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漢代的西域,包括今天的伊朗一帶嗎
漢代的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和中亞一帶!
西漢西域都護形勢圖 東漢西域都護形勢圖
B. 現在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在漢朝稱為
安息就是現在的伊朗,航線是從波斯灣巴士拉起航,經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到廣州或者杭州。
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
《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說明「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於漢武帝滅南越國之後。東漢(特別是後期)航船已使用風帆;大秦(羅馬帝國)已第一次由海路到達廣州進行貿易;中國帶有官方性質的商人也到達了羅馬。這標志著橫貫亞、非、歐三大洲的、真正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
隨著漢代種桑養蠶和紡織業的發展,絲織品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輸出品。乳香(薰爐)和家內奴僕(托燈俑)乃以往輸入品中所未見。
由於兩漢版圖擴張到今東南亞的部分地區,政府加強了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例如在今徐聞「置左右候官,在縣南七里,積貨物於此,備其所求,與交易」。也出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商業城市,例如番禺、徐聞、合浦(今合浦附近)、龍編(今越南河內)、廣信(今梧州)、布山(今貴港)和桂林(今桂林)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嶺南與內地的水路和陸路交通也由此顯得重要而得到修治。
C. 漢朝和波斯有外交關系嗎
漢朝時並不存在單獨的波斯帝國,它早在戰國時期就被馬其頓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所滅,此時原波斯的疆域被希臘化的帕提亞人所佔據,也就是我國史書提到的安息國。這個國家的位置正在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上,曾阻止漢朝使節去羅馬,它的商人經常以使節名義去長安貿易,但應該沒有正規外交聯系。
D. 伊朗為什麼叫中國為秦
所謂qin,就是china,拼法轉譯chin的波斯語發音波斯人從漢代到唐代都有邦交,和秦可沒交情,怎麼會用秦朝來稱呼中國?這是個很傻的想法。怎麼稱呼遠方的土地,自然是從接近那個地方的鄰居聽來的,波斯人是從古印度人巴基斯坦那裡聽來的
E. 我們稱古伊朗為波斯,那麼伊朗是如何稱呼我們的呢
看了金庸小說集《倚天屠龍記》的人,一定對「丐幫」印象深刻。「丐幫」起源於波斯,波斯才算是總教所屬。那麼這一隱秘的波斯究竟在哪呢?回答非常簡單,波斯就是目前伊朗的一個古稱。如今的伊朗,有大概66%的人屬於波斯人。在很多人心中中,「伊朗」這一名稱,都還沒「波斯」來的印象深刻。我們可以把波斯了解為一個部族,或是一種文明行為,最初,波斯部落住在伊朗高原地區的南部,從公元600年逐漸,希臘人就把這方面地區稱之為「波斯」了。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曾經一度積貧積弱,但商鞅趕到秦國後,秦國就逐漸越來越強勁,《史記》記述:「孝公十九年,君王致伯。」換句話說秦孝公在商鞅的幫助下,被周天子封為伯爵官網,此刻的秦國就早已蔑視西方國家了。再到荊軻當政時,秦國狂掃六國,創建起中國在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秦代,秦朝的疆域總面積做到了340萬公頃,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之地,統一度量衡和文本車軌,秦王朝與漢,唐一樣,全是全球眼裡古中國最富強的階段之一。因此 ,伊朗人以「秦」叫法中國人,也就不難理解了。現如今大家還能當今世界聽見管中國人叫「唐人」的狀況,也是由於「唐」有「中國之地」的含意。
F. 伊朗和中國,哪個歷史古老
伊朗曾名波斯。伊朗舊石器時代約結束於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後彩陶為灰黑陶所代。公元前9~前8世紀米底人逐漸形成國家。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時波斯帝國盛極一時,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公元前334~前330年為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323年起受塞琉西王國統治。公元前247年為安息帝國。公元651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2世紀末花剌子模王國佔領伊朗。1380~1393年遭帖木兒帝國的侵略,1502年,建薩法維王朝。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入侵。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35年改國名伊朗。1979年4月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歷史與大片地域的歷史糾纏在一起,該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及錫爾河,北起高加索、裏海及鹹海,南及波斯灣、阿曼灣與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蘭自青銅時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東歷史的一部分。嚴格來說,波斯帝國是從鐵器時代開始的,伴隨著伊朗人的影響,他們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國、帕提亞以及古典時代的薩珊帝國。
1、舊石器時代:
在伊朗最早的考古文物是在卡沙弗德和甘傑的遺址中發現的,這些被認為可以追溯到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2、新石器至銅石並用時代:
早期的農業社區,諸如公元前10000年的Chogha Golan,以及公元前8000年的Chogha Bonut(埃蘭最早的村莊),開始在伊朗西部的扎格羅斯山脈地區和周圍蓬勃發展。
伊朗的西南部地區是新月沃土的一部分。人類最早的主要農作物在此生長,諸如蘇薩這樣的村莊(那裡最早可能在公元前4395年就建立了定居點),還有像Chogha Mish這樣的定居點,這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00年。
3、銅器時代:
埃蘭和米底亞尚未被希臘人稱為波斯,但卻是波斯地區歷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埃蘭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於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系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G. 漢代時伊朗是什麼名稱
伊朗從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波斯帝國至今,其語言文字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語時期(公元9世紀初至今)。 幾種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巴哈伊教、馬茲達教等都是起源於伊朗,目前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大部分人屬於什葉派穆斯林,也有屬於遜尼派的。
H. 漢朝與亞洲,歐洲之間友好交往的史實
與西亞、歐洲的往來
1.漢朝與安息的交往
兩漢時期,羅馬帝國、安息、貴霜、漢朝都曾盛極一時,發展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絲綢之路貫通這幾個文明地區,促進了各文明中心之間的聯系,直接的外交活動也從此開始。
安息,伊朗高原的古國,音譯為帕提亞(Prthia),中國古代史書稱它為「安息」。原本是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後來又先後隸屬於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公元前248年,裏海東南的帕提亞在阿塞西(Arsaces,Arsak)領導下,發動了反對塞琉西朝統治的起義,建立了安息國(Arsak)。密司立但特一世(前171年~前138年)統治時期,疆域北至裏海,南至波斯灣,東接大夏、印度,西到幼發拉底河。張騫第二次出使烏孫,副使曾到達安息國都番兜城,安息國王密司立但特二世(前124年~前87年)特派兩萬騎兵出迎於東部邊界木鹿(今馬里),經數千里護送,才到安息國都。漢使返國時,安息也派使者到長安考察中國國情,向漢朝獻大鳥(駝鳥)卵和黎軒的善眩人(魔術師)。安息和漢朝首次建交後,雙方使節和商賈往來絡繹不絕,中國絲綢、鐵器通過安息商人遠銷西方,西方各國的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皮毛也從安息輸入中國。
2漢朝與大秦的往來
在我國史書中,古代羅馬帝國曾被稱作黎軒、黎靬、犁鞬、海西、大秦或拂菻、拂懍、弗林。黎靬之名最初見於《史記·大宛傳》。據載:「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靬善眩人獻於漢」。這里提到的「黎靬善眩人」即羅馬的魔術師,這是見於記載的最早來中國的羅馬人。羅馬帝國同中國的直接交往,受到安息的阻礙。正是在陸路交通障礙難以清除的情況下,羅馬人轉而走海上絲綢之路。166年(漢桓帝延熹九年),一位自稱是大秦王安敦派來的使者,在越南中部的日南登陸,到洛陽謁見中國皇帝,並獻上象牙、犀角、玳瑁。這是中文記載的歐洲同中國的首次直接接觸。從此次通使以後,羅馬人來華經商逐漸活躍起來。隨著以漢帝國為一端、以羅馬帝國為另一端的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發展與繁榮,沿著絲綢古道,大量中國絲綢等物品源源西運,流向中亞、南亞、西亞和北非,直到地中海沿岸。2世紀時,既使在羅馬帝國極西端的英倫海島,絲綢的流行也不亞於中國的洛陽。為了獲取絲貨等物,每年從羅馬流入印度、賽里斯和阿拉伯半島的錢,不下1億賽斯太斯(古羅馬貨幣單位)。
I. 伊朗在漢代時叫什麼名稱
伊朗在漢代時叫「安息」
安息,建於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漢朝取阿爾撒息王朝的漢語音譯「安息」作為國名,在西方稱為帕提亞帝國(Part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