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中石化為什麼停購伊朗石油

中石化為什麼停購伊朗石油

發布時間:2022-04-24 23:55:42

㈠ 美國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是導致國內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嗎

中石化停止進口美國原油

此外,中國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削減了對美國原油的采購,對中國需求可能逐漸減少的擔憂加劇了油價的回調。 據三位知情人士周五透露,由於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不斷升溫,中國石化已暫停從美國進口原油。

消息人士稱,中石化至少在10月份之前還沒有預訂新的美國原油采購量。然而,目前還不清楚美國石油進口暫停的持續時間。

3月時曾有近12萬桶/日美國原油流向山東省日照港,6月時該數據降至2.2萬桶/日,7月直接降至零。

中國在7月對美國原油進口就已經驟降,從3月的44.5萬桶/日降到了一半。伊朗局勢成為左右未來一段時間的國際油價的最大的因素。7月3日截至發稿時,美國WTI原油上漲1.2%,報74.8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上漲1.01%,報78.08美元/桶。


㈡ 美國打伊拉克花了幾千億美元得到石油了嗎聽新聞說大部分是中國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那開發。

美國參加二戰,尤其是歐洲戰場,死傷了幾十萬人,無數的金額。戰後還以3百億美元幫助歐洲復興。它得到了什麼? 土地?資源?金錢? 伊拉克戰爭:這要從兩伊(伊拉克-伊朗)戰爭說起 -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伊戰爭的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伊拉克因戰爭向阿拉伯國家大量舉債,單科威特就超過150億美元。伊拉克因此希望OPEC減少產油量,提高油價,以便伊拉克能從石油獲得更多的利潤還錢。但科威特反提高產油量,使得油價大跌,想逼迫伊拉克接受兩國間長久各種糾紛的方案。結果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將之劃為伊拉克的第9省。海灣危機爆發。第一產油大國沙特與伊拉克有一千千米的邊境,也糾紛不斷。沙特怕伊拉克藉機入侵,聯合科威特向聯合國求救。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期限,否則國際社會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伊拉克拒絕。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國部隊從沙特提供的基地發動「沙漠風暴」行動。大敗伊軍。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2月27日,伊拉克宣布無條件接受安理會關於海灣危機的12項決議。海灣戰爭宣告結束。戰後數年內聯合國派各檢查小組進入伊拉克依決議檢查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況。伊拉克違反決議,百般刁難。聯合國小組屢次無功而返為後來伊拉克戰爭埋下伏筆。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薩達姆有個表弟綽號「化學阿里」。曾以毒氣彈殺死國內8千多庫爾德族老少婦女)繞過聯合國,與多國聯合對伊拉克進軍。打垮薩達姆政權。
現美國已自伊拉克全部撤軍。只留少數的教導員。

伊拉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從西方媒體引述的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來。

伊拉克:在薩達姆時代,完全是獨裁統治。雖然也有〝選舉〞,但每次都是薩達姆高票當選,他拿到的選票有時超過全國總人數。當然,這些"票"也並不都是作假,薩達姆大搞個人崇拜,廣大民眾被洗腦,崇拜"偉大領袖"。《紐約時報》曾刊文諷刺說,在八十年代,個人崇拜文化讓伊拉克的1,700萬人口翻了一番,成了3,400萬,其中有1,700萬人民和1,700萬薩達姆肖像(遍布全國各地)。

在結束了薩達姆的專制統治之後,伊拉克不僅實行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全國性選舉,由此產生了民選領導人,政局穩定,而且伊拉克的經濟也發生重大變化。

在薩達姆統治後期,伊拉克人口2,600萬,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通貨膨脹率高達三位數。現在,伊拉克人口增至3,500萬(增幅35%)。人均GDP增至4,600美元(增了七倍半)!通膨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一百多,降到6%。在全球經濟成長緩慢的情況下,伊拉克的經濟卻快速成長,2006年,遽增17%!2011年成長9.9%,2012年成長10.2%。

經濟成長名列前茅

伊拉克的經濟之所以發生巨變,是因為走向市場經濟:戰後第二年——2004年,伊拉克就改革稅率,實行單一稅率(flat
rate)15%,由此進入全球實行單一稅率的27國(地區)行列——香港(14%)、新加坡(16%)、愛爾蘭(12.5%)、俄國(13%)等。

伊拉克並把關稅降低到5%,制定優惠的外資政策,吸引大量外資,尤其是國際石油巨頭。由此使伊拉克的石油產量迅速上升:在剛開始的2004和2005年,就分別成長了7%,2006年,石油生產設施修復重建完善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大幅成長了40%!

國內官方媒體當年渲染說,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佔取那裡的石油。但美國在鏟除了薩達姆後,馬上把當地的石油管理權等交給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石油部,等於交給了伊拉克人民。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米特(Robert
Kimmitt)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把石油主權交給伊拉克人民之後,沒有想做任何一點影響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事情。"

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

而且近年美國在本土的石油開采劇增,去年底美國石油產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國,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目前則已佔據了伊拉克最大開采份額。所以當伊拉克ISIS鬧事時,最著急的其實是中國。

現在無論人口成長率,還是經濟成長率,伊拉克都名列世界前茅!這些成就,都歸功於結束了獨裁統治,實行了民選制度,並走向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等。

㈢ 中石化為什麼跑到伊拉克去搶石油,當時不是說反對伊拉克戰爭嗎

中石化是國有企業,有國家利益在裡面。當時反對伊拉克戰爭,是因為薩達姆和中石化中石油有合同,戰爭會損害我們的利益。現在伊拉克戰爭基本停止了,伊拉克的石油質量好,含硫低,開采成本小,還可以順便幫助伊拉克重建,擴大我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所以還要去伊拉克啊!

㈣ 中石化為什麼跑到伊拉克去搶石油,當時不是說反對伊拉克戰爭嗎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需要重建,公開招標石油開采權。這是一個企業的純粹的商業活動,與政府反對戰爭的態度並不抵觸。

㈤ 我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嗎

是的,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2014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1月11日報道,伊朗大部分的石油出口主要面向亞洲國家,而中國則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中國在2013年平均每日從伊朗進口約42萬桶原油,而這一數字較2012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5)中石化為什麼停購伊朗石油擴展閱讀:

2015年,伊朗位居對中國石油出口的第六位,與2013年相比,其石油銷售提高了28%,平均每天達約55萬桶。中國能源公司是伊朗石油業最大的投資者,中國一些國有石油公司同伊朗簽訂了一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開發項目的原則協議。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從2012年西方加大對伊朗制裁以來,中國購買了伊朗石油出口的約一半。

2018年,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中國仍然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宣布,美國的反伊朗禁令不會影響北京從德黑蘭進口的石油。

㈥ 新聞說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現在為何伊拉克的石油源源不斷的賣給中國呢而且中石油中石化都在那開采

美軍打伊拉克為了石油這句話沒錯,准確的說不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且為了把石油變成一種工具,例如美國決定這石油的價格,所以你看至今美元石油地位很穩固的,而且不管是石油,這有助於美國穩固他在中東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等方面。原來伊拉克這個刺頭一直在中東裝老大,且和老美對著搞。

㈦ 美國頁岩氣開采技術和中國的區別

觀點摘要:

  •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能源安全隱患重重。

  • 歷史上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也曾超過70%,但得益於頁岩革命,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

  • 美國涉及頁岩油氣生產各環節的企業超過8000家,其中7900家以上是中小企業。眾多的美國民間油氣企業,最終保證了美國的能源安全。

  • 中國的頁岩油氣儲量居全球第一,但我國參與國內頁岩油氣開發的企業只有不到20家,投入主體是以三大油自主投入為主,投資來源單一,投資資源受限,投資達不到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投資額的10%,目前中國勘探開發規模大大落後於美國是必然的。

  • 由於中國三大油之外的企業無法在中國拿到油氣開發區塊,已經有上百家各類中國企業,選擇投資於美國、加拿大的油氣開發活動,參與保證了美國的能源安全,這是我們國家的痛。

  • 頁岩油氣開發技術已為中國公司所掌握,早已不存在技術瓶頸,頁岩氣開發的經濟性也得到印證。中國遠遠高於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更能保證頁岩氣開發的經濟性。

  • 強烈建議把三桶油的產權清晰的工程服務公司,直接收繳國資委直管或者委託其他央企管理,改變老子和兒子一家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形成三家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公司,面對所有中國油氣開發公司服務的市場競爭結構,錘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

  • 開放兩桶油占據的區塊資源,突破所謂無法分層開發,油田幾十年前是我的,誰也不要想在我的地盤上鑽探頁岩氣的壟斷思維,實現常規油層和頁岩油氣層的分層、分主體開發。分層、分主體開發在國外極其常見,誰也不應該以無法實現分層、分主體開發,誤導國家管理部門。

  • 中國有資源、有技術、有成功的開發和運營經驗,我國頁岩油氣未能爆發的原因是中國的三大油和他們的幾個與地方能投組建的合資公司的體制和資源無法與美國的眾多的獅群、狼群、野狗群相比,僅靠三大油不可能實現中國的頁岩氣革命,逐年遞增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和目前面臨的能源威脅已經證明,僅靠三大油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是導致目前能源危機的謬論。

  • 開放頁岩油氣開發市場,既能分散國家投資壓力,又能引導投資流向回報見效快且具備戰略意義的油氣勘探開發,減少投資於規模大、回報低、回收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總理期望的「避免大水漫灌」。

  • 開放市場競爭並不意味著「國退民進」,也不會有損兩大油的利益,因為油氣市場是個增量市場而非固定規模的市場,新進入的國企和民企並不是要和原先的中石油中石化搶奪現有的一畝地上的收成,而是要和中石油中石化一起,共同把現有的一畝地擴大成成千上萬畝。開放市場也不會導致原先國企員工的失業,反而會擴大油氣行業總就業人數,國企中具備豐富經驗的從業人員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 正文:

    中國石油70%要依賴進口,天然氣進口隨著液化天然氣(LNG)進口設施的建成,也將大幅度提高,能源安全隱患重重。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是石油天然氣進口大國,《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顯示,2017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長3.1%,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3.6%,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增長主要由天然氣(+15%)和石油(+3.9%)引領,我國石油產量下降15.3萬桶/日,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8%,為歷史最高值,時至今日,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

  •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 (數據來源:EIA)
  • 由上圖對比可知,2017年我國的平均氣價是美國的近3倍,而2018年美國氣價持續走低,我國氣價卻在飆升。處於高位的氣價一方面增加了國內企業的工業成本,但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利潤空間。

    鼓勵投資於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符合總理所講的選擇性投資,是避免大水漫灌的重要選擇。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會實實在在更加顯而易見的帶來投資回報,威遠、焦石壩部分開發井的投入一年就能收回,經濟性已經得到了驗證。根據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的數據,其全部投產井內部收益率10.75%,各區塊均高於行業基準值,其中長寧區塊的內部收益率已經達到17.61%。開放頁岩氣勘探開發投資許可,引入各種類型的投資,促使在中國實現頁岩油氣的革命,是優於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增長的更好選擇。

    如何實現中國能源的真正安全?開放市場、鼓勵競爭是實現能源獨立的不二選擇。

  • 鼓勵民營企業和三大油之外的國企進入油氣開發領域。繼續加大力度開放油氣開發許可,鼓勵投資頁岩油氣,實現國有、民間、基金都來投資頁岩氣的局面,分散國家投資壓力。

  • 開放兩桶油占據的區塊資源,突破所謂無法分層開發,油田幾十年前是我的,誰也不要想在我的地盤上鑽探頁岩氣的壟斷思維,實現常規油層和頁岩油氣層的分層、分主體開發,分層、分主體開發在國外及其常見,誰也不應該以無法實現分層、分主體開發,誤導國家管理部門。開放三大油的工程服務市場和裝備製造市場。中石油的一把火燒了四台半內部企業製造的問題壓裂車,即使如此中石油照樣不開放壓裂車采購市場,這種犧牲國家利益的壟斷和保護,同樣也損害內部企業自身的利益。

  • 把產權清晰的三大油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劃歸國資委直接管理或者其他央企管理,形成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培育圍繞不同油氣開發公司的服務競爭,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工程成本。中國的油氣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中,除了「走出去」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之外,其他沒有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公司的國際地位大都屬於三流。很可惜想當年中石油、中石化沒有堅持沿著朱鎔基總理推動的石油內部勘探開發公司和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分離的正確道路走下去,2004年國內勘探開發公司和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合並,澆滅了工程技術公司剛剛培育的朝氣和活力。強烈建議把三桶油的產權清晰的工程服務公司,直接收繳國資委直管或者委託其他央企管理。這些工程公司都已經上市,產權不存在不清,這些服務公司劃出三桶油,會改變老子和兒子一家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形成三家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公司,面對所有中國油氣開發公司服務的市場競爭結構,錘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民營工程技術企業正在國際油服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中國鑽井公司中的中曼石油、海隆石油在伊拉克等國家展示了中國公司的效率。傑瑞能服、安東石油在中東和俄羅斯展示了油田完井、連管作業和水力壓裂的綜合能力。惠博普和傑瑞工程的國際EPC競爭能力也在國外得到了證明。

  • 開放市場不會引起國企人員的大規模不穩定

    開放市場競爭並不意味著「國退民進」,因為油氣市場是個增量市場,隨著投資的增加、技術的進步以及勘探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儲量被發現、被開采並實現商業化,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開放市場競爭只會讓各種性質的企業共同把產業做大,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互相爭奪市場。此外,國內油氣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是有限的,油氣行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是普遍偏高的。開放市場不僅不會導致原先國企員工的失業,反而會提高油氣行業對專業人員的需求,擴大油氣行業總就業人數。原先國企的從業人員更加專業,具備更加豐富的經驗,他們在行業內的受歡迎度也將大大提高,這些具備豐富經驗的從業人員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如上所述,中國有資源、有技術、有成功的開發和運營經驗,我國頁岩油氣未能爆發的原因是中國的三大油和他們的幾個與地方能投組建的合資公司的體制和資源無法與美國的眾多的獅群、狼群、野狗群相比,僅靠三大油不可能實現中國的頁岩氣革命,逐年遞增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和目前面臨的能源威脅已經證明,僅靠三大油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是導致目前能源危機的謬論。尤為重要的是開放頁岩油氣開發市場,既能分散國家投資壓力,又能引導投資流向回報見效快且具備戰略意義的油氣勘探開發,減少投資於規模大、回報低、回收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總理期望的「避免大水漫灌」。

    開放市場、鼓勵競爭、百舸爭流,是實現我國能源安全的不二選擇,不要使中國企業遠渡重洋,去保證美國的能源安全。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所言:「要想大規模開發頁岩氣,當務之急是建立多種投資主體的合作開發機制,藉助油氣體制改革,國企、民企、外資能夠聯合進入,這才是最關鍵的。」

㈧ 中國買伊朗石油美國怎麼不制裁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季莫費耶夫對媒體表示,美國不會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他說:「中國將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美國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的任何企圖,都將成為中美之間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

懷疑季莫費耶夫這番話有點挑畔離間不懷好意。認為美國不會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的想法是有些天真。中國可以拿對美國油氣的進口作為牌,這也是很有力量的;中石油那是相當不怕美國制裁,美國制裁只會制裁自己不向中國賣油。當然,中國採取規避制裁的保底手段不容忽視。不要過分剌激特朗普,一定要低調低調再低調,悶頭發大財。

有人說,「伊朗根本就看不起中國,不過是沒辦法了而已,一旦取消制裁,馬上撲到西方懷抱。」這次特朗普給它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對於我們說,能賺錢能獲利才是王道。

看多了美國的大棒外交新聞,有時候會有一種天真的想法:不僅僅是我們的外交工作做得好,還有我們愚蠢的對手太過慷慨,將權力利益拱手相讓。我們現在收獲的,是開國領袖留下的獨立自主外交大政方針的紅利。

㈨ 中石油中石化大量進口原油和成品油,為什麼還要出口(高手來,復制粘貼的自重)

據我所知,由於各產油國的原油品質和成分千差萬別,各國的工業和科技實力不同,煉油技術不同,成本不同,成品油的用途不同,等等因素,就會導致既出口原油,成品油,同時又進口原油或成品油。(他們名稱相同,但實質不一樣)。
我們有的原油,要變成成品油,在國內冶煉的成本過高,不如進口。
國內冶煉成本過高的原油,就只能出口。
另外,比如伊朗,產油大國,但由於工業落後,成品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第二個因素,是來料加工,即外國的原油,運到中國加工冶煉,之後復出口,在海關顯示
既進口原油,又出口成品油。

第三個因素,我分析,是由於我們參與原油的期貨貿易,跟實業無關,純粹的期貨貿易,
只要盈利,就出貨。說不定是剛剛進口的,走一圈,待價而沽,再出口(有時即使虧本,也要兌現)。

㈩ 中石化為什麼跑到伊拉克去搶石油,當時不是說反對伊拉克戰爭嗎

為了利益么

與中石化為什麼停購伊朗石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義大利上班把東西給吐了怎麼辦 瀏覽:359
義大利男人的哪裡很粗 瀏覽:278
在印尼怎麼樣能從網上買飛機票 瀏覽:974
到印尼奧比島怎麼走 瀏覽:683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移民印尼 瀏覽:775
伊朗為什麼不能世俗化 瀏覽:231
中國夢酒廠原漿多少錢一瓶 瀏覽:939
在中國人有多少 瀏覽:253
在印度租賃廠房如何操作 瀏覽:21
印尼哪裡有痛風葯買 瀏覽:986
行動電話在伊朗怎麼用 瀏覽:734
義大利皮埃爾蒙特屬於哪個州 瀏覽:936
印尼這次海嘯能死多少 瀏覽:464
印度谷螟怎麼分公母 瀏覽:113
阿富汗四國會議為什麼沒有印度 瀏覽:658
印尼和印度尼西亞有什麼區別 瀏覽:974
在英國打工怎麼才是合法 瀏覽:101
什麼是芭蕾義大利轉 瀏覽:852
佛教是多久傳進中國的 瀏覽:603
義大利vs土耳其直播哪裡看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