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伊拉克,伊朗這些國家都可以進世界盃,為何中國進不了啊!郁悶!~
伊朗 曾經 是亞洲第1呀。
中國2002年不是進世界盃了嗎?如果他們再表現成那樣,我希望他們在我有生之年還是不要再進世界盃了。
實力問題不去追究。
人品問題不能原諒。個個推諉責任。拿了球怕丟就回傳。
射門怕不進,也回傳,球都到禁區了還回傳。(真是中國一貫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做事方式。)
2002年日韓世界盃中國小組賽的對手是:
巴西
土耳其
哥斯大黎加。
賽前信誓旦旦說:自己實力和土耳其旗鼓相當。比哥斯大黎加略勝一籌。
結果 3場皆負。1個球也沒進 !連射門都沒幾腳。
同組的巴西是當界杯賽冠軍。
那個「和中國實力旗鼓相當的土耳其」是當界杯賽第3名!!
也不知道那幫 賽前喊話的中國臉紅不臉紅。
中國人天生的紙上談兵型
中國人的抄做肯定天下第一
中國隊每次失敗都有理由
ztzt1 說得對!!
B. 排位賽中國唯有戰勝尼日利來才能確保進軍奧運,他們能做到嗎
中國男籃惜敗委內瑞拉,錯失出線機會,無緣世界盃16強。而後中國隊為了奧運會入場券征戰此次世界盃,在險勝韓國之後,中國隊將迎來奈及利亞這一強勁對手。
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只有贏了奈及利亞,才能掌握出線的主動權。但是想贏奈及利亞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是要少輸球,要有敢拼的精神,不能被對手打昏頭了。要把心態放鬆,但不是輕敵,不要緊張。跟隨隊長易建聯的步伐,新球員逐漸成長,新舊隊員相互配合,以發揮最佳狀態,最終取勝。在此我想說的是,不論如何,我們都支持國家隊,中國隊加油!
C. 為什麼各個國家都在爭奧運會主辦權
如今,我們往往認為奧運會的發生是理所應當的,但實際並非如此。就在25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賽事之一—奧運會,處在滅絕的邊緣。沒有人願意舉辦奧運會,這和即將在新加坡展開的申奧最後搏殺相比,有天壤之別。那麼,為什麼有這么多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要使出渾身解數爭奪奧運會的舉辦權?
前國際奧委會市場總監麥克爾·佩恩,在其新書《奧林匹克大逆轉》中,通過對這一戲劇性的命運大轉折過程的記敘,對此問題給出了解答。
奧運會曾瀕臨滅絕
20世紀七十年代,現代奧運會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在1972年交出象徵國際奧委會主席權位的鑰匙時,美國的實業家艾弗里·布倫戴奇遲疑地告訴他的繼任者、愛爾蘭人邁克爾·莫里斯·基拉寧:「你不大會用到它們,我相信奧林匹克運動撐不了幾年了。」實際上,布倫戴奇預言,奧林匹克運動的消亡在基拉寧主席任期結束前就將到來。奧運會被認為太過政治化,同時開銷太大,因而變得無法繼續舉辦下去。
莫斯科奧運會經歷了體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抵制,65個國家沒有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整個組織架構都瀕臨被拆散的命運。
舉辦奧運會的開支越來越大。舉辦蒙特利爾奧運會最初的預算是3.1億美元,但是蒙特利爾修建體育場的開銷巨大,最終留給這個城市10億美元的債務。到2006年所有債務清償之後,這屆奧運會的總開銷將達到20億美元左右。
莫斯科奧運會之前幾個月在普萊西德湖舉辦的冬季奧運會,由於管理原因、資金不足和莫斯科奧運會大抵制所帶來的宣傳不力,幾乎被推到了破產的邊緣。
國際奧委會自己也危險地到達了瀕臨破產的境地。在薩馬蘭奇當選新一屆主席時,國際奧委會只有流動資產不足20萬美元,以及200萬美元其它資產。
申奧曾被指為商業自殺
曾有83%的洛杉磯市民投票反對為1984年奧運會提供任何經濟支持。有一次,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會晤該市市長湯姆·布拉德利時,據報道稱布拉德利提出將奧運會主辦權歸還國際奧委會———因為在當時事情看起來太困難了。
對不少人來說,甚至連申請舉辦奧運會都無異於商業上的自殺行為。實際上,普萊西德湖是唯一一個提出舉辦1980年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1978年國際奧委會召開全會挑選198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時,事態並沒有多大好轉。伊朗的德黑蘭原本曾考慮申辦,但隨後失去了興趣。只有一個申辦者———洛杉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開始尋找有沒有其它想要申辦的城市,但找了一圈下來,一個都找不到。
1981年的時候,只有一個城市提出了有意申辦1988年奧運會———日本的名古屋,韓國首都漢城隨後成為第二個申辦城市。
電視轉播改變奧運命運
如今,到2008年,全球電視轉播權收入已經提高了30倍,達到了30億美元。對奧運會的電視轉播覆蓋面也翻了番,達到22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電視觀眾接近40億。
電視轉播收益大幅增加,讓國際奧委會大大增加了對各個國家奧委會以及世界各單項體育運動聯合會的資金支持。贊助金額由普萊西德湖冬奧會時的5650萬美元,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8.5億美元。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確定的第一個贊助商將支付1.5億美元,幾乎是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來自200家公司的贊助總額的三倍。
將主辦國家和主辦城市推向全世界,在這方面奧運會所具有的能力堪稱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一項其它賽事,或者任何一項其它的活動,能夠提供如此全球性的舞台。近來,主辦城市已經開始認識到奧運會賦予他們的真正潛在利益所在。舉辦奧運會,如果管理正確的話,對於主辦城市和國家政府來說,這項事業會既節約開支,又能產生強大效果,收獲豐盛回報。
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可能比歷史上的任何其它時期都更為強壯。無論從競技上說,還是從財政上看,雅典、鹽湖城和悉尼都要算是奧運會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賽事。對於奧運會的興趣,也處在歷史上的最高點,電視轉播收視人數連創新高,對於未來奧運會的申辦競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D. 10、 為什麼世界上許多國家競相爭取申辦奧運會
如今,我們往往認為奧運會的發生是理所應當的,但實際並非如此。就在25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賽事之一———奧運會,處在滅絕的邊緣。沒有人願意舉辦奧運會,這和即將在新加坡展開的申奧最後搏殺相比,有天壤之別。那麼,為什麼有這么多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要使出渾身解數爭奪奧運會的舉辦權?
前國際奧委會市場總監麥克爾·佩恩,在其新書《奧林匹克大逆轉》中,通過對這
一戲劇性的命運大轉折過程的記敘,對此問題給出了解答。
奧運會曾瀕臨滅絕
20世紀七十年代,現代奧運會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在1972年交出象徵國際奧委會主席權位的鑰匙時,美國的實業家艾弗里·布倫戴奇遲疑地告訴他的繼任者、愛爾蘭人邁克爾·莫里斯·基拉寧:「你不大會用到它們,我相信奧林匹克運動撐不了幾年了。」實際上,布倫戴奇預言,奧林匹克運動的消亡在基拉寧主席任期結束前就將到來。奧運會被認為太過政治化,同時開銷太大,因而變得無法繼續舉辦下去。
莫斯科奧運會經歷了體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抵制,65個國家沒有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整個組織架構都瀕臨被拆散的命運。
舉辦奧運會的開支越來越大。舉辦蒙特利爾奧運會最初的預算是3.1億美元,但是蒙特利爾修建體育場的開銷巨大,最終留給這個城市10億美元的債務。到2006年所有債務清償之後,這屆奧運會的總開銷將達到20億美元左右。
莫斯科奧運會之前幾個月在普萊西德湖舉辦的冬季奧運會,由於管理原因、資金不足和莫斯科奧運會大抵制所帶來的宣傳不力,幾乎被推到了破產的邊緣。
國際奧委會自己也危險地到達了瀕臨破產的境地。在薩馬蘭奇當選新一屆主席時,國際奧委會只有流動資產不足20萬美元,以及200萬美元其它資產。
申奧曾被指為商業自殺
曾有83%的洛杉磯市民投票反對為1984年奧運會提供任何經濟支持。有一次,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會晤該市市長湯姆·布拉德利時,據報道稱布拉德利提出將奧運會主辦權歸還國際奧委會———因為在當時事情看起來太困難了。
對不少人來說,甚至連申請舉辦奧運會都無異於商業上的自殺行為。實際上,普萊西德湖是唯一一個提出舉辦1980年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1978年國際奧委會召開全會挑選198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時,事態並沒有多大好轉。伊朗的德黑蘭原本曾考慮申辦,但隨後失去了興趣。只有一個申辦者———洛杉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開始尋找有沒有其它想要申辦的城市,但找了一圈下來,一個都找不到。
1981年的時候,只有一個城市提出了有意申辦1988年奧運會———日本的名古屋,韓國首都漢城隨後成為第二個申辦城市。
電視轉播改變奧運命運
如今,到2008年,全球電視轉播權收入已經提高了30倍,達到了30億美元。對奧運會的電視轉播覆蓋面也翻了番,達到22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電視觀眾接近40億。
電視轉播收益大幅增加,讓國際奧委會大大增加了對各個國家奧委會以及世界各單項體育運動聯合會的資金支持。贊助金額由普萊西德湖冬奧會時的5650萬美元,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8.5億美元。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確定的第一個贊助商將支付1.5億美元,幾乎是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來自200家公司的贊助總額的三倍。
將主辦國家和主辦城市推向全世界,在這方面奧運會所具有的能力堪稱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一項其它賽事,或者任何一項其它的活動,能夠提供如此全球性的舞台。近來,主辦城市已經開始認識到奧運會賦予他們的真正潛在利益所在。舉辦奧運會,如果管理正確的話,對於主辦城市和國家政府來說,這項事業會既節約開支,又能產生強大效果,收獲豐盛回報。
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可能比歷史上的任何其它時期都更為強壯。無論從競技上說,還是從財政上看,雅典、鹽湖城和悉尼都要算是奧運會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賽事。對於奧運會的興趣,也處在歷史上的最高點,電視轉播收視人數連創新高,對於未來奧運會的申辦競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E. 伊朗倒退了幾百年,為何國家還能屹立不倒呢
伊朗靠著國家的豐富的石油資源來發展自己,所以還屹立不倒。對於伊朗來說在雖然處於中東東的地帶,環境並不是非常的好。當地淡水資源也不是很多,但是伊朗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發展自己的國家。即使在條約簽訂之後,伊朗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伊朗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是十分穩固的。在伊朗當最高領袖,用著絕對的權力。可以在這絕對的權力之下,每個人都會服從最高領袖的命令,最高領袖是有著非常強硬的態度。
F. 伊朗為什麼能參加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
他是亞足聯成員國,另外通過了亞洲杯足球賽預選賽,進入了決賽圈比賽
G. 伊朗參加奧運會的情況
伊朗首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
伊朗在歷屆奧運會獲得獎牌如下:
1956年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 伊朗獲得2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
1968年第十九屆墨西哥奧運會 伊朗 2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
1996年第二十六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伊朗 1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
2000年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 伊朗 3枚金牌,1枚銅牌
2004年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 伊朗 2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
H. 為什麼這次奧運會沒有伊朗參加
今年的亞錦賽才是奧運會預選賽,過得冠軍的隊直接晉級,二三名參加落選賽,伊朗連前四都沒進,自然就失去了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09年亞錦賽是10年世錦賽的資格賽,伊朗奪冠獲得了世錦賽參賽資格,世錦賽冠軍也可晉級奧運會,不過伊朗好像連小組賽都沒出現。
I. 伊朗電視台的奧運會為什麼要打碼
因為伊朗對於女性的穿著以及人身自由要求十分嚴格,該國宗教較為嚴格,因此沙排選手太暴露伊朗轉播打上全身馬賽克
J. 為什麼很多國家想要舉辦奧運會
好處實在太多了,我說一下有代表性的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對主辦城市北京來說,通過奧運會,將極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及整個北京的現代化水平。中國,中國北京,以及中國香港、青島、上海、天津、秦皇島、沈陽六個奧運會舉辦城市都從籌備承辦過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並為全國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經驗。
二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而至,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造成消費市場迅速膨脹。大量國內外遊客的到來利於發展旅遊業。同時由奧運經濟形成的巨大商機將吸引眾多投資者前來尋求合作機會,形成巨大的投資市場。這些都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三是帶動經濟產業發展。據估算,從奧運申辦到手,一直到2008年,奧運會每年會帶來的直接的經濟效應是全國GDP增長0.3%到0.4%。奧運會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動,為保證其舉辦成功,需要投入最優質、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由此帶動了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推動了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高級化。產業結構調整到位、經濟運作良性循環將促進全國整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騰飛。摩根士丹利國際投資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在2008年奧運會之後,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高速增長。」
四是展示大國實力。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能舉報奧運會的,這需要巨大的實力做後盾,作為一個東方文明古國、大國,舉報奧運顯示了國家實力。
五是增加就業機會。由奧運項目直接帶動的城市建設,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強城市經濟持久發展的後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
六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大量圍繞申辦和舉辦奧運會,以愛國主義、首都意識、集體榮譽為中心的宣傳工作,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全體市民愛國家愛北京的熱情,在形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奮發進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方面創造新局面,極大增強全球華人和全國人民的凝聚力。
七是提高人民文化、體育素質。對於體育的發展不言而喻,全國開展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和北京市民普及英語等活動提高了文化素質。
八是促進中西文化融合。西方文明是什麼都強調競爭,中國的文化更多強調的是謙讓,即使是對抗性,也強調點到為止。這兩種文化在當今社會都有它需要吸收對方文化的必要。東西方文化如果互相吸收對方的有益成分,將能創造更高層次的世界文化。
九是促進外交事業發展。舉辦奧運會無疑給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起到錦上添花的積極作用,加速中國的對外交流速度和深度。
十是宣傳國家國際形象。奧運會時全世界將有40億人通過電視觀看奧運會,這將使北京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將極大提升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這是無形的資本:現在由於奧運會的原因,你不需要做任何宣傳,全球的視線都集中到中國(在大部分外國人眼裡,北京=中國),他們不管你願不願意都會主動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這種效果是花錢也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