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為什麼老針對伊朗
不止是這些,伊朗控制波斯灣著波斯灣的大門,還有中國在伊朗有產業,伊朗和以色列有矛盾等等多種原因
『貳』 美國為何要強行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呢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8月19日(星期三)在華盛頓的白宮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宣布,美國將在星期四要求聯合國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制裁。
15年伊朗簽訂了《伊核協議》後,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的一切制裁,美國也不得不解除對伊朗的全面封鎖。
伊朗在全面封鎖被解除後,憑借豐厚的石油資源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伊朗實力的提升嚴重影響了美國在中東的布局,美國的相關利益受到損害,這一點美國人絕對不能忍。
而且伊朗很有可能與俄羅斯一起進一步的減少美國在中東的空間;中東蘊藏大量的石油資源,石油美元體系一直是美元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因此美國為維護美元的霸主地位,必須讓中東被自己掌控。伊朗作為一個反對美的國家實力越強,對美國的危害越大,這是美國決不允許發生的。
『叄』 特朗普開除博爾頓向伊朗示好,現在又向伊朗追加制裁,這兩點不矛盾嗎
矛盾的事情,特朗普也不是第一次幹了。之前開除博爾頓向伊朗示好沒有成功。所以惱羞成怒,現在又向伊朗追加制裁。這不是很正常的嗎。矛盾是矛盾。只是特朗普用了不同的方式而已。特朗普想要達到的結果目前還沒有達到,並且特朗普用的就是一招先禮後兵。
這是特朗普第9次表達想與伊朗領導人會面的願望,但前8次已經被拒絕。原因就像伊朗有關評論指出的那樣,特朗普在5月撕毀核協議後,伊朗與華盛頓進行談判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肆』 美國為什麼多次警告伊朗
特朗普搞伊朗,不過是在完成美國石油霸權的重要一步。全球正努力掙脫“石油美元”的桎梏,這是美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事。
『伍』 美國為什麼會進攻伊朗
伊拉克、阿富汗已被西方幹掉,扶植了親西方政權,阿拉伯本身就親西方。
於是中東那塊產油多、實力較強的就只剩下伊朗了。
如果拿下伊朗,美國就幾乎可以完全掌控石油,掌控全球命脈
『陸』 美國為什麼要針對伊朗目的是
稱王稱霸,為了石油供給,抑制伊朗獲得核武器,也是對中俄一種打去。
『柒』 揭秘美國為什麼要與伊朗和解
在中東,美國通過兩次戰爭,佔領伊拉克後,已經取得了伊拉克的控制權,中東石油大國伊朗,就必然成為美國要侵吞的一塊大肥肉。搞定兩伊,就意味著美國大中東計劃成功了80%。
1. 佔領伊朗,美國可以確保自身發展戰略優勢。
2.佔領伊朗,美國可以左右中、歐、日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3.佔領伊朗,美國可以進一步遏制俄羅斯。
(反正就是惟恐天下不亂!)
『捌』 美國為什麼總是制裁伊朗
美國又不是沒有全面制裁過伊朗,可結果怎麼樣呢?換言之,人家伊朗可是久經制裁的老手,都習以為常了~~再說中國,即便不能從伊朗買到石油,就不能從其它國家買到了么?別忘了咱們的近鄰俄羅斯。
從2017年開始,俄羅斯就是對華石油出口的佼佼者。目前,俄羅斯通過三個方向向中國出口石油:斯科沃洛季諾-漠河石油管道,經哈薩克中轉的阿塔蘇— 阿拉山口管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另據預計:2018年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量可能增長45%!
『玖』 美國為什麼要和伊朗作對
我認為目前的伊朗軍隊,只是一支以70年代技術水平的機械化軍隊,在1988年時的戰鬥力略比當時的伊拉克強一些,過去17年發展不大,只有及少量90年代水平的裝備,與美軍的差距十分巨大。
今天美軍與伊朗軍隊的戰鬥力對比,遠遠大於海灣戰爭時美軍與伊拉克軍隊之間的戰鬥力對比。
1.伊朗空軍的戰鬥力與1991年的伊拉克空軍基本在同一等級,當年的伊拉克空軍不是美國空軍的對手,今天伊朗空軍更無力有效應戰。在戰爭最初的一兩天內,就會被基本打垮,兩三天後要麼不敢再成建制升空迎戰,要麼被戰絕對優勢的美國空軍全殲於地面或者空中。
2.地面防空方面也類似,除了新裝備了一些新興高炮、便攜市式防空導彈、短程導彈外,基本沒有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裝備,甚至連新近定貨的道爾m1也要兩年後才能大量形成戰鬥力。這些裝備,在戰時可以在戰術層次擊落一些美軍飛機,但無法發揮戰略作戰,有效抗擊美軍的空襲。
3. 伊朗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主戰坦克約14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特別是伊朗自行生產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成為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骨幹。但他們在技術方面的整體水平,也並不比1991年的伊拉克陸軍強太多,而美國陸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信息化作戰能力、對戰場事態的掌握和控制能力,已經遠遠高於1991年。
4.海軍方面伊朗能拿的出手的只有三艘基洛級潛艇和一些反艦導彈,潛艇可以牽制住美國的大量反潛兵力,並可能在作戰中擊沉若干艦船,但也無法改變雙方的戰略態勢。在沒有有效信息支持的情況下,反艦導彈的作戰能力本來就有限,加之沒有足夠的數量對美艦隊發起朝飽和攻擊,因此仍然只能發揮戰術層次的價值,無法阻止美軍登陸。
當然,伊朗有自己的優勢,伊朗人的民族凝聚力很強,戰時及具犧牲精神,還有遼闊的領土和復雜多樣的地形。但是,伊朗人的人海戰術可以在當年伊拉克軍隊面前發威,今天絕對無法再在高度機械化、信息化、火力猛烈的美軍面前發揮同樣的作用。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遲滯美軍的進攻速度,給美軍增加傷亡,卻無法建立不可逾越非防線阻擋美軍的進攻。
我認為,一旦美國2006年全面侵略伊朗,美軍應該首先在伊拉克集結重兵,駐扎在伊拉克的美軍將超過20萬,在沙特、科威特、巴林等海灣國家也將駐扎數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海軍和空軍更不必說。
戰爭開始時,美軍將不是象海灣戰爭時先對伊朗進行長期的空中打擊,因為今天美軍的空中打擊力量已經是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主,打擊效率已經數十倍於當年,可以迅速摧毀伊朗邊境地區的防空設施,在幾天內完成1991年需要幾十天才能完成的轟炸任務。伊朗也不可能再象當年的伊拉克那樣把陸軍主力集中在邊境線上等著美軍殲滅,而會適當分散部署,將大部分主力部隊部署在縱深的主要城市、山區和重要隘口。美軍有足夠的力量確保初期地面攻勢的凌厲,美軍會挑選伊朗扎格羅斯山脈和稍東一些的庫赫魯德山脈中防禦相對薄弱的多個地點突破,引誘伊軍出動攔截,伊軍一出動,美軍則利用空中和信息優勢對伊軍部隊進行不對稱打擊,重創之,再用陸軍裝甲部隊消滅已遭重創的伊軍。
美國發動此次戰爭的目的,不是象科索沃戰爭那樣迫使敵國屈服,允許自己控制其一個省,而是為了象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那樣,推翻一個國家的現政權,扶植一個新政權,以達到控制世界石油資源、鞏固世界霸權的目的。為此美國必須全面佔領伊朗,這樣,美軍的空襲重點將不是伊朗的國民經濟體系,而是直接空襲其軍隊和直接為戰爭服務的軍事、半軍事目標。空襲的戰略戰術將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類似,只是要空襲的目標數量和難度遠遠高於伊拉克戰爭。
這就意味著戰爭需要更長時間,要二三十天結束主要戰事是不可能的,但5個月的時間基本夠了。
戰爭一開始,美軍將用大量巡航導彈、隱身轟炸機、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對伊朗發起猛烈的空襲,其中庫赫魯德山脈和庫赫魯德山脈以西的地區將是重點,這一地區的伊軍將被完全壓制並遭到現實的打擊,幾乎同時,美國陸軍的直升機部隊、山地戰部隊、輕型機械化部隊、空降部隊將對這一地區發起攻勢,3天左右美陸軍先頭主力部隊可以突破扎格羅斯山脈的若干個點,之後大軍迅速向縱深發展。
15天後,美軍進入伊朗的數量將達到10萬左右,已經基本全殲庫赫魯德山脈以西的伊朗軍隊,伊軍剩餘部隊將主動或者被迫變成游擊隊。
之後美軍將兵分兩路,一路北上,進攻德黑蘭,一路南下,和將在伊朗南部沿海登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一起進攻伊朗南部,留下少量部隊和東面庫赫魯德山脈的伊朗軍隊對峙,並對其發動佯攻。
對伊朗來說,他無力在邊境上拒敵於國門之外,不得不放敵人進入國土,但庫赫魯德山脈、德黑蘭、阿巴斯港等港口,則是伊朗必須全力防守的重要,目標,這些地區必將集結伊朗軍隊的主要力量,其中德黑蘭必將是重中之重。
在美軍南下北上和登陸的過程中,最激烈的大軍團作戰將開始,德黑蘭外圍的加茲溫、拉加河、庫姆、阿姆薩爾等地,將出現伊朗幾十萬正規軍、預備役、民兵和美軍血戰的場面。
美軍要佔領這些地區,兵逼德黑蘭城下,將很難在開戰後1一個月內做到,但是這種正面防禦戰,伊朗方面的作戰和信息裝備如此落後、有沒有制空權,很難堅持到開戰後兩個月以上。開戰後兩個月左右,美軍應該可以打到德黑蘭南面和西面。最血腥的德黑蘭攻防戰將隨後展開。
在南面,美軍也應該已經打下伊朗南部的阿巴斯港等港口,控制住這些港口後,從美國本土、東亞、歐洲來的增援部隊將從這些港口上岸參戰。整個進入伊朗的美軍應該已經達到20萬左右,並將會在開戰後的三個月內增加到40萬,其中包括十幾萬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部隊。
美軍北路軍對德黑蘭的進攻應該無法用可以接受的傷亡打下伊朗死守的德黑蘭,美國應該會理智的選擇圍困德黑蘭,這就需要攻佔德黑蘭東面的交通重鎮達姆甘等城市和軍事要地。被圍困、轟炸、地面攻擊的德黑蘭,將無力有效的領導全國的作戰。伊朗尚未淪陷的中、東部地區,將失去來自統帥部的統一指揮,各地區的軍、師和非珍貴部隊只能根據德黑蘭的戰略思想,自行實施抵抗,這就很容易被美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此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即開戰後5個月左右,進入伊朗全境的美軍將進一步增加到50萬以上。從伊朗南部港口上岸的美軍和當初南下的美軍20多萬人,應該可以攻佔其中大部分地區和城市,主力北上和包圍德黑蘭的美軍會師,共計20來萬美軍地面部隊,在強大的空中支援和信息戰支援之下,一個月可以打下德黑蘭,結束主要戰事。以後伊朗就只能打游擊了。
共計6個月左右的時間,美軍可以佔領伊朗主要城市和絕對部分地區,結束主要戰事,之後就是組建伊朗新政府、新軍隊,清剿伊朗抵抗武裝的重任。
當然,如果美國只是發動一場局部戰爭,或者俄羅斯、中國等大國全力為伊朗提供軍事援助的話另當別論。
因此,我認為如果美軍2006年全面進攻伊朗,伊朗只能支撐6個月左右,打死4000-8000名美軍,打傷美軍2-5萬人次,其中約30%的傷亡來自正規戰,約60%將是伊朗游擊戰的戰果,另外大約10%將是伊朗大量彈道導彈的成績。
一旦打下了伊朗,美國將完全控制中東地區,這個最主要的石油產區,鞏固美國未來在世界的霸權。這樣的戰略利益,對布希這樣好戰的美國總統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美國完全可能利用當前伊朗的核問題,發動對伊朗的全面侵略戰爭,並在付出數萬人的傷亡後贏得戰爭的勝利。
一旦這樣的局面出現,將極大的損害中國、俄羅斯的最高戰略意義,兩國應該早做准備,一方面應該積極進行外交斡旋,促使伊朗同意在俄羅斯或者其他外國進行部分鈾轉化活動。
一方面積極支持伊朗進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強伊朗科技美國侵略的能力,在和平時期,兩國應該堅決突破美國的阻礙,大量向向伊朗出售先進的防禦性武器及其生產技術。並在「上海合作組織」筐架下,為伊朗提供安全保證,如果戰爭爆發,則可以以這個保證為依據,不顧一切的為伊朗提供武器援助,甚至允許本國公民自願前往伊朗,加入伊朗武裝力量,與伊朗人民並肩作戰,對自願前往伊朗的現役軍人則准予立即退出現役。堅決打破美國的如意算盤。即使美國佔領伊朗,也應該接受伊朗流亡政府,並繼續為他提供武器、資金,幫助他培訓游擊戰士。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說服伊朗接受在俄羅斯進行鈾轉化活動的建議,只有這樣,伊朗才有時間進行軍隊現代化建設。
『拾』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
1、因為伊朗擁有核武器將破壞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穩定。
2、在中東有幾大矛盾影響能源基地的穩定,一個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矛盾,另一個是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人(也就是教派之間的矛盾)。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由於幾次中東戰爭和美國的調節基本上已經恢復了和平,只剩下巴勒斯坦問題。而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還是非常大,伊朗多次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擁有核武器以色列是絕不會答應的。另外阿拉伯國家(海灣國家)和伊朗的矛盾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伊朗擁有核武器會造成這些國家的恐慌,如果美國不管,這些國家甚至也會選擇發展核武器自保。
1、能源基地的穩定對於世界和美國的號召力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比喻,中東地區就好比一個大的加油站,世界各國就好比一些商業汽車運營公司,因此一旦加油站內部出現動盪(打架斗毆)等等,就會影響這些商業運行公司的加油和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汽油。因此這些商業運營公司會遭受損失,而且誰家的汽車多,誰的損失大,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實力最大的一家肯定會帶頭出面,平息加油站的不穩定現象。
另外美國在世界上是以大哥的形象出現,並且已經獲得許多小弟的認可,充當世界警察,維護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不帶頭,是絕對影響自己的聲譽和號召力(也就是一呼百應的能力),美國有很強的號召力,美國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區,輕松的組織起十幾個國家的聯盟,就連當年打伊拉克美國就組成了40國聯盟的軍隊(這些國家只是象徵的派遣人員表示支持)。
如果在這種影響大家利益的情況下(伊朗擁有核武器導致能源基地失去穩定),美國不出頭,以後誰還會跟著這你!你還配當大哥嗎!小弟們就會自行展開軍備競賽,各自保護自己的利益,或是是在尋求其他大哥的支持。總之美國不管話就會喪失全球的威信和影響力。
現在以色列和幾個海灣國家小弟已經多次敦促美國大哥盡快打擊伊朗核設施,美國由於目前的經濟等問題,也是遲遲不動手,因此才用「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步驟運作,也就是先從外交和制裁下手,建立聯盟,破壞伊朗的外交,使得伊朗陷入孤立,這一步基本上快完成了,最致命的就是抵制伊朗原油,估計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會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國,如果伊朗在不屈服,下一步就是「伐兵」階段了。
為什麼絕大數國家會配合美國,因為大家很清楚,伊朗核武器是對大家利益的傷害,因此只要美國能夠讓沙特等海灣國家能夠加大出口量,補齊大家的因為石油禁運的缺口,大家的利益還是會得到保障的,另外美國擁有強勁的內需經濟和繁榮自由的金融交易,對於世界絕大數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美國已經表明了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決心,因此其實就等於這些國家必須在美國市場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和進口伊朗石油之間做出選擇,哪一個重要大家一目瞭然,伊朗只是產油國的其中一家,大家可以尋找其他家的石油,而美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和金融利益,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誰會傻的去撿芝麻,漏掉撿西瓜呢。
至於中國能否配合,單純從利益角度,理性分析的話,中國應該會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國。雖然中國特體制比較傾向支持伊朗,但是美國的底線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伊朗擁核美國必打,是誰也擋不住的,因此到時候即便是你不配合美國,繼續進口伊朗石油,也會損失在伊朗的石油,還不如和美國討價還價,獲得一定利益,改從沙特進口,這樣也不會得罪海灣這些產油國。假設伊朗核武器得到解決,也不影響你重新從伊朗進口,因為中國是大的買方,伊朗是賣方。
最近幾天溫總理出訪沙特等3個產油國,是不是也為即將展開的全球抵制伊朗石油的行動,做一些補救措施?我們拭目以待。也不排除,我們由於特色體制的原因,思維偏執的選擇繼續保持與伊朗的石油關系,到時候一但美國組成聯盟打了伊朗,中國立馬無法進口到伊朗石油,一些已經簽署的伊朗原油訂單也會打水漂了。到那種時候中國在想尋求沙特等他方面的石油供給,恐怕就要花高價了,另外美國在其國內貿易金融市場方面也可能會對中國採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作為懲罰,畢竟中國是靠外需出口拉動經濟的特色經濟體制,對美貿易還是大頭。,
所以伊朗目前的出境應該是越來越難熬了,明智的做法還是盡快開放自己核設施,徹底放棄發展核武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