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乒賽的七座獎杯分別叫什麼名字
男子團體冠軍杯——斯韋思林杯
女子團體冠軍杯——考比倫杯
男子單打冠軍杯——聖·勃萊德杯
女子單打冠軍杯——蓋斯特杯
男子雙打冠軍杯——伊朗杯
女子雙打冠軍杯——波普杯
混合雙打冠軍杯——赫杜塞克杯
埃及杯
『貳』 各項體育比賽的獎杯名稱
1、足球:
世界盃的獎杯 —「大力神杯」
歐洲杯的獎杯—德勞內杯
歐洲冠軍聯賽的獎杯—大耳環杯
2、乒乓球:
男子團體冠軍杯—斯韋思林杯
女子團體冠軍杯—考比倫杯
男子單打冠軍杯—聖-勃萊德杯
女子單打冠軍杯—吉-蓋斯特杯
男子雙打冠軍杯—伊朗杯
女子雙打冠軍杯—波普杯
男女混合雙打冠軍—茲-赫杜塞克杯
3、羽毛球:
世界女子團體羽毛球錦標賽—尤伯杯
世界男子團體羽毛球錦標賽—湯姆斯杯
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比賽—蘇迪曼杯
4、網球
澳網男單—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
澳網女單—達芙妮·阿赫斯特紀念杯
法網男單—火槍手杯
法網女單—蘇珊·朗格朗杯
溫網男單—挑戰者杯
溫網女單—玫瑰露水盤
5、籃球
世界男籃錦標賽—奈史密斯杯
『叄』 伊朗杯的賽事簡介
乒乓球男子雙打冠軍杯——伊朗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自1926年12月6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首屆起,至今已舉行了52屆大賽。翻開乒乓球歷史,不難發現,每當這個以伊朗國王命名的男子雙打冠軍杯易主,都意味改朝換代時刻的到來:27屆張燮林/王志良首次奪冠之時,正是中國隊步入全盛時期的開始,而瑞典的阿爾塞/D-約翰森在29屆登頂,也為歐洲乒乓球運動帶來了復興的曙光,36屆李振恃/蔡振華揚威諾維薩德,開創了中國乒乓球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40屆德國的羅斯科夫//費茨納爾在多特蒙特捧起伊朗杯,成為歐洲人重霸世界乒壇的開端。
伊朗杯雖然不及斯韋思林杯和聖-勃萊德杯那樣引人注目,但它就像一塊晴雨表,在某種程度上預測著世界
『肆』 體育賽事的各種獎杯名稱
乒乓
1, 男子團體——斯韋思林杯:由前國際乒聯主席、英國伊沃·蒙塔古的母親斯韋思林女士捐贈, 所以以其命名。
2, 女子團體——考比倫杯:又原法國乒協主席馬賽爾·考比倫捐贈。
3, 男子單打——聖·勃萊杯:由原英格蘭主席伍德科先生捐贈,以倫敦聖·勃萊乒乓球俱樂部命名。
4, 女子單打——吉·蓋斯特杯:由吉·蓋斯特杯捐贈。
5, 男子雙打——伊朗杯:由伊朗前國王捐贈。
6, 女子雙打——波普杯:由前國際乒聯名譽秘書長波普先生捐贈。
7, 混合雙打——茲·赫杜塞克杯:由前捷克斯洛伐克乒協秘書茲·赫杜塞克捐贈。
足球
雷米特杯,大力神杯
羽毛球
湯姆斯杯高28厘米,包括把手的寬距為16厘米,由底座、杯形和蓋三部分構成,在蓋的最上端有一個運動員的模型。此杯的前部雕刻有這樣的詞句喬治-湯姆斯-巴爾特於1939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羽毛球冠軍挑戰杯」。據說此杯在倫敦用白金鑄成,當時價值5萬英鎊。 湯姆斯的全名為喬治-湯姆斯,是英國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多次獲得英國羽毛球冠軍。他曾連續4次獲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9次男子雙打冠軍,6次混合雙打冠軍。他21歲開始獲得冠軍,並且年年有冠軍入帳,他最後一次拿冠軍時已41歲。1934年7月國際羽聯成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主席。 1934年國際羽聯成立時,英國人湯姆斯被選為主席。5年後,湯姆斯在國際羽聯會議上提出,組織世界性男子團體比賽的時機已成熟,並表示將為這一比賽捐贈一個獎杯,稱為湯姆斯杯」。 此建議得到大會的贊同,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定1941年前後舉辦的這項杯賽被耽擱下來。二戰結束後,國際羽聯終於在1948年至1949年間,在蘇格蘭舉辦了第一屆湯姆斯杯賽,馬來西亞成為第一個名稱刻在湯杯上的國家。 從1982年起,該項團體賽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而且賽制也從以往兩天9場5勝(5單4雙)改為一天5場3勝(3單2雙)。至2000年,該項杯賽已舉辦了21屆,冠軍杯一直在亞洲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中國隊之間流動。其中印度尼西亞隊戰績最佳,共12次捧杯;馬來西亞隊先後5次奪冠;中國隊是從1982年開始參加湯姆斯杯賽的,並在參加的10屆比賽中5次把湯杯捧回。 尤伯杯是代表了當今世界羽毛球最高水平的女子團體賽,其實就是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從1956年至2000年間,國際羽聯共舉辦了18屆尤伯杯賽。如同湯姆斯杯一樣,尤伯杯從1984年起改為每兩年一屆。 尤伯杯是貝蒂-尤伯夫人(betty uber)捐贈的。她是英國30年代著名女子羽毛球選手,從1930年至1949年間,她曾多次奪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的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 比賽的冠軍。尤伯夫人退役後仍對羽毛球運動情有獨鍾,為推動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她在1956年的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正式向國際羽聯捐贈由麥皮依和維伯製作的紀念杯,即現在的尤伯杯(uber cup),並親自主持了第一屆尤伯杯比賽的抽簽儀式。 尤伯杯高18厘米,有地球儀樣的體部,在球體頂部有一羽毛球樣模型,此模型的上端站著一名握著球拍的女運動員。他的底座的周圍雕刻著這樣的詞句尤伯夫人於1956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女子羽毛球冠軍挑戰杯」。 雖說羽毛球運動起源於英國,而且湯、尤杯賽都是由英國人發起的,國際羽聯主要領導人也多是英國人,可英國羽毛球隊卻沒有奪得過一次湯、尤杯賽的獎杯。倒是美國姑娘在前三屆來了個三連冠」。自1966年的第四屆起,尤伯杯就一直留在了亞洲。其中,日本和印尼隊各獲得5屆和3屆。中國女隊自1984年開始參加尤伯杯賽,並創紀錄地連續把這座冠軍杯保留了10年之久。但在1994年和1996年,冠軍杯連續兩屆由一代羽後」王蓮香掛帥的印尼隊奪得。1998年,中國女隊又將闊別4年的尤伯杯奪回,並在2000年、2002、2004年蟬聯了尤伯杯。 由於湯姆斯杯賽和尤伯杯賽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開賽,因此,我們將兩個比賽統稱湯尤杯賽。 蘇迪曼杯,又稱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採用五場三勝制,由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等五個項目組成,是代表羽毛球整體水平的最重要的世界大賽,與湯姆斯杯賽和尤伯杯賽齊名。 羽毛球是印度尼西亞的國球」,蘇迪曼杯是印尼羽毛球協會代表本國人民向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捐贈的一座獎杯。此賽之所以稱為蘇迪曼杯」是為了紀念印尼羽毛球協會的創始人、前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副主席迪克·蘇迪曼而命名的。該杯的杯身由純銀鑄成,外表鍍有純金,杯高80厘米、寬50厘米、重12公斤,當時造價約為15000美元。獎杯是一個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舉世聞名的古跡婆羅浮屠佛塔的造型,是一座極富民族特色,象徵著印尼人民對羽毛球運動無限熱愛的獎杯。 蘇迪曼杯羽毛球賽按各個國家和地區球隊的實力分為a至g等7個級別,每個級別6支隊伍,只有參加a級比賽的6個隊可以爭奪冠軍。b至g組的小組第一名在下屆比賽中升到上一組,最後一名降到下一組。 蘇迪曼(1922年-1986年)被譽為是印尼羽毛球之父」,是前印度尼西亞羽協主席。他1922年4月29日生於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一個小鎮。他從小學到中學,在地區少年兒童羽毛球比賽中都名列前茅;到高中時期,他在全國已經小有名氣;他在讀大學時(商科大學),就成為非正式的全國冠軍。在40年代,印尼還沒有舉行過全國比賽,而他已打敗了能遇到的所有選手。他不但單打好,還同他的一個哥哥合作多次拿過雙打冠軍。1958年作為主力隊員,蘇迪曼先生代表印尼首次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屆湯姆斯杯比賽。在比賽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羽毛球運動天才,為印度尼西亞隊首次奪得世界羽毛球男子團體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一提的是,為參加這次比賽,由於當時的印尼政府和羽協資金短缺,甚至連路費都拿不出來,在此困難之際,蘇迪曼先生毅然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轎車,將賣車的錢作為參加湯姆斯杯賽的費用全部無償地捐獻給印尼隊。1951年,在蘇迪曼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印尼羽毛球協會正式誕生,蘇迪曼先生本人被選為該協會首任主席。由於蘇迪曼先生的忘我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連續22年當選印尼羽協主席。蘇迪曼先生1973年被選為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理事,1975年出任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副主席,直至1986年去世。1978年2月25日世界羽聯在香港成立,有21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其會員。蘇迪曼在任職國際羽聯副主席期間,首先提出倡議並為促使國際羽聯和世界羽聯的合並積極奔走,終於於1981年促成了兩大羽聯的合並,結束了世界羽壇分裂的狀況。
『伍』 乒乓球世錦賽的各個冠軍的獎杯名稱是什麼
1、男子團體冠軍杯——斯韋思林杯。
2、女子團體冠軍杯——考比倫杯。
3、男子單打冠軍杯——聖·勃萊德杯。
4、女子單打冠軍杯——蓋斯特杯。
5、男子雙打冠軍杯——伊朗杯。
6、女子雙打冠軍杯——波普杯。
7、混合雙打冠軍杯——赫杜塞克杯。
8、紀念獎杯——埃及杯。
(5)伊朗杯上有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乒乓球世錦賽獎品:
各個項目獲勝的運動員有權將各自的獎杯保留至下一年12月31日。除獎杯外,每個單打和雙打項目的獲勝者將得到一塊金牌,決賽的失利者將得到一塊銀牌,半決賽的失利者將得到銅牌。所有參賽選手將獲得參賽證書。
乒乓球世錦賽設立背景:
1926年12月,在國際乒聯正式成立的同時,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英國倫敦舉行。實力雄厚的匈牙利隊獲得了當時所設的男子團體、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和混合雙打5個項目的全部冠軍。
『陸』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的獎杯叫什麼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的獎杯叫聖-勃萊德杯。
男子單打冠軍杯稱「聖・勃萊德杯」(St.Bride Cup),是原英格蘭乒協主席伍德科先生所捐贈,以倫敦聖勃萊德乒乓球俱樂部的名稱命名。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世乒賽的所有獎杯都是流動的,獲勝者只在獎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各項冠軍獲得者可保持該獎杯到下一屆世乒賽開賽前,然後交給新的世乒賽再爭奪。唯有男女單打冠軍,如連續3次獲得「聖・勃萊德杯」或蟬聯4次獲得「吉。蓋斯特杯」,則由國際乒聯製作一個小於原獎杯一半的復製品,永遠由獲得者保持。世乒賽的7個獎杯都是銀質的。
獲得聖-勃萊德杯紀錄:
弗·佩里是英國著名網球和乒乓球運動員,他在1929年舉行的第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男子單打冠軍。當時英國的克·烏德科克先生為贊揚佩里取得的成就,並表彰培養佩里的乒乓球俱樂部,捐贈了以佩里所在的聖·勃萊德乒乓球俱樂部命名的獎杯,作為男子單打比賽的優勝獎杯。
獲得該獎杯次數列前3名的運動員是:匈牙利的巴納5次(第4、6、7、8、9屆)、英國的伯格曼(第11、13、15、17屆)、中國的庄則棟3次(第26、27、28屆)、中國的王勵勤(46、48、49屆)
『柒』 伊朗杯的發展歷史
26屆世乒賽,盡管中國隊奪得了男團和男單冠軍,但日本隊憑著雄厚的功底在雙打項目上仍占據著很大優勢。中國隊在單打中主要靠發球和前三板的優勢占據主動,而雙打講求配合和走位,這一方面日本隊優勢明顯。中國隊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團體項目上,對雙打重視不夠,配合不夠默契。在跑動中不僅對付威脅大、旋轉強的弧圈球顯得吃力,連對西多和別爾切克這樣的防守型組合也未見上風。木村/星野獲得這屆男雙冠軍預示著弧圈球是未來世界乒乓球打法的主要潮流,只要它和速度融為一體,將會威力無窮。
27-28屆世乒賽,日本隊在男子項目中全線失利,團體和單打冠軍不僅無法染指,連僅存優勢的雙打項目也最後拱手相讓。中國隊在26屆後,加強了對雙打的研究,並根據個人不同的打法和特點配了幾對不同打法而又很有實力的組合:張燮林/王志良的削球、李富榮/王家聲的一左一右和庄則棟/徐寅生的一凶一穩,可以說也是各得其所,增加了訓練時間並進行了針對性訓練後,他們水平提高很快。
27屆世乒賽,非種子選手張燮林/王志良在第三輪中與日本隊最強的組合荻村/木村的比賽吸引了全場的注意目光。荻村/木村對張燮林/王志良變化多端的削球顯得很不適應,不是下網就是出界,不得已採用了慢節奏的搓球,張燮林/王志良在對搓中不失時機地起板扣殺,荻村/木村往往反應不及,結果以21:11、24比22、21:14連贏三局進入前16名。而日本隊另一對雙打三木和小中健以3比1淘汰了楊瑞華和周蘭蓀之後,在半決賽中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被庄則棟/徐寅生以21:13、21:19、21:15淘汰。最後,張燮林/王志良、庄則棟/徐寅生獲得了男子雙打的冠亞軍,李富榮/王家聲、三木/小中健並列第三名。
28屆世乒賽,中國隊加強和保持了這一優勢。周蘭蓀的雙打在上屆失利後,將雙打的搭擋換成了擅長拉弧圈球的余長春,加強了攻擊能力,他們在爭奪前四名時與木村/小中健相遇,雙方打滿了五局。第五局的第18分,雙方對攻了14來回才分出勝負,最後木村將球攻下網時全場掌聲雷動,結果決勝局周蘭蓀和余長春以21:14取勝,3比2淘汰了木村/小中健。在這之前庄則棟/徐寅生以3比1將荻村/高橋浩淘汰出四強也富有戲劇性,庄則棟/徐寅生以16:21先輸一局,第二局開始以1比4落後,形勢相當不妙。這時輪到日方發球,只見徐寅生將手腕一「抖」,球落在對方的球台上迅速往右拐,如果來不及反應的話球很快就落地了,對方未見過如此怪招,一時束手無策,回球不是下網就是出界,庄則棟/徐寅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荻村見勢不妙,改用「下蹲式」發球來鉗制徐寅生,誰知徐寅生依然用這一招來破解,荻村這招未能扭轉局面反而失分累累,庄則棟/徐寅生以21:16、22比20、21:10連扳三局進入了四強。李富榮/王家聲、張燮林/王志良也分別淘汰了前南斯拉夫的舒爾貝克/赫布德、韋茨科/科爾帕進入了半決賽。這樣,中國隊包攬了男雙的前三名:庄則棟/徐寅生、張燮林/王志良分獲冠亞軍,李富榮/王家聲、周蘭蓀/余長春並列第三名。八名中國運動員輪番登上領獎台,場面非常壯觀。在三個男子項目中蟬聯冠軍,中國的直拍快攻佔盡上風。
29-30屆,由於「文革」,中國隊終止了與國際間的交往,放棄了這兩屆世乒賽,趁中國內亂之機,歐洲悄悄在崛起。瑞典隊的阿爾塞/D-約翰森、阿爾塞/K-約翰森連續奪得了這兩屆的男子雙打冠軍。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歐洲人逐漸將弧圈球融入橫拍進攻技術中。在這方面,瑞典人走在了最前面,代表人物是阿爾塞和K-約翰森。瑞典隊的進步得益於聘請了荻村當了10個月的教練,荻村在訓練瑞典隊期間,採用了日本隊普遍使用的反膠海棉膠皮和先進的弧圈球技術,使瑞典隊一下子跨進了強隊的行列,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在歐洲獨霸一方,獲得了1964年的歐洲男子團體冠軍,K-約翰森獲得了單打冠軍。在1965年4月27日國際乒聯公布的優秀選手名單中,K-約翰森被列為第九號,是排名僅次於「削球機器」紹勒爾(五號優秀選手)的歐洲選手。日本隊在前往南斯拉夫參加28屆世乒賽途經瑞典途中,和瑞典隊進行了二場友誼賽,結果學生將老師驚出一聲冷汗。第二場友誼賽經過九盤苦戰,日本隊才以5比4險勝。阿爾塞擊敗了野平孝雄、高橋浩和小中健,一人得了三分(第一場友誼賽阿爾塞擊敗了野平孝雄和高橋浩,K-約翰森因手臂受傷沒有上場),另一個19歲的小將伯恩哈特也打敗了小中健。瑞典隊之所以能獲29、30屆世乒賽的男雙冠軍絕非偶然,他們的勝利讓歐洲看到了復興的曙光。 整個七十年代,伊朗杯成了歐洲人的主宰,除了77年第34屆世乒賽被梁戈亮/李振恃獲得過外,其餘的全由歐洲所奪得。從六十年代開始,歐洲選手棄削轉攻,從遠到近,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摸索出適合歐洲弧圈打法的新路子,七十年代逐漸形成了快攻結合弧圈球和兩面拉弧圈兩大進攻型打法。快攻結合弧圈球是將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國的快攻結合在一起,象瑞典的本格森、K-約翰森、托塞爾,捷克的奧洛夫斯基、孔茲,蘇聯的戈莫茲科夫、斯特羅卡托夫,法國的比羅肖都屬於這種類型。以兩面拉弧圈為主的不多,但他們大多被列入優秀選手名單,象匈牙利的約尼爾、克蘭帕爾,南斯拉夫的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法國的塞克雷坦就屬於這種打法。由於歐洲選手在雙打中不象單打那樣受制於中國隊的前三板,於是憑著高出一籌的中遠台相持能力和力大勢沉的弧圈球在同亞洲選手的對抗中占盡上風。相比之下,亞洲選手在這方面略遜一籌,反手位存在明顯的漏洞,能快不能慢,能近不能遠使亞洲選手在這個雙打項目上明顯處於劣勢。
在七十年代的伊朗杯上,刻上了約尼爾、蓋爾蓋伊、本格森、K·約翰森、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的名字。他們不僅單打實力出眾,雙打更是獨領風騷。其中最具有實力的是約尼爾和克蘭帕爾這一對。他們除了34屆外,每屆都能進入決賽。33屆克蘭帕爾由於違反隊規被禁賽,換了蓋爾蓋伊來和約尼爾配搭,盡管當時蓋爾蓋伊的實力和克蘭帕爾無法相比,但他和約尼爾仍獲得了33屆的雙打冠軍。約尼爾和克蘭帕爾共配對了四屆,共獲得了一次冠軍(31屆)和兩次亞軍(32、35屆),是伊朗杯最有力的競爭者。其次是舒爾貝克和斯蒂潘契奇,獲得過一次冠軍(35屆)、一次亞軍(33屆)二次並列第三名(32、34屆),本格森和K·約翰森也獲得了一次冠軍(32屆)和一個並列第三名(34屆)。
中國隊在七十年代處於全面下風,我們在攻擊能力、跑位和配合默契程度上和歐洲選手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梁戈亮/李振恃能在24屆捧得伊朗杯很大程度上依靠黃亮/陸元盛這對削球組合將實力強大的約尼爾/克蘭帕爾、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扳倒,否則金牌能否到手還很難說,因為中國隊的攻擊型組合在世乒賽中還未有戰勝過歐洲高手的記錄。
黃亮和陸元盛在34屆的表現成為千古佳話。他倆在與約尼爾和克蘭帕爾爭奪前八名時,第五局曾以11:20落後,眼看敗局已定,但黃亮和陸元盛毫不氣餒,連續四個發球搶攻追成15:20,輪到約尼爾發球,黃亮不時變換膠皮用反手回接,對方一開始的時候放鬆,此刻又緊張起來。黃亮和陸元盛最終連得11分將約尼爾和克蘭帕爾淘汰出前八名,黃亮和陸元盛獲勝後全場掌聲雷動,這場比賽也成了世乒賽的經典之作。黃亮和陸元盛進入八強後,又打掉了英格蘭的道格拉斯/尼爾、前南斯拉夫的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進入決賽,決賽中不敵隊友梁戈亮/李振恃屈居亞軍。梁戈亮/李振恃是連續打敗兩對強手塞克雷坦/比羅肖、本格森/K·約翰森進入決賽的。法國選手塞克雷坦也是一個雙打好手,除了在混雙獲得過世界冠軍外,他還獲得過兩次男子雙打第三名(32、33屆和康斯坦特),他在雙打中的「下蹲式」發球也很有特色,是他取勝的殺手鐧之一。
黃亮和陸元盛在34屆世乒賽殺退了兩對強硬的對手,35屆卻躲不過高島規郎和五藤秀男的暗箭。第一次參加世乒賽20歲的日本新秀五藤秀男在單、雙打中表現出色,他以穩健的削球在單打預賽中連過三關,淘汰了朝鮮的尹哲、英格蘭的保羅·戴、法國的塞克雷坦後進入了前16名。在和李振恃爭奪前八名中激戰了四局才以1比3失利,可見其實力,他和高島規郎在雙打的第二輪中3比2將黃亮和陸元盛淘汰出局,算是爆了個不大不小的「冷門」,也為同一區的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打掉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日本隊的男雙在七十年代可以說是全線崩潰,未有一對進入過決賽,只是在31、33屆獲得過第三名,這與他們打法陳舊、反手太弱有很大關系。高島規郎/五藤秀男進入下一論後,未能繼續創造奇跡,接著敗給了匈牙利的克里伊斯和法國的馬丹這對跨國組合,克里伊斯和馬丹好不容易才進入八強後也未能逃過厄運,被舒爾貝克和斯蒂潘契奇3比0輕松淘汰。
失去了黃亮和陸元盛這道屏障,中國隊在奪取伊朗杯的道路上顯得舉步艱難。果然,郭躍華/梁戈亮、李振恃/王會元在約尼爾和克蘭帕爾、舒爾貝克和斯蒂潘契奇面前終歸不敵,雙雙無緣決賽。 經過卧薪嘗膽,中國隊在36屆世乒賽囊括了全部七項冠軍。35屆世乒賽後,中國隊對雙打進行重新組合和有針對性的訓練,雙打水平有所提高。新秀蔡振華和/謝賽克獲得了1979年法國公開賽的男子雙打冠軍,新人帶來了新打法、新組合。李振恃/蔡振華、郭躍華/謝賽克就是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而組合出很有實力的配對,謝賽克、李振恃是一左一右的直拍快攻,蔡振華、郭躍華是一左一右的弧圈結合快攻,李振恃/蔡振華、郭躍華/謝賽克這兩對一左一右、一前一後、一快一轉的新組合可謂相得益彰。36屆世乒賽,李振恃/蔡振華與上屆冠軍舒爾貝克/斯蒂潘契奇為爭奪決賽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經過苦戰李振恃/蔡振華戰勝了對手進入了決賽。
36屆世乒賽是斯蒂潘契奇的最後一次世乒賽,他留下的空缺後來也由卡列尼茨頂上。郭躍華/謝賽克在半決賽中也戰勝了法國的雙打好手塞克雷坦/比羅肖進入了決賽,這是繼34屆後,中國隊再一次包攬了冠亞軍。
經過十多年的抗爭,曾在七十年代叱吒風雲的歐洲選手進入八十年代後由於技術老化,無力再向中國隊發動有力的沖擊。像匈牙利隊,光靠三條老槍打天下,他們的兩面弧圈盡管旋轉非常強烈,但畢竟動作大、速度慢,跟不上中國隊的快攻速度,對他們的弧圈球中國隊已不像前期那樣只能是被動防禦,謝賽克、江嘉良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力攻打。37屆世乒賽後,青黃不接的匈牙利隊退出競爭者的行列,在單打中難有作為的36歲老將舒爾貝克便將全部希望寄託在雙打項目上。
37屆世乒賽,舒爾貝克卷土重來。他的新搭擋卡列尼茨身高1.90,在乒乓球場上顯得鶴立雞群,更與眾不同的是卡列尼茨居然是亞洲的直拍弧圈打法,他的發球很有隱蔽性,發球時用身體將球擋住,讓對手很難判斷出球的旋轉。1982年南斯拉夫公開賽團體決賽,江嘉良與卡列尼茨的第一局比賽居然吃了10多個發球,結果江嘉良以0比2失利。為了打破中國隊的壟斷,各國強隊輪番向中國隊發動了沖擊,而舒爾貝克/卡列尼茨成為最有可能打破這種壟斷的希望,南斯拉夫教練奧斯馬拉捷奇滿懷信心地說:「我們這一對雙打選手是世界上最好的選手之一,在過去十五個月里,他們從未輸過球,我們把他們看成在這次世乒賽上奪標的唯一希望。」
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在進入八強後,與陳新華/刁明這對削球組合相遇,爭奪前四名。雙方出場時的場面令人忍俊不禁,卡列尼茨身高1.90米,刁明身高1.92米,咋一看以為是籃球比賽。刁明是中國乒乓球隊歷來身材最高的運動員,在歐洲巡迴賽中曾經戰勝過瓦爾德內爾、阿佩伊倫、林德這「三駕馬車」,37屆世乒賽被委以重任,參加了單打和雙打的比賽。可惜單打被齋藤清淘汰,這盤雙打又受制於對方的弧圈球,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的火力實在太猛,陳新華和刁明防守不住,很快就以0比3失利。舒爾貝克/卡列尼茨進入四強後,半決賽又以3比1擊敗了1982年亞運會冠軍、日本的小野誠治/阿部博幸進入了決賽。
舒爾貝克/卡列尼茨和謝賽克/江嘉良爭奪伊朗杯的決賽,一萬多名觀眾幾乎一面倒地為南斯拉夫選手加油鼓勁,因為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是打破中國壟斷的唯一希望。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在決賽中發揮得很出色,台內球控制嚴密,中遠台殺傷力強,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當第五局江嘉良將球打下網時,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高興得翻起跟斗來,直到隊友沖進場地和他們握手、擁抱時,他們才從狂喜中清醒過來。令人巧合的是,中國隊丟失的伊朗杯,恰好是大會預先決定由徐寅生頒發的唯一的一個獎杯,這個獎杯也是18年前徐寅生獲得過,當徐寅生將伊朗杯授予舒爾貝克和卡列尼茨時,心情既激動又遺憾。
繼37屆丟掉了伊朗杯後,中國隊在38屆再次與這項冠軍無緣,捧得38屆伊朗杯的是瑞典的阿佩伊倫和大卡爾松。自37屆後,瑞典隊已經取代匈牙利隊成為中國隊的頭號對手。此時的瑞典隊的打法與前輩本格森、約尼爾有所區別,他們已經將旋轉和速度揉合在一起,形成既有旋轉又有速度,既能近台又能遠台的新型打法,瑞典隊奪得了伊朗杯拉開了重霸世界乒壇的序幕,四年後,瑞典隊成了世界乒壇新的主宰。
盡管陳龍燦/韋晴光在39屆世乒賽上險勝前南斯拉夫的普里莫拉茨和盧普萊斯庫獲得了冠軍,但中國隊的整體優勢被逐漸削弱了,由於直拍快攻停滯不前,40屆世乒賽中國男隊全軍覆沒,伊朗杯被德國人羅斯科夫/費茨納爾奪走,而男團和男單成了瑞典人的天下,從40屆世乒賽開始,瑞典人開創了又一個盛世王朝。 處於低潮的中國隊在整體實力不要說不能和歐洲全面相抗衡,連見了歐洲的弧圈球就犯暈。蔡振華執教後,選擇了雙打為突破口,以提高隊員們的信心開始,從而帶動整體水平的提高。實踐證明,這是中國隊能重執世界乒壇之牛耳的重大舉措。
九十年代除了歐洲的小卡爾松/馮舍、瓦爾德內爾/佩爾森、普里莫拉茨/薩姆索諾夫、羅斯科夫//費茨納爾外,韓國的劉南奎/金擇洙也擁有問鼎的實力。他們盡管都是直拍,但靈活的步伐彌補了反手位的不足,一左一右也減少全台了跑位,他倆曾獲得過第一屆世界盃雙打冠軍,和王濤/呂林互有輸贏。王濤/呂林這對雙打配合得非常合理,一左一右、一橫一直,在和歐洲選手的相持中絲毫不佔下風,呂林接發球的技術豐富多樣,能快搓擺短、快捅底線長球、撇大角、快挑多種落點,還有擰搓左右側旋,擰挑左右側旋,推送下沉球等等技術手段,他的接發球技術對雙打整體打法水平穩定發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在獲得41屆世乒賽亞軍後,技術和經驗逐漸成熟起來,連奪得了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和42、43屆世乒賽男子雙打冠軍。中國隊另一對雙打馬文革和張雷也擁有一定實力(馬文革和陳志斌的雙打曾獲得過90年北京亞運會的金牌),馬文革和張雷在42屆世乒賽進入決賽並獲得亞軍。
王濤/呂林正處於當打之年時,另一對雙打好手孔令輝/劉國梁也脫穎而出,成為伊朗杯最有力的競爭者。劉國梁原來和林志剛配對,在歐洲巡迴賽中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獲得過幾站的公開賽冠軍。43屆世乒賽,劉國梁和林志剛接連打敗了馬祖諾夫兄弟、塞弗兄弟進入了半決賽,可惜在爭奪決賽權中負於王濤/呂林只能獲得第三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劉國梁頂替了丁松獲得了單打和雙打的參賽資格,這樣他和孔令輝重新組成了一對,沒想到這一對在奧運會上超水平發揮,決賽中打敗了「師兄」王濤和呂林,首次獲得了奧運會雙打金牌。
由於雙打一方被限制了發球的區域,所以必須有高質量的發球,否則很容易被動挨打。劉國梁的發球變幻莫測,接發球控製得又很嚴密,給孔令輝創造了不少進攻的機會,雖然兩人都是右手,但他們一直一橫,一快一轉,配合相得益彰。44屆世乒賽,孔令輝/劉國梁在其他隊友紛紛被淘汰的情況下孤軍奮戰,打敗兩對歐洲強手羅斯科夫/薩姆索諾夫、蓋亭/埃洛瓦後進入了決賽。決賽中在局數1比2落後的情況下,憑著頑強的鬥志連扳兩局戰勝了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第一次捧走了伊朗杯。
孔令輝/劉國梁這對「雙子星座」填補了王濤/呂林之後的真空,當他們還在馳騁世界乒壇時,另一對強人也橫空出世。1996年在天津舉行的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中,王勵勤和閻森以凌厲的攻勢戰勝了羅斯科夫/薩姆索諾夫奪得了冠軍。羅斯科夫/薩姆索諾夫在這次比賽中出人意料地淘汰了王濤/呂林和孔令輝/劉國梁,但面對王勵勤和閻森一直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很快就以12:21、10:21、12:21連敗三局。王勵勤和閻森也是一對非常理想的搭檔,閻森左手直拍拉弧圈,小球技術好,轉與不轉發球讓對手很難判斷,正手弧圈沖力大。而王勵勤的球風非常扎實,正手弧圈球銳不可當,比起歐洲選手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獲得巡迴賽總決賽雙打冠軍之前他們已經獲得過1996年法國公開賽男雙的冠軍,是44屆世乒賽雙打冠軍有力的競爭者,但很可惜他們在44屆世乒賽進入八強後就被法國的蓋亭/埃洛瓦淘汰了。
但44屆世乒賽的失利並不阻礙他們前進的步伐,1998年巡迴賽總決賽,王勵勤和閻森再次奪得了男雙冠軍,王勵勤在單打決賽中戰勝了劉國梁後成了「雙料冠軍」,一連串的勝利使王勵勤成了45屆世乒賽單、雙打冠軍的熱門人選。然而,幸運女神未能眷戀他們。王勵勤單打被埃洛瓦淘汰,雙打在決賽的大好形勢下因閻森換鞋而被打亂了比賽的節奏,最後被孔令輝和劉國梁翻盤而未能捧走伊朗杯。孔令輝和劉國梁在45屆世乒賽再度蟬聯冠軍,但一路上也是歷盡艱險。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與奧地利的施拉格/金德拉克打滿了五局,決勝局在18比20落後的不利局面下,靠必勝的信心和果斷出手,歷盡艱辛才以25:23反敗為勝。 正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王勵勤和閻森在經過一連串的失敗之後,更加發憤苦練,在技術和心理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46、47屆世乒賽上連續奪冠,終於修成正果。以他們的實力連續稱霸世界乒壇應該說沒有問題,但閻森的一場
車禍斷送了他們的美好將來。繼無緣參加04年雅典奧運會後,48屆世乒賽在半決賽中又負於隊友孔令輝/王皓。48屆世乒賽後,隨著閻森的退役,這對夢幻般的組合消失了。而孔令輝和王皓這對雙打冠軍,也由於孔令輝的退役不復存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強列見在團體和單打上難有作為,便將大部分精力轉移到雙打上面,給中國隊形成了很大的沖擊。香港的李靜/高禮澤、德國的波爾/許斯、韓國的吳尚垠(柳承敏)/李廷祐都是這個項目的佼佼者,他們與中國隊的幾對主力互有輸贏。相信人們還記得,48屆世乒賽波爾/許斯在戰勝了奧運會冠軍馬琳/陳玘後,和孔令輝/王皓的那場冠軍爭奪戰,如果不是一個有爭議的球影響了許斯的情緒,勝負還很難預料。
48屆世乒賽後,為了准備2008年奧運會,中國隊的男雙進行了重新組合:王勵勤和陳玘、馬琳和王皓、馬龍和郝帥。這樣實力及不上原配,實力上必然會大打折扣,而李靜/高禮澤、波爾/許斯氣勢正旺,有問鼎冠軍之勢。面對各路強手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國隊若想在薩格勒布再捧伊朗杯,將會比前幾屆世乒賽遇到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第52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雙決賽,中華台北隊的陳建安、庄智淵組合,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最終以4:2的比分戰勝大陸同胞郝帥、馬琳組合,從而捧得世乒賽男雙冠軍,創造了中華台北隊在此項賽事中最好成績。
『捌』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七座冠軍獎杯的名字
女單 吉-蓋斯特杯 男單 聖-勃萊德杯 女團 考比倫杯 男團 斯韋思林 女雙 波普杯 男雙 伊朗杯 混雙 赫杜塞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