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塊是印尼金田黃嗎
從圖片的顏色看起來還是像金田黃的,但是為什麼有這么多黑白相間的紋理呢?所以,懷疑是蜜蠟,而且是人工合成的蜜蠟,有一種塑料的感覺!
你不妨測下密度看看,因為金田黃的密度是2.9~3.0。如果是金田黃,同體積的水是這個石頭重量的1/3左右。
2. 怎樣鑒別田黃石
田黃石顏色是經過溪水浸潤,田土覆蓋,經過幾百年、幾千年仍至幾百萬年,由內部礦物染色變化才形成。
(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
(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
(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干澀,皮色較鮮艷、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
(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艷,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2)印尼田黃怎麼打開擴展閱讀:
分類: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為名貴。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卜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者為最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
雞油黃:出產於上坂區和中坂區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色有一層似雞油的皮。
桔皮黃:刻石出產於中坂區,色澤艷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裡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於壽山溪中,或農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積存於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為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石質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卜絲紋。
硬田石:凡質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的田石,統稱為硬田石,是田黃石的下品。
橘皮紅田:主要產於上坂和中坂。又名「紅田」、「紅田石」,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艷通明,稱「橘皮紅田」。紅田極為少見,色如丹棗者,極為罕見。其質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卜紋,是稀有的石種。
3. 印尼金田黃是怎樣開采出來的,是用炸出來嗎
在山有「山料」,河中採掘有「水洗料」。通常見到的原料多為團塊狀,故有說法稱「所見原石形似恐龍蛋」。有的帶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壽山石中較好的「凍石」。大多呈現天然籽料狀態,石皮有白色、紅褐色、黑色等,有時摻雜泥沙、金沙或其他金屬細沙質。大小各異,大者不過百克,超過千克者罕見。
4. 怎樣辨別印尼金田黃的真假
一、產地印石「金田黃」的原產地是印尼,該石種產於印尼太陽溪,產量稀少,質地優良,當地又稱太陽石,或者肥皂石。
二、名稱由來:在我國,該石種最早進入的是台灣地區,近幾年由台灣商人帶入內地,由於早期銷售一直比對黃龍玉銷售,一直未見起色。
最近壽山石專家台商吳金泉先生發現該石後,將其比對田黃,將其作為石印材重新認識,不但以「金田黃」對其命名,還將其推薦給印石界的書法家、篆刻家、雕刻大師,使其關注度猛增,一時間該石頭以「金田黃」響亮名字迅速被印石界所廣泛認識,從此咸魚翻身,價格屢創新高。
由於其顏色等特徵與產於中國內地的名石福州田黃較為接近,加之產地原因,故獲稱「印尼金田黃」,由於從台灣轉介而來,又有「台灣金田黃」之名。
三、外觀形體:在山有「山料」,河中採掘有「水洗料」。通常見到的原料多為團塊狀,故有說法稱「所見原石形似恐龍蛋」。有的帶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壽山石中較好的「凍石」。大多呈現天然籽料狀態,石皮有白色、紅褐色、黑色等,有時摻雜泥沙、金沙或其他金屬細沙質。大小各異,大者不過百克,超過千克者罕見。
四、成分硬度:「金田黃」屬於方解石;其化學成份鈣1.11 錳0.89 (CO 3)2,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由較高純度碳酸鈣,氧化硅等無機化合物組合而成;摩氏硬度2.5-3.3,易雕刻,一般溫度下不幹不裂。
五、色澤:鮮艷而不俗氣,穩而不濁,驕艷妖嬈而不生厭,出泥沙而不染。光芒散發含情怡人。以黃色系列為主,也有桔紅色,亦有深有淺,粉紅色、油黃色但都凝聚了天工造物之靈氣,也都具有靈氣之帝。
六、手感:質地濕潤,細膩,油滑,不粗不幹不燥,撫之宜手。溫、柔、鋼並舉,光線照射下,石散出黃而微紅之光。握入手中感覺溫順,任由摩挲把玩後更加油光欲滴,水氣滑手。
七、石皮:除了極少無石皮外,一般情況都有石皮包裹,有白皮、紅皮、褐皮、黑皮等。因而石皮也是鑒定「金田黃」的依據之一。一般來說,白皮黃心(銀包金)凍石為極品,其他次之,也有烏鴉皮,皮肉分明不差也。
八、格紋:金田黃多有格,皮外格紋粗現,內里格紋細飄,蘿卜紋、網狀紋、水彩紋飄逸鮮活。格紋多現於表皮層,較小的體型石籽甚至於整塊內外格狀。細紋者為上品,格淺者為極品。
九、折光:有極特別黃中帶褐者,在光照下褐色消失,褐色處光徹透明,猶如玻璃,為世間珍品。傳說是黑暗中的神光,能驅魔辟邪,吉祥萬物。實則是物質組合折光形成的特殊現象。
十、種類:金田黃種類甚多,零零總總有八種之多,其大略簡單介紹原石,金田黃特殊自然體,無經過加工處理的種類及內外表皮色系區分為:黃凍、枇杷黃、紅凍、橘皮紅、雞油黃、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格紋系列及白芙蓉等等。
紅凍
色澤肉眼可見紅糖與黃凍相同甚為稀少,可說是珍惜極品!
橘皮紅
黃中帶紅之色澤,是大眾最熱門的入門種類之一。
雞油黃
猶如雞油的色澤相同,乳黃色的風格別有一番味道。
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
芙蓉質地與陶瓷色澤相近,此景搭配,若加工雕工,可說是極為巧妙!!
白芙蓉系列
質地帶有粉色光澤,為女性極為喜愛色系。
此石極為有趣,單一顆原石即有銀包銀以及格紋種類的混合體,實在特殊,其實不管種類的多寡,每樣種類不輕易擁有,畢竟石材過於稀少。
十一、價值及前景從印石材料發現直至開采應用在篆刻上至今已有幾千年,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高品質工藝品需求日漸強烈,目前印石印雕藝術品更是被廣泛市場欣賞認可並熱門收藏。如今國內可供開採的印石石材資源已所剩極其有限,尤其能切成方章者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印石之四大名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石之最高境界按台商吳金泉先生的精妙概括可以用石之六德「溫潤凝結,晶瑩剔透」八個真言一言蔽之。金田黃,其石質特點每一塊都符合「溫潤凝結,晶瑩剔透」此境界,是因而成為眾多名家一致推崇並收藏的篆刻頂級材料,可謂印石「極品中的極品」。
5. 印尼金田黃在東莞哪裡有賣的
金田黃,產於印尼雅加達的太陽溪從800米長的溪水和泥沙中挖撿而出,當地也稱太陽石、太陽仔凍石、田黃精石、金田黃凍。「金田黃」屬於方解石;其化學成份鈣1.11 錳0.89 (CO 3)2,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由較高純度碳酸鈣,氧化硅等無機化合物組合而成;摩氏硬度3.5-4.5,易雕刻,一般溫度下不幹不裂,可作為石印材。較之印石材,石之六德「溫、潤、凝、結、晶瑩剔透」,每塊金田黃皆具備,被稱之為「印石極品中之極品」。
外觀形體:
在山有「山料」,河中採掘有「水洗料」。通常見到的原料多為團塊狀,故有說法稱「所見原石形似恐龍蛋」。有的帶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壽山石中較好的「凍石」。大多呈現天然籽料狀態,石皮有白色、紅褐色、黑色等,有時摻雜泥沙、金沙或其他金屬細沙質。大小各異,大者不過百克,超過千克者罕見。
色澤:
鮮艷而不俗氣,穩而不濁,驕艷妖嬈而不生厭,出泥沙而不染。光芒散發含情怡人。以黃色系列為主,也有桔紅色,亦有深有淺,粉紅色、油黃色但都凝聚了天工造物之靈氣,也都具有靈氣之帝。
手感:
質地濕潤,細膩,油滑,不粗不幹不燥,撫之宜手。溫、柔、鋼並舉,光線照射下,石散出黃而微紅之光。握入手中感覺溫順,任由摩挲把玩後更加油光欲滴,水氣滑手。
石皮
除了極少無石皮外,一般情況都有石皮包裹,有白皮、紅皮、褐皮、黑皮等。因而石皮也是鑒定「金田黃」的依據之一。一般來說,白皮黃心(銀包金)凍石為極品,其他次之,也有烏鴉皮,皮肉分明不差也。
格紋:
金田黃多有格,皮外格紋粗現,內里格紋細飄,蘿卜紋、網狀紋、水彩紋飄逸鮮活。格紋多現於表皮層,較小的體型石籽甚至於整塊內外格狀。細紋者為上品,格淺者為極品。
折光:
有極特別黃中帶褐者,在光照下褐色消失,褐色處光徹透明,猶如玻璃,為世間珍品。傳說是黑暗中的神光,能驅魔辟邪,吉祥萬物。實則是物質組合折光形成的特殊現象。
種類:
金田黃種類甚多,零零總總有八種之多,其大略簡單介紹原石,金田黃特殊自然體,無經過加工處理的種類及內外表皮色系區分為:黃凍、枇杷黃、紅凍、橘皮紅、雞油黃、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格紋系列及白芙蓉等等。
紅凍
色澤肉眼可見紅糖與黃凍相同甚為稀少,可說是珍惜極品!
橘皮紅
黃中帶紅之色澤,是大眾最熱門的入門種類之一。
雞油黃 猶如雞油的色澤相同,乳黃色的風格別有一番味道。
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
芙蓉質地與陶瓷色澤相近,此景搭配,若加工雕工,可說是極為巧妙!!
白芙蓉系列
質地帶有粉色光澤,為女性極為喜愛色系。此石極為有趣,單一顆原石即有銀包銀以及格紋種類的混合體,實在特殊,其實不管種類的多寡,每樣種類不輕易擁有,畢竟石材過於稀少。
價值及前景:
從印石材料發現直至開采應用在篆刻上至今已有幾千年,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高品質工藝品需求日漸強烈,目前印石印雕藝術品更是被廣泛市場欣賞認可並熱門收藏。如今國內可供開採的印石石材資源已所剩極其有限,尤其能切成方章者更是鳳毛麟角。
「印尼金田黃」的美麗傳說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由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在這萬島之中,其中有一個小島,叫「太陽島」。島上有個村叫「太陽溪村」。這個村住有10多戶人家,村子林茂竹秀,背靠兩座小山,風景宜人。說來也怪,一座山形貌似一個鬢發蒼然的老翁,人稱「爺爺山」;一座山似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嫗,人稱「奶奶山」。兩山之間隔一峽谷,並有數丈寬彎彎泓水溪流,自北向南,潺潺穿流而過。村子對面是一望無垠的大海。太陽溪的村民子孫,有「皮姓」和「米姓」兩姓繁衍相傳,村民世代靠捕魚為生。相傳在十八世紀50年代,村東頭一個叫「皮薩克」的男丁,和村西頭一個叫「米爾勝」 男丁,兩人自幼投緣友好,情同手足。皮薩克年長米爾勝一歲,故此,兩人稱兄道弟。他倆成年後,均成家立業,並且兩家女人同時懷了孕。為了世代相好,兩家約定:若同生男孩,便結拜為兄弟;若為女孩,便結拜為姐妹;若同生一男一女,便結為親家。時隔不久,就在同年同月同日,皮家生了個白白胖胖的男嬰,米家卻生了一個秀靈靈的女嬰。兩家皆大歡喜,並贊嘆說:「這真是老天作美,神佛保佑!」與此同時,又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更令人感到蹊蹺……
時值當年六月的一天,兩人出海打魚歸來。晚上在一起喝酒吃飯,由於天氣炎熱,他倆便登山乘涼。坐在山腰的大石頭上,邊飲酒邊聊天。忽然,看到峽谷溪水中,有一道金光閃爍,水中金波盪漾。第二天白天,兩人重去觀看,金光卻消失了。待到晚上,水中金光金波卻又出現了。因此,他們認定,此山此水中,必有黃金隱藏。為了保密,他倆利用夜深人靜之時,沿著山峽水邊,進行挖沙鑿石。1個月後,終於挖到了兩塊拳頭大的鵝卵形石蛋,在陽光照射下,金黃通透,潤澤閃光。他們高興地說:「這是天賜寶物啊!」說來也巧,也就是在當天,他們兩家的孩子同時出世了。
皮米二人挖出兩枚珍奇的寶石後,信心倍增。從此,他們每天不斷的淘啊挖呀!竟然挖到了10多塊。為此,他們又特製了雕石工具,將每塊寶石剝掉石璞,隨其形狀大小,加工成蛋形工藝品。一個個金光燦燦的金蛋就這樣誕生啦!他倆懷揣金蛋,不畏路途遙遠,跑到另外一個島上找到一家珠寶商,將一枚金蛋換回了數十兩黃金。消息不脛而走,他們兩個挖出「金蛋」的事情,很快在很多島嶼上傳開了,上門求寶的客商川流不息,絡繹不絕。時隔五年,有一天,來了3個商人,看完金蛋後,大包大攬的說:「所有金蛋,我們全收啦!」並願出500兩黃金買下。皮米二人欣喜若狂,心想這一買賣要發大財啦!然而在成交送貨的方式上,買家卻給他們出了個大難題。他們提出,暫付100兩黃金為定金,剩餘金子需貨到後付清,條件是由一個大人帶皮米兩家男女小孩隨從護送。
他們不解其意,為何要讓兩個小孩跟著去呢?客商回答說:「我們主子信奉拜物教,這些金蛋應該是兩個童子的化身。他倆是金童玉女,象徵吉祥富貴。所以,主子來前吩咐,一定要讓他們跟隨護送。」皮米兩家一來發財心切,二來兩家小孩兒,聽說讓他們一起到外島去,高興得手舞足蹈,並哭鬧著說,要到外邊看花花世界。家人們想,有大人陪護,還怕什麼呢?因而就答應了客商提出的條件。三天後,由米爾勝壓貨,一行大小六人,便出發上路。
哪知這一去,半年沒消息。這下可急壞了兩家人。他們四處發兵,到處打探。時間過了一年,仍然音信渺渺。三年後,聽到傳言說,先前來買蛋的人,是很遠某個島嶼上的大海盜頭子,策劃三個手下假扮購寶商人,設此騙局。傳說海盜頭子的母親,病危將死,因此預謀把兩個小孩騙去作為她死後的陪葬品,同時米爾勝也被殺害。
事情發生後,村裡人紛紛議論,是由於皮米兩家挖金蛋得罪了山上的神爺爺和神奶奶,而遭此劫難。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在這山溪中挖沙鑿石。相傳,明代鄭和下西洋時,途徑印尼,在易物換物時,用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得了原散落在民間的「金田黃石蛋」。到了清代,乾隆當皇帝時,由於他酷愛用田黃石做玉璽。當看到「印尼金田黃」時,贊不絕口,愛不釋手。不惜用重金買下一枚金蛋,雕製成玉璽。又有傳說,孫中山當大總統時,十分鍾愛「印尼金田黃」,並改制大總統印章一枚。還傳說,孫中山死後,蔣介石將此枚印章帶到了台灣……
6. 金田黃的印尼
「金田黃」在市場上通常被稱為「印尼金田黃」或者「台灣金田黃」。該石種產於印度尼西亞蘇加武眉山上的——「太陽溪」,所以當地又稱之為「太陽石」或者「肥皂石」,質地優良,也有山產的「山料」和河中採掘的「水洗料」之分。據商家說,其產量也很稀少。市面上通常見到的「金田黃」原料多為團塊狀、結核狀,有的帶有共生的「石皮」,透明度較高。上等「金田黃」比壽山石中品質較好的「凍石」的級別還要高。其金黃、橙紅、粉紅等顏色非常有特徵,也很好看,且與產於中國福建地區的頂級名石——壽山田黃非常接近,所以有商家稱之為「印尼金田黃」。由於「金田黃」最早進入的市場是中國的台灣地區,也是最早由台灣商人帶入福建地區銷售的,因此也有「台灣金田黃」的說法。
「金田黃」在本世紀初登陸台灣時,並沒有引起藏家的特別興趣,也沒有什麼大的轟動。但是,近兩年來「金田黃」再次進入福建地區後,身價便陡然暴漲:在印尼當地,台灣商人的原料采購價格已從一公斤原石3000元台幣漲到3萬元台幣(約合人民幣6000多元),漲幅約是10倍,而且這一價格仍在不斷攀升;福建地區一方石印從原來的1萬元到幾萬元,一下就漲到了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不少商家甚至認為,優質「金田黃」的價格已經超越了黃金。有媒體近日還稱:「在台灣,金田黃的行情價是500元/克,比黃金還要貴。即便如此,金田黃的身價現在僅為田黃的1/3。」於是,很多商家都在期待,「大陸市場目前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後市應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放言鼓勵藏家:「現在是最好的投資和收藏時機。」甚至有媒體報道廈門玉石市場時用了「震盪連連,金田黃想做下一個黃龍玉」的標題,認為「金田黃」也應該像黃龍玉一樣,可能還有幾萬倍的漲幅。
稱「金田黃」名不正且言不順
盡管詳細的礦物學報告還未出台,但根據礦物學家的肉眼鑒定和已有的一些介紹資料,我們仍然可以弄清楚「金田黃」的材料本質。
「金田黃」是含鎂和錳較多的方解石,學名是「鎂錳方解石」或者「鎂菱錳礦」,英文名為Kutnahorite,也可翻譯為「錳白雲石」。「金田黃」顏色艷麗,有紅色、橙色或者黃色等不同色調,屬於艷色方解石的集合體。我們知道,純的碳酸鈣就是方解石或者文石,含鎂多時就多了白雲石的成分了,含錳多時就多了菱錳礦的成分了。所以,雖然「金田黃」為方解石,但有較多的白雲石成分和較多的菱錳礦成分。而「金田黃」的紅色、橙色或者黃色正是來源於方解石中所含的錳了。
「金田黃」一般為玻璃光澤,斷口為油脂光澤,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貝殼狀斷口。其摩氏硬度為3.5~4.5,比重為2.9~3.0。「金田黃」主要形成於外生作用條件下,產於近代海底沉積、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於內生作用,產於溫泉沉積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氣孔中。「金田黃」的材質在外表上酷似壽山田黃,但兩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質感等物理性質上卻大相徑庭。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或許是壽山田黃太令國人著迷了,抑或目睹了壽山田黃近幾年價格狂飆,於是商家便把這種外來的石頭稱為「金田黃」。這一名不正且言不順的稱呼現已讓壽山田黃的粉絲及商家大為反感,也令很多國人懵懵懂懂。我想如果老外聽了這個名字,可能更會莫名其妙。因此,這個「金田黃」也需要正名。
那麼,應該怎麼命名呢?目前,在政府機構沒有下達約束性的、具備強制力的文件來對「金田黃」進行命名的情況下,用材料名+工藝名的二名法或是一個首選方案:工藝名或者可以就叫「金田黃」,但材料名必須是科學名,因此稱之為「橙色方解石」或許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樣,「金田黃(橙色方解石)」或許能夠糾正市場對於這種漂亮石材的種種失之偏頗的理解。
硬度高於壽山田黃適合做印材
「金田黃」摩氏硬度為3.5~4.5,因此這種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石頭以其比壽山石、壽山田黃明顯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劃傷的優點,理所當然地成了文人騷客的理想印材。
我們知道,壽山田黃是福建產壽山石中的優良石品,它與壽山石一樣,主要也是由地開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礦物組成,硬度很低——摩氏硬度只有2~3,有可能為手指甲(指甲的摩氏硬度為2.0~2.5)、銅鑰匙(銅鑰匙的摩氏硬度為3.0)刻動。作為廣義的玉石,壽山田黃一般只作為圖章石和工藝美術雕刻石料。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紹「金田黃」時,都強調「金田黃」很軟,如稱其摩氏硬度在3以下或在3~3.5之間等。總之,為了和壽山田黃「攀親」,基本把「金田黃」的硬度人為地界定為與壽山田黃相當。這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金田黃」與壽山田黃在物理屬性上區別不大。而實際情況是:作為方解石緻密集合體的「金田黃」的摩氏硬度比方解石單晶體的硬度要高,為3.5~4.5。所以,行內的雕刻師對「金田黃」下刀後發現:作為雕刻石,「金田黃」與壽山田黃或「昌化田黃」相比,用起刀來還真有點兒難度。
此外,不少業內藏家(包括雕刻師)敏銳地捕捉到了「金田黃」顯而易見的優點——上手後有細膩、潤滑之感;看起來,還有與壽山田黃一樣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高貴濃艷的橙黃色。
各色「田黃」你追我趕論高下
市場價值是檢驗藝術品優劣的重要標准之一,也往往最令人們關注,各色「田黃」固然也不例外。
翻翻壽山田黃在中國的歷史,其價格或許會令人失望,因為這種稀有的石頭在中國歷史上竟一度不甚值錢,即使到了明代與皇權拉上了關系,它也大都被當做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別是相傳以「玉痴」和「石痴」而聞名天下的乾隆皇帝做了一個「福壽田」的黃石美夢之後,壽山田黃便從此一躍成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身價陡然百倍,以至於被一些人稱為「石帝」。顯然,壽山田黃在清代的發跡要歸功於乾隆皇帝那個著名的夢和他的「博愛」。
被奉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以及「石帝」後,壽山田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款」:清代,「一兩田黃一兩金」;民國時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兩金」或「三倍金」的問題了,而是「一克田黃值千金」:壽山田黃價格一路上揚,優質者在收藏市場上的宣傳價格竟然高達每克數萬乃至數十萬元,讓不少石痴「望黃興嘆」。這還不算,近年來,從礦物組成、特徵及成因都與壽山田黃相同或類似的「昌化田黃」的橫空出世,又讓藏家蒙了一頭霧水。現在更熱鬧了,產自印度尼西亞的「金田黃」又來中國溜達,而且在硬度、質感、光澤、折光率、透明度等方面都可以和壽山田黃及「昌化田黃」一論高下,且報價一路上揚——今天的一方石印高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寫到這里,我不禁感嘆:300多年前的乾隆爺如果看到這個具有帝王專寵的黃色的「外來戶」,又會作何感想呢?說不準,盡管這種黃色的石頭並未承載豐富的中華文化,它也會像產自緬甸的翡翠一樣,真正會令今天的中國藏家如痴如醉,讓世人為之癲狂。
7. 印尼金田黃和中國的田黃有什麼區別
印尼金田黃質地比較通透一點,沒有蘿卜紋,沒有格紋,壽山田黃比較渾厚,有蘿卜紋,有格。僅供參考。
8. 田黃石的鑒定與區別
福州老料壽山田黃石最權威鑒定方法
首先鑒定福州老料壽山田黃石是一項非常專業,復雜必須依靠專業大型儀器和福州國家級雕刻大師經驗結合才能鑒定出來的。所以我們只需在不同時期選擇對的,權威的鑒定證書。就能找到正宗老料壽山田黃石!以下為國際頂尖大型拍賣行公認的不同時期權威老料田黃鑒定書選擇;
2013年之前 福州雕刻總廠鑒定證書(只可電話查詢)
2013-2015年 福州雕刻總廠鑒定證書或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證書(可網路查詢)
2016年至今 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證書+國際「碳14」老料田黃證書(缺一不 可)福州雕刻總廠證書不適合市場淘汰
老料壽山田黃石與新料壽山田黃石鑒定與區別
老料壽山田黃石 新料壽山田黃石
埋在福州壽山溪田裡年代久 沒在壽山溪田裡呆過或年代不夠
已經絕產,流通市場少量 量多,無太大收藏價值
土色深,不太透 土色淺,比較透
有田黃皮 有石皮,無田黃皮
質地溫潤,不易裂,值得收藏 質地干,易裂,不值得收藏
有福州壽山田黃石鑒定中心證書 有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證書
由老料壽山田黃石進行雕刻 由新料壽山田黃石進行雕刻
田黃有貼國際「碳14」老料田黃 石頭沒貼國際「碳14」老料田黃
激光防偽標志 激光防偽標志
由於台灣是東南亞地區最早收藏老料壽山田黃石的省份,鑒定機構沒有腐敗現象,所以他們田黃的「碳14」年代檢測在國際上是權威的,也是田黃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通行證。
目前就福州知名的原石藏家江姐開的淘-寶-店-鋪「田黃閣」(現福州天音人工藝品有限公司)能買到正宗老料壽山田黃石。
9. 印尼金天黃是什麼材質
您好
金田黃在市場上被稱為「印尼金田黃」。該石種產於印尼,有的帶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壽山石中較好的凍石。由於其顏色等特徵與產於中國內地的名石田黃石較為接近,加之產地原因,故得名印尼金田黃。
產自印度尼西亞爪窪島的太陽溪,由於這種石頭在未經加工時,看上去很象是肥皂,被稱為「肥皂石」。由於沒有賞玩石頭的傳統,這種石頭在當地並沒有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直到2000年前後,這種石頭進入中國台灣,被加工成藝術品進行收藏,它的名字也相應改成了「太陽石」。2005年這種石頭被台商帶到大陸,開始在少量藏石愛好者之間流傳,名字也改為現在的「金田黃」。在此過程中,這種石頭的價格開始逐級上行。而從2008年開始,中國金田黃市場逐漸形成,金田黃原石及其製品的價格,也進入了加速上沖階段。
從外觀上看,金田黃與田黃石實在是太像了。雖然缺少「蘿卜絲紋」等特徵,但這並不能說明金田黃質地不佳,恰恰相反,從質地、顏色、光澤等傳統賞石標准來看,金田黃原石非常搶眼,製成雕件之後,頗有高檔田黃石的風范。金田黃雕刻作品在2010年6月進入拍賣市場後,曾創下了35.8萬元的拍賣紀錄。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10. 印尼金田黃進價7000/公斤,怎麼樣
Rp.300,000.00/Kg = RMB 200.00/Kg
你不要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