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軍用衛星有什麼用

伊朗軍用衛星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2022-08-04 03:47:58

① 伊朗的導彈沒有GPS怎麼制導

伊朗的導彈沒有GPS怎麼制導?




對於了解國際軍情的軍迷朋友來講,都知道伊朗最牛的武器當屬彈道導彈了,經歷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升級,伊朗各類型彈道導彈的威懾力還是非常大的,雖然他們的彈道導彈目前還打不倒美國的本土,但是,伊朗發展了多種型號的中程彈道導彈,完全能夠覆蓋美國在中東地區所有的軍事基地,這一點,可以從年初的時候伊朗向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的多枚彈道導彈當中就能夠看出。

總的來看,伊朗當前可以使用的第三方衛星導航系統就包括北斗以及格洛納斯,短期來看,伊朗當前的導彈完全可以使用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來定位,因為,此前俄羅斯已經向包括伊朗在內的印度以及阿爾及利亞開放了該系統,並且像哈薩克軍方提供了格洛納斯軍用信號,考慮到俄羅斯與伊朗的關系相對較好,他們在中東地區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因此,伊朗完全有可能向俄羅斯提出使用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的軍用信號。長期來看,北斗也可能成為伊朗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畢竟,其信號覆蓋程度比格絡納斯更加高,精確度也更好。

② 軍用導航衛星有哪些用途

它是通過發射無線電信號,為地面、海洋和空中軍事用戶導航定位的人造地球衛星。軍用導航衛星原先主要為核潛艇提供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全球定位服務,現在也能為地面戰車、空中飛機、水面艦艇、地面部隊及單兵提供精確的所處位置、時間的信息。

世界上第一顆導航衛星是美國海軍的「子午儀」─7A號衛星,它於1959年9月17日發射升空,它是試驗性衛星,第一顆實用導航衛星是1960年4月13日發射的「子午儀」─B號。美國共發射了約30顆「子千儀」衛星,於1964年7月組成導航衛星網正式投入使用。它可使全球任何地點的用戶平均每隔1.5小時利用衛星定位一次,導航定位精度為20~50米。

美國防部隊從1978年2月開始發射「導航星」系列導航衛星,部署「導航星」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網由18顆「導航星」組成,可使任何地點或近地空間的用戶在任何時候都能接收到至少4顆衛星的信號,以保證全球覆蓋、三維定位和連續導航。其定位精度為16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秋,授時精度優於1微秒,是目前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飛機,巡航導彈、艦艇、地面部隊和執行其它任務的軍用衛星都曾利用「導航星」系統進行了精確的導航定位。

③ 伊朗成功試射新型國產衛星運載火箭,這項技術代表什麼

伊朗最近又發射了自己國產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證明伊朗這個國家絕不好惹。美國拜登戰勝特朗普上台之後,所有的陰招大招全部放了出來,又是對朝鮮進行制裁,又是准備對俄羅斯動手,伊朗作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自然也是其制裁的對象。伊朗這個國家絕對是一個狠角色,面對美國的拉攏和打壓,並沒有說任何多餘的話,而是直接開干。

面對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上台,伊朗的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言很是硬氣,要求美國必須全面的、無條件的、有效地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並嚴格遵循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美國才有可能恢復伊核協議。拜登一上台變鼓吹,要求美國伊朗進行雙邊談判,這一詭計被伊朗識破,伊朗強烈要求美國必須在聯合國伊核協議委員會的框架內進行談判。伊朗表示,他們國家不會根據美國的任何聲明或者口頭的宣言來採取行動,而是根據美國的實際行動採取相應的動作。法國馬克龍又提出把那沙特拉到伊核協議裡面,也遭到了伊朗的拒絕。伊朗認為將其敵對國家沙特拉入協議,亦無非是對自己施加更大的壓力。

④ 軍用衛星有什麼作用

軍用衛星指的是用於各種軍事目的的人造地球衛星。軍用衛星按用途一般可分為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軍用導航衛星、軍用測地衛星、軍用通信衛星和攔擊衛星。戰時,一些民用衛星也可用於軍事用途。如低軌道的多介面通信衛星,KH-11大鳥偵察衛星、SPOT遙感衛星、Leasat同步軌道衛星、高軌道的GPS 衛星網等,

⑤ 軍用衛星都包括哪些有什麼用途

衛星除了用於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外,還常常用於軍事目的。現在軍用衛星品種繁多,性能先進,常用的有偵察衛星、照像衛星、導彈預警衛星、軍用通信衛星、軍用導航衛星、測地衛星和各種衛星式武器。除了衛星外,各國軍事科學家們還在積極研製太空梭、載人飛船和各種航天站。太空梭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它既不同於飛機,又不同於火箭,而是兼有二者的優點。它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不依靠空氣而飛行,又能在進入大氣後做一定的機動飛行,水平著陸,而且可以重復使用,不像火箭只能用一次,因此太空梭既方便又經濟。

各種軍事衛星和航天兵器的研製使人們預想到未來,如果發生全球規模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會是一場太空大戰。所以各軍事大國都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加緊發展此類武器,作為爭霸世界的工具。然而,愛好和平的人們卻殷切地希望,這樣的太空大戰不要發生,科學技術應該用於造福人類,而不是毀滅人類。

⑥ 間諜衛星的用途和特點

什麼是間諜衛星間諜衛星又稱偵察衛星。用於獲取軍事情報的軍用衛星。偵察衛星利用所載的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以獲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輻射、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用膠片、磁帶等記錄器存儲於返回艙內,在地面回收或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光學、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加工處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偵察衛星按任務和設備的不同分為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預警衛星和核 爆 炸探測衛星。偵察衛星具有偵察面積大、范圍廣,速度快、效果好,可以定期或連續監視,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等優點。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等國發射了大量的偵察衛星。
搜集的情報種類可以包含軍事與非軍事的設施與活動,自然資源分布、運輸與使用,或者是氣象、海洋、水文等資料的獲取。由於現在的領空尚未包含地球周遭的軌道空域,利用衛星搜集情報避免了侵犯領空的糾紛;而且因為操作高度較高,不易受到攻擊。 原理</B>早期偵察衛星最主要的偵查手段是利用可見光波段的照相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情報種類的多樣化,現在的偵察衛星使用的搜集手段可以大致上區分為主動與被動兩大類。
主動手段就是由衛星發出訊號,藉由接收反射回來的訊號分析其中代表的意義。譬如說利用雷達波對地面進行掃描以獲得地形、地物或者是大型人工建築等的影像。被動手段是利用被偵查的物體發射出來的某種訊號,加以搜集並且分析。這種偵查方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包括使用可見光或者是紅外線進行照相或者是連續影像錄制,截收使用各類無線電波段的訊號,像是各種雷達與通訊設施等等。
目前各種光學攝影的效果的最大解析度是各國家的機密,不過從各種公開或者是半公開的資訊當中,很多人相信目前的偵察衛星要取得地面上的車牌的數字是輕而易舉,至於是否可以連報紙上的文字都能夠清晰的獲得,就沒有足夠的資料與以佐證。 發展史1959年2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納A」火箭聳入雲端,它那圓錐形的頂端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間諜衛星,美國諜報部門稱它為:「發現者1號」。當倒數計數到零時,火箭便呼嘯著把「發現者1號」送入了太空軌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納A」又運載著另一顆間諜衛星「薩摩斯」升上了藍天。它在太空運行中可以進行大量的錄音和錄像,比如它在蘇聯和中國的上空軌道上飛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報比一個最老練、最有見識的間諜花費一年時間所收集的情報還要多上幾十倍。蘇聯也於1962年發了「宇宙號」間諜衛星,對美國和加拿大進行高空間諜偵察。截止1982年底,美國和蘇聯分別發射了373顆和796顆專職間諜衛星,總數達1169顆,這一千餘名「超級間諜」在幾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監視著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現代的技術偵察主要是空間偵察,而空間偵察則又是利用各種間諜衛星來實施的。這類間諜衛星主要包括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導彈預警衛星和核爆探測衛星。
間諜衛星具有偵察范圍廣、飛行速度快、遇到的挑釁性攻擊較少等優點,蘇美兩國都對它格外鍾情,把它當做「超級間諜」來使用。當前美、蘇兩家的戰略情報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過間諜衛星獲得的。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美、蘇競相發射衛星來偵察戰況。美國間諜衛星「大鳥」拍攝下了埃及二、三軍團的接合部沒有軍隊設防的照片,並將此情報迅速通報給以色列,以軍裝甲部隊便偷渡過蘇伊士運河,一下子切斷了埃軍的後勤補給線,轉劣勢為優勢。在此同時,蘇聯總理也帶著蘇聯間諜衛星拍攝下來的照片,匆匆飛往開羅,勸說埃軍停火。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期間,蘇、美頻繁地發射間諜衛星,對南大西洋海面的戰局進行密切的監視,並分別向英國和阿根廷兩國提供敵方軍事情況的衛星照片。可以說,間諜衛星的數量和發射次數,已經成了國際政治、軍事等領域內斗爭的「晴雨表」了。照相偵察衛星「大鳥」間諜衛星是照相偵察衛星中主要的一種。它是由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公司研製並於1971年發射上天的。總長為15.24米,直徑有3.05米,重達13.3噸。它所擔任的間諜偵察任務繁多,身兼數職,既對地球表面做普查偵察,也對重要目標做詳查偵察:既要對目標進行照相,又要對各地的電磁波進行監收,更奇妙的是,這只「大鳥」還常常馱著「小鳥」飛上太空,然後「卸下」這些「小鳥」帶著他們在外層空間漫遊,即由大衛星(母星)和一、兩顆小衛星(衛星)組成一個「間諜衛星家族」。「大鳥」間諜衛星還長著三隻明察秋毫的「大眼睛」。一隻「眼睛」是一架分辨力極高的詳查照相機,可以看清在地面上行走的單個行人。另一隻「眼睛」是一架新型膠卷掃描普查照相機,用它來進行地上大面積普查照相。第三隻「眼睛」最神秘,它是一個可以在夜間看見地下導彈發射井的多光譜紅外掃描照相機。「大鳥」 間諜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必須在衛星飛抵夏威夷群島地區上空時彈射出來,並由空軍回收,然後再進行沖洗和認讀。迄今為止,外層空間已經有16隻「大鳥」在「展翅飛翔」,以它那鷹一般的銳眼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地球上那些令人擔心的地區。1971年美國發射了一顆「KH-9」間諜衛星,也叫「大鵬」間諜衛星。1976年底,中央情報局在美國空軍范登堡基地又發射了由美國伍德里奇公司研製的最先進的第五代照相偵察間諜衛星「KH—11」,俗稱「鎖眼」。這是太空間諜戰的一個重大突破,因為「KH—11」間諜衛星屬於「數字圖像傳輸型的實時照相偵察衛星」。它不用膠卷,而是由衛星上的「成像遙感器」通過掃描方法拍攝地面場景圖像,並將這些「高品位遠距照相電視信號」採用數字圖像的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衛星接收站,這樣,華盛頓的國家圖像判讀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關國家各個領域的瞬時動態。「KH—11」間諜衛星的優點一是不受膠卷的限制,二是具有誘人的「實時性」(即衛星上的成像系統一攝制下地面的目標,則地面上衛星接收站的情報人員也就能立即同時看到了)。最初時,蘇聯軍方及諜報部門不了解「KH—11」間諜衛星具有發射實時信號照相的能力,因此有許多軍事設施都沒有隱蔽起來,甚至連導彈發射井的井口也沒有掩蓋,讓美國諜報機關得到了許多高度機密的情報照片。
1990年初,美國間諜衛星拍攝到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附近,正在興建一座神秘的工廠,據專家反復分析照片認為,這是一座化學武器工廠,許多國家也紛紛予以譴責,但是利比亞否認此事,並說這是一家普通的制葯廠。事隔不久,這家工廠被一場無情的大火化為灰燼,利比亞國家元首發表聲明,譴責美國間諜衛星和縱火間諜的破壞活動。「KH—11」間諜衛星迄今為止已發射了5顆,是當今世界太空中間諜偵察衛星的「王牌」。80年代起,美國已著手制定一項代號為「靛藍」(現已改稱為「長曲棍球」)的新衛星系統的研製計劃。它將利用最先進的雷達設備,實現全天候的晝夜偵察。利用電腦把雷達訊號提高,變成雷達造影,可能穿透雲霧和黑暗,甚至還可能發展成具有穿透建築物的能力。
蘇聯雖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般載入宇宙飛船,揭開了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序幕,但是在間諜衛星研製方面還落後於美國。1959年美國的「發現者1號」間諜衛星升空後,蘇聯便大大加快了研製間諜衛星的步伐。1962年3月16日,蘇聯第一顆間諜衛星「宇宙—1號」飛上了藍天,在短短的9個月內,蘇聯一口氣發射了「宇宙—1號」至「宇宙—12號」總共12顆照相偵察間諜衛星,著實使美國諜報部門大吃一驚。「宇宙號」照相偵察間諜衛星重約4~6噸,分普查和詳查兩種,並且都是回收型的。初期時均為衛星整體回收,1968年後才發展成為只回收膠卷艙,以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回收一律是在蘇聯的塔什乾和哈薩克地區回收,當衛星飛抵這些地區上空時,衛星的儀器艙與回收艙便自動分離,裝有膠卷與信標發射機的回收艙從空中下降,到一定高度時便自動打開降落傘,進行軟著陸。在降落過程中,信標發射機還會連續以四對字母TK、TG、TF、TL中的一對莫爾斯電碼發射信標信號,以便使回收人員准確尋找到回收艙的降落點。
照相偵察衛星上使用的照相機有「全景照相機」;「畫幅式照相機」和「多光譜照相機」。
「全景照相機」可以旋轉整個相機,其旋轉角度達180度,可以用來進行大面積搜索、監視、進行地面目標的「普查」。「畫幅式照相機」主要用於「詳查」地面目標,把某一個重要目標拍攝到一張解析度很高的膠片上。美國「大鳥」照相偵察間諜衛星上的畫幅式照相機,從160公里的高空拍攝下來的照片,竟能夠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體,也就是說能夠看清是一隻狗還是一隻貓。「多光譜照相機」裝有不同的濾光鏡,對同一目標進行拍照,得到幾張不同的窄光譜的照片,由於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光譜特性,所以,只要用「多光譜照相機」對偽裝的物體進行拍照,就可以揭露它的真面目,識破敵方的詭計。 [編輯本段]電子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具有多種功能。它能夠截獲敵方預警、防空和反導彈雷達的信號特徵及其位置數據,能夠載獲敵方的戰略導彈試驗的遙測信號,也能有效准確地探測敵方軍用間諜電台的位置。蘇聯從60年代中期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到1982年底共發射了134顆。蘇聯的電子偵察衛星一般是橢球體或圓柱體,多採用「混雜多顆組網法」使用,即在同一軌道內,發射4~8顆電子偵察衛星,一顆飛過去後,緊接著又飛過來一顆,可以接力式地連續進行通信竊聽。這種衛星具有情報聯絡的功能,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蘇聯間諜保持無線電聯系。1977年4月,伊朗反間諜部門逮捕了一名叫拉巴尼的間諜,他就是利用「通信情報型的電子偵察衛星」在飛越當地上空時,接收這顆間諜衛星發送給他的密碼電文。由於在接收密碼電文時,拉巴尼沒能隱蔽好他的衛星接收天線而被反間諜部門發現後,突然沖進密室將他抓獲。
美國從60年代初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到1982年底共發射了78顆。分為普查型和詳查型兩種。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體積較小。如美國的「PH—11電子偵察衛星」即屬此類。它高僅0.3米,直徑0.9米,呈八面柱體,重量約為60公斤。往往是在發射其它較大的衛星時,把它捎帶上一起發射出去,所以國外諜報部門也叫它「搭班車間諜衛星」。1962年美國發射的「偵察號」電子偵察衛星能夠在很寬的頻段內對無線電系統進行偵察。這種間諜衛星重約1000公斤,它在一天中可以兩次飛越莫斯科上空,並能把載獲到的無線電信號儲存起來,當衛星運行到預定地域的上空時,又會自動將情報用無線電發回地面,或用回收艙送回地面。美國情報部門常常用它來截收蘇軍總部發至全球各海上艦隊的秘密電波。1973年發射的「流紋岩」電子偵察衛星主要是截獲竊聽蘇聯從普列謝茨克試驗發射固體洲際導彈以及從白海試驗發射核潛艇導彈的電子訊號。它可以同時監聽11000次電話或步話機的通話。在澳大利亞和英格蘭都設有專門接收「流紋岩」電子偵察衛星傳輸無線電信號的地面衛星接收站。電子偵察衛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跟蹤人」本領。只要間諜把一種「顯微示蹤元素」或「電子葯丸」加在特製的食物和飲料中讓某個人吃下去,那麼,當電子偵察衛星飛到這個人所在的區域時,衛星上的電子和攝影儀器便會對這個人進行跟蹤,無論這個人走到哪裡,躲在哪裡都無法逃出衛星的跟蹤。 海洋監視衛星1977年11月,蘇聯塔斯社發布了一條措詞模糊的新聞:「蘇聯一顆人造衛星的壓力降低,並採取計劃外的飛行形式,開始下降……」接著,美國設在科羅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衛星觀測站,提出了一條比較露骨的新聞預測:「一顆蘇聯的間諜衛星將在近日內墜落到地球上。」這消息一時在世界各國引起了驚慌,擔心墜落的衛星會落在自己的國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國夏威夷的馬維島衛星觀測站觀測到天空中有一個閃著耀眼紅光的物體,急速向東北方墜下,最後在空中爆成數千塊碎片,紛紛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區。美國諜報技術部門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專家去那裡搜尋衛星碎片殘渣。通過分析,美方認為,這是蘇聯的一顆重達2700公斤的雷達型「海洋監視間諜衛星」,即蘇聯第16顆海洋間諜衛星——「宇宙954號」。這種間諜衛星主要是用來探測、跟蹤世界海洋上的各種艦艇。通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信和其它無線電設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對海上的軍事目標進行監視。蘇聯研製海洋監視衛星起步較早,擁有用核反應堆提供能源的「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和用太陽能供電的「電子竊聽型海洋監視衛星」。從1967年起就使用這兩類衛星了。而美國則在10年以後才擁有「電子竊聽型衛星」。海洋監視衛星上面裝有紅外輻射儀等高靈敏度的探測儀器,不僅能夠發現和跟蹤海上目標,而且也能夠監視水下60米深的核潛艇的活動。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夠測量出核潛艇上的核發動機排出的熱量與周圍海水的溫差,掌握潛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計算出潛艇行駛的速度,而且還能測出海底山脈、海溝、隆起部位和斷裂區的高度、深度和寬度,繪制出精確的海底地圖。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中,蘇聯接連發射了「宇宙—1365號」和「宇宙—1372號」海洋監視衛星,以此來偵察英阿雙方的軍事戰況,並把所獲取的英國軍隊的有關情報馬上提供給阿根廷軍隊,以致阿根廷空軍一舉擊沉了英國特遣艦隊中著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美國曾經提出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一個是研製「飛弓」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一個是研製「白雲」電子竊聽型海洋監視衛星。1978年6月27日,美國空軍范登堡發射基地發射了一顆長12.2米,重2274公斤的「飛弓」間諜衛星,它裝有四種微波遙感儀器和一台可見光和紅外掃描輻射儀,即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測高雷達,雷達散射計,微波輻射計和可見光與紅外線輻射計,以此來對海洋實行大面積的監視。可惜好景不長,3個月後,這顆間諜衛星便因電源嚴重短路而一命嗚呼了。 [編輯本段]導彈預警衛星當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井呼嘯而出後,對距離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只要30分鍾就能命中。這就要求有一種武器能夠在導彈到達目標前就能夠偵察到攻擊導彈並發出戰略預警,及早使人們進入防空洞或者發射反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攔截撞毀前來襲擊的敵方導彈。這項任務現在主要是用「導彈預警衛星」來執行完成的。1958年美國便實施代號「米達斯」計劃的導彈預警衛星研製。1966年,又重新制訂了著名的「647」預警衛星計劃(也叫防禦支援計劃衛星)。它是一個圓柱形星體,主要偵察設備是一個長3.63米,直徑為0.91米的大型紅外望遠鏡,它由2000多個硫化鉛做成的紅外敏感元件組成,能在零下80℃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它總長約6.64米,每分鍾可自轉5~7轉。美國從1971年投入實際使用「647導彈預警衛星」以來,已經探測到蘇聯、法國和中國的1000多次導彈試驗。衛星上的探測器在導彈發射90秒鍾之內,便能探測到在起飛的導彈,並在3—4分鍾內把探測到的各類信息傳輸到美國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蘇聯的導彈預警衛星是在1967年發射的。它既能夠「看」到美國中西部的戴維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導彈」發射基地和馬姆斯特羅姆、沃化的「民兵式導彈」發射基地,又能隨時與蘇聯保持通信聯系,用這種大橢圓軌道的預警衛星每天可以進行14小時的監視,因此,只要同時使用2~3顆這種衛星就可以進行全天候的環球監視了。至1982年底,蘇聯共發射了33顆導彈預警衛星,在太空中與美國又開始了一輪超級偵察之戰。目前國外正在研製新一代的導彈預警衛星,主要是採用一種「凝視」型紅外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含有幾百萬個敏感元件,各自負責凝視盯住地球表面的每個地區。只要某地區有導彈發射,快速飛行的導彈尾部噴出的猛烈火舌便會被衛星上某一部位的敏感元件感測到,於是立刻就可以預先報警了。它還具有排除非導彈的自然火 光 和飛機尾部的熱 輻射,降低虛警率和測算出導彈的軌跡,飛行速度及彈著點等高度敏 感 精 確的功能。 核 爆 炸 探測衛星1979年9月22日凌晨3時,一顆高於地球11萬公里的間諜衛星,發現在非洲南部出現了一種神秘的 閃 光,並且在1秒鍾之內,連續閃動了兩次。10月底,美國發表了一項聲明,宣稱該地區發生了一次2000~4000噸級 的 核 爆 炸。然而,處於這一地區的南非卻矢口否認與他們有關。但是,不論是怎樣否認也無法排除這顆間諜衛星偵察的可靠結果。這顆間諜衛星就是美國1971年發射的「核 爆 炸 探 測衛星」——「維拉號」(拉丁語,「監督者」的意思)。衛星上有二十幾個探測器,可以探測核爆炸時產生的X射線和Y射線,也可以數出核炸時產生的中子數目和記錄 核 爆 炸 火 球 的閃 光及電 磁 脈 沖。它能夠探測到高 空(爆 炸 高度在30公里上)、大氣層(爆 炸 高度低於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 核 爆 炸。並且還可以運用先進的探測儀器系統偵察到地下的種種 核 爆 炸。

⑦ 伊朗獲得北斗導航系統後,對導彈的打擊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說徹底擺脫了伊朗在面對美軍威脅時無奈的局面。

伊朗導彈的是多,但對美軍產生的威脅並不大。

據說伊朗擁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導彈,最遠的導彈射程可達兩三千公里,不僅能夠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還可以威脅到美國設在南歐地區的軍事基地。

射程雖然遠,伊朗導彈最大的問題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三來說吧,雖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但是這款導彈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這兩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伊朗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也不用擔心缺少工業品,從而讓美國的經濟制裁破產。

⑧ 軍用衛星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什麼

民用衛星向人們傳達的通常是和平的信息,軍用衛星卻總是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感覺。

顧名思義,軍用衛星是用於各種軍事目的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造地球衛星」1號。美國人不甘示弱,翌年1月31日,他們的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也發射成功。此後,美國和前蘇聯都認識到衛星在軍事上的重要價值,幾乎同時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研究和試驗軍用衛星。

衛星高居蒼穹,低軌道運行時間長,偵察覆蓋面廣,且飛行不受國界限制,又沒有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因此目前在美國,衛星已取代了大部分有人駕駛飛機來執行照相偵察任務。

早期獲取情報主要靠照相偵察衛星,後來慢慢發展到電子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是用裝有光學成像的空間遙感設備進行偵察。獲取軍事情報的人造地球衛星,常用的遙感設備有可見光照相機、電視攝像機、紅外照相機等。而電子偵察衛星更先進,它裝有電子偵察設備,用於偵察雷達和其他無線電設備的位置與特性,截收對方遙測和通信等機密信息。

美國在早期的「發現者」系列衛星上曾進行過電子偵察的試驗,1962年5月發射的「搜索者」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偵察衛星。在現代戰爭中,電子偵察衛星已成為獲得情報不可缺少的手段。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在空襲伊拉克前幾個月就開始通過電子偵察衛星搜集掌握了大量的伊軍電子情報,利用這些情報在空襲前幾十分鍾開始對伊展開電子戰,使伊大部分雷達受到強烈干擾而無法正常工作,無線電通信全部癱瘓,連巴格達電台的廣播也因干擾而無法聽清。據稱,薩達姆與前線作戰指揮官的通話,甚至戰場分隊之間的通話,均被美國的電子偵察衛星所竊聽。

為了對付電子偵察衛星,預警衛星應運而生。它能延長預警時間,便於及時組織戰略防禦和反擊。

1961年7月12日,美國發射「米達斯」3號衛星成功,它成為世界上第一顆預警衛星。後來美國又成功發射了3顆「匿名者」號預警衛星。「匿名者」位於地球同步軌道,只需部署2顆即可隨時發現前蘇聯境內所有的導彈發射情況。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愛國者」導彈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戰術彈道導彈,其中就有預警衛星的功勞。兵貴神速,「飛毛腿」從伊拉克打到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僅需300秒,給防空導彈留下的攔截時間很短,而美國預警衛星可在「飛毛腿」發射60秒之內即可向海灣地區的美軍指揮部報警並提供飛行數據,大大提高了「愛國者」導彈的攔截率。

軍用通信衛星是作為空間無線電通信站,擔負各種通信任務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容量大、質量好等特點。

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是美國於1958年12月18日發射的「斯科爾」號衛星。它成功地將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聖誕節獻詞發送回了地球。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是美國的「辛康」號衛星。它當時主要用於侵越美軍與五角大樓之間的作戰通信。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神通廣大,在赤道上空等距離布設3顆衛星,即可實現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通信。

軍用導航衛星是通過發射無線電信號,為地面、海洋和空中軍事用戶導航定位的人造地球衛星。軍用導航衛星原先主要為核潛艇提供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全球定位服務,現在也能為地面戰車、空中飛機、水面艦艇、地面部隊及單兵提供精確的位置和時間信息。

海洋監視衛星是用於監視海上艦只潛艇活動、偵察艦艇雷達信號和無線電通信的偵察衛星。世界上第一顆海洋監視衛星是前蘇聯於1967年12月27日發射的「宇宙」198號衛星,自1973年後進入實用階段。

軍用氣象衛星是為軍事需要提供氣象資料的衛星。它可提供全球范圍的戰略地區和任何戰場上空的實時氣象資料,具有保密性強和圖像解析度高的特點。

軍用測地衛星是為軍事目的而進行大地測量的人造地球衛星。地球的真實形狀及大小,重力場和磁力場分布情況,地球表面諸點的精確地理坐標及相關位置等,對戰略導彈的彈道計算和制導關系甚大,測地衛星就是用於探測上述參數的航天器,它可測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坐標。

當晴朗的夜晚我們仰望滿天星斗時,有多少人能夠想到,一顆又一顆默默地在軌道上運行的軍用衛星也點綴了浩瀚的長空。

⑨ 軍用衛星有哪些作用

軍用衛星有許多種,它們因為種類不同,執行任務也各不相同。如:軍用通信衛星,能為陸上基地、海上軍艦和空中飛機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保障指揮順暢;軍用導航衛星,能給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導航,還能為高速飛行的飛機、導彈以及地面部隊提供精確的定位數據;軍用氣象衛星,可提供比較准確的氣象數據等等。

⑩ 軍用衛星有哪些用途

軍用衛星是為軍事服務的衛星,是一種現代化的新型武器。它包括偵察衛星、預警衛星、攔擊衛星和導航衛星等。

偵察衛星號稱「太空間諜」,它按觀察設備的不同,又分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等數種。照相偵察衛星是利用可見光照相機或電視攝像機對目標進行照相偵察;電子偵察衛星則是利用無線電波接收的方式,從敵方雷達、軍用電台等無線電設備中竊取情報信息。偵察衛星大都採用近地軌道運行,距地球最近時只有150~300千米,所以竊聽能力很強。

預警衛星是對付導彈襲擊的,這種衛星上裝有紅外線探測器和電視攝像機等儀器,當對方導彈發動機一點火,噴出高溫燃氣時,就可以探測到,所以叫「預警衛星」,即不用等導彈發射到己方陣地,就可以預先警覺出來。預警時間可達30分鍾,這足以使自己的導彈快速出動去攔擊對方導彈。

攔擊衛星就是用衛星去打衛星,它是攻擊軍用衛星的武器,是反衛星武器的一種。這種衛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有一種攔擊衛星號稱「殺手衛星」,是以犧牲自己,與敵方衛星同歸於盡的爆炸方式來攔擊敵方衛星的。

導航衛星最初是為核潛艇定位而設計的,現在它已發展到為民用航船導航。

閱讀全文

與伊朗軍用衛星有什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伊布替尼仿製葯多少錢 瀏覽:220
越南有哪些蘇制武器 瀏覽:18
義大利fax怎麼讀 瀏覽:767
越南人喜歡中國什麼青菜 瀏覽:303
想做燕窩生意印尼哪裡有 瀏覽:381
煮熟的義大利面什麼顏色 瀏覽:989
螺旋義大利面怎麼炒好吃竅門 瀏覽:921
汽車為什麼出口不到越南 瀏覽:975
甘肅人在伊朗干什麼工作 瀏覽:333
去伊朗女人准備什麼 瀏覽:188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30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400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3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