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功夫叫什麼

印尼功夫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4-05-23 08:33:28

1. 印度尼西亞有哪些武術

Pencak Silat(班卡蘇拉) 或 Silat (使用自衛技術的格鬥)
它是是一種東南亞的武術,源於馬來世界的文化。這種藝術不但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廣為人知,並且在諸如泰國和菲律賓一類的國家之中也可以發現它的不同程度的變化形式。
這種藝術已經發展到歐洲,在荷蘭特別流行-就像空手道在美國那麼流行。估計有數百種流派和上千所學校。
這些流派大都發現他們的武藝起源於對野獸搏鬥的觀察。"Harimau" (虎) 和 "Helang" (鷹) 就是例子。

2. 世界武術

跆拳道跆拳道(TAEKWONDO)是東亞地區,特別是朝鮮半島古老的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搏擊格鬥的朝鮮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拳套)、搏擊、功力檢驗 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在引進與吸收中國的傳統武術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礎上,創新與發 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

1945年 朝鮮獨立後,朝鮮的自衛術再度興起,因戰亂留落海外的朝鮮人也將各地的武技帶回本國,和跆拳道融於一體,從而形成了現代跆拳道的體系。

1955年 跆拳道的領導人終於將朝鮮的自衛術統稱為跆拳道。跆(TA),意指用腳踢踹;拳(KWON),意指用拳擊打;道(DO),即指使用手腳的方法,也指修行。

1961年9 月 朝鮮成立了唐手道協會(後更名跆拳道協會)。

1962年 跆拳道被接納為朝鮮業余體育協會的會員,首次列為全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66年 成立了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簡稱(I·T·F),崔泓熙任主席。

1972年 因多種原因,遷移到加拿大的多倫多。

1973年5 月 世界跆拳道聯合會(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簡稱 W·T·F)在漢城成立,金雲成當選為主席,當時即有世界各大洲的20多個國家加入這一組織。

1975年 世界跆拳道聯合會被接納為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的會員。

1980年 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了世界跆拳道聯合會。

1986年 跆拳道創始人崔泓熙先生率領的朝鮮跆拳道代表團來我國作訪問表演。並於本年,該項運動被列為第10屆亞運會的比賽項目。

1987年 跆拳道被列入泛美運動會、全非運動會以及東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88年 24屆奧運會在韓國漢城拉開帷幕,主辦國經不懈努力,使跆拳道被列為24屆、25屆和26屆奧運會的表演項目。為跆拳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最大的機會與動力。

1994年 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 103屆會議決議,跆拳道項目列入2000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同樣,跆拳道也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友好運動會、東南亞運動會、南美運動會、南太平洋運動會、世界軍人運動會等一系列國際體育賽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柔道 空手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體育。可以鍛煉人的外在肌體,可以讓人具備內在自我控制的意志及崇高的精神信念,具備果斷、勇敢、大度、博愛、自信、機智、冷靜等個人優秀品質。空手道起源於中國盛唐時期,由日本武道傳播者帶回日本,將其完善。它原稱"唐手",因日文讀音與"空手道"諧同,現代空手道繼承了實用性、觀賞性的特點,屏棄現代中國武術純觀賞為主而忽視實用性的特點
空手道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硫球上層階級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 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裏手'和'首裏手'兩種名稱是根據地域分別的,成為現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淵源。
空手道 (からてどう / Karatedou )是一種發祥自琉球的武術。空手道原稱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國的武術」的意思。空手道源於中國古時候的少林武術
泰拳 何謂泰拳?有關泰拳的文獻越來越多地見諸武術刊物或泰國風土游記中。此類文章大部分試圖介紹、評述泰拳技術或特色,遺憾的是,只能勾繪出泰拳輪廓。部分所謂專家,只顧其外表形態,不諳其精妙之處,另一部分則大力描繪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

有人說泰拳不外是泰國的民族拳術,沒有什麼奧秘可言,還有什麼詳陳細說的必要?筆者以為此言差矣。任何武術所以揚名世界,必有其獨特性質及個別價值。泰拳聞名於世,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其珍貴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其精華。

先要申述的是泰拳稱謂的意義。

根據歷史學家的引證,泰文中的「泰」字,有多種不同譯法,最通用的廣義有兩種:「(一)泰族或泰人,泰拳就是「泰族的獨有拳術」;(二)自由——「泰」有和平及自由之意,泰國又有自由國之稱。泰拳的名稱,因此可以解做「自由拳術」。

華人徐松石所著的《泰族童族粵族考》一書中曾徹底剖析「泰」字的含義,其結論竟是「泰」字乃「本土」或「本地」之意。這個結論雖然不能否定其他釋義,但也得到部分泰國民族學者的支持,所以,泰人說的泰拳,有可能就是指「土著拳術」。

然而,「泰」字又有另一個較偏狹的用義,極可能源出華文,音譯也可同「太』字共通。其義為「太極」「至上」之意。如果用這個意思為其命意,則泰拳名稱的真義就是「至上拳術」。在法律上,泰拳的定義頗耐人尋味,但鮮為人知。據縱橫泰國拳壇三十年的名人添汶所說:「在泰國法律上,泰拳屬於一種賭博。拳師相鬥,博取彩金,與斗雞和斗魚同寓一綱目。」從另一角度看,拳師竭力搏鬥,置生死於度外,豈非以性命作為賭注?所以說泰拳是賭博其實很是合理。

泰國拳風鼎盛,俗話說:「十個男人,九個打拳。」可見拳斗在泰國普遍流行的程度。雖然時代進步與社會商業化令拳壇風氣腐敗,道德淪落,惟其拳術角義精神始終不變。尤其在鄉野地區,尚武之風古今不渝。每當有寺廟盛會或重大慶典,拳賽不僅為必備的節目,而且常被列為大會的戲軸。泰人既以打拳、觀拳、賭拳為樂,換言之,泰拳就是娛樂的一種。此風由來已久。古時候王侯供養武士,讓他們角斗為戲,這和如今泰國拳迷熱愛拳賽是發自同一種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當然是武術,而且堪稱格鬥技中的極品。技術成熟的拳師,能運用全身武器於俄頃間擊倒對手。泰拳師決勝條件是技藝、氣力、智謀及精神力量的總結合,其最高領域為機巧圓通,變化無常,而不局限於任何拳術技法或招數。可見泰拳是一門獨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學體系。

泰拳與泰族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其宗教色彩濃厚。例如入門拜師、競技禮節及拳舞儀式等等,都有宗教藝術背景。至於泰國的古典詩劇和舞蹈藝術,其中有很多動作和細節被融會於拳術之中。如多款拳術招式和拳舞拳花,追根尋源,肯定是戲劇和舞蹈藝術。由此看來,泰拳被視為泰國的民族藝術絕非牽強,實屬極具代表性的技藝。

最後,必須討論的是泰拳本身的體育價值。撇開實際比賽一面不說,泰拳的訓練無疑是上佳的體育運動。凡是正式修煉泰拳的人,生活操行都要依循嚴謹的規律,遵從師誨,接受系統的練習程序,導致體魄堅強,反應敏捷,拳術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泰拳又是嚴格的體育紀律。而基於泰拳技術要求全面,拳師體格的發育因訓練方式而達到均衡、美觀。泰國職業拳師常被稱頌為各類運動中體形與狀態最優異的運動員,實是高度體育紀律的效果。

綜上所述,泰拳可謂集多項美質於一體,是沿革、娛樂、武學、藝術及體育的總結合。所以泰人常以其拳術為自豪。

最恰當的形容,莫如已故泰拳宗師阿贊桀一言:「泰拳乃泰國民族獨有之瑰寶。」

泰拳(泰語:มวยไทย / Muay Thai)是泰國的傳統搏擊技術,特點是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利用手肘、膝蓋等部位進行攻擊,是一種非常狠辣的武術。而近年由於瘦身熱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熱量消耗來代替帶氧舞踏,在幫助女士瘦身之餘,亦使她們習得一技之長,以作個人防衛用途。

源起
泰拳,從字面上解釋即是發源於泰國(舊名暹羅)的一種拳術,盡管它的真正發源至今仍眾說紛紜,,然而就較為可靠的史料而言,18世紀大城王朝時的乃克儂東應為泰拳的祖師爺;他在緬甸軍攻破大城時被俘虜為奴隸,而在一次慶典中緬甸國王安排緬甸拳師與其比武較量,結果他竟然連續打勝九人,到了第十人則不敢上場跟他比拳,連緬甸國王也不由得贊嘆:「泰拳師武藝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因而威鎮緬甸,為泰拳的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

發展
自從人類產生起,便有了徒手格鬥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生存和獲取生活資料,逐漸學會了使用拳打、腳踢、摔拿等基本的格鬥動作,並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和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不斷地提煉和發展格鬥技能,並使之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擊項目一樣,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可惜在1767年緬甸軍隊攻克泰國國都時,泰國早期的歷史資料、文獻檔案被毀於戰火之中。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泰國歷史大都是從泰國民間僅存的記載,早期歐洲旅行家的著作和緬甸、柬埔寨、中國等方面的資料拼湊而成的。這種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許多不同的說法,這給泰拳的史料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了解到泰拳發展的概貌。 經考證,泰族文化雖深受中國、印度兩國文化的影響,而且泰族和中華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但幾百年來,泰族在中南半島一帶,生息繁衍。他們在長期的抵禦外族侵略的搏鬥中,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術。因此,我們可以說,泰拳是泰民族在長期的抗禦外來侵略戰爭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泰族原居於中國西南一帶地域,史稱「南蠻」。據記載,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國的雲南省,唐史稱之為「六詔」。蒙細奴羅統一六詔後,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詔國,後改稱「大理」。以後據地稱雄,勢力日益強大起來。據新唐書《南蠻傳》記載,當時南詔的政治組織機構已相當健全,其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備方面,則有「田桑之餘,便習戰斗」之說,由此可見,古代的南詔已有技擊活動的存在。至宋代南詔成為中國的藩屬。到元時,中國勢力日趨強盛,大理被元軍所滅,成為中國的行政區域。泰人便陸續南移至現今泰國北陲之地,並逐步沿湄公河順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匯合成一個強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羅王國。泰族立國後,戰事連年不斷,頻受四周強鄰的侵擾,因此,歷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鞏固其王朝統治和對付頻生的內爭外患。古代暹羅君王大都親臨戰場,領兵殺敵,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士兵們在戰場上遠距離作戰時使用刀槍劍矢,近距離搏鬥時則以拳肘膝腳作為進攻武器。 有關泰人習拳練武的最早記載,可見諸《北方紀年史》,這是記述泰族進入中南半島後,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據載,當時在軍中已有拳斗的活動,作為休戰期間侯王們的消遣娛樂。拳賽雖然沒有成為職業比賽,但諸侯們已有豢養武士角斗,以取悅君王的風氣。隨著宮遷拳師與退役士兵返鄉,拳鬥技能逐漸傳入民間。據史籍所記載,大城皇朝初期頒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殺傷對手者治罪的條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時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風日益盛行,遍及全國。泰人逐漸領悟到新術可以衛國安邦,故習武之風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兒童也能揮拳踢腿,習練拳藝。拳術已發展成民間的時尚娛樂活動。 公元1411年間,清邁王駕崩,兩太子為爭奪皇位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各選派一名武師作為代表進行比武決勝,規定搏鬥到一方流血為止。經過幾小時的劇烈格鬥,結果南方武師因腳傷流血而敗,北方武師取得勝利。這是泰國歷史上首次拳賽的記載。1518年暹羅王改革兵制,下諭令編制了《制勝術》一書,內容包括了兵器、武術和武備等方面。在「拍納黎萱」時代(公元1555年至1606年),泰拳術被列入軍事訓練科目。史稱「黑王子」的拍納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他帶領泰國人民解放了緬甸佔領下的暹羅,光復了大城皇朝。經過連年的戰爭,拍納黎萱深知要想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支勇敢善戰,武技高強的軍隊,便特將拳術被列入軍事訓練的拳術,名為「奔南」。「奔南」為暹羅土拳,兇狠毒辣,招式包括頭撞,口咬,拳打,腳踢,蹬踹,掃絆,肘擊,膝頂,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壓打,摔跤等無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則用,是一種用於實戰的拳術。古代泰族士兵習練拳術後,無不強悍勇猛。 「虎王」拍佛陀昭時代(1662年至1708年),是泰拳發展的鼎盛時期。舉國上下,都傾心於拳術。在格鬥形式上,最初拳師以條狀馬革纏捆雙拳,進行格鬥。其後改用麻繩纏拳,即所謂的「纏麻」式拳斗。以後又有用棉條纏拳。棉條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堅硬,大大增加了殺傷力。拳師在格鬥中常常被打得皮開肉綻,血流滿面,其狀慘不可睹。當時的拳斗活動,在1687年法國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盧比爾所著的《暹羅王國》一書中有所記述:「大城王朝節目盛會中,節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與用肘腿搏鬥之勇士演出。拳術比賽進行時,彼輩以三四匝麻繩捆護手掌,代替寮國(高棉)估同式樣之角斗中所用銅環。」 據史料記載,「虎王」本身酷愛技擊,並親自整理、總結日趨繁雜的拳術,形成了泰拳的基本體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術運用仍沿用了「虎王」總結的格鬥體系。身為一國之君的「虎王」還常常午裝打扮,以平民的身份參加佛盛會中的擂台賽。與內地拳手對陣,竟連勝兩戰,贏得大獎後悄然離去,此舉成為泰拳史上的佳話。 據緬甸史料記載,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師乃克儂東在緬甸軍隊攻克大城時被俘,囚於緬甸。公元1774年,緬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為大佛塔加頂舉行慶典,盛會中安排一場泰、緬拳師的比武。乃克儂東被迫與緬甸武士做御前較技,竟連克緬甸高手九人,使緬王感慨萬分:「泰拳師武藝非凡,以匹夫之勇,竟連破九人,至十人莫敢與敵,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乃克儂東威震緬甸的事跡,在泰國史上本無記載,而鄰邦緬甸史籍上卻詳盡地記載了此事,因此屬實無疑。乃克儂東的事跡為泰拳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歷來泰拳館的拳師都奉乃克儂東為宗祖。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披猜.軍拉窪匿警中將的提議下,將乃克儂東揚威緬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為泰國拳師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後話。 到了華裔英雄鄭昭率領若干戰船,沿湄南河而上,殺敗緬軍,光復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後,泰人亡國之痛記憶猶新,深感拳術的作用巨大,習武之風更為盛行。武藝高強者被拜將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嗒城拳術教師乃豪和皇府拳師乃墨等,即為當時的著名人物。據載,此間的程逸府青年拳師乃通里,綽號「白牙」,自幼酷愛武術,成年後四處尋訪名師學藝,並挑戰各路高手,被譽為武術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里赴嗒府舊城的萱芒瑪國作拳術比賽,先挫嗒城名師乃豪,獲鄭皇賞識,再命其和禁軍拳師乃墨比武,又獲勝,被鄭皇賜封為「鑾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隨鄭皇東征西討,沖鋒陷陣,浴血沙場,戰至劍斷馬翻,還能奮勇殺敵,凱旋而歸。為泰國收復失,爭取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廣場,依然幾立其銅像,被史學家譽為「斷劍名將」。 到了曼谷皇朝(1782年始),西歐各國和暹羅交往日益增多。1788年間,曾有法國角力技擊家到泰國和泰新師比武,獲皇府安排與禁衛軍拳師萬拍蘭交戰。拉瑪一世、佛陀約華親臨觀賞。賭金達五十秤,哄動一時。 有許多佐證史料可證明泰拳活動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1860年,英皇派特史約翰.鮑寧爵士赴暹,鮑寧在其回憶錄《暹國》一書中,記述了當時暹羅流行的娛樂活動有賽艇,雜技,幻戲,並經常有拳賽。同期,由英國人安娜.利安路雲斯女士所著的《暹羅宮廷中之英國女師》,也有描述當時泰人角力的記載。書中寫「暹人好戰,角力方式粗野單調,尚力為主,甚於技與風格。於拳賽方面暹人慣以皮條捆手作套,偶混以銅線,用皮環箍首。拳師集中攻敵頭部,抗力極強。力擊失勢,傾覆,或垂手示降者當敗論。」 拉瑪五世皇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師指點武功,尤精拳棒,名聞全國。曾在皇室慶典於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後,好武興趣不減當年。公元1898年,下諭令設立「皇廷拳師」制度。以技高者為首,逢有皇府慶典國宴或固魂典禮、剃度禮、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動時,領各團武師獻技表演,拳團成員可獲年餉而免交稅金。翌年,皇家舉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賽為南北高手對抗。勝者獲五世皇御賜封以「萬」級官銜(暹羅古代將級官銜)。獲此殊榮的有三人,泰南猜耶府拳師乃邦.占儂通,封號「名武將」;中部華富里乃宮,封號「准拳將」,東北部柯叻高手乃鈴.泰巴碩,封號「妙技將」。這個時期武風盛行之地,東北部有柯叻、南部有猜耶。它們均享有「拳城」美譽。 進入本世紀初,泰拳的活動中心,依然以上述兩個「拳城」最負盛名。 公元1917年,暹羅志願軍遠征歐洲,參與盟軍伐德。在駐守法國邊境緬因堡時,曾做暹羅拳術的表演,受法體育報刊好評。法國人評述泰軍人體格雖小,但極矯健敏捷,掌握技擊厲害而罕見,實非西方人可思議。其劇烈之處,充分表現泰民族之堅毅強悍的性格。1920年,泰皇蒙骨九昭(拉瑪六世)為「野虎兵團」籌募基金,特委任野虎軍統領拍耶難鐵盛為拳擊事務總監,於「玫瑰園學府」廣場舉行盛況空前的拳賽。全國各地名師紛紛響應赴京城參賽,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達抑頌、因空.因甲、乃蓋.素繳、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應邀參賽,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師最為出色,柯叻位於泰國東北部,民風之悍,為全國之冠。素有「拳城」的美譽。此次拳賽,使皇城拳壇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不少京城名宿發起了對抗外府拳師的同潮,盛極一時。在眾多名師中,有精於西洋拳、摔跤的海軍教官鑾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國的華裔宗師全成,泰國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親王,玫瑰園武術教師鑾威訕.魯那功,五世皇時代的高手拍猜觸促差納,「刀光大師」坤意沙訕派也干,刀棒高僧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師等等,都是當時泰拳界的出色名師。 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泰國的傳統文化也受到影響。西洋拳擊於1912年傳入泰國,其比賽的形式和技術逐漸被泰拳採納並應用。尤其在國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師後,為了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賽開始採用,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纏麻」式拳賽,比賽回合也陸續減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國政府教育署體育廳首次頒布了泰拳競賽規則。至此,全國擂台比賽的制度和形式,終告完善統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泰國受到了戰亂的影響,泰拳比賽也一度蕭條不景氣,數年間僅在內地佛寺盛會時偶有拳賽舉行。大戰結束後,著名的「叻喃隆拳場」竣工,泰拳進入現代標准競技。各地拳師紛紛進京,為了名譽財富大顯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壇,空前活躍。1946年至1951年,史稱「叻喃隆拳場」時期,堪稱近代泰拳發展的黃金時代。其後「侖披尼拳場」於1956年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泰拳的發展,為泰拳開辟了新的局面。 兩個現代拳場的建立,為眾多泰拳師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時,加強了拳師之間的交流,促進泰拳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泰拳由民間傳統武技演變成現代職業拳賽歷經六十多年,經過「玫瑰園」、「國柱廟」、「柴廠」、「是樂園」、「萱昭策」而至現代的「叻喃隆」各個拳場時代,泰拳已演變成泰民族的國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徵。泰國拳師屢次與外邦拳家較技,屢戰屢勝,蜚聲國際武壇。這純屬泰拳師歷經實戰的磨練,和歷代皇帝及近代執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結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駕臨侖披尼拳場所致的勉詞,充分顯示了這種優良的傳統,其詞曰:「泰拳師乃剛毅果戰之士,泰國拳術,有利於國,有利於民,亦有利於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傳統技藝,克發揚光大。」 今天的泰國武術,已漸分為二種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藝,包括劍對劍、棍對棍、雙刀對雙刀、雙刀對雙棒、長棒對短棒、雙刀對盾牌刀、雙拐對長棍(圖2)等等。另一種是純對抗的表演或競賽。表演時,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殘忍的打法,酷似職業摔跤。近年來了迎合尋求刺激的西方遊客的口味,以及受賭徒們的影響,逐漸吸收了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泰拳不僅傳播流行於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南亞各國,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法國海員帶至歐洲。1830年傳入法國後被演變成一種「腿擊術」。1964年,泰拳被日本拳擊經紀野口修傳入日本,易名「踢拳道」,風靡一時。隨著八十年代向國際發展,泰拳已在世界各地日趨流行。其獨特的實戰價值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泰拳的拳,腿,膝,肘法

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稱,四肢八體注意使用,其出拳發腿用肘使膝發力流暢順達,力量體現得極為充分。泰拳發力得精髓在於拳手利用身體得擰轉,即腳的展轉,髖部轉動,將拳腳肘膝如同鞭子一樣直甩而出。形象得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得身體如波浪鼓得軸,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軸一樣,小球便甩出。泰拳手就是這樣利用身體得擰轉,將四肢得體力加上身體得展轉,使出擊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大。現祥述之。 一、泰拳的拳法 泰拳拳法和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從拳擊中引進拳法的緣故。現在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沖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別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二、泰拳的腿法 泰拳腿法分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體擰轉展現得尤為充分,使泰拳手腳法靈活多變,剛柔相濟。 1、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 2、蹬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三、泰拳膝法 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現以右沖膝為例: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沖,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四.泰拳肘法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訓練與特色
拳手通常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每天練習八小時,其中包括各種體能、重量、反應、技巧的訓練,有些訓練方法相當殘酷,例如受訓者將兩手高舉,教練會用旋踢踢受訓者的兩脅;或者用拳沖打,藉以訓練拳手的抗打能力;另外有人直接使用鋼棒打擊手臂和小腿,來訓練骨頭的堅硬程度。能夠從這樣的訓練法生存下來的拳手,其體魄一定有過人之處。一場比賽下來,斷幾根骨頭是少不了的。

泰國拳手的職業壽命很短,平均壽命也不長,一個拳手在二十歲、血氣方剛時就已經達到了巔峰時期,醫學上人體大約在二十五歲開始衰退,拳手大約也得在此時告別擂台。

巴西柔術 巴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
[編輯本段]【巴西柔術的歷史】
柔術的起源
柔術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在現在流行的巴西柔術中使用的眾多打鬥技術,可以從中找到傳統的中國功夫、印度武術(卡拉里帕亞特)、希臘角斗術、埃及打鬥技、美索布達米亞搏鬥術等格鬥技的蹤跡。
實際上,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中,有很多的壁畫,其中描繪的武術技術與現代的巴西柔術如出一轍。有些學者推測:武術從亞洲的中國等傳播開來,由僧侶及士兵帶到世界各地。這些戰鬥技術成為封建統治者在戰場使用的、武士階層擅長的格鬥技。
巴西柔術源於日本柔術,柔術擁有大量格鬥技術,包括打、投、關節技及絞殺技。「Jujutsu」柔術的意思為「柔的法則」,它適用於所有日本武術體系,「柔」即利用靈活性。柔術的特點在於充分利用杠桿,而非與對手抗力、比力。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最終將其制服。然而,在古時柔術被視為次要的格鬥術。因為多數武士首先使用刀劍,並將刀劍術視為最重要的武術。因此,日本柔術形成多種打鬥體系,各自體現一部分最原始的技術及策略。有兩個例子,柔道,側重於摔;而空手道則重視踢、打。

3. 印尼功夫市長猛踢警察測體格是怎麼回事

1月24日電近日,印尼市長阿亞爾·阿布杜因一張照片火遍互聯網並引發熱議。在照片中,這位被稱作武術專家的市長狠狠踢到了一些新任警察的胸脯,以檢驗他們的體格。當地的警察局長回應稱此舉是正常的,而被踢的警官也都感到開心。

據印尼雅加達椰子網22日報道,當地時間17日,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馬塔蘭市市長阿亞爾·阿布杜任命了數名新警察在該市的公共秩序機構工作。而在任命儀式上,他則是伸腿踢到了排成一列的新警察們的胸脯。

巴渝還指出:「這不是因為市長感到生氣,而是正常的。被踢的警察實際上感到開心。」目前,該市長本人尚未對有關批評做出回應。

4. 請介紹一下,外國著名的武術有什麼

外國著名的武術有泰國泰拳、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蒙古搏克、巴西柔術、日本合氣道等。

1、泰國泰拳。泰國拳術,殺傷力大。泰拳是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搏擊術之稱。

5. 劉德華的《大塊頭有大智慧》 那部電影裡面 那個印度人縮在箱子里的是什麼功夫

縮骨功。

《大塊頭有大智慧》,香港上映片名《大隻佬》,是由韋家輝,杜琪峰執導,劉德華,張柏芝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擁有預知死亡異能的大塊頭和尚協助警方調查詭案,卻發現自己深陷更離奇的因果劫難的故事。本片於2003年9月27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評價

影片故事很簡單,通俗一點就是反對以殺止殺和冤冤相報何時了。以這種哲理為主題的電影並不少見,只可惜難有受到廣泛關注的票房成功之作。《大塊頭有大智慧》的風格處理,則是杜琪峰、韋家輝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綜合的一個全新嘗試。

這裡面有大家銀河映像風格,比如動靜有度的探案槍戰過程,比如詭異變奏的動作追擊場面,比如無時不在無可抗拒的宿命氛圍等。同樣這當中也有杜琪峰昔日「東方三俠」式的城市武俠風格,比如具有神奇縮骨功和泥鰍功的門派高手在現代化的車站、大廈中與大塊頭進行遁地飛天的功夫比拼(網易娛樂魏君子評)。

6. 世界武術的種類有哪些

武術是中國功夫的名詞。要說世界上的格鬥術,我給你好好講一下。我們先分下類,分為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大部分。亞洲是世界功夫的集中地和發祥地。在亞洲主要的格鬥術除中國的主要有(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暫且不說):日本的忍術、柔術、柔道、空手道、劍道、合氣道;韓國的跆拳道、韓式合氣道;泰國的泰拳;菲律賓的拳術、棍術、刀術等。歐洲出名的格鬥術有法國的著名街頭格鬥術薩瓦特(法式踢腿);俄羅斯的桑搏(摔跤術)。對於美洲最出名的就是巴西的柔術,特別是格雷西柔術(公認的世界上最兇狠的地面近身格鬥術);還有李小龍在美國創立的截拳道和自由搏擊。
我上面提出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國外的格鬥術,還有一些小項沒列出,要是你對這些很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按照我說的一一地去找著看。

7. 求武術種類名稱

中備搏鬧國武術種類太多了,
大體上可以分為少林、武當、長拳、南拳、太極、形意、八卦等幾個系統,但具體的武術種類至少有上百種

外國武術比較有名的有:
日本--空手道、柔道、仿罩合氣道、柔術、少林寺流拳法、太氣拳(日本意拳)、相撲、劍道、弓道、忍術、骨法等

韓國--跆拳道、韓式合氣道、花郎道(上個世紀興起的一種綜合武術,和古代的「花郎」並不一樣)

泰國--泰拳、古流泰國拳法(以模仿大象、孔雀等動物的動作為特色)

菲律賓--Kali武術、菲律賓短棍術

印度--卡拉里帕亞多

印尼--Silat武術

歐美國家共有的拳擊、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擊劍

美國銀滑--自由搏擊

法國--法式踢腿術(Savate)

土耳其--土耳其摔跤

俄羅斯--桑博

巴西--巴西柔術、卡波拉

8. 求亞洲拳種及主要流派詳細資料

應你的要求,稍微介紹一下亞洲各國的主要武術:

中國--
截拳道:李小龍所創的武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格鬥理念馳名天下。李小龍是以他所學的詠春拳為基礎,吸收了拳擊、西洋擊劍、空手道、跆拳道、中國各派武術的精華,創立了這個獨樹一格的體系(有一說是截拳道包含了26種武術的精華),所謂「截拳」就是截擊、在對手還來不及完成進攻前,就迅速直接地擊倒對手的意思,這也反映出了截拳道的格鬥理念:簡單直接、永遠以最精簡的方式打倒對手,並且不拘一格,吸納任何有用的元素來完善自身。曾經有人問李小龍,最能代表截拳道的招式是什麼?他回答:就是他在《精武門》中以牙咬來破解對方反關節的那招。因此,截拳道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以打倒對手為唯一目的的武術

日本--
相撲:日本最古老的武術。據日本古文獻記載,相撲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當然任何國家的歷史都有誇大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在公元七世紀的「大化革新」後,就開始有了相撲運動,很可能是源自中國唐代的宮廷角砥、摔跤游戲;相撲最早是只有皇室才能觀賞的貴族運動,相撲力士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最早的相撲也不是像現在這樣純粹兩個大胖子比力氣,而是有很多摔跤、關節技甚至踢打等技巧

劍道:以武士刀格鬥為原型的武術。在十九世紀的明治維新時代,因為傳統刀劍相加、門派林立的武術經常會擾亂社會治安,日本政府因此有意識地把武術加以統一化、標准化,並朝運動方向發展。原本的真刀搏鬥換成竹劍,並加上護具保護,就形成了現代的劍道。

柔道:出現於19世紀末的武術。柔道的前身是「柔術」(日本戰國時代流傳的,一種以摔、拿、地面壓制和要害擊打為主的武術,有很多流派)。柔道的創立者--嘉納治五郎曾學習過很多流派的柔術,後來自己創立「講道館」,融合了柔術中天神真揚流(以擒拿和地面壓制為主)和起倒流(以摔技為主)成為現代柔道。二十世紀初,日本警視廳(警察總署)舉辦柔術大賽,明定在比賽中優勝的流派將被選為為日本警察的標准訓練武術;結果嘉納治五郎的講道館柔道大勝其他所有門派,名噪一時,並隨著被選定為警察標准武術,獲得極大發展,取代柔術成為日本武術正統。不過許多傳統的柔術流派至今仍然存在

合氣道:以呼吸力、以柔克剛聞名的武術,也是起源於柔術。創辦人植芝盛平曾學習柔術的一支--「大東流合氣柔術」,這一派和一般柔術不同,更接近中國的內家拳,強調以柔克剛、以巧制勝。後來植芝盛平以大東流為基礎,吸收其他門派的優點,創立了合氣柔術,後改稱合氣道

空手道:以踢、打為主的武術,可以說是日本的外來武術,是來自沖繩(琉球)。古代有許多中國南方的人渡海前往琉球,把中國的一些外家拳法傳給當地人,又因為琉球古王朝有很長一段時間管制兵器的使用,因此空手格鬥術得到很大發展,出現了「那霸手」和「首裏手」等門派。但是直到十九世紀,琉球武術才傳到日本;二十世紀初,被稱為空手道之父的船越義珍在東京表演空手道技術,這種武術自此在日本開始流行,當時稱為「唐手」,也就是來自中國的武術;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取其諧音,改稱「空手道」

韓國--
跆拳道:韓國的國技。韓國人自稱跆拳道是源於古代高麗時期的「跆艮」,但實際上跆拳道可說是起源於空手道。在韓國受日本統治時期,許多韓國人到日本學習技藝,其中一位崔弘熙將軍曾經在日本學習松濤流空手道,並獲得黑帶二段;二戰後他回到韓國,以空手道為基礎,結合了韓國的古武術以及中國武術的一些技法,創立了跆拳道。跆拳道以華麗的連續踢法和靈活的步法聞名,也是第二個進入奧運會的東方武術項目(第一個是柔道)

韓式合氣道:韓國人崔勇述創立的武術,具體來源不明,應該跟日本合氣道有關。韓式合氣道的技法比日本合氣道全面,有踢、打等技法,還有專門的呼吸練習(氣功)。崔勇述於1950年代把這種合氣道介紹到美國,並一度成為美國精銳的「綠貝雷帽部隊」練習的格鬥術

泰國--
泰拳:泰國古老的格鬥藝術。最早可能源於中國唐代傳到中南半島的格鬥術,經過長期的發展,成為以兇悍和暴力聞名的擂台格鬥術。泰國地處民族眾多、交通便利的中南半島,武術方面經常與其他民族交流,因此泰拳也吸收了其他國家武術的特色,據說法國的踢腿術「Savate」就是源於泰拳。泰拳的擂台化經歷三個階段:徒手、纏麻、拳套階段,在20世紀西洋拳擊傳入後,泰拳也採用了拳套,但泰拳「拳、腳、肘、膝」並用仍然是獨樹一格的比賽規則,這也使泰拳的彪悍和兇狠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特別是手肘與膝蓋的運用,是泰拳的特色

緬甸--
緬甸拳:又稱為「斌道」,由於緬甸與泰國接壤,緬甸拳師與泰國拳師經常交流,因此技法與泰拳很類似。只是緬甸拳的擂台化程度不如泰拳,仍保留了許多傳統的華麗動作

菲律賓--
菲律賓Kali武術:菲律賓的武術流派眾多,特色是很少有純粹的徒手格鬥,多半是結合了短棍或短刀等器械,技巧方面很少硬碰硬,採用避實擊虛、以靈巧詭異的動作閃過對手然後反擊(菲律賓武術中稱為「流動的力量」)。李小龍的大弟子伊魯.山度就是菲律賓武術高手,《死亡游戲》中拿兩根短棍(菲律賓魔杖)的就是他,李小龍也吸收了菲律賓武術的短棍技法。由於短刀和短棍正好是目前各國軍警常用的肉搏武器,因此菲律賓武術也廣受各國軍警學習

印尼--
Silat武術:印尼的傳統武術。詳細情況我不是很了解,據說和中國的南拳比較類似;由於印尼地形狹隘,不適合大開大闔的打鬥,因此印尼武術以短橋窄馬、小巧騰挪為主,發力方式有些接近南拳的寸勁

印度--
卡拉里帕亞多:印度的古老武術,卡拉里帕亞多的意思就是「搏擊術訓練」。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就有古老的搏擊藝術存在,目前的卡拉里帕亞多則形成於10世紀左右,在殖民統治期間受到大力打壓,曾經一度瀕臨滅亡,直到19世紀末才再次復興。卡拉里帕亞多是一套包含了體能鍛煉、呼吸法(與瑜伽有關)、徒手格鬥和兵器格鬥(棍棒、長刀、斧頭、長矛等)的綜合訓練體系,事實上它還跟宗教以及傳統醫學有關,每個卡拉里帕亞多大師同時也都是優秀的傳統治療醫師。成龍在《神話》電影里曾經跟來自印度的王子格鬥過,那個王子用的就是卡拉里帕亞多

瑜伽:瑜伽其實不算是武術,而是印度古老的一種養生和修煉方式,「瑜伽」就是「一致」或「和諧」的意思。瑜伽的歷史可能超過三千年以上,在古老的印度醫書--阿輸吠陀中已經有相關的記載。很多人想到瑜伽就認為是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或超高的柔韌度,其實身體的鍛煉只是瑜伽很小的一部分;瑜伽是以傳統印度醫學的「三脈七輪」(類似中國的經絡穴位)為基礎,透過身體姿勢、動作、呼吸、冥想,乃至於一些手印和類似咒語的發音等等,來求得身、心、靈的完全協調和平靜。瑜伽其實和中國的內功、氣功十分類似,追求的都是身、息、心的統一和平靜,只是方法不同罷了

閱讀全文

與印尼功夫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到西班牙坐船多久 瀏覽:639
怎麼做義大利面培根 瀏覽:384
英國研究生什麼時候去 瀏覽:802
義大利磨砂皮怎麼清洗 瀏覽:758
中國民用航空局包括哪些 瀏覽:773
玫瑰在伊朗象徵什麼 瀏覽:557
印尼雅加達現在氣溫多少度 瀏覽:971
英國遺產稅怎麼避免 瀏覽:385
中國移動送卡要多久 瀏覽:111
伊朗為什麼石油要用人民幣 瀏覽:94
特倫托在義大利地圖的哪裡 瀏覽:749
中國貓怎麼叫的 瀏覽:797
英國申研中介怎麼找 瀏覽:753
天津義大利風情街在哪個位置 瀏覽:530
中國足球英雄有哪些 瀏覽:473
義大利手寫體怎麼在手機輸入 瀏覽:373
越南為什麼多台風 瀏覽:394
印尼棕櫚皂怎麼樣 瀏覽:900
義大利高中讀什麼好 瀏覽:642
中國稀土存在多少年 瀏覽:486