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目前的軍事實力是怎樣的具體!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
現役部隊約51.8萬人。
革命衛隊:約12萬人。
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裝備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輸送車和火炮。
海上衛隊:約2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
海上陸戰衛隊:1個旅。
預備役部隊:陸軍35萬人。
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包括邊防部隊),裝備有「色斯納」 185/310型飛機、AB-205/206型直升機及小艇約130艘。
駐外兵力: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駐有軍事顧問。
伊朗陸軍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
主戰坦克:1190輛(T-54/-55型110輛、T-59型220輛、T-62型100輛、T-72型200輛、「酋長」250輛、M-47/-48型150輛、M-60A1型160輛、T-69型200輛)。
輕型坦克:「蠍子」80輛。
裝甲偵察車:EE-9型35輛。
步兵戰車:БМП-1型300輛、БМП-2型100輛。
裝甲輸送車:550輛(БTP-50、БTP-60、M-113型)。
牽引炮:1995門(105毫米130門、122毫米650門、130毫米10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65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289門(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9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320毫米若干門、333毫米若干門、355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6500門(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導彈:「飛毛腿」-B/-C型約10部(導彈210枚)、CSS-8型約25部(導彈200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1700門(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導彈:SA-7若幹部。
飛機:77架。
直升機:共556架,其中AH-1J攻擊型100架。
伊朗海軍兵力1.8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主要作戰艦艇:蘇制潛艇3艘、驅逐艦 1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2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7艘。
登陸艦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艦只:25艘。
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飛機9架;直升機10餘架,其中武裝直升機9架。
海軍陸戰隊:2個旅。
伊朗空軍兵力3萬人(含1.2萬名防空部隊)。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約302架。
攻擊戰斗機:F-4D/E型約60架、F-5E/F型約60架、蘇-24型約30架。
戰斗機: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偵察機:P-3F型5架、RC-130型1架。
偵察機:RF-4E型約8架(具有作戰能力)。
加油兼運輸機: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揮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獵鷹」5架、PC-6B型10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練機: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戰能力。
空地導彈:「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改進型150部、「輕劍」30部、「山貓」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幹部
Ⅱ 伊朗海軍的潛艇部隊實力究竟怎樣呢
潛艇是最危險的水下殺手。為了在波斯灣,建立不對稱對抗優勢,伊朗一直記得自己已經被困了幾十年。
與鄰國相比,伊朗已經足夠努力了。如圖,大小型號多達六七個,最大的有3000多噸。
它是從俄羅斯,進口的三千噸級,中國製造的最大的是1000噸的貝薩特,最小的是加迪。
下排水量只有120噸,也是裝備最多的,有20多艘船。
它是伊朗最成熟的一類潛艇。另外600噸級和350噸級的“鯨魚”級配備了30多艘各種類型的潛艇。
伊朗不僅有自己的中型潛艇,還有“蘇穆爾”和“努爾”潛艇發射導彈。前者射程3000公里,後者也在300公里之外。
Ⅲ 憑什麼叫板世界霸主
憑什麼叫板世界霸主?
由於沙特煉油廠遇襲事件,國際社會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襲擊製造者背後最大的「老闆」--伊朗,盡管伊朗再三否認,但美國和盟友顯然不肯放棄利用這一機會,美伊之間的爭執日益激烈,已呈劍拔弩張之勢。實際上,除了豐富的石油資源、扼守波斯灣的地理優勢、特殊的地緣政治關系,伊朗自身的軍事能力也不容小覷,使其能夠與世界頭號霸主叫板對抗數十年。
伊朗國土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作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等工業能力在中東地區還是比較突出的,還有相對良好的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等產業。
伊朗軍事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均有陸軍、空軍、海軍的三軍編制,在地位上也是平行。但革命衛隊通常認為是「嫡系」,而軍隊則屬於「旁系『』,從人員配備、經費預算方面,革命衛隊總是得到更多的好處,雖然兩者有聯合指揮部協調,但對革命衛隊並沒有多少約束力。總體而言,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力量和導彈武庫。
伊朗軍事工業在中東絕對「首屈一指」,盡管總體不如西方國家,但門類齊全、基礎雄厚,可自產大部分軍事裝備,包括新型主戰坦克、導彈快艇、常規火炮及各種戰術導彈等,甚至連輕型艦艇、小型潛艇、戰斗機、中近程彈道導彈也能進行研製生產。
伊朗陸軍是伊朗軍力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主戰坦克約1400輛,各種裝甲車,步戰車加起來超過3000輛,坦克中包括較為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伊朗曾引進了T-72坦克生產線,此後吸取西方的先進技術,研製了國產的「佐勒菲卡爾」坦克,成為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骨幹。最新研發的「卡拉爾」主戰坦克也展示了伊朗軍工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
伊朗自造的最新型「賈馬蘭」號導彈驅逐艦,已建成3艘,排水量1420噸,長94米,乘員140人,最大速度30節,主要武器裝備是76毫米艦炮和雙聯「勝利」反艦巡航導彈(中國C-802導彈的山寨版),還有直升機平台、防空導彈發射系統、反潛炸彈擲彈器等。艦上裝載的防空導彈類似俄羅斯施基利和美國標准1防空導彈,射程在40公里左右。
在潛艇方面,伊朗海軍除了購自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外,還有卡迪爾級輕型潛艇,這種潛艇排水量為120噸,航速在11節左右,與朝鮮山高級潛艇較為相似;據稱還在發展名為Hoot的超空泡高速魚雷,航速可以達到幾百節的高速。
空軍方面,伊朗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能自主製造生產戰機的國家,空軍擁有大約500架戰斗機,包括F-4、F-14、米格-29、蘇-24等戰機,機型較為老舊,但可以掛載「勝利」導彈(中國C-802導彈的山寨版)執行反艦任務。
2010年前後,曾有消息稱伊朗正在美製TF30發動機(F14雄貓戰斗機動力)和美製F100發動機基礎上研製推比7的大推力發動機。伊朗早期與美國過從甚密,武器裝備和軍事工業的底子都與美國頗有淵源,空軍裝備以美國F-14雄貓戰斗機為核心,雖然後來與美國鬧掰,F-14從此斷糧30餘年,但經過自己研發零配件,保證了F-14繼續飛行。
伊朗甚至仿製了美國「眼鏡蛇」直升機,這種「風暴」直升機使得伊朗邁入自主製造武裝直升機的國家。伊朗開發無人機甚至在波斯灣「穿越」美國航母編隊上空。伊朗曾經根據過去引進的美製F5E/F自行改進過代號為閃電的輕型戰斗機,不過其最新的成就,是名為「F313征服者」的隱身戰斗機,採用鴨式布局,單引擎雙垂尾,可能使用俄羅斯RD93或其發展型發動機。
伊朗還擁有多種型號的中近程彈道導彈,而且數量頗為可觀,最遠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左右。此外,伊朗還具有衛星發射能力,其主要入軌軌道是500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伊朗曾持續多年實施核計劃,具有部分發展核電站的能力,並有製造艦船用核燃料的能力,但尚未達到製造核彈的水平。
綜上所述,伊朗的軍事能力在中東地區還是相當強悍的,雖然和世界大國還不能相提並論,但就其總體規模和水平來說,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地區大國。正是伊朗擁有這樣可觀的實力,才有了敢於反抗霸權40年的底氣和資本。
Ⅳ 怎麼看,伊朗革命衛隊收到了110艘新軍艦呢
據《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5月28日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天接受了110艘新的艦艇,並警告美國不要在海灣地區部署海軍作戰力量。
《阿拉伯新聞報》援引伊朗國家電視台的報道稱,這些新交付的艦艇包括Ashura級快艇、Zolfaghar級海岸巡邏艇和Taregh級輕型潛艇。從現場畫面看,還有一架小型的地效飛行器。
▲伊朗進行快艇打航母演習,其實就是看著唬人而已
Ⅳ 基洛級常規潛艇各國潛艇
已經購買或使用基洛級的國家包括:
俄羅斯:擁有17艘877型在役,另有7艘封存,為877型,可能已改進。
阿爾及利亞:擁有2艘877型(1987年服役,曾在1990年大修),2艘改進升級工作將在2009年至2010年間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2艘877型及10艘636型,共12艘。
印度:擁有10艘基洛級潛艇,並全部重新命名為Sindhughosh class,計劃將全數改進至636型的性能。官方有意在增購。
波蘭:擁有1艘877型。
印尼:2007年9月訂購了8艘改進636型,首2艘已經於2009年交付服役。
伊朗:擁有3艘877型。
羅馬尼亞:擁有1艘(由於電池全部損壞,無法正常服役)。
越南:訂購6艘636型,首2艘將在2010年交付,2011年全數交付。
印度的基洛級潛艇在改裝後,水下排水量將達3100噸以上,儲備浮力達到30%,下潛深度增至300米或更深,自持力增加到45天,船員減少到53人,裝備「俱樂部-S」級反艦導彈等。
中國的基洛級潛艇1994年引進了第一批2艘877型和2艘636型,後來又增購8艘636型。636型的水面排水量為2325噸,水下排水量3076噸,水面速度11節,水下速度達到20節,通氣管狀態下的續航力為7000海里/7節,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裝備「俱樂部-S」反艦導彈。
越南與俄羅斯於2009年12月簽訂合同,耗資20億美元從俄羅斯訂購了6艘636型潛艇。越南購買基洛級的目的,可能是用來捍衛主權爭議眾多的南海南沙群島,盡管越南表示購買潛艇全是出於自衛。
總體而言,基洛級潛艇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包括俄羅斯、中國、印度、越南等多個國家,展示了其在海軍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基洛級潛艇採用了前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在柴電機組、推進電機、水聲設備以及武備系統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媲美。潛艇由克斯曼斯克船廠建造,國內型稱法霞夫揚卡級。出口型編號877EKM,即基洛(Kilo)級。
Ⅵ 中東地區唯一自主研發潛艇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是伊朗。就目前情況來看,伊朗可以自主設計和建設600噸級以下的潛艇。
雖然600噸聽起來好像挺大的,但是,這種級別的潛艇,在二戰期間,也就屬於中下水平。要知道,二戰時,下潛排水量最大的潛艇,都能達到6000多噸了。
每一次打戰,都有大量無辜平民喪生。每一場戰爭,都有外部勢力在從中作梗。
另外,美國老是想要制裁伊朗,但是伊朗並不服。
所以,伊朗研發適合當地作戰的潛艇,雖然是一種獨立,但是,也是一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