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雅利安人是什麼意思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高尚」)屬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他們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長頭多須,高鼻子,藍眼睛,淺色頭發是原居於今天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被譽為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西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其生產力發展已進入銅器和青銅器時代,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游牧部落,所以畜牧業在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畜養公牛和乳牛,牛糞則被做成圓餅,充當燃料,馴養的動物有山羊、水牛、綿羊、馬、豬等,他們選用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其社會組織形態尚處於父系氏族部落和軍事民主制時期。
為了尋找新的水源和牧場,雅利安人的部落開始不斷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向東深入歐亞的腹地、向南則伸入西亞和南亞,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游牧部落遷徙浪潮。
西元前3000年代末至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從俄羅斯南部的庫班地區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高原。這些人和當地原居民雜居、融合,被稱為盧維人、帕來人、西台人、呂底亞人。 同一時期,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進入巴爾干半島的東北部,接著陸續分批進入希臘,被稱為希臘人。
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東歐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被稱為拉丁人。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與此同時,另一些雅利安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也是從西元前2000年代初開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從裏海西岸分批南下進入伊朗高原,稱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後在兩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坦尼王國和加喜特王國,居民被稱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後來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則定居在這一地區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被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
而最先進入伊朗高原的一部分雅利安人則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在西元前1200左右越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約於西元前120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他們遇到了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頑強抵抗,這使得雅利安人不得不放慢征服的腳步,經過6個世紀的漫長戰爭,雅利安人最終把大量土著達羅毗荼人趕走,有的則變成了雅利安人的奴隸。
另有一說,中國古代西北部少數民族塞種,是繼續東遷的雅利安人後代。
在20世紀,納粹分子改變「雅利安」原來的意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認為德國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實際上,同樣屬於雅利安民族的羅姆人(又名吉卜賽人,歐洲人普遍誤認為他們來自埃及)卻遭到納粹的迫害,理由是他們是劣等混血種,生活習慣和日耳曼民族完全不兼容,丟盡雅利安人的臉、玷污德國人的純潔,這就說明了納粹的人類學概念有嚴重的矛盾。
『貳』 波斯古國歷史悠久,為什麼突然改名為「伊朗」呢
看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朋友,對波斯帝國強大的軍隊印象頗深。歷史上,波斯帝國曾經非常強大,領土橫跨歐洲、非洲、亞洲三大洲。既然波斯如此有名,為什麼後來改名為伊朗了呢?主要是因為伊朗這個詞比波斯歷史更加悠久,也更加輝煌。 波斯改名為伊朗,發生在巴列維國王時期,具體而言是1935年,當時的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意為這里是“雅利安人的家園”。
這對於當時的伊朗來說,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從飽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優越人種,國王自然會欣然同意,人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同時又能獲得德國的援助,快速的恢復帝國往日的遼闊版圖。
『叄』 伊朗的古代史是怎樣的
伊朗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國。這里曾經是原始人生活的搖籃之一。早在公元前3千紀初,伊朗胡澤斯坦地區就形成了由當地居民埃蘭人建立的埃蘭國家。它在歷史上曾多次被兩河流域國家(蘇美爾城邦、阿卡德王國、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所征服,也曾多次擊敗這些國家,重新獲得獨立。公元前7世紀初,伊朗族居民崛起於西亞。埃蘭人逐漸與伊朗人融合成一體,稱為胡澤人。埃蘭燦爛的文化成為伊朗文化的一部分。
伊朗主要民族稱為伊朗人,屬雅利安人的一支。在歷史上,他們和印度雅利安人屬於一個共同體,稱為印歐語系東支印度伊朗語部落或雅利安部落。這是因為他們都自稱雅利安人。雅利安本意為「高尚的人」或「貴族」,最初大概是部落首領的稱號。公元前3千紀,印度伊朗語部落由南俄草原遷入伊朗東部地區時仍然是一個共同體或部落聯盟。雙方稱呼相同、語言相近,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都有許多共同點。公元前2千紀中期後,共同體解體。一些部落遷入印度,稱印度雅利安人。留在伊朗的則仍然稱為雅利安人。伊朗人即雅利安人之轉譯。現代伊朗國家的國名就得名於雅利安人,意為雅利安人的國家。其語言則稱伊朗語。大約自公元前2千紀後期起,伊朗部落逐漸占據了整個伊朗高原地區。 伊朗語居民在伊朗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米底王國。這個國家曾統一伊朗各部落,消滅西亞最強大的亞述帝國,盛極一時。但是,除了希羅多德《歷史》和亞述巴比倫楔形文書等間接資料外,我們對米底歷史所知甚少。公元前6世紀中期,米底為阿黑門王朝所滅。 6世紀末,阿黑門王朝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領士東至北印度,西至色雷斯,北至黑海、裏海沿岸,南至印度洋和埃及,幾乎囊括了整個地中海東岸文明地區。使各地政治經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空前發展。阿黑門王朝廣泛吸收古代各民族文明的成就,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阿黑門王朝對古代伊朗和古代世界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為了鞏固東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地位,阿黑門王朝與希臘進行了長期的爭斗,其中最著名的是希波戰爭。這場爭斗最後以阿黑門王朝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火燒波斯波利斯王宮,標志著阿黑門王朝的滅亡和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
這是伊朗希臘化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的出現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把東方君主政體與希臘城邦制度結合在一起,使東地中海地區暫時擺脫了奴隸制危機,促進了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但是,亞歷山大帝國像阿黑門帝國一樣,也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不穩定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離心力量。因而在亞歷山大去世之後,帝國立即瓦解為許多大大小小的希臘化國家。公元前312年。伊朗又成為塞琉古帝國的一部分。
在希臘化國家內部,始終存在著征服者與被征服者、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矛盾。這就削弱了其穩定性。公元前238年,在伊朗人民反抗馬其頓希臘殖民統治的斗爭中,伊朗東北部游牧部落阿帕勒人的首領阿薩息斯奪取塞琉古王朝的帕提亞行省,建立起一個新王朝。該王朝在西方稱為帕提亞王國,我國則以阿薩息斯之名名其國,稱為安息。 安息王朝時期,伊朗已經開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社會經濟較前有了很大的發展。著名的絲綢之路正是在安息時期開始興盛。促進了整個古代世界國際貿易的發展。安息時期地方貴族勢力強大,王權相對較弱,其後期全國分為許多小國,共推安息王為宗主。在長達4個半世紀的時間中。安息成功地對抗了塞琉古知羅馬的侵略。保衛了伊朗的民族獨立。公元228年,內部分裂而衰弱的安息王朝被新興的薩珊王朝所取代。這個重大事件標志著伊朗歷史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新時期。
薩珊王朝在伊朗古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古代伊朗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和最高成就。法國考古和歷史學家吉爾斯曼說:「文明世界好像是由薩珊和羅馬平分的。」這話雖然不免過於誇大,但也反映出薩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薩珊王朝繼承古化伊朗文化的傳統,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為現代伊朗文化奠定了堅固的基礎。薩珊王朝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公元651
年。薩珊王朝在經歷長期的政治動亂之後,被阿拉伯人徹底打敗,薩珊末王耶茲德格德被殺。伊朗歷史開始進入伊斯蘭時期。
自7世紀之後,伊朗先是哈里發帝國的一部分。10世紀左右建立了獨立的國家。然後又被塞爾杜突厥人(10世紀),蒙古人(13世紀)、帖木兒(14世紀)所征服。異族佔領給伊朗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但是,先進的伊朗文化卻多次征服了野蠻的征服者。伊朗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中最燦爛的明星。
16-18世紀,伊朗建立了薩非王朝。18世紀時,由於封建關系的阻礙,伊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緩慢。19世紀肘,伊朗成為歐洲列強,首先是沙皇俄國殖民侵略的對象,伊朗的領土被肢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朗走上資本主義道路。1979年,伊朗發生反對國王獨裁統治的群眾運動,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肆』 雅利安人是什麼人歷史上有沒有兩個民族都叫這個
雅利安人指史前時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個民族。他們的語言亦名雅利安語,南亞印歐諸語言即源自雅利安語。Aryan (雅利安)一詞源自梵文,意為「高貴」。19世紀,雅利安語一名被用作印歐語的同義語,從狹義上說是指印度-伊朗諸語言(Indo-Iranian languages)。現在此名在語言學中,僅用於印度-雅利安諸語言(Indo-Aryan languages)一支。雅利安人種在19世紀中,由於戈賓諾伯爵(Comte de Gobineau)及其門徒張伯倫(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的積極鼓吹,出現過一種「雅利安人種」的說法。所謂的「雅利安人種」成員是講印歐諸語言的人,有利於人類一切進步的人,並宣稱優越於閃米特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雅利安主義的信徒們將北歐和日耳曼諸民族視為是最純粹的「雅利安人種」成員。這種說法在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已被人類學家們所拋棄,但卻被希特勒和納粹分子所利用,並以之作為德國政府政策的依據,對猶太人、羅姆人(吉普賽人)以及其他一切非雅利安人採取滅絕措施。
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初,許多白人至上主義的團體把雅利安作為他們的意識形態標簽。由於這種用法與納粹主義有關,所以該詞在一些場合含有貶意(參閱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y))。 歷史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其生產力發展已進入銅器和青銅器時代,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游牧部落,所以畜牧業在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畜養公牛和乳牛,牛糞則被做成圓餅,充當燃料,馴養的動物有馬、水牛、綿羊、山羊、豬等,他們選用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其社會組織形態尚處於父系氏族部落和軍事民主制時期。
為了尋找新的水源和牧場,雅利安人部落開始不斷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向東深入歐亞的腹地,向南則伸入西亞和南亞,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世界性游牧部落遷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西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從俄羅斯南部的庫班地區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高原。這些人和當地原居民雜居、融合,被稱為盧維人、帕來人、西台人、呂底亞人。 同一時期,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進入巴爾干半島的東北部,接著陸續分批進入希臘,被稱為希臘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東歐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被稱為拉丁人。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與此同時,另一些雅利安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也是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開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從裏海西岸分批南下進入伊朗高原,稱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後在兩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坦尼王國和加喜特王國,居民被稱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後來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則定居在這一地區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被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
雅利安人的另一股勢力曾經入侵南方。說梵語的雅利安民族,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已經沿西路進入到了印度北部。在這里,他們與最早的黃褐色文明——達羅毗荼文明接觸,學習了很多東西。其他一些雅利安民族還擴展到中亞的高山地區。這些地方迄今尤有金發碧眼的北歐系諸種族,不過他們如今用的是蒙古語。
*《辭海》中對「雅利安人」一詞的解釋:
雅利安人(Aryans)是歐洲19世紀文獻中對印歐語系各族的總稱。從印度和波斯古文獻的比較和研究中推知,遠古在中亞地區曾有一個自稱「雅利阿」(Arya)的部落集團,從事畜牧,擅長騎射,有父系氏族組織,崇拜多神。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間,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進入波斯,另一支遷入小亞細亞。自18世紀歐洲語言學界發現梵語同希臘語、拉丁語、克爾特語、日爾曼語、斯拉夫語等有共同點後,即用「雅利安語」一詞概括這些語言。(現通稱印歐語系語言。)
『伍』 伊朗是什麼人種
伊朗人的主體被稱為波斯人:
波斯人被相信是雅利安人(印歐人)部族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敘述,在亞述人的文獻里,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統合伊朗高原各部族,建立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人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白益王朝及薩曼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人統治,如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塞爾柱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希臘、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在1935年前,「波斯」一詞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正式名稱,但在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6年-651年),波斯人已用「伊朗」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居住在伊朗的人們也被西方世界以「波斯人」冠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1866年-1937年)及英國駐伊朗領事佩爾西·洛蘭(percy
loraine)以「波斯」及「波斯人」來談論伊朗人及伊朗政府。1935年3月21日,伊朗沙王禮薩汗頒布法令,要求外交使節在官方箴件里使用「伊朗」。自此,「伊朗人」及「波斯人」共通用於伊朗人口。在歷史上,波斯人一詞用以指明居住在大伊朗地區的伊朗人。
伊朗是亞洲國家,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陸』 雅利安人是現在哪個國家的人
德國
雅利安人,或譯為亞利安(梵文:âryâ,「高尚」),屬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該人種身材較大,皮膚淺白,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顏色淺,發色多變。原居於今天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被認為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在20世紀,納粹分子改變「雅利安」原來的意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認為德國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
雅利安人由來:
在拜火教文獻經典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國王費里頓(Ferin)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圖爾(Tuirya)、二兒子薩勒姆(Sairima)和小兒子雅利安(Airya),國王在年邁之際三分帝國,大兒子圖爾(Tuirya)統轄東部,演化成了圖爾人(圖蘭人),是突厥人的祖先;
二兒子薩勒姆(Sairima)統轄西部,是羅馬人的祖先;小兒子雅利安(Aryan)執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蘭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當然這個傳說在古波斯的文化中要比拜火教文獻經典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所記載的更為久遠。
『柒』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人的主體被稱為波斯人:波斯人被相信是雅利安人(印歐人)部族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敘述,在亞述人的文獻里,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統合伊朗高原各部族,建立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人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白益王朝及薩曼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人統治,如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塞爾柱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希臘、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在1935年前,「波斯」一詞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正式名稱,但在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6年-651年),波斯人已用「伊朗」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居住在伊朗的人們也被西方世界以「波斯人」冠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1866年-1937年)及英國駐伊朗領事佩爾西·洛蘭(Percy
Loraine)以「波斯」及「波斯人」來談論伊朗人及伊朗政府。1935年3月21日,伊朗沙王禮薩汗頒布法令,要求外交使節在官方箴件里使用「伊朗」。自此,「伊朗人」及「波斯人」共通用於伊朗人口。在歷史上,波斯人一詞用以指明居住在大伊朗地區的伊朗人。伊朗是亞洲國家,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捌』 伊朗和印度都是雅利安人怎麼差距那麼大
伊朗不是雅利安人的。古印度文明和今天的印度人基本沒有關系,文明早就中斷了,波斯文明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明,差異大也是正常的。
『玖』 雅利安人是哪個國家分布的人種
雅利安人,或譯為亞利安人(梵文:âryâ,「高尚」),屬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該人種身材較大,皮膚淺白,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顏色淺,發色多變。原居於今天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被認為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除了印歐語系民族外,世界上其他民族俱是黑發及深棕色的眼睛,而這民族除了入侵印度的一些部落,曾自稱作雅利安人外,並沒有留下任何名稱,而古印度傳說中,那些雅利安人正是金發、藍眼,所以普遍認為雅利安人是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其生產力發展已進入銅器和青銅器時代,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游牧部落,所以畜牧業在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畜養公牛和乳牛,牛糞則被做成圓餅,充當燃料,馴養的動物有山羊、水牛、綿羊、馬等,他們選用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其社會組織形態尚處於父系氏族部落和軍事民主制時期。
為了尋找新的水源和牧場,雅利安人的部落開始不斷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向東深入歐亞的腹地、向南則伸入西亞和南亞,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游牧部落遷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從俄羅斯南部的庫班地區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這些人和當地原居民雜居、融合,被稱為盧維人、帕來人、赫梯人、呂底亞人。 同一時期,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進入巴爾干半島的東北部,接著陸續分批進入希臘,被稱為希臘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東歐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被稱為拉丁人。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與此同時,另一些雅利安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也是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開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從裏海東岸分批南下進入伊朗高原,稱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後在兩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坦尼王國和加喜特王國,居民被稱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後來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則定居在這一地區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被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
而最先進入伊朗高原的一部分雅利安人則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在公元前1200左右越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約於公元前120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他們遇到了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頑強抵抗,這使得雅利安人不得不放慢征服的腳步,經過6個世紀的漫長戰爭,雅利安人最終把大量土著達羅毗荼人趕走,有的則變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隸。印度北部也叫雅利安·伐爾塔,雅利安人的國土,種姓制度把人分成雅利安瓦爾納,達斯瓦爾納。
另有一說,中國古代西北部少數民族塞種,即是斯基泰人是繼續東遷的雅利安人後代。
在20世紀,納粹分子改變「雅利安」原來的意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認為德國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
『拾』 雅利安人是哪國人
雅利安人是俄羅斯人。雅利安人是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相距甚遠。
納粹認為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應該為,長顱窄面,金發碧眼,眼間距小,智力超群,體質極佳,為世界上最為高貴的種族。實際上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應為,黑發褐眸。
雅利安人的起源
雅利安人英譯Aryan,伊朗英譯Iran。Aryan和Iran發音基本相同,都指雅利安。古雅利安人信奉太陽神,以輻射形狀為其象徵,如十字和卍字。雅利安人能四處征戰與他們善養馬和騎馬有關。塞西安、撒爾馬希安部族是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他們曾遍布黑海北岸的俄羅斯草原經中亞直達中國新疆。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亞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
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在伊朗高原地區,他們和古代的雅利安-旁遮普人融為一體,形成了後來的波斯人、米提亞人、斯基泰人等等。在南亞次大陸,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