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卡達國對於伊朗核問題持什麼態度若伊朗擁有了核武器,對卡達有什麼影響嗎
首先是肯定發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會大大改變目前海灣地區的局勢。卡達本身很小而且人口又特別少,隔著波斯灣北邊就是伊朗。卡達國家非常富裕,人均GDP能到到10萬美元左右,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與儲量都非常的豐富,可以說是一塊大肥肉。但卡達的科技基礎特別是軍工基礎太弱了,卡達主要看美國人保護,美國中央戰區司令部就設在卡達的多哈。如果伊朗擁核後,真與美國爆發大規模戰爭,那麼多哈很可能會在伊朗人的核攻擊范圍內。如果伊朗真的實用核武器,結果美國也使用核武器並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但海灣地區會有很多國家遭受核戰爭留下的後遺症,卡達肯定也在其中。保不準伊朗會使用原子彈攻擊他,那他的損失就太大了。卡達經受不起任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地攻擊。此外,伊朗擁核後會對卡達的原油輸出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不過國家太小了,軍事力量薄弱沒有多大發言權。
㈡ 哪些國家有遜尼派和什葉派
伊朗,伊拉克等地有這兩派。什葉派原意是黨人;全世界大約有15%2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地遜尼派原意是遵循聖訓(Hadiths)者;其餘85%25屬於此派;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印度等地,中國大部分的穆斯林也屬此派。
(2)卡達和伊朗是什麼派擴展閱讀: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
什葉派(英文:Shi'ites)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等支派和許多支系。
參考資料:網路-什葉派
㈢ 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分別屬於什葉派和遜尼派中的哪一派
中東包括22個阿拉伯國家和5個非阿拉伯國家。
什葉派占人口多數的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和巴林。
遜尼派占人口多數的國家,包括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酋、科威特、葉門、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吉布地、葛摩、土耳其和阿富汗。
遜尼派社會基礎最初僅限於阿拉伯半島各部族的穆斯林,後來隨著阿拉伯哈里發帝國不斷的對外擴張,亦包括依附於阿拉伯貴族的其它語族的穆斯林社團。
如兩河流域的伊拉克人,西亞的波斯人,中亞的突厥人,南亞的印度人,北非的柏柏爾人以及中國的西部等,形成一個同一信仰的多民族的群體。
歷史上該派在政治和思想上長期居主導地位,曾建有伍麥葉王朝(661~750)、阿巴斯王朝(750~1258)、奧斯曼帝國(1298~1922)等幅員廣闊的伊斯蘭國家及世界各地的地方伊斯蘭政權。
什葉派的發展則得益於蒙古人的入侵。1258年蒙古軍隊攻佔巴格達,處死回教阿巴斯王朝最後一任哈里發,遜尼派主流幾遭滅頂打擊,長期受壓制的什葉派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庫爾德族薩法維家族在伊朗建立薩法維王朝。伊朗因為有和阿拉伯文化不同的獨立傳統,堅持和回教主流勢力分庭抗禮。
薩法維王朝宣布以十二伊瑪目宗為伊朗國教,確立了什葉派主導伊朗的事實。什葉派在伊朗文化圈和舊有領土內不斷擴展,逐漸造成今天什葉派在波斯灣的地位。
(3)卡達和伊朗是什麼派擴展閱讀:
遜尼派全稱為「遜奈與大眾派」,阿拉伯語原意為「遵循傳統者」。他們除尊崇《古蘭經》外,還特別強調以聖訓為立法、立論的依據。
遜尼派雖然將其他不同信仰視為異端,卻同時提倡求大同存小異,融合不同見解,努力調合真主的無限權威和人的責任這兩個觀念。
遜尼派主張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在古蘭經沒有指明的地方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知世界,主張革新,也比較溫和。遜尼派堅持哈里發必須經過協商選舉產生,這也是與什葉派顯著不同的地方。
什葉派認為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超人」、「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聖人,甚至高於穆罕默德。
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他們認為公議不一定正確,而伊瑪目的判斷才是最可靠的立法依據。
㈣ 中東國家和卡達斷交為什麼
目前中東是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伊朗以首的什葉派在激烈地對抗。卡達身為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卻和沙特越走越近,所以被沙特等國視為叛徒。
㈤ 中東哪些國家是沙特陣營的,哪些是伊朗陣營的
屬於伊朗陣營的,主要是伊朗、葉門、敘利亞(能支撐到現在,很大程度依靠伊朗)、伊拉克現在是什葉派居多,屬於准中立
卡達左右逢源,算中立
屬於沙特陣營的,主要是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約旦
以色列現在也偏沙特方向
㈥ 伊斯蘭教兩個派別的分屬地圖
伊斯蘭教兩個派別的分屬
一、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
二、遜尼派占人口多數的國家,包括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酋、科威特、葉門、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吉布地、葛摩、土耳其和阿富汗。
三、什葉派占人口多數的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和巴林。
(6)卡達和伊朗是什麼派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
它自創興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文化體系,傳入世界各地後,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統計,全世界穆斯林約有16億人口(2018年),占同期世界人口總數的23.4%。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一些國家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㈦ 那些國家是什葉派哪些是遜尼派
國家(地區) 穆斯林人口 教派分布
印度尼西亞 2.08億 遜尼派95.2% 瓦哈比4%
巴基斯坦 1.43億 遜尼派88.7% 什葉派8% 瓦哈比3%
孟加拉國 1.34億 遜尼派93.7% 什葉派6% 瓦哈比0.3%
印度 1.21億 遜尼派92.3% 什葉派4% 瓦哈比3%
奈及利亞 0.69億 遜尼派97% 什葉和瓦哈比3%
伊朗 0.72億 遜尼派9% 什葉派91%
土耳其 0.67億 遜尼派91% 什葉派9%
埃及 0.76億 遜尼派82% 什葉派6% 瓦哈比12%
摩洛哥 0.32億 遜尼派94% 瓦哈比5%
阿爾及利亞 0.34億 遜尼派81% 瓦哈比18%
伊拉克 0.34億 遜尼派45% 什葉派53% 瓦哈比2%
中國 0.21億 遜尼派91% 什葉派2% 瓦哈比7%
敘利亞 0.2億 遜尼派81% 什葉派19%
沙特 0.24億 遜尼派44% 什葉派13% 瓦哈比43%
科威特 300萬 遜尼派46% 什葉派30% 瓦哈比24%
巴林 72萬 遜尼派20% 什葉派75% 瓦哈比5%
卡達 80萬 遜尼派35% 什葉派16% 瓦哈比49%
阿聯酋 41萬 遜尼派92% 什葉派4% 瓦哈比4%
阿曼 21萬 遜尼派8% 什葉派2% 伊巴德派90%
阿富汗 0.28億 遜尼派72% 什葉派10% 瓦哈比18%
哈薩克 0.13億 遜尼派96% 什葉派4%
塔吉克 690萬 遜尼派92% 什葉派8%
吉爾吉斯坦 490萬 遜尼派94% 什葉派6%
烏茲別克 0.25億 遜尼派99% 什葉派1%
馬來西亞 0.18億 遜尼派99% 瓦哈比1%
黎巴嫩 220萬 遜尼派40% 什葉派57% 德魯茲派3%
其他南亞國家 0.1億 遜尼派94% 什葉派和瓦哈比6%
美洲各國 900萬 遜尼派95% 什葉派5%
俄羅斯 0.22億 遜尼派100%
法國 450萬 遜尼派90% 什葉派10%
其他歐洲國家 0.12億 遜尼派96% 什葉派4%
衣索比亞 0.4億 遜尼派100%
塞內加爾 0.1億 遜尼派100%
坦尚尼亞 820萬 遜尼派100%
突尼西亞 0.1億 遜尼派100%
索馬里 0.1億 遜尼派100%
馬里 0.1億 遜尼派100%
蘇丹 0.28億 遜尼派100%
利比亞 630萬 遜尼派96% 什葉派4%
喀麥隆 380萬 遜尼派100%
查德 510萬 遜尼派100%
尼日 0.12億 遜尼派100%
甘比亞 148萬 遜尼派100%
象牙海岸 800萬 遜尼派100%
其他非洲國家 0.12億 遜尼派98% 瓦哈比2%
㈧ 卡達為什麼會和八個國家斷交關系
「遜尼派」與「什葉派」讓伊朗與其他海灣國家的信仰產生對立,沙特一派(遜尼派)的卡達對伊朗(什葉派)示好從而「挑起」事端。另外卡達在海灣事務越來越多,從根本上講,卡達是想挑戰沙特的霸主地位,這是斷交事件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