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戰爭電影哪部最好看
《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紅出演的一部影片。
該片播出後引起巨大轟動,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影片採取的是雙主角的敘述方式,梁三喜雖然顯得形象高大全,但他來自一個革命烈士的家庭,所以他擁有這樣崇高的精神是可信的。
相對而言,趙蒙生這個人物更為引人注目,導演謝晉完整地表現出這個人物的轉變歷程,趙蒙生從一個心靈上的逃兵轉變為剛強無比的戰士,這個艱難的轉變過程,在謝晉導演的處理下,顯得環環相扣,這種完整的人物性格轉變,讓趙蒙生這個角色更富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劇情介紹:
駐扎在四川廣元的九連長梁三喜(呂曉禾 飾)為了從軍政治部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唐國強 飾)推遲了探親假,可出身高幹家庭吃不了苦的蒙生打算只干幾個月就走。
1979年,趙母吳爽(劉燕生 飾)得知蒙生部隊將要赴越作戰,加緊督辦調動之事。耿直的炮排長靳開來(何偉 飾)聽說後火冒三丈,揚言要自費上北京告狀。
部隊開赴雲南邊境,吳爽孤注一擲請求軍長雷震(童超 飾)將蒙生調回後方,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罵。
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斗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飢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斗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
㈡ 有哪些推薦的伊朗電影
1,《籌款風波》
《籌款風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執導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薩蕾·巴亞特主演,於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6月,該片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德黑蘭:愛之城》
《德黑蘭:愛之城》是阿里·賈比爾安薩里執導的劇情電影,弗魯格·凱哲貝格里、貝納茲·賈法里等參演,於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三個人近中年、對生活感到幻滅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著能在這個從未真正接納自己的城市中尋找到愛情的故事。
3,《計程車》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4,《推銷員》
《推銷員》是由阿斯哈·法哈蒂執導,沙哈布·侯賽尼、塔蘭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電影,於2016年5月21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卻將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劇情類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
㈢ 有神馬好看的越戰電影
現代啟示錄、野戰排、第一滴血 1960年代 殺死一個男人(To Kill A Man,1964年) 越南前線(1965年,越南) 遠離越南(Far from Vietnam Loin Viet-nam,1967年,法國) 綠色貝蕾帽(The Green Berets,1968年) 這就是越戰!(これがベトナム戦爭だ!1968年,日本) 直面戰爭(A Face of War,1968年) 1970年代 昨日重現(Chained to Yesterday,1972年) 歡迎你回來,孩子(Welcome Home Soldier Boys,1972年) 心靈與智慧(Hearts and Minds,1974年) 越戰殘酷史(ベトナム戦爭殘虐史,1975年,日本) 英雄(Heroes,1977年) 晴天霹靂(Rolling Thunder,1977年) 返鄉(Coming Home,1978年) 越戰突擊隊(Go Tell the Spartans,1978年) 狼人部隊(Dog Soldiers,1978年)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年) 男人戰場(The Odd Angry Shot,1979年,澳洲) 1980年代 無人的荒野(1980年,越南) 別哭,這只是打雷(Don't Cry, It's Only Thunder,1981年)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年) 長驅直入(Uncommon Valor,1983年) 北極光(Streamers,1983年) 越戰先鋒(Missing in Action,1984年) 鳥人(Birdy,1984年) 殺戮戰場(Raiders of the Doomed Kingdom,1985年,香港) Strike Commando,1986年,義大利 前進高棉(Platoon,1986年) 漢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 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1987年) 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1987年) 西貢(Saigon,1987年) 西貢突擊隊(Saigon Commandos,1987年) 越南家書(Dear America:Letters Home From Vietnam,1987年) 石花園(Gardens of Stone,1987年) 霹靂神兵(Tour of Duty,1987年) 幽幻戰士(Phantom Soldiers,1987年,義大利) 血色戰報(84 Charlie Mopic,1988年) 金甲戰士(The siege of firebase Gloria,1988年) 再見越南(Braddock,1988年,義大利) 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 血灑高棉(Platoon Leader,1988年) 生於七月四日,又譯為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 越戰創傷(Casualties of War,1989年) 1990年代 突擊戰士(Flight of the Intruder,1990年) 異世浮生(Jacob's Ladder,1990年) 霹靂戰將(Last Stand at Lang Mei Eye of the Eagle,1990年) 白色戰爭(White Badge,1992年,韓國) 天與地(Heaven & Earth,1993年)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年) 越南的小達(ベトナムのダーちゃん,1994年,日本) 家中的戰爭(The War at Home,1996年) 牆(The Wall,1998年) 2000年代 猛虎營(Tigerland,2000年) 沉靜的美國人 (The Quiet American,2002年) 勇士們 (We Were Soldiers,2002年) 雷霆喪星 (Tropic Thunder,2008年)
㈣ 伊朗的電影大多都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有哪些電影看完值得我們深思
1,《籌款風波》
《籌款風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執導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薩蕾·巴亞特主演,於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6月,該片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德黑蘭:愛之城》
《德黑蘭:愛之城》是阿里·賈比爾安薩里執導的劇情電影,弗魯格·凱哲貝格里、貝納茲·賈法里等參演,於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三個人近中年、對生活感到幻滅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著能在這個從未真正接納自己的城市中尋找到愛情的故事。
3,《計程車》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4,《推銷員》
《推銷員》是由阿斯哈·法哈蒂執導,沙哈布·侯賽尼、塔蘭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電影,於2016年5月21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卻將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劇情類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
㈤ 你覺得最好的伊朗電影是哪一部
是伊朗的那部《小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為自己沒有鞋子而煩惱過呢?相信大家應該都沒有吧,但是有些貧窮的地方,一雙鞋子也很重要。今天小給大家來介紹一個關於雙鞋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黑。小黑是一名懂事的小男孩,因為家境貧寒,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家人做能及的事情,這天,小黑從鞋匠那裡拿回了滿是補丁的鞋子,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小黑小心的將鞋子包好,然後又去了便利店,還要買些土豆,當作一家人的飯菜。
就在小黑買菜的時候,妹妹的鞋子卻被別人拿走了,小黑並不知道,拿走鞋子的是那個撿破爛的老頭,原來老頭把他妹妹的鞋子當做破爛收走了,小黑卻以為在雜物箱底下,於是使勁往下摸,卻不小心弄壞了店家的蔬菜,遭到店家呵斥。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父親剛為他們買了兩雙新鞋子,也許這就是平凡日子中的驚喜與幸福吧。
到這里,整部電影就結束了,這部電影反映了貧苦人們的小幸福,平凡而又感人,值得一看。
㈥ 高分求有關越南的電影(與戰爭無關)
青木瓜之味
中文片名
青木瓜之味
原片名
Mui xanh
更多中文片名
番木瓜香
更多外文片名
The Scent of the Green Papaya
Odeur de la papaye verte, L' .....(France)
L' Odeur de la papaye verte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104分鍾
國家/地區
法國 越南
對白語言
越南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立體聲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Sweden:Btl UK:U Finland:S Hong Kong:I Spain:T Germany:12 Chile:18 Argentina:16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France 1992 LES PRODUCTIONS LAZENNEC - LA SFP CINEMA - LA SEPT CINEMA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陳英雄 Anh Hung Tran
編劇
陳英雄 Anh Hung Tran .....(written by)
演員
阮如瓊 Tran Nu Yên-Khê .....Mui Age 20 (as Trân Nu Yên-Khê)
Man San Lu .....Mui Age 10
Thi Loc Truong .....La mère (as Truong Thi Lôc)
Anh Hoa Nguyen .....La vieille Ti (as Nguyên 'Anh Hoa)
Hoa Hoi Vuong .....Khuyen (as Vuong Hòa Hôi)
Ngoc Trung Tran .....Le père
Vantha Talisman .....Thu
Keo Souvannavong .....Trung
Van Oanh Nguyen .....Mr. Thuan
Gerard Neth .....Tin
Nhat Do .....Lam
Thi Hai Vo .....La grand-mère
Thi Thanh Tra Nguyen .....Mai
Lam Huy Bui .....Le médecin
Xuan Thu Nguyen .....L'antiquaire
Xian Loi Phan .....Musiciens
Xian Dung Phan .....Musiciens
Van Chung Le .....Musiciens
Tho Phuong .....Le coiffeur
Long Chau .....Clientes
Thi Van Khanh Truong .....Clientes
Hông Hanh Luguern .....Clientes
Ba Hang Phan .....Le livreur d'eau
製作人
Adeline Lecallier .....associate procer
Alain Rocca .....associate procer
Christophe Rossignon .....procer
製作發行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Les Proctions Lazennec [法國]
發行公司
Président Films [法國] ..... (1993) (worldwide) (all media)
MKL Distribution [法國] ..... (1993) (France) (theatrical)
Cine Company S.A. [西班牙] ..... (Spain)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Portugal)
First Look Pictures Releasing [美國] ..... (1994) (USA) (subtitled)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 (NFA) [捷克] ..... (Czech Republic)
其它公司
Air France ..... thanks
Evian [法國] ..... thanks
Polaroid ..... thanks
Radio France [法國] ..... recording studio: Stuido 107
Shiseido Co. Ltd. [日本] ..... thanks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93年6月8日
加拿大
Canada
1993年9月11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瑞典
Sweden
1993年9月17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3年12月23日
西班牙
Spain
1994年1月26日
美國
USA
1994年1月28日
芬蘭
Finland
1994年11月2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4年12月1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6年5月24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5日 ..... (Jakar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1月26日 ..... (Febio Film Festival)
匈牙利
Hungary
2003年3月16日 ..... (TV premiere)
劇情介紹
影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因父親三年前去世,小女孩梅10歲時去世被鄰居送到西貢的一個大戶人家當女傭,這家人的生活並不幸福,男主人是一個音樂家,經常在外沾花惹草不回家,女主人整天為死去的女兒傷心難過,因為梅長得很像她死去的女兒,所以深受女主人的疼愛。不久男主人惹下一場官司,為了躲避官司到外面躲了起來從此再沒有他的消息。女主人的三個兒子整日無所事事,只知道拿梅打發時間,但是在接觸中他們漸漸發現了梅的獨特之處,溫和善良的梅給這個家帶來了生氣。光陰如箭,轉眼梅已經長大了,女主人卻漸漸老去,她覺知梅已經到出閣的時候了,她曾經非常期盼他的二兒子藍娶梅,但是兒子也離開了,她把當初給桃准備的嫁妝送給梅,想把梅嫁給浩仁先生。就把梅送去當傭人當傭人,浩仁先生是一個年輕的鋼琴家,她未婚妻卻是一個非常高傲的人,梅的自然淳樸吸引了鋼琴家,最終年輕的鋼琴家解除了婚約,選擇了梅。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導演陳英雄被譽為「伊朗電影中的阿巴斯,中國台灣電影中的侯孝賢」,他從小移居法國學習電影深受歐洲電影的影響,他以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引起電影界注目,其中《望夫石》獲得1992年裡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本片的全部資金來自法國,並且是在法國的一個攝影棚里拍攝完成的,畫面拍攝得十分精緻,燈光、攝影、音樂、音效的完美結合讓人印象深刻。片中的梅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帶著幸福的笑容,她對生活從來都沒抱怨,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一個從容鎮定的東方女性,陳英雄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力賦予這個故事濃厚的越南風情,片尾梅的臉幻化成了一個佛陀暗示出心境平和會帶來幸福體現出東方的獨有韻味。本片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導演陳英雄從此聲名鵲起。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法國青年電影獎,愷撒獎最佳處女作,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相關影評
這是陳英雄虛構的南越,1950年代的西貢,或許這部處女作摻雜了他太多的唯美記憶,從昏暗的問路開始到佛像結束,分明是陳英雄人生哲學的刻意安排。
是梅偷偷地為自己塗上唇膏的那一天吧,少爺發現了她的美麗。剖開青木瓜是一瓢滿滿的金黃色瓜子,閃爍著珍珠般的光彩!美麗的故事開始了,於是劇終了。
我買的VCD上有這樣的介紹,我知道我又要被她誘惑了。
日子從黎明開始,我看到十歲的她安詳坦然地忙碌著,直到陽光朗照的中午。
中午的陽光下,青翠的樹葉在等待雨季,長鳴的知了在歡唱和諧,跳動的青蛙在品味從容,辛勤的螞蟻在承受磨難,木瓜的汁液在濃郁流淌,一切的影像都彌漫氤氳著一股久違的東方女性的婉約氣息。最令我動容的是她的自我審視,當她斂鏡梳妝的時候,絕對是段經典戲。我的心不再冷漠,來自熱帶的感動在我的生命里緩緩的流轉。
女人是電影的靈魂,她們支撐了幾乎整個的天空。她們的腰身穿過靜謐的庭院,寬腳褲飄搖在我們的視野中。那幾縷散亂的發梢,棕色肌膚上滲出的汗珠,輕松的噥儂絮談,靈巧的雙手烹飪美味,靜靜的從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體會生命的奧妙。
男人在電影中是無助者,或是逃避主義者。兩個少爺都是等待生活的人,要麼從現實中逃跑,要麼在生活中等待。月琴嗚咽,竹笛悠揚,可是依然不能帶來沉醉的情緒。在藝術中逍遙自己的靈魂,古今中外基本如此。極端的如「竹林七賢」,平和的如陶淵明,他們兩個則是亂世中的精神貴族,在完善自我藝術人格的同時是否與周圍的他/她人合拍,就聽天由命了。
最後,一個遠走了,是第四次,他終於沒有回來,那戒嚴的夜,他借口走了,他還在等著他;一個等待著,過了十年,他終於發現了美麗,那悶熱的夜,他推開了那道竹門,她還在等著他;還有那個堅持的老情聖,只當自己是感情的旁觀者。
今夜,月華如水,據說是最明的月亮,我看出雷雨之後的明月散發逼人的光輝,然而我也只能是看看碟子、望望月亮、寫寫感動,如此而已。
在我眼中,陳英雄無疑是一個詩人,一個用電影語言抒情的詩人。陳英雄的鏡頭靜止而沉著,鮮活的人、物都顯示出來他那冥想似的詩意,我注意到本片只有三次鏡頭的游移,主要人物和畫面不同步,但是那詩意卻追隨。陳英雄在生活中的細節透漏出他還保有一份童真,知了、螞蟻、青蛙、綠葉、花卉、水滴、青木瓜、汁液等,都有濃郁的特寫;還有,那兩個男孩和那個女孩的小情趣也橫生,孩子的面容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極有真實感,我願意相信陳英雄一悲天憫人的情懷。
情人
中文片名
情人
外文片名
L'amant (法)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over
Amante, El .....Argentina / Spain
Älskaren .....Sweden
Amante, L .....Italy
Amante, O .....Portugal
Amantul .....Romania
Elskeren .....Norway
Erastis, O .....Greece
Kochanek .....Poland
Liebhaber, Der .....Germany
Rakastaja .....Finland
Yeon-in .....South Korea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115 min / Germany:111 min (25 fps) / USA:103 min (R-rated version) / USA:115 min (unrated version)
國家/地區
法國 英國 中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LC-Concept Digital Sound
評級
Rated R on appeal for graphic and explicit sexuality.
級別
Hong Kong:III Finland:K-16 Sweden:15 France:U USA:R Canada:R Spain:18 UK:18 Germany:12 Australia:R Singapore:R21 South Korea:18 USA:NC-17 Canada:16+ Portugal:M/18 Singapore:R Argentina:16
膠片長度
3162 m (Sweden)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讓-雅克·阿諾 Jean Jacques Annaud
編劇 Writer
讓-雅克·阿諾 Jean Jacques Annaud
瑪格麗特·杜拉斯 Marguerite Duras .....novel
Gérard Brach
演員 Actor
珍·瑪奇 Jane March .....The Young Girl
梁家輝 Tony Leung .....The Chinaman
讓娜·莫羅 Jeanne Moreau .....Narrator (French and English version)/Récitante (voice)
梅爾維·珀波 Melvil Poupaud .....The Younger Brother
弗里德里克·奧伯汀 Frédéric Auburtin .....Liner Pianist
Frédérique Meininger .....The Mother
Arnaud Giovaninetti .....The Elder Brother
Lisa Faulkner .....Helene Lagonelle
Xiem Mang .....The Chinaman's Father
Philippe Le Dem .....The French Teacher
Ann Schaufuss .....Anne-Marie Stretter
Quach Van An .....The Driver
Tania Torrens .....The Principal
Raymonde Heudeline .....The Writer (end)
Yvonne Wingerter .....The Writer (beginning)
Do Minh Vien .....The Young Boy
Hélène Patarot .....The Assistant Mistress
Alido H. Gaudencio .....Anne-Marie Stretters Driver
Vu Dinh Thi .....Ferry Captain
Truong Thu .....Bus Driver
Nguyen Thi Cam Thuy .....Bride
Lu Van Trang .....Bus Controller
Vu Kim Trong .....Young Girls Coolie
製作人 Proced by
克勞德·貝里 Claude Berri .....procer
Timothy Burrill .....co-procer
Jacques Tronel .....co-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蓋布瑞·雅德 Gabriel Yared
攝影 Cinematography
Robert Fraisse
剪輯 Film Editing
Noëlle Boisson
選角導演 Casting
Francine Cathelain
Olivier Mergault
Joanna Merlin
Patricia Pao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Hoang Thanh At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Olivier Radot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Yvonne Sassinot de Nesle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弗里德里克·奧伯汀 Frédéric Auburtin .....Liner Pianist
Isabelle Henri .....assistant directo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Burrill Proctions [美國]
Films A2 [法國]
Grai Phang Film Studio
Renn Proctions [法國]
發行公司
Fox Pathé Europa [法國] ..... (2001) (France) (DVD)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國] ..... (1992) (USA)
Transmundo Films [阿根廷] ..... (Argentina)
Transmundo Home Video (THV)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Warner Bros. Española S.A. [西班牙] ..... (Spain)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92年1月22日
德國
Germany
1992年3月26日
西班牙
Spain
1992年3月27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2年4月10日
韓國
South Korea
1992年6月20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2年8月27日
芬蘭
Finland
1992年10月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0月2日
美國
USA
1992年10月30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4年5月12日
俄羅斯
Russia
2001年11月19日 ..... (DVD premiere)
影片簡介: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珍·瑪琪)就是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梁家輝)。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簡在寄宿學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賣淫,她也想找個有錢人試試,因此很主動與東尼交談,上岸後兩人逛了西貢,還一起上館子吃中國飯菜,東尼並用汽車送她回學校。第二天剛放學,黑色汽車就等在校門口了。
簡和東尼很快就墜入愛河。東尼把簡帶到他的公館,這是中國富人們常用來金屋藏嬌的地方。他倆在這里幽會、做愛、洗澡、玩耍。有時晚上也不回學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親,簡向東尼要錢給母親,母親太需要錢了,維持生活需要錢,還清比爾欠鴉片館的債也要錢。母親告訴校方給簡自由,比爾知道了妹妹的事揚言要打死她倆,東尼請簡的一家人到豪華的飯店吃飯,吃完飯後又去舞廳跳舞,可是比爾見到東尼與簡跳舞馬上兇相畢露,威脅東尼要打架,被母親勸住。後來比爾被送回法國去了。
東尼很愛簡,雖然簡經常說她不愛中國人。東尼向父親提出和簡結婚的要求,父親不同意,讓他娶門當戶對的中國妻子,否則就把東尼趕出家門。
東尼終於和他不愛的女人結婚了,他心如死灰。簡和母親也要回法國去了,臨行前再去公館,人去樓空,凄涼之感湧上心頭。她不再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愛中國情人,恐怕是她的人生途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情。
珍·瑪琪 Jane March
英文名字:Jane March
主要職業:Actress
出生日期:1973-03-20
所屬星座:雙魚座
出生地點:Edgware, London, England, UK
獲獎情況
電影節 年份 獎項 獲獎情況 獲獎人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3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Robert Fraisse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Robert Fraisse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音樂 / 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 獲獎 Gabriel Yared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瓊-傑奎斯·安諾德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剪輯 / Best Editing 提名 Noëlle Boisson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產品設計 / Best Proction Design 提名 Hoang Thanh At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3 最佳服裝設計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Yvonne Sassinot de Nesle
〖相關評論〗
She gave her innocence, her passion, her body. The one thing she couldn't give was her love.
〖幕後製作〗
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因港星梁家輝與少女明星珍·瑪琪在片中有大膽做愛戲而轟動一時。全片劇情不脫言情片俗套,值得欣賞的是懷舊浪漫情調,畫面優美,男女之間的情慾場面也拍出了火熱的挑逗感覺。批評者認為主角的塑造還不如配角,影片節奏拖沓,感情疏離,缺乏扣人心弦的扣。杜拉斯在影片上映後對影片持否定態度。
〖精彩花絮〗
·影片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小說改編而成。她在年輕的時候,現實生活中曾經在越南殖民地遇到一個中國男人,發生了一段羅曼史。
·杜拉斯真正的中國情人,姓李。
〖精彩對白〗
The Young Girl: It's me. I am always a little sad. I'm like my mother.
小女孩:是我。我總是有點兒悲傷。我像我媽媽。
--------------------------------------------------------------------------------
The Elder Brother: Do you want to fight? Take care little buddy. It'd take two of you to do the job.
哥哥:你想打架嗎?小心些小東西。可能要兩個你才能做的事情。
The China Man: Oh no. A lot more than that. Four of me. You have no idea how weak I am...
中國人:哦,不。比那個還要多。四個我。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有多麼虛弱...
發布者:Mtime (2006-06-23 15:10:18)
我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他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你比年輕時還要美,我愛你如今凋殘的容貌勝過你昔日的紅顏。
㈦ 求電影名
你說的是《黑鷹墜落》或者是《太陽之淚》吧?
25年前美軍潛入伊朗營救人質慘遭失敗
4月2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沃爾頓海灘兵營禮堂里,滿滿地坐著五百多名軍人、老兵和遇難者家屬,聚精會神地聽著美國陸軍參謀長斯庫麥克講那過去的動人故事——25年前時任上尉的他與其他特種兵—起潛入伊朗營救人質慘遭失敗的經歷。這是美軍歷史上對他國進行偷襲行動的—大敗筆,—個讓許多美軍官兵頭腦里
揮之不去的陰影。
「鷹爪計劃」
1980年4月24日,夜色開始籠罩阿拉伯海。美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顯得陰森森地可怕。在甲板上,幾十架作戰飛機整齊排列著,隨時准備升空作戰。
1979年初,伊朗突然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力量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統治,巴列維前往美國避難。霍梅尼要求美國歸還巴列維進行審判。美國政府予以拒絕。11月4日,伊朗激進學生突然攻進美國駐伊朗使館,把99名使館人員扣為人質,要求美國遣返巴列維。美國試圖外交解決問題。然而,只有46名人質被釋放或逃了出來,伊朗態度依然強硬。美國總統卡特隨即下令秘密進行軍事營救准備。
營救行動終於開始。19時半許,航母甲板上,陸戰隊特種戰直升機RH—53騰空而起,向西北部的伊朗飛去。這是美軍特種兵進行了近5個月精心准備後的絕密營救行動,代號為「鷹爪計劃」。為此,美軍專門成立了由三軍特種兵組成的第76特混部隊,由沃特負責指揮(沃特後來升為陸軍中將,現已退役)。
根據計劃,美軍特種部隊進入伊朗後,將分別在東部沙漠地區和首都德黑蘭東南80公里處集合,最後,潛入美國駐德黑蘭使館營救人質。
迷航的直升機編隊
8架特種戰直升機飛過阿拉伯海,進入伊朗領空。直升機為了防止泄密,無線電保持靜默。同時,飛行航線盡量選在無人區。駕駛員們戴著夜視鏡,在夜間可以清楚地看清周圍的情況。正當駕駛員們聚精會神飛行時,一架直升機旋翼加壓系統突然出了問題,直升機無法繼續飛行。編隊指揮官聽說後,下令這架直升機所有人員轉移到其它直升機上。
直升機編隊再次起飛。編隊指揮官開始擔心起來。按照計劃,直升機編隊返航時,需要運載人質和需撤退的間諜等,總人數將達143名。此外,還有一些武器和設備需要運載。RH—53出發前經過改裝,每架至多能載37人,這次任務所需的直升機不能少於6架。一旦直升機進入使館空域,隨時可能被擊落。
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空中突然颳起了沙塵暴。一架直升機液壓系統忽然出現故障,不得不返回航母。
為了擺脫強風的威脅,直升機編隊開始超低空飛行,離地只有5米左右的高度。駕駛員稍有閃失,直升機就可能撞地爆炸。不一會兒,直升機不得不飛到3000米的空中。然而,那兒沙塵暴依然很大。駕駛員在昏天黑地的沙塵暴中艱難地飛行。結果,直升機編隊迷航3個多小時。
6架運輸機潛入「沙漠一號」
直升機編隊出發後,從大西洋亞速爾群島起飛的6架C—130運輸機一路狂飛,在中東稍加休整,就趕到海灣進行空中加油。在6架C—130中,3架是MC—130特種戰飛機,配備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可以對地面目標展開猛烈襲擊;另外3架為EC/KC—130,既可進行電子戰,也可為直升機進行加油。
晚上22時30分許,C—130編隊從海灣國家起飛,向伊朗東部的盧特沙漠飛去。25日零時,C—130編隊飛到代號為「沙漠一號」的第—個會合點——盧特沙漠,等待直升機編隊的到來。在6架C—130機上,坐著近二百名特種兵和空軍支援人員。其中,100名為陸軍「三角洲」特種兵。25日凌晨2時許,空中才出現發動機的聲音,比預定的集合時間晚一個多小時。運輸機編隊指揮官一看,直升機只剩下6架了,大為驚異。
又一架直升機趴窩
直升機編隊起飛前,美軍氣象情報顯示,4月下旬伊朗天氣較好。沒想到,伊朗沙漠天氣變化無常。美軍事前做了一些防範,對直升機進行了特殊改裝,增加了自動導航系統等夜戰設備。然而,直升機駕駛員沒料到異國他鄉的沙塵暴是那麼厲害。
直升機編隊開始向卡維爾沙漠飛去。然而,沒多長時間,一架直升機的陀螺儀就發生了故障,無法執行任務。這樣,直升機編隊還沒飛到德黑蘭,就有3架失去了戰鬥力,只剩下5架可用。5架直升機在未來的時間里能否不出問題,誰也不敢保證。此次營救任務所需的直升機數目不能少於6架。現在,直升機編隊只剩下5架了。
總統下令終止行動
直升機編隊和C—130編隊降落在荒漠上,等待新的指令。根據計劃,飛機將運載特種兵前往「沙漠2號」的德黑蘭郊區一個地方降落,與在潛伏伊朗的間諜小組進行聯系,准備次日晚上由間諜小組帶隊,潛入美國駐德黑蘭使館展開營救行動。為此,美軍將動用3架MC—130展開空中支援行動,准備隨時打擊任何試圖阻止人質營救的伊朗軍隊。此外,大約3架EC/KC—130和MC—130將運載100名陸軍特種兵對曼扎里耶機場展開夜間行動,准備奪占該機場。一旦該機場被美軍控制,美軍將飛來兩架C—141大型運輸機,負責把人質運出伊朗。
然而,沃特感到,5架直升機已無法完成營救任務了。他認為,不如終止這次行動,以保存人員和裝備的實力,在進行一段時間准備後,美軍可以進行第二次營救行動。於是,他與國防部進行了聯系,要求取消這次行動。美國總統卡特得到這個消息後,感到愕然。這是他就任總統後最後一次組織的行動,要是營救失敗,對他的連任努力將是一大打擊。卡特急忙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尋求對策。然而,大家認為,目前的情況確實無法再繼續執行任務,要是直升機無法把那些人質運出伊朗,後果更難預料。卡特總統只好同意終止營救行動。
慘烈的傷亡代價
編隊撤離前,地面一片混亂。直升機編隊由於油料不多,開始加油。一架直升機見附近一架加油機已用完油料,就去另一架EC/KC—130加油。按規定,這架直升機應該緩慢移過去。然而,這架直升機嫌這樣做速度太慢,就直接起飛。可是,這架直升機轉彎時,沒看清附近還有一架C—130,結果,一頭撞了上去。那架C—130頓時成了兩半,直升機也癱倒在地。滿載油料的C—130發生猛烈的爆炸,兩機人員死傷慘重,5名空軍人員和3名陸戰隊士兵當即魂歸西天,永遠陪伴千古荒漠。此外,4名美軍士兵受傷,在痛苦地呻吟著。眼看著熊熊大火就要吞沒兩架相撞的飛機,其他倖存人員急忙逃了出來。沃特擔心伊朗軍隊派兵追殺,下令特種兵加強警戒。
狼狽逃離
直升機只剩下4架了,沃特懷疑這些直升機還能不能載著特種兵返回航母。這種直升機原來的航程只有420公里左右,進行改裝後,加掛了副油箱,航程增加到1000公里。然而,直升機現在飛行的航程也快1000公里了。沃特覺得,C—130運輸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降落,要是直升機半途出故障,他還得派其它飛機營救,豈不更受罪?他一橫心,下令特種兵放棄直升機,全部坐C—130撤離。
爆炸發生後半小時,運輸機編隊終於起飛,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飛到半途的沃特忽然想起,沙漠不僅有4架直升機,還有這次行動所用的地圖、照片之類的東西。要是這些東西被伊朗發現,就成了美軍入侵的罪證。他開始和國防部聯系,希望阿拉伯海的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派攻擊機轟炸,把那些東西統統炸毀。然而,美軍國防部官員覺得不行,因為航母攻擊機要是去轟炸,就是直接入侵伊朗領空,事情就會鬧大。
次日,美軍的入侵行動被伊朗發現,伊朗予以強烈的譴責。同時,伊朗把53名人質進行了疏散。美軍不得不放棄第二次營救行動的計劃。這樣,美國精心准備了近半年的營救計劃以慘敗告終。斯庫麥克回憶說,那時,大家充滿著失望和悲傷。為此,美軍吸取教訓,決定成立特種戰司令部。
㈧ 請推薦幾部優秀的伊朗電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兄妹倆商量好輪換著穿阿里的球鞋上學。每天妹妹放學後,都要飛快地跑回來,將鞋子換給阿里,為此阿里經常遲到並受到懲罰。為給妹妹買雙新鞋,阿里想盡了辦法,在和爸爸去做園丁賺了錢後,他首先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鞋子。不料自行車剎車失靈,父子倆狼狽回家,幫妹妹買鞋的事也泡湯了。
最後,小阿里決定參加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卻拿了冠軍,給妹妹掙一雙鞋的夢想再次破滅了。失望的小阿里脫下那雙已經跑爛了的球鞋,把自己滿是血泡的腳浸在水池裡,紅色的金魚繞著他受傷的腳游著……
本片獲得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199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延續了伊朗電影獨特的簡朴風格。影片與很多伊朗電影一樣清新、質朴,真誠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實生活,表現窘迫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人性的善良,帶領觀眾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
《巴倫》
故事梗概:
1989年,蘇聯撤離阿富汗後,140多萬阿富汗難民湧入伊朗。年輕一代的阿富汗難民出生在伊朗,他們在貧窮中掙扎,大多數只能為了低廉的工資從事最艱苦的工作———如建築業。
一個名叫巴倫的女孩,為了養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裝到建築工地幹活。工頭梅馬讓這個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負責工隊的膳食。惱火的拉提夫不斷阻撓巴倫的 工作。可是,當他發現巴倫的真實性別後,不僅喜歡上了她,還傾盡全力幫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導演馬基-麥吉迪執導,他因成功執導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顏色》等影片而成名於國際影壇。與《天堂的顏色》的過度煽情所不同,《巴倫》是麥吉迪最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作品。他通過一系列簡單普通的事件迸發出力量,以讓感情一點點積蓄下來的方式打動觀眾。這仍是一部憂傷而感人的影片,但麥吉迪在這種悲傷的情緒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溫情。
推薦馬基德·麥基迪 導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顏色》《戰勝魔鬼》《兩眼雙盲》《抵制》
《櫻桃的滋味》
又名: 櫻桃的滋味 / 櫻桃之味
導演: 阿巴斯 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個中年男人,想自殺,(為什麼?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處尋找一個可以掩埋他屍體的人,他找啊找,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學院的學生等等,可是沒有人願意為了錢去做這種事。他四處碰壁,終於,有一個在博物館工作的老人,為了替孫子看病,答應了他的要求,卻又給他講了一個有關自己的故事:原來,這老人,也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他找了一棵櫻桃樹上吊,不想那樹枝不結實,繩子斷了,於是他就坐在樹下吃櫻桃,吃了一顆又一顆,吃飽了,他決定繼續活下去。
我們一直不知道這個主人公到底死沒死,影片沒告訴我們這個,這是個懸念,結尾是開放式的,還帶點解構的感覺,不過沒關系,他死沒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達的,已經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表達盡了。
《黑板》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一個年輕的女導演)
故事梗概:兩個顛沛流離的流浪教師,背著一塊大黑板去尋覓願意付學費的小學生。路上,他們分別遇上了一群偷運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離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們執著地向窮苦的人們傳授知識的載體,也是向心愛的女人傳達愛意的信箋,更是幫失足受傷的孩子包紮的夾板……沒有復雜曲折的情節,也沒有煽情的對白,但搖晃不安的鏡頭,極寫實的手法,卻能讓你不知不覺地感動。
《女人花》
導演戴瑞什·麥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讓是一對幸福的新婚夫婦,但蕾拉卻被檢驗出沒有生育能力,盡管深愛著她的丈夫對此一再表示不介懷,但是丈夫的母親卻一直逼兒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雙重壓力之下,善良而聰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變她以後生活的決定……
《白氣球》
導演賈法·潘納西
電影的開頭頗似另一部伊朗電影《小鞋子》:伊斯蘭教新年來歷之際,穿著小紅裙子的可愛小女孩纏著媽媽想要買一條「胖胖的會跳舞的象新娘一樣的」金魚,在哥哥幫助之下終於拿到了錢,可是在路上卻把錢給丟了。看到這里的時候,心想不會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著發展下去,卻是圍繞著兄妹倆想方設法去取那一張掉進水渠里的鈔票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然同樣事關窮人家孩子和他們的期盼,但是相比較《小鞋子》,卻少了一份憂傷,多了一份輕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敘述正是生活的節奏吧,雖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節,也刻意迴避了許多似乎正要展開的矛盾沖突,但在說與不說之間,卻是韻味無窮。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導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歲的小主人公阿默錯拿了同桌同學的作業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業,他會被老師責罵,於是阿默毅然拿起錯換的作業本跑去很遠的地方找他朋友還給他。阿默幾經艱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臨了,最後的希望也泯滅了,回到家的時候夜已深了,他決定做一回槍手幫他朋友做作業……
《生活在繼續》
1991年,阿巴斯拍攝的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裡面那條小村莊發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掛著電影裡面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安危,帶著兒子驅車重訪舊地尋找那個小男孩的下落,並據此拍攝成電影《生活在繼續》。在這部散文筆觸一般細膩輕靈的影片裡面,阿巴斯用類似公路片的手法記錄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在一片頹垣敗瓦的廢墟之中,既表達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歌頌了在破碎家園上堅毅不屈的人們,「死者已矣,但生者還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時也試圖對災難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藝術作品並不能帶給人們什麼最直接的好處而進行一番自嘲。
《橄欖樹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風格都非常統一,他喜歡將紀錄片融合到情節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處是現實哪裡是戲。他還喜歡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機」的發生來表現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櫻桃的滋味》中的「自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里的「還作業本」,等等。這不但體現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幾部影片去表現某個事件某個地點,比如「村莊三部曲」(又稱「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後相繼的三部電影去表現同一個地方的人,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就是《橄欖樹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裡面那一大片鬱郁蔥蔥的橄欖樹林和不時跳動入鏡頭的小花一樣,這個廢墟上的愛情故事也是充滿了綠意和希望,最後的鏡頭里雖然沒有仔細交代故事的結果,但是意味深長,作為「村莊三部曲」最後一部,它體現出了伊朗人面對災難卻百折不回的韌性以及重建家園的信心,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遙相呼應,正是最好的點睛之筆。
該片與之前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繼續》組成「村莊三部曲」。
… …
介紹的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希望你也喜歡呵`
下面這個網站是國內最大的伊朗電影網站~~~
㈨ 最好看的越南戰爭電影
《我們曾是士兵》,,,
㈩ 想多加了解伊朗,有哪些伊朗電影值得觀看
戈達爾說過: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
阿巴斯•基阿羅斯塔米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這位電影大師以一己之力讓伊朗電影被世界所熟知。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幸在大熒幕上看到了阿巴斯的所有作品。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他的代表作,讓大家對伊朗電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豆瓣評分8.5分,這部電影是半劇情半紀錄的形式,非常能體現阿巴斯的風格。
虛實之間,表現了一個狂熱影迷的行騙歷程。
當然,伊朗並不只有阿巴斯的電影,但阿巴斯對伊朗電影的影響和貢獻無疑是最大的,這可以在紀錄片《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76分15秒》中看到。
其他經典的伊朗影片還有:《一次別離》《小鞋子》《推銷員》《黑板》《面紗之後》《魔毯》《生命的圓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