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蕾絲一號駛離直布羅陀,真的就意味著伊朗在郵輪風波中大獲全勝嗎
今年7月4號,英國皇家海軍以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違反歐盟禁令向敘利亞輸送石油的理由,在直布羅陀海峽扣留這艘伊朗油輪。這樣的舉動導致了英國與伊朗的關系急劇惡化,在幾次談判不成之後,伊朗於7月19日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
這些中東國家的抓捕充其量就是個小麻煩,真正可怕的是美國軍艦也參與對伊朗油輪的抓捕。要知道美國目前為止已經在中東海域部署了四個航母戰斗群,數十艘軍艦。這些軍艦要是抓捕伊朗油輪,那麼伊朗油輪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今年7月4號,英國皇家海軍以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違反歐盟禁令向敘利亞輸送石油的理由,在直布羅陀海峽扣留這艘伊朗油輪。這樣的舉動導致了英國與伊朗的關系急劇惡化,在幾次談判不成之後,伊朗於7月19日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
『貳』 油輪 伊朗到中國需要多久
伊朗到新加坡大概是12天,新加坡到中國南方大概是6天,北方大概是7天
『叄』 世界上哪艘油輪最大
世界最大油輪
諾克·耐維斯號(Knock Nevis)是一艘新加坡籍、屬於超大型原油運輸船(Ultra Long Crude Carrier,ULCC)等級的超級油輪,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船隻與最長的人工製造水面漂浮物,船長超過1/4英里,比橫躺下來的艾菲爾鐵塔還長。在2004年經營業主易手改為現名之前,它又曾被稱為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1979年),快樂巨人號(Happy Giant,1990年),與亞勒維京號(Jahre Viking,1991年)。2004年三月該輪進入杜拜乾塢進行改裝工程並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改裝後作為浮動儲油與卸油單位(Floating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FSO),目前正停泊在卡達的夏辛油田(Al Shaheen Oilfield)做為外海儲油用途。
[編輯]
歷史
諾克·耐維斯號最早是在1976年12月時,於住友重機械工業位於日本橫須賀市的追浜造船所(Oppama Shipyard,目前已改名為橫須賀製造所)起造,船體編號1016號,並獲得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1979年)的命名。
海上巨人號原本的訂購者是一名希臘船運業者,但他在擁有該船三年後,在船隻尚未完工之前就因破產之故,將這艘船轉賣給了香港籍的船王董浩雲(C.Y.Tung)。董浩雲在接手這艘船後要求造船廠變更設計規格,將原本已有48萬噸水位的海上巨人號加長了數公尺,而增加了8萬7千噸的水位,其高達825,614噸的總承載後重量(Gross Loaded Weight,GLW)使海上巨人號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
兩年後,1981年時,海上巨人號終於完工下水,主要的任務是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一帶運輸原油。當時正進行中的兩伊戰爭嚴重地影響了波斯灣地區石油的生產與運輸,因為伊拉克宣布任何載運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國家)所生產原油的船隻都將成為伊拉克襲擊的目標,但海上巨人號仍然冒險進入波斯灣海域進行運輸工作,終於招致不幸,在1988年5月14日航經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時,遭伊拉克戰機以法制飛魚反艦飛彈攻擊重創,沉沒在伊朗的卡克島(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淺海海域。沈沒後的海上巨人號就以這狀態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兩伊戰爭結束。
1989年,海上巨人號被以3千5百萬美元的代價轉賣給挪威的海運公司諾曼國際(Norman International),船隻在打撈起來後被拖至新加坡的吉寶造船廠(Keppel shipyard),自1990年10月起進行大規模修復工作,這次的維修需要3200噸的鋼原料,更換掉的管線長達32公里,需要6千萬美元的修繕費用。在經過一場堪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船隻修復工程後,這艘船被改名為快樂巨人號(Happy Giant)後重新復出。
諾曼國際實際營運快樂巨人號的時間並不久,1991年時他們將這艘船以3千9百萬美元的價格賣給另一家挪威船公司亞勒海運(Jahre),而該船也同時改名為亞勒維京號(Jahre Viking)。在歷經十餘年的服務後,亞勒維京號被轉賣給了新加坡籍的第一奧森油輪(First Olsen Tankers),並且改名為現在的諾克·耐維斯號(Knock Nevis),目前該公司與卡達的快桅石油(Maersk Oil)簽訂一紙合約,租賃這艘船三到五年的時間,停在夏辛油田作為海上儲藏與裝卸原油的設施。
為此諾克耐維斯號在2004年3月進入卡達乾塢進行FSO化的改裝,改裝項目包括主要管線的重設,新的泊靠系統,與一個直升機停機坪的裝設等,並於6、7月間開始啟用。
[編輯]
相關數據
諾克耐維斯號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公尺的原油(將近410萬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開發的雙層船體(Double Hull)技術,來防止原油意外滲漏污染環境的可能。然而,滿載後的這艘船吃水超過24公尺,因此無法通過水深較淺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等人工河道,或甚至連英吉利海峽也無法穿越。另外,由於這樣的吃水深,滿載時的諾克·耐維斯號並無法進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駁設施,在外海直接卸載原油。
雖然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但因為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與電腦輔助,諾克耐維斯號僅需用35至40名的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船名:諾克耐維斯(Knock Nevis)
國際海事組織(IMO)編號:7381154
起造年份:1976年12月
完工年份:1979年
建造廠商:住友重機械工業(日本)
船隻船種:油輪
貨物種類:原油
國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奧森油輪(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凈重噸位(DWT):564,763噸(經重建後)
總注冊噸位(GT):260,581噸
吃水:24.61公尺
舷寬:68.86公尺
船長:458公尺
航速:13節
動力:住友Stal-Laval AP蒸汽渦輪機,50,000匹(37,300千瓦),轉速85 RPM
體積:658,362立方公尺
『肆』 環境生物效應的環境生物效應事件之三——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污染了350公里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污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污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伍』 世界上通過油輪最多的海峽
世界上通過油輪最多的海峽不清楚。
世界主要海峽
(資料來源:劉 伉等《世界自然地理手冊》 知識出版社 1984年)
(一) 太平洋
海峽名稱 溝 通 海 域 長度(公里) 寬度(公里) 深度(米)
白令海峽 北冰洋的楚科奇海與太平洋的白令海 60 35-86 35-50
韃靼海峽 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 633 40-342 30-230
宗谷海峽 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 101 43(最窄) 50-118
津輕海峽 日本海與太平洋 110 18.5-78 131-521
朝鮮海峽 黃海、東海與日本海 390 180-200 80-230
對馬海峽 日本海與東海 222 46.3(最窄) 92-129
根室海峽 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 35-70 5-30(一般)
關門海峽 日本海與瀨戶內海 24 0.7(最窄) 13-20
大隅海峽 東海與太平洋 28.2(最窄) 117(最深)
濟州海峽 黃海與朝鮮海峽 100-130 140(最深)
渤海海峽 渤海與黃海 115 105.6 30-74
台灣海峽 東海與南海 380 130-280 40-1,680
瓊州海峽 南海與北部灣 70 18(最窄) 100(最深)
巴士海峽 南海與太平洋 95.4(最窄) 2,200-5,126
巴林塘海峽 南海與太平洋 82(最窄) 50-200以上
巴布延海峽 南海與太平洋 217 28-40 >200
蘇里高海峽 太平洋與保和海及蘇祿海 18.5(最窄)
新加坡海峽 南海與馬六甲海峽 110 4.6-37 22-157
巽他海峽 爪哇海與印度洋 120 22-105 50-1,080
巴厘海峽 巴厘海與印度洋 3-20
龍目海峽 巴厘海與印度洋 80 32-64 164-1,360
阿拉斯海峽 巴厘海與印度洋 56 7-13 90-180
松巴海峽 薩武海與印度洋 48-88
卡里馬塔海峽 南海與爪哇海 210-250 36(最深)
望加錫海峽 蘇拉威西海與爪哇海 500 130-200 50-2,458
托雷斯海峽 珊瑚海與阿拉弗拉海 130 59-170 14-50
巴斯海峽 塔斯曼海與印度洋 317 128-224 50-97
庫克海峽 塔斯曼海與太平洋 205 23-150 71-457
福沃海峽 塔斯曼海與太平洋 32.2(最窄)
馬六甲海峽 南海與印度洋安達曼海 1,080 37-370 25-151
胡安.德富卡海峽 普吉特灣與太平洋 160 18-32 >70
金門海峽 舊金山灣與太平洋 8 1.6-3
(二) 大西洋
海峽名稱 溝 通 海 域 長度(公里) 寬度(公里) 深度(米)
戴維斯海峽 巴芬灣與北大西洋 1,000 330(最窄)
446(最深)
哈得孫海峽 哈得孫灣與北大西洋 800 100-240 200-704
丹麥海峽 格陵蘭海同北大西洋 520 260-450 227-1,600
斯卡格拉克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300 110-130 100-809
卡特加特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200 60-122 10-124
利姆海峽 卡特加特海峽與北海 180 24(最窄) 3-5(最小)
厄勒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110 3.4-24 12-28
大貝爾特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115 10.5-25 12-58
小貝爾特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125 0.6-15 10-80
費馬恩海峽 北海與波羅的海 18(最寬) 30(最深)
卡爾馬海峽
波羅的海 140 3-22
伊爾別海峽 里加灣與波羅的海 63 33(最窄) 10-20
穆胡海峽 里加灣與芬蘭灣 83 16-27 3.8(最小)
北克伐爾肯海峽 波的尼亞灣南、北部 75 6-29
北明奇海峽 北海與大西洋 40-70
小明奇海峽 北海與大西洋 20-40
北海峽 愛爾蘭海與大西洋 170 20(最窄) 272(最深)
聖喬治海峽 愛爾蘭海與大西洋 160 80-153 55-113
英吉利海峽 北海與大西洋 520 32-180 35-172
多佛爾海峽 北海與英吉利海峽 56 33(最窄) 27-64
直布羅陀海峽 地中海與大西洋 90 14-43 301-1,181
博尼法喬海峽 第勒尼安海與西地中海 19 12-16 69(最深)
墨西拿海峽 第勒尼安海與愛奧尼亞海 40 3.5-22 85-1,240
突尼西亞海峽 地中海東、西部 200 148(最窄) 300-1,305
馬爾他海峽 地中海東、西部 93(最窄)
奧特郎托海峽 亞得里亞海與愛奧尼亞海 120 76(最窄) 115-978
科孚海峽 亞得里亞海與愛奧尼亞海 48 2.4-27
基西拉海峽 愛琴海與地中海 100(最窄)
卡爾帕托斯海峽 愛琴海與地中海 42.6(最窄)
達達尼爾海峽 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 65 1.3-6.4 53-106
博斯普魯斯海峽 黑海與馬爾馬拉海 30 0.72-3.6 27.5-80
刻赤海峽 黑海與亞速海 41 4-15 5-15
貝爾島海峽 聖勞倫斯灣與大西洋 56 12-24 44-146
卡博特海峽 聖勞倫斯灣與大西洋 90 50-161 380-529
佛羅里達海峽 墨西哥灣與大西洋 480 80-240 110-1,490
尤卡坦海峽 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 270 216(最窄) 90-2,202
向風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230 80(最窄) 290-1,700
莫納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110 105(最窄) 60-1,570
牙買加海峽 加勒比海 187
阿內加達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60 1,800(最深)
多米尼加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30-40
瓜德羅普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55
聖露西亞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31.5
聖文森特海峽 加勒比海與大西洋 約40
麥哲倫海峽 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 590 3.3-33 20-1,170
德雷克海峽
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 300 900-950 2,800-5,840
(三) 印度洋
海峽名稱 溝 通 海 域 長度(公里) 寬度(公里) 深度(米)
十度海峽 安達曼海與孟加拉灣 125(平均)
730(最深)
保克海峽 孟加拉灣與印度洋 137 55-137 2-9
八度海峽 印度洋與阿拉伯海 702
一度半海峽 印度洋東、西部分 90 161-1,000
明打威海峽 印度洋不同海域間 90-137
霍爾木茲海峽 波斯灣與阿拉伯海 150 56-125 10.5-219
曼德海峽 紅海與阿拉伯海 50 26-43 30-323
莫三比克海峽 南、北印度洋 1,670 386-960 2,100-3,533
奔巴海峽 印度洋不同海域間 57
桑給巴爾海峽 印度洋不同海域間 36
(四) 北冰洋
海峽名稱 溝 通 海 域 長度(公里) 寬度(公里) 深度(米)
喀拉海峽 巴倫支海與喀拉海 33 45-58 50-119
尤戈爾斯基沙爾海峽 巴倫支海與喀拉海 39 2.5-12 15-36
馬托奇金沙爾海峽 巴倫支海與喀拉海 98 0.6-2 12-150
拉普捷夫海峽 拉普捷夫海與東西伯利亞海 150 50-63 10-14
朗加海峽 東西伯利亞海與楚科奇海
『陸』 兩伊戰爭中美、蘇、英、法等國曾出動多少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
由於伊朗使用導彈襲擊科威特並威脅海灣其他國家的石油輸出,美、蘇、英、法等國自1987年7月起先後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美海軍曾多次同伊朗發生沖突,戰火由兩伊邊境蔓延到海灣地區。
『柒』 伊朗如何將10萬大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派到了敘利亞
有專家表示,伊朗石油的出口是美國無法阻攔的,伊朗並非一個孤島,即使無法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石油,也可以通過其他的路線出口石油,而世界對石油的需求註定了美國無法用這種長臂法則直接干涉其他國家的戰略能源輸送。
『捌』 500000噸石油 伊朗——日本 走管道還是水路,如果走管道是什麼管道線路,如果走水路,需要什麼船舶
只是一次運輸嘛?那當然是水路,大型油輪啦,專門的運石油的船。海上做管道成本很高的,而且,石油又不是水,有粘性的。
『玖』 美國的盟友70%的石油靠進口,為何還敢去波斯灣護航
對於美國來說,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有著去波斯灣護航的實力。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在這些波斯灣地區護航,還是可以控制波斯灣地區。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如果控制好了波斯灣地區,對於自己國家能源石油的進口還是有非常多的好處。
面對伊朗越來越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國家實力,美國必須在波斯灣地區有足夠強的實力來控制這些,所以在波斯灣地區或對於美國來說是必須的。所以很多時候,美國會在波斯灣地區護航,防止恐怖分子襲擊。
『拾』 伊朗突破美航母封鎖大批油輪駛入敘利亞,卸下石油;美國為何不直接開炮
不管伊朗用什麼方式來運送石油,美國在當前的局勢下都不會率先動手,因為一旦開打兩國就沒有和談的希望了。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只要保持對伊朗的制裁,就能夠拖垮伊朗。伊朗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海峽,美國絕不會先動手開戰。在最近很多人都在猜測美伊之間會不會因此爆發戰爭,從當前的國際局勢來看這場戰爭還是有可能爆發的。美國控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實際上已經把伊朗逼到了兩難的境地,伊朗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和美國談,要麼就和美國打。不管是談還是打伊朗肯定都是吃虧,所以說現在美國做的是一個絕不虧本的生意,他有的是耐心和伊朗耗,而伊朗耗不起。
其實美國本身也打不起仗,美國早就已經負債累累,經濟壓力非常大,再去打仗的話,美國的經濟肯定會雪上加霜。況且伊朗不是弱國,實力要強於海灣戰爭時期的伊拉克,國內的民眾非常的團結。美國打垮伊朗容易,可是征服伊朗卻非常困難,如果真的在伊朗開戰,美國極有可能陷入第二個伊拉克戰爭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