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境內的什麼高原和印度境內的什麼平原的分界
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和印度境內的恆河平原的分界線。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是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喜馬拉雅山脈以南是位於印度境內的恆河平原和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北倚喜馬拉雅山脈,南接德干高原,西鄰塔爾沙漠和印度河平原,東至孟加拉灣。境內地勢平坦,恆河穿越全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原東南部的恆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Ⅱ 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的位置和海拔
印度的地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地,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印度主要的農業區是恆河平原.
故選:B.
Ⅲ 西亞的伊朗高原地區
閉塞的山間高原
包括高原內陸及其周圍山地,主要由南北兩側的邊緣山地及中間高原盆地所構成。其邊緣山地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山帶。分為兩支,北支主要有厄爾布爾士山脈、科彼得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南支主要有扎格羅斯山脈、莫克蘭山脈、基爾塔爾山脈,並東延成蘇來曼山脈。伊朗高原南北介於中亞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灣之間,西鄰亞美尼亞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接印度半島區的塔爾沙漠,東西長達2500公里,南北最寬為1500公里,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屬伊朗,小部分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
伊朗高原周圍山地高大險峻,尤其是興都庫什山和扎格羅斯山脈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蓋的山峰高大連綿,十分壯觀雄偉。
乾燥的伊朗式氣候
伊朗高原氣候主要屬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具有大陸性顯著、溫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點,因此稱伊朗式氣候。南部邊緣為熱帶乾旱氣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及東北信風帶,地勢較高,氣流多來自乾燥內陸,高原內部又呈盆地狀,導致本區氣候具有突出特點:大陸性顯著,冬涼夏熱,年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大部分地區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僅在邊緣山地特別是迎風側降水量較多,厄爾布爾士山北坡和裏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過1000毫米,是降水最豐富的地區;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間。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表現出自北而南、從西向東、由山地到內陸盆地逐漸減少的趨勢。
內陸流域廣大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植被
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屬亞熱帶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鈣土、棕鈣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觀多為半荒漠、荒漠景觀。整個內陸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種類很少,多生長疏生短草和肉質、多刺、根系發達的灌木。森林面積很少,僅佔10%左右,在南裏海低地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森林茂密,多闊葉林,在扎格羅斯山地西部有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帶以上分布著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資源
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鐵礦亦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區,如克爾曼、巴米安等地,儲量大、品位高。銅、鉻、鉛、鋅等礦儲量也相當可觀。土地主要是適於放牧的各種草地,可耕地較少,不足總面積的1/5,水源不足,使草場載畜量很低。
Ⅳ 喜馬拉雅山脈四周分布著較低的地形單元,如__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 東西伯利亞平原,__平原,華北
東歐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恆河平原
Ⅳ 亞洲八大高原八大平原八大丘鄰
青藏高原,德干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帕米爾高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圖蘭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湄公河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
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哈薩克丘陵、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越南中部丘陵
Ⅵ 伊朗高原主要平原有什麼位於什麼境內又稱西問平原
伊朗高原沒有平原。伊朗高原,位於帕米爾高原和亞美尼亞高原之間,北鄰裏海、圖蘭低地和興都庫什山脈、科彼特山脈與厄爾布爾士山脈;南濱波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東緣有基爾塔爾山脈與蘇萊曼山脈;西南緣是扎格羅斯山脈,南部有莫克蘭山脈。各山都很高峻,山脈與谷地交錯排列。為一四周環山的閉塞式山間高原。東西長2500千米,南北寬1500千米,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內部地勢起伏不大,海拔1000~1500米,多山間盆地,其間鹽沼、荒漠廣布。高原內部有卡維爾、盧特與雷吉斯坦三個荒漠。
伊朗高原由小亞細亞和高加索開始,一直向東延伸,包括現今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周圍被雄偉的高山所包圍,高原中央是遼闊的內陸盆地,沒有河流通往大海。伊朗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是毗鄰兩河流域的胡澤斯坦地區,還有北部、西北部山鏈的山麓與河谷地區,特別是裏海、高加索山脈的斜坡地區。
伊朗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真正的山地型戈壁,只有西南地區擁有部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及西部的扎格羅斯山脈以北的大量山間盆地以及河谷,為伊朗提供了優良的耕作區域。在伊朗的北部,有一道瀕臨裏海的狹長平原,這一區域的南方被高達3000多米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阻隔(最高峰5000多米),與平原之間的落差高達2000多米,使得北方的濕潤氣流在這里匯集,形成降水充沛的魚米之鄉,面積大概約為成都平原的2倍。除此之外,這里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30度左右,河流遍地,比起中國的江南地區也絲毫不會遜色,因此這里也是伊朗水稻主產區。
Ⅶ 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和中央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哪個面積最大
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和中央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喜馬拉雅山區 面積最大
中歐平原又名波德平原,位於歐洲波蘭、德國北部。西自萊茵河口,東至波蘭東部的狹長地帶。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海拔為50~100 米,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西部有些地區在海平面以下,地貌與第四紀冰川作用緊密相關,但由於玉木冰川只出現在易北河以東地區,因此以易北河為界東西兩部分的地貌特徵有明顯的差異。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西部冰磧地貌不很顯著,為一起伏和緩的低平原,由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為低地帶、砂質平原帶。東部地區冰磧地貌保存較好,由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為砂丘帶、底磧平原帶、終磧丘陵帶、冰水平原帶和黃土帶。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是中國東北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位於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
東北平原或稱松遼平原(廣義)、關東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中國東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地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
恆河平原為印度大平原的東支,印度大平原在南亞喜馬拉雅等山脈和德干高原之間,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西部又稱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內;東部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平原(恆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內,面積約51.6萬平方千米。
北美大平原:也稱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里(Prairie)源出法語,大平原之稱則來源於美國政府。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開始開發其西部領地。當時的美國政府在宣傳西部的富庶和美麗時,把西部大草原稱為大平原。分布於北美大陸中部和西部的遼闊的大草原, 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區,以禾本科植物為主。溫度條件依地區而異,但植被以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地區發育較好。在穩定的群落中可以針茅、冰草、溚草、早熟禾、鼠尾粟和野麥等屬的植物為代表;北美草原也是玉米和小麥的主要產地。隨著降雨量的增加和草莖的高低,而又區別為高、中、低幾種類型的草原,當降雨量進一步增加時,草原則轉變為森林。
圖蘭平原(TuranPlain,俄語作TuranskayaNizmennost)又稱圖蘭低地,是中亞的哈薩克西南部和烏茲別克、土庫曼西北部的廣袤低地。北起哈薩克丘陵,東接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南抵伊朗高原北部之科佩特山脈,西臨裏海,面積150萬平方公里,在北緯35度—北緯47度,東經70度—東經55度之間。有海拔1,000公尺(3,300呎)山丘和低於海平面凹地。錫爾河和阿姆河下游流經境內。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脈,東北面和南面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東南面是大西洋,總面積150萬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四國,其中60%的面積在阿根廷境內。拉普拉塔平原北部為大查科平原,南部為潘帕斯平原。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窪,雨季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帶形成沼澤和濕地;南部潘帕斯平原,地勢坦盪平展,略向東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
Ⅷ 亞洲八大高原八大山脈八大平原的經緯度范圍
地形區不像非洲國家或者美國行政區那樣以多是以經緯度來劃分的,地形區常常是不規則的。故此,只能有大致經緯度位置。亞洲主要高原如下:
1.青藏高原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大為巴西高原)。范圍為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
2.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山結,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古稱不周山(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蔥嶺。大致位置在73°E-76°E;36°N-40°N。
3.蒙古高原
東至大興安嶺,西起阿爾泰山脈,北至薩彥嶺、肯特山、雅布洛諾夫山脈,南以陰山山脈為界,包括蒙古全部,俄羅斯南部和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絕大部分地區。86°E多至120°E,40°20′N~50°50′N左右。
4.德干高原
位於印度半島上,南亞次大陸,主要在印度南部,東以東高止山脈,西以西高止山脈為界,北界薩特普拉山脈,呈倒三角形,74°E-84°E左右,10°N-20°N左右。
5.伊朗高原
北鄰裏海、圖蘭低地和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南濱波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東緣以蘇萊曼山脈為界;西南緣是扎格羅斯山脈。大致46°E-帕米爾高原西,25°N-36°N。
6.阿拉伯高原
西南向東北傾斜的「台地式高原」。西起紅海東側的山地,向東緩傾,與阿拉伯半島東部平原以及兩河流域相連;南界為亞丁灣北側的山地,北界為敘利亞的中央高地。其核心部分為沙烏地阿拉伯的內志高原。記憶控制性經緯線,40°E;20°N,北回歸線。
7.安納托利亞高原
又名土耳其高原,位於亞洲西部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境內。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隔內托羅斯山與亞美尼亞高原相鄰,西至土耳其西部。記憶控制性經緯線30°E、40°E;40°N。
8.中西伯利亞高原
記憶控制性經緯線(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90°E至120°E左右,北回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