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個國家的首都是什麼
1.中國——北京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2.俄羅斯——莫斯科
莫斯科(Moscow),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東歐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是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3.巴西——巴西利亞
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4.韓國——首爾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5.日本——東京
東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是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是日本事實上的首都(但並沒有正式的相關法律規定)。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的一個地方。
6.朝鮮——平壤
平壤(朝鮮文:평양),全稱為平壤直轄市(朝鮮語:평양 직할시),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朝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平壤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橫跨其中,因其地勢平坦而得名。大同江與其支流流經市中心。是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相傳早在檀君時代就被定為都城。全市下轄18個區域、2郡,總面積3,194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全市人口約325.5萬人。
首都,又稱國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稱謂。1927年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將南京稱為首都,至此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並將該詞沿用至今。
首都通常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各類國家級機關集中駐扎地,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有的國家不只有一個首都,也有的國家為了謀求發展而進行遷都。中國歷朝歷代的首都也在不斷變化。
(1)烏克蘭跟伊朗哪個擴展閱讀:
詞語來源
1927年(民國16年),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同年將南京城區、上海城區改為「特別市」分出江蘇,南京稱為首都,至此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
1927年3月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江寧縣,旋改江寧為南京。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南京市政廳於1927年4月24日成立,隨即開始編輯《南京特別市市政府公報》,第1號於6月出版。翻閱《金陵全書》時可以發現,《南京特別市市政公報》一度改名為《首都市政公報》。1927年6月1日,改市政廳為南京市政府。6月6日,國民政府頒布《南京特別市暫行條例》,定南京為特別市,由國民政府直接領導。
1929年第33期的《市政公報》中收錄了曾擔任過南京市副市長的馬元放撰寫的言論《首都與南京》。他認為」南京「二字始於明朝永樂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當時南京稱京師、北平稱北平府,後來明成祖繼位,將北平改稱北平府。永樂十九年大舉北遷,北平改稱京師、京師則改稱南京。「北平既已改稱北平,此一國唯一國都所在地之南京,自應正名為首都或京師,方足以正全國之視聽。」
他在文中還列舉了「特別市組織法第三條之規定」,力主改南京市為首都市。他的呼籲有很多人支持,接下來一期的《市政公報》收錄了當時南京市市長劉紀文關於「改南京市為首都市案」連續發布的3道公文:《函國府各委員為南京市應改為首都市情形請表贊同案由》《呈國民政府再擬將南京市政府名稱改為首都市政府祈核示由》《呈行政院為呈請修改南京特別市市政府改稱首都市政府祈示遵由》。
1929年(民國18年)4月16日,國民政府決定改南京特別市為首都特別市,市政府隸屬關系不變。1930年(民國19年)5月3日,新修訂《市組織法》頒布,廢除特別市,南京以首都所在,列為行政院直轄市。
② 中東局勢和俄烏沖突,哪個更有可能先發起戰爭
中東的局勢和烏克蘭一樣,經過了長時間的動盪,社會形勢非常的不安穩,但是卻遲遲沒有發起戰爭。其實就當前的形勢而言。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最有可能先挑起戰爭的。
相對而言,伊朗有著眾多的盟友國,伊朗並不害怕,戰爭的僵持會過多的消耗本國的財力和物力。所以對於伊朗而言,只要敵國不挑起戰爭,它也不會輕易的進行武力斗爭。但是對於烏克蘭來說,它的形式是不容樂觀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之後,本身的經濟情況就大不如前,所以它的實力是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僵持。
不管是中東還是俄烏沖突,對國際的形勢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雙方都不作出讓步,發生戰爭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如果發生戰爭,牽扯到的就不僅僅只是兩個國家的事,更關乎於國際上的形勢和更多其他國家的利益。
③ 烏克蘭國家大小排名第幾
烏克蘭的國土面積約60.3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是第43位。
④ 五人制世界盃伊朗和烏克蘭結果
伊朗5-4烏克蘭
亞洲冠軍伊朗隊則在與烏克蘭的比賽上演翻盤好戲,以5-3擊敗對手拿到關鍵三分。伊朗隊開場一度以0-2落後,但隨後連灌東歐球隊四球,比賽中伊朗隊和烏克蘭均有大點球機會罰失,伊朗隊科薩瓦爾茲還被紅牌驅逐出場。
⑤ 失去烏克蘭和失去伊朗、敘利亞兩國相比,哪一個最令俄羅斯難受
當然是失去烏克蘭最難受,伊朗、敘利亞兩國都遠離俄羅斯,只能算是俄羅斯一個政治博弈的棋盤和緩沖帶,相反烏克蘭直接和俄羅斯接壤並且靠近莫斯科,一旦失去烏克蘭,莫斯科就幾乎是暴露在了北約面前。並且那裡還有俄羅斯唯一一個在冬天不會結冰的港口。同時烏克蘭還是前蘇聯的航母製造基地,這對俄羅斯現在的海軍駐扎和復興時的海軍重建都十分重要
⑥ 世界各國領土排名
世界各國領土面積排名(World rankings)是指最新的各國(不含水域、殖民地)國土面積排行榜。面積前10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阿爾及利亞。
各國領土面積是如何計算的:事實上,領土的面積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計算陸地表面的面積,還需要考慮到相應的內湖面積。各國目前為了統一領土面積排名主要使用了以下兩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只計算領土陸地面積然後進行排名。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像俄羅斯,加拿大,中國這種陸地領土較大的國家在計算領土面積時就占的了很大的優勢,所以在只計算陸地領土的情況下,中國的領土范圍確實是排名世界第三的。
第二種,假如用美國的標准計算,五大湖這樣的內陸湖也要被計算入領土的范圍之內,而當這時,就是美國的領土為世界第三,中國的領土為世界第四了。
⑦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個國家,分別叫什麼名字
全球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
1、亞洲
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2、歐洲
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法羅群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
3、非洲
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
4、大洋洲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
5、北美洲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
⑧ 中亞,西亞,南亞,中東都分別由那些國家組成
「中亞」一詞所指的范圍,學者們歷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初的規定,中亞的范圍西起裏海,東到大興安嶺;北自阿爾泰山、薩彥嶺,南至喜馬拉雅山。全部或部分屬於中亞地區的國家有7個,即:阿富汗(北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河西走廊、寧夏、內蒙古)、印度(西北部)、伊朗(北部)、蒙古國、巴基斯坦(北部)和原蘇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
蘇聯解體後,關於「中亞」所指的范圍仍引起廣泛爭論。一些學者提出將中亞地區分為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
廣義的中亞是「東到蒙古國東境和內蒙古東部;南始伊朗和阿富汗的北部,印度、巴基斯坦西北,包括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中國西北地區;西起裏海,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五國;北達西伯利亞南部米努辛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帶。」
狹義的中亞以阿姆河和錫爾河西河流域為中心,即亞洲的中部地區,即原蘇聯領土在亞洲的部分。現包括5個獨立國家:哈薩克(南部)、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均加入了獨聯體)。這個內陸區域的范圍是:西到裏海和伏爾加河,東到中國的邊界,北到鹹海與額爾齊斯河的水嶺,並延伸到西伯利亞大草原的南部,南到同伊朗、阿富汗的邊界。蘇聯解體後,這一區域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五國政權已形成一個比較共同的政治文化區域,因而,狹義中亞一般來說是指中亞五國。
對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范圍的界定既反映出歷史上各個時期、各種不同的民族在該地區活動的范圍,也反映出今天這里出現的新的政治格局。
中亞五國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中亞地區橫跨兩時區:哈薩克的西南部,烏茲別克的大部和土庫曼的全部為一個時區,哈薩克的東部、烏茲別克的東南一小部分以及吉樂吉斯斯坦、塔吉克為另一個時區。
在民族分布上,中亞有著明顯的「巴爾干化」色彩。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居住在這里,錯綜復雜、彼此滲透,沖突與融合並舉,合作和危機同在。
中亞經濟區是原蘇聯的19個大型經濟區之一。包括原蘇聯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土庫曼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和塔吉克加盟共和國(當時哈薩克加盟共和國單獨成為一個經濟區-哈薩克經濟區)。這個經濟區面積共計127.7萬平方公里,佔全蘇5.7%;人口有3355.96萬人(1990年1月),佔全蘇11.6%以上。水利資源豐富,且開發條件好。具有利用地方資源的綜合工業(天然氣、有色金屬開采、化學工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有發達的農業(原蘇聯主要的棉花、生絲、羊毛、羔皮生產基地)。植棉業、畜牧業及其產品初級加工業,燃料和其它礦產原料的採掘工業,是核心生產部門。在原蘇聯總產量中籽棉和皮棉均佔87%左右,生絲佔70%以上,羔皮佔55%左右,天然氣佔18%以上,銻和汞數一數二,軋棉設備佔90%左右,棉田機械獨家生產。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當時全蘇平均水平。經濟結構上有明顯缺陷,日用工業品和某些工業原料以及不少設備依賴外部,每年的貨物輸入比輸出多近一倍。從該經濟區遠出棉花、植物油、天然氣、幾種石油產品和機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羊毛。這是一個有很大開發潛力的經濟區。
原蘇聯的其它18個經濟區為:西北經濟區、中央經濟區、伏爾加一維亞特經濟區、中央黑土經濟區、伏爾加沿岸經濟區、北高加索經濟區、烏拉爾經濟區、西西伯利亞經濟區、東西伯利亞經濟區、遠東經濟區(以上10個屬俄羅斯聯邦)、頓涅茨-普里第聶泊經濟區、西南經濟區、南方經濟區(以上3個屬烏克蘭)、波羅海沿岸經濟區(包括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俄羅斯聯邦的加里寧格勒州)、外高加索經濟區(包括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哈薩克經濟區、白俄羅斯經濟區和摩爾達維亞經濟區。
南亞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阿富汗,孟加拉和錫金。
西亞包括伊朗,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曼蘇丹國 葉門 伊拉克
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
塞普勒斯和土耳其 。
中東位於歐、亞、非三大洲的結合部,西北面臨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與紅海、阿拉伯海聯通,經印度洋向東可通向亞洲,向西 可 抵達歐洲,歷來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及商業地位。中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僅海灣 國家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的26%,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場。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⑨ 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區有哪些國家
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區國家有俄羅斯、蒙古、伊朗、克什米爾、烏克蘭等。
1、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2、蒙古:蒙古國,簡稱蒙古,位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是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主體民族為喀爾喀蒙古族。
3、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
4、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與南亞北部交界的過渡地帶。
5、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聯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