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兩國重要礦產資源
最大的石油儲集區:波斯灣油區,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 石油產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產油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 煤炭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煤炭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 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其次俄羅斯,巴西 最大的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1260千瓦,2009年後,三峽成為第一 核能發電最多的國家:美國 核電比重最大的國家:法國 鐵礦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其次巴西,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美國 鋁土儲量最多的國家:幾內亞,其次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 銅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智利,其次美國,尚比亞 錫礦儲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其次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產錫最多:馬來西亞 黃金儲量最多的國家:南非,1.65萬噸,其次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 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南非,年產5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巴西 白銀儲量最多的國家:加拿大,5萬噸,其次俄羅斯,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 白銀產量最多的國家:墨西哥,年10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 金剛石儲量最多國家:剛果(金),其次波札那,澳大利亞
B. 伊朗的礦產資源
伊朗擁有非常豐富的銅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產8萬噸的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廠投產後,伊朗銅年產量增加到28萬噸,其中陽極銅20萬噸。 鋅礦已探明儲量為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已探明儲量約2000萬噸,伊朗每年消費鉻鐵4000—5000噸,靠進口。今年,年產2.5萬噸薩布茲瓦鉻鐵廠投產後,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還有2萬噸鉻鐵可供出口。 伊朗鐵礦儲量約為47億噸,其中四個大型鐵礦的總儲量就達30億噸。 伊朗煤炭儲量約為76億噸,因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動力煤基本不用,只將部分焦煤開採用於煉焦。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伊朗冶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礦產品總產量實現了10%的增長,鋼產量900萬噸,增長了12%,鋁21.1萬噸,增長了16%,銅15.2萬噸,增長了4%。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對14個礦產項目投資160—170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冶金工業的發展。 今年,伊朗憲法第44條出台,政府立即著手大型礦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礦山轉讓給合作社公司經營,其中包括薩爾切什邁銅礦、安古朗鋅礦、克爾曼省的大型鐵礦和煤礦。 2004年,伊朗鋼的消費量為1220萬噸,進口810萬噸,伊計劃「四五計劃」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 為了保護本國鋼鐵工業,伊提高了鋼鐵進口稅10%。 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和鋼鐵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銅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鉛1.44 1.46 1.52 1.60 1.76 鋅6.00 6.28 6.44 6.92 7.60 電解鋁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鋼鐵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類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儲量 單位名稱:百萬噸 礦物名稱 儲量 礦物名稱 儲量 石棉70 鋅 50 重晶石 4.4 菱鎂礦 3.6 鋁土礦 116 錳礦 9.7 粘土14.6 雲母 0.2 硼土礦 0.024 鉬 0.05 鉻礦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銅3000 鹽 158 長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銀 0.4 黃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綠松石 500(噸) 鐵礦4700 石灰石 7200 高嶺土 100 明礬 1000 各類礦產品的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銅精礦 41.5 45.3 41.8 鉛、鋅 58.3 57.9 60.8 金礦12.8 35.2 12.0 鐵礦863.4 1144.1 1459.1 鉻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鎂11.4 11.5 7.0 鋁礬土 5.4 6.5 2.1 錳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鹽141.8 153.8 151.1
C. 黑色金屬礦產
1)鐵
鐵礦資源是鋼鐵工業的糧食和發展鋼鐵工業的物質基礎。世界鐵礦石資源極為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1999年統計,1998年鐵礦石儲量為1400×108t,儲量基礎3000×108t,現有儲量足以保證全球整個21世紀鐵礦石的生產,若按年產鐵礦石10×108t計,世界鐵礦石儲量足夠開採到2140年。
鐵礦資源分布廣泛,但地理分布卻很不平衡。原蘇聯、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美國、印度和南非等國共佔有鐵金屬儲量的84%,而其中的74%集中在前三個國家。鐵礦工業類型多,當前勘查和開採的鐵礦主要類型有:
(1)前寒武紀含鐵石英岩型鐵礦床(受變質沉積鐵礦床)及風化殼型鐵礦床。這類鐵礦床(包括與其有關的風化淋濾型富鐵礦床)在世界鐵礦石儲量和產量中均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常構成儲量多達幾十至幾百億噸的巨大鐵礦區。如俄羅斯的庫爾斯克磁異常區,烏克蘭的克里沃羅格鐵礦盆地,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鐵礦區和中國的鞍山鐵礦等。在國外主要是貧鐵礦經風化淋濾而成的優質富鐵礦,而在中國則以條帶狀硅質貧鐵礦為主,少量為熱液型磁鐵礦富礦。
含鐵石英岩型礦床一般具有儲量巨大、產地集中、礦石成分簡單、易采易選等特點,早已成為現代鐵礦工業的主要開采對象。隨著該類型貧礦石利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及西非地區這種類型鐵礦區的深入勘查和開發,加之世界鐵礦總資源的90%來自含鐵石英岩,其風化淋濾後,形成的富鐵礦石佔世界富鐵礦石總量的70%,因此從長遠來看,這種礦床類型地位的重要性必然是有增無減。
(2)火山岩型鐵礦床(包括火山沉積型礦床和產於火山岩體內外接觸帶的熱液充填交代礦床)。火山成因鐵礦床是指成礦物質全部或部分來源於火山作用的礦床,包括火山岩漿噴發、溢流、侵入及與其有關的火山期後氣液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鐵礦床。這類礦床在國外分布比較廣,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原蘇聯土爾蓋地區晚古生代磁鐵礦礦床、阿爾泰-薩彥地區早古生代磁鐵礦和赤鐵礦礦床(這兩個礦床的成因有爭議,許多學者認為屬夕卡岩型)、安加拉-伊利姆地區產在爆發角礫岩筒中的磁鐵礦礦床、哈薩克阿塔蘇地區泥盆紀的火山-沉積鐵礦床和鐵錳礦床,伊朗中部巴夫格區的元古宙磁鐵礦礦床,智利晚新生代安第斯構造活化區的拉科磁鐵礦礦床和德國西部泥盆紀蘭-狄爾型赤鐵礦礦床。在中國這類鐵礦分布不普遍但不少為大型富鐵礦,如海南石碌、雲南大紅山和寧蕪地區一些與閃長玢岩有關的鐵礦床等等。火山成因鐵礦具有產地比較集中,單個礦床規模有時較大,礦石品位較高等特點,是比較重要的鐵礦類型。
(3)岩漿型鐵礦床。主要有3類:①釩鈦磁鐵礦礦床。這類礦床在西方又以瑞典南部的典型礦區命名,稱為塔貝格型礦床。世界著名的釩鈦磁鐵礦礦床(區)有:原蘇聯中烏拉爾的卡奇卡納爾-古謝沃戈爾礦區、南烏拉爾西坡的庫薩礦床組、南非的布希維爾德礦床、加拿大的馬格皮耶礦床、中國四川攀枝花和紅格鐵礦等。這類鐵礦在國外探明儲量中占的比重不到10%,是釩和鈦的重要來源,因而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具有比較重要的經濟價值。②地台鹼性岩建造中的磷灰石-磁鐵礦礦床。這類礦床與褶皺帶發育早期基性岩漿派生的鹼性岩有關,屬晚期岩漿礦床。在瑞典北部和中部、挪威、芬蘭、原蘇聯等國家已知有這類礦床。其開采量約佔世界開采量的5%,主要來自瑞典和原蘇聯。③超基性-鹼性岩-碳酸岩建造中的磷灰石-磁鐵礦礦床。這種礦床通常產在中心型超基性-鹼性岩漿雜岩體的碳酸岩岩體中。在波羅的地盾、非洲地台及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均有分布。這類礦床礦石易選,可綜合利用磷灰石。
(4)接觸交代-熱液型(廣義的夕卡岩型)鐵礦床。這類礦床可細分為:①接觸交代型鐵礦床又稱夕卡岩型鐵礦床,大部屬富鐵礦和②熱液型磁鐵礦、赤鐵礦和菱鐵礦礦床與接觸交代礦床相伴產出,由於礦石品位較高,礦石易選,這類礦床一直是比較重要的開采對象。
(5)沉積型鐵礦床。這類礦床主要包括古生代到新生代形成的鮞狀鐵礦床,按形成環境分為淺海相和陸相兩大類:①淺海相沉積礦床的礦體多呈層狀,含礦層位比較穩定,規模也較大。國外這類礦床主要分布在歐洲及其鄰區,礦石含鐵量一般小於40%,個別可達50%,磷含量一般較高,不易分選。②陸相沉積鐵礦廣泛分布於中新生代河湖相沉積中,一般規模不大,品位也較低。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有此類典型礦床。目前,在阿拉伯國家、紐芬蘭、英國、法國、德國、烏克蘭和哈薩克等國和地區仍在開采這類礦石。
此外,還有一些礦床,如我國白雲鄂博礦床,歸屬問題一直有爭議,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趙一鳴(1994)認為我國鐵礦地質工作應採取以下對策:①受變質沉積鐵礦床應作為最主要的找礦對象,因為這類鐵礦無論在國外或國內均是最重要的鐵礦類型;②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床是我國富鐵礦的主要來源,應進一步注意尋找;③要加強我國西部等邊遠地區鐵礦資源的勘查工作;④加強對鐵礦伴生元素的綜合評價和綜合利用研究。
2)錳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陸地錳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68000×104t和500000×104t,按近期產量計算,世界現有錳儲量可保證開采80年以上。但我國鋼鐵工業的不斷發展,錳資源尚不能滿足需要,找富錳礦和優質錳礦已成為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錳是地殼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在各種地質作用中均可發生富集,因而在陸地上和洋底均分布有大量錳礦資源。
(1)產於陸地的錳礦。世界陸地錳礦床按成因可劃分為沉積型、火山-沉積型、沉積-變質型、熱液型和風化殼型五大類,其中熱液型錳礦無多大工業價值,主要為海相沉積(含火山-沉積)型,而沉積變質型和風化殼型(硫化礦床氧化帶錳帽除外)實質上是原生海相沉積或火山-沉積型錳礦床經區域變質或風化作用改造的產物。美國地質調查局D.H.德揚等人在1984年調查了世界已知29個具有重要經濟價值錳礦床(包括了我國瓦房子、遵義、樂平和湘潭四個礦床),統計得出了世界95%以上已探明的可采儲量是來自海相化學沉積型礦床的結論。該結論也適用於中國,這類礦床合計占總數的90%以上。因此在解決我國錳礦問題時,首先必須分析研究世界和我國海相沉積錳礦床形成和分布的主要特點。在世界范圍內大陸上的錳礦床雖可出現在各個地質時期,但主要集中在元古宙和老第三紀。而且集中分布於南非和原蘇聯,佔世界已查明資源量的80%以上。錳儲量最多的國家有南非、烏克蘭、加彭、澳大利亞、巴西、喬治亞、中國和印度等。如南非的錳儲量的95%集中在卡拉哈里礦區和原蘇聯的尼科波爾和大托克馬克等大型和超大型礦床中。國外錳礦石富礦的比率較大,除原蘇聯以貧礦為主外,一般礦石的含錳量均在30%以上,最富者可達48.5%。我國錳礦賦存的時代不一,主要集中在泥盆紀(占總儲量的34.5%)、震旦紀(25.5%)、二疊紀(13.8%)、三疊紀(10.7%)和元古宙(9.9%)。我國有五大類含錳建造,以硅質岩建造和黑色碳質頁岩建造的含礦性最好,大型錳礦床多與這兩類建造有關。
(2)現代海底錳礦。世界海底的錳資源比陸地上要多幾倍。按海底錳質沉積的特點可分為鐵錳(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鐵錳結殼。結核一般分布在碳酸鹽補償深度以下的海盆中,並含有銅、鎳、鋅、鈷等有用組分。結殼則生長在最低含氧層以下,碳酸鹽補償深度以上的海山區上,其基底一般為玄武岩。有關海洋結核和結殼資源量的報道很多,數值差異很大。據Archer在1976年的估計有結核資源750×108t(錳192×108t)。由於海底結核和結殼除含鐵、錳之外,還含鈷、鎳、銅、鉑等多種有用組分,因此從60年代末開始,許多國家陸續加入了海洋資源調查的行列。已查明深海海底資源豐富,具有商業開發的潛力。但即使在開采和加工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尚有許多因素(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制約著有關的開采活動,商業開採的時間到2010年尚不可能實施。
70年代以來,錳礦床成因研究工作蓬勃開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①美國地質調查所Mosier和Page根據海洋環境中913個火山成因錳礦床的統計資料,從板塊構造觀點出發,於1988年提出了「海洋環境中火山成因錳礦床的描述性模式和品位-噸位模式」。該模式主要適合於太平洋沿岸帶中—新生代的火山成因錳礦床。②美國地質調查局Force和Cannos從一些巨大錳礦床屬淺海沉積這一事實出發,以錳和鐵的海洋地球化學性質為理論依據,在1988年提出「黑色頁岩盆地周圍淺海錳礦床沉積模式」,又稱「分層盆地邊緣錳礦床沉積模式」。③原蘇聯學者姆斯季斯拉夫斯基提出的原生錳礦床主要產在地裂作用形成的陸緣海或洋殼擴張產生的裂谷區內,主要是海相火山-沉積型和熱液-沉積型礦床。他把地史時期所有海相錳礦床的形成均納入其所劃分的各相對應的造海時期。還把傳統上作為穩定地台邊緣沉積型錳礦床典型代表的尼科波爾、恰圖拉礦床、格魯特島錳礦床和我國的瓦房子錳礦床,均列為熱液-沉積型礦床。由以上實例可見,從不同的成因觀點或成礦模式出發,就需要在錳礦找礦工作的布置上採用與之相應的普查預測准則和方法。
1994年劉曼華對我國錳礦找礦突破的可能途徑和對策提出了如下建議:①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對我國已知含錳層位的詳細研究,如我國成錳高峰期(早震旦世,晚泥盆世,晚二疊世和中三疊世)的幾個含錳層位以及元古宙含錳地層的研究;②風化型錳礦床應作為尋找富錳礦床的主攻對象;③熱液改造型錳礦床在找富錳礦中需給予應有的重視;④以區域成礦預測研究為先導,以有利成礦區帶為重點開展找礦工作;⑤應重視海底資源的調查和勘探工作。
3)鉻
世界鉻鐵礦資源極為豐富,儲量巨大。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鉻鐵礦儲量和儲量基礎各為37×108t和76×108t。現有儲量幾乎可供世界整個21世紀的生產,儲量基礎可供全球幾百年的生產和需求。由於資源高度集中在南非、哈薩克、辛巴威、芬蘭、印度和巴西等國,美國早已把其列為戰略物資,許多沒有鉻鐵礦或鉻鐵礦儲量很少的國家主要依靠進口,很難保證得到長期穩定的供應,同時也促使一些國家勘查和研究低品位鉻鐵礦的利用問題。
世界所有具有工業價值的鉻鐵礦礦床都產於基性-超基性岩及其派生的岩石中,其地理分布比較局限。原生鉻鐵礦礦床從成因上看屬岩漿分凝礦床。按礦床的幾何形態及含礦岩石的岩性特徵和構造環境,通常可分為兩類:①層狀鉻鐵礦礦床。這類礦床主要分布於南非、辛巴威、芬蘭和美國等地,盡管層狀侵入體中鉻鐵岩的垂直分布和岩石組合彼此相似,但不同地區的層狀鉻鐵礦礦床仍有明顯差異。②豆莢狀(透鏡狀)鉻鐵礦礦床。這類礦床廣泛分布於褶皺區中(烏拉爾、地中海帶和太平洋帶)或古老地台和地盾上(巴西地盾、波羅的地盾和印度地台)。大型礦床主要發育於原蘇聯、士耳其、印度和巴西等國。原蘇聯肯皮爾賽和中國西藏羅布薩鉻鐵礦礦床均屬此類礦床。某些重要礦床兼有兩類礦床的特點。層狀鉻鐵礦礦床佔世界鉻鐵礦儲量的98%以上,但從目前產量來看,豆莢狀鉻鐵礦礦床約佔世界鉻鐵礦產量的55%以上。③殘積-坡積鉻鐵礦砂礦。屬次要類型,在世界鉻鐵礦儲量和開采量中不起重要作用。
4)釩
世界釩儲量充足,美國地質調查局1998年統計探明儲量1000×104t和儲量基礎2700×104t,能滿足世界長期(約135年)的需要。釩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南非和美國。
目前對釩礦床的分類尚無統一的認識。可供開發利用的釩資源一般產於釩鈦磁鐵礦礦床、磷塊岩礦床、含鈾砂岩和粉砂岩型礦床中,通常作為副產品大量存在於鋁土礦和含鉭物質(如原油、煤、油頁岩和瀝青砂)中,其中岩漿型釩鈦磁鐵礦是世界釩的最主要來源。
(1)岩漿型釩礦床。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岩漿熔離和貫入成因的釩鈦磁鐵礦礦床,這類礦床規模巨大,是最主要的釩礦床類型,約佔全球釩資源的67%。如南非德蘭士瓦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上帶的釩鈦磁鐵礦礦床、原蘇聯烏拉爾山東坡的卡奇卡納爾和古謝諾戈爾釩鈦磁鐵礦礦床以及中國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礦床擁有巨大的釩資源,瑞典、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也有這一類型的礦床。
(2)同生沉積釩礦床。這類礦床可分為兩個亞類:①富碳質同生沉積物容礦的釩礦床是釩的第二個重要來源。如委內瑞拉在原油中,美國在黑色頁岩中提取釩。中國南方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中的石煤含有大量潛在釩資源,有些地方的石煤已被開采提取釩,但大部分因品位太低而難以回收。②非碳質同生沉積物容礦的釩礦床。這類礦床主要包括產於某些沉積鐵礦和鈦磁鐵礦濱海砂礦中的釩礦床,如原蘇聯和紐西蘭均有此類礦床。
此外,還有後生(受變質)釩礦床和表生釩礦床,這兩類礦床目前意義不大,是潛在的釩資源。
D. 世界國家地下礦物富有度排名是怎麼樣的
世界國家地下礦物富有度排名卡達、盧森堡、中國、俄羅斯。
1、盧森堡
盧森堡的全稱為盧森堡大公國,是現如今歐洲境內現存的唯一一個大公國,盧森堡是一個國土比較小的國家,但是經濟發展水平高,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值得一提的是,盧森堡的失業率非常的低,且國民工資水平較高,居於世界第一位,盧森堡主要以金融業、鋼鐵業和廣播電視業為支柱產業。
這種資源是很均勻穩定的,地球內部的熱量是無處不足的,初步估計,現在地殼深度3-10公里的乾熱岩石能量是很客觀的,是現在全球石油、煤炭等資源的數十倍。
E. 伊朗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F. 伊朗的自然資源
伊朗是OPEC第二大原油生產成員國,伊朗具有900億桶探明的原油儲量,佔世界9%的原油儲藏量,15%的天然氣儲量。 在所有石油出口國中,巨型工程悄然出現。據國際媒體報道,在伊朗、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數十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日益增多。 就伊朗而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其巨大的油氣儲量,同時還有其油氣在世界總儲量中所佔比重與其產量佔世界市場份額之間的強烈反差。據估計,2001年初,伊朗可開採的石油儲量達1000億桶,同期其天然氣儲量達26.6萬億立方米。伊朗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左右,但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還不到5%。伊朗為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但與世界其他天然氣生產國相比,伊朗的天然氣產量相對於其儲量卻是最少的。我們也可以從各國天然氣年開采量占其已探明儲量的百分比來看這個問題,北美為10.5%、西歐3.9%、前蘇聯1.2%, 而伊朗僅為0.2%。 伊朗新聞報2002年8月26日還登載消息,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ZANGANEH為伊朗油氣產業的落後現狀感到遺憾:「伊朗雖然擁有世界總儲量18%的天然氣,而目前其天然氣出口業績竟然為零」。 事情似乎有了轉機,伊朗政府已經開始嚴肅對待其油氣產業的發展。伊朗新聞報引用石油部長的話說,1997-2001年間,為發展其天然氣產業,伊朗已在此領域與國內外公司簽訂了15個「回購合同」(BUY-BACK DEAL)。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開放其油氣部門。雖然美國對在伊朗投資的非美國公司實行間接制裁,但由於利益誘人,外國公司已經在伊朗承接了一些油氣工程項目,還有一些項目正在洽談中。 目前,伊朗主要致力於開發波斯灣上的南帕爾斯特大型氣田,該氣田為伊朗與卡達共有。2000年11月21日,伊朗新聞報報道,伊朗已與挪威斯達托爾公司(STATOIL)簽定南帕爾斯氣田第6、7和8期開發合同。合同金額達3.3億美元,工期長達46個月。 像其他回購合同類似,這三期氣田的部分產品將用於償付挪威斯達托爾公司的全部資本投入。 回購合同(BUY-BACK DEAL)項下的項目,由國外石油公司提供資金、進行項目開發、工程實施、並在工期結束後將項目運營權移交給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外國公司投入的成本、銀行費用和協定的回報皆以相關工程產品償付。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伊朗開放其油氣部門以來,每一個項目合同完成時,人們和媒體都對此類合同的實施對伊朗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存在不同的看法,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伊朗波斯文報紙「HAMSHAHRI」2002年11月30日刊載文章指出,對於回購合同,在伊朗各界存在三種不同的態度和意見。有人認為:由於現行伊朗憲法的某些限制條款的存在,目前回購合同是伊朗石油產業與國外公司合作的最佳形式;第二種意見是基於伊朗不需要國外投資、伊朗石油產業的發展應充分發揮伊朗國內潛力的立場,認為此類合同違背伊朗國家利益,並會在將來給伊朗經濟帶來麻煩;也有人認為應該通過修改憲法的某些條款,同時允許以「產品分享」(PRODUCTION SHARING)的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產品分享」是目前國際工程合作普遍採用的模式)。他們認為由於回購合同的年限一般較短,通常為5至7年,對國外公司來說缺乏足夠的利益激勵,很難使他們以盡可能最好的方式來實施工程,而這點對工程管理質量、資源保護、伊朗人才培訓和培養、成熟技術的引進都將有負面影響。 無論人們對以「回購」形式與國外公司合作的看法如何,這些合作的實施被看作是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的一種成功突破,並被認為是伊朗在國際舞台政治意義上的勝利。
G. 中東地區主要礦產資源,(金屬,能源等)
石油
主要是石油了,還有金子鐵礦
伊朗是中東地區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世界位居第四位,金屬礦產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H.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資源概況
我國周邊國家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貯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據統計,16個周邊國家的銅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周邊國家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見表7.1。
開發利用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優勢是距離近、交通運輸經濟,總開發成本低。這些國家在地質史上經歷過不同的地質演化,呈現不同的地質構造面貌,有較穩定的西伯利亞地台、印度地盾和印支-南海地台,也有較活動的烏拉爾-蒙古弧形造山帶、西太平洋島弧造山帶和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從而造成多種成礦環境,形成較豐富的礦藏。其中有眾多的世界級金屬礦床,例如庫爾斯克銅鎳礦、烏多坎銅礦、上卡姆鉀盆地、涅帕鉀鹽盆地;蒙古額爾登特銅鉬礦,庫蘇泊盆地磷礦;哈薩克科翁臘德和阿克斗卡銅鉬礦、肯皮爾賽鉻鐵礦,孜良諾夫和捷克利鉛鋅礦;吉爾吉斯斯坦庫姆托爾金礦,薩雷賈茲錫礦,海達爾坎銻礦;烏茲別克穆龍套金礦,阿爾瑪累克銅鉬礦,瓊科伊汞礦;阿富汗艾納克銅礦;馬蘭傑坎德銅礦,蘇金達-瑙薩希鉻鐵礦,科拉爾金礦;緬甸抹谷寶玉石礦,海因達錫礦;泰國呵叻高原鉀鹽礦,拉廊-普吉砂錫礦;越南西原高原鋁土礦;印度尼西亞格拉斯貝格銅金礦和邦加島錫礦等。
表7.1 2005年我國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儲量統計
周邊國家中主要的金屬礦產資源概況如下。
1)鉻鐵礦。
周邊國家鉻鐵礦資源不算很多,哈薩克(礦石儲量3.2億t)、印度(0.27億t)、巴基斯坦(0.06億t)和俄羅斯(0.04億t)總計3.57億t,佔世界總貯量的9.6%。主要集中在哈薩克阿克利賓斯克州肯皮爾賽超基性岩體中,產在烏拉爾造山帶的板塊碰撞帶的烏拉爾蛇綠岩帶中,該岩帶延伸達3000km,含礦岩體長65km,平均寬10km,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20%~59%,貯量3.2億t。印度地盾東南部元古代的超基性岩帶中賦存有重要的鉻鐵礦礦床,其中奧里薩邦的蘇金達-瑙薩希礦床在250m 以上各級儲量1.3億t,屬層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48%~61%,礦體往深處尚未尖滅,可能延伸至500m,估計儲量可達2.5億t。因此,深部仍有一定找礦潛力。巴基斯坦境內有3條蛇綠岩帶,這些岩帶向東與我國西藏蛇綠岩帶相連,同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蛇綠岩帶。3條蛇綠岩帶為北部山區蛇綠岩帶、俾路支蛇綠岩帶和查蓋蛇綠岩帶。其中俾路支蛇綠岩帶規模最大,含礦性最好,長1000多km,寬50餘km,岩帶中部的穆斯林巴格鉻鐵礦礦床礦石儲量有400萬t,含Cr2O345%~59%,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俄羅斯鉻鐵礦礦床分布在烏拉爾山脈的薩拉諾夫、克柳切夫及極地烏拉爾和東里雅賓斯克地區,規模不大。因此,俄羅斯現在正迫切需要尋找富鉻鐵礦。
事實上,俄羅斯和哈薩克鉻鐵礦礦床同屬於烏拉爾鉻鐵礦帶,處於歐洲板塊與哈薩克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碰撞縫合線位置,具有一定的成礦潛力。
2)鋁土礦。
周邊國家鋁土礦只集中在少數國家,資源量有80億t左右,分布在印度(礦石儲量10億t)、越南(67.5億t),另外,印度尼西亞(0.35億t)和俄羅斯(2億t)也有部分儲量。
印度鋁土礦多集中在東海岸的奧里薩邦和安德拉邦,屬風化殘積形成的。礦帶總面積達2.5萬km2,主要為三水型鋁土礦礦石,Al2O3含量多在45%~55%之間,已知各級儲量16億t左右。越南優質鋁土礦分布在南方西部山區的西原高原帶,賦存於新近紀—早第四紀拉斑玄武岩紅土風化殼中,面積超過2萬km2,風化帶深達60km,原礦平均品位Al2O336%~39%,已探明儲量40.5億t,主要礦床有多東省的達農,林同省的保祿和新獺礦床等;區域成礦條件良好,找礦潛力較大。印度尼西亞也有紅土型鋁土礦成礦的良好條件,已知在廖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島和加里曼丹島均有優質鋁土礦的分布,礦石含Al2O345%~55%,探明儲量3500萬t,資源量達10億t。俄羅斯鋁土礦分布在俄羅斯地台和烏拉爾山脈,多為沉積型,礦床規模較小,礦石質量欠佳。
3)銅礦。
周邊國家銅礦資源較豐富,分布也較廣泛,總計有7410萬t,佔世界總貯量的22.6%;儲量較多的有俄羅斯(含銅2000萬t)、哈薩克(1400萬t)、印度尼西亞(1100萬t)、蒙古(382萬t)、烏茲別克(800萬t)、印度(580萬t)、巴基斯坦(138萬t)和阿富汗(500萬t)等。
俄羅斯銅儲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的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區、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以及烏拉爾山脈的一些黃鐵礦型銅礦。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床與三疊紀侵入岩雜岩有關,全區原有銅儲量超過500萬t,品位3%;尚未開發的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有銅儲量1050萬t,品位1.5%。哈薩克的銅儲量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斑岩銅礦、砂岩銅礦、矽卡岩型銅礦及黃鐵礦型銅礦中。有巴爾喀什地區的科翁臘德(原銅儲量790萬t,品位0.9%)、阿克計卡(500萬t,品位0.5%)、薩亞克大型斑岩銅礦和矽卡岩-斑岩銅礦,有北部的博謝庫利(216萬t)和南部的科克賽大型斑岩銅礦,有中部的傑茲卡茲甘(350萬t)砂岩銅礦以及東北部阿爾泰成礦帶上的許許多多黃鐵礦型銅鉛鋅礦等。烏茲別克銅儲量主要集中在東部的阿爾馬累克目大斑岩銅礦中(800萬t)。蒙古境內有一條近東西向的斑岩銅鋁礦帶,稱為北、中、南蒙古帶,其中北帶有蒙古最大的額爾登特斑岩銅礦(原有儲量1000萬t),南帶有尚未開發的察干蘇布爾斑岩銅礦(118萬t)等。阿富汗有亞洲最大的銅礦床(位於盧格爾省的艾納克銅礦,銅儲量超過1120萬t,平均銅品位2.36%),賦存在沉積岩層中。巴基斯坦銅礦出現在特提斯斑岩銅礦帶的查蓋岩株帶內,已知有俾路支省西部的賽恩德克斑岩銅礦(165萬t)。查蓋岩株帶為一鈣鹼性岩株帶,長約480km,最大寬度136km,延伸到伊朗境內;在伊朗已發現有巨大的薩爾切什梅斑岩銅礦(原有儲量904萬t)。在巴基斯坦境內除賽恩德克外,還發現有七八處新的礦化地,有一定的資源潛力。印度尼西亞銅儲量極為豐富,已知礦床主要分布在兩伊利安中部和蘇拉威西,以及蘇門答臘、爪哇和加里曼丹,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伊利安查亞的坎茲貝格、格拉斯貝格(資源量2142萬t),松巴吐島的巴圖希賈烏(資源量500萬t)等斑岩銅、金礦,而且許多礦床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新發現和擴大的,該區銅、金資源潛力極大,是西南太平洋島弧銅金集中區。印度也有較重要的銅礦,分布在印度地盾上。目前最大的是位於中央邦的馬蘭傑坎德銅礦(原有儲量655萬t),被認為是元古代的斑岩銅礦床。另外在辛格布姆剪切帶內有多個熱液型礦床,現保有銅儲量225萬t。
4)鎳礦。
周邊國家有鎳礦儲量1084萬t,只分布在少數國家。包括俄羅斯(660萬t)、印度尼西亞(320萬t)、緬甸(92萬t)和越南(12萬t),但佔世界總儲量比例較大,約為23%。
俄羅斯的鎳資源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諾里爾斯克硫化銅鎳礦區。印度尼西亞鎳資源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瓦伊格奧群島,以及伊利安查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其中,中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波馬拉鎳礦,含鎳2.3%~3.3%,有鎳資源量126萬t;索羅科鎳礦有鎳資源量224萬t。由於印度尼西亞超基性岩帶風化殼廣泛分布,因此其紅土型鎳鈷礦有良好的找礦前景。緬甸鎳礦也是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緣,已知有太公當鎳礦(80萬t)和姆韋當鎳礦(12萬t)。越南鎳礦為銅鎳硫化物型,分布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蘿省的班福礦床,賦存在黑水河裂谷塔布蛇綠岩帶內,有探明儲量12萬t。
5)鎢和錫礦。
周邊國家鎢、錫資源極為豐富,分布也很廣泛。約有鎢儲量56萬t,錫儲量248萬t,分別佔世界鎢、錫總儲量的27%和35%。儲量較多的有泰國(錫94萬t)、印度尼西亞(錫75萬t)、越南、寮國、緬甸,以及俄羅斯(鎢25萬t,錫30萬t)和吉爾吉斯斯坦(鎢10萬t,錫20萬t)。錫資源集中在2500km 長的東南亞錫礦帶,以砂錫為主。其中泰國南部的拉廊—普吉和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等地儲量最集中。俄羅斯錫礦主要分布在遠東楚科奇半島,多為錫石-硫化物型的原生錫礦。20世紀90年代在布里亞特發現火山岩型大型錫礦,資源量在40萬t以上,也多為矽卡岩型原生礦。吉爾吉斯斯坦巨大錫礦位於其東部,有特大型的薩雷賈茲錫鎢礦區,成礦與海西期花崗岩有關,已探明錫儲量20萬t、鎢10萬t。
6)金礦。
周邊國家金礦分布廣泛,儲量豐富。金資源量8049t。約佔世界總量的17.5%。主要分布在俄羅斯(3100t)、烏茲別克(3000t)、哈薩克(資源量3000t)、吉爾吉斯斯坦(540t)、塔吉克(573t)、越南(596t)、印度(85t)、蒙古(140t)和印度尼西亞(資源量2329t)等國。
俄羅斯金礦主要產在烏拉爾山脈、葉尼塞山脈、東薩彥嶺,以及東北部和堪察加年輕的火山岩中,如別瘳佐夫金礦、沃龍佐夫金礦、奧林匹亞德寧礦床、尊—霍爾賓金礦等。近年來新查明的伊爾庫茨克州產在黑色葉岩中的蘇霍依洛克金鉑礦床具有巨大的金和鉑儲量,金和鉑各有1430t,品位也各有2.6g/t,特別引人注意。烏茲別克南天山巨大的穆龍套金礦資源量極大,據認為有5000t之多,而且周圍有十幾個大金礦。哈薩克大的金礦有其東北部產在含炭質陸緣沉積岩中的巴克爾契克礦田,有資源量1200t;北哈薩克產在花崗閃長岩中的瓦西里科夫斯科依礦床,有金資源量500~600t,南哈薩克產在火山—侵入岩中的阿可巴卡依礦田有金資源量600~700t。另外在阿爾泰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中有大量的伴生金。吉爾吉斯斯坦在南天山距我國新疆邊境僅60km 處有產在黑色岩系中的庫姆托克金礦,有儲量360t。塔吉克在扎拉夫尚河谷帶有矽卡岩型塔羅爾大型金礦,探明儲量在150t以上;該區還有不少金礦,總資源量在933~1400t。越南西部有蓬苗、茶楠等重要金礦,金資源量分別為200t和100t。蓬苗金礦產在前寒武紀片麻岩和片麻狀花崗岩中,呈脈礦產出。茶楠金礦為中新生代陸相火山-侵入岩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礦。印度南部太古代綠岩帶中產有著名的科拉爾脈狀金礦,已產金790t,目前保有儲量僅33t,近年來經努力勘查還未有重大發現。蒙古已發現金產地多處,可劃分成16條金成礦帶,其中北肯特帶佔全國金儲量的94.6%。礦帶內有扎馬爾、依羅、博洛、柴達木、策倫等礦區,探明儲量133t,預測儲量352t。印度尼西亞金資源量極大,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和矽卡岩—斑岩銅金礦床,中伊利安格拉斯貝格斑岩銅金礦中有金2227t,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斑岩銅金礦中也含金455t,加里曼丹的凱里安金礦為淺成熱液型,含金114t。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島嶼都有金的分布,勘查潛力極大。
事實上,周邊國家礦產也大多集中在少數國家和地區。俄羅斯13種有色金屬礦產較豐富,哈薩克有10種,印度8種,印度尼西亞6種,烏茲別克5種,泰國和越南各4種,其他國家均只有1~2種礦產較豐富(表7.2)。
表7.2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
續表
據表7.2,可將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富集程度劃分成3類:第一類是礦產資源豐富、潛力大的國家,它們是俄羅斯、哈薩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第二類是礦產資源較豐富、潛力中等的國家,它們是蒙古、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泰國和緬甸;第三類是礦產資源不豐富,潛力小的國家,它們是柬埔寨、寮國、土庫曼和塔吉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現有資源量多少除地質條件外,還與地質工作程度和勘查程度有關。我國周邊國家總體的勘查程度較低,地質工作程度也較低,因而發現新礦床的機會也較多。但至少從目前看,所列的第一類、第二類將是我國企業走出國門、選擇礦業投資對象的首選國家。
I. 伊朗有哪些大型銅礦 金礦 企業
伊朗擁有非常豐富的銅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產8萬噸的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廠投產後,伊朗銅年產量增加到28萬噸,其中陽極銅20萬噸。 鋅礦已探明儲量為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已探明儲量約2000萬噸,伊朗每年消費鉻鐵4000—5000噸,靠進口。今年,年產2.5萬噸薩布茲瓦鉻鐵廠投產後,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還有2萬噸鉻鐵可供出口。 伊朗鐵礦儲量約為47億噸,其中四個大型鐵礦的總儲量就達30億噸。 伊朗煤炭儲量約為76億噸,因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動力煤基本不用,只將部分焦煤開採用於煉焦。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伊朗冶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礦產品總產量實現了10%的增長,鋼產量900萬噸,增長了12%,鋁21.1萬噸,增長了16%,銅15.2萬噸,增長了4%。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對14個礦產項目投資160—170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冶金工業的發展。 今年,伊朗憲法第44條出台,政府立即著手大型礦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礦山轉讓給合作社公司經營,其中包括薩爾切什邁銅礦、安古朗鋅礦、克爾曼省的大型鐵礦和煤礦。 2004年,伊朗鋼的消費量為1220萬噸,進口810萬噸,伊計劃「四五計劃」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 為了保護本國鋼鐵工業,伊提高了鋼鐵進口稅10%。 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和鋼鐵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銅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鉛1.44 1.46 1.52 1.60 1.76 鋅6.00 6.28 6.44 6.92 7.60 電解鋁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鋼鐵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類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儲量 單位名稱:百萬噸 礦物名稱 儲量 礦物名稱 儲量 石棉70 鋅 50 重晶石 4.4 菱鎂礦 3.6 鋁土礦 116 錳礦 9.7 粘土14.6 雲母 0.2 硼土礦 0.024 鉬 0.05 鉻礦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銅3000 鹽 158 長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銀 0.4 黃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綠松石 500(噸) 鐵礦4700 石灰石 7200 高嶺土 100 明礬 1000 各類礦產品的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銅精礦 41.5 45.3 41.8 鉛、鋅 58.3 57.9 60.8 金礦12.8 35.2 12.0 鐵礦863.4 1144.1 1459.1 鉻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鎂11.4 11.5 7.0 鋁礬土 5.4 6.5 2.1 錳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鹽141.8 153.8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