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女排最大罪人,曾經逼走陳忠和,阻礙郎平續約,這個人究竟是誰
如今,中國在各種體育運動中擁有強大的實力。當然,中國可以成為體育強國,這與教練和運動員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每一位為中國贏得金牌和冠軍的運動員,每位為中國培養傑出運動員的教練都值得欽佩,同時也是中國體育的英雄!但是有一個例外。他被稱為中國女排最大的罪人,這個人是魏紀中。
因此,他一直反對郎平擔任國家隊主教練。當時,郎平具有出色的指導能力,甚至還受到其他國家的邀請。但是,魏紀中一直對郎平的能力提出質疑,甚至阻止了郎平。繼續續簽合同,可以看出魏紀中主席真的想停止中國女排的發展。然而,郎平教練卻用自己的力量狠狠地拍了他的臉。
② 為中國做貢獻的人物有哪些
1、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
2、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
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
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
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4、黃旭華作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深潛」報國30年:悄然離家時,還是風華正茂;歸來與親人相擁時,已是華發滿頭。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速度世界第一。這一天,讓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於敏終生難忘。他曾隱姓埋名28年,將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核武器研究事業當中,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
5、劉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於上海市普陀區,中國男子田徑隊110米欄運動員。中國體育田徑史上、也是亞洲田徑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室內室外世錦賽冠軍、國際田聯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多項榮譽於一身的運動員。
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91秒的成績追平了由英國選手科林·傑克遜創造的世界紀錄,奪得冠軍。
6、鄧恩銘是中國革命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一生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為山東、青島等地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5年2月,膠濟鐵路局上層發生內訌,鄧恩銘利用這一時機,發動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經過9天的斗爭,迫使鐵路局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條件,罷工取得重大勝利。4月到7月,鄧恩銘和青島黨組織又連續發動日商紗廠工人3次大罷工,組織成立青島市各界聯合會和市總工會。
8月,鄧恩銘調到中共山東地區委員會任書記,領導全省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等。11月,地區委員會機關遭破壞,鄧恩銘被捕入獄,遭受殘酷折磨。後因在獄中肺病病情惡化,經地下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
③ 世界上毒品三大毒源地分別是什麼地方
世界上毒品三大毒源地之一:南美洲「銀三角」。
「銀三角」是非洲新崛起的一個毒品基地,包括奈及利亞、迦納、肯亞、蘇丹和南非等五國接壤的邊境地帶。它的「拳頭產品」是大麻。僅南非的大麻種植面積,就超過了82萬公頃。
此外,非洲還是世界毒品販運活動的主要中轉站,摩洛哥則是從非洲將大麻運往歐洲毒品市場的主要集散地。無論是來自非洲「銀三角」的大麻,還是來自亞洲「金三角」的鴉片、海洛因等毒品,多數是經過非洲國家的海港、機場和公路而運往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
世界上毒品三大毒源地之一:東南亞的「金三角」。
金三角地處東南亞緬甸、泰國、寮國三國邊境交界處。此地呈三角形,又由於盛產鴉片,財源滾滾,故由此而得名。「金三角」佔地近16萬平方公里,緊鄰湄公河。雨量充 沛,四季如春,在這里,開滿了一望無邊的罌粟花。
「金三角」每年生產數千噸鴉片煙和精製提純的海洛因,幾乎佔世界毒品產量的70%。到1996年以後,盡管「金三角」最大的毒梟、「撣邦革命軍」司令坤沙已向緬甸政府繳械投降,但「金三角」鴉片的年產量,仍然高達2500至3000噸,「金三角」依然是世界毒品最大的毒源之一。
世界上毒品三大毒源地之一:西亞的「金新月」。
金新月'橫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位於亞、歐、非三大洲的邊緣地帶。此地生產的鴉片和海洛因,僅次於「金三角」.
金新月」的毒品走向幾乎是全方位的:
這些毒品兵分三路:
一是從南路經巴基斯坦、印度,流向日本、北美地區。
二是從西路經伊朗等沿海國家和土耳其,流向西歐地區;三是從北路經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等中亞國家,流向俄羅斯和東歐地區。「金新月」,成了世界毒源的「新生代」。
(3)82名伊朗人都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毒品的危害性:
1,吸毒對社會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2,吸毒對身心的危害。
(1)身體依賴性,由於反復用葯所造成的一種強烈的依賴性。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葯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葯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葯,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
(2)精神依賴性。
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葯的強烈慾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現精神依賴後,即使經過脫毒治療,在急性期戒斷反應基本控制後,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機能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更嚴重的是,對毒品的依賴性難以消除。這是許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復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課題。
(3)毒品危害人體的機理。
我國目前流行最廣、危害最嚴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屬於阿片燈葯物。在正常人的腦內和體內一些器官,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在正常情況下,內源性阿片肽作用於阿片受體,調節著人的情緒和行為。
人在吸食海洛因後,抑制了內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漸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狀態,一旦停用就會出現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這種戒斷反應的痛苦,反過來又促使吸毒者為避免這種痛苦而千方百計地維持吸毒狀態。
冰毒和搖頭丸在葯理作用上屬中樞興奮葯,毀壞人的神經中樞。
④ 世界最大油輪在波斯灣被擊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艘已經被打壞的穿又一次被修復好,並且改名為快樂巨人號,兩年過後,這艘船又一次擁有新名字,也就是亞勒維京號,但是經過了幾年的使用之後,它的性能已經逐漸退化,成為了一個浮動的儲油和卸油的單位,當時他的名字叫做諾克·耐維斯號。
但是到了2009年,就算是作為儲油的工具,它能發揮的作用也都很小,所以之後就被賣給了印度的拆船公司,在進行了一番拆解之後,過去的輝煌終於沒有了載體,只有人么苦口相傳的事跡,至於現在的油輪,在經過了嚴格的計算之後,只有30萬噸,才是最合適的。
⑤ 1月8號烏克蘭飛機墜毀里頭有176元都是哪國人
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波音737客機在伊朗墜毀,共造成176人身亡。遇難者包括82名伊朗人、63名加拿大人、11名烏克蘭人、10名瑞典人、4名阿富汗人、3名德國人和3名英國人。
⑥ 伊郎總人口是多少
1. 伊朗的人口總數為82,011,735人,根據2020年的數據。
2. 在世界人口排名中,伊朗位居第18位。
3. 伊朗的人口增長率為1.05%,體現在其人口統計數據中。
4. 伊朗的國土面積覆蓋了1,648,195平方公里。
5. 伊朗的首都設於德黑蘭。
6. 伊朗位於亞洲地區,具體屬於南亞次地區。
7. 伊朗的出生率為15.55‰,即每1000人中出生人數。
8. 伊朗的死亡率為4.499‰,即每1000人中死亡人數。
9. 在伊朗,女性的預期壽命平均為76.2歲。
10. 伊朗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5.07歲。
11. 伊朗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7.43歲。
12. 伊朗的生育率為1.621‰,即每1000人中生育人數。
13. 在伊朗,出生時的性別比為1.052男性/女性。
14. 伊朗嬰兒死亡率(1歲以下)為11.971‰。
15. 伊朗的平均生育年齡為28.59歲。
16. 伊朗的自然增長率為11.05‰,反映在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