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海嘯對中國有沒有影響
印尼海嘯對中國其實是沒有影響的。要知道印尼屬於網狀島嶼國家,地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地震,而島嶼國家的特點,導致每次發生地震的區域都能波及到大海,地震最容易引發海嘯。而且印尼有147座火山,其中76座被認為是活火山。火山噴發也容易引發海嘯。近些年來,印尼沿海地區的人口增長和海灘度假勝地的普及使更多的人面臨海嘯的風險,特別對於印尼來說,大量的活火山和地震,使得這一國家面臨的海嘯要頻繁的多。
B.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給印尼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因為印尼蘇門達拉島一帶海域發生了劇烈地震而導致的驚天海嘯,當時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驚濤駭浪,瞬間席捲了8個國家,至少15.6萬人瞬間在災難中喪生。印尼在這次災難中受損特別嚴重,據當地政府統計,失蹤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38945人,確認死亡的有11萬多人,失蹤的人數則有12萬多人。
根據印尼海嘯之後統計的數據,這次海嘯導致的遇難者總人數不少於29.2萬人,印尼的失蹤和遇難人數接近24萬,僅次於印尼的是斯里蘭卡有接近31000人遇難,失蹤5637人;印度失蹤和死亡人口為16000多人,泰國5393人遇難、馬爾地夫82人、索馬里298人、馬來西亞68人、緬甸61人也在災難中遇難。
C. 2004印尼海嘯對印尼的經濟影響
印度洋地震海嘯對印尼經濟的影響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地震及海嘯,給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人類的大災難。其中印尼不幸又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蘇門答臘島西北沿岸數百公里被夷為廢墟,據親歷災區視察的聯合國秘書長和美國國務卿稱均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據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統計,海嘯遇難人數已經超過10萬以上,流離失所的災民更高達百萬之巨。地震和海嘯還摧毀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築、基礎設施等,部分地區全部電力、通訊設施被毀,橋梁、公路短裂。據初步統計,130個鄉村衛生所、3個大醫院和衛生供水系統以及幾百所學校造破壞。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這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巨大的,相應的社會創傷是嚴重的,水泥廠等部分工業設施也造破壞。但所幸亞齊煤礦、銅礦、油氣等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完好,亞齊不是印尼的重點旅遊勝地,印尼旅遊業基本沒有受到沖擊,而且亞齊的經濟產值佔印尼總產值僅約2%。從經濟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整體經濟並未產生多大影響,貿易基本也沒有受到沖擊。但重建亞齊需要資金,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如果國際上不提供援助,將加大對國家預算的壓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債權國已表示准備允許印尼延期償還到期債務。果真如此,將幫助印尼解決很大困難。綜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今年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大。如果國際援助能兌現,加上國際國內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可能對印尼經濟發展還有所促進,預計今年印尼能實現GDP增長5-5.5%的目標。
D. 關於印尼海嘯
印度第一次失誤:預測到地震沒重視據《印度今日新聞》報道,印度馬德大斯大學應用地質系的一個研究小組曾在一個星期前對印尼強震作出了預報。正在攻讀地震預測和耐震建築設計研究博士學位的研究員維卡塔那塔說,他於12月22日向德里的科學和技術部成員發去了印尼地震的預測報告。維卡塔那塔說:「我們預測地震將於2004年12月26日零點 30分發生,地震的方位位於北緯3.54度、東經97.17度的地方,也就是印尼蘇門答臘巴亞克島海岸附近。地震的震級為6至7級。事實上,地震發生的時間為12月26日零點58分,方位位於北緯3.298度、東經95.779度,也就是蘇門答臘以北的西海岸的外海地帶。」維卡塔那塔和他的導師拉奧承認: 「我們並沒有預計到泰米爾那都邦的海岸地帶也將受災。我們從來沒有預計到地震引發的海嘯將對泰米爾那都邦的海岸地區造成這么嚴重的破壞。」
據印度媒體29日披露,在此次印尼蘇門答臘地震發生後不久,印度收到了海嘯警報,但是,由於印度政府的官僚作風嚴重,結果使海嘯發生前這段寶貴的時間最終白白流逝,很多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消失在巨大的海浪之中。
《印度快報》29日報道說,在印尼地震發生後,印度空軍得到警報,稱空軍在印度洋尼科巴群島上的一個遠方基地首先被海嘯襲擊。此時距離強烈海嘯襲擊印度本土還有一段寶貴的時間。印度空軍一位上校對該報透露:「大約在當地時間7點30分,我們得到了在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間發生大地震的通報。當時我們和島上基地的通訊突然中斷,島上最後發回來的消息是島在下沉,到處都是海水。」45分鍾之後,印度空軍指揮官才叫來自己的助手,要他向國防部長反映海嘯的情況。
在非軍方的印度政府方面,氣象部門在當地時間8點54分發出了一份海嘯警報的傳真,但收件人竟然是前任,而不是現任科學部部長。在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情況下,氣象部門在9點41分又向國內災害控制中心發出了另一份海嘯預警傳真。結果該中心直到上午10點30分才將海嘯預警的消息提交給了內閣秘書。那時,海嘯已經襲擊了印度本土,數千人已經死亡。
直到下午1點,印度主要緊急反應部門「危機控制小組」的各位成員才聚集到一起開會討論。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印度的主要科學和技術部門官員都是通過電視才得知發生海嘯的。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則在30日發布海嘯警報,警告當地民眾盡快離開沿海地區。警方解釋說,在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兩地發生的餘震,很可能會造成海嘯。目擊者表示,在泰米爾納德邦,警方已經拉響了警報,而當地居民正在逃離家園。
E. 印度洋海嘯的影響
轉速變快
地球形成後由於月球等星球引力作用下,轉速不斷減慢,地核在地球內部受外部引力影響要小,地核的外核又是流體態,所以地核的轉速要比外部地球體快得多。地殼、洋殼底部的金屬層就相當於線圈(前文中地磁的生成與磁極反轉),由金屬構成的地核與地殼底部相當線圈的金屬層相互運動,產生了地磁。地球磁場對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有保護作用,它阻擋太陽風、宇宙射線等帶電粒子的輻射,將其引向兩極,形成極光。
那麼為什麼大地震會使地球轉速加快呢?因為固體內地核的外部是流體狀的外核,沒受到震動時滑動阻力很小,速度的變化是層狀分布的,層與層之間相互摩擦阻力很小,一旦有地震波傳來,不同速度的層面出現凸凹使阻力明顯加大,摩擦力大增,震波越大這個作用越明顯。使地核的較高的轉速通過地幔傳到其外部地球上,而使地球轉速有加快的傾向。千萬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內地核把速度傳給了外部地球體,內地核的速度就要降低,內地核雖然密度很高,質量很大,但它的體積比外球體小得多,質量恐怕要差幾十倍,地球加快的幅度要精確測量才可覺察,但地核減速是明顯的,這樣就會造成磁場減弱。這個減弱不象前文中談到線圈改變那種減弱,這個減弱是永久的,所以說地球轉速加快是個大壞事。地震我們還無法控制,但是我們人類不要人為的製造地震,只要地震波傳到外地核就會加大地核轉速減慢的程度,區別是程度不同,小得多了也要產生大的效果。搞大能量級地下核試驗的人們恐怕不知道這個道理;何止是放射污染這一方面害人呀。從減弱地球磁場這方面也是害人不輕啊。有學者指出此次海嘯加快地球自轉速度,令每日時間縮短300萬分之一秒
循環完整
雖然是次南亞地震及海嘯造成重大的人命傷亡以及影響,但地質物理學家德特里克表示:「地殼板塊運動令地球回春。」
古生物學家沃德曾在《罕有的地球》一書中指出,地殼循環這個過程在其它星球並不常見,然而這個過程對復雜物種的進化很重要。
大部分地質學家認為,地殼板塊運動創造出地球的原始海洋及大氣層,因為火山噴出大量水氣、氮氣、二氧化碳及其它氣體。另外,很多生物學家亦指,地球第一樣生物很可能是源自火山裂縫旁的深海。
專家施萊辛格表示:「地球的板塊運動能讓地球循環變得完整,對維持地球氣候穩定十分重要。否則,所有二氧化碳都會消失,地球會變成冰球。」
自轉軸偏移
新華社羅馬12月29日電(記者楊愛國)義大利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大地測量學專家朱塞佩·比安科日前在南部城市馬泰拉表示,26日發生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強烈地震以及由此引發的海嘯產生的威力巨大,導致地球自轉軸線的「位置發生了偏移」。
據義大利媒體29日報道,比安科說,設在馬泰拉的空間技術研究中心得到的初步數據顯示,地震和海嘯導致地球的自轉軸心自東向西出現了「平移」,軸線平移距離約為5至6厘米。他還表示,該中心的技術人員將在未來兩周內對上述數字進一步分析。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將在未來數月內對這次海嘯給地球運動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同時重點觀察地球自轉軸線偏移對地球引力場是否產生了影響。
同時,美國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地球物理學家理查德·格羅斯說,在當地時間26日印度洋發生地震的瞬間,印度洋底的一個地質板塊被另一個所擠壓而向下沉,地球的質量向地心集中,進而導致地球自轉周期縮短了3微秒,地球軸心也傾斜了大約2厘米。
但是科學家也認為,由於地球的自轉周期經常發生細微的變動,印度洋大地震對其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也不會太顯著。比安科說,這次地震和海嘯對未來氣候的變化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義大利全國科研委員會下屬的比薩地質科學和地質資源研究院主任皮耶爾·馬內蒂則表示,這次地震海嘯引發的問題值得關注,但人們不必驚慌失措。
能量釋放
9.0級地震釋放的能量超過了美國一個月所消耗能量的總和,或是伊莎貝爾颶風持續70日所釋放的能量。每單位的里氏地震矩代表31.6層地層褶曲釋放的能量,相差兩級就相差1000倍以上。一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對於6盎司TNT炸葯;9.0級地震大約相當於7.5顆美國最大的核彈(約2500萬噸)頭釋放的能量。藉由質能方程推算得知9級地震的能量相當於1000kg(2200磅)物質內部的能量(相當於反物質中和),它足以為地球上的每個人煮沸10000升的水。
盡管如此,釋放的能量對地球自轉仍然是影響甚微的,雖然沒有精確數據,但在理論模型上這次地震可能使地球上的一日縮短了3微秒。無論如何,因為月球的潮汐作用每年會使地球一日增長15µs,所以這次地震對地球的自轉影響很快就可抵消。同樣的,這次地震也可能導致地軸"搖擺"2.5cm(1英寸)。不管怎樣,原來就有的錢德勒搖擺有時可以達到15米。
依據一個廣泛採用的地震模型,蘇門答臘西南方的一些小島已經向西南移動了20m(66英尺)。蘇門答臘北部頂端位於緬甸平原(南邊是蘇門答臘平原)的地區可能也向西南方移動了36m(118英尺)。無論如何,其他的地震模型則認為移動是垂直方向的而非水平向的。
餘震和之後發生的其他地震
安達曼島在稍後的幾小時里報道了有在里氏震級5.7至6.3的大量餘震發生。在尼科巴群島也有類似報告,其中有兩次餘震震級達到了里氏7.3級。
南極洲附近的麥覺理島(Macquarie Island)附近的無人居住區在本次地震三天前發生了里氏8.1的地震。
中國雲南楚雄和雙柏間也於2004年12月26日下午發生里氏5.0地震。北京時間2005年1月1日14時25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西海域(北緯5.2度、東經92.3度)再次發生7.0級地震。震中距海岸約320千米,距印尼9.0地震震中約410千米。
尼西亞駐馬來西亞大使Rusdihardjo表示,印度洋海嘯的重災區、印尼亞齊省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40萬人。據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Bernama)報道,大使說,在很多受災地區,搜救人員迄今還沒有前往執行救援任務。他指出,印尼政府通過空中監測發現,米拉務(Meulaboh)、Simeulue島和TapakTuan等地不存在生命的跡象。印尼蘇門答臘島西海岸邊上的一些小島甚至被完全淹沒,已經消失了。 印度洋和大西洋都尚未像太平洋般有地區性的海嘯預警系統。在太平洋,一系列的感應器已經連接到監察中心,所以當地媒體可以警告民眾在海嘯到達之前到高地避難。這個系統因為1964年9.2海震帶來的海嘯而在1965年建立。
泰國
泰國是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的成員,但是她帶有感應器的浮標都設在東岸。一個在震中南面的監測站偵測到一個英尺高的海嘯移住澳洲的方向。然而,在考麗瑪省曼薩尼約市,測量出海嘯造成的2.6米海浪卻向著墨西哥推進。
斯里蘭卡和印度
美國地質調查所認為如果區內已建立監測和預警系統,可以減少人命損失,尤其是像斯里蘭卡和印度等有在初次地震後有三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疏散的地區。再者,在太平洋已知有機會發生海嘯的情況下,退潮令人意識到巨浪將至。在印度洋地區,這次罕見現象已經通報給到包括海岸觀光的遊客在內的人參考。除此之外,印度和斯里蘭卡關於地震的研究進程過慢導致過遲發出警告。
印度在這次地震之後,印度政府決定安裝有關儀器預警將來發生的海嘯和結合其他國家分享海嘯情報。馬來西亞政府亦打算與區內國家一起建立一套海嘯預警系統。
F. 印尼海嘯波及的范圍,到內陸的什麼地方
主要是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聖誕島、可可斯群島。印度洋沿岸都有波及。入侵到內陸20公里。
G. 2010印尼海嘯會影響普吉島嗎
還是別去了,泰國發洪水淹了30多個地方
H. 海嘯發生前,海洋會做什麼
我很驚訝這么多人仍然認為海嘯是這樣的:它們實際上是這樣的:海嘯不是你我所習慣的那種海浪。海浪是由風引起的。海嘯與其說是「移動的水」,不如說是「在水中移動的能量」。海嘯在95%的生命中是無害的。它們在海洋中移動的整個過程,人類的眼睛甚至無法察覺。
事實上,海嘯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港波」。據說這是漁民們說的,他們離開海岸去捕魚,在平靜的水面上呆了一天,然後回來,發現他們的港口已經被一些他們從未見過的異常巨浪完全淹沒了。
印尼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意味著人們第一次意識到海嘯就要來了,是從他們的沙灘浴巾里抬頭看,看到可怕的死亡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向他們疾馳而來。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你不知道海嘯就要來了,而海洋卻在遠離你,感謝上面的力量,找到最近的懸崖或山丘,逃命吧。
因為我在泰國時在我的網站BrokenMap.com上寫的一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這方面的事情。
我當時在一家被通俗地稱為「死亡博物館」的博物館,因為它展出的東西令人毛骨悚然。博物館的一個大側翼是為了紀念2004年的海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自然原始力量的信息,請查看我的帖子,曼谷死亡博物館。請注意,很多照片都很令人不安。
I. 想買房子在海南海邊,怕有海嘯,台風。打消我顧慮的給分。周圍那些國家經常收到海嘯影響
由於中國周邊海域大多處於太平洋地震帶上,特別是南海東部、菲律賓以西海域是一個對中國威脅最大的潛在的地震海嘯源地,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破壞性海嘯均發生在這個帶上,一旦發生強烈地震引發海嘯,中國沿海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海嘯對中國的影響不容低估。在靠近亞歐板塊交接面發生海嘯對中國的潛在威脅非常大。如果在該地區發生八點八級地震海嘯,中國廣東、福建一帶沿海將有三至四米高的海嘯,局部海灣地區甚至可能出現波幅高達十米的巨浪。中國有三大海嘯潛在高發區,其中包括處於被稱為「地震死亡帶」北緯四十度的渤海海域;以台灣為中心的周邊海域,主要集中在台灣西部和西南部;主要集中南海大陸斜坡的南海海域。
另:資料記載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曾發生兩次大海嘯:一八六七年發生在台灣基隆的大海嘯;一七八一年發生在台灣南部的特大海嘯,據稱曾造成十幾萬人死亡。
中國周邊的國家,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均會受到影響。
能在海邊建房子,那肯定就有海堤保護,不用擔心,如果就算有海嘯台風等真會危及安全,政府也會組織撤離的。
J. 日本今天的8.9級地震會不會影響三亞海嘯
海南是安全的,這是由於海南周邊的海洋地理決定的。
第一,北部灣和南海是小海域,產生不了威脅海南的大海嘯。
第二,太平洋的海嘯永遠到達不了海南。因為,有「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守護海南。所謂「第一島鏈」,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所謂「第二島鏈」,北起日本列島,經小笠原群島、硫黃群島、馬里亞納群島、 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黑拉馬等島群。兩條島鏈密不透風,是海南防禦太平洋海嘯的天然屏障。太平洋海嘯不可能到達海南。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太平洋海嘯到達海南的先例。
第三,印度洋海嘯永遠到達不了海南。與第二點類似,因為數以千萬計的南海諸島構成了海南防禦印度洋海嘯的天然屏障。印度洋海嘯不可能到達海南。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印度洋海嘯到達海南的先例。
因此海南永遠是平安的、安全,永遠可以承擔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後花園」責任,大家不要杞人憂天,要鎮定!
當然,以上論述的是「隆起型」(如2004年12月的印尼海嘯和這次的日本海嘯)對海南不會構成威脅。但是不包括「下陷型」海嘯。所謂「下陷型」海嘯是由於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大范圍在其上方積聚而成。海南如果要受到「下陷型」海嘯的威脅,那就表示海南本地遭受了重大地震。那海南受到的威脅實際上不是海嘯,而是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