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壓歲錢給多少

伊朗壓歲錢給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18 04:23:55

『壹』 各國過春節的習俗

我們也留這個作業了,參考一下吧

新的一年,雖然世界各國時間略有不同,類似中國以農歷的春節為一年中的新年的,也有以陽歷的元月1號為新年的,但是各國春節習俗的表達方式卻不盡相同。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的習俗。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各國春節習俗的確很不一樣。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這個春節習俗的確與眾不同。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羅馬尼亞: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春節習俗的確有的很意想不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春節習俗。

『貳』 各國過年習俗

泰 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
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
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
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
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
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
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
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
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
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
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
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
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
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
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
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
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
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
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
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
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
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德 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
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
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
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
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
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
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
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
示步步高升。

印 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
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
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
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
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
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
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
「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
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
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
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
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
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
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
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
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
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
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
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
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伊 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
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
---「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
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
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
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
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
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 —— 顓頊。他以
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
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
「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
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
村,都張燈結綵,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位
懸起「慶祝元旦」的巨幅標語,歡慶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
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
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
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
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
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們的歡
樂節日。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
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
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
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
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
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
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
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
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
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
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
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
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
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
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
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
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
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
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
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
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
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
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
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
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
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
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
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
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
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
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
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
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
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
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
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
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
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
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
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
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
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
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
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
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
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
「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
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
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鍾的新年鍾聲,鍾聲鳴響
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
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
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
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
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
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
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
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叄』 一般過年壓歲錢都給多少

壓歲錢給多少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地方的經濟狀況,一般來說,給親戚朋友的孩子的話,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壓歲錢的來歷-壓

壓歲錢給多少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給的壓歲錢也逐漸提高了,也有的長輩由於過於溺愛晚輩,也會將壓歲錢提高,甚至有人將壓歲錢當作人情,認為給太少則拿不出手,因此會准備大的壓歲錢紅包。

其實,壓歲錢給多少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地方的經濟狀況,一般來說,給親戚朋友的孩子的話,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但有的家庭經濟水平較高,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范圍來給。

壓歲錢代表的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祝福,而現在祝福和感恩的本質已經逐漸淡化,不應該讓孩子以拿到「更多壓歲錢」來作為目標,而應該讓他們學會理財、認識壓歲錢的美好寓意。

壓歲錢怎麼花

首先家長應該明確,孩子的壓歲錢不能夠佔有,不然會給孩子造成不信任感。現在的壓歲錢是培養孩子理財觀念的不錯選擇。家長可以在過年後,帶著孩子用自己的壓歲錢去購買學慣用品,書本等,再留下一小部分讓其自由發揮,剩下的部分則父母幫助其建立一個理財基金或者幫孩子存起來,告訴孩子,下次要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才可以動用。父母在幫孩子存起壓歲錢時,要告訴孩子還有多少錢,以及將來可以怎麼用,切不可直接佔有。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肆』 壓歲錢給多少最好

這要看你要給的人去年給你多少,一般要大一點,但是不能過多,這樣對方會覺得出手太那什麼了,其實壓歲錢旨在心意,沒多少人真的會為了多少錢而不開心,尤其是小孩子,你給他一百和給他一塊的效果是一樣的,當然大一點的就另說,主要還是看大人的感覺,他也並不希望你給孩子過多的壓歲錢,畢竟還是孩子,不好處理,意思一下,比去年給的多一點,圖個年年多的好彩頭,大家都高興

『伍』 壓歲錢給多少合適

200,習慣圖個雙數比較吉利

『陸』 壓歲錢一般給多少

100-200元左右,不用很多的!2006祝大家新年快樂!

『柒』 伊朗新年是怎樣慶祝的

伊朗的春節——「諾魯茲」是伊朗人民的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比2500多年前古波斯帝國的第一個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更遙遠的年代。在伊朗,除了重大的伊斯蘭宗教節日外,「諾魯茲」是個全國性的喜慶日子。「諾魯茲」一般是指伊朗歷元月1日(相當於公歷3月21日或我國的農歷節氣春分)至13日這段時間。這時的伊朗首都德黑蘭已是楊柳滴翠,桃李泛紅,芳草萋萋,春光融融;你若北上裏海,或南下波斯灣,那裡更是碧波萬頃,景色如畫。
在新年前的幾天,伊朗人就開始全家出動置辦年貨。而商家們也會延長營業時間,許多商人都說如果運氣好,這幾天的營業額就能抵得上半年的收入。許多個體商販則會在繁華地段擺起臨時的街邊小攤,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兜售衣服、手錶、日用品、鮮花、工藝品等等五花八門的商品。

伊朗人置辦的年貨中,有幾樣必備的東西。一是金魚。伊朗人把金魚當做吉祥物,這倒和中國人「年年有餘」的傳統暗合。第二就是麥苗。伊朗人在新年時會把麥苗放在家中,據說可以吸收掉家中的晦氣,而到新年的第十三天,也就是「踏青節」時,則全家人去郊外踏青,順便也把麥苗給扔了,以此表示把壞了運氣都扔出去了,祈求新年好運。

在除夕夜,伊朗人並不一定都呆在家裡。很多人會繼續在街上購物置辦年貨,而很多人也會選擇在除夕夜參加清真寺的祈禱。新年期間,伊朗人的主要活動也和中國人類似,那就是走親戚。原則上也是晚輩去長輩家拜訪,而長輩也會給晚輩壓歲錢。

新年期間,伊朗的法定假日只有5天,但除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外,許多人實際上會休息13天,也就是等到新年的第十三天「踏青節」後,伊朗的新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

『捌』 盤點世界各國壓歲錢都給多少

盤點世界各國壓歲錢都給多少

今年春節,很多人發現,隨著物價的上漲,壓歲錢也是「坐地起價」。幾年前的一二百元,現在基本已拿不出手,而發出去的一個個動輒上千元的紅包也讓70、80後叫苦不迭。記者發現,除了中國外,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國也都有著發紅包的傳統。越南甚至同樣飽受著紅包上漲之痛。唯有新加坡,壓歲錢仍保持著討吉利的傳統,兩元錢就可以討得孩子歡喜。

中國
壓歲錢看漲
外媒稱中國家長「壓力山大」
《華盛頓郵報》觀察說,對於中國的90後甚至00後的孩子們來說,與往年相比,今年他們的新年願望有了明顯改變。價值不菲的電子產品成為了他們的新寵。「哪個家長能抵抗住孩子強烈的要求呢?」文中如是說道,隨著中國家長越來越有錢,孩子們的壓歲錢也逐年看漲。少的幾百元,多則萬元。有的家長統計,春節期間總共花出去的紅包在六千到一萬元,相當於部分工薪階層一到兩個月的工資。
樂了孩子,苦了家長。對於這個現象,外媒稱,中國現在有個流行的詞是——壓力山大。
馬來西亞《星報》網站也注意到,很多中國孩子在過年時更願意收到一台iPad作為新年禮物,文中風趣地說,「比起壓歲錢,這個更實在,當然,也更讓長輩們心疼。」
越南
壓歲錢也「變味兒」
和中國一樣的煩惱
從前,越南人過年給孩子的壓歲錢一般只是小面額,但隨著經濟發展,越南人也有同中國人類似的壓歲錢「變味兒」的煩惱。
在越南,給壓歲錢最初是指將銅錢穿起來,用紅線綁成龍形或寶劍形,放在孩子的床腳或枕邊,以震懾妖魔鬼怪,讓孩子安心睡眠。之後壓歲錢演變為新年送紅包,意味著能給人們帶來喜悅和幸運。
實際上,這種習俗很有可能傳自中國:越南語中一個表示壓歲錢的詞「lixi」,就源於中國南方地區的「利是」一詞。
從前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並不多,象徵性地給個500或1000越南盾(1元人民幣約合3300越盾),有時不給錢,就給塊糖果。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給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
按照眼下越南的行情,根據個人關系的親疏遠近,壓歲錢一般從5000到10萬越盾不等。原本長輩給孩子壓歲錢是體現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如今卻成了一種負擔。
越南網站介紹了這樣一個笑話:一名農村婦女的哥哥在城裡做官,每年大年初二,她就讓自己孩子到大舅家串門,以便能得些壓歲錢,有一年竟拿回了300萬越盾,比種田一年的收入還多。
越南專家因此呼籲,應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壓歲錢的含義,合理使用壓歲錢,讓這一傳統習俗發揮積極作用。
新加坡

2-10新元不等
不比錢數比個數
新加坡的經濟發達,但在壓歲錢上反而最吝嗇。新加坡人上門拜年,也發壓歲錢,但是新加坡家長給孩子派發的「紅包」,數量雖多但分量很輕。他們給的對象是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只要對方來拜年,都有「紅包」拿。
不過,打開「紅包」抽出的可能只是一兩張二新元票面的新幣(一元人民幣合0.2新元),最多也就是十新元(一般都是雙數),不到人民幣五十元。不過,孩子們也並不介意,因為孩子們互相「攀比」的是誰拿了多少個「紅包」,而不問你拿了多少壓歲錢。
在新加坡人看來,「紅包」的作用只在於給孩子節日的氣氛,增加家庭的溫馨,是區別其它節日的一項內容。
日本

經濟不景氣
壓歲錢15年來最少
日本小孩子雖然也能拿到壓歲錢,但受到日本經濟蕭條影響,壓歲錢今年大打折扣。
據《京都新聞》27日報道,日本京都中央信用銀行26日發布的「2012年壓歲錢大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日本經濟不太景氣,甚至很多家庭一整年的收支是赤字,所以今年日本孩子們平均每人拿到壓歲錢35661日元(約合人民幣2926元),比去年平均額減少525日元,也是自1997年以來最少的一次。
該調查從1月4日至6日進行,從學齡前兒童至高中生約1173人參與。
對於壓歲錢怎麼花、花在哪,日本《每日新聞》特意做了一份調查,排在首位的是「買游戲」;第二位是「存下來」;第三位是「買書」,但第四位「買玩具」的比例為11.0%,比去年減少了6.3%。
此外,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日本黑社會團體,趁機通過發壓歲錢滲透自己勢力。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道稱,日本黑社會團體年末會舉辦年糕大會等例行活動,向普通市民發放壓歲錢。
壓歲錢從1萬日元到3萬日元不等(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50元),壓歲錢的信封上寫有黑社會團體當家的名字。有趣的是,很多中學生聽說有壓歲錢拿,都飛奔而去。這樣的舉動已經受到日本警察的關注。
韓國

壓歲錢給外匯
漂亮又保值
韓國人過農歷新年,特別重視年初一的「祭禮和歲拜」儀式。祭禮完畢,晚輩要向父母和其他長輩磕頭拜年,行「歲拜」禮,而長輩則要給晚輩壓歲錢。
或許是富國的共同特點,韓國人的壓歲錢和新加坡人一樣,也不算多。一般來說,給尚在讀小學的孩子5000韓元至1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8韓元);給初中生1萬韓元至2萬韓元;給高中生2萬韓元至3萬韓元。
然而,由於近年來物價上漲,經濟形勢不好,韓國人也面臨著壓歲錢的苦惱。不過,韓國人的對策更具創新性。
韓國一家銀行就推出了「外匯壓歲錢」。這種分為3種套裝的「外匯壓歲錢」,由美元、人民幣、歐元、加元和澳元這5種貨幣中的3張至5張紙幣組成,樣式豐富多彩,售價最貴的不過4.85萬韓元,深受家長的歡迎。
一些家長認為,這種外匯壓歲錢,不僅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匯率知識,而且外幣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可謂一舉多得。
背景資料
「壓歲錢」習俗從何而來?
「壓歲錢」因何而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說認為,源於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據史籍《桯史》記載,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當時的朝廷樞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著大人在汴梁(今河南開封)的街頭觀燈遊玩,不料,被歹人掠走。
歹徒本准備勒索王韶一筆錢財,但逃跑途中,聰明的南陔在看見途經的車子後,大聲呼救。歹人連忙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
此事流傳到民間後,人們紛紛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過年的時候,除了給孩子們買爆竹、吃食外,還要專門給孩子們一些壓驚的零用錢,並稱之為「壓歲錢」。
《清嘉錄》中說:「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意思就是說,大人在春節時都要給孩子用紅繩子穿的百枚銅錢,稱之為「壓歲錢」。

『玖』 壓歲錢應該給多少

一百到二百

『拾』 外國是否有壓歲錢,有多少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壓歲錢歷史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鑒》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壓歲錢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閱讀全文

與伊朗壓歲錢給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萬印尼盾可以買些什麼 瀏覽:979
義大利結婚中國的財產怎麼分 瀏覽:598
接印度尼西亞電話多少錢一分鍾 瀏覽:89
如何當中國翻譯官 瀏覽:311
如何把中國版模組導入國際版 瀏覽:909
法國英國中國美國的國旗是什麼樣 瀏覽:298
越南為什麼叫柬埔寨 瀏覽:243
東晉對印度文化有什麼影響 瀏覽:206
漢書中稱印度為什麼 瀏覽:699
義大利奪得了什麼獎杯 瀏覽:125
印度的鯽魚叫什麼 瀏覽:229
義大利人口和中國哪個省相當 瀏覽:631
英國鵝肝怎麼買 瀏覽:80
印尼非法外勞罰款多少 瀏覽:116
印度葉子怎麼做好吃 瀏覽:759
印尼電話卡怎麼開個人熱點 瀏覽:972
為什麼中國人愛面子 瀏覽:939
奈及利亞跟中國實力如何 瀏覽:909
中國有哪些海洋生物 瀏覽:886
去英國怎麼申請公派留學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