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色列為什麼打巴勒斯坦
他們的關系恐怕要從遠古說起了.
在最早的古代,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塊地方居住的都是希伯來人,也就是猶太人的祖先,後來就像聖經中記載的那樣,希伯來人被外來民族侵犯,大敗,不僅城市被摧毀,所有的人民都被迫遷徙(好像去的是埃及,記不清了),從此開始了這個民族漫長的流浪、被驅趕被迫害的歷史,也開始了猶太民族試圖回家的努力(聖經中記載摩西出埃及記就是講這種努力)。
與此同時,阿拉伯人慢慢遷徙到這片土地上,並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居住至今。
二戰時期,猶太人受到納粹迫害,復國運動蓬勃發展,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一部分猶太人逃到了巴勒斯坦。
二戰結束之後,由於猶太人時被納粹迫害的,而阿拉伯國家是納粹的支持者(因為阿拉伯人當時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他們企圖依靠德國擺脫英國的統治,就像芬蘭一樣,只能嘆一句跟錯了老大),再加上美國試圖通過以色列強化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所以支持以色列復國。
阿拉伯國家當然不願意了,加上英國在背後支持,於是就有了幾次中東戰爭,結果阿拉伯聯軍大敗,不僅沒有把以色列人趕出去,還喪失了很多原來劃給巴勒斯坦的土地。
所以現在巴勒斯坦人說以色列人強佔了他們的土地,以色列人說我們只是回家了,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
於是乎兩不相讓,怨怨相報至今。
滿意請採納
『貳』 以色列為什麼要打巴勒斯坦
加沙地區主要人口是巴勒斯坦人,本來巴勒斯坦人是要建立巴勒斯坦國的,但是到現在一直還沒建起來。
二戰前沒有以色列這個國家的,現在叫做以色列的地方,住的大部分都是巴勒斯坦人。二戰後聯合國通過決議,就說這個地方就建立一個以色列國吧,猶太人都可以過去住。所以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人搶了他們的地盤,所以一直想要回來。以前巴勒斯坦有很多中東國家撐腰(因為都是阿拉伯人,信伊斯蘭教么),跟以色列打過5次仗,想消滅以色列。但是以色列有老美撐腰(美國有很多猶太人啊),不但沒被消滅,反而佔了阿拉伯不少地盤。後來那些中東國家覺的干不過以色列,也就不打了。
但是巴勒斯坦裡面有個叫哈馬斯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宗旨是非要幹掉以色列不可,所以老是跟以色列鬧事。現在主要有兩種鬧事方式,一種是讓敢死隊員身上綁個炸彈,跑以色列餐館里,一拉弦,Boooom,死一片。最近這兩年不知從哪兒搞到的技術,學會了製造火箭炮。隔三差五的就從加沙地帶朝以色列放火箭炮.
2008年12月份哈馬斯放火箭炮放上了癮,一口氣朝以色列發了幾十顆火箭彈,以色列實在受不了了,就跟哈馬斯幹上了。
『叄』 這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什麼原因導致開戰的
加沙地帶。1948年埃及佔領,1967年被以色列奪回。
2005,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和平協議生效,以色列,撤出加沙,法塔赫接管。
2007年6月,哈馬斯用武力從法塔赫手中奪得該地的控制權。
隨後不斷發射火箭襲擊以色列居民區和城鎮。造成以色列平民不斷傷亡。
為了使城鎮不再遭受火箭襲擊,以色列與09年和今年,出兵進入加沙地帶,掃盪哈馬斯
『肆』 以色列為什麼打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問題源遠流長,至今還舉世矚目。所以,它的由來要從古代說起。 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原來是古代希伯來人的棲息地,後來猶太人陸續遷離。正因為這里猶太人居多,所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苦受煎熬。巴勒斯坦人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正式的現代化國家,就如歐洲的瑞士和丹麥的那樣,他們的男男女女所關心的是如何擺脫猶太人在他們頭腦里的陰影,他們所感興趣的是希望有比經常與他們吵架的阿拉伯鄰居們更好的水利灌溉設施和道路,至於那塊已成為他們前進中的障礙的石頭,能不能從中抽得出水來,才是最為重要的。我想:也許是由於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相互爭奪土地,造成他們之間的矛盾愈加惡化。
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國建立;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國家長期沒有建立起來。由此可知,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矛盾就更加強烈了,所以以色列國成立不久,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國佔領了大片原定劃給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土地。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猶太人能成立自己的國家而他們不能?中東戰爭爆發原因有哪些?是否有人在操縱戰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逐漸明白了。我們知道,猶太人很團結也比較聰明,他們重視科技、教育,極力用知識武裝自己,再加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他們成立了自己國家,當然,也不排除某些發達國家對他們的支持。但巴勒斯坦人也不甘於落後,其實,他們一直想建立自己國家。當他們得知自己的夙敵建立了以色列國後,便聯合埃及、約旦、敘利亞等阿拉伯聯盟國家,在以色列國成立的第二天,同以色列軍隊展開激戰。兩個不同種族之間長期不和的直接原因之一是這樣,由巴勒斯坦人所管轄的神聖石頭與流傳下來數正統猶太的圍牆之間斗爭。
中東戰爭是否有人操縱呢?我認為有。因為英國支持由台復國主義運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陸續遷往巴勒斯坦。英、法等國利用兩個不同種族之間很大的隔閡,在各方面激起他們的憤怒,讓他們互相廝殺,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石油在中東地區廣泛的分布著,石油又是工業的命脈,所以歐洲一些大資本主義國家虎視眈眈,並想盡一切辦法來控制中東,獲得利益。怪不得在1956年10月時,英法幫助以色列並出動大批飛機轟炸埃及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地,並派遣軍隊侵入蘇伊士運河地區,其實,英法就是想要控制蘇伊士運河。
「幾家恩怨何時了,惡性循環環又環。」至今,巴以沖突還在進行了。人類需要和平,就讓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和猶太基督教人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吧!
『伍』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為什麼老打仗難道不能和平共處嗎
這個問題很復雜。當初聯合國把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分為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原因是古猶太人曾在此長期居住及當地阿拉伯人未建國。這倒是滿足了猶太人數千年來建國定家的願望,但阿拉伯人就吃大虧了,本來住了幾千年的家被分了,人多分的地方還少又支離破碎的都是差的地方,這讓它的阿拉伯兄弟看不過去了,以色列剛宣布建國就遭到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圍攻,才數千軍隊的以軍連連潰退,首都幾乎都要失守了。這時美國和其它西歐國家插一腳來了:給以色列送槍送炮送坦克送飛機,並鼓勵國內猶太人去以色列參戰,就這樣,短短的時間里以色列在美歐的幫助下組織起了更強大的軍隊,一下就把阿拉伯聯軍打的潰不成軍,在之後的幾次中東戰中陸續佔領了大片阿拉伯人的地盤。
如果沒有美國的鼎力支持,根本就不會有以色列這個國家!而美國之所以支持它,是因為美國內有大批猶太人(很多是二戰時逃難去的),其中有很多傑出者(像愛因斯坦),他們掌握了很多財富,國會政府都有他們的勢力,這些因素推動美國不斷支持以色列。
而中東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仇恨則愈演愈烈,前後打了幾次戰了,都是以色列獲勝,所以以色列腰板才這么直!
『陸』 最近以色列為什麼打巴勒斯潭什麼原因幾時開始的
巴以沖突的歷史淵源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國家。「巴勒斯坦」一詞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在希伯萊語中,「巴勒斯坦」被稱之為「埃萊茲·以色列」,意為「以色列之地」。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與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為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紀奧斯曼帝國吞並巴勒斯坦,但並沒有改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屬性。
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英國委任統治地。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沖突。1947年聯合國安理會第181號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中東戰爭
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阿以之間爆發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全部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其中最主要的戰爭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成立。翌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佔領了第181號決議規定的阿拉伯國大部分領土,並強行佔領了西耶路撒冷。當時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佔領了劃歸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領土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31日,英、法對埃及進行海空軍轟擊,隨即侵入埃及領土。12月22日,英、法軍隊全部從埃及領土撤退,以色列軍隊於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領土,戰爭結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六·五」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城的約旦管區、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達6.57萬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萬阿拉伯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發起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埃及軍隊在戰爭中,橫渡蘇伊士運河,摧毀了「巴列夫防線」。敘軍一度打到太比利亞湖。但是由於超級大國插手等原因,最後被迫在10月25日停戰。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中,以色列又佔領了黎巴嫩南部一條10-15公里寬的狹長地帶。
中東和平進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斗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宣告成立,開始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斗爭。此後,巴解組織改變謀求建國的斗爭方式,開始以和平談判來實現建國的漫長歷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組織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此後有130多個國家先後承認巴勒斯坦國。由於沒有自己的領土,巴勒斯坦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這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試圖解決長達40多年的沖突。這次會議構築了中東和談的基本框架--和談分成雙邊會談和多邊會談兩個層次,確立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1993年9月13日,巴以雙方第一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在華盛頓簽署。根據協議,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實行自治,臨時過度期為5年。
根據1994年5月,巴以雙方簽署的關於實施加沙-傑里科自治原則宣言的最後協議,5月4日巴勒斯坦開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塔巴協議,以色列軍隊先後撤出約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開始就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進行了首輪會談。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內塔尼亞胡執政後,背棄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強調以「安全換和平」的原則取而代之,使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盡管巴以先後簽署了《希伯倫協議》和《懷伊協議》,但終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1999年5月,巴拉克當選以色列總理。為落實懷伊協議,巴以簽署了《沙姆沙伊赫備忘錄》,雙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開始最終地位談判,並於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達成框架協議,9月13日前達成最終協議。由於以方蓄意拖延,協議條款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腦會晤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戴維營舉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巴難民回歸以及水資源分配等棘手問題,會談未能達成協議。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巴以間一場曠日持久的流血沖突。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台以後,巴以關系更加惡化。
巴以沖突的關鍵
巴以和談中的主要問題是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巴勒斯坦難民回歸、猶太人定居點和水資源等關鍵問題。
長期以來,以色列在它所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以色列已建立200個定居點,猶太移民達10.4萬。以色列的猶太移民政策是謀求通過改變其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從約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國。
據聯合國高級難民署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2600萬難民,而巴勒斯坦難民是其中最大的難民群落,總數接近350萬。從第一代難民的出現到目前已經有52年的歷史,接近3代人。據巴勒斯坦中央統計局1996年的統計,其中難民約為470萬人。
耶路撒冷問題是巴以和談的最關鍵、最棘手問題。耶路撒冷問題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耶路撒冷位於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積176平方公里,人口65萬,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地。全城由舊城和新城兩部分組成。舊城即東耶路撒冷,多宗教古跡,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區,包括大小33個阿拉伯村莊,居住著10多萬阿拉伯人。新城即西耶路撒冷,是在19世紀後逐漸建設起來的,主要是猶太人的居住區。
組成整個耶路撒冷市的東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不是個行政區劃概念,而是個政治、地理甚至是民族概念。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原本被聯合國指定為國際城市的耶路撒冷被阿以雙方的停火線由北向南切割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被約旦(當時叫外約旦)佔領,西區被以色列佔領。分割東、西耶路撒冷的停火線由於在以色列地圖上是綠色的,所以又稱為「綠線」。以色列建國前,大量猶太移民居住在新開發的西耶路撒冷,故西耶路撒冷又稱猶太區,東耶路撒冷過去一直是阿拉伯人占居民的絕對優勢,被稱為阿拉伯區。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佔領的西耶路撒冷為首都。1967年以色列奪取東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7月通過法案,宣布統一的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終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1995年12月4日,聯合國通過決議,將以定都耶路撒冷視為非法。
根據1993年巴以雙方簽署的協議,耶路撒冷問題將在巴以最終地位談判中解決,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採取單方面的行動改變現狀。但是以色列方面仍我行我素,堅持耶路撒冷是其「統一的和永久的首都」,並繼續推行在東耶路撒冷興建猶太人定居點計劃。1999年9月巴以最終地位談判啟動後,雙方圍繞耶路撒冷地位問題進行了幾十輪公開和秘密談判,但始終無法克服雙方在該問題上的巨大分歧。特別是2000年7月巴以美戴維營首腦會談,由於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最終地位等問題上分歧巨大,會談最終未能達成協議。巴方堅持認為,根據聯合國242號決議,以色列必須撤出在1967年戰爭中佔領的東耶路撒冷。因此,與以色列共同擁有耶路撒冷或收回東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變的談判底線,沒有東耶路撒冷,就絕不同以色列簽署結束戰爭狀態的永久和平協議。
『柒』 以色列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選擇攻打巴勒斯坦
美國迫切需要控制伊朗西方。阿富汗和伊拉克已經把伊朗形成半包圍,而以色列是美國堅定的小弟。對付中東第一強國需要充分把握
並不是說,以和巴才打,以色列跟每個周邊國家都經常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