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薩斜塔一座難以「扶正」的塔,比薩斜塔為什麼斜而不倒
作為義大利的著名建築,比薩斜塔可謂是當地標志性建築了。毫無疑問的是,比薩斜塔可謂是建築史上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由於比薩城糟糕的地理位置,位於河道淤積平原之上,土層松軟且地基極度不均勻,建築難度大。而且在義大利斜塔的建造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故意建造成傾斜的形狀,而是在建造的過程中莫名的產生了傾斜。之所以沒有傾倒,那是因為在建造時設計師調整傾斜高度, 同時採取措施, 減輕塔身重量,減輕塔的重量和平衡傾斜,所以才能斜而不倒。
早在1984年,因為比薩斜塔傾斜度不斷加深,安全系數逐漸下降,義大利政府官方下令禁止攀爬比薩斜塔,同時尋求各方能人志士去恢復比薩斜塔。經過多方研究調查,文物保護人員找到了恢復義大利斜塔的主要方法是地基應力解除法,人們在斜塔傾斜的反方向(北側)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體的重心後移,從而減小傾斜幅度。
2. 比薩斜塔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為什麼比薩斜塔能斜而不倒
比薩斜塔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為什麼比薩斜塔能斜而不倒?
作為義大利的著名建築,比薩斜塔可謂是當地標志性建築了,毫無疑問的是,比薩斜塔可謂是建築史上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由於比薩城糟糕的地理位置,位於河道淤積平原之上,土層松軟且地基極度不均勻,建築難度大。而且在義大利斜塔的建造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故意建造成傾斜的形狀,而是在建造的過程中莫名地產生了傾斜,之所以沒有傾倒,那是因為在建造時設計師調整傾斜高度, 同時採取措施,減輕塔身重量,減輕塔的重量和平衡傾斜,所以才能斜而不倒。
早在1984年,因為比薩斜塔傾斜度不斷加深,安全系數逐漸下降,義大利政府官方下令禁止攀爬比薩斜塔,同時尋求各方能人志士去恢復比薩斜塔。經過多方研究調查,文物保護人員找到了恢復義大利斜塔的主要方法是地基應力解除法,人們在斜塔傾斜的反方向(北側)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體的重心後移,從而減小傾斜幅度。
3. 比薩斜塔傾倒危機,頂尖專家都不知所措,一小男孩怎樣輕松解決
一個人能被打敗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看重的和最忌憚的那個人,而是那些被自己輕視甚至是無視的人,這就是輕視別人的代價,相信大家都有一個體會,那就是在畢業多年後的同學聚會上,生活最好的、事業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很差、調皮搗蛋的同學,而那些當初成績很好的,卻混的非常慘淡,這是什麼原因呢?那就是輕視,誰能想到當初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差生,居然是最成功的那一個呢?
結語
奇跡是信仰最寵愛的孩子——歌德
雖然那次修繕工作非常成功,但還是有一些專家跳出來說比薩斜塔還有繼續傾斜的趨勢,而且他還根據很多年測量的數據,推算出了比薩斜塔的傾斜速度,並預測比薩斜塔可能會在250年之後,斜塔會因重心偏離塔基最外緣而發生傾倒,雖然聽起來有些道理,但至於到時候會不會發生,誰也無法肯定,只是希望這座世界奇跡能永遠存在,畢竟它象徵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不知道大家對比薩斜塔有什麼想說的嗎,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想了解很多中外歷史趣事,記得點贊和關注,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4. 比薩斜塔逾千年斜而不倒,這是怎麼做到的
義大利人其實一直在拯救比薩斜塔。害怕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開放,經過11年的修繕之後被扶正了44厘米左右。專家認為只要沒有地震這些不可抗力影響,比薩斜塔可以保持300年不倒,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又再次向遊客開發,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5. 比薩斜塔利用什麼原理使塔不倒
比薩和斜塔
比薩城,位於佛羅倫薩西北方向,歷史上是個海濱城市。隨著陸地的擴展,比薩距海越來越遠了,但這並不能使人遺忘比薩曾作為海上共和國威鎮八方的歷史和它作為聯結東西方紐帶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為它的歷史,它的建築藝術,今日,比薩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城市。
比薩的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比薩斜塔。該塔竣工於1350年,但是工程早於1174年就開始了。當年,工程進行到第三層時,人們就發現,由於地基、建築結構等原因,塔身出現了傾斜。於是工程中斷了。後來,當政者變了,又延請了新建築師繼續了此工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薩塔的傾斜程度不斷增大,目前已達到4.5米,而且傾斜度還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繼續增加。
可能正是由於它的斜,和別人不一樣,名氣應了「歪打正著」,變得越來越大,參觀者絡繹不絕。
為了確保遊人的安全,並保護這一罕見的古跡,避免其因過度傾斜而倒塌,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於1990年取消了比薩斜塔的對外開放,加固和糾偏工程自此開始。
預計,比薩斜塔將於2000年6月26日,於夏日裡最好的時候重新對遊人開放,屆時,人們又可登塔遠眺比薩城。
目前,斜塔地基下的一百噸污物已被清除,已比年初時拉正了二寸。這樣,加固糾偏工程現已到了最後沖刺階段:即還需利用插入塔基下的14根鐵管從北側塔基下抽出5萬立方米的土。專家講,工程完成後,斜塔會比原來拉正六寸,傾斜度將減少50厘米,即偏離垂直面四米。這樣,斜塔可再安全度過250年。
目前,斜塔周圍還有十個鋼環,其目的是當斜塔過分傾斜時,可以把它重新拉正。但到現在為止,工程人員還從未用過這「鋼吊帶」。
另外,地下還有重達八百噸的鉛塊在支撐著地基。
最近,比薩大學的音樂教授托拉比拿研究小組從兩年前即開始在比薩斜塔內進行音響效果測試。他們發現,塔內的音響共鳴及反射效果都絕佳;內牆壁表面的反射角度的設計,似乎是專為增加音響效果。
於是,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比薩斜塔,作為奇跡廣場上比薩大教堂旁邊的一座基督教建築物,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師,刻意模仿教堂風琴的發音管原理建成的「巨型樂器」,目的是將廣場、教堂和這支75米高的「音樂管」配套成一個巨型音樂廣場。
這項別出心裁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政府亦計劃籌集經費,在明夏重開斜塔的慶典日舉行大型音樂會。
這樣,比薩將再次轟動世界,再創一個比薩奇跡!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
義大利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是最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天文學家,也是日心說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伽利略早先把科學實驗和數學方法相結合用於力學研究,對現代科學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632年,伽利略發表《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闡述了他對日心說的支持。次年完成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概述了他早期的實驗和對力學的研究,正是這些研究成果和思想,為以後牛頓力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回答者: shangui2006 - 榜眼 十三級 6-23 18:11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
相關內容
�6�1 伽利略 比薩斜塔
�6�1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6�1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實驗
�6�1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中倆個鐵球下落時間為什麼相同
�6�1 給我幾個**家做實驗的地點(如: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
6.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不會倒
歷經十年"糾偏扶正"的比薩斜塔將在12月份正式向遊人開放。1990年,政府關閉了搖搖欲墜的斜塔,那時,塔身偏離已達4.5米。十年努力使它向垂直方向回移了43.8厘米,保證300年之內不會倒塌。拯救比薩斜塔行動是一場人與時間的較量,是一場人與自然的較量,貫穿著比薩斜塔"成長"的全過程,它背後的故事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好奇。
十年糾偏43厘米
建設比薩斜塔耗費了近200年,而且從建築伊始就命運多桀,在建到9米高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傾斜,拯救和建設差不多同時展開,幾番停停修修。現在,斜塔的價值日益顯得不可奪得,拯救的任務也愈加迫切。
20世紀80年代就有人預言:"比薩斜塔會在2003年到2004年倒塌!"時間是比薩斜塔最可怕的敵人,它象一位先天不足的病人,一年年從容不迫地穩定衰老,屈服於地球的重力,彷彿根本無力、也無意站起來。觀者心急如焚,拯救委員會束手無策。全世界貢獻的拯救方法五花八門,卻不敢輕易嘗試,否則會釀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1934年的事情就是一個教訓。當時,為了"糾偏"在塔基傾斜的一邊注入水泥,不料,這不僅無助於緩解傾斜,反而使它在一年之內多傾斜了6毫米。
1990年之後的修復工作一直保持低調,實際上,對採取什麼樣的方法爭議也不小,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比薩大學的皮耶羅·皮耶羅蒂教授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的詹姆斯·貝克教授對一些修復計劃極力反對,稱那?quot;不負責任的荒唐行為"。
"比薩城內充滿了非難的氣氛,"貝克說;"從1990年到1998年花費了1500萬美元在一些所謂的臨時性措施上面,但是,這實際上只是帶來更多的損害。"
皮耶羅蒂在比薩大學歷史系也已經供職有40餘年,他對修復斜塔的信息極度閉塞表示不滿。最近,他出了一本書,裡面收集的過去150年裡世界各地的人們貢獻的各種希奇古怪的修復辦法。
有人建議將斜塔分割,將地基打結實之後再重新組裝起來;一個方案建議在塔身上鑽一萬個小孔洞,以減輕她的重量;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曾建議在斜塔旁邊再建造一個向相反方向傾斜的斜塔,以便支撐住原來的斜塔;有人說可以造一個透明的大罩子將比薩斜塔罩在其中;還有人主張在斜塔頂端懸掛一個氦氣球和頂層貼在一起,同時把斜塔周圍的草地也建成斜坡的樣子,與鍾塔的傾斜方向一致,這樣,看起來斜塔就是直立的了--這個方法會使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旅遊者在比薩斜塔下脖子抽筋。
目前"扶正"比薩斜塔的"泥土穩固"法是由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工程師費爾南多·利齊博士發明的,這種方法因為在施工過程中要應用大量的"小細管子"而聞名。糾偏工程主要措施是將向南傾斜的塔基北側地基下的土慢慢抽出。利齊博士的發明在許多世界各地古老建築的糾偏中都有廣泛應用和上乘表現:英格蘭溫切斯特堡、和蘭姆伯赫斯特聖母瑪利亞教堂;愛爾蘭的都柏林紀念大道橋和義大利威尼斯的三拱橋等等。
在比薩斜塔糾正了1/2度的時候,利齊博士曾經非常擔心斜塔搶救委員會中止稍見成效的工作,他也許比別人更清楚,斜塔面對泥土進一步的疏鬆、塌陷十分脆弱不堪,而且可能出現的外在危險也令人擔憂,一旦發生地震,斜塔似乎沒有什麼抵禦能力。 2000年6月23日,利齊博士給義大利公眾事務部長寫信,對心中的擔憂直言不諱。
義大利政府針對比薩斜塔專門頒布了相關法律、授權和總統令。對成立的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的人員組成、任期、職能、職權、責任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委員會由13名經驗豐富的國內外專家組成,其中包括2名研究中世紀藝術和歷史的學者。
斜塔矯正工程一共花費了2500萬美元資金。1998年,為安全起見工人用巨大的鋼索將比薩斜塔固定,整個義大利媒體幾乎發出異口同聲的嘲笑:"難看的西褲吊帶。"然而,1年多後,工程已顯示出巨大成果。工程全部完成後,比薩斜塔將比1700年時還少偏43厘米,能保持足夠的穩定。但是肉眼並不能發現這43厘米的偏差,比薩斜塔的偏斜之美依然不減當年。
有人問:為什麼不徹底糾正斜塔偏斜,使它完全直立呢?這里既有技術上的困難,也有另外的考慮:"如果比薩斜塔不斜,比薩也不成其為比薩了"。"傾斜"是它的身份確認,從它的裝飾和建築風格的類型分析,以及多次修正過程中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文件可以得知,比薩斜塔凝結的是超乎想像的許許多多人的智慧和努力。
比薩斜塔是怎麼斜的?
來自伯納多的寡婦波妲一直居住聖母瑪利亞慈善堂內。1172年1月5日,她在撒手人寰之際留下話來,饋贈60枚銀幣購買大理石,建造一座"聖母瑪利亞的音樂鍾塔"。
經過一年多的籌劃,1173年8月9日,工程終於破土動工了。隨著地基工程的進展,無數巨大的石塊被陸續運到了教堂一側的工地上。按照設計,鍾塔高8層圓柱形建築,全部由白色大理石構築而成,是羅馬式建築的典範。
陽光照耀著義大利中部的比薩城。
"看吶!這鍾塔是斜的!」
"哎呀,是不是要塌,離遠一點,太危險了!"
鍾塔建至第三層剛剛達到1·5米的時候,塔身出現了可怕的傾斜。不僅憂心忡忡的設計者和建造者發現了,連城裡的人們也開始對這個歪斜的、未完成的鍾塔議論紛紛起來。 責任工程師B·皮薩諾想出了加高下陷一邊層高的辦法,不料,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使塔身沉陷得更加厲害了。1178年,工程陷入了停頓。
導致傾斜的具體原因至今尚不明確,但是至少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建築超重;二是底層泥土的沉降高度不同。
此後的兩次重新開工都是本著糾偏的決心開始的。第一次由迪奧瓦尼·蒂·西蒙負責,但是傾斜的程度沒有改變;第二次開始於1272年,三年時間接連建造了四層,總層數達到了七層。這時候已故"糾偏"大師迪奧瓦尼·蒂·西蒙的兒子迪奧瓦尼·皮薩諾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工作,另外一位工程師古艾多也是子承父業,其中很有一些悲壯的意味。此後,工程再度停滯。直到1360年,才開始建造最上面一層的頂層鍾樓,1370年,工程終於完工。
從開始建築到最後完成,鍾塔的建設耗費了將近200年的時間。它在建造過程中就伴隨著傾斜和"糾偏"的日常課業,建造完成之後仍舊令人牽腸掛肚。
到底誰是比薩斜塔的設計師?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塔身持續不斷的傾斜呢?
對第一個問題專家們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技術卓越的青銅鑄造師伯內諾;也有人說這是十二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迪奧提薩維之作;也許還有傑拉爾德的功勛,他更多的是作為奧提薩維的合作者和譯員,而不單單是執行這位建築大師的指令;要不然就是修建了聖母瑪利亞歌劇院的古德拉托?再有一說,就是1160年主持比薩大教堂最初佈道壇的德國人古格萊奧莫。到底誰是始作俑者,至今也是不解之謎。但是,1173年8月9日是比薩斜塔的生日是確定無疑的。
比薩斜塔因為什麼傾斜,至今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說由於建築過程中的精確度不夠,偏離了原設計方案;另一種說法認為是設計本身的問題;進入20世紀之後,"地基說"日漸占據上風,認為主要由砂和粘土構成的地基無法承受整個塔身14000多噸的重量才出現了傾斜。現在,這種說法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
通過整個故事我們也許可以發現比薩斜塔永恆不變的"基因密碼":斜塔與它腳下的土地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也許,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人類所具備的某種值得保留的品質:拒絕妥協。
7. 比薩斜塔為什麼修不正
比薩斜塔使用了地基應力解除法進行了修復。
由於薩斜塔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2年的修繕,耗資約2500萬,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遊人開放。
義大利比薩斜塔在經過了11年的持續維修之後傾斜度得到了恢復,而之後一個10人組成的強力修復小組又開始用激光、鑿子等清洗塔身,耗時八年零三個月的「美白」和「矯正」,24424塊石頭煥然一新,比薩斜塔恢復了昔日風貌。
8. 比薩斜塔為什麼斜而不倒
比薩斜塔沒有斜而不倒,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0.1厘米,塔身偏離「自然姿勢」已有5米多。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它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
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
9. 比薩斜塔被扶正了么
沒有
鍾塔在剛動工不久便已開始傾斜:塔樓的中心軸線並非筆直,而是向北傾斜。為了矯正斜度,每層樓的標高都使用了錐形的磚石砌塊,好把傾斜的中心軸線拉回來。
仔細分析磚石層的相對傾斜度,便能得知鍾塔傾斜的歷史。在第一階段工程的末期,鍾塔其實是向西北傾斜約四分之一度。後來工程從四樓向上推進時,鍾塔開始向南傾斜,因此到了一二七八年,工程進行到第七層的時候,鍾塔向西南傾斜零.六度左右。到了一三六零年,已經增加到大約一.六度。
先進的計算機儀器分析顯示,斜塔蓋完第七層,在加蓋鍾樓的時候,傾斜的速度急遽增加,就像是用模型砌磚在柔軟的地毯上疊高塔一般,或許已經到達了某個臨界高度,但是不管多幺小心都不能再繼續往上疊。而現在的斜塔已經到了它的臨界高度因此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公元一八一七年,兩位英國建築師一條鉛垂線測量傾斜度,當時就發現塔樓已經傾斜了五度。接著在一八三八年時,建築師蓋瑞德斯加沿著斜塔底座的周圍掘了一條信道,想弄清楚,在塔樓沉陷傾斜之前,原來設計的圓柱底座以及地基的階梯是什幺樣子。結果因為開鑿的信道低於地下水位,使得南側發生地下水湧入的現象。有證據顯示,斜塔在這個時候又大幅度地斜了將近半度左右,形成了五.四度
精確的測量工作在一九一一年展開,量出鍾塔的傾斜度每年都不斷地持續增加,從一九三零年代中期開始,傾斜的速率已經加倍。到了一九九零年,傾斜的速率相當於每年高達一.五公釐的水平位移。
此外,任何人想在斜塔身上動手腳,最後總是弄巧成拙,反而使得傾斜度大幅增加。例如,一九三四年曾利用灌漿的方法強化地基磚石,結果使得鍾塔突然向南移動二將近十公釐,一九七零年代從下層砂土抽地下水,又讓斜塔再移動十二公釐。這些反應都證實了塔樓很容易失去平衡,任何一種穩定鍾塔的方法,都必須非常細膩。
穩定斜塔
一九九零年,因為帕維亞一座根本沒有傾斜的鍾塔倒塌了,義大利總理便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由傑米歐科夫斯基教授擔任主席,負責對穩定比塞塔的策略提供意見並加以執行。依照國際慣例,任何珍貴歷史古跡的保存,都必須保留其基本特色,同時不能破壞古跡的歷史和原工匠的技術。因此對斜塔的任何侵入性手段,都必須減至最低,而且無論採取哪一種永久性的穩定計畫,都絕不能架設任何明顯的支撐物,何況這種作法可能導致斜塔脆弱的磚石結構應聲而倒。
委員會所尋求的解決之道,必須能稍稍減低斜塔的傾斜度,盡管不是很明顯,卻能減磚石結構的壓力,穩定斜塔的地基。經過多年的研究、分析及大規模的試驗,終於採用了所謂土壤萃取的方法,要在斜塔地基北側的下方和旁邊安裝幾根土壤萃取管。
一九九九年二月,在一片令人屏息的緊張氣氛中,一部特殊的鑽孔機在嚴密的監視下,一步一步地慢慢從A層抽出少量的土壤。由於土壤質地松軟,每次抽取後所形成的空洞會慢慢地封閉,使得地表稍稍下沉,而斜塔也微微向北轉動。
土壤萃取的作業進行了兩年半,鍾塔的傾斜度減少了半度。如果斜塔再度開始向南傾斜,將來可能會再做一次土壤萃取。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在南側最脆弱的幾個地方,也做了限量的磚石強化。
這個方法把謎樣而美麗的鍾塔漸漸穩定下來,不但保存了斜塔的特色,也維持了它和底土之間耐人尋味的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