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攻打過伊朗嗎
截至2025年4月,美國沒有正式攻打伊朗,但存在軍事威脅與摩擦。
在過去40多年裡,美國與伊朗恩怨累積,美國先後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卻始終未與伊朗正式開戰,不過對伊朗施加了各種經濟制裁。2018年,特朗普領導的共和黨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追加對伊制裁,伊朗則逐步中止協議部分內容。2025年4月12日,美伊在阿曼就伊核問題舉行間接談判,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13日威脅稱,若談判失敗,美軍准備對伊朗採取「深入且大規模的行動」。此前,美國防長下令航母戰斗群會合、調遣B - 2隱形轟炸機等,特朗普也表示若談判失敗,美以可能對伊朗實施軍事行動。
不過,美國軍隊直接登陸伊朗打地面戰可能性不大。一方面,美國在中東有諸多利益和目標,開戰難以保證這些目標能防禦伊朗導彈襲擊;另一方面,伊朗軍事實力不弱,其多山地、海岸線地形復雜,是天然防守屏障。但美國、以色列與伊朗相互空襲存在一定可能性,特朗普威脅動武更多是為在談判中占據優勢地位。
❷ 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在任期內對伊朗發動戰爭嗎,為什麼
1.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任期內,沒有發生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行動。這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關注點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提升。
2. 如果特朗普總統強行發動戰爭,可能會使美國陷入新的戰爭泥潭,並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這是美國民眾不希望看到的情況。特朗普總統深知民眾的需求,因此專注於經濟發展和改革。
3. 特朗普的政策受到了一些阻力,尤其是那些可能損害美國富人階級利益的政策。這些富人階級通過掌握的媒體資源批評特朗普,形成了對他的反對聲音。
4. 盡管面臨批評,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正在取得一些成效。通過發動貿易戰,部分美國企業迴流國內,為美國民眾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盡管這對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但它解決了國內的就業問題,因此特朗普在中下層民眾中的支持率相對較高。
5. 最後,希望美國和伊朗能夠避免戰爭和沖突。因為一旦發生戰爭,不僅這兩個國家會陷入動盪,全球能源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脅。
❸ 特朗普為什麼沒有對伊朗動手
1. 特朗普沒有對伊朗動武的原因之一是伊朗的導彈報復行動似乎有所節制。在伊朗對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襲擊中,導彈精準地擊中了機庫而非人員密集的營房,表明伊朗在報復的同時有意減少了可能造成的美國軍事人員傷亡。
2. 這次襲擊的結果是,盡管伊朗發射了多枚導彈,但只有機庫等設施受損,而美軍士兵並未傷亡。這種精確的攻擊方式使得全面戰爭的可能性被降低,同時滿足了伊朗進行報復的需求。
3. 在1月8日凌晨,伊朗針對伊拉克境內的美國軍方進行了報復性彈道導彈襲擊。這次襲擊之後,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軍人的傷亡情況,因為這可能影響到美國是否會採取更激烈的報復行動。
4. 襲擊發生後,美國和伊朗發布了不同的傷亡報告。伊朗聲稱他們的導彈至少造成了80名美國軍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然而,美國軍方宣布只有兩人受到了襲擊,基地的傷亡人數為零。
5. 美國行星衛星公司發布的衛星地圖顯示了美國艾因阿薩德空軍基地受損的情況,這些圖片證實了美軍方的聲明,即基地內沒有人員傷亡。盡管如此,導彈攻擊造成了一些設備的損壞。
6. 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的信息,艾因阿薩德基地遭受了10枚征服者313短程彈道導彈的攻擊。衛星圖片顯示,被擊中的建築物主要是機庫,這表明伊朗的導彈打擊精度非常高。
7. 被摧毀的機庫通常用於停放MQ-9 Reaper無人機。美國軍方尚未宣布任何設備損失,這可能意味著盡管機庫受損,但裡面的無人機或其他設備並未被摧毀。
8. 征服者313導彈是2015年首次出現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它是多葉法塔赫110導彈的改進版。通過改進發動機的固體燃料和調整彈頭及彈丸的重量,征服者313導彈實現了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打擊精度。
❹ 特朗普為什麼針對伊朗
1. 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政策轉變,主要源於其對奧巴馬政府時期達成的伊朗核協議的反對。該協議是在2015年由多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其核心內容是伊朗暫停其核計劃,以換取國際社會的制裁解除和經濟援助。
2. 特朗普政府認為,盡管伊朗表面上承諾放棄核武器研發,但實際上,伊朗的經濟狀況並未因此明顯改善,而且其軍事開支不降反增,增長了約40%。這種情況下,美國對於伊朗是否真正遵守協議的疑慮日益加深。
3. 由於美國與伊朗長期存在敵對關系,雙方互不信任,因此美國方面難以確認伊朗是否徹底停止了核計劃。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認為,伊朗核協議不僅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助長了伊朗的軍事發展,這增加了美國的安全風險。
4. 特朗普政府還擔心,伊朗核協議可能在中東地區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對地區穩定及美國的盟友以色列構成威脅。因此,美國政府決定退出該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以迫使伊朗重新談判或進一步限制其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