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消息一傳出,為什麼有人比伊朗還要興奮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日漸緊張,伊朗擁有核武器,那麼整個中東的政治格局都會發生大的轉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也會大大受到影響。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與也會受損。
核武器研發說起來容易,很多人舉例是在車庫里就能造出來;實際上要構成可靠的國家核戰略打擊武器,那就不容易了。而目前伊朗只不過是在鈾濃縮技術上動手腳,但是後面的問題更嚴重,電從哪來?美國通過「震網」一個事件,已經成功導致伊朗報廢了數千台離心機還造成了伊朗電力系統的大量癱瘓,至今沒有恢復的跡象。
⑵ 伊朗明明無法與美國抗衡,為何卻屢次挑釁美國呢
奧巴馬時期的美國政府也不待見伊朗,但是沒辦法一邊是核武器,一邊大國之間的壓力,迫使美國犧牲一部分利益去和伊朗和談,簽訂了《伊核協議》。可是特朗普上台後就立馬翻臉不認人,單方面撕毀了《伊核協議》,使得伊朗被迫進行核試驗。之所以伊朗敢於一次次的挑釁美國,就是知道有著核武器,美國就不敢真正動手。
伊朗一直內部很穩定,宗教統治下,沒有大的分裂,美國想支持反對派都不知道支持誰,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整個伊朗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治首領也是宗教首領。因為美國無法引起伊朗的內亂,沒有內亂,伊朗就很難打,美國的損失就會很大。這一系列原因導致美國不敢打伊朗,而伊朗也可以在中間斡旋。
⑶ 伊朗做核試驗關美國什麼事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另一個國家強大,而研製核武器是一些窮國家一步登天的捷徑·
美國是個實行霸權主義的國家什麼事他都要差一手,他可以想打誰就打誰伊拉克,阿富汗就事例子,想讓全世界都臣守於他,一旦伊朗有了核武器美國就有多了一個威脅,伊朗就可以不受他的控制,而一旦美國對伊朗開戰就可能引發雙方的核戰爭,核戰爭是沒有贏家的,吧伊朗惹惱了他幾個核彈就可以摧毀美國。
可以說任何以個國家都不希望伊朗有核武器包括中國,但是他們沒能力去管
而美國是世界的霸主,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所以當然美國最不願意了。
舉個例子;就像中國不希望台灣有核武器一樣,一旦台灣有核武器中國就管不了他了。
明白了嗎?(手好酸~)
⑷ 伊朗朝鮮核問題產生原因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地下核試驗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5年11月,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2月8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2月13日,六方達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後,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後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1月1日,因雙方就申報問題存在分歧,朝鮮錯過原定申報核計劃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鮮向當天抵達平壤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鮮宣布,由於美國拒絕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作業,並「考慮採取按原狀重新恢復寧邊核設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後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4月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朝鮮於當地時間4月5日11時20分(北京時間10時20分)成功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 2009年4月25日,朝鮮外務省宣布,朝鮮已開始對從試驗核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進行再處理。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實施核試驗,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炸當量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核威懾能力。
⑸ 面對美國的制裁,為何伊朗一直沒能逃脫
因為美國是世界上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而且其他國家和美國也有非常密切的經貿往來,所以伊朗的實力並不如美國強大,才會一直沒有逃脫過美國的經濟制裁。而且伊朗他是一個以能源出口為主的國家,而且現在國際石油貿易結算貨幣是以美元為主的,所以美國可以很輕松的制裁伊朗。
當然我們也看到美國制裁伊朗也給伊朗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壓力以及社會負擔。通過美國制裁伊朗,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伊朗社會的經濟非常的脆弱。而且國內的通貨膨脹非常的嚴重,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變得非常的糟糕,甚至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現象。
⑹ 為什麼說以色列 朝鮮 伊朗可能有核武器 可以給點依據嗎詳細點。謝謝
朝鮮2005就自己公開聲明說有了,2006聲稱進行了核試驗,而且這個被周圍都偵測到了。
以色列沒有公開聲明有核武器,但是曾經被記者拍到過照片並公布了,所以一般都認為以色列有核武器。
伊朗的話,據以色列的情報機構說是還沒有,但是馬上就要有了。
⑺ 伊朗核計劃到底對美國有啥危害!美國才那樣的強烈阻止呢!
其實對美國沒有什麼直接威脅,但是對美國的海外盟國的威脅很大。伊朗這種恐怖主義國家研製核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搞核恐怖主義,因此現在任何正常的國家,包括中國和俄羅斯都堅決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周邊國家更是如此,所以美國現在淡定的原因就是如果真要打,肯定會有很多國家支持。
⑻ 伊朗核問題:為什麼美國最初支持伊朗搞核試驗
1979年以前伊朗是親美政權,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變成反美國家,「基德」級驅逐艦最初就是伊朗海軍訂購的。
⑼ 伊朗不是有核武器嗎
伊朗究竟有沒有核武器,世人不清楚,伊朗的話不能相信,一陣子說有,一陣子說沒有,美國的話也不相信,伊拉克沒有他都給收拾了,借口是伊朗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印度明明有核武器卻還要支持印度玩下去。可以說外界報道出來的相信度很小,只能憑借自己去分析了。
如果說伊朗有核武器的話,那麼美國比他清楚,美國的特工和衛星不是白花錢的,畢竟伊朗搞核武器的年代也不短了,而究竟有沒有,誰都不知道。一般國家宣布有核武器的時候都是在實驗成功之後才宣布,而伊朗則是個例外,他究竟成功與否沒人知道,他沒有試爆,所以就退一個檔次,他擁有製造的能力。畢竟俄羅斯還在背後挺的伊朗了,在前一短時期的美俄導彈危機當中,俄羅斯把伊朗都給賣了,可是卻並沒有對伊朗和俄羅斯的國家關系造成不好的影響,很可能就有這個因素,因為伊朗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核武器,美國不能給他,俄羅斯卻能給,雖然有些地下行動,但是俄羅斯的確在伊朗的核試驗研究上給予了幫助,要不伊朗不會這么急的就宣布有核武器。這點類似於當初的斯大林,當初斯大林所領導的國家在核武器方面落後於美國,卻要超越於是對世人下了保證,結果在他的預期內完成,這是大國的自信。而內賈德亦是如此,雖然沒有什麼具體的證據說明他有,可是世人卻偏向他有了,以伊朗的能力是能夠造出的。其實核武器和其他武器不一樣,對國產化要求不高,尤其是技術上,能用就行。而布希的講話也證明了我的這點推測,布希並沒有直接對伊朗是否有核武器而有任何說辭,只是說了伊朗有核武器後造成的威脅,可以說這點上展示了美國外交的老道。雖然兩國領導人說出來的不一定值得相信,可是所隱藏的卻是應當充分考慮的,那就是,伊朗已經有了製造的能力了,無論是布希,還是內賈德都想說的是這個意思。還有一點就是,美國曾和以色列商量動用以色列的空軍對伊朗的核設施實行打擊。直接證實我的推測,要有打擊就完了,要是在可操作階段內,才會商量,要是有了,直接就打了。可以說伊朗是一個准核武器國家,這點形容應該更為的恰當。
可以說核話題一直是世界所關注的焦點,而在美國控制范圍下的,美國允許;在美國可操作范圍內的,美國默許;而要是兩個都不是的,美國就只能動用十八般兵器了。現在看來,美國大肆報道伊朗有了核武器,無非是在給「伊朗威脅論」添加筆墨,而伊朗大肆宣揚的目的則和美國不一樣,伊朗不傻,不會往美國早就布好的套子里鑽,而他這的做的想法就要比美國的多了,我就一一說明。
1.回報俄羅斯
在伊朗搞武器階段,俄羅斯給予了幫助,雖然無法具體得知有什麼幫助,但是從美國的那個反應態度就知道了。可以說這也算的上美俄導彈危機當中的一個導火索吧!雖然不是全部的,但是是導火索當中的一部分。都說俄羅斯在經濟恢復期,可是俄羅斯的經濟恢復不是建立在他的外交強勢下,而是建立在能源漲價上,從而獲得了外交強勢。而伊朗搞核武器無疑就是讓中東亂局更亂,這樣一來石油漲價是必然,俄羅斯的利潤得到了實現,伊朗也就借機給了俄羅斯回報,這也是當初俄羅斯幫助伊朗的原因。
2.強大什葉派
可以說伊朗這樣做除了給自己利益的這個基礎籌碼之外還考慮到了什葉派的地位。什葉派在阿拉伯世界執政的國家就只有伊朗這么一個,而現在的伊拉克則是亂局,如果能讓兩伊成為什葉派當家做主的國家,伊朗確實下了不少功夫。美國自己都說,在伊拉克的反美武裝當中什葉派由伊朗援助,而遜尼派則由沙特援助。雖然真實性是個問題,但是就算是偽造新聞,那也要逼真,可以說真覺得是有的,只是在程度上沒有美國的誇大其次罷了。現在的伊拉克為什麼亂到美國無法控制?就是因為宗教派別的進入,本來是要平息禍端,結果卻給了派別矛盾一個比武場。
3.分化美國幫
伊朗一直在分化美國幫,在對歐盟和美國的態度明顯不一樣。而分化美國幫的這個想法會隨得伊朗核問題而逐步的得到進展,歐洲人和美國人的想法不一樣,伊朗核武器打不過去,但是能對歐洲進行邊緣化攻擊,也可以對美國在中東的盟國打擊,這打擊比起以前說什麼導彈襲擊更厲害,都核武器了還能威力小了?就算最弱的核武器,也是日本吃過那兩顆原子彈的等級,有了這個底價,不怕不成功。
大家注意一下,伊朗沒有實驗,外界卻都相信,證實了我的推測,已經擁有這個能力了,甚至已經組裝完畢了,就差實驗了,以前伊朗在導彈和新飛機方面可和這個截然不同,都是做出來了讓別人說,可是這次是沒有做出來先讓別人說,顯然就是要看時機。一個有核武器的國家是可怕的,但是有了核武器拿別國做實驗品的國家更是可怕的,美國當初不就是拿日本做了實驗品嗎?很難推測伊朗的實驗品是誰,這更是他國畏懼的原因。就和一個有了槍的人一樣,在自己家連槍打靶,那在西方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是允許的,要是拿到街上連靶,那就是犯法的,伊朗這招真是高明。沒有做就嚇了一群人,做出來之後不知道要嚇倒多少人。
4.鞏固內賈德
內賈德上來以後,和美國的關系愈發的激烈,甚至都傳言要開戰了。雖然許多國家對內賈德贊賞有佳,敢於和美國叫板,但是受苦的永遠是人民。伊朗國內都實行汽油分配了,一個產油大國都這的做,真是讓人痛心。而國內的反對人士對內賈德也是不滿意,這樣做獲取的外交本錢足以平息國內的不滿之聲。而這樣做無形當中也鞏固了內賈德的執政地位,畢竟在宗教國家宗教是凌駕於任何之上的,獲得宗教領袖的認可,那才是執政的保障。
大致分析如此,只是先說了些很膚淺的東西,而就伊朗核武器問題遠遠不止如此,我是有猜測的,但是缺乏證據,需要在新的事件當中提煉我的證據,伊朗再次把美國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利多弊多,只能在隨後的外交動向當中找答案了。
⑽ 為什麼美國極力反對朝鮮、伊朗進行核試驗
作為資本主義的美國,公認的世界軍事強國,自認的世界的領導者,當然很多問題都必須出面,比如制裁核武器,我想95%的大國都會支持這樣做,包括中國。所以美國出頭,也只有他有著個能力。在某些方面美國也不得不吹噓,畢竟面子事大。最簡單比方:富人買槍是為了防禦,自我保護。而窮人買槍絕大多數是為了威脅,圖謀不軌。所以大國發展核武器問題不大,也沒必要阻止。而小國就不行,以免日後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