文化都有哪些

  1. 但丁,義大利中世紀詩人,出身於佛羅倫薩貴族世家,擔任過佛羅倫薩最高行政長官,後因政治因素被當局流放,終身再未回到佛羅倫薩。

  2. 著名畫家達•芬奇

  3. 米開朗基羅—— 雕塑,壁畫,建築

㈡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出自義大利

(1)但丁
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被恩格斯稱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在長詩《神曲》中,描寫現實生活和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2)喬托
畫家喬托使繪畫藝術改變了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向現實主義邁進了一步。畫家喬托的壁畫雖然仍以宗教題材為主,但刻畫了人物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的世俗世界,他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3)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提倡復興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以「人學」對抗「神學」,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4)薄伽丘
薄伽丘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該書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腐化,提倡個性解放,歌頌人對現世生活的追求。是一部現實主義文學巨著,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

(5)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
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達•芬奇以《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馳名於世。米開朗琪羅是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代表作《大衛》雕像生動准確地表現了人體的健美和力量。拉斐爾是畫家和建築家,他筆下的眾多聖母沒有神聖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間溫柔、典雅,充滿人情和母愛的女性。
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軍事著作家和詩人馬基雅維利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學說,沖破了神權政治理論的桎梏。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強權政治」反映了義大利四分五裂的現實和資產階級要求統一的主張。

㈢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都有哪些傑出的大師

一說起現的義大利,大部分人的腦中都是義大利的藝術和時尚,因為義大利這一座城市是藝術之城,它能做到把人們對藝術的美好幻想給實現出來,歷史上孕育了超多著名的藝術家,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名人。


後來,米開朗基羅回到了家鄉佛羅倫薩後,因為名聲大振,很多人找上門來請他幫忙設計。最出名的是當時佛羅倫薩頂尖的貴族家庭美第奇家族邀請了他來為家族設計陵墓,經過了十年間的打拚,這項工程最終圓滿成功。經過了這一次建築的成功,米開朗基羅繼續的往建築方面發展,同時期設計的還有教堂的壁畫和聖彼得大教堂,但是在米開朗基羅去世後,教堂的圓頂還沒有完工。

結語

義大利經過了這一時期,文化發展得非常地迅速,在這一個時期里出了許多的名人,也留下了非常多的經典巨作。不僅有藝術方向,還有文學和生物等等方向,涉及的領域非常的多。

㈣ 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主要成就

(1)但丁
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被恩格斯稱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在長詩《神曲》中,描寫現實生活和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2)喬托
畫家喬托使繪畫藝術改變了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向現實主義邁進了一步。畫家喬托的壁畫雖然仍以宗教題材為主,但刻畫了人物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的世俗世界,他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3)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提倡復興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以「人學」對抗「神學」,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4)薄伽丘
薄伽丘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該書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腐化,提倡個性解放,歌頌人對現世生活的追求。是一部現實主義文學巨著,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

(5)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
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達•芬奇以《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馳名於世。米開朗琪羅是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代表作《大衛》雕像生動准確地表現了人體的健美和力量。拉斐爾是畫家和建築家,他筆下的眾多聖母沒有神聖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間溫柔、典雅,充滿人情和母愛的女性。
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軍事著作家和詩人馬基雅維利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學說,沖破了神權政治理論的桎梏。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強權政治」反映了義大利四分五裂的現實和資產階級要求統一的主張。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義大利古代有哪些代表人物來過中國,來了幾次

馬可·波羅,13世紀義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沿陸上絲綢之路前來東方,經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歷時四年,在1275年到達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並曾擔任了元朝官員,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地方,到過雲南和東南沿海地區。

㈥ 義大利隊出現過哪些歷史名將

義大利隊出現過的歷史名將:
朱塞佩·梅阿查:1930年5月11日,義大利隊在友誼賽中以5比0擊敗了匈牙利隊,一個20歲的年輕前鋒打進3球,他就是梅阿查。國際米蘭天才的國家隊處子秀在1930年2月9日到來,義大利4比2擊敗瑞士,梅阿查破門得分,在藍衫軍的演出拉開序幕。1934年世界盃上,梅阿查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艱苦的加賽對決中,他打進關鍵進球,幫助義大利淘汰了西班牙,半決賽和決賽中,他兩次助攻隊友打進致勝球,第一次捧起了世界盃。1938年,梅阿查作為隊長出戰世界盃,率領球隊衛冕成功,他本人也奠定了一代巨星的地位。從1930年到1939年,梅阿查在義大利隊效力53場,打進33球,如果不是二戰打斷了世界盃,擁有梅阿查等一代球星的義大利隊,很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稱霸國際足壇,甚至先於巴西獲得永久保留雷米特杯的權利。1979年8月21日,梅阿查去世,享年69歲。義大利人民為了紀念這名義大利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把AC米蘭和國際米蘭隊公用的聖西羅球場命名為梅阿查球場。
吉亞琴托·法切蒂:1963年3月27日,法切蒂在義大利客場1:0戰勝土耳其的歐洲杯預選賽中第一次為國家隊征戰,開始了15年的國腳生涯。他為國家隊出場94場比賽,打進3球,是代表義大利國家隊出場次數最多的國際米蘭球員,而70次戴上隊長袖標更是義大利隊歷史上的紀錄。他參加了1966、1970與1974三屆世界盃的比賽,在1970年幫助義大利隊獲得亞軍,更帶領義大利隊奪取了1968年歐洲杯的冠軍,並且是唯一在這兩屆杯賽中都入選最佳陣容的義大利隊員。1977年11月16日,義大利隊在倫敦0:2不敵英格蘭,這場比賽是法切蒂在國家隊的謝幕演出。法切蒂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義大利最受歡迎的球星,他絕對算是義大利足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路易吉·里瓦: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意甲賽場上,防守反擊是主流,進球是一樁很難的事。但是路易吉·里瓦憑借著自己強壯的身體和銳利的左腳,不斷撕破對方的防線,頻頻進球,對比一下范·巴斯騰的溫文爾雅,這個名叫「滾雷」的左腳天才在進攻時實在太可怕了,他射出的球就像是激光導彈那樣迅猛,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上對西德的半決賽,里瓦的進球幫助義大利闖入了決賽,他是70年代初義大利最受歡迎的球星。整個國家隊生涯中,里瓦42場比賽攻入35球,超過梅阿查的33粒進球。進球數至今傲視藍衣軍團各路前鋒,里瓦的進球效率也僅僅低於30年代傳奇人物皮奧拉。
保羅·羅西:他是一名射手,一名天生的射手。在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以及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中,這名義大利前鋒將恰當的跑動、完美的位置感以及天生超群的機會把握能力和諧地結合在了一起,他也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優秀的射手之一。羅西在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水平,他無以倫比的把握機會能力迅速讓全世界注意到這位嗅覺靈敏的殺手。羅西的兩粒進球和三次助攻為他的將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羅西選入了世界盃陣容。小組賽階段,義大利國家隊和羅西的表現都令人失望,球隊僅僅依靠凈勝球的優勢才得以勉強過關,但復賽階段比賽開始後,羅西突然爆發,結果羅西最後不但以6球拿到最佳射手頭銜,還幫助義大利隊成功奪冠。在那一年的晚些時間羅西還被授予了歐洲足球先生的稱號。羅西作為一名特別的射手將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那種出眾的射門能力以及恭謙的態度也許再也不會以如此完美的方式結合在一個人身上了。
迪諾·佐夫:1982年,40歲「高齡」的佐夫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盃。傳奇教練貝阿爾佐特為義大利隊制訂了防守反擊的戰術。正是依靠這樣的戰術,義大利先後戰勝了衛冕冠軍阿根廷、足球王國巴西和東歐勁旅波蘭隊,打進決賽。在與西德隊的決賽中,作為場上隊長的佐夫以他的威望與技術帶領全隊團結一致,忠實地執行教練的意圖,攻守並舉,進退有序,以3-1的比分戰勝了西德隊,成為世界冠軍,捧得大力神杯。而佐夫也因其出色表現全票當選為世界最佳守門員,被球迷們稱贊為「攻不破的銅牆鐵壁」。從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手中接過大力神杯的佐夫成為捧得金杯年齡最大的運動員,完成了他足球生涯中最光輝的一章。本次世界盃後,佐夫退出了國際足壇,同他首次入選義大利國家隊一樣,佐夫以一塊金牌作為了給自己的最好獎賞。對於佐夫來說,他的確書寫了歷史。佐夫570場意甲聯賽中的330場是在尤文圖斯隊度過的。1972年佐夫轉入尤文圖斯隊,在為該隊效力12年間,戰績斐然。佐夫的守門技術簡潔實用,他頭腦冷靜,反應敏捷,站位好,隨機應變和爆發能力無可匹敵。除了六尊聯賽冠軍獎杯之外,佐夫還為尤文圖斯隊摘下了一個歐洲聯盟杯冠軍和兩個義大利杯賽冠軍。尤文圖斯也為他們三億三千萬里拉的支出而收到了高額的回報。
弗朗哥·巴雷西:他是義大利歷史上最偉大的後衛之一。他是1982年義大利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成員之一,1994年奪得世界盃亞軍的國家隊隊長。巴雷西從1986年開始在義大利國家隊一直是無可替代的後防核心人物,他從1982年到1994年代表國家隊參加了4屆世界盃,是義大利的四朝元老。在巴雷西的825場正式比賽中,有一場是球迷們想忘卻而又不能忘卻的,那就是1994年美國世界盃的決賽。7月17日義大利隊與巴西隊交鋒,爭奪大力神杯。巴雷西6月24日剛動過手術,23天之後,僅經過半個星期的訓練,這位意志剛強的隊長不願放棄這樣一個為國爭光的好機會,帶病主動請纓披掛上陣。他帶著傷痛堅持踢滿了120分鍾,他戰勝了痙攣與恐懼,穩穩地坐鎮後場,眼觀六路耳聞八方,不時地策動進攻,為羅伯特·巴喬等隊友輸送彈葯。當雙方苦戰120分鍾仍打成平局不得不進行點球決勝負的時候,作為隊長他首先出場主罰點球。也許他太渴望勝利了,他的腳違背了他的意願,結果意外地踢飛了那個誰也不願意去踢的第一個點球。當巴喬也罰丟了點球之後,大力神杯落到了巴西人的手裡。
加塔諾·西雷阿:他是僅有的獲得過歐洲足聯和國際足聯所有大賽冠軍的五名球員之一,也是僅有的獲得過歐洲三大俱樂部杯賽冠軍的九名球員之一。他為義大利國家隊服役長達10年以上,由於他在後衛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連巴雷西都在長達4年的時間內被排除在國家隊大門之外。西雷阿為祖國獲得了1982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隊在第二輪小組賽中以3-2的比分漂亮地擊敗巴西,並在決賽中發起進攻幫助塔爾德利進球最終以3-1完勝德國隊。西雷阿1982年世界盃後一直擔任義大利國家隊的隊長,直到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後退役。職業生涯參加了1978-1986年三屆世界盃,是義大利國家隊史上最偉大的後衛之一,並且入選了義大利國家隊20世紀最佳陣容。
克勞迪奧·詹蒂萊:1982年世界盃作為義大利國家隊的主力右後衛發揮出色,在攻防兩端均有出色的表現。幫助球隊獲得了西班牙世界盃的冠軍,使得義大利成為繼巴西之後第二支三奪世界盃的球隊。
羅伯托·巴喬:1967年2月18日,亞平寧高原北部的卡爾多戈諾小鎮誕生了現代足球史上的一位「傳奇」,參加了1990至1998三屆世界盃打進9球英國電視四台達夫.泰勒選出了他心中義大利隊的十大世界盃進球,巴喬獨占其三,第一名是他在1990年世界盃處子秀上的驚鴻一擊,這粒進球在國際足聯評選的世界盃歷史十佳進球中排名第五。1994年世界盃義大利與巴西的決賽中在最後一刻罰失點球,留下了傷感的背影,為藍衣軍團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由此被賦予了「憂郁王子」的綽號。1993年獲選歐洲與世界雙料足球先生,2003年榮獲世界金足獎。
保羅·馬爾蒂尼:1968年6月26日出生在義大利米蘭,是前AC米蘭隊長塞薩爾·馬爾蒂尼的兒子,如果說世界足壇上還有一位球員能夠把天才少年、老當益壯、忠心不二、精神領袖、英俊美男這幾個詞集於一身,那麼答案毫無懸念,這個人肯定就是保羅·馬爾蒂尼。馬爾蒂尼在1988年的歐洲足球錦標賽上嶄露頭角,過去10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義大利最優秀的左後衛。他不僅防守好,左路助攻更是其拿手好戲,亦能司職中後衛。國家隊生涯中參加過四屆世界盃、三屆歐洲杯,成為義大利足球旗幟性的傳奇人物。
法比奧·卡納瓦羅:1973年9月13日出生在那不勒斯市弗里格羅塔區,歷史上第一個在後衛位置上獲得雙料足球先生的球員。2002年-2010年擔任義大利國家足球隊隊長。保持著義大利國家隊出場紀錄:136場。2006到2007年間,獲得世界盃冠軍、西甲聯賽冠軍;歐洲金球獎、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先生、《世界足球》世界足球先生等;2006年夏天,德國世界盃賽場上,作為隊長的卡納瓦羅表現完美無缺,率領義大利隊第四次站上世界盃的最高領獎台上。因為2005-06賽季的出色發揮和2006世界盃的完美表現,卡納瓦羅獲得06年歐洲足球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這也是足球歷史上第一次由後衛獲得世界足球先生,卡納瓦羅已成為足球歷史後衛第一人。
克里斯蒂安·維埃里:在義大利隊參加世界盃的歷史中,共有三位射手打進9球,並列本隊世界盃賽場的最佳射手,其中金童羅西用了14場,羅伯特-巴喬13場,效率最高的維埃里,僅用了9場就打進9球。維埃里堪稱義大利隊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大器晚成的他僅代表義大利隊出戰了1998年和2002年兩屆世界盃,義大利隊在這兩屆比賽中表現不佳,一共只打了9場比賽,維埃里就是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追平了前輩羅西、巴喬的進球數。
安德烈亞·皮爾洛:1979年5月19日出生,是一位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皮爾洛還是2006年世界盃冠軍隊成員,也獲得了兩屆歐洲冠軍聯賽(2003、2007)的冠軍,2012年歐洲杯皮爾洛率領義大利隊闖進決賽,但決賽遺憾敗給西班牙隊屈居亞軍,但皮爾洛的個人表現受到了媒體和球迷的認可。皮爾洛是羅伯托·巴喬之後義大利足壇最令人信服的天才,組織能力、得分能力、定位球能力樣樣精通,皮爾洛的全面性令人驚嘆。很多球迷批評皮爾洛球風偏軟,不適合後腰位置,但皮爾洛防守技術的進步有目共睹。更難能可貴的是皮爾洛有著出色的領袖氣質。

㈦ 義大利歷史著名人物

墨索里尼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生於弗利省一鐵匠家庭。早年當過新聞記者、社會黨黨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鼓動義大利參戰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入伍參戰。1919年3月在米蘭發起成立「戰斗的法西斯」組織。

1921年該組織改稱「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墨索里尼成為該黨領袖。1922年10月指揮該黨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發動暴亂並奪取政權,任內閣總理。1928年強行終止議會制度,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

1935年10月派兵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月宣布將衣索比亞並入義大利。同年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向西班牙叛軍提供武器裝備,幫助弗朗西斯科·佛郎哥取得西班牙政權,並在政治、軍事上 積極與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進行合作。10月與德國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936年11月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9年4月侵佔阿爾巴尼亞。1940年5月任戰時統帥部最高統帥。同年6月10日對英、法宣戰,出兵法國南部,並向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和埃及發動進攻,企圖建立地中海帝國。10月派兵入侵希臘。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對蘇宣戰並派兵配合德軍進攻。1943年7月25日,由於軍事上失利和國內反法西斯運動高漲被撤職,並被監禁在阿布魯齊山大薩索峰頂。

1943年9月被德軍傘兵救出後,在義大利北部薩洛出任「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傀儡政府總理。1945年4月27日在逃往德國途中為義大利游擊隊捕獲。次日被處決並暴屍米蘭廣場示眾。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義大利法西斯黨魁,義大利法西斯政府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犯。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出出於弗利省的普雷達皮奧。早在師范學校期間,墨索里尼就自稱為社會主義者,並加入了社會黨。1904年底加入意軍,1906年9月退役後仍操教書舊業。1909年,他移居奧地利,擔任社會黨報刊的編輯。1912年7月,進入了社會黨領導階層,被委任為黨報《前進報》主編。1914初年被選為米蘭地方議會議員。10月,被開除黨籍。1915年9月,隨義大利軍參戰,1917年2月負傷後退役,再次擔任《義大利人民報》主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墨索里尼儼然成了退伍軍人的領袖和老練的政治家。1919年3月,發起一場「法西斯主義運動」,建立了「戰鬥法西斯」組織。但在年底的大選中,法西斯黨遭到失敗。1921年11月,法西斯主義運動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羅馬召開墨索里尼將法西斯主義運動改名為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10月被指派為義大利第27任首相,墨索里尼的獨裁統治逐步建立起來了。1935年10月意軍向阿比西尼亞發動了進攻,次年5月合並阿比西尼亞。1936年10月,與希特勒在柏林簽訂《柏林協定》,規定在重要國際問題上採取共同的方針,羅馬—柏林軸心遂告形成。1937年11月,義大利加入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12月,墨索里尼宣布退出國聯。1938年,墨索里尼下令取消議會,在國內完全建立起他個人的獨裁恐怖統治。1940年5月,墨索里尼組建最高統帥部並出任最高統帥,掌握大戰時期義大利的最高權力,並向英法宣戰。1943年2月,他對政府進行了大改組,幾乎所有的部長都被解職,換上了好戰的法西斯軍人。7月,英美聯軍在西西里島登陸成功,墨索里尼被逮捕關押。1945年4月28日下午,墨索里尼和情婦克拉拉·貝西塔等15人在科摩湖岸被槍決。並暴屍街頭

蓋厄斯·儒略·凱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羅馬軍事和政治領袖蓋厄斯·儒略·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個政治大動亂的時期。

公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在第二次戰勝迦太基之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次勝利使許多羅馬人大發橫財,但是連綿不斷的戰爭擾亂了羅馬的社會體制和經濟體制,許多農民的財產被搶奪一空。最初的羅馬元老院只不過是個小城市的元老院,實踐已經證明它已經不能合理地治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政治上腐化墮落,貪污受賄到處盛行,整個地中海周圍地方都因羅馬人的昏庸統治而遭災受難。約從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羅馬出現了一場長期的動亂。政治家、軍事將領和民眾領袖相互間鉤心斗角、爭權奪利。游擊隊(如公元前87年馬留的游擊隊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擊隊)經常在羅馬神出鬼沒,東襲西擾。雖然昏庸的統治這一事實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數羅馬公民希望繼續維持共和制政體。儒略·凱撒也許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清楚地認識到這個民主政體不值得挽救了,因為它已經達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凱撒出生在一個有悠久歷史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年青時就步入政壇,有關他所擔任過的各種職務、結過的各種聯盟和政治崛起的詳細情況紛繁復雜,在此不打算加以敘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歲時被任命為羅馬所轄的三個行省的總督。這三個行省是阿爾卑斯山南側的高盧(位於義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區)和納博尼茲高盧(法國南部沿海地區)。那時他統帥四個羅馬軍團,大約有兩萬將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間,凱撒率領這四個軍團,入侵並征服了高盧所有其餘的地區,大體上包括今日法國和比利時以及瑞士、德國、荷蘭的部分地區。雖然他的部隊在數量上還不及他的對手,但卻戰勝了高盧地區的部落,把直到萊茵河畔的所有領土都納入了羅馬的版圖。他還派遣兩支部隊渡海到英國,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戰果。

當時業已成為一個重要政治人物的凱撒,由於征服了高盧,回到羅馬後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愛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強大至極,但他的政敵則對他嫉恨不已,當他完成軍事指揮後,羅馬元老院下令讓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許帶部隊返回羅馬。凱撒感到憂慮不安,如果他不帶部隊返回羅馬,他的政敵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幹掉他,他的這種想法不無道理。於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凱撒率領他的部隊越過義大利北部的盧比孔河,長驅直入抵達羅馬城,以表示對元老院的蔑視。這種明顯的不法舉動引起了一場內戰,一方是凱撒的軍團,一方為忠實於元老院的部隊。這場內戰持續四年,以凱撒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最後一戰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達進行的。

凱撒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自己最適合擔當建立羅馬所需要的有效而開明的專制制度的任務。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羅馬,不久就成為終身獨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為他加冕,被他拒絕了。但由於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所以這並未給擁護共和制政體的反對派消除疑慮。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會上凱撒被一夥陰謀者暗殺。

凱撒在他的晚年期間,開始籌劃一場生氣勃勃的改革運動。他計劃在整個羅馬帝國內重新調配軍隊元老,讓羅馬的貧民到新社區去重新安家落戶。他把羅馬公民權擴大到新征服的幾個民族中去。他計劃在義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統一的市政體制,還計劃了一個龐大的建築工程和羅馬法典的編纂,還實行了許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為羅馬建立一種令人滿意的立憲政體,也許這是使他早歸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於凱撒在曼達的勝利和在羅馬遇刺之間僅有一年的時間,所以他的許多計劃從未得到貫徹執行,因此很難說假如他沒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會怎樣開明,怎樣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響的一項是實行一種歷法①。他實行的歷法從那時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凱撒是歷史上聰明絕頂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賦。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傑出的將領,優秀的演說家和作家。他的描寫征服高盧的《高盧戰記》一書長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學作品,許多學生認為在所有的拉丁文學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動人心弦。凱撒果斷勇敢,雄姿颯爽,瀟灑倜儻。他是一個風流公子,即使按當時的標准來看,他也是一個荒淫無度的好色狂(他最聞名的風流韻事是與克麗佩脫拉之間的著名羅曼史)。

人們常常指責凱撒的人格,他極欲獲得權力,當然就利用職權大發橫財。但是與大多數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說來他既不虔誠也不虛偽。在同高盧人的戰爭中,凱撒凶暴殘忍,但是對被打敗的對手卻特別寬宏大量。

德國的皇號Kaiser和俄國的皇號Czar都源自「Caesar(凱撒)」一詞,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聲一直都比他的甥孫——羅馬帝國的真正創始人奧古斯都·凱撒顯赫得多。但是儒略·凱撒對歷史的影響並不等於他巨大的聲望。他在推翻羅馬共和國中無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誇大他在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羅馬共和政體本來已搖搖欲墜,瀕於覆滅。

凱撒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征服了高盧,他所征服的領土差不多被羅馬統治了五個世紀。在此期間,這些地區已經完全羅馬化了,實行了羅馬的法律、風俗和語言,以後還實行了羅馬基督教,當今的法語基本上是來源於拉丁語的口語。

凱撒征服了高盧,對羅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響,確保了義大利幾個世紀不受來自北方的侵略,其實對高盧的征服也是確保整個羅馬帝國安全的一個因素。

如果沒有凱撒,羅馬人遲早也會征服高盧嗎?羅馬人在數量和技術上都不比高盧的部落優越。但是羅馬在凱撒征服高盧以前和以後的一個時期里都在迅速地擴大。由於當時羅馬部隊的戰鬥力強,羅馬到高盧的距離近,還有高盧各部落之間的不和,看來高盧沒有什麼保持獨立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凱撒是打敗龐大的賽爾特部隊、征服高盧的將領,他入此冊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成就。

注釋:

①指儒略歷,現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陽歷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凱撒決定採用,故名。每年平均長度365.25日,歷年中的平均年為365日,4年1閏,閏年366日;每年12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閏年30日。其繼承人奧古斯都從 2月減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奧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為小月,10月12月改為大月。儒略歷歷年比回歸年長11分14秒,積累到十六世紀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後經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於1582年命人加以修訂,而成現今通用的公歷

愷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愷撒被推舉為終身獨裁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各種職官形式上雖然保存,但實際上一切聽命於愷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經成為羅馬世界至高無上的主宰者。

在愷撒獨裁統治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鞏固統治基礎,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愷撒一方面加強了羅馬帝國與其它帝國的聯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貴族的勢力。所以,愷撒的獨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貴族的堅決反對,其代表人物是布魯圖和卡西烏斯。而布魯圖是愷撒的主要政敵龐培的部下,現在又被凱撒寬恕,並繼續信任和重用。

愷撒和龐培早年曾經擔任執政官。當愷撒在羅馬帝國西部打仗的時候,龐培在帝國東部(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的一部分)也屢建戰功。龐培雖然是愷撒的親密朋友,卻十分嫉妒愷撒。愷撒征服的地方越來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龐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慫恿元老院解除愷撒的兵權,命令他立即從高盧返回羅馬。

愷撒接到命令,知道這是龐培的陰謀。他反復考慮,決定帶領軍隊打回羅馬,利用這次機會在羅馬建立獨裁政權。

愷撒帶領軍隊,走到一條叫做盧比孔的小河邊。羅馬法律規定:任何將軍沒有接到命令,不得帶領軍隊越過這條小河。否則,就要當作謀反來治罪。愷撒當機立斷,對著部下大聲喊道:「骰子已經擲下去了!」他跨上戰馬,躍進溪流,大軍緊緊跟隨在後,很快就越過了盧比孔河。

龐培沒有料到愷撒會這樣果斷地進軍羅馬,迎戰不及,只得帶著2.5萬人倉皇逃往希臘。愷撒進入羅馬後,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隨後又得到了統治整個義大利半島的權力。等羅馬局勢稍稍穩定以後,愷撒立即進軍希臘,討伐龐培。龐培被打敗,逃到了埃及。愷撒也跟著追到埃及。埃及國王為了討好愷撒,派人刺殺了龐培,把血淋淋的人頭送到愷撒面前。誰知愷撒卻把臉一沉,轉過頭去。這個高傲的獨裁者不願意看到他的政敵被別人殺害,他下令處決了殺死龐培的人。

這個時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發生爭奪王位的糾紛,愷撒支持了以美貌聞名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並且在她的深宮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著,他的軍隊又進入小亞細亞,只用5天的時間,就平定了龐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亂。他用最簡潔的拉丁文寫了一份捷報送回元老院,上面寫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來了,我看見了,我打勝了」)。這個戰報充分顯示了愷撒用兵神速的特點。再過兩年,愷撒從北非轉戰西方,又在西班牙撲滅了龐培兩個兒子的反抗。但他寬恕了龐培手下的將領,把他們收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魯圖。

愷撒的凱旋受到羅馬人熱烈的歡迎。有些人想擁戴他當皇帝。從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趕走以後,羅馬就沒有過帝王。羅馬人仇視帝王,反對恢復帝王的職位。愷撒雖然內心十分想當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一次節日盛會上,執政官安東尼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愷撒頭上。可是只有少數人鼓掌,大多數人都在嘆息。愷撒一看這種情況,認定還不到稱帝的時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東尼連忙拾起皇冠又給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們看到愷撒一再拒絕戴上皇冠,就歡呼起來,紛紛向他致敬。

愷撒雖然沒有當上皇帝,卻已經擁有許多尊貴的稱號:「終身保民官」、「祖國之父」等等。法律規定他坐在黃金象牙寶座上處理公務,他的畫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裁權力。

有些人看出,愷撒的權力愈來愈大,總有一天會戴上皇冠的。因此,他們組織了陰謀集團,決心除掉他。這些陰謀者當中,有一個就是那位受到愷撒信任的布魯圖。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舉行會議。愷撒單身一人來到會議廳。雖然他事先已經得到警告,說有人這天要謀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絕帶衛隊。他說:「要衛隊來保護,那是膽小鬼乾的事。」愷撒大步走進大廳,坐到黃金寶座上,笑著說:「現在不就是3月15日嗎?」這時候,陰謀者都身藏短劍,像朋友一樣圍在他身邊。其中的一個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麼事要請求他似的。原來這就是動手的暗號。眾人一擁而上,用短劍刺向愷撒。愷撒沒帶任何武器,他奮力奪下紫袍,進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劍。接著,一劍又刺進了他的大腿。他看見這一劍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魯圖刺的,不由得驚呼:「啊,還有你,布魯圖!」他放棄了抵抗,頹然倒下,用紫袍蒙面,聽任他的仇敵亂刺、亂砍。他一共被刺23處。其中3處是致命的,恰巧死在龐培雕像的腳下。

在出席元老會的前一天,愷撒和他的騎兵長雷必達一起用餐時,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怎樣一種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最後,愷撒表示,他願意突然而死。誰料想,第二天他的預言就應驗了。

愷撒被殺死以後,布魯圖說:「我愛愷撒,但我更愛羅馬!」可是羅馬的平民沒有一個人對愷撒之死表示高興。當兇手們手提著血淋淋的短劍走出元老院的時候,和他們所預料的歡呼場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滿懷疑目光的人群。

㈧ 義大利歷史上的國王

一、腓力二世 (馬其頓)
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前382年–前336年;希臘文 Φιλιππος, 翻譯 Philippos) 馬其頓國王(前359年-前336年)。阿敏塔斯三世(Amyntas III)之子。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親。
馬其頓雖不屬於傳統的希臘城邦,但與希臘城邦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腓力早年就曾在希臘的底比斯城邦為質。腓力回國之後,於公元前359年奪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經過20多年的勵精圖治,打造了一個強大的馬其頓王國。他在內政方面,加強王權,改革幣制,促進貿易,建立新城市,打開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作為。
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鬥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並建立了強大的海軍。他利用希臘城邦之間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羅尼亞一役中大勝希臘聯軍,第二年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成立了以馬其頓為主導的科林斯同盟,確立了馬其頓對希臘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備進軍波斯的前夕死於刺殺。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間,馬其頓由一個內亂不止的小國崛起為希臘城邦的首領,並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累計了巨大的潛力,已經為其子亞歷山大的大征服准備好了充分條件。
二、腓力二世 (法蘭西)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法語: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180年—1223年在位)。
1、早年事跡
腓力二世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之子,母親為香檳的阿黛勒,生於巴黎。其父由於健康欠佳,在1179年便讓14歲的腓力在蘭斯加冕。1180年4月28日,腓力與埃諾伯爵之女埃諾的伊莎貝拉結婚,這使得阿圖瓦作為嫁妝被並入法國王室領地。
路易七世於1180年9月18日去世後,15歲的腓力二世成為法國唯一的國王。他的叔父香檳伯爵亨利一世、蘭斯大主教紀堯姆·德·布盧瓦和沙特爾伯爵蒂博五世被宣布為法國的攝政。
2、他的統治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一位強大的君主。在執政初期,他首先力圖擺脫攝政的束縛。與埃諾的伊莎貝拉的婚姻在客觀上有利於腓力與香檳家族的斗爭。尤其是1180年其父路易七世病危時,腓力二世拋開攝政獨自與來訪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會談並簽訂條約,使香檳家族陷於孤立。後來他迫使香檳的亨利割讓了大量領地,包括阿米耶努瓦、維爾芒杜瓦和瓦盧瓦。這些領地成為王室領地的一部分,充實了腓力二世的力量。然而不久,香檳家族與佛蘭德伯爵菲利普·德·阿爾薩斯聯合,發起一場反對腓力二世的戰爭。經過幾年艱苦的努力,腓力於1185年與菲利普達成協議,解決了雙方的領土糾紛。
腓力二世奉行明顯的使國家集權化的政策,力圖抑制使法國王權陷於癱瘓的強大諸侯。這主要通過以下辦法來實現:爭取小封建領主和教會的支持,與經濟繁榮的城市維持良好關系(腓力二世大大擴展了路易六世給予城市自治權的制度,並且把市政憲章實行到諸侯領地內的城市中去,這就使得大貴族受到自己領地內城市的掣肘),極力拓展王室領地。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王室領地的直接擴大,這使腓力二世有能力與桀驁不馴的貴族進行對抗。通過4次大規模的合並領地,腓力二世事實上成為法國最大的封建領主。
王室領地的最大擴展來自於腓力二世與英格蘭金雀花王朝諸國王的斗爭。金雀花王朝的始祖亨利二世由於出身法國貴族而在法國境內擁有大量領地,包括安茹和諾曼底,又通過婚姻獲得對阿基坦的統治權。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勢力,腓力二世竭力挑撥亨利和他的幾個兒子(亨利、理查、約翰)之間的關系。腓力二世支持理查和約翰在亨利二世晚年發動的叛亂;在理查一世繼承王位後,他又積極策劃打擊理查。
腓力二世是1189年~1192年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領袖之一。歐洲的另外兩位重要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王理查一世也參加了這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毫無成果:腓特烈在小亞細亞渡河時淹死,腓力二世與理查矛盾明顯而分道揚鑣(腓力於1191年返回法國)。理查單獨與穆斯林領袖薩拉丁議和後,在返回途中被新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的封臣、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俘虜。亨利六世後來成為腓力二世的重要盟友,他們在反對理查的問題上是意見一致的。腓力二世不斷蠶食金雀花王朝領地的行為終於引起理查的反擊:在佛蘭德伯爵博杜安九世和納瓦拉國王桑喬六世的支持下,理查一世在法國本土向腓力發起攻擊。一時間腓力二世似乎腹背受敵,因為桑喬六世從南方侵襲法國。但是理查一世的運氣很不好。在與腓力二世艱難地達成了一個為期5年的停戰協議(1199年1月13日)之後,理查去圍攻其宿敵利摩日子爵的領地沙呂斯堡。他在是役中被箭射中,不久因傷重去世。理查對腓力的戰役沒有取得任何重要結果。
在理查一世去世後,腓力二世繼續反對他的繼任者約翰(亨利二世最小的兒子)。腓力與約翰的第一次矛盾爆發於1200年,起因是後者與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的婚姻。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原本是馬爾什伯爵於格十世·德·呂濟昂的未婚妻,她與約翰的婚姻使呂濟昂家族失去了可能的領地嫁妝,於格·德·呂濟昂遂請求腓力二世主持公道。腓力二世抓住機會打擊約翰,他以領主的身份要求其封臣、阿基坦公爵約翰到法國應訴。在遭到約翰當然的拒絕後,腓力宣布金雀花家族在法國的所有領地都被法國國王沒收。腓力並於1202年與布列塔尼公爵阿爾蒂爾一世結盟。阿爾蒂爾是約翰的侄子,他擁有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金雀花王朝的許多法國附庸都希望用他來取代剛愎自用的約翰。腓力二世利用這一點誘使阿爾蒂爾一世向他效忠,約定夾擊約翰的領地(諾曼底和普瓦圖)。然而阿爾蒂爾在1203年7月31日於米拉波附近遭到約翰的奇襲,被俘虜後帶往魯昂。不久阿爾蒂爾就神秘地失蹤了,普遍認為他被約翰下令殺害。腓力二世於是挑明了反對約翰的立場,於是年再次進攻諾曼底;他在摧毀了許多城堡之後,集中兵力攻打加亞爾堡。盡管英國士兵英勇奮戰,這座工事還是於1204年3月6日陷落。整個諾曼底隨後都落入腓力二世手中。令人驚異的是,在腓力二世侵入諾曼底時,約翰卻返回了英格蘭。
1206年10月13日,腓力二世與約翰在圖阿爾簽訂和約。這個和約對法國王室壓倒性地有利:約翰被迫放棄羅亞爾以北所有原屬金雀花王朝的領地,包括諾曼底、阿基坦、安茹和圖賴訥。按照條約,約翰應保有普瓦圖;但腓力於1207年就又侵入了這一地區。
約翰希望奪回失去的領地,與歐洲大陸上另一位重要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四世結盟,約定從東西夾擊腓力二世的法國。他可謂是找錯了結盟對象;奧托四世本身正受到教廷史上最強大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的孤立。1214年2月,約翰最終在拉羅歇爾登陸,很快進入安茹。1214年7月21日,腓力二世領導法軍與約翰和奧托四世的聯軍在布汶戰役中展開決戰。法軍在戰斗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布汶戰役具有歷史意義。它不僅是羅馬帝國滅亡以來西歐發生的第一場傷亡重大的戰役,而且還標志著法蘭西取代德意志成為歐洲大陸上最主要的國家。德國在以後的歷史中不斷衰弱、分裂,而法國則在百年戰爭後成為西歐的頭號強國。
盡管腓力二世與教會一直保持著良好關系,但他從未受制於他們。他對教皇關於清剿朗格多克地區的異端的要求充耳不聞。他也拒絕了為英諾森三世發動一場反對阿爾比派異端的十字軍。1223年7月14日,腓力二世去世於芒特,遺體安葬在聖但尼修道院。
腓力二世是第一個沒有在生前就給王儲提前加冕的卡佩王朝國王。因為此時,法國王室的力量已經強大到不需要再用這種方式來確保王位了。
3、在巴黎的建設
在腓力二世統治時期,巴黎市區周圍建起了堅固的城牆。約在1200年,腓力二世在巴黎中心城島西端建立一座方形城堡;這座城堡後來成為盧浮宮的前身。同年,腓力二世正式批准巴黎大學的成立。於是從那時開始,許多學校被建立起來,包括現代巴黎大學的前身索邦大學(1257年,時為路易九世統治時期)。
4、家庭
歷次婚姻的對象及所生子女:
△埃諾的伊莎貝拉,阿圖瓦女伯爵,埃諾伯爵博杜安五世之女,1180年結婚
·路易八世
△丹麥的英格博格,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一世之女,1193年結婚
·無子女
△默朗的阿格尼絲,默朗公爵貝爾托爾四世之女,1196年結婚
·瑪麗
·讓-特里斯坦
·菲利普·於勒佩爾,布洛涅伯爵
△阿拉斯的「一位貴婦」
·皮埃爾·夏洛特,圖爾主教
三、腓力二世 (薩伏依)
腓力二世(Philippe II de Savoie,1438年2月5日出生於尚貝里,1497年11月7日逝世於同地)是布雷斯伯爵,從1496年至他逝世短期還出任薩伏依公爵、皮埃蒙特統治者、奧斯塔和莫列訥伯爵。他是薩伏依公爵路易斯最年輕的兒子。
1、事跡
腓力年輕時對他父親造反,結果被戰敗。他父親讓法國國王路易十一將腓力從1464年至1466年關押在洛什的城堡中。腓力被釋放後支持勃艮第公爵查理反對路易十一,他是薩伏依公爵和法國國王最重要的反對者之一。
他的曾侄子查理二世死後他短期成為薩伏依的公爵。
2、婚姻和子女
△1473年4月6日腓力與波旁公爵查理一世的女兒瑪格麗特(1438年—1483年)結婚,其子女包括:
·薩伏依的露易斯(1476年—1531年),與昂古萊姆伯爵查理結婚
·希羅尼穆斯(1478年出生和逝世)
·菲利貝特二世(1480年—1504年),薩伏依公爵
△瑪格麗特死後腓力於1485年11月11日與旁提耶夫伯爵的女兒克勞丁結婚。
·卡洛三世(1486年—1553年),薩伏依公爵
·路易(1488年—1502年)
·菲利浦·德·薩伏伊(1490年—1533年),日內瓦伯爵,內穆爾公爵
·阿索隆(1494年出生與逝世)
·約翰·阿瑪丟斯(1495年出生與逝世)
·菲利貝爾特(1498年—1524年),與朱利亞諾二世·德·梅第奇結婚
△此外他還有以下私生子女:
·瑞內(1468年—1525年),1499年被承認,尼斯和普羅旺斯總督
·安東內特(1500年逝世)與摩納哥領主讓二世結婚
·彼得,主教
·克勞丁(1528年逝世)與霍恩伯爵結婚
·瑪格利特
·簡
四、腓力二世 (西班牙)(圖)
腓力二世 Felipe II(西班牙語實際讀音為:菲利佩)(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國王(稱菲利佩一世 Filipe I,1581年起)。他的執政時期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國力達到巔峰,歷史學家常以這段時間為哈布斯堡王朝之稱霸歐洲。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試圖維持一個天主教大帝國,但最終未能成功。
1、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遺產的繼承者
腓力二世是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的兒子,母為伊莎貝拉 (葡萄牙)。在查理五世於1556年宣布退位後,腓力二世繼承了哈布斯堡帝國除家族起源地奧地利和德意志之外的其餘所有部分。查理五世的弟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和有名無實的在德意志的最高地位,而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與經濟實力來源——西班牙和尼德蘭——都歸於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總共繼承了下列領地:西班牙、尼德蘭、西西里與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蘭及全部西屬美洲和非洲殖民地。
2、在西班牙和尼德蘭的統治
腓力二世繼續執行其父在西班牙執行的一切強化中央集權的制度。在他統治時期,中央政府真正開始剝奪一些歷史上的王國和民族地域(阿拉貢,卡斯蒂利亞,巴倫西亞,特別是加泰羅尼亞)的獨立性。腓力二世撲滅了1590年至1591年阿拉貢為保持其自治地位而發動的暴動。他並且取消一些城市的自治法規,可能是為了更有利於王室獲得直接的稅收。在腓力二世時代,西班牙的集權程度和官僚體系的臃腫可與東方國家媲美。
腓力二世對低地國家實行毫不妥協的鐵腕統治;[[1567年]]他任命著名的將領和劊子手阿爾瓦公爵費爾南多·阿爾瓦雷斯·德·托萊多為尼德蘭總督。後者嚴厲鎮壓尼德蘭人民的一切反抗活動,處死了大約8000人。
腓力二世為堅定而狂熱的天主教徒,他的很多政策中都能看到宗教信仰的影子。這大大影響了他在一些問題上的判斷,並使政府捲入一系列宗教紛爭。特別是由於腓力二世希望鏟除各種異端或異教的決心,中世紀的宗教審判和迫害異端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腓力二世大力支持天主教宗教裁判所,使大批持異端邪說的人(無論是真有其事還是受到陷害)在火刑(火刑柱)上化為灰燼。他的另一項政策則使1568年—1570年被強制遷徙到西班牙內地的摩爾人受到殘酷迫害。從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開始的對穆斯林和猶太人的迫害和驅逐最終使西班牙的種族構成趨於「純化」。
3、國際舞台上的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執行了積極的對外政策,似乎他有決心也有能力推動一場把整個歐洲統一到一面旗幟下的運動。在即位之初,腓力二世曾因為希望維持他對義大利領地的支配和削弱教會力量而與教皇保羅四世發生一場不小的沖突。他也繼續進行其先輩為之努力的義大利戰爭。1557年,西班牙軍隊在聖康坦戰役中擊敗了法國軍隊。腓力二世於1559年和法國國王亨利三世簽訂了對西班牙有利的卡托—康布雷西條約,從而結束了綿延半個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腓力二世領導了對嚴重威脅歐洲的奧斯曼帝國的回擊。在他牽頭之下,組成了反對土耳其的「神聖同盟」,同盟成員除西班牙外,還包括教皇、薩伏依、威尼斯和熱那亞。[[1571年]],腓力二世的異母弟弟(查理五世的私生子)胡安 (奧地利)在勒班陀戰役中全殲了奧斯曼帝國艦隊。這次勝利因其終結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擴張而永垂史冊。
1580年,腓力二世派遣阿爾瓦公爵率軍強行合並葡萄牙。
4、對英國和法國的干涉
1554年,當時還是王儲的腓力二世與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但婚後腓力二世幾乎不曾在英格蘭住過。腓力二世與瑪麗均為天主教徒,他們共同對國內的新教徒實行恐怖政策。然而在瑪麗一世死後,同情新教的伊麗莎白一世登上英格蘭王位。腓力二世曾向伊麗莎白求婚未果。伊麗莎白對新教的明顯偏愛促使腓力二世作出入侵英國的決定,他於1588年建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無敵艦隊。
1588年5月,擁有130艘艦只和3萬余名戰士的無敵艦隊在麥迪納—西多尼亞率領下向英格蘭發起遠征。在著名的英吉利海峽遭遇戰中,這支艦隊被機動靈活的英國海軍擊潰了。在返航途中,又由於風暴因素而在蘇格蘭海域折損了很多艦只。
在無敵艦隊對英國的進攻遭受巨大的挫折之後,西班牙大傷元氣。盡管其強大實力還未倒塌,英格蘭也不可能立刻成為與之平起平坐的國家,但從此西班牙在海上的威力就趨於衰落。
腓力二世的另一項錯誤決定同樣源於他的宗教熱情。在法國發生可怕的法國宗教戰爭之後,腓力二世馬上倒向了天主教神聖聯盟一邊,該聯盟由吉斯家族領導,致力於消滅法國的胡格諾派教徒。1591年形勢最混亂的時候,西班牙的軍隊甚至開進了巴黎。腓力二世希望他的女兒與第四代吉斯公爵吉斯公爵 (第四)-查理·德·洛林結婚,並使後者繼承法國王位,但最終未能成功。1595年,腓力二世被納瓦拉的亨利(此時已是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擊敗。後來腓力二世終於承認了亨利四世的國王地位。
5、評價
腓力二世是有作為的偉大君主,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國力昌盛,給人以深刻印象。但是,他的雄心壯志是建立在無視國家整體經濟環境的前提之下的。為保障無休止的軍事行動,西班牙支出了巨額的軍費;腓力二世不得不多次增稅。盡管西班牙有美洲殖民地的強力支撐,她仍未能解決軍費浩盪作成的財政危機,以至腓力二世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3次宣布國家破產。毫不妥協的宗教政策也使腓力二世到處樹敵。由於這些弊端,腓力二世的統治從長遠看對國家產生了不利影響。在他去世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6、家庭
△配偶:
·葡萄牙的瑪麗亞·曼努拉(1527-1545),終年18歲。
·英格蘭的瑪麗一世(1516-1558),終年42歲。
·瓦盧瓦的伊麗莎白(1545-1568),終年23歲。
·奧地利的安娜(1549-1580),終年31歲。
△子女:
·唐·卡洛斯(1545-1568),未婚,終年23歲。
·伊莎貝拉·克萊拉·尤金妮亞(1566-1633),原本自幼和魯道夫二世訂婚,經過多般拖延,後者在她30歲後悔婚。33歲改嫁其七弟阿爾布雷希特七世(1559-1621),享年67歲。
·卡特琳·米蓋拉(1567-1597),18歲嫁薩伏伊公爵卡洛·埃馬努埃萊一世,終年30歲。
·費爾南多(1571-1578),未滿七歲夭折。
·卡洛斯·洛侖佐(1573-1575),未滿2歲夭折。
·迭戈(1575-1582),8歲夭折。
·腓力三世(1578-1621),終年43歲。
·瑪麗亞(1580-1583),3歲夭折。

㈨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紀末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原名《喜劇》)而聞名。

後來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將其命名為『『神聖的喜劇」。《神曲》分為三段,第一段叫「地獄」,第二段叫「煉獄」,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後世。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的歷史人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工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00
印尼為什麼把羽毛球當成國球 瀏覽:19
印尼青草膏怎麼樣 瀏覽:339
印度怎麼做水泥牆板 瀏覽:235
越南紙幣500長什麼樣 瀏覽:769
中國人壽的保證金辦理了多久拿 瀏覽:96
印度有多少高階人才 瀏覽:710
義大利周邊國家用什麼語言 瀏覽:208
英國人感染病毒多少口受檢 瀏覽:51
英國諾丁漢大學學費多少 瀏覽:639
國產植體和義大利植體哪個好 瀏覽:989
越南航班vn503是什麼樣機型 瀏覽:803
拿破崙為什麼叫英國國王 瀏覽:655
印尼香煙多少錢 瀏覽:186
什麼時候去印尼最舒服 瀏覽:31
人民幣等於多少印度努比 瀏覽:5
義大利服裝在哪裡 瀏覽:443
英國共援助中國多少錢 瀏覽:552
一歐元在英國能買到什麼 瀏覽:291
印度有多少邊境人口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