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歷史上沙特和伊朗成了死敵原因究竟是什麼
伊朗和沙特同為中東大國,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兩國之間的矛盾卻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長期化,還使兩國間的互信盪然無存,只要周邊國家出現嚴重事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在從中做手腳。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里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三、宗教矛盾的沖突升級。
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佔中東少數的什葉派教士階層,成為伊朗政權新的主人,和遜尼派老大沙特之間的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於是霍梅尼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不斷用宗教理論證明,沙特王室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無權掌握兩大聖城。而且沙特當年對於伊朗教眾的迫害,是對伊斯蘭信徒的謀殺,屬於魔鬼撒旦的惡行。
他還鼓動沙特什葉派穆斯林,聯合其它教派,揭竿而起,推翻沙特王室不合法的撒旦政府。為此沙特的多個城市爆發了宗教沖突。每次朝聖,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會把聖城變成一場血腥的戰場。
這對於並非伊斯蘭教領袖掌權的沙特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霍梅尼的鼓動,是要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沙特王室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於是,沙特對伊朗全面敵視封鎖,對前往聖城朝聖的伊朗人也進行打擊。動不動就是流血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水火不容。
歸根結底,還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做法,威脅到了沙特王室的權利,以及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地位。而伊朗則認為只有推翻沙特王室,讓教士階層掌權,走真正的什葉派政教合一道路,才能救沙特,也才能擴大伊朗的勢力范圍。
另一方面,伊朗自從1979年成為政教合一國家之後,一改過去的親美路線,走堅決反美道路。而深知伊朗野心的沙特,為求自保,積極向美國靠攏,不僅幫助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結算霸權體系,還為美國駐軍中東大開綠燈,寄希望於用美國來打壓伊朗。這使得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對沙特更加不齒愈加惱恨。
㈡ 伊朗和沙特一直不和,兩國到底什麼仇
其實沙特和伊朗一直關系不好,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產生了一個沖突,但是他們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主要都是伊斯蘭教,所以矛盾的沖突主要是同一個教派裡面內部不同要信仰的沖突,所以導致了兩個國家全方位的對抗,而且沙特也聯合多個阿拉伯國家是一起對抗伊朗的。只要伊朗支持什麼,沙特肯定會站在伊朗的對立面,伊朗被美國進行經濟制裁,沙特就會落井下石多踩一腳。
所以很多事情的仇恨,再加上宗教民族信仰的沖突,讓這個對抗上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因為伊朗的質疑實質是威脅的沙特王室的權力,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沙特只能一直和伊朗反著來,所以最後兩個國家對彼此都十分厭惡。
㈢ 沙特聯美抗伊,到底贏了還是輸了
沙特聯合美國抗擊伊朗,其實本質上是輸了。因為侵略伊朗的戰爭是不義的戰爭,同時也證明了沙特正在向美國靠攏,以及沙特正在經濟上順從美國,打擊伊朗……
經濟上服從美國,打擊伊朗
不可否認,沙特也不想像伊拉克那麼快的亡國,所以沙特必須強大自己的政治和經濟,而政治是需要經濟做基礎的,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沙特必須從經濟上有所改變,這一次美國發起了護航聯盟正式經濟上的一個反應,所以沙特決定加入美國向美國學習,從而強大自己的經濟!同時沙特也想追隨美國的腳步,對石油國伊朗進行進一步的經濟侵略,你讓自己的國力更加充實,但很顯然伊朗絕對不會同意!
㈣ 沙特宣布伊朗是幕後主謀,胡塞武裝公布襲擊沙特細節,哪個說法更加可靠
胡塞武裝的說法更加可靠,美國只是想藉此事件打擊伊朗,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胡塞武裝已經在開始的時候就承認是他們乾的了,所以大部分已經證明是胡賽做得。
美國和沙特一致指責沙特油田遭襲是伊朗所為,一者,美國和沙特是鐵桿盟友,美國目前正在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而沙特一直把伊朗視作中東的主要對手,美國和沙特聯手對付伊朗,完全在情理之中。
特朗普政府努力在外交和採取軍事行動之間尋找平衡。特朗普政府一邊在對伊朗增加壓力,企圖迫使德黑蘭與美國重新進行談判,但同時威懾伊朗不要發動進一步的襲擊,以避免中東爆發另一場戰爭。
任何風吹草動,都算在伊朗頭上,這是美國的既定節奏,也是戰略需求。在伊朗沒有打下美國無人機之前,博爾頓叫囂、蓬佩奧施壓、特朗普威脅不斷,結果打下無人機後,沒戲了。
同時伊朗本身的處境就極為惡劣,如果此時再給美國找到一個把柄,將會讓自己的國際處境更加艱難,而美國現在也確實號稱將發起新一輪的對伊朗實質性制裁。
所以有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此次事件是美國或者以色列自己的製造的目的是為了一箭雙雕。
㈤ 沙特剛剛宣布伊朗是幕後主謀,胡塞武裝就公布襲擊沙特的細節,哪個更真實
我覺得這個是國家之間的戰爭,說不好到底是哪個更真實,我的猜測是伊朗為胡塞武裝提供了武器支持。沙特能源、工業和礦產資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17日說,沙特東部「西巴油田」的一座設施當天早上遭到多架無人機襲擊,但損失很小,不會影響沙特的石油生產和出口。
胡塞武裝對於這次的襲擊事件的承認就是在引火燒身。如果人們都相信這次襲擊確實是由胡塞武裝來進行的,無論是沙烏地阿拉伯還是石油進口大國對胡塞武裝的這次襲擊行為肯定會抱有很大不滿。要知道,現在石油的價格每桶已經漲了10%。石油進口大國們每天都要多花數以億計美元來進口石油,這么多真金白銀因為胡賽武裝的襲擊而損失掉,不能不對他們有所不滿。
㈥ 如何簡單概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有史以來的恩怨
沙特建國於一戰之後,是阿拉伯民族獨立運動和瓦哈比思想合流的產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英國的支持。當然,英國起初更支持哈希姆家族,但後者被沙特家族趕出了聖城,逃到外約旦和伊拉克苟延殘喘了。不過沙特家族很快鎮壓了賴以起家的伊赫瓦尼僧兵組織,繼續對英國事大,因此得以生存。二戰後,沙特又投靠了美國。
近代伊朗則是經歷了卡扎爾王朝被列強開國,立憲運動失敗國家被英俄瓜分等一系列大事件,直到巴列維王朝在二戰後投靠美國才基本統一了全國實現了內部穩定。這個時期,伊朗主要的敵人除了列強以外,最初是土耳其,之後是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共和制國家。
因此,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沙特和伊朗雖然在海灣問題上也小有摩擦,但總體上是盟友,都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支柱。其中,伊朗是巴格達條約組織和中央條約組織重鎮,扮演美國打手的角色;沙特則是美國在阿拉伯國家中的攪屎棍以及中東石油美元的定海神針。
㈦ 歷史上沙特和伊朗為何成了死敵
伊朗和沙特同為中東大國,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兩國之間的矛盾卻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長期化,還使兩國間的互信盪然無存,只要周邊國家出現嚴重事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在從中做手腳。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里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三、宗教矛盾的沖突升級。
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佔中東少數的什葉派教士階層,成為伊朗政權新的主人,和遜尼派老大沙特之間的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於是霍梅尼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不斷用宗教理論證明,沙特王室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無權掌握兩大聖城。而且沙特當年對於伊朗教眾的迫害,是對伊斯蘭信徒的謀殺,屬於魔鬼撒旦的惡行。
他還鼓動沙特什葉派穆斯林,聯合其它教派,揭竿而起,推翻沙特王室不合法的撒旦政府。為此沙特的多個城市爆發了宗教沖突。每次朝聖,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會把聖城變成一場血腥的戰場。
這對於並非伊斯蘭教領袖掌權的沙特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霍梅尼的鼓動,是要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沙特王室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於是,沙特對伊朗全面敵視封鎖,對前往聖城朝聖的伊朗人也進行打擊。動不動就是流血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水火不容。
歸根結底,還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做法,威脅到了沙特王室的權利,以及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地位。而伊朗則認為只有推翻沙特王室,讓教士階層掌權,走真正的什葉派政教合一道路,才能救沙特,也才能擴大伊朗的勢力范圍。
另一方面,伊朗自從1979年成為政教合一國家之後,一改過去的親美路線,走堅決反美道路。而深知伊朗野心的沙特,為求自保,積極向美國靠攏,不僅幫助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結算霸權體系,還為美國駐軍中東大開綠燈,寄希望於用美國來打壓伊朗。這使得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對沙特更加不齒愈加惱恨。
㈧ 伊拉克打伊朗,沙特為何送上140億美元
沙特為了支持伊拉克打伊朗,送上140億的美元。對於伊朗來說,沙特是比較早的眼光,當年伊斯蘭革命威脅了沙特統治,所以在伊拉克打伊朗時候,沙特是十分支持,同時沙特美國的盟友國支持伊拉克也是和美國一樣的,是支持伊拉克打伊朗的。
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耗費了很多資金,但是只有沙特的背後支持伊拉克,並且伊朗可在和伊朗的戰爭中,沙特也是有很多的援助。在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把矛頭指向了沙特所以沙特是為了給自己報仇。
㈨ 反伊朗之盟即將崩潰,沙特態度為何180彎轉變
因為沙特本身實力弱打不過伊朗,但是美國現在又不幫它壓制伊朗。美國現在對伊朗也是保持謹慎態度,作為小弟的沙特更是得小心的,所以必須得弄清楚伊朗的態度。
有白宮官員在采訪中表示,現任美國政府沒有為伊朗的武裝入侵做好准備。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當沙特油田遭到胡塞武裝的襲擊時,特朗普就警告不要隨意的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戈登不擔心伊朗的行動正在變得非常激進,而美國則表現得猶豫不決。於是「反伊拉克陣營」就此崩潰,沙烏地阿拉伯不得不考慮改善伊朗和自己的關系。
㈩ 沙特考慮對伊朗動武,沒有了美軍的支持,沙特的下場會怎樣
沙特會被滅,然後改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