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擊落的客機有多少人

伊朗擊落的客機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8-04 06:05:19

⑴ 伊朗25秒內兩枚導彈擊落烏客機,客機人員有生還的嗎

8月23日,伊朗公布了今年一月伊朗「非故意」擊落烏克蘭客機一事的最新調查結果,對該客機黑匣子的分析顯示,客機被兩枚導彈擊中。據悉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從伊朗首都德黑蘭起飛前往烏首都基輔,但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伊朗民用航空組織負責人表示,第一枚導彈擊中飛機19秒後,駕駛艙里飛行員的聲音表明,乘客還活著。25秒後,第二枚導彈擊中了飛機。

(1)伊朗擊落的客機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意外的人為錯誤擊中

聲明中表示,當時該航班離開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靠近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一個敏感的軍事中心。當時正值輪換,且該中心處於高級警戒狀態。在此情況下,飛機被意外的人為錯誤擊中。

伊朗軍方承認意外擊落烏克蘭客機後,剛剛,伊朗外長扎里夫更新推特說,「(這是)悲傷的一天。武裝部隊內部調查得出初步結論:美國冒險主義引發危機時的人為失誤導致了災難。我們向我國人民、所有受害者的家屬和其他受影響國家深表遺憾、道歉和慰問。」

⑵ 1988年美國和伊朗交火事件

【歷史解密】1988年美國軍艦擊落伊朗客機內幕
「轟隆」「轟隆」兩聲響,兩枚「標准—2」防空導彈從美國「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飛機墜落了!」巡洋艦上響起美國海軍的一片歡呼聲。突然,「文森斯」號巡洋艦瞭望員喊了一句:「糟了,目標不象是F-14戰斗機。」
導彈擊中的目標確實不是F-14戰斗機,而是從伊朗的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客機。導彈響處,機毀人亡,655次班機上的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1988年7月3日發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難事故。那麼,美國軍艦為什麼要針對伊朗目標進行打擊?一架大型客機怎麼會被美軍誤認為是體積小得多的戰斗機?這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起災難事件最終又是怎樣收場的呢?
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A300型,機長是穆爾辛?禮薩揚,他是一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資深機師。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
655航班起飛後,飛機由阿巴斯港機場塔台指揮開啟應答器,向海灣前進。飛行航線是慣常編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線飛往迪拜機場,航程總計只有28分鍾。因為距離短,飛機採用簡單的飛行模式,先爬升至4300米,巡航片刻後在迪拜降落。
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655次航班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的航線相交叉,而讓人詫異的是,「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竟然處在伊朗領海內。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了兩枚「標准——2型」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655次客機機翼,飛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
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人們在震驚之餘不禁追問,美國軍艦為什麼要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兩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美國是不是有意擊落伊朗客機的呢?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巴列維王朝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號召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而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從此,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
1979年11月4日,伊朗數百名穆斯林學生攻佔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把其中的60餘人扣為人質,以迫使美國把前國王巴列維引渡到伊朗,並且歸還在美國的伊朗資產。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國人質才獲釋離開伊朗。
在此期間的1980年4月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美國都對伊朗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從此,兩國關系處於嚴重的敵對狀態。
1988年,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灣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先是1987年中,伊朗用導彈擊中美國油輪和掛美國旗的科威特油輪多嫂,美軍則隨後進行報復,擊沉伊登陸艦一艘、採油平台兩座。
1988年4月,美軍一艘護衛艦觸雷,造成19名官兵受傷,美國軍艦隨即摧毀伊朗兩座採油平台、擊沉擊傷伊朗軍艦6艘。因此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軍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朗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不能排除美國故意擊落伊朗民航客機的可能性。
那麼,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為什麼會出現在伊朗海域呢?
2012年,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這起災難事件的有關內幕。
1988年7月3日,當地時間6時33分,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威爾.羅傑斯,接到正駛過海峽西面入口的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報告,6艘伊朗革命衛隊炮艦離開海島基地。羅傑斯隨即下令「文森斯」號巡洋艦進入作戰狀態,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伊朗炮艦接近。
據美國海軍後來提供的官方說法,「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當時發現13艘伊朗炮艦。據說,其中幾艘正圍著一艘名叫「斯托瓦爾」號的賴比瑞亞油輪轉。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又報告:賴比瑞亞油輪附近發出5到7聲爆炸聲。聽到這些神秘爆炸聲的報告後,設在巴林的美國艦隊指揮部立即與「文森斯」號巡洋艦聯系,中東聯合特遣隊司令安東尼.萊斯少將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前去支援「蒙哥馬利」號護衛艦。
「文森斯」號巡洋艦上一架「海鷹」式直升機奉命出擊,20分鍾後飛到伊朗炮艦上空盤旋。直升機駕駛員馬克.科利爾發現,伊朗炮艦正圍著一艘德國貨輪轉,沒有射擊,只是一般的騷擾。
這時,美伊兩國軍艦都已進入阿曼海域。阿曼海岸警備隊通過無線電命令伊朗革命衛隊炮艦返航,並希望美國的「文森斯」號巡洋艦也離開。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隨後被一艘阿曼軍艦驅逐。當時,美國軍艦賽茨號和蒙哥馬利號都在附近。
此時,美軍巴林指揮部的水面戰斗指揮官理查德.麥肯納上校回到指揮中心,看到「文森斯」號巡洋艦越過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即將進入伊朗領海,非常吃驚。他很惱火,問艦長羅傑斯搞什麼名堂。羅傑斯回答稱,在支援「海鷹」式直升機,追擊伊朗炮艇,還說通訊聯絡出了故障。
隨後,「海鷹」式直升機機長羅傑.赫夫報告,直升機受攻擊,正在逃避。羅傑斯當即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加速前進。
在東北200海里處的阿曼灣口,美國「福雷斯特爾」號航空母艦指揮官萊頓.史密斯獲悉「海鷹」式直升機受攻擊以及「文森斯」號巡洋艦正在追蹤進攻者的消息後,命令兩架F-14戰斗機和兩架A-7攻擊機出擊。
剛好在10時45分時,伊朗的阿巴斯港機場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機准備起飛,目的地是阿聯酋的迪拜。殊不知,兩周一次往返於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間的伊朗民航班機的航線正好處於「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上空。
此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雷達也測到阿巴斯港機場有飛機起飛的信號。阿巴斯港機場是軍民兩用機場,從該機場飛往海灣的飛機自然就成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假想敵」。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文森斯」號巡洋艦負責觀測雷達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飛機究竟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客機,結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機的判斷信號,但他在海灣民航班次時刻表上卻漏看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對戰友約翰.里奇說,雷達預測的訊號可能是伊朗的美製F-14戰斗機。這話被他的上司佐契爾上尉聽到,佐契爾立即向上級匯報了這個情況。
當伊朗飛機距離「文森斯」號巡洋艦約11海里時,艦長羅傑斯伸手按了發射「標准-2」型導彈的指示按鈕。於是,從「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的兩枚「標准-2」型導彈相繼向目標射去。30秒鍾以後,第一枚導彈擊中了飛機,290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出一片歡呼聲的同時,附近的「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的水兵卻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什麼F-14戰斗機,而是民航機龐大的機翼掉進了海里。
「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也察覺情況不妙,官兵們一個個都驚呆了。艦上死一般沉寂。羅傑斯只好下令巡洋艦駛離伊朗水域。
那麼,對這次誤擊事件,美國方面有什麼樣的解釋?他們的解釋又是否站得住腳呢?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下午1時30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告訴記者,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據「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羅傑斯向他報告,伊朗民航班機偏離商業航線,無視「文森斯」號巡洋艦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號巡洋艦飛去。羅傑斯是為保護軍艦才向飛機開火的。
隨後,克勞任命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作戰行動的海軍少將威廉.福格蒂調查此事。一段時間後,福格蒂提交了調查報告。
報告中說,文森斯號嘗試聯絡正在接近中的飛機但失敗,他們四次使用了軍用航空緊急頻道,三次使用了民用緊急頻道。但這個說法很難說得通,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民航飛機一般都使用空中交通管制頻道,是不會使用緊急頻道的。
這份報告還聲稱,文森斯號錯誤地把伊朗客機當成了一架攻擊戰機,是因為客機起飛的阿巴斯港機場,除了服務商用民航機外,也用作伊朗F-14戰機的基地。而空客A300的飛行剖面類似於F-14雄貓式戰斗機,於是,文森斯巡洋艦上的雷達操控員把民航客機當成了戰斗機。
但是,這一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A300型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大型寬體客機,翼展44米,機長54米,機高16.62米;而F-14則是一種雙座超音速多用途戰斗機,最大翼展不到20米,機長只有19米,機高不到5米。從外形和體積上來說,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A300與F-14相比是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弄錯?
再從速度上來說,A300雖然是噴氣式客機,但其飛行速度最大在每小時640公里左右,而F-14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先進戰斗機,其最大平飛速度可達每小時2490公里。因此,對於擁有宙斯盾系統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太牽強了。
最關鍵的是,威廉.福格蒂的調查報告還掩蓋了一個事實真相,他在地圖上把當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位置標在遠離伊朗水域的地方。而事實上,當時該艦已經侵入了伊朗領海。
災難發生後,伊朗人民在等待美國的道歉。但令人詫異的是,伊朗人民沒有等來道歉和賠償,等來的僅僅是一句「遺憾」!
時至今日,美國對於當年擊落伊朗客機仍舊拒絕認錯、拒絕負責、拒絕道歉。
美國政府在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空難後發出照會,對人命損失表示遺憾;卻從來不認錯、不負責、不道歉。美國政府官方甚至繼續指責伊朗的敵意行動造成這次事件。
面對全世界的指責和質疑,里根決定派當時的副總統喬治.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為美國辯解。7月14日,老布希在聯大的講話中辯解說,擊落事件屬戰時事故,「文森斯」號巡洋艦當時是趕去保護受到伊朗襲擊的一艘商船的。而在1988年8月2日老布希向共和黨領導人發言時提到「我絕不會為美國道歉,永遠都不會!我不管美國幹了什麼,我不理會什麼事件真相!」
因為美國的這一態度,美國政府飽受指責。《新聞周刊》記者約翰?巴里和羅傑?查爾斯在1992年7月13日的報導中寫道,艦長羅傑斯行動時無視後果,缺少應有的謹慎。同時他還指責美國政府掩蓋事件真相。
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在自我嘲諷。文森斯號船員和其他美國海軍船員為文森斯號起了個綽號「機械戰艦」,這個名字來自科幻電影《機械戰警》,除了因為文森斯號巡洋艦配備宙斯盾系統,也因為艦長羅傑斯被視為具有攻擊傾向。
那麼,這起誤擊事件真的是由羅傑斯的個人攻擊傾向導致的嗎?
事發當天在附近海域的美國賽茨號護衛艦是由大衛?卡爾森艦長指揮的。卡爾森指責說,摧毀客機「標志著文森斯號艦長羅傑斯有強烈的攻擊傾向,這種傾向在四個星期前就已經顯露出來」。
卡爾森指的是6月2日發生的事件,那天羅傑斯指揮文森斯號過度抵近一艘伊朗軍艦,而這艘艦艇正在合法執行搜尋散裝貨輪的任務。
而在擊落民航客機當天,羅傑斯派出一架直升機飛到一隻小型伊朗船隻的2至3英里范圍內,不理會交戰規則中要求保持4英里距離的規定,並向數只小型伊朗炮艦開火。
卡爾森評論這些事件說「為什麼要一艘宙斯盾艦出去射擊小艇?這不是聰明的做法。」當羅傑斯向上級指揮官報告說,他將要把飛機擊落時,卡爾森當時像受雷擊般驚呆了,他跟旁邊的人說:「為什麼?他究竟要干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春季製作的「文森斯號事件」投影片報告中,認為羅傑斯艦長出於自己的意思把文森斯號向東北前進50英里。當時,美軍水面戰斗指揮官麥肯納上校指令羅傑斯退回去,但文森斯號直升機機師馬克?科利爾一直跟隨向北撤的伊朗快艇,終於交火。
文森斯號隨即加入到混戰中,他駛向伊朗多艘炮艇,但找不到一個清晰目標。而且伊朗炮艇當時不過是在本國水域內緩慢繞圈。雖然各種信息表明文森斯號已經犯了錯,但羅傑斯仍然報告美軍指揮部,說:伊朗炮艇在加速並且懷有敵意,並最終,向民航客機發射了導彈。
事件發生後3年,威廉?克勞海軍上將在美國一檔電視節目中承認,文森斯號發射導彈時在伊朗水域內,與之前的海軍聲明相反。
1996年2月22日,美國答應支付6180萬美元,作為對248名遇難伊朗人的賠償,但美國沒有為被擊落客機支付任何賠償。這是雙方同意的和解,以撤消伊朗1989年在國際法院向美國提出的起訴。美國明確標明這筆賠償為特惠金,不肯承認要對事件負責或負有法律責任。

⑶ 伊朗兩枚導彈擊落烏客機,客機上人員是否無一生還

在本次事故中,飛機上的乘客確實無一生還,其實在第一枚導彈擊中飛機的時候,飛機還能夠正常控制。但是由於地空導彈往往是連續發射三枚以求精準度,所以飛機緊接著就被第二枚地空導彈命中。造成飛機失去控制,墜向地面,機組人員和乘客全部死亡,沒有一個人生還。而導彈是伊朗革命衛隊發射的地空導彈。

而第一枚導彈命中飛機的時候,根據專家分析,擊中的位置在機頭。所以很有可能是這枚導彈的破片擊毀了飛機上的通訊系統。否則遇到攻擊,仍然能夠操縱飛機的飛行員肯定會掛上一個7700的代碼,或者全頻道進行廣播自己的位置和危險情況。當然不排除第一枚導彈直接殺死了飛行員,客機由於自動駕駛的原因,沒有立刻墜落。

⑷ 載人180的波音737伊朗墜機黑匣子沒找到,美國說是技術原因

墜機原因尚不清楚,至於美國說是技術原因這一說法,也缺乏確切的證據。

據伊朗通訊社報道,有載人180的波音737型客機在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突然墜毀,飛機上載有180名乘客,飛機在起飛的一段時間里突然墜毀,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喪生。眾多媒體已經就此事展開報道,事件在持續跟進中。此事最受影響當然是波音公司,波音737類型客機是波音的搖錢樹,自1967年向全世界交付,是指幾日共生產了6687架,最近幾年,波音737連遭多起事故,導致百人喪生,波音737也遭到了全世界輿論的一片嘩然,包括中國,已經有眾多國家停飛波音737,有些國家還在使用波音737,包括烏克蘭。此次墜機的具體原因還尚未可知。

⑸ 007航班被擊落是什麼回事

1983年8月31日凌晨前蘇聯庫頁島防空雷達屏幕上,一架身分不明的大型飛機正闖進
遠東洲際飛彈發射基地的防空識別區上空,兩架蘇聯防空SU-15戰斗機奉命緊急升空攔
截。5分鍾後蘇軍飛行員向基地請求行動指示,基地司令官作出「擊毀入侵飛機」的命令。
當日世界各通訊社都發出消息,指出編號KAL007號班機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哈林島
(Sakhalin)/庫頁島上空被蘇軍飛機擊落,客機上269人全部罹難。這一消息震驚了全
球,成為當年國際十大新聞之一。

美蘇官方的說法

KAL007班機被擊落之後,西方立即強化了對前蘇聯的圍攻,於是鐵幕帝國在政、經、
軍、心諸方面都陷於在入侵阿富汗以來的最孤立境地。一場反蘇大風暴隨著美國政府登高一
呼而到來,聲勢浩大的反蘇運動令雷根政府得到極高的支持率,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會懷疑背
後的真相。
美國方面的說明指出8月ll日凌晨,由安哥拉治(Anchorage)飛往漢城的KAL007班
機,誤入前蘇聯堪察半島和庫頁島領空,這是一件機件故障的意外,而並非人為的故意安
排,因此無人能夠預知並及時阻止。結果凌晨3時27分,KAL007在庫頁島上空被蘇軍攔截
機以飛彈擊落,全機269名乘員和機組人員無一倖存。
當時美國總統雷根斥之為對手無寸鐵平民的冷血屠殺暴行,不可原諒及應受到國際制裁
與譴責。與之相反的前蘇聯方面的自我辯護大意指出KAL007號入侵其領空,有預謀地執行
間諜任務,試圖刺探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上的軍事設施,因此蘇軍只有奉命將其擊落,以捍
衛國家安全一途,這是被迫作出的一種適當自衛行動,所以並不應該受到不適當的誤解和有
目的的譴責。

疑點及重要證據

雖然1993年6月14日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第139次理事會上,
公布了KAL007客機脫離航線原因的最後調查報告,認定KAL007號沒有利用慣性導航系統
(INS)飛行,而是利用羅盤方位固定在245度飛行。幾位西方對KAL007號事件有研究的學
者都指出,該機沿21度航線闖入蘇聯領空,並在堪察加至庫頁島一帶飛行近一個小時之
久,也曾被蘇聯軍機追蹤,雖然KAL007以民用頻道多次與蘇聯方面聯絡,但最終亦難逃一
劫。
被飛彈擊中客機中部,機尾首先脫落,乘客和行李自裂口被吸出機外,然後機頭也斷
落。這些中立的研究員提出了一些疑點:第一、波音747的導航系統相當先進。第二、機長
曾長期在韓國空軍服役,在加入大韓航空後經常飛這條航線,可說是經驗豐富,輕車熟路,
第三、東京羽田機場空中交通管制局曾監聽到事發時的有關通話並且錄音,但至今都不肯交
出錄音帶。
在國外研究KAL007號事件的除了民間的學者,還有一些社會活躍份子、富商和前美國
政府官員等。前美國國務院官員,75歲的約翰蓋伯爾(JohnKeppel)根據大量資料提出了
甚為驚人但又十分有利的一系列證據,指出KAL007號事件絕非無意和偶然的,相反地是雷
根政府蓄意製造的一件國際陰謀。用意是改變雷根總統粗魯的牛仔形象,並藉此轉移人們注
意力,壓制前蘇聯總書記安德魯波夫打扮成和平使者的努力,為美國擴軍備戰提供絕佳的口
實,達成一石二鳥的目的。蓋伯爾在美國國務院長期工作,多次參加策畫國家真實的謊言,
包括艾森豪威爾執政時掩蓋1960年U2飛機在前蘇聯境內被擊落的真相等等。
蓋伯爾在法國領航員米切爾布倫(MicheIBurun)幫助下,潛心研究有關事件的無線電
通訊、日本海潮汐運動和KAL007號的碎片,得出如下結論:

1)KAL007號誤入堪查加/庫頁島一帶,是由多架美國機伴隨的,目的是刺探蘇軍在該
區的防空體系,支援那次行動的還有海軍艦只、戰斗機、偵察衛星、甚至可能包括「挑戰者
號」太空梭,根據其飛行軌跡它當晚的位置正處於該區上空。
2)美國軍事情報機構一手策畫該越境事件,是為測試新型機載電子情報系統,以及為
巡航導彈探測目標和繪制彈上的數字地形圖有關。
3)俄國人也許認為這次KAL007號闖關是大規模軍事入侵的前奏,為把機密泄漏的可能
性降到最低,因而不顧一切將飛機擊落。該區的太平洋美軍部隊亦對該次高度機密的偵察活
動令不知情。但在蘇軍擊落客機後,美軍曾派遣兩波戰機與蘇軍飛機在庫頁島附近對峙。
4)在蘇軍預警機指引下(當時A-50仍未服役,故應為Tu-126),一批美國飛機被擊
落。根據截獲的蘇軍飛行員之間對話和日本海上保安廳資料顯示,共有9架美機被擊落,甚
至包括1架EF一lll渡鴉電子干擾機和1架RC-135V/W鉚釘接頭(RivetJoint)電子偵察
機,參戰的都是當時最先進的美軍飛機,上述兩種電子戰機是美軍最好的同類飛機而且是剛
服役不久。
5)美蘇雙方在事發後都以搜尋軍用機碎片殘骸為主,而並非KAL007號碎片。這又常涉
到下述的另外一個問題。
6)KAL007號不是在凌晨3時27分在庫頁島上空被擊落,而是45分鍾後在日本海上空
遇難。其理由是東京空中交通管理局在凌晨4時12分曾錄得KAL007號與另一韓國客機的通
訊。另外布倫在1989和1990年,曾在北海道等地找到KAL007號碎片,雖官方指的庫頁島
現場有百里之遠,而且日本海潮汐是向北運動的,不可能將飛機碎片帶到庫頁島南西的北海
道等地。

對KAL007懸案還有其他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如學者大衛普卡游(DavidPcarson)認
為,在事發數小時內美國一枚偵察衛星曾經三次經過該區上空,這種情況通常只發生在軍情
緊急之時,據他采訪所得KAL007的韓籍機長曾於事前告訴其妻「該次飛行極為危險,他很
可能有去無回」,這亦間接證明這次飛行是早有計畫的一次特殊任務。日本科學家
KivoiTsuboi曾對KAL007通訊紀錄作全面電子分析,結論是KAL007號的確是凌晨4時12
分才被擊落,另外還有34架美軍飛機在庫頁島西面被蘇軍擊落。他亦證實了蓋伯爾的指
控,即在安格雷奇空中交通管制局被日本警告客機已進入蘇聯領空時KAL007號曾虛報方
位,表示該機仍在正常航線下。在機上人員和設備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故意虛報方位似乎只
有叛逃或偵察等非常行動能作出合理解釋,但其不理會蘇軍方面警告以致被擊落又摒除了叛
逃或偵察等非正常行動的可能性。
當遇難乘客家屬向波音公司訴訟要求賠償時,波音的代理律師行,西雅圖四大律師事務
所之首的伯奇氏高爾(PerkinsCoie)曾聘請一名錄音專家,分析飛行員通話錄音及蘇軍飛
行員的錄音。結果發現美國大使交給聯合國的蘇軍飛行員錄音帶與原件有出入,顯然曾經刪
減。可以預見這裡面有一些對案子很重要但同時對美方十分不利的說話在其中。此外令人不
解的還有安格雷奇管制局早已發現飛機偏離航線,卻始終沒有對它發出警告,是否暗示了有
人以行政手段干預了管制局正常運作或知知情不報?

俄羅斯的資料及其補充

俄羅斯成立後,陸續有零碎的KAL007號事件資料被披露,根據《紅星報》、《真理
報》及內部傳真通訊社的報導綜合如下:
KAL007號事件發生前數天,庫頁島上的防空雷達站曾受強風吹襲受損,防空系統有了
缺陷。KAL007號闖入領空時,當地最高指揮官在探測、識別目標有困難的情況下,派出防
空軍的Su-15攔截機前去了解情況及監視,但KAL007號依然無視警告闖關。
司令官在壓力下請示莫斯科,可能因為溝通問題,以致莫斯科過高估計事件嚴重性,遂
下令將其擊落,事後該位防空軍司令很快被撤職及起訴。
至於庫頁島空戰,可能是蘇軍首先開火以抵抗美軍的入侵,美軍參戰的有F-15且肯定
還有其他機種。蘇軍參戰飛機有Su-15和MiG-23,由於飛機和飛彈的性能有一代的差距,
加上飛行員的訓練也較差,其失敗是意料中事,每蘇軍機戰損比率約1:2-3之間,但蘇制
戰斗機表現遠比中東戰場時出色。以至於蓋伯爾等指出竟有先進且電子系統精密的EF-lll
及RC-135等電子戰機被擊落,似乎印證了西方長期以來懷疑蘇軍已擁有反輻射導引空對空
飛彈的正確性,而且以戰果及擊落2架電子戰機等跡象來看,Tu-126預警機曾引導戰斗機
作戰是有根據的。
近年披露的俄方資料更指出當時竟有MiG-29參戰,這也大大超出人們的想像,一直以
來西方都認為蘇軍會先把最新的裝備部署於歐洲,且認為MiG-29的第一次空戰發生在波灣
戰爭,但在時間上而言MiG-29是可能出現於該戰場上的。MiG-29在1982量產,首批部
隊在翌年已形成戰力,雖然MiG-29與F-15近戰時性能相若但是因為訓練時數太短,空戰
結果亦告敗北。
1986年該機訪問芬蘭時首次在世人面前曝光,但據聞當場亦有前美軍飛行員表示「又
與老朋友見面了」,此話如果來分析就令人恍然大悟。
MiG-29在該戰中擊落美機4-9架中的比例有多大仍未知曉,但若以性能判斷可能不
少,不過對戰果而言應該沒有很大影響,因為裝備實驗部隊的新飛機只有幾架。MiG-29在
庫頁島一戰後大量生產,並曾對機載設備作適當修改,這可能也與空戰得來的教訓有關。另
外俄國消息也指出為適應與F-15的作戰要求,Su-27也在已生產首批預量產型的情況下
重新再作局部修改。直至1985年Su-27B才開始正式量產,而最後的試飛工作直至1987年
3月才結束,延遲生產的其中一個原因與空戰結果有關。此外KAL007事件後美蘇雙方公開
地大規模打撈飛機碎片也明顯地和了解對方飛機性能有關。由此可見這場中小規模空戰對前
蘇聯戰斗機發展有其積極意義,而且是兩國空軍自五十年代以來的首次交鋒。
值得補充的是空戰結束後,前蘇聯為加強遠東空防和防止美軍再次挑釁,曾緊急調派駐
守在歐洲的MIG-31截擊機前往遠東地區,如果戰事發生時該部隊在場,相信美軍未必能輕
易取勝。
關於蘇聯對KAL007號從事間諜活動的指責,雖然仍未有足以對事件翻案極為有利的人
證物證被公開,但在歷史上使用民航機偵察敵情早有先例。如英法兩國使用民航機對德國的
空中偵察一直持續到二次大戰爆發前幾天,並且運用了當時英國發明的最先進立體攝影法
(StereoScope),毫無損失地得到大量間諜才能弄到手的珍貴情報,是最成功的例子。又
如戰後柏林空運行動期間盟國亦曾運用此法偵察蘇軍情報,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也有未經證實
的類似行動。

西方傳媒擔當了重任

KAL007號事件雖然官方早已有結論,但內里乾坤仍引人入勝。美國方面對真相的隱
藏,也只是駕輕就熟地重彈甘乃迪總統遇剌、80年代的洛克比空難、美軍擊落伊朗客璣、
以及去年泛美航機懷疑被美軍擊落、古巴擊落異議份子民用機等事件的老調。上述事件已水
落石出的只有洛克比空難和伊朗客機被擊落兩宗,而且美國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因此
KAL007號事件美國的嫌疑應是最大的。這涉及一個政府為了國防需要是否有權公然踐踏人
權、弄虛作假,作賊喊捉賊並利用新聞自由為其政治利益服務的原則問題。
西方媒體的一面倒反蘇及長期沈默使事情更難弄清楚。比如日本電視台就沒有報導
Tsuboi博士的研究成果,伯奇氏高爾律師行無故中斷了專家的調查,甘乃迪參議員要求對
事件展開調查,但參院武裝力量委員會聽取中情局秘密作證後,以「所費不少,曠日持久」
為由拒絕調查。英國ABC電視台的新聞時事節目,也遣到主管的封殺。曾任雷根總統助理國
務卿的理察貝特(RichardBurt),乾脆稱該些人均是「製造豐富想像力故事的反常人
物」,並完全否認政府會去干這種事,但其蒼白無力的解釋顯然毫無說服力。
在蓋伯爾為首的肯定派和貝特為首的否定派之間,仍存有第三者的中間觀點。《西雅圖
時報》記者史密斯認為指斥白官高層事端的說法證據不足,但卻有可能是情報部門利用
KAL007號作掩護,從事高度機密的軍情搜集活動,但情況並不在控制之內,導致機毀人亡
的慘劇,此事給了雷根政府許多意料之外的好處,所以白宮也不想說出個中奧秘,而坐享其
成。這些好處是指事後發後美蘇的宣傳戰中,白宮占盡上風,並成功說服北約各國,在西歐
部署潘興Ⅱ飛彈抗衡蘇軍威脅。相反安德羅波夫卻被西方描繪成十惡不赦的千古罪人,殺戮
婦孺的冶血屠夫受到舉世唾罵。

KAL007號倖存者今在何方

雖然世人皆認為KAL007號客機已被擊落,但最新的消息卻否定了這一說法。
1996年1月15日韓國電視台披露驚人內幕,指KAL007號沒有墜毀,機上大部份倖存
者仍被關在俄羅斯兩個收容所內。該日韓國KBS電視台公布了一份中情局的絕對機密文件,
在這份長達38頁的文件中,中情局斷言大韓航空KAL007號班機遭到蘇聯空軍戰機以飛彈攻
擊後成功地迫降海上,機上人員大多倖免於難。
該文件提出三點重要證據:首先KAL007號受到攻擊後並沒有立即爆炸,當天美國駐東
亞的情報部隊和日本防衛廳情報機構通過雷達都追蹤到KAL007號遭到蘇軍攻擊的情況,日
本情報單位清楚地捕捉到該機被飛彈擊中尾部後並沒有立即起火爆炸(以747飛機的體積應
可承受小型紅外線飛彈的攻擊,但卻不太可能承受蘇軍半主動雷達制導或紅外線的大型空空
飛彈巨大彈頭的威力),飛機在庫頁島山谷里盤旋達12分鍾之久。國際民航組織在研究事
故後指出,KAL007被空對空飛彈擊中機尾後,曾在薩哈林島和大陸之間的海域上空飛行了
10多分鍾,最後才在海面迫降。這和其他學者的說法大體吻合,至於它們指出收到KAL007
號最後的通訊是4時12分,可能是飛機迫降後仍持續地向外求救直至沈沒。
此外蘇聯移交的飛機碎片經檢驗並不屬於KAL007號本身。KAL007號被擊落後,蘇聯當
局立即派出特種部隊封鎖該區海域達6天之久。幾個月後前蘇聯才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供了空
難飛機的殘骸,該機的黑盒子則是直到俄羅斯與韓國建立外交關系後才得以歸還。對此中情
局在這份文件中指出:在1985年和1987年世界上曾發生過兩次類似的空難,在空難附近海
域,救援單位和人員很快發現遇難乘客的屍體、飛機殘骸和黑盒子。每次空難後發現的機體
殘骸數量達800-2000塊。
KAL007號遇難後也應有大量殘骸和乘客屍體,但蘇聯當局竟說並未發現殘骸或遺物,
飛機碎片也只有76塊。此外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訪問韓國時,曾把KAL007號的黑盒子作為
建交禮物送還韓國,但韓國方面專家分析鑒定後確定這個黑盒子已被俄國專家作技術處理。
美國中情局方面甚至在文件中宣稱:當年蘇聯移交國際民航機構的76塊碎片根本不是來自
KAL007號飛機本身!它們推測1978年4月前蘇聯防空軍的Su-15攔截機在遠東地區迫降了
一架闖入領空的大韓航空波音707客璣,並把它扣留。
KAL007號事件發生後,蘇聯當局封鎖了事故現場,同時將707客機秘密運到庫頁島,
使其在空中爆炸。交給國際民航組織的花塊碎片很可能正是來自707號飛機,這和蓋伯爾等
指控美蘇兩國在事後均以搜尋軍機碎片為主似乎亦有關連,因為KAL007號可以整機打撈出
水,無須四處尋找碎片。
另外有多種管道指出KAL007號倖存者可能至今仍被扣押在俄羅斯。
1992年以色列情報機關首先發出這條消息,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摩撒德特工人員從
前蘇聯獲得的絕密內部情報。中情局在該文件中引用以色列人的話:在大韓航空kAL007號
飛機迫降後,前蘇聯當局將機上乘客分散轉移到莫斯科附近盧比揚卡監獄和遠東弗蘭格爾收
容所。KAL007號內幕再次引起韓國朝野關注,乘客親屬紛紛要求政府出面與俄羅斯交涉。
俄羅斯政府不肯透露事件真相,未知是否關乎國家形象或國防機密,但蓄意攻擊民航機無論
是否被迫都應該向世人作出合理解釋。

⑹ 歷史上有哪些軍方誤把民航客機擊落的記錄

大韓航空007號班機遭擊落事件(KAL 007,KE 007),發生於當地時間1983年9月1日清晨(UTC時間為8月31日傍晚)。大韓航空007號班機最後的航線由位於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起飛,前往漢城。007號班機自安克雷奇起飛後即偏離航線,經過位於阿拉斯加和白令海以及西太平洋的多個導航點時航管均未提出警告,機長也在偏離導航點數百公里的情況下多次向航管通報自己正常通過導航點,隨即兩次分別侵入蘇聯位於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的領空,遭蘇聯國土防空軍Su-15攔截機攔截。由於是夜間,蘇方誤判其為RC-135偵察機,在聯絡不暢,四次空射炮擊警告無效後,於庫頁島蘇聯領空內,蘇機向007號班機發射兩枚空對空導彈,命中一枚,此時007號班機偏離原定航線竟達600餘公里。13分鍾後007號班機不幸墜毀於庫頁島西南方的公海,機上所有乘客死亡。
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IR655)是由伊朗航空經營往伊朗阿巴斯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的定期航線。在1988年7月3日,兩伊戰爭將結束之前,655號班機被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文森尼斯號擊落,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兒童,1名孕婦全部罹難。當時文森斯號在伊朗水域內。美國政府事後解釋這架伊朗客機被誤認為正在執行攻擊的F-14雄貓式戰斗機。伊朗政府認為文森斯號於完全知情下擊落伊朗客機。
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空難發生於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值飛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飛往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線時,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烏克蘭領空內33,000英尺(10,000米)高空被俄制山毛櫸導彈攻擊以致空中解體並墜毀的事故,機上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成員悉數罹難。

⑺ 美軍導彈擊落民航客機,290人遇難,賠償多少錢

IR655號航班當時仍在緩慢爬升,從速度來說是民航飛機的特徵;從距離來說航班還未飛出伊朗水域,美軍在伊朗境內打下了伊朗的民航飛機。

⑻ 這次伊朗打下的烏克蘭民航飛機有伊朗的高官嗎

沒有伊朗的高官,也沒有任何國家的高官,上面都是平民,其中伊朗人最多,其次是烏克蘭人和加拿大人。

⑼ 伊朗25秒內兩枚導彈擊落烏客機是怎麼回事

8月23日,伊朗公布了今年1月烏克蘭航空一架客機在伊朗德黑蘭墜毀的最新後續,稱飛機在25秒內被兩枚導彈擊中,乘客在第一次爆炸後仍然存活了一段時間

伊朗民航組織主席德赫甘尼表示,黑匣子記錄了第一枚導彈爆炸後19秒內駕駛艙內的所有聲音。當時駕駛艙內的三名飛行員和一名飛行教練意識到異常情況,並一直在努力控制飛機。

飛機的兩個引擎當時仍在工作,客艙內部沒有信號,機組人員的談話和反應表明他們當時身體狀況良好。由於第一枚導彈彈片對飛機造成損害,導彈爆炸19秒後黑匣子的連接被切斷。第一枚導彈爆炸25秒後,第二枚導彈爆炸,因此無法從黑匣子數據中分析第二枚導彈爆炸時的情況。

德赫甘尼稱,按慣例,航空事故的技術數據一般不向公眾公布,但伊朗總統和交通城建部長下令,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公布有關信息。據了解,烏航客機的兩個黑匣子、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於7月18日至25日在法國完成解讀。

(9)伊朗擊落的客機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前期有關情況

1月8日,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從伊朗首都德黑蘭的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但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災難發生後,伊朗一直在和烏克蘭、加拿大以及有公民遇難的國家進行談判,這些國家要求對這一事件進行徹查。

當時伊朗和美國的關系高度緊張,伊朗後來承認在與美國的對峙中,伊朗革命衛隊用地對空導彈擊落了這架客機,這是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的部隊犯下的「災難性錯誤」。伊朗和烏克蘭雙方官員就遇難者家屬的賠償問題曾舉行會談,新一輪會談將於10月舉行。

⑽ 伊朗民航客機慘案是意外嗎

時間:1988年7月3日

地點:霍爾木茲海峽附近

難情: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民航客機被偵察機擊落造成空難已經不是一兩起了,只是我們都不明白,他們的犧牲到底是政治軍事的必然結果,還是只是一場簡單的意外?

1988年一架由伊朗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港的A-300型伊朗客機飛至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時,被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擊中,機上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民航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的A-300,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A-300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彈艦的航線相交叉。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兩枚「標准」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A-300,客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

A-300客機是由法國製造的大型客機,它是要進行伊朗655次班機航行,於伊朗時間上午10點10分離開阿巴斯港,到達阿聯酋海港城市迪拜只需20分鍾。10點17分,飛機飛臨亨加姆島上空時,機體忽然嚴重地抖動了一下,還沒等機上的人員反應過來,只聽一聲巨響,飛機隨著爆炸聲直墜大海。飛機墜毀後,在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普什姆島東南海域,漂浮的屍體、行李以及飛機殘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長。經過艱辛的打撈,救援人員共從大海中撈出150具屍體,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人。面對這一慘案,伊朗通訊社第一個向全世界播發了這條信息。面對這樣的事實,華盛頓起初不承認,白宮發言人稱這種說法「不真實」、「美國不會捲入這樣的事情」,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華盛頓終於承認擊落伊朗飛機。

7月4日美國軍界首腦人物稱7月3日,美國巡洋艦「文森斯」號和護衛艦「蒙哥馬利」號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當地時間10點10分,「文森斯」號軍艦上的一架直升機起飛後不久,突然遭到炮擊。正在這時,「文森斯」號發現頭頂不遠處,還有一飛機正向它飛來。「文森斯」號不敢怠慢,連續幾次發出警告,讓它離開。但這架飛機並沒有作出反應,也不改變航向,眼看對美艦已構成威脅,於是「文森斯」號發射兩枚導彈,其中一枚擊中目標,釀成大禍。但是對於此說法,有人表示異議。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客機使用的「宙斯盾」的對空導彈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海上作戰系統。這一系統能在400公里的范圍內跟蹤200個以上的目標,並能同時襲擊15到20個目標。因此,對於擁有最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探測設備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不能令人信服。伊朗駐聯合國代表也對此予以反駁:655號班機根本未離開正常航道。

另外,這架巨型飛機上配備一個自動詢問器,它會向「文森斯」號發出信號,說明自己是民航機,而不是戰斗機。眾所周知,當時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外的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美國雖然不是存心故意,但也不能說是完全無意。然而,不管事實真相如何,有意還是誤傷,美國擊落民航客機,造成290名無辜者喪命的責任是推脫不了的,理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譴責。

空中的客機

閱讀全文

與伊朗擊落的客機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29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399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1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9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9
印尼甜餅怎麼做 瀏覽:508
伊朗擊落的客機上都是什麼人 瀏覽:620
巴沙爾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911
日本人最不敢去的中國城市有哪些 瀏覽:191
中國怎麼當獵人 瀏覽:821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的 瀏覽:140
茶產自中國的什麼地方英語怎麼說 瀏覽:617
伊朗語山羊怎麼讀 瀏覽:719
義大利時尚品牌是什麼品牌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